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9000000007

第7章

国槐长出一蓬蓬米粒一样的黄花时,林智燕怀孕了。回娘家,她把好消息告诉了妈。刘丽珠喜滋滋地擀面条、卧鸡蛋,问她树生知不知道。林智燕说:"我不想现在就告诉他。平时树生老说我身子骨弱,家里啥活计都不让我伸手,要知道我怀孕,还不把我供起来。我是那么娇贵的人吗?"刘丽珠道:"不说就不说,抻些日子给树生个惊喜也好。你上班别累着,家里能吃点吃点,等反应大了,吃什么都没胃口,什么都吃不进去了。"

娘俩正唠着,林兆瑞回家。刘丽珠悄悄跟他说,你要当姥爷了。林兆瑞一愣,没回过味来。刘丽珠又说了句,燕儿有了身孕,你要当姥爷了!林兆瑞连连说好事啊。刘丽珠想闺女生下小孩儿她帮着带,便劝说丈夫提前办退休。林兆瑞摇摇头,上回排的戏还没上演呢,投入那么多心血,就跟自己孩子一样,怎么着他也要等个结果,看上一眼再退。刘丽珠没有再坚持:"你呀,就是这个命。成也舞台,败也舞台,一生的荣耀和倒霉,都跟你的戏有关。"

林兆瑞点头称是,夫人真是太了解他了。

这天中午,林兆瑞正跟几个演员说戏,革委会主任来找他。东拉西扯了几句后,主任从兜里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搁到桌子上,一脸严肃:"咱们唐城出了个知青典型。省里交给任务,要咱们根据这个原型创作一出样板戏,争取在全国一炮打响。团里这点老人扒拉来扒拉去,就你挑头合适。上次那出戏先搁搁,这回可是上头交下来的政治任务。你抓紧看看她的事迹,准备准备带人下乡去体验生活。老林啊,人不可能倒一辈子霉,这对你来说是个翻身的机会。"

主任走后,林兆瑞打开报纸,是省委机关报,头条位置有张大照片。这不是亲家的老闺女小环吗?圆脸,短辫,怀里抱着一捆麦子,正咧开嘴冲他笑着。再一看黑体大字标题:《扎根山乡的"铁姑娘"--王卫东》,林兆瑞哈哈笑了:"这闺女,行啊!"再往下看,手有点颤抖。报纸上写道:知青的好榜样王卫东,在为生产队铡草时,被一起干活的社员误伤,铡掉了右手小指头。她强忍着剧痛,到卫生院简单包扎后,第二天依然跟社员们一起下地干活。铁姑娘的事迹,像长了翅膀传遍整个山村,飞进每个社员的心田。在她的影响下,广大知青和贫下中农发挥出冲天干劲,今年小麦亩产达到六百多斤……五六千字的大通讯,别的内容林兆瑞记不清了,只知道小环受了伤。密密麻麻的铅字在他眼前渐渐模糊,小环血肉模糊的手指愈加清晰……

他攥着报纸忐忑不安地回了家。

刘丽珠戴上花镜一看报纸,眼泪唰地一下流出来:"这孩子怎么这命苦,下乡遭罪不说,还残疾了,亲家母知道不定怎么挂念呢。"

林兆瑞道:"先别跟他们说。小环现在到县里当知青办副主任了,上级要我们以她为原型排一出反映知青上山下乡的新戏。我这么寻思,小环没在家过年就呕着气走了,跟家里的关系有点僵。我呢,马上去趟县里,先摸摸情况,顺便做做她的工作。亲家那头还在置气不能说这事,我悄悄跟亲家母打个招呼,看她有啥东西捎没有。另外呢,以亲家的名义给小环买点吃的。"

刘丽珠道:"对头,家和万事兴。小环这丫头敢想敢干,我看好她,日后还会有大出息。"

受过高等教育、讲究礼数的刘丽珠,不知为啥偏偏喜欢外人眼里疯疯癫癫的王卫东,还一度把她看作未来的儿媳妇。端详着报纸上的照片,她突然问丈夫:"哎你说,要是小环跟咱们小诚会是怎么样?"林兆瑞说:"别乱点鸳鸯了,他俩不般配,我看小冯更适合你儿子。"

