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1800000021

第21章 体验沧桑:尘世不能承受之重(2)

他们相会的日子渐渐多了,有时同坐水渠边晒晒太阳,有时隔着绿油油的蔬菜说说话。而钟书,依旧给她写着信,讲些所见所闻,说些杂感笑话,真是平添了几分情趣与慰藉。对这段忙中偷闲的往事,杨绛如是写道:"每天午后,我可以望见他一脚高、一脚低地从砖窑北面跑来。有时风和日丽,我们就在窝棚南面灌水渠岸上坐一会儿晒晒太阳。有时他来晚了,站着说几句话就走。他三言两语、断断续续、想到就写的信,可以亲自撂给我。我常常锁上窝棚的木门,陪着他走到溪边,再忙忙回来守在菜园里,目送他的背影渐远渐小,渐渐消失。"

那时,杨绛连队养了一只叫作"小趋"的小狗,他们夫妻二人很是喜欢,他们认为狗是有灵性的,不像人那般钩心斗角。钟书每次来都带些带筋的骨头、带毛的肉或坏了的鸡蛋给"小趋"。

当时的年月,狗狗只是西方贵妇人的宠物,不允许在社会主义的蓝天下吃馒头和白薯块。这只可怜的小狗便是如此,饿得精瘦,如丧家之犬一般。而它确实有灵性,懂得钱钟书的友善,也把他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主人。

它经常去杨绛的菜园,陪着女主人等待男主人。每次钟书走过来,它便摇着尾巴迎上去,随着他蹦蹦跳跳,赶都赶不走,有时还欣喜地打个滚表示欢迎。看着它这般灵动开心的模样,杨绛调侃说:"默存大概一辈子也没受到过这么热烈的欢迎。"

后来,他们离开了这里,还依然想着这只有灵性的小狗,不时地念叨:"不知"小趋"怎么样了?"

钟书说:"也许已经给人吃掉,早变成一堆大粪了。"

杨绛说:"给人吃了也罢。也许变成一只老母狗,捡些粪吃过日子,还要养活一窝又一窝的小狗……"

在那样的年代,是否还有人愿意如他们般关照一条小狗?他们只祈求"小趋"能遇到愿意喂它吃饱饭的人。

归家的旅程

他们是乐观的夫妻,带着耐人寻味的幽默。只是,有一种坚强是笑中带泪,有一种伪装叫不提过往,他们藏起了眼泪,自娱自乐,并不代表他们真的欢快无虞。

这里是压抑的,他们是苦闷的。在干校里,杨绛听说有人在砖瓦窑上吊了,还有人开拖拉机翻河里淹死了。一次,她还亲眼见几个穿军装的人在刨坑,还从盖着芦苇席的车上抬出一具穿着蓝色制服的尸体,扔进了坑里。

又死了一个!眼见为实同道听途说到底是不一样。暮色悠悠,她看着满脸麻木的士兵,三下五除二地填了土,跳上车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样死掉了,没有棺材,没有墓碑,只在荒凉旷野间多了一个扁扁的土馒头。

她震惊了,原来死亡离自己是这样的近。

有时,杨绛也会说,自己是在睁着眼睛做梦。只是,她苦闷的流露下,往往跟着自我开解的豁达:"平时总觉得污泥很脏,痰涕屎尿什么都有;可是把脚踩进污泥,和它亲近了,也就只觉得滑腻而不嫌其脏……我暗暗取笑自己:这可算是改变了立场或立足点了吧!"

望着干校那扇牢牢锁住的大门,他们一脚踏入泥淖,便再也逃脱不了,愤怒和怨恨更是于事无补,只能努力活在豁达幽默间,努力让二人的生活美满些。

一次晚上,杨绛看到一只猫在自己的床上放了只血淋淋的老鼠,不禁吓得战战兢兢。后来,她将此事告诉了钟书,钟书咯咯笑了起来,他边笑边安慰她说:"这是吉兆,也许你要离开此处了。死鼠内脏和身躯分成两堆,离也;鼠者,处也。"

