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25000000018

第18章 怎样理解说话语境

主:说话语境是指说话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说话,通常也把这叫做语言应用环境,或叫语境。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客:人们开口说话,似乎没有考虑过什么语言环境或语境。这是个比较新颖的问题,应仔细谈谈它所涉及的内容。

主:好。语境这个用语过去很少使用,倒是讲上下文的多,但上下文与语境并不相同。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语用学的兴起,语境才逐渐使用开来。学界同仁说我是最早使用语境这个用语的人。这没有什么发明权之争,老实说,我在20世纪60年代就这么用了。说话是使用语言工具,但说话不等于语言。我曾说过,说话除了要有具体的执行人以外,还有另一方面的因素,即说话的时间、地点、条件、目的和对象等,我们统称之为语境。句子虽然是说话的基本单位,是思想表达的手段,但是由于说话的语境不同,往往不能单从句子本身去了解说话人的思想。说话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时超出了言语或语言的语义,而是通过说话语境烘托出来的意义,这就是“言外之意”,或者叫做“语境意义”。这就是说,说话除了语言工具外,还有使用这个工具说话的人和在什么情景(语境)下说话。我们在第二部分已经用一个图式进行了说明,说话一方面是使用语言工具变成自己的言语行为表达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在特定语境中进行说话。我们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讲述了说话的工具和说话的主人,现在我们可以着重研讨说话的语境了。

客:请等等,你提到语言应用环境或语境,还是先把这些用语讲清楚吧。

主:从大的方面说,讲环境是可以的,且比较通俗,现在人们很注意生活环境,常说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甚至为赶时髦,还有语言生态学之说。我不知学习语言、研究语言要包括多少内容。我们说的语境只是在人类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与说话直接相关的因素,甚至不考虑所谓的体态语言,或者说身势语言。与说话直接相关的因素,是指人在说话时非有这些因素不可,即我们强调的说话时间、地点、条件、目的、对象这五大因素,否则说话便无法进行。这是人们说话遵守思维同一律的基础。我们是从“说话的主人”角度来设定说话语境的五大因素的,即说话人在何时、何地,出于何种原因,要达到什么目的而对某人(对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人们说话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时空环境是一切事物存在和活动的必要条件。任何事物的出现或存在不是孤立的,它以一定的条件作为前提;人们为何说话,总有一定的原因或出发点,或者可以说动机。动机和目的并非一致,人们总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说话。对象更是说话人的首要注视点,说话对象弄错,便一切皆错。我们认为,构成语境的时间、地点、条件、目的、对象这五大因素永远是在说话现场的、缺一不可的。任何一句话都包含这五大因素,如:

①儿子对父亲说:“请吃饭了。”

例①是我们在第三部分举过的例句,但那是从说话的主人角度分析的,现在再从语境角度看,儿子说这句话的时间(用饭的时间)、地点(饭厅)、条件(饭做好了)、目的(吃饭)、对象(父亲)逐一吻合,且表现儿子对父亲尊敬、有礼貌。这就是说话得体。反之,同样是这句话,如果是父亲对儿子说,那么就是说话的对象搞错了,造成言语失体。从这里可以看出,同样一句话,因语境因素不同(这里是说话对象不同)而表达的意思不同。这里,我们仍想用一般和个别的哲学原理说明彼此的内在关系。一方面,从语境看,语境的五大因素对于每个人的说话来说都是普遍存在的、缺一不可的,它是普遍的(一般的);每个人说话又都是在特定场合下进行的,不会重复的,语境又是特定的、个别的。另一方面,从语句表达形式看,相同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请注意思想内容跟我们前面第二部分所说的语义内容是不同的。语义内容是语言符号本身表达的客观实在的内容,思想内容是说话人使用语言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说明为什么相同的语句可以产生不同的理解。

②主任对艾艾,确实有两种正相反的估计:有一次,他看见艾艾跟小晚拉手,他自言自语说:“坏透了!跟年轻时候的小飞蛾一个样!”又一次,他在他姊姊家里给他的外甥提亲提到艾艾名下,他姊姊说:“不知道闺女怎么样?”他说:“好闺女,跟年轻时候的小飞蛾一个样!”这两种评价,在他自己看起来并不矛盾:说“好”是指她长得好,说“坏”是指她的行为坏——他以为世界上的男人接近女人就是坏透了的行为。

