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12700000028

第28章 忆茅盾(1)

茅盾传略

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从此开始他的文学生涯。1920年任《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1930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1938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1940年5月到延安。1940年底到重庆。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编委。1946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9年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此外,还有大量文学评论、神话研究、散文、杂文、历史故事等。文学论文集《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杂谈短篇小说》、《反映社会主义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还翻译了几十种外国文学著作。**********后写成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茅盾生前为团结广大作家,培养青年作者,促进文学理论建设,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其作品歌颂人民、歌颂革命,鞭挞旧中国黑暗势力,表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雁冰先生印象记

吴组缃

直到去年春间,才和雁冰先生识面。

那是文艺协会的年会上,我到得很迟,远远看见台上坐着的,左边一排是几位官儿;右边,有一位穿咖啡色西服的。这人我不认识。请问了别人,别人诧异的说:“你们没有见过面吗?是老茅。”台上光线照例较弱,那些座椅又堂皇得很,坐在那里的人们被这背景衬着,多少都显出些“庄严法相”的味儿。这时候的老茅即雁冰先生,也有点这类神圣不可接近的样子。我不喜欢听这种例会上的演讲,只好傻瞪瞪的端详那些台上的“法相”,望来望去,眼睛还是落到这咖啡色西服身上。我潜意识里给雁冰先生摄下一张照片;一个架子不小,神气十足,体格很魁梧,道貌很尊严的影子。

过了一会,雁冰先生也许是坐得不安起来了,他偷偷从台上的侧门溜了出来,溜到台下人群中,找了个旁边的空位子坐下了。这时候咖啡色身影骤然小了许多,那端严法相也不见了,现出一个清癯的柔弱的脸,是个“江浙型”的脸,戴一副小眼镜,唇上留着一点秀气的短髭。他连连眨动着那似乎有点砂眼病的眼睛,并且习惯地耸了耸肩,而后从衣袋里摸出烟卷,点了火,轻松地,舒适地,但几乎是敛缩地,依在那位子角落里,吸着。我心里想,一个人在台上,和在台下,有这样的不同!但也并不太吃惊。

这天会散,我们只在聚餐的席间握了握手,因为人多,场面乱,彼此都没有说甚么话,连寒暄也没有。第二天为舍予兄祝贺创作二十年,白天的茶会人太多,我没有看见雁冰先生。晚上在郭先生家里吃饭,雁冰先生也在场。这次人少些,可是也有两桌多。大说大笑大唱,一直闹了两三个钟头。雁冰先生始终敛缩地坐在一边,微笑着。我不记得他说了甚么,或是做了甚么。散了席,以群邀我到会里去住宿,说雁冰先生也住在那里,可以谈谈天,同路的大约有四五位,一路走。一路七嘴八舌的谈笑。有谁忽然想起来,说:“阿哈!我们早就该给沈先生做纪念了!他比老舍还早呢。岁数怕也要大些?”于是许多人应和着闹起来,有的查问他的年纪,有的计算他从事文艺工作和开始写作小说的年数。雁冰先生现出着急的神气,笑着连说“没有,没有。”像一位小姐听到人家提及他的花烛佳期似的,简直是害羞的、快步抢到前面,躲开了。

当夜连我只有三个人在房里。雁冰先生把靠桌一张藤椅让给我坐,他自己坐在桌子侧面的小方凳上。我们随便谈着。已经不记得谈了些甚么——对,我曾傻里瓜气的问了他一些关于某某文化现况和对于自由主义者的态度之类问题。他只告诉了我几件他所目见的事实,谈了几个故事。没讲一句理论和空泛评语,也没有要“勉励”我或企图“说服”我的意思。随口我们又扯到别的题目上,渐渐的,我的潜意识里把原先所摄取的印象都重新添改过来了:他的谈锋很健,是一种抽丝似的,“娓娓”的谈法,不是那种高谈阔论;声音文静柔和,不是那种慷慨激昂的。他老是眼睛含着仁慈的柔软的光,亲切的笑着,只是一点似有若无的笑,从没笑出声来过,他是这样的随和,任你谈到甚么问题,他都流露出浓厚的兴趣,要接过去说几句;决不是一开口就是严肃的道理,否则不搭腔,他没有一点架子,也毫无甚么锋芒和尊严,你和他在一起,只觉得自由自在,你想说甚么,就说甚么;你要怎么说,就怎么说。你要躺下来尽管躺下来,要把脚架到桌上去就架上去。总之,你无须一点矜持,一点戒备,他不会给你心里添一点负担的。他的身体很单弱,面色也不很健康;我知道他常患失眠,并且最近生过肠胃病。而且,他那套咖啡色西服毫不庄严堂皇,虽然并不破,也很洁净,可是看去至少也是十年以上的旧物了。