杨绛听了,依旧高兴不已,虽然心里明白,这只是钱钟书的宽慰之言。在这贫瘠压抑的下放岁月里,归家是他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那时钟书依旧在做通讯员,常常去邮电局取书信报纸,久而久之便跟那里的人混熟了。他常常帮里面的工作人员辨认难字,那些生僻的人名地名,别人不认识,他却全认识,帮工作人员解决了不少问题,所以很受器重,每次他去,工作人员都拿出茶叶招待他。

有一次,邮电局的一位同事偷偷告诉他,学部干部收到电报,要遣送一批"老弱病残"回京,而他赫然在列。杨绛得知消息,很是喜出望外:"默存若能回京,和阿圆相依为命,我一人在干校就放心释虑;而且每年一度还可以回京探亲。"

过几日,回京的名单公布了,只是单单缺了他。他们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因为误传,他们心生希冀,因为希冀,他们失了望,又徒添许多苦恼。

第一批"大赦之人"回京时,他们前去相送。"客里送人归,情怀另是一般",他们望着一辆辆载着人和行李的大卡车开走,不禁怅然。杨绛指着窝棚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钟书认真地考虑良久,道:"没有书。"

他说得理所当然,这个嗜书如命的男人,霎时消了杨绛悲春伤秋的情怀。他们都是喜欢看书的人,世上一天,不享受可以,但不看书,却真的可以要了两人的老命。还好那时,钱钟书的箱子里有许多字典、词典、碑帖、笔记等,供他反复把玩赏读。

只是,他们的漫漫回家路,何时是归期?

一九七一年早春,干校搬迁到信阳明港。在那里,他们住带玻璃窗的洋灰地大瓦房,宽敞明亮,生活条件好了许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宿舍只隔着一排房子,来往不过五六分钟。

这时,"文革"已不是狂刮的暴风,他们可以公开阅读些笔记和工具书。而远在北京的阿圆,除了源源不断地给他们邮寄食物外,也会寄来外文报刊,老两口偷偷看着,兴趣不减当年。

忙里偷闲时,他们也会相约去野外走走。这里景色清幽,有不少可以流连的地方。每日黄昏,他们漫无目的地走在荒野间,看夕阳晚景,看云卷云舒,好像重温了年轻时在牛津"探险"的美妙。

杨绛如是说:"我们俩每天黄昏一同散步,更胜于菜园相会。我们既不劳体力,也不动脑筋,深惭无功食禄;看着大批有为的青年成天只是开会发言,心里也暗暗着急。"

在这里,他们不能离开,却又实在不干什么,从大自然这里索取些安慰也是好的。有一次,钟书牙疼,而杨绛也患了眼疾,两人便约了日子,一同请假去信阳看病。

那时,信阳医院新发明了一种"按摩拔牙"──按一下,拔一牙。钟书不敢尝试,两人便逃出去玩了。一时兴起,他们溜到一个景点胜地,却奈何胜地无胜景,只看到土墩"山",半干的水塘"湖",一座破败的长桥,及山坳里的几畦药草……

虽然没邂逅美景,也没与好玩的东西狭路相逢,但他们依然快活,如逃课的孩童那般新奇。

杨绛的眼疾没有好,她又去了一趟信阳,医生说泪道楦裂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自然马虎不得,她决定回北京医治,但军宣队并不答应,最后她只得去学部领了证明,才算请了假回京。

杨绛回了北京,只留钱钟书一人在干校。虽然她也担心钟书的"痴气",但想着时间不长,便硬着心肠回了。岂料她刚走不久,钟书便生了一场大病。

他犯了气喘,还高烧四十度,当时他们干校的医务员还是个小姑娘,连赤脚医生都算不上,哪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她紧张得浑身冒汗,大着胆子帮他扎了静脉针,这是她平生第一次,扎完针后,连那结扎用的橡皮带都忘了解开。

这个医务员小姑娘,大着胆子帮他扎的两针,竟然真的奏效了。他的高烧逐渐退了,当杨绛看完眼睛,同女儿阿圆一起返回干校时,他的病已经基本好转。不知该说小姑娘天赋好,还是钟书运气好,只是这个小姑娘很是可爱,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晃着脑袋,对钟书说自己是他的救命恩人。

看着钟书这般大病初愈的模样,杨绛很是心疼,并且暗暗决定再不放他一人。她很是感激地说:"真是难为她。假如她不敢或不肯打那两针,送往远地就医只怕更糟呢。"