(《赵树理选集·登记》)

例②中的“跟年轻时候的小飞蛾一个样”这句话,主任用它既可以表达“坏”的意思,又可以表达“好”的意思,这是主任在特定语境中表达他的思想感情,是属于说话人的思想内容。“跟年轻时候的小飞蛾一个样”这个语句本身没有表示“好”、“坏”的语义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语境在言语行为(也可以说交际行为)中的重大作用。

客:你规定的语境是由说话的时间、地点、条件、目的、对象五大因素构成的,可是有的学者谈论语境时,还有话题、说话场合、民族文化背景等,这些内容在言语行为中是否起作用?算不算语境因素?

主:问得好。你似乎不把语境弄清楚是不罢休的,这种认真精神是做学问的起点。我们现在就来逐一研讨这些问题。在研讨这些问题前,我要再次重申:我们说的语境五大因素是与说话直接相关的、缺一不可的,也就是逻辑上说的必要条件,以此为出发点,再考察其他因素是否可以算必要条件。

先说话题。话题是说话的主题,是人们交谈的核心内容,当然很重要。我们在第三部分里已经说过要把握话题,不过这多侧重于听话人的后继说话,不是说话人的首先开题。从说话人的角度说,既然是他要开口说话,必然胸有成竹,话题早已拟定好了。如果他事先没有话题,那他只能听别人先说,接他人的下音了。所以,我们认为,说话人的话题是潜在的,不必要在说话现场首先亮出底牌。一般来说,某些重要场合,如开会、议事、商谈、讨论等,都要围绕某个话题进行,人们闲暇时的交谈通常没有中心话题。比如说,人们在路上见到熟人,可以选用例③中任何一句话打招呼:

③a。吃了吗?

b。你好(您好)。

c。见到您很高兴。

其中选用任何一句话,其目的是问候,条件是见了熟人不能不打招呼,即我们设定的语境五大因素都在其中,而话题呢?似不好指定。至于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说话人选用哪一句,这就要看对象了,如例③a,常用于过去的劳动人民之间的相互问候,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诚如老舍所述:“大家见面招呼声‘你吃了吗’,透着和气;不说呢,也没什么。大家一天到晚为嘴奔命,没有工夫扯闲话儿。爱说话的自然也有啊,可是也得先吃饱了。”(老舍《柳家大院》)例③b是现代一般人常用的招呼语,又与“您好”有别,后者表示尊重。但在《红楼梦》里黛玉临终前自言“宝玉,您好”,这个“您好”表达了黛玉对宝玉爱恨交织的哀怨情深的思想感情。例③c多用于与贵宾见面,表示尊重。这三句话,如果不看对象,选用错了,就是语用失体,会闹出笑话。就语句内容来说,这是同义表达;就表达作用来说,却显示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④a。白菜5毛钱了。

b。张先生在家吗?

c。太阳出来了!

例④的a、b、c三句话,分别代表了语言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三种句类,它所表示的意义就是组成各句语词的字面语义。如果说话的主人分别在特定的语境中把它们说出来,意思却大不一样。例④a出自早市小贩的叫卖声,说话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菜市场,条件是降价(5毛)——没有斤两单价,市场约定的单位,目的是推销自己的白菜(即有定的,并非泛指菜市上所有的白菜),对象是赶早市的顾客。小贩叫卖声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就是争抢顾客,使顾客买自己的白菜,这是语句本身所没有的意思。例④b是人们打电话的开头语,时间、地点、对象不说自明,条件是打电话的人有事找张先生,目的是探问张先生是否在家,并含有有事找张先生,打电话的动机和目的一致。这也是例④b这个语句字面上没有的意思。例④c这句话可以是对别人说,但更多的是自抒感慨,如在寒冬或久雨后说出,意即天气突然转暖或放晴了,带有惊喜之感。这三句话都可以找出我们认定的语境五大因素,至于话题呢?似乎难以确定。

再说说话的场合。广义地说,说话地点就包括了说话场合,一切说话场合都附着在特定的说话地点。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突出说话场合,场合大多指比较显要的地方。像我们上面举出的③、④两组例句,似乎也不好指定是在什么场合下说的话。

最后说民族文化背景。这倒是一个重大问题,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如汉语的成语典故、惯用语等,都是汉民族的文化结晶。文化特色是民族区分的重要标志,它常常通过民族语言表现出来,现代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民族学等,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展示,语言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但是,要把文化作为语境的必要因素,似颇值得考虑。我们先通过语料来分析:

⑤陈文雄拉开矮铁门走了出去。杨承辉恭恭敬敬地站起来道:“大表哥,今天还上工?人日啊!”陈文雄……笑着说:“我的职业是一种欧洲式的职业。人家洋大人又不讲人日、狗日,有什么办法呢?”