说起儿子的婚事,两口子又有些烦心。冯红父母虽没明确表示反对这门婚事,但对头次上门的林智诚却不冷不热,两个哥哥也带搭不理的。他们希望冯红找个部队大院出来的,门当户对的干部子弟。

风从南面大山中吹过来,夹带着苦艾的味道。县知青办门窗敞着,风吹得窗帘扑嗒嗒作响。

卫东倒茶时,林兆瑞注意到她右手小指戴了个胶布套,他一阵心疼。看林叔盯着自己的手,卫东举起来笑笑:"受了点轻伤,现在没事了,跟正常人一样。"等林兆瑞说明来意,她又笑了:"我还能成为你戏里的主角儿啊?起小在你眼皮底下长大,林叔你还不知道我这点儿出息。"

林兆瑞说:"领导说不光要排一出新戏,还让挖掘一下思想深度,要跟你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跟阶段斗争联系起来。"

这话启发了王卫东,她坐下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林兆瑞在本子上记着。聊了有一个多钟头,看时机差不多了,他插上钢笔帽:"林叔这次来呢,还有一件要紧的事。年前你跟你爸闹别扭的事,我也听树生说了。你在农村搞对象,怎么个情况我不太清楚,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看有没有法子解开跟家里的疙瘩。"

王卫东把屋门关上,坐在林兆瑞对面:"林叔,说实话我也很矛盾。我没想到会闹到这一步。我和柱子关系既没法往深里发展,又没有退路,不可能一刀两断--我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林兆瑞慈父一般的目光,卫东把压抑了很久的心里话全掏了出来。柱子大名张存柱,是村里唯一念过高中的人。知青来村里后,他隔三岔五来知青点串门。刚进村的王卫东,通过他了解阶级斗争新动向,把唯一一个富农分子揪出来批斗。又破四旧扒了山下一个明代宦官的坟墓,打烂石人石马,挑着骨骸和腐烂的衣冠游街示众。不过那会儿,她和柱子还只是战友,并不比组里的男知青亲近多少。

王卫东赏识柱子,是从演出救场开始的。那年早春修农田水利,公社让知青们排段样板戏慰问社员,领导点名演《沙家浜》第五场"坚持"--"现在社员有些懒散,泡病号,磨洋工,开小差,演样板戏就是要鼓舞一下士气,要坚持到底!"

这出戏剧情是这样的:抗日战争时期,以郭建光为首的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隐蔽在芦苇荡。面对日寇扫荡,郭建光劝说大家不要焦躁,坚守待命。随后风雨骤起,在战士小虎一句"大风雨来了"之后,是郭建光和战士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著名唱段。慷慨激昂,热情高涨,很有感染力,这也是领导看重这段戏的原因。

王卫东导演、剧务一肩挑。柱子常过来瞧他们排戏,偶尔插几句嘴,说说自己的意见。王卫东说:"一边眯着去,这没你的事儿。"换成别人,柱子早急了,王卫东数落他,他只是一笑。扮演小虎、只有一句台词的知青小刘,有些过意不去,想把自己的角色给他。王卫东恼了:"他又不是知青,不行!"

那晚月光如水,河堤上一面面红旗猎猎有声。河岸临时垒起的土台子上,挂着好几盏明晃晃的马灯。舞台背景糊着几大张宣传纸,上面画着芦苇、乌云,蛮像那么回事。几个知青躲在后面操弄着京胡、二胡、大锣、铙、钹等--这都是他们从城里跑东跑西借来的。前奏响起,身着灰色新四军服的郭建光和战士们一亮相,就博得全场叫好。

当郭建光唱到"毛主席党中央指引方向,鼓舞着我们奋战在水乡"时,工地宣传员突然站起来喊口号:"立下愚公移山志!"下面社员也一块喊。又喊:"敢叫日月换新天!"社员也跟着喊。这么一通喊,虽然打乱了演出节奏,但也烘托出现场气氛,让守在台口的王卫东心潮澎湃。

其实这出戏剧情唱段大家都熟,但现场看真人表演感觉就是不一样,社员们眼睛瞪得圆圆的。这时,郭建光又一次纵身跃上土台:"同志们!这芦苇荡就是前方,就是战场,我们要等候上级的命令,坚持到胜利!"几个知青应道:"对,我们要等待命令,不怕困难,坚持到胜利。"