这是雁冰先生给我的最初的印象。这印象我以为是正确的,大致没有甚么走样。因为今年文艺节后,我们同在一间房子里住了三四天,每天至少有七八十来个钟头是在一起的,现在回想起来,这最初的印象不须再加甚么修改;甚至那身咖啡色西服。当然,有些方面加深了一些,并且添了些新的。他把原是属于他的床位让给我睡,自己在书架下面另搭了张临时的。我睡的被子也有一部分是他的。这不是说明他对人客气,讲礼,因为他原非这里的主人;而是说明他和易近人,以及没有乖僻的脾气。他睡觉也叫同房的人欢喜,因为醒着时是静静的躺着,决不东翻西覆,烦躁的叹气,或是勉强找人说话,有些爱失眠的人总是这样的;睡着了,也不扯呼,或是锯牙齿,在房里和客厅里,他不但健谈,而且喜欢谈,甚至贪谈。京戏、相声,黑幕小说,托尔斯泰,医药,吃食,等等,等等,都是接过话头,随口说出来,那么自然,那么恬适,没有一点套头,没有一点成见。哪里人多,哪里谈得热闹,他就往哪里走拢,不管哪里有些什么人,正在谈什么天。晚上到了房里,他总说:“我们谈谈再睡。”常是海阔天空的谈到一二点钟,使人担心他的不很强健的身体。这个我了解,在乡间住久了,好容易遇见许多朋友,总想尽量过过谈瘾的。雁冰先生正是这样不甘寂寞的人。有一次谈到某位作家,大家都颇有微词。我平常自以为很宽大,持着我的“无所不容,有所不为”的信念,但对这位所谈的老兄的做法却不能不有些嫌厌。然而雁冰先生竟出来说好话了,可是并不曾替他掩饰,相反,先生承认了这些要不得,但说,他有很好的才能,只要慢慢规劝规劝他,他就可以好起来的。若是大家都鄙视,岂不是会把一个难得的人才糟蹋了。先生只轻言静语的说了这几句,有几位不能同意,于是两下还继续议论着。这时我骤然觉得鼻头有点发痒,眼泪几乎冒出来。我是不大轻易动情的,但这次我受了很深的感动。我常常在友人中觉到一些褊狭和琐屑的看法,而引以为憾,觉得痛苦,这回我可发觉自己是褊狭琐屑的了。我走到旁边和天翼说:“沈先生这个人崇高得很。唉,真不容易。”

回乡下的头天晚上,又谈起雁冰先生祝贺纪念的事来了。他还是讳莫如深,誓不肯认。睡到床上,我慢慢回忆着,最先,我记起他发表三部曲和《子夜》,轰动了全国的时候。那时我也是为他的观点新颖气魄雄大的作品所动,而对他倾心钦慕的青年之一,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再往前想,记得当我十三四岁刚进中学的时候,《小说月报》革新,接恽铁樵先生的手作主编的,岂不就是雁冰先生?那至少也有二十四五年了。如此一算,我吃惊的想,先生至少也应该有五十岁了。我很想马上从床上跳起来,把这话告诉大家。但是人都睡静了,我只好暗自兴会着,继续的想。

