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14800000002

第2章

天下美善

追求下才美能得善,美到真但不善正执的著

【经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如果天下人都以为某种美是美的,那就不美了;如果天下人都以为某种善是善的,那就不善了。因为有和无是相互产生的,难和易是相互成就的,长和短是相互比较的,高和下是相得益彰的,音和声是相互应和的,前和后是相互跟随的。所以圣人坚守无为的事业,实行不言的教育。让万物自己运作起来,而不必去推动它们。让万物自己生长吧,而不要占有它们。善于引导却不依靠,取得了成功但不居功自傲。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就不会失去成功。

多元化的价值观

《道德经》只要读到第二章,人们就可以领教老子“非常道”的滋味。在这里老子提出了两大论断:

其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其二,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人们乍听老子的妙论一定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老子的说法和通常人们的想法完全是反的。一般而言,人们会这样说:

其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美已;

其二,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善已。

难道天下皆知的美的事物,还会不美吗?难道誉满全球的好的东西,还会不好吗?到底是老子错了,还是大众错了呢?

在我看来老子没有错,老子的观点是正确的。

举例来说吧,现在是天下皆知“瘦”之为美了,以至于T台、电视、电影、杂志,到处都是长脸、尖腮、细腰、修腿的“骨感”美女形象。可是问题来了,由于人们普遍认为瘦就是美,于是纷纷克己以适,节食、吸脂、打肉毒杆菌等千奇百怪的减肥方法十分流行,结果造成全世界每年都有许多女孩子因为追求瘦,因为减肥,而致病、致残,甚至致死。

如果某个女孩子天生长得比较瘦,而且又很健康,这当然不失为一种美。可是,如果人们简单地将瘦视为美的惟一标准,甚至病态地去追求“骨感”,仿佛要瘦到皮包骨头才算美。这样一种瘦之美,虽然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可事实上已经不是美了,而变成了一种害人的、甚至是杀人的罪恶,难道不是吗?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个世界上的美本来就是千姿百态的。如果人们只是将某种特定的、甚至病态的形式当做美,那不是很可笑吗?

同样的道理,世界的善也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有一种形式。现在考公务员的人怎么这么多啊?不错,当公务员可以为人民服务,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是一件好事。可是为人民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不是很多吗?为什么非要当公务员呢?换个思路想问题,换条途径找位置,避免蜂拥而上,恶性竞争,不是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更能服务人民,推动社会前进吗?

行文至此,我们就更能理解老子所谓的“道”了。老子说的“道”,从某个侧面讲,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观,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一窝蜂、一边倒、独木桥,这样一些单一化的价值取向是不符合道的。就像是一艘船,如果船上的人都聚于船的一侧,这艘船非倾覆不可。船上的人只有均衡地分布于船的两弦,这样船的重心才稳定,船才可以破浪航行。

道是立体的

上文我说过,老子之道有无而已。在《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已经将道析为“有”和“无”,以期人们对于道能够有全面的认知。在这一章,老子进一步从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多种角度解说“道”。

我觉得老子说的“高下相倾”特别有意思,在建筑学上有非常重要的运用。比方说,有一块土地,如果建筑师务求将这块土地铲平,然后再在上面起造房屋,这样做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可是布局未免显得呆板,没有层次感。

如果能够运用老子“高下相倾”的思想设计施工,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比方说,建筑师可在土地的低洼处进一步深挖,以做成一个人工的湖泊;挖出来的土石,则可用来垫高地基,以便建造房屋;而这块土地原本的高处亦可适当加高一些,施以绿化,就成了一座优美的假山。这样以来,在一隅之中就可以汇聚山水的灵秀之气,如此的人居环境是何等的怡人,如此的建筑是何等的美丽!

我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不同的哲学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学,不同的建筑学又产生了不同的国家命运。

我们知道秦、汉两朝都是修过长城的,可是秦筑长城,天怒人怨,二世而亡;汉筑长城,四海安然,国祚绵长。两者的差别何以如此之大呢?

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写道:“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

原来秦朝的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的治国理论,法家主张“人定胜天”,具有强迫命令、轻视民众的执政风格。因而秦筑长城采取了直来直去的修筑方法,遇山则削山,遇谷则填谷,工程量和施工难度极大,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苦难。最终,人民不堪重负,纷纷起义,秦也就因此而灭亡了。

相反汉朝的统治者推崇的是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主张尊重自然、爱惜民力。因而汉朝在修长城的时候,采取了因山就势、就地取材的办法,大大节省了民力,这样人民也就不会走向反抗了。

所以说老子之道是立体的。老子希望人们能从全面来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无为的成功

老子的《道德经》是世界上发行量第二的书,仅次于《圣经》。考虑到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组织常常免费赠送《圣经》,而《道德经》是需要自费购买的。如果将赠送的因素撇开,《道德经》可算做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籍。如今世界各地处处都有读《道德经》的人,据说《道德经》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案头必备书,而美国总统里根有一次在作国情咨文的时候也引用老子的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过尽管《道德经》的读者是如此之广,但是人们普遍反映难懂难读。其实要想读懂《道德经》是有一个法宝的,那就是逻辑。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通过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道德经》是老子在去周归隐时所作。当时老子在周朝待了很多年,可是对周的政治颇感失望,于是便决定出国。那个时候由于航海尚不发达,所以老子走的是陆路。老子向西走啊走,走到了周朝的边关。这座关,有人说是函谷关,也有人说是散关,到底是什么关,我也没办法考证。总之,此时老子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周朝边防军司令兼边关统领尹喜。

这位尹司令摆起了官架子,和老子讲起了条件:“你老人家要出国可以,可你得把你满腹的学问玄机留下来。人可以走,但是知识产权不能走,这也是爱国嘛!”