(欧阳山《三家巷》)

例⑤中的“人日”,是中国农历正月初七。按照汉民族传统习俗,“人日”这一天应该休息娱乐。所以杨承辉问陈文雄:“今天还上工?人日啊!”而陈文雄是在英国人的洋行工作,所以说“人家洋大人又不讲人日、狗日”。这里的“人日”除了指正月初七汉民族的民俗文化意义外,还附着休息娱乐的含义。欧洲民族没有这种风俗习惯,也就没有这种意义。这就是具有汉民族特色的社会文化意义。汉族人把农历正月初七称作“人日”,现在不通行了,已经成了历史文化遗迹,虽然留下文化记录,现代人不理解它的含义,但也不影响交际。正如与“人日”相对,说话人还随口带出的“狗日”一样,从来没有人再说过和用过,纯属说话人新造,但也并不影响交际。

⑥曾瑞贞:(走了一半,忽然回头,一半希冀,一半担心)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曾霆:什么事?

曾瑞贞:(有点赧然)我,我最近身上不大舒服。

曾霆:(连忙)你为什么不早说?

曾瑞贞:我,我有点怕——

曾霆:(爽快地)怕什么?你怎么不舒服?

曾瑞贞:(嗫嚅)我常常想吐,我觉得——

曾霆:(懵懂)啊,就是吐啊,(立刻叫)妈!

曾瑞贞:(立刻止住他)你干什么?

曾霆:(善意地)妈屋里有八卦丹,吃点就好。

(曹禺《北京人》)

这是曹禺剧作《北京人》里描写曾瑞贞向她丈夫暗示她有身孕的对话。曾瑞贞是个十八岁的少妇,拘于旧礼教而不便直说“我怀孕了”。所以“有点赧然”,将怀孕的生理反应现象用“我有点怕——”、“我常常想吐,我觉得——”这种社会文化因素来表达。曾霆还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缺乏社会生活常识,根本没听懂他妻子话里的深层含义,还以为是一般的身体不舒服,吃点“八卦丹”就好了。这说明文化因素也并非说本族语言的人都能弄懂。

⑦少剑波认为既然得到了这张图,掌握了所有地下匪特的名单,也就不再追问了,他的精力完全集中到第二张纸上。

这第二张是一封没有落下款的信,上面写着:

崔师兄:腊月天气,风紧雪大,堵好屋宇,蒙好被子,躲风避雪,以防寒魔侵身。谢辞您的百鸡宴。善哉善哉。

“这是什么东西?”少剑波拿着这封信问道。

“是……是……”一撮毛更加恐慌起来。

“是什么?”少剑波严厉地追问道。

“是……座山雕的一个朋友给他的。”一撮毛显然不想痛快地回答。

“这位朋友,他家住哪里,姓什么,叫什么,干什么?详细说!”少剑波的声音和眼光确有些威严可怕。

“这……这……这人是我们县卧佛寺的……一个和尚……和……和尚。”一撮毛好像是现编现说。

少剑波冷笑了一下,很肯定地道:“他不是个和尚吧,他应该是个老道。”

“和尚和尚!不……不是老道。”一撮毛一听少剑波说老道,好像锥子扎了他的屁股一样慌。

“别骗我!”少剑波拉着长腔,用讽刺的口吻笑嘻嘻地道,“和尚张口是‘阿弥陀佛’,这信上却写的是‘善哉善哉’,这还不是老道,又是什么?嗯?”

