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42000000009

第9章 取经归来的玄奘(1)

在我国,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老百姓眼里,唐僧比玄奘的名气要大。这是因为,唐僧取经的传奇故事,从唐代起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妇孺皆知。这大都因《西游记》这部古典小说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但是人们知道的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这与历史上的玄奘取经是有很大差异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玄奘。

据唐慧立、彦惊合撰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俗姓陈,名祎,生于河南省郾师市缑氏镇陈河村,祖居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后来迁居到河南洛州,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生于600年三月初九,于664年农历二月初五圆寂于铜川玉华寺,终年64岁。

1.少年出家

“远绍如来,近光遗法。”这是少年玄奘所立下的大志。

“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唐朝大理寺卿郑善果慧眼识金。

玄奘出生于儒学世家,父亲陈慧,英俊儒雅,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说他长得“美眉明目,身高八尺,裹衣博带”,大约很有些魏晋六朝名士的做派,是一位淡泊于名利、讲究操守的儒者。因为隋朝末期的政治衰败混乱,陈慧便潜心三坟五典,一心读自己的书,做自己的学问。州郡曾举荐他为孝廉,朝廷也曾