正当乐器模仿风雨骤起时,小刘却不见了踪影,王卫东急得直跳脚。一个社员跑来告诉她小刘拉稀了。正节骨眼上,这不是掉链子嘛!卫东没工夫骂娘,急中生智,她硬把这个社员推上台:"你替他上,喊一句"大风雨来了"就行。"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社员嘴唇哆嗦着,嘎巴了几下嘴,最后总算喊了出来。可一紧张忘了台词,一句"西边上来天道来"从他嘴里喊了出来。这是地道的山里话,遇上雷雨天也都这样表述,但搁在此情此景,却显得那么滑稽和不伦不类。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王卫东觉得天塌了一样,一个来月时间,多少辛苦努力一下子化为乌有。她一阵眩晕,手扶住了旁边树干。正这时,柱子不知打哪儿冒出来,跳到台上喊:"大家静一静啊,方才是故意制造个戏剧效果,让大伙儿放松放松。大伙儿说怎么样?"台下齐声说:"好!"王卫东一下子迸出了眼泪。柱子在台上接着说:"下面,我给大家念一首我写的《忆秦娥》,一来鼓舞一下士气,二来呢,等知青接下来的精彩演出--"东风寒,轮飞人笑斗志坚。斗志坚,滦河战士奔赴前线。旭日东升红旗艳,战鼓催我飞向前,飞向前,壮志男儿,安排河山!""

这段小插曲过去后,演出继续进行。模拟的暴风雨中,众知青和郭建光边舞边唱。最后,马灯骤然亮起,知青们巍然屹立,构成一组与暴风雨顽强搏斗的英雄群像。台下一片叫好声,王卫东看到公社主任兴奋地拍着巴掌,高兴地和县领导说着什么。她长出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衣服都让汗给湿透了。她在人群中寻觅着张存柱,正好柱子也在看她。四目相对,他冲她调皮地挤挤眼,她不好意思地把目光移开了……

知青们慢慢融入村里生活,每天下地和乡亲们一样挣着工分,一晃过了半年多。秋天给山岭点缀上了斑斓色彩,能隐约看到长城在群山中绵延。山脚下,一片片高粱摇曳着丰满的穗头。这里大秋作物只有高粱,为保证通风,要擗去一些叶子。夕阳下山,收工哨子吹响,男男女女钻出了高粱地,说笑着捆扎起堆在地上的高粱叶。这东西要扛回去喂牲口。生产队长清点人数,听说王卫东脚扎伤了没出来,便招呼张存柱去看看。大伙儿起哄,队长道:"笑啥笑,柱子给牲口看病是把好手,给人瞧病也不含糊。"

王卫东头发蓬乱,抱着膝盖坐在地上。柱子看她身边高粱叶子上有些血迹,便焦急地搬她的脚,要看看伤得重不重。王卫东也不吱声。脚是完好的,又看腿,看胳膊,都没受伤。面对卫东羞红发窘的面孔,他忽然明白了怎么回事,脸一下子红了。高粱穗在头顶摇曳,柱子脱下红色跨栏背心,三两下撕成一条一条的布:"给,用这个先垫上吧。"他搁下一堆红布条,拨开高粱秆走出去几米远,说了句:"我等你啊!"

王卫东怦然心动。从此以后,这个人渐渐占据了她的心房。在以后漫长的农村岁月里,每次来例假她都会想起这个人,这句话。王卫东,这个来自城里的姑娘,开始像农村女孩一样用布做月经带,到后来她到县里当上干部,柱子特意给她买来卫生纸时,她已经很不习惯了……这广阔天地里孕育的感情,生活在城里的人们能理解吗?

面对林兆瑞关切的目光,王卫东说:"全家人数落我,说我傻,让人家糊弄了。是,我不该跟我爸顶嘴,不该过年一声招呼不打就走。可谁又理解我呢?本以为我哥跟我齐心,站在我这边,可没想到他前些日子来,背着我去找柱子,让他跟我一刀两断,别影响我返城。我知道哥是为我好,可他就不想想,真要和柱子吹了,柱子伤心我更痛苦。比起我的手来,我心里的伤痛更厉害!"

