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42300000002

第2章

第一章

“章旨”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因此说这一章是《道经》的总纲。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à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ào):边际、边界。引申为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甲本、乙本作“胃”,系借字。此为“指称”。

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译文”

可以用言语表述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语说出的“名”,它就不是永恒的“名”。无形无名是天地的始端,有形有名是万物的根源。所以经常没有欲望,以便观察无形(无名)的微妙;要经常有所意识地观察有形(有名)的端倪。“无名”、“有名”都来源于“道”,构成“道”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和境界,指的是同一个真理。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章旨”

本章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地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是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老子提倡“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顺其自然,不争功名的思想,今天看来还是可取的。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三章

“章旨”

这一章里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他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然而,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定会不断地发展提高,所以老子的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消极的。

老子看到了古代社会现实动乱不安、矛盾突出,这是由于差别的存在。老子想用减少差别,来减轻或避免社会矛盾,这也有他进步的一面。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注释”

①上贤: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②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③盗:窃取财物。

④见(xià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⑤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⑥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⑦敢:进取。

⑧弗为:同“无为”。

⑨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四章

“章旨”

这一章是对“道”的描述和赞颂。承接第一章内容“无形”,老子称颂“道”虽然虚不见形,但不是空无所有。从“横”的角度谈,“道”是无限博大,用之不尽;再从“纵”的角度谈,“道”又是无限深远,无以追溯其来历,它好像是自然万物的祖宗,又好像是天帝(上帝)的祖先。从此说来,不是上帝(天帝)造物,而是“道”生上帝(天帝),继生万物。“道”的作用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

①冲:通盅(chōnɡ),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③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④宗:祖宗,祖先。

⑤锉(cuò):消磨,折去。兑(ruì):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⑥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⑦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⑨湛(zhà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下文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象:似。

“译文”

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像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像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章旨”

本章是承上章对“道冲”作进一步论述。此处由“天道”推论“人道”,由“自然”推论“社会”,核心思想是阐述清静无为的好处。

本章用具体比喻说明如何认识自然和正确对待自然,论述天地本属自然,社会要顺乎自然,保持虚静,比喻鲜明生动。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注释”

①刍(chú)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正如元代吴澄所说:“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②犹橐龠(tuó yuè):犹,比喻词,“如同”、“好像”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

③淈(ɡǔ):竭尽,穷尽。

④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⑤多闻数穷:闻,见闻,知识。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⑥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守中:守住虚静。

“译文”

天地不存在仁爱之心,它将万物看作草扎的狗;圣人也不存在仁爱之心,他将百姓看作草扎的狗。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一样吗?其中空虚而不穷尽,愈鼓动风就愈多生出。增广见识会加速困穷,不如保持内心的清静。

第六章

“章旨”

本章上承第四章内容,继续描述和颂扬“道”的意义和功能。用“谷神”形容“道”,它能生天地养万物,从时间而言,它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从空间而言,它无处不在,无穷无尽。论述“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緜緜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注释”

①谷神:过去据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名也。谷读为毂,《尔雅·释言》:“毂,生也。”《广雅·释诂》:“毂,养也。”谷神者,生养之神。

另据严复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的说法,“谷神”不是偏正结构,是联合结构。谷,形容“道”虚空博大,像山谷;神,形容“道”变化无穷,很神奇。

②玄牝(pìn):玄,原义是深黑色,是在《老子》书中经常出现的重要概念。有深远、神秘、微妙难测的意思。牝,本义是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借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母体。

③门:指产门。这里用雌性生殖器的产门的具体义来比喻造化天地生育万物的根源。

④緜緜:即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

⑤若:如此,这样。若存:据宋代苏辙解释,是实际存在却无法看到的意思。

⑥堇(jǐn):通“勤”。作“尽”讲。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地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第七章

“章旨”

本章也是由天道推论人道,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思想主张。老子认为,天地由于“无私”而永存长在,人间“圣人”由于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如大禹为人民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人民拥戴他为天子。