(曲波《林海雪原》)

从例⑦可以看出,少剑波断定写这封“没有落下款”信的人是“老道”而不是“和尚”,是根据宗教习惯用语“善哉善哉”辨别出来的。这就是说,“善哉善哉”不仅有“行善”的语义,还暗含指称“道士”身份的用意,这后一种用意就是社会文化意义,有丰富阅历的人才能理解。

⑧大汉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深红色的硬纸帖子来,双手送给肖队长,又哈一哈腰说:“我叫李青山,我们掌柜的再三致意,一定要启动肖队长光临。”

肖队长瞅着红帖子,封皮上写的是:

“肖工作队长殿”

把红帖子翻开,里面写的是:

“本月十六日午后六时,敬备菲酌,候光,韩凤岐谨订。”

旁边注一行小字:

“席设本宅。”

肖祥看了这帖子,特别是瞅了封皮上的“殿”字,微微一笑,说道:

“这请帖也是协和体,你们东家还请了谁?”

“没有再请谁,专请肖队长赴席。”李青山右手摸摸对褂子上的化学扣子,又哈了一哈腰说。

(周立波《暴风骤雨》)

例⑧描写肖队长特别是瞅了封皮上的“殿”字,说“这请帖也是协和体”。按照汉族请帖应该写“启”字,而这“殿”是日本人用语。地主汉奸韩凤岐的请帖用的是汉语夹杂日本语,所以说是“协和体”。因为日本侵占东北后,韩凤岐长期充当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习惯使用“协和体”。这个“殿”字的使用就表明了他的汉奸身份。也就是说,“殿”用在这里已经不是汉语的本义,而是暗示了韩凤岐“汉奸身份”的社会文化意义。不知道“协和体”的人就不知道其含义。

汉语中“指鹿为马”是个成语,反映出一个王朝的一段历史事实,它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⑨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它用来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是汉族特有的历史事件形成的。俄语的называть белое чёрным(直译为“将黑的说成白的”)跟汉语“颠倒黑白”相当,但不能暗示汉语“指鹿为马”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⑩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是汉语的习惯语,表示人多不工作,反而误事。用英语表达则是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这句话既没有“和尚”,也没有“水”,虽然缺少了一点汉语的民族风味,但也不失为意合。

以上例证概括了古今中外出现在语言里的民族文化因素,是民族语言特色的表现。但是,文化因素一经在语言里出现,必定在字面上显示出来,因个人文化素养不同,你理解它也好,不理解它也好,并不必然影响交际。更重要的是,文化因素并非说话的必要条件,不是在语篇、话语中必须出现的。

总之,语境问题已成了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少学科和学者都对语境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提出大语境、小语境,语义语境、语用语境,客观语境、主观语境,语言内语境、语言外语境,内涵语境、外延语境,等等,这是学术繁荣的表现。但我认为,无须在术语上过多纠缠,要注重实际,看看语境或哪些因素在语言应用中起什么作用,起多大的作用。

同类推荐
  • 责任胜于能力(Mbook随身读)

    责任胜于能力(Mbook随身读)

    一个人没有责任感,能力再强也是空谈,唯有负责,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才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张保文的《MBOOK随身读:责任胜于能力》是“搜狐读书”推荐阅读的与员工培训实用读物,本书更是打造具有责任感的金牌员工的首选读本。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处世哲理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处世哲理

    没有人与生俱来就是平庸的,每个人都拥有走向成功的力量,只要你掌握些成功处世的技巧,你就一定能游刃有余地办好每一件事;处世的智慧,人生的哲理,荡漾在生活和浪尖上——只要你敢于去发现,敢于去追求,生活一定是属于你的。
  • 蚁族生存手册

    蚁族生存手册

    “蚁族”,是一个之前鲜为人知的“80后”群体。他(她)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推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在失业与半失业间徘徊;低收入,没有劳动保障;他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像蚂蚁一样默默奋斗着……这一特殊群体的受关注度正逐渐呈直线上升。本书通过阐明良好的心态胜过一切这一普遍适用的深刻人生哲理,以及从面试开始教你怎样运用口才、为人处世、人脉的运用、在职场中的运筹帷幄,启发读者不论处于何种环境和条件下,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摆脱消极心态的束缚,以阳光的心态看待世界、人生,对待生活、工作,掌控自己的命运航向,收获事业、财富、健康、幸福和成功。
  • 做生意必懂的九大算计

    做生意必懂的九大算计

    生意的本质是低买高卖,一个不会盘算自己成本的人(低买)、也不会通过算计抬高自己生意价格的(高卖),基本上做生意没戏。做生意会算计的核心精髓就是:算计时间成本、算计风险投资、算计开销与利润、算计人际关系等等。
  • 做女人就是要有心计(职场篇)