《小说月报》革新的时候,国内怕还没有第二本新的纯文学杂志,它一上来就是提倡现实主义的文学,介绍世界写实名著,选刊写实的创作。其后由郑振铎先生接编了,可是我知道雁冰先生还是在里面负责的。“一·二八”之役后,《小说月报》停了,傅东华先生主编了《文学》,另外在北平又有《文学季刊》出世,那都是《小说月报》的后身,精神是一贯的,不过随着时代的进展,显得更新颖了。抗战发生后,先生编刊《文艺阵地》,以至最近以群负责的《青年文艺》和《文哨》,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先生所培植的现实主义文学,早就大大的繁茂起来了。看吧,现在各地风起云涌的文艺刊物,哪种不是现实主义的面目?谁能否认现实主义文学不是全国以至于全世界文学的主流?于是乎我又想到,文协的众多朋友们,无论所谓“老作家”,或是“新作家”,他们优秀作品的刊登和推荐,没有经过先生之手的,恐怕还是占少数罢?直到现在,他还是一方面努力自己的创作与翻译,一方面热切的关注着创作方面的收获,从他的谈话里,我知道那些随时出刊的作品,很少他没有仔细读过的;而且,以一种似饥若渴的心情,甚至有点宽纵与溺爱的选拔着新人们的作品。

我要老实说,当我和先生在一起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起过他的这一番不能算“小”的历史和行迹。这不能怪我,是他的那种忘了自己的为人和态度,使我想不起这些来。我也要承认,我有时是有点拘谨讲礼的,但他在我面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他是个老前辈,我应当把我那套规规矩矩的家数拿出来。这也不能怪我,他老是那么不拿身份,不顾尊严,甚至三番四次的替你擦火柴点烟,替你茶碗里冲开水,你怎么能够想起那些来呢?我想,他若老是保持着像那天文协年会时给我的坐在台上的那个印象,那么,我恐怕就不会这样的对他随便,而只好远远的对他恭而敬之到底了吧?人们是有这种根性的。然而他觉得坐在上面不惯,要走到人众之中,把他的“原形”现出来,这怪得谁呢?

夜已经很深了,外面下着雨。我竖起耳朵听听侧面临时搭的竹板床上,雁冰先生没有声音的躺着,也不知道他醒着还是睡着。我想对他说点什么,但是到底没敢惊动。我深深叹息了一下,心里说:

“他不是那庙堂之器,他也不要作那种俨然人师和泥胎偶像。他只是个辛勤劳苦的,仁慈宽和的,中国新文学的老长年和老保姆啊!”

一九四五年六月十八日莲花滩

【作者简介】

吴组缃(1908—1994),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

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

茅盾与鲁迅

1920年年底,商务印书馆为了适应五四运动的新文化潮流,决定改组《小说月报》,责成编译所所长高梦旦来做这件事。他就交给该刊“小说新潮”的编辑茅盾来完成,并要求1921年1月出版该办的第一期。茅盾立即着手组稿。他早就读过鲁迅和周作人的文章,可是与他们素不相识,苦于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于是他想到了王统照,他曾经给王统照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过作品,就写信给王统照,请他帮忙组稿。

同类推荐
  •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小说的家园探寻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小说的家园探寻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本书从思想、记忆和神话的角度出发,考量了西尔科在《典仪》、《死者年鉴》和《沙丘花园》中对文化家园、历史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政治探寻,揭示了印第安人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下的生存困境和他们为了寻求文化、历史和精神的家园而做的不懈的努力,在澄清历史积淀的过程中,让印第安人小写的印第安历史浮出水面,使被消声的少数族裔群体重新步入历史话语的空间。本书通过西尔科三部小说中所呈现的印第安人对文化、历史和精神家园的孜孜以求,一方面揭示了家园背后潜藏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内涵,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印第安人生存境遇的忧思,凸显了家园探寻的当下意义。
  •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本书对十余年来活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现代性批评话语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并且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与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和追问,并提出了重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框架。
  • 西柏坡走来的吟者

    西柏坡走来的吟者

    作者的老家是河北平山,那里是革命圣地西柏坡,作为红色革命老区,作者对家乡故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赋予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成为从西柏坡走来的吟者。本部《齐梅鹿诗选》收入了齐梅鹿先生二百多首诗作,以离开工作岗位以后的创作为主体,包括少量早年旧作。这些作品,既是他文学创作成果的展示,也是他人生足迹的印证,还是他从文学中获得体验和收获的蜜汁。他的诗作阳光、热情、昂扬、整齐,有感而书,有感而发,有感而记。
  •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这本书里的一百余篇文章,介绍的是一段至今“一半烟遮、一半云埋”的历史,作者大多是1964年和1965年下乡的知识青年。四十多年前,他们告别父母,离开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武汉、成都、长沙、杭州、西安、贵阳、广州等大城市和一些中小城市,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户。在这些饱蘸着心血的文章里,作者如实地讲述了他们上山下乡的经历,记载了他们在那些动荡的年代里的观察和感受,留下了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诚实的思考。
  • 一人份的热闹

    一人份的热闹

    如果你也像我,正处在独自成长的阶段;如果你也像我,拥有大把时光,却无处“挥霍”;如果你也像我,常常会想:独处时,做些什么能让自己越来越好?那么,你可以为自己做一些尝试: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给自己买一束鲜花,独自经历一场旅行。
热门推荐
  • 农家甜妻有空间

    农家甜妻有空间

    堂堂特工成了十多岁的小农女,好在姐有空间在手,发家致富不是梦!爹疼娘爱哥哥宠,还有神秘人物保驾护航,日子不要太滋润。什么?极品亲戚上门打秋风,陷害谋家产?不怕,挥挥小手,一包药粉让他怀疑人生。什么?白莲花上门抢她男人?没事,且看本姑娘如何让白莲花明白,她是惹不起的神!
  • 莫倾狂

    莫倾狂

    她,十二十九世纪的第一杀手,穿到了她的身上,从此锋芒渐露,令无数美男倾倒,可她却仍是冷酷腹黑,她站在云端,英气毫不掩饰,唇角微微勾起,颠覆了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斗主宰

    龙斗主宰

    武道一途,尔虞我诈,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一切皆是浮云.权力算什么?一片只追求实力的大陆!神龙出,神王现,天之字渐渐露出锋芒,拯救大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农女的秀色田园

    农女的秀色田园

    池莲蓬穿越而来,成为贫穷农家院里的小农女。两年,好不容易家中安定,娘亲身怀双子,却不想,坏事接踵而至,爹爹伤病卧床,舅妈贪财无情,村民耍赖撒泼,家中拮据难捱。当困难到来之时,小农女也当自强不息,奋起迎战!且看小农女如何打造属于她的秀色田园!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诡秘客栈与怪物

    诡秘客栈与怪物

    怪物,具体的界限很难界定。人的想象跟复杂没有边界,怪物的诞生也就同样无边界。
  • 重生之战神阿瑞修斯

    重生之战神阿瑞修斯

    婴儿?阿瑞修斯?部落?勇士?魔法师?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在哪里?东方的网瘾少年雷哨从楼梯摔下去后,重生到了西方有着魔法的世界中,看他会发生怎么样的事,让我们尽情期待!
  • 我有一个末世位面

    我有一个末世位面

    不要和我比底蕴,因为我有一个位面做后盾!!当王寒发现他能在末世和现代之间自由穿梭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我对钱没有兴趣,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改变世界!”“科技改变未来,而王寒改变科技!”全球著名的科技大亨托尼.斯克这样评价道。 本以为能够舒心的当个土豪有钱人,可是为什么这个末世不一样!
  • 绝色弃妃

    绝色弃妃

    新婚之夜,她的夫君对她说“你连给本王提鞋的资格也没有……”他的侧妃故意找茬,他却对她说“没想到你如此的心胸狭窄……”在讨厌她的同时,他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将他的心也给了她,他与她之间究竟是缘是爱还是恨……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