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己(“身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老子想以此说服人们都来利他,这种谦退无私精神,有积极的意义。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不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注释”

①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②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

③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

④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

⑤邪(yé):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第八章

“章旨”

本章承上一章歌颂“圣人”谦退不争的品格。具体用水性来比喻上德有道者,即“圣人”的人格。水具有柔和的特点,甘愿处在卑下的地方,能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始终如一地永远付出……老子认为最完善的人格就应具有水的特性,通过对水的描绘来达到对“道”的歌颂。

“原文”

上善如水①。水善②,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③,故几于道矣④。居善地⑤,心善渊⑥,予善天⑦,言善信,正善治⑧,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⑨。

“注释”

①上善:指上善之人。上,上等,崇高。善,指善良有美德的人。善作名词。

②水善:善,善于、长于的意思,善在此作副词。

③所恶(wù):所厌恶的地方。

④几(jī):接近、差不多。

⑤地:用作动词性谓语,这里的具体意义是选择低下的地方。

⑥渊:深。这里形容内心深沉虚静的状态。

⑦予:推予、给与。

⑧正:通“政”。

⑨尤:怨恨、归咎。

“译文”

崇高的善人(圣人)就好像水。水具有种种美德,它滋润万物有利于它们生成,而又不和万物相争保持平静,处在人人都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善人居处如水一样顺乎自然、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如水一样静默深远、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如水一样润泽万物、善于效法上天,说话如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遵守信用,从政如水一样净化污秽、善于理政治国,处事如水一样随物成形、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如水一样涸溢随时、善于随顺天时。因为他具备七善而成为上善,与万物无争,所以没有怨咎。

第九章

“章旨”

上章从正面讲“不争”、“故无尤”,是“几于道”。本章是从反面说“争则遗咎”,故宜循“天之道”。因此,道与不道,福兮祸兮如何?为人处事,可知取舍了。

老子认为物极必反,盈了以后就要亏,锐了以后就要钝。正反的转化,这是事物的辩证法。老子把它应用到社会生活方面来,他提出两种应付的策略:①防止矛盾激化,告诫“富贵不能骄奢”,要善让。②人为转化,告诉人们“功成身退”,要知退。这在古时是可取的,今天看来有局限性。不知矛盾激化的本质及矛盾转化的条件,但还有可取的地方:警惕不要走向反面,不要自我膨胀,要适时而止、见好就收。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若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葆也④。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⑤。功遂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注释”

①持而盈之:有两种说法:一解“持”,执持、握持。指抱持盈满之势,这里隐指自满自足、自我膨胀。另一解说“持”,通殖,取积累的意思,这样,全句就可解为积累以使之满盈。后一种解释比较符合老子本意。

②已:停止。这里与上句“持”相对,是不持,因此有退止、缩减的意思。

③揣而锐之:揣,通“段(锻)”,锻造、冶炼。此句意思是:锻造金属器具,使之锐利。这里比喻锋芒外露。

④葆(bǎo):通“保”,守住。

⑤遗(wèi):送给,留给。咎(jiù):灾祸。

⑥遂(suì):成就。“功遂身退”可参见第二章里的“成功而弗居也”。

⑦天:指“道”。成玄英认为说的是自然。

“译文”

积累达到满盈,不如趁早停止。锤锻得尖锐锋利,不能长久保全。金玉堆满堂室,没有谁能守藏得住的;富贵了而又骄奢,就给自己种下了灾祸。功业完成了,就急流勇退,这才是顺应自然的道理。

第十章

“章旨”

本章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采用只问不答、寓答于问的反问排比形式,具体而有力地从六个方面阐述个人修身养性的工夫以及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原则就是形神合一、尚柔、净心、无为、守雌和弃智。老子所提出的修身养性工夫,和瑜珈方术不同。瑜珈的目的在超脱自我和外在的环境。老子重在修身养性之后推其绪余而爱民治国,有进步意义。

后一部分,马叙伦在《老子校诂》里说,自“生之”以下,与上文义不相应。此文为五十一章错简。我们认为此几句是又从正面阐述善于利他而不利己这就算玄德,也就是至德,遥相呼应开头提出的六个问题,这六个问题能做到就算是有很高的道德。总的精神为首尾一脉相承。

“原文”

戴营魄抱一①,能毋离乎②?榑气至柔③,能婴儿乎?脩除玄监④,能毋有疵乎⑤?爱民活国⑥,能毋以知乎⑦?天门启阖⑧,能为雌乎⑨?明白四达⑩,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13.