老子遭此“敲诈勒索”,也没有办法,不得已就写了五千个字,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读的《道德经》。

这一段两千多年前的往事,说起来是蛮有趣味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件趣事确切地知道《道德经》这本书是老子亲笔在一时、一地一气呵成的。

正因为老子的这一写作方式,使得《道德经》充分表达了老子的原意,并且具备严密的逻辑性。而《道德经》本身的逻辑性正好为我们今天解读《道德经》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我常常和我的朋友说,老子的《道德经》其实比孔子的《论语》要好懂。因为《道德经》是老子亲笔一气呵成的,是一篇真正的论文,其逻辑是严密的,连贯的。《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在孔子死后,将孔子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的言行汇编而成的,其内容跳跃性和波动性很大,前后的逻辑性是不强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子和孔子的时代,出国——离开周朝及其所有的诸侯国到遥远的外部世界去看一看、走一走,实为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想法。孔子也多次表示想要“乘桴浮于海”(引自《论语·里仁》),又说“欲居九夷”(引自《论语·泰伯》),可是孔子毕竟只是说说而已。老子则当真骑青牛,出函谷,涉流沙,西去矣。其勇气和魄力,何其壮哉。

绕了这么一大圈,现在我们要言归正传,以此章为例谈谈《道德经》的逻辑性。

首先,老子提出“天下皆知的美未必是美,天下皆知的善未必为善”的观点,从而指出了人的主观臆断的局限性和不可靠性——这是大前提。

其次,老子通过“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六组自然现象的存在,指出了客观规律的实在性,不可违背性或者说不可逾越性。

最后,老子推出了结论,那就是圣人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由此我们可知老子的逻辑实际上是典型的三段论的结构:

大前提——主观臆断是不可靠的。

小前提——客观规律是存在的。

结论——一,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处无为之事);

二,不要胡乱发表主观倾向性的言论(行不言之教)。

接下来老子说了几句话:“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说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对推论出的结论所作的一个补充性的说明。

人的主观性是很强的。人们看问题往往是从主观的角度去看,说话往往表达的是主观的观点,做事情执行的往往是主观的意愿。人们几乎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就是人们几乎不知道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怎么回事。

所谓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让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发展、壮大,不要人为地去干涉,也不要人为地去拔高、去推动。一切顺其自然,等到万物成长起来了,功业自然就成就了。可是功业成就了,你也用不着骄傲,忘乎所以,还是要以平常心对待,这样你就可以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了。

老子在这一章的最后补充了这么几句,具体说明了“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怎么回事,以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回顾第一章,老子谈到“名,可名,非常名”。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名可名”呢?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自然,肯定是可以成功的,这就是“名,可名”。

为什么又是“非常名”呢?因为世人所求的名往往是虚名,比方说,秦始皇修骊山陵、修阿房宫,花这么大的代价,耗费那么多的民脂民膏,干什么?不就是图个虚名,博一乐吗?最后整个国家都垮掉了,这不真的是玩虚的吗?

而老子要成的“名”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和万物共生、共荣、共长、共繁荣的。老子讲的名和一般人想的名不一样,此名非彼名也。为了以示区别,避免混淆,老子就给他主张的“名”起了个名,就叫做“非常名”。

对于“非常名”。河上公是将“非常名”解释为“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此解亦有趣味,读者不妨参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酷爱《道德经》的,他对于老子的“非常道”“非常名”同样有精彩评点。他说道:“上至天子,下及臣庶,若有志于行道者,当行过常人所行之道,即非常道。道犹路也,凡人律身行事。心无他欲,执此而行之,心即路也,路即心也,能执而不改,非常道也。道,可道,指此可道言者,盖谓过人之大道。道既成,名永矣。即非常之名,可行焉,可习焉。”从朱元璋写的解语看,他强调的是一种执而不改、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如此才能成就过人之大道、永久之大名,如此才是非常道、非常名。朱元璋认为道就是路,就是心。既然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就要有恒心,坚定地走下去,不动摇、不彷徨、不退缩、不放弃,坚持久了,成效就显现出来了,原本不起眼的寻常的小路最后就变成了超越平凡的康庄大道。总之《道德经》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人人皆可读之,而人人皆可从中有所感悟。读者朋友对于《道德经》不妨广学而深思,肯定会大受其益的。