等她平静下来,林兆瑞才说:"这样吧,我回去做你爸他们工作。你这头呢,也别冲动做出傻事来。至于将来,我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会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的。"

"林叔,你要是我爸多好!"卫东眼神里流露出的孤单无助,让林兆瑞想起自己的女儿:"小环啊,天下父亲都是爱自己儿女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行了,心情好点,啥时候让我见见柱子,我相信你看中的人一定错不了。"

一听这话,卫东露出了笑容:"那我打电话叫柱子过来,他真是个不错的人。我受伤后,大家都说我勇敢、坚强。其实,要是没有柱子背后安慰我,关心我,没有柱子那句"漫说你少个小手指,就是少个胳膊少条腿我也要你",我早就崩溃了。"

林兆瑞此时真切地理解了小环,这个他眼里曾经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把草纸包裹得四四方方的核桃酥拿出来。听说是父亲捎来的,卫东脸上现出一抹惊喜:"真的,我爸还认我这个闺女?"

"瞧你说的,孩子都是父母身上的肉,哪儿能说不认就不认了呢,你爸那是一句气话。"

卫东如释重负:"其实,我爸真的挺好的,这些年他也不容易。他血压高,我不该气着他。林叔,你盯着点,别让他老喝酒,只有你的话他才听。还有,我嫂子寄来的毛衣和钱都收到了,你替我谢谢她。"

林兆瑞回到唐城,先去找亲家,一五一十讲了小环的事,但隐瞒了断指这个细节。听说老闺女成了典型,当了领导,再看看她捎来的栗蘑、山野菜等土特产,王天喜后悔地直拍后脑勺:"唉,我这狗脾气,点火就着,小环她受了不少委屈!"

送走老林,王天喜叫住往外跑的外孙子:"姥爷眼神不好,你帮我写封信,叫你老姨抽空回家一趟,我想她了。"他卷着旱烟,仰靠在躺椅上,吩咐大刚道:"我念你写。小环……啧,不行,你别写啊。换个开头:卫东……别扭。让姥爷想个有水平的开头。嗯,这个不错,吾儿小环……"大刚问啥是"吾",王天喜说"吾"就是我的意思。外孙道:"那应该是吾女小环。"王天喜说:"都差不多,接着往下……"

林智燕来这屋取东西时,正听见爷俩讨论信的写法,她抿嘴笑了。回屋想了想,她也写了封信,替树生表达歉意。两封信装进同一个信封,寄了出去。

白天落了几滴雨,黄昏仍旧乌涂着,闷热难耐。国槐树冠周围,聚集着不少蚊虫、蚂螂。燕子穿梭往来,掠过地面飞着,让人觉得分外压抑。

王树生骑车回家,刚进胡同就瞧见街坊毕成穿着大裤衩,腋下夹着一卷凉席,站在自家小平房顶愣神。老毕是陶瓷厂美术师,画得一手好丹青,王树生新房里就挂着他为小两口画的《春柳新燕图》。王树生搂住闸,长腿支着车子,叫了一声毕师傅,问他在房顶干啥。老毕支支吾吾,说上来凉快凉快。

毕成脸有些发烫,像被人看穿了心事,直到王树生进了家门还没缓过劲来。他是个胆小怕事的男人,见人腼腆得很。白天在厂里上厕所,正遇上革委会主任,见领导总不能不说话吧,于是硬着头皮没话找话:"王主任,今天天气不大好。"主任心不在焉地点头:"嗯,是不大好。"说完又找补了一句:"有些人想改变都改变不了。"主任的本意是想说,天气的好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显示一下自己有水平,学过辩证法。可大老粗没文化,表述出来就词不达意甚至南辕北辙了。毕成让频繁的运动整怕了,一听这话顿时有种被判死刑的感觉,冷汗顺着脊梁骨直淌。

主任没发现他的异常,痛快淋漓地撒完尿,临了抖落两下那个物件,问他在厂里画几年画儿了。毕成心惊肉跳地回答说十年,画得最多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我怎么听说,你最拿手的是画仕女呀?"主任系着腰带的手停下,盯着他突然发问。听了这话,毕成吓得都结巴了:"谁,谁,谁说的?造谣,中伤!"

