登陆注册
29095900000017

第17章 千秋用汲一潸然

很多以为自己马上就要到家的蜀汉士兵做梦也没想到,在诸葛亮刚刚去世的哀痛中,他们即将面临一场剑拔弩张的内战,而起因,只不过是因为诸葛亮手下两位最为尊崇的文臣杨仪和武将魏延之间多年来深深积累下来的宿怨。

杨仪,本是曹操手下荆州刺史的秘书,刘备入主西川时,杨仪投奔了正驻守在襄阳的关羽,因其才干过人而深得刘备赏识。刘备东征期间,杨仪因心胸狭窄跟上司刘巴关系紧张,被调走担任闲职。其后,诸葛亮认为仅以性格原因而埋没人才太过可惜,于是再次起用杨仪为丞相府官员并自此一路升迁。杨仪的治军才能的确极为强悍,规划部署和筹措后勤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在短时间内给予最合理的安排,诸葛亮对杨仪也极为器重,把治军事宜尽数委托给杨仪。但杨仪自涉足军队的第一天起,便与领兵打仗冲锋在前的魏延多次发生矛盾,甚至有一次与魏延在众人面前争吵而被魏延拿刀架在脖子上悲愤大哭的惨痛经历。

魏延,则是从刘备在荆州期间带领自己的私人武装加入的老资格武将,因为能征善战屡立功勋,在刘备选拔可独当一面的将领镇守汉中时,大家都猜测会由张飞担任这一要职,甚至张飞本人也如此认为,而刘备却公布了魏延的名字,全军为之震惊羡慕嫉妒恨。刘备公布结果时当众问魏延:“汉中交给你后,你有什么打算?”魏延昂首对答:“曹操若举全天下的重兵前来攻打汉中,我就保证为汉中王你守住城池;如果只是曹操手下的那些废物,那么纵有10万大军,我也一定为汉中王全部歼灭!”其豪勇之气可见一斑。魏延军功卓著,又深得军心,所以大家都对他的暴脾气习以为常,尽量迁就,偏偏杨仪经常不给魏延面子,使得二人关系势同水火。

杨魏的问题,不仅仅让诸葛亮头疼,连东吴的皇帝孙权都忍不住在招待蜀汉使节费祎时酒后吐槽:“杨仪和魏延虽然有些才能,但却都是小人,现在更是都被委以重任。如果有一天诸葛亮不在了,谁还能再中止他们的纠纷呢?我看你们这些下属真是糊涂,也不知道提醒领导注意这件事,要早些为今后做好打算啊!”费祎则回答:“杨仪和魏延的不和谐是私怨,两人对大汉的忠诚却没有一点问题。现在是用人之际,如果因为人才性格和道德上存在缺陷就不敢去用,那么就像担心海上有风浪而再也不坐船一样,终非长久之计!”费祎的看法与诸葛亮完全一致,大汉的复兴需要团结每一分力量,所以这两位各有特点、习惯性跟别人合不来的人每次发生争执,诸葛亮都公正持平处理,还专门写了一篇《甘戚论》劝和二人,并针对两人的专长,进行明确分工以减少他们接触的机会,同时让与二人私交都不错的费祎经常居中调停,才使得两人多年来都没有将矛盾激化起来。

但随着诸葛亮的逝去,杨仪和魏延的矛盾终于不可避免地激化了:对杨仪而言,他一向以诸葛亮的继承人自居,得到撤军时暂领全军的大权,相当于给他吃了一剂定心丸,正是洋洋得意之时,巴不得找魏延抖抖威风;对魏延来说,诸葛亮的去世只意味着北伐即将换上自己为统帅,“丞相虽死,我却还在,找人护送棺椁回去就是,为什么要退兵?”是他骨子里的想法,诸葛亮熟知魏延的性格,因而临终前专门又对魏延特别交代:“我去世后,希望魏延你为全军断后,由姜维随其后接应。今后只要坚守好国境即可,不要再轻易北伐。”同时对除魏延外的所有高级将领叮嘱:“如果魏延不服从军令擅自行动,那么大军便自行撤退。”