同类推荐
  • 《坛经》的人生智慧

    《坛经》的人生智慧

    《坛经》是中国人的心灵书。六祖慧能是草根人生通过学习和奋斗获得大成就,成大事的经典榜样。《坛经》的本质在于解决人生的最大问题,即解决心灵的迷雾,让身心返回幸福的本源。《坛经的人生智慧》除对原文的精注精译外。每一篇解读,事例生动,行文优美,实为一篇篇美文,有独特的启发价值和实用性。《坛经的人生智慧》由张绍民编著。
  • 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

    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

    美国首屈一指的个人品牌大师彼得·蒙托亚指出,品牌并不是名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个人品牌。如果说市场是战场,工作是夺取阵地的话,那么个人品牌则是你在夺取阵地的过程中形成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也就是说,个人品牌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树立。本书教你"朝三暮四"工作的核心,让你品牌打出去。
  • 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点子上

    本书列举了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交谈时,可以运用的各种的说话技巧,让你在最短的时问内,用最精练的语言,引起对方的兴趣,打动对方,说服对方,使你在面对领导、同事、朋友等各种各样的人时,都能应对自如,巧妙地把话说到点子上。
  • 让心行驶它的自由意志

    让心行驶它的自由意志

    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圣人。《孔子说为人》一书对孔子的精彩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将孔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世事的体察和经验加以展示,结合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进行解说,书中对孔子的思想有较为透切的观察,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有机结合,内容明白晓畅、妙语连珠、精彩观点随意而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书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警醒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神游天际。
  • 运命之谜

    运命之谜

    本书蕴藏了世界主要宗教、哲学、心理学领域以及具有极高意识层次的世界级大师作品中的精华,同时也是过去十年来作者的关于个人发展和转变的演讲实践以及研讨会的经验总结。展示了一张人生蓝图,指导读者绘出自己的非凡人生。
热门推荐
  • 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吗

    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吗

    认识十年之后,她开始重新审视他们之间的感情,给他写了一封很长的Word文档,然后他是怎么回复的呢?
  • 却道秋浓

    却道秋浓

    朝西已弄月,故几多成诗。江花边丛点绿,似是故地阳春。我明此事绝好,自摒两眼惺忪。望尽山河不够红,还道一个秋浓。所以也茫然,患此何成忧。且从,且从。酌情添悦容,回首两空空。众携发小同游,竟颂作美天公。缘故还若此由,道友焉知我愁,直唤姑娘多添酒,浊目欲龇天穹。既有心所向,但无果相酬。还休,还休。这本书本来应该叫既白丁,因为名字之前用过,又改不了,所以变成这个,但是我仍然希望它叫《既白丁》。
  • 神级天赋之百倍经验

    神级天赋之百倍经验

    李莱穿越到初代星际神话游戏世界,成为了一名极其罕见的造物师。一万点积分只能学会一种最基础的造物知识,两万点积分也只能融合出一张最初级的装备设计图,造物师的发展之路,就是需要海量的经验才能熬出彩头。李莱很幸运,因为开局就获得了神级天赋百倍经验,他并没有因为经验一事而有过苦恼。靠着制作各种装备、符印、阵法、丹药、等等,李莱在这个游戏世界活得十分精彩和潇洒。
  • 功盖三分国

    功盖三分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魂穿千年,成为诸葛亮,然而需要面对的,却不只是江山争霸,还有那江山争霸的背后,那一个又一个的坑,那一个又一个的幕后黑手。诸葛亮能否辅佐刘备完成三兴汉室的大业?能否揪出那一个个的幕后黑手?能否在与幕后黑手的交锋中,最终胜出?且看《功盖三分国》!
  • 写给上班族的理财书

    写给上班族的理财书

    本书在观念上校正了那些理财意识淡薄的上班族,让他们丢开“没有数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财”、“没财可理”等不正确理财观念,并在他们的脑海里树立起牢不可破的理财观念,让积极主动去理财的意识生根发芽,开启自己的合理理财计划。
  • 天涯海角有穷时

    天涯海角有穷时

    为了他而殉情,却在另一时空活了过来,可是,谁终将与我并蒂花开。如果不能简简单单过活,那只有扑身谲诈,谁终将站在权利顶峰。有美男,有阴谋,有激情,有种田,值得挑剔的亲来看一看。评价是我的动力,收藏是我的支撑,票票是我的全部,五月PK,紧张中。。。。。。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鞠躬感谢!!!
  • 我的D殿下:收服炸毛受

    我的D殿下:收服炸毛受

    古杉爱是一个呆萌少女,初入社会的她简直小白到不能再小白,而一直高高在上的路申又会怎么样对待这个菜鸟呢?
  • 天使坠落在哪里

    天使坠落在哪里

    路内口碑力作“追随三部曲”完结篇。独有的路内式幽默与诗意,披着幽默外衣的黑色与伤感,在你微笑的时候,不经意地击中了你坚硬或是柔软的心。《天使坠落在哪里》既有了新的语言变化,也继续保持了路内式的幽默与诗意。
  • 当年桦木未曾老去

    当年桦木未曾老去

    腹黑毒舌执着高冷的大明星,遇见同样性格却不同样命运的傲娇受校草,擦出怎样的火花?默默守护地经纪人又怎样面对?究竟谁先告白?甜蜜校园爱情故事由他们主演。
  • 阿毗昙心论

    阿毗昙心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