主任大笑起来,点着他:"看你这熊样儿。给你个任务,四天内创作出一套古代四大美女系列茶具来,外贸要用。"

同类推荐
  • 非你不嫁

    非你不嫁

    冯小梅,是一个被划分为C等以上的大龄“剩女”,被第一个男友的抛弃,导致性情大变,泼辣、爆粗口,但却多愁的很,善良的很,孩子性情的很。一天到晚想把自己快点嫁出去,却又倔强的想收获一份完美的爱情。偷偷地暗恋着比自己小三岁的林国峰……
  • 爬行人

    爬行人

    选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包括《爬行人》《红发会》《蓝宝石案》等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个性鲜明,写作中把病理学、心理学等融人到侦探艺术中,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
  • 夏季的友谊

    夏季的友谊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和子的青春融化在艳阳之下。
  • 沙棘结

    沙棘结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创作的发表于各种文学期刊的《沙棘结》等6篇中篇小说,文笔细腻、文字优美、叙述功力深厚,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精彩曲折,或讽刺或褒扬或温暖或悲凄,描述的几乎皆为作者身处其中的当今社会现状,从中深刻道出了各种人生哲理。
  • 儒林外史(三)

    儒林外史(三)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声大哭,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转。当他考中举人时,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都来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又如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抱着一只老母鸡去集市上卖。当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竟然喜极而狂,变成了疯子,幸亏岳父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才使他恢复了清醒。这时候,当地的乡绅等有头脸的人物都对他刮目相看,有送房屋的,有送财产的,范进的生活立刻发生了变化……等等,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热门推荐
  • 用时间证明我没有忘

    用时间证明我没有忘

    我想爱你,还是不爱,为什么我喜欢的你,不是原来的他了,我们能在一起吗!小说讲的是女主单纯到不单纯,遇到的感情线,一些事,来看她们两个是否能在一起
  • 君即四海

    君即四海

    心理学家和滑板少女的爱情故事墨许:“哄我”,沅芷不知所然的看着他,墨许也定定的看着她,终于沅芷败给了他,“好,哄你”,敷衍的摸了摸他的头,“你就这样哄我的?!”墨许不可思议道,沅芷看着他气鼓鼓的腮帮子,不禁想:这个比她大五岁的男人,在外看着挺正经的,怎么在她面前这么幼稚?她拿他没办法,宠溺的哄着他,问他为什么生气呀………
  • 武魂

    武魂

    穿越男刘洋,只喜流连风花雪月中,万千花丛潇洒过,摘下一朵是一朵。莫名奇妙来到修行界,拥有了绝世无双的天赋,成为纵横修行界的天之骄子,高手对于他来说就是拿来踩的,什么剑圣刀鬼,装逼的统统撂倒!只手可翻云覆雨,回眸令风云色变!
  • 折袖挽风回

    折袖挽风回

    上一世,楚夕音满门被灭,她苟且偷生,仍被卷入权谋,沉塘而亡。这一世,她穿越古今,寻爱报恩,虐渣复仇,恣意而活!上一世,他是帝王,为帝业,为苍生,独独不为她。这一世,他玩世不恭,为家为业,更为她!各位童鞋欢迎入坑《折袖挽风回》,文坑两不弃,么么哒~~
  • 鬼医毒妃倾天下

    鬼医毒妃倾天下

    她,以医毒闻名的一代特工,一朝穿越成为不受宠的将军府嫡女,继姐继母视她为眼中钉,父亲以她为不耻时刻想要她命,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她势必要站在顶峰,扫除一切障碍,保她所爱之人,护她想护之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世界之明月的兴起

    我的世界之明月的兴起

    我的世界的奇遇记,MC迷必看,穿越小说迷必看。
  • A Kidnapped Santa Claus

    A Kidnapped Santa Cla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想从慢慢喜欢你开始

    我想从慢慢喜欢你开始

    不管过多久,你始终都是我心里最好的那个人,那时候的你和我都是最好的....
  • 明朝那些事儿2

    明朝那些事儿2

    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
  • 庶女归来:妖孽王爷放我走

    庶女归来:妖孽王爷放我走

    她,21世纪的天才特工,小小年纪早已位居杀手榜榜首,性格开朗,永远都在笑,可是谁也不知道她内心深处的那块伤,洗了个澡竟然还穿越了?!秉着逗比的属性杀手的敏捷,还有丫鬟雯子的神助攻,她能否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他,帝国最冷血无情的王爷,令人闻风丧胆,杀人手法极其残忍,偏偏一张好看到近妖的脸,令人闻风丧胆?见了她一秒变无赖!冷血无情?见了她声音都不敢大声!傲娇开朗的小庶女和冷情的王爷,又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