此前谈到子午谷计划时我们就说过,魏延勇猛而有胆略,却缺乏谨慎和稳重。在诸葛亮生前魏延就多次希望分兵万人归自己统率,效仿汉高祖刘邦时期的韩信自由出击,但诸葛亮站在整个战略全局考虑,认为魏延善于正面作战,且分兵行进不符合蜀汉国情,容易被敌军分割包围而歼灭,多次否定魏延的计划,因此魏延认为诸葛亮谨慎到了胆怯的地步,感慨不能尽展胸中抱负。而现在诸葛亮的死,则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机会,偏在此时又听说军队的后撤由死对头杨仪负责。魏延怨愤不已,张口便说:“我魏延是什么人?怎么可能听杨仪的指挥?还给他断后?呸!”本就反对撤军的魏延在怒火的冲动下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召集了自己的部下抢先撤到大军的前面,并放火烧毁了自己撤退后的桥梁栈道,以阻止杨仪大军回撤,其本意可能是不希望全军放弃现有屯田及实际控制地区的战略成果,更希望由自己率领蜀军继续北伐,但这个错误被杨仪充分地运用,将两人的私怨险些化作了一场内战。

同一天里,成都的皇宫便收到了几份急报奏章,杨仪和魏延两人各执一词指控对方为叛逆,希望皇帝诏令全国通缉追讨。皇帝刘禅与群臣商议后,认为与孤身统领悬军在外的魏延相比,统率整支北伐军队在手的杨仪危险性和叛乱带来的损失更大,尽管不能确定哪一方已经叛逆朝廷,但暂时做出相信杨仪并予以支持的决定更利于收拢整支大军安全回撤;同时,作为诸葛亮去世后密表推荐的蒋琬和其余朝中重臣的意见也都倾向于相信杨仪不会反叛而怀疑魏延,但这恐怕是因为魏延平日里过于高傲,得罪了不少人的缘故,否则哪有叛逆之后不向北投降曹魏偏偏抢先回南夹在中间的道理呢?刘禅于是亲自下诏表示了对杨仪的支持,并命令大军随即平叛,蒋琬也亲率成都的亲卫军北上予以调查和支援。

收到诏令的杨仪,立即派遣军中地位和声望仅次魏延的王平率领先头部队镇压魏延军。王平唤魏延在两军阵前相见后大声喝斥:“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就敢做出把武器指向自己人的事!你们心里还有丞相吗?你们还是为汉室的复兴而作战的勇士吗?”话虽不多,在场的魏延军士兵却备受震动,在自知理亏的情况下一哄而散,只剩魏延父子几人孤零零逃往汉中,被杨仪派人追杀而死,魏延的父、母、妻三族也被杨仪诛灭,这是蜀汉历史上唯一一次使用株连罪。据说杨仪拿到魏延人头后得意忘形,还亲自扔在地上用脚踩踏,边踩边骂:“看你这匹夫现在还能作恶不能了?”其实,以魏延的武勇和其在军中的功勋和威望,本来只要耐心等待,是一定可以在军事上接替诸葛亮的重任的,但因为一时的心高气傲和过差的人际关系,最终背上了叛逆的罪名一命呜呼,实在是悲剧啊!

洋洋自得的杨仪自以为年龄和工龄都早于蒋琬,自己的才能更是蜀汉第一,尤其又刚得了所谓平定魏延叛乱的大功一件,正准备接替诸葛亮的位置,却没想到听到蒋琬被任命的消息。史书上记载,杨仪自此每天“怨愤形于声色,叹咤发于五内”,并且对前来宽慰他的费祎说:“丞相去世时,如果我带大军直接投降曹魏,怎么会沦落到今天的下场呢?真是后悔莫及!”费祎感受到此人因妒恨已无法再继续忠心为国效力,于是密奏皇帝将杨仪削除官职,废为庶民。杨仪被流放后,继续给皇帝写信,字里行间尽是对国家的各种不满和批评,充斥着对朝廷的失望和怨恨,于是再次被判处死刑,杨仪不等执行者前来便自杀身亡。有很多人据此批评诸葛亮用人不当,认为两人如果真有叛变的事情出现,将给蜀汉带来极大的损失。这恐怕是不了解蜀汉当时人才匮乏、难以为继情况的原因才有这种言论,更何况杨仪与魏延的这次争端,连吴国皇帝孙权都早已预料到,那么整个事态的发展,又安知不是遵从着诸葛亮的安排呢?