一九七二年三月,第二批"大赦之人"送回北京,这一次,他们夫妻二人皆在名单之上。天无绝人之路,他们终于熬过了这段难挨的岁月。杨绛如是写道:"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所谓的变了味,不是她不再想回去,而是希望干校所有的同伴都能回去。但她也知道,既然有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也不会太远。所以她私心窃喜着,为能早些回家去。

这次依旧不能回北京的同伴们,为他们举行欢送宴,钟书和杨绛吃了好几顿汤圆,还吃到了难得的荠菜肉馄饨。看着这一张张真心替他们高兴的笑脸,杨绛不禁感到些许汗颜:"人家也是客中,比我一年前送人回京的心情慷慨多了。而看到不在这次名单上的老弱病残,又使我愧汗。但不论多么愧汗感激,都不能压减私心的忻喜。这就使我自己明白:改造十多年,再加干校两年,且别说人人企求的进步我没有取得,就连自己这份私心,也没有减少些。我还是依然故我。"

或许,这就是干校岁月的意义所在吧。八年后,杨绛想起这段往事,依旧历历在目,清晰如昨日。于是,她做了一篇散文《干校六记》以表纪念。她说,这一段生活是难得的经验。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在这场汹涌澎湃的"文化大革命"中,大批的知识分子,如钟书、杨绛这般受尽屈辱和折磨。随着革命偃旗息鼓,走入尾声,他们的痛苦和愤怒全面爆发,开创了新时期新的主流──"伤痕文学"。

那段日子,杨绛也写了不少"文革"记事,如《控诉大会》、《打一次下乡》、《丙午丁未记事──乌云与金边》等,但她的文章,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没有剑拔弩张的愤怒,她只是用自己质朴的语调,平淡地叙述自己这几年的生活经历,有笑声,也夹杂了泪痕。

同类推荐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内容正如它的副标题——十四篇历史特写(Vierzehn historische Miniaturen)。作者茨威格以诗人和艺术家的笔触,尊崇历史的真相,以其完全个人的独特视野创作而成。十四个故事,横跨不同时代和地域,虽然篇幅精短,但内容丰富完整,既保留了事件发生时的种种细节,也凭借茨威格深厚纯熟的笔力,展现了以旁观者视角面对这些关键时刻的复杂情绪:对悲剧英雄命运的关注、共情、怜惜,对造物主的敬畏,对人在有限生命中具备的神性,迸发的创造力的肯定以及对人间正义价值的遵照和捍卫。遥远如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在面对恺撒遇刺、局势混乱时的犹豫不决;又如极富戏剧性的瞬间,格鲁希墨守成规而造成拿破仑滑铁卢的失败以致影响了之后的整个欧洲历史……十四个生死攸关、超越时代的故事,如群星般璀璨而不渝地照耀着暂时的黑夜。
  •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由秦晴编著,洛克菲勒家族的庞大财富家喻户晓,在美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家族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繁盛六代,依然独“富”天下,不但涉足商界,留下了众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商业故事,在政界也颇具影响力,同时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名声远扬。《洛克菲勒家族传奇》讲述了洛克菲勒家族前四代人的事业与生活,告诉读者一个普通人是如何成为石油大王的,一个家族又是如何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
  • 蒋家女人

    蒋家女人

    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他们是历史上的显赫人物,更有着与普通人一样但又异样的人生。在声名遐迩的蒋家王朝的背后,那些同样在世人面前活跃的蒋家女人们,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怎样的命运呢?蒋家女人好比各自盛开的花,她们有的如蜡梅,是不动声色的美,月影黄昏,暗香盈袖;有的如桃花,美得张扬,恣肆绽放;有的如丁香,美得凄清,哀怨又彷徨;或如莲花、或如幽兰、或如秋菊……她们都绽放着绝代芳华。
  • 名人传

    名人传

    《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称“巨人三传”。
  • 我的伯父周恩来

    我的伯父周恩来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这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周恩来总理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拥戴,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的伯父周恩来》作为第一部亲人回忆周恩来总理的作品,力求把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把关于伟人的真实情形原原本本地告诉读者。
热门推荐
  • 命运之诅宿