“注释”

①戴营魄抱一:戴,负戴、负荷。营,营气,精气,精魂,灵魂。魄,形魄,体魄,形体。抱一,指合一、守一。谓意守一窍。营魄抱一,讲精神专注在一窍,以一念代万念。

②毋(wú):无、不。

③榑(tuǎn):即圆,运转,周环。

④脩:即修,通“涤”,洗濯,扫除。洗刷掉污垢灰尘。监:古字,即“鉴”。在磨制的铜镜出现以前,古人用盆盛水来观照面容,这叫“监”,也叫“水监”(后来写作“鉴”)。玄监:明镜。这里用作借喻,把幽深明澈的心灵比喻为玄妙明净的鉴。译文意译作“镜”。

⑤疵(cī):小毛病。

⑥活:救活。

⑦知:通“智”,智慧。

⑧天门:指天赋人体的耳、鼻、口、目等感官。启:开。阖(hé):关、闭。天门启阖指人的呼吸,喻人之生存。

⑨雌:指安静柔顺。

⑩达:通晓事理。

:知识。

畜(xù):蓄养。

德:指“道”的运用所形成的特殊属性或特殊规律。

“译文”

人身具有的精气专守于形体的一窍,能够不分离吗?呼吸吐纳、运气周身达到心平气和,能够达到像婴儿一样的状态吗?清除内心的杂念,澄洁心镜,能够做到一尘不染吗?爱护民众、治理国家,能够不用聪明才智吗?人生存在万物运动变化之中,能够做到宁静柔弱吗?明白事理,通达四方,能够不依赖知识吗?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产生万物而不占有,滋养万物而不主宰,这叫做内涵的崇高品德。

第十一章

“章旨”

此章利、用分言,有、无对举。老子连举三例,用车毂、陶器和居室,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具体的“有”和“无”的对立统一,实有之物会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它有赖于自身空虚(无)部分的补充、配合作用。

本章阐明“有”与“无”,“利”与“用”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实体的作用人人皆知,不须多说,而空虚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因此老子在本章里强调空虚(无)的作用。结句点出“无”与“有”之配合作用,有画龙点睛之妙。

“原文”

卅辐同一毂①,当其无有②,车之用也。然埴而为器③,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④,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①卅(sà):三十。辐(fú):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若干直木条,古代车轮的辐条,如同现代自行车的轮条。同:共,通“拱”,环绕。毂(ɡǔ):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内贯车轴,外承车辐。

②当:一说“处在”。另一说“配合”。无有:没有。

③然(rán):即燃,烧。这里具体指制陶器时在窑内燃火烧烤土坯。埴(zhí):粘土。器:指器皿。

④凿户牖(yǒu):凿,打孔、作洞。户,门。牖,窗。这里以“户牖”代替屋室的结构部件。

“译文”

三十根辐条环绕着一个轮毂,在那空虚处,使车子得以运转,成就了车的功用。烘烧粘土制作器皿,在那空虚处,使其可以容纳东西,成就了器皿的功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在那门窗墙壁内空虚处,成就了房屋住人的功用。因此,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同类推荐
  • 庄子(杂篇一)

    庄子(杂篇一)