虽经波折,久随诸葛亮纵横西北的大军终于平安回抵,皇帝刘禅哀痛之余,追赠诸葛亮为“武乡侯”,谥号“忠武”,棺椁也按其遗嘱安葬于汉中定军山。没有华丽的陵寝,没有盛大的仪式,诸葛亮刚刚8岁的儿子诸葛瞻及其他家人遵其遗愿,直接以山为墓,挖了一个仅能容纳棺木的坟冢,只以随身衣物入土,再无其他随葬品,一抔黄土,敛去了半世奔波的一冢忠骨。正如他临终前最后的表文中所写:“北伐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老臣已病入膏肓,临终前,只望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心怀仁德,亲贤远佞。”其中“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更是成为了令无数古人唏嘘的名句。南阳武侯祠有楹联赞道:“长遗恨终前未能上慰先生,下济苍生;最可敬身后不使内藏余帛,外有赢财。”据说,为防止被人破坏和盗墓贼光顾,有后人为诸葛亮设了多处疑冢。如今叫“诸葛武侯真墓”的反而不是真的诸葛墓,而一座叫“武侯之墓”的墓,才是诸葛亮的真正埋葬地。因此民间有谚语说:诸葛亮墓“真墓不真,假墓不假”。

在安葬诸葛亮之前,又有一段不太和谐的小插曲。那就是一个曾经担任诸葛亮秘书叫李邈的人不知怀着什么心理,在举国哀痛的时候向皇帝刘禅发了一道贺电,内容大意是:“我一直担心诸葛亮会篡夺大汉江山,我就是不说。现在他去世了,大汉的危机终于解除,我特意前来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李邈是一个与诸葛亮很有缘分的人,当年随刘璋投降刘备后,因为官小,平日里连刘备的面都见不上,好容易赶到新年团拜会有个机会给刘备敬酒,却上去一番大道理给刘备上课,大意是你夺刘璋基业不够意思。刘备以为遇到个刚直的臣子,饶有兴趣地问:那你为什么当时不帮刘璋而是投降呢?李邈哆哆嗦嗦地说,我当时投降只是因为打不赢你。这句很二的大实话当即引来了身旁护卫的警觉,当场就要按谋逆处死李邈,多亏诸葛亮上前求情才捡了一条命。此后李邈一直庸庸碌碌,在街亭之战后又因用不恰当的比喻来劝谏,被分配回了成都工作。想不到听说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李邈居然会跳出来做了这样的反应。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在这次皇帝盛怒的死刑命令之下,不再有一个叫诸葛亮的人站出来为他求情了。

诸葛亮的辞世,是整个三国时代最为重大的转折:蜀汉政权自此之后,虽有姜维继承诸葛亮北伐之志九次出兵,却始终未能把疆土向北再推进一步;吴国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虽然依旧保持了与诸葛亮生前签署的蜀吴攻守同盟,但两国间的军事配合度明显降低,在陷入自顾不暇的混乱政局后,盟国一词更是名存实亡;曹魏在强敌诸葛亮的去世后,很明显大松了一口气,攘外已毕正是安内之时,功臣元老司马家与勋旧新贵曹家的斗争一发不可收拾,到得最后不仅直接将魏国皇帝的龙椅抢走,重新上演了曹氏篡汉的那幕,更振奋余威吞蜀灭吴,终而一统天下。斑驳残破的各处城头上,狼烟间飘扬的旗帜自此便都姓作了司马。