    命运之诅宿

    《Fate/EritreanHope》星琉洒落,熠熠生辉,混浊之间,支离破碎。从遥远的彼岸来到,躲避颠沛的悲剧发生,花海中,看到了一线生机。黑白的倒影互相连接,两者纠缠不清直至走向寂灭,驻足于蓝色的世界,身缠命运的锁链铁钾。梦境幻想的结束时,决绝的衍生出继承的理想。——世界的一隅,上演着结局注定的蓝色话剧。
  • 十七的甜

    十七的甜

    生活很苦,感谢在苦中给我带来甜的人!我叫林十七,我是位于南方一小镇上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生,大家都说我长的乖巧可人,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么的不乖!
  • 斗龙榻:家有悍妃

    斗龙榻:家有悍妃

    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柳青青被家人一包迷药药翻送到楚王府,洞房之夜就和传闻中不举的王爷展开了一轮激烈的肉搏战。砸了洞房惹了王爷后又被打包送回娘家,从此她落得个悍妇的名声。悍妇,我呸!外人哪里知道,看起来绣花枕头一样的王爷实则猛如虎,她绝对是受害者!
  • 主宰开马甲的日常

    主宰开马甲的日常

    一朝醒来,成为黑暗世界的绝对主宰。面对恐怖的深渊与地域,天性善良的林渊慌得一批,当人间大门被开启,林渊头也不回地扎了进去。深渊众大佬:不好了,主宰又跑了……无上神尊、劫帝、大界主竟然都是深渊主宰开的马甲?作为开局满级,无所不能的林渊,不断开马甲的初衷只是为了……
  • 上古世纪:创世王魂

    上古世纪:创世王魂

    二千年前,十二英雄远赴神之庭院,诸神遗留的强悍神力即将复苏;传说中创造者遗落的王魂之剑,持有巨大的自然之力,亦是唯一能够与英雄们相抗的能量,却至今下落不明。叛逃将军府、勇闯决斗之地、征讨残冷的魔隼、夺取最后的神力……桀骜的法师,英勇的战士,迅捷的游侠,太阳的使徒,他们怀揣着不同的信仰与目的,踏过千难万险,集结在一起去寻找传说中的力量源泉。大陆的崩塌,致使所有种族踏上了全新的征途,为了拯救苍生,我们每个罪过之人,都必须学会牺牲。本书(前传)是以上古世纪同名世界观小说《上古世纪·冷杉与鹰》为背景,分化出来的一段发生在原大陆上的传奇故事。
  • 初见怦怦在左边

    初见怦怦在左边

    高中毕业,有人问陈渡和林津,三年都干了些什么。陈渡弯唇:“高一睡觉,高二睡觉,高三追媳妇。”“嗯……”林津认真地想了想:“高一学习,高二学习,高三和陈渡一起学习。”……因为父母的婚姻,林津不对恋爱抱任何希望,直到她遇见了陈渡……多年以后,她终于知道,原来最好的爱情,真的是遇见了才会相信,前提是,那个人是你。“喜欢是直到你出现才有意义的一个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他有七分甜

    他有七分甜

    [甜文宠文][男女主互相暗恋]转学第一天就来了个开门红。她和学霸成了同桌,学霸同桌太任性怎么破??“沐颜你蠢死了。”“我这是蠢萌!”后来他成了她的家教。“放学一起去图书馆”“没空。”“把这张试卷做完”“没空。”“人名!”在一起后:他吃醋,她觉着有趣:“你还吃一只狗的醋啊?”一只泰迪小狗:“汪汪!”她吃醋,他自觉修罗场,“颜颜,明天我就去买搓衣板!”她微微一笑,把手中的榴莲扔下:“刚买的,趁这时候,我心情不好。”【男女主心灵干净】【冉冉的新文多多支持】【不弃坑】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中国民间故事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中国民间故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灵魂战场

    灵魂战场

    少年天赋异禀,却因不明原因长时间停留瓶颈而无法突破,一次“意外”不仅让少年成功突破,更是让少年逐步走向了变强的道路。为爱而战、为情而战,横跨大陆,走向巅峰。
  • 捣尘集词钞

    捣尘集词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