    做女人就是要有心计(职场篇)

    上司为什么不重用你?是觉得你能力不够?还是觉得你勤奋欠佳?耍点心机,让自己的报表做得更细致漂亮一些,或者在上司看得到的时候,多作埋头苦干状,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同事为什么要说你坏话?无非是觉得你的存在对自己构成了威胁。适当耍耍心机,偶尔示弱,让对方觉得你根本是个无公害小绵羊。待他麻痹大意之时再奋起反击。OK!又一个问题被你解决。男友责备你太热衷于工作,跟自己的时间太少?加班的时候给他打个电话,偶尔陪他浪漫一下,麻烦似乎也不那么棘手了吧?
热门推荐
  • 我住在乌托邦

    我住在乌托邦

    21世纪后期,整个世界在人类的眼中都只是数据,大部分人在大脑中都植入了程序芯片,靠着电子脏器拥有着绵长的寿命,而这个社会则是由一款叫做“Perfectworld”的系统管理。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似乎只是变动的数字,程序芯片连接着系统管理终端,世界一切可见,科技让社会更加美好。这里是乌托邦,人与机器和谐生活的完美世界。
  • 我的部下要屠龙

    我的部下要屠龙

    震惊!哥布林竟连斩兽族五大勇士!震撼!小地精一箭射死铁甲熊族大将!震动!竹鼠人独自猎杀九头龙蟒,并当街售卖蛇肉,三个金币一两,十个金币三两!而它们的主人名叫罗科!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种族记者,罗科不屑地说道:“这算什么,我手下的一名穴居人正准备去屠龙呢!”骑马与砍杀系统,让弱小种族去屠龙不再是梦!
  • 穿越诸天万界之搞事系统

    穿越诸天万界之搞事系统

    “我这是绑定了一个啥系统啊”无痕悲痛的说,“嘿嘿,宿主你不用伤心,本系统的功能很强大的,只要你不断搞事就行”系统贱贱的对无痕说,于是无痕开始了他的万界搞事之旅
  • 少年异人

    少年异人

    上一任接引道人为何离奇死亡?二四之乱又是啥?平淡的校园生活,随着苏尘救下一位貌美如花的少女而打破,这一系列谜团接踵而来,身为第九任接引道人的他,该何去何从呢?
  • 师姐:以身相许如何

    师姐:以身相许如何

    苏岚觉得要装小白,必然要装得像,于是,她在新手村待了整整一天,才到10级。可是……那个绕了整个新手村也没找灰狼王的师弟又是怎么回事?苏岚觉得作为师姐,见死不救是不对了,于是……多年以后,苏岚想起来,悔不当初。从此,江湖上,一个叫苏幕遮的琴师旁边,必然有个叫一曲歌风的归墟。师弟:师姐,你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到这么大,你说我该怎么报答呢?苏岚:师弟觉得呢?师弟:以身相许如何?
  • The Gentle Grafter

    The Gentle Graf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俄罗斯当代戏剧集·2

    俄罗斯当代戏剧集·2

    本书精选了俄罗斯当代著名剧作家的戏剧作品5种,包括雅罗斯拉娃·普里诺维奇的《让娜》、尤里·波利亚科夫的《同班女生》、奥尔扎斯·扎纳伊达洛夫的《耳塞》、阿列克谢·斯拉波夫斯基的《阿塞拜疆人》和克谢尼娅·德拉贡斯卡娅的《克雷什金》,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的当代生活。
  • 一个球球大作战的故事

    一个球球大作战的故事

    一个球球大作战的故事而已,记录一下本宝宝在球球这个小世界里发生的故事。
  • 我的女王是财迷

    我的女王是财迷

    虽然她有点坑,不仅各种暴力,还财迷……但是没办法,他就是喜欢被她使唤,就是喜欢她见钱眼开的模样……
  • 青少年最喜欢的经典幽默故事

    青少年最喜欢的经典幽默故事

    读书不仅让孩子得到趣味,得到成长,成为一个读书人。在浮躁的环境中,也更加可以让人保持一个安静的状态,让他的心灵家园更为丰富。同时,当他把读书当成单纯的享受,对他的性格养成和接受方式的训练大有裨益。一个阅读的孩子,思维上比较理性,比较善于主动思维,同时阅读也丝毫不会妨碍他接受新媒介。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