262年,魏国智将邓艾率军自当年诸葛亮陈仓之战后攻下的阴平要地,凿山通道,穿林涉险,以奇兵直插蜀汉的心脏——成都,虽屡遭挫折几乎全军覆没,却还是达成了这一看似不可能的计划。由于蜀汉的主要兵力全都随姜维在汉中地区与侵入的魏军主力交战,无暇救援,于是诸葛亮的独子诸葛瞻亲自率全部的成都防守军力与邓艾交战,终因作战经验无法与征战多年的老将相抗衡,全军覆没于绵竹。诸葛瞻与刚满16岁的儿子诸葛尚面对邓艾劝降许以的“琅琊王”称号不屑一顾,双双赴死沙场。由于此前,吴国诸葛恪因滥用权势招致政敌反扑,导致江东诸葛家全族被诛灭,而魏国的诸葛诞则因反对司马家对曹魏政权的逐步蚕食,也在起兵反抗失利后被灭满门,自此诸葛亮一族在史册上只剩下了一个叫诸葛京的孙子,随着蜀汉皇帝刘禅的投降,被安置于诸葛亮曾战斗过的郿县做县令,据说政绩还不错,但诸葛京之后,史书上再无诸葛亮后裔的明确记载。

在今天的浙江兰溪西部,生活着一群自称是诸葛亮后裔的诸葛姓人氏,他们聚集居住的八卦村中,所有建筑格局都传说是按……“八阵图”样式布列的。据说在1925年北伐战争期间,南方国民革命军肖劲光部与军阀孙传芳在诸葛村附近激战三天,竟没有子弹炮弹落入村子,战后整个村庄安好无损;抗战时期,一队日军从村外高隆岗大道经过,居然也没有发现这个村庄,其布局之精妙可见一斑。而在八卦村居住的诸葛族人,也秉承“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祖训,近两百年里一直从事于中医药行业,虽然难以想见昔人羽扇纶巾之风貌,却也能从八卦村的淡泊与宁静中,找寻出历史长长的背影和感慨。

本节结语

诸葛亮辞世的多年以后,在殷芸奉旨为梁武帝所作的《小说》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桓温征蜀,犹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直白地将南北朝时期人们对诸葛亮的印象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诸葛亮其实只是一个或许普通到他存在时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但他走之后,你却感觉到这位大汉丞相已潜伏在你的心中,再也无人能及。东晋、中唐、南宋、明朝等无数遭遇国仇家恨的王朝,仁人志士无不以诸葛亮为心目中的偶像,他们的梦想多为希望自己能像诸葛亮一样君臣知遇,而后力挽狂澜一统河山。幸而有这样一代代“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硬骨头,把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火苗以史留存,绵延相传。

同类推荐
  •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本书讲述了青少年如何在国学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找寻精神家园?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对此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风趣的解读,用生动形象的小故事阐释了复杂深奥的智慧和哲理,为青少年理解国学的人生真谛打开了大门。本书汇集了南怀瑾对于《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周易》以及禅理的讲解,集合了儒、释、道、易四家的思想精粹,读来仿佛含英咀华,口舌留香。书中的智慧值得青少年受用一生!
  • 施仲衡自传

    施仲衡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施仲衡自传:六十年工作回顾》作者施仲衡院士是中国地铁的开拓者之一,是历史的见证人,阅读此书,如同阅读中国地铁的发展简史,对从事和关注中国地铁发展的人员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世界名人轶事

    世界名人轶事

    本系列书精选英语名著作品,并加上一些生词注释,使读者无须处处翻查词典,影响阅读兴致。同时每篇配上中译文,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还附有题解说明,介绍作品主旨、背景、寓意以及修辞特色等。英语学习部分,选出原文中较实用的词汇和句式,介绍其现代用法。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达到“阅读名著,学好英语”的效果。
  • 慈禧御苑外史:德龄公主文集

    慈禧御苑外史:德龄公主文集

    这是一本独特的历史小说。<br/>作为慈禧身边的一等女侍官,德龄公主依据她所了解和亲历的事实,详尽描写了慈禧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与荣禄的初恋,成为皇帝宠妃,辅佐同治登基,扶持光绪即位,逃亡西北,重回北京,直到最后结束对中国将近五十年之久的统治。<br/>德龄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深入探索了这个神秘女人的内心世界,向我们展示了慈禧鲜为人知的一面,书中真实的历史写照,更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德龄公主则更希望通过这本书,停止那些荒诞的流言,让真实的历史得以保存。
  •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本书主人公林海水是安溪大地之子,这块大地赋予他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教育。当人们看到:为中国煤矿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林海水十年来和家人住在“干打垒”的简陋房子里,在东北凛冽无比的风雪中,用扁担挑水吃;当人们看到林海水不顾自己血压高,在煤井里爬进爬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在“文革”时期,林海水是“反动学术权威”,属被打倒之列,而且各派系之间的武斗、枪战如同家常便饭,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可却摧不垮林海水那颗“赤子之心”,心里仍然只装着自己的事业,他不顾头顶呼啸的子弹,和工人们坚定地保护着矿井。看着这一件件、一桩桩事迹,谁能不为之动容!“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任我张狂

    重生之任我张狂

    一觉醒来,成了公安厅厅长的女儿,官二代?他,璋城最年轻的副市长,军界传奇为老的孙子。而她要的,是可以陪伴她张狂的人,不管怎样玩闹,你总是我坚实的后盾。
  • 龙啸大秦

    龙啸大秦

    一场残酷的列王纷争、——————————————————————————————一条血腥的上位之路、——————————————————————————————一部传奇的兵法奇谋。——————————————————————————————一怒而诸侯惧,一安则天下息。权力、欲望、女人一个都不能少!——————————————————————————————在这血海滔天的战国末世,拼杀不休,死去的不仅仅是人,还有诡异离奇的历史!
  • 魔王升仙道

    魔王升仙道

    魔道其实一种处世求道之途,为人所误解,其实他和道佛也是殊途同归的,道讲天人合一,佛讲超脱轮回,魔讲自在由我。大道唯我,无论道佛,一心为本,自在由我。他是一个网络小说作家,却没有得到什么好的成绩,他是宅男屌丝,失去了心爱的女神,心灰意冷,远走昆仑,偶入古村,触碰了神奇古阵,穿越来到异界。被委以重任,修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怪异心法,受万千女人的爱慕,成魔入仙,坐拥三界,受三界膜拜。屌丝逆袭升仙记
  • 来自未来的渣男

    来自未来的渣男

    和书名一样,来自未来时代的他,如何在现代社会逐渐成为一个渣男。时间穿梭,重回校园,谜团涌现,现实改变。真相的苍白未来的无奈,一切不过是时空下的一个个游戏,无人可以更改。这是个有些烧脑的现实,男主视角第三人称。
  • 有你的前世今生

    有你的前世今生

    梦中的那位美男子,究竟是谁?关于前世今生,我好像在哪见过你?
  • 凡妮:雪落凡尘

    凡妮:雪落凡尘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不好之处,敬请见谅)他姓吴,名亦凡,三字十六画,勾勒出一幅惊世绝颜。她姓韩,名依雪,三字三个音,谱写出一曲动人的乐章。他是帅气迷人的魅力少年,她是一个清爽干净的安静少女;他是台上光彩夺目的明星鲜肉,而她只是台下万千粉丝中的一员。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他和她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 异能战争录

    异能战争录

    热血的激战,精彩的智斗,少年的梦想!!!
  • 如果你会爱我

    如果你会爱我

    你的喜怒无常,让我快要认为自己就是个抖M了。呵
  • 夜魅:吸血鬼的掠夺

    夜魅:吸血鬼的掠夺

    当传说中的吸血种族出现在现实生活,我仿佛成了臆想症患者。时时刻刻生活在未知名的恐惧中,仿佛下一秒就成为鲜血的祭品。是谁夺走了我珍贵的家人,是谁时时刻刻威胁着我的生命,又是谁导演了这一切……一场恶魔间的较量即将拉开血红的序幕……
  • 你是我的梦中城

    你是我的梦中城

    喜欢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不是权衡利弊,不是见色起意,就是忽然有了个人牵肠挂肚。我喜欢且爱着你,戒不掉的喜欢,放不下的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