    道家以无为治天下,无为就是以天下之心为心,不执迷自己的主张。中庸就是包容天下各种不同的见解,以天下共同的方向为方向。无为与中庸,其实质就是崇尚自然,奉行天地之道,自然自在。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以章句分析的形式,重新解读了无为,解读了中庸,解读了自然,解读了生命的真谛、道家丰富超然的精神世界。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文心雕龙)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文心雕龙)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吕氏春秋(最新图文普及版)》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道德、军事等重要领域,兼采道、儒、阴阳、法、墨、兵等各家,在结构上全书包括十二纪、八览、六论。本《吕氏春秋》为简约本,以青年朋友及初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为对象,从注释到原文均吸收了历代学者呕心沥血的研究成果,在强调通俗性的同时,也重视学术性与资料性。我们相信,《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吕氏春秋(最新图文普及版)》的问世对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当代青少年朋友的文化素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热门推荐
  • 走开我是神经病

    走开我是神经病

    牧小北作为森北皇家学院的新生,一直平凡的生活过得挺好,偏偏老天看不惯她的平平淡淡,不知道是她闯入森北集团大少爷的生活,还是大少爷刻意安排,总之这俩人的生活注定捆绑式买一送一。
  • 曜日

    曜日

    公元3120年,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成为星界旅行的中间驿站,欧阳天罡原本要在水星拜访与他同名的中国最神奇预言书《推背图》的作者,计划与大唐帝国的第一哲人掀起浩渺宇宙的时空帷幕…但由于妹妹欧阳天音一个参数设置的更改,见到的宝物磁珠和紫嫣鲑鱼带他到了公元5430年的世外桃源。欧阳天音和王煜在火星浮山意外回到了唐朝,与正当其时的月亮道阁留守者令狐月,在三个不同时代与黑暗权势展开较量,一幅幅的16维思考画卷,打开了原本被时间和空间拘禁的宇宙之门。
  • 青绝天下

    青绝天下

    一个无名小子,自杀之后,重生到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玄幻庞大的世界,一个已死之人,在这世界重生又会如何?
  • 快穿之女主是神仙

    快穿之女主是神仙

    (1vs1)男女主一对一顾樱是一名特工,被自己的队友给害死了,无意间绑定了一个系统,从而各个世界穿梭,“哎,哎,哎,我只负责攻略,系统这是怎么回事。“某系统心里泪哭满面:宿主,我也不知道啊,呜呜呜!且看女主如何玩遍各个大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樱花道

    樱花道

    一份计划书,一场实验,引发了一次巨大的谋杀行动,无数人受此牵连,但却没有任何报道关于这件事。一场变故,让叶梓初失去了父母,失去了所有的依靠,也让她与她那位未曾谋面却指腹为婚的未婚夫失去了交集,却让她遇见了田宥琦;让远日本的小公主失去了亲生母亲,失去了母爱;让韩朔也与任冉相遇,产生了一段不该产生的爱恋;也让三个公司(集团)奋起,屹立在商界顶峰。多年后,那个本该死去的孩子却没死,意外的与所有人相遇,有了交集,最终,这一群少男少女,踏上了复仇之路,那么他们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
  • 重生的翅膀

    重生的翅膀

    前生,今世,来生,前尘往事都忘掉之后,两个彼此深爱的人,该怎样找到对方?她是一个精灵,经历了几世的轮回。今世里她的命运与刘二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种联系,是宿命对刘二婶婶=的惩罚还是对她的惩罚?
  • 鬼眼萌妻:王爷的小捕头

    鬼眼萌妻:王爷的小捕头

    女刑警破案之际,遗憾穿越。慕言安慰自己,没事,到了古代,姐也是破案小能手。可是,诶诶,这位王爷,有话好好说,别动手动脚的。某王爷:“言儿,办案你拿手,办你,我拿手。”
  • 嘘请认真办案

    嘘请认真办案

    这是一个古装六人团魂炸裂破案小分队的破案故事……正经+头脑+团队+情谊+搞笑=嘘!请认真办案!
  • 重生豪门之嫡女

    重生豪门之嫡女

    她是古代将门之女,武功高强,智谋无双。意外穿越成了现代千金,胆小怕事,嫁了个不爱自己的老公,还日日受小三欺负。灵魂转换,她再非她,欺她辱她,她必一一讨回。伤她害她,她必十倍报之。更何况现在的她身边多了个他,岂能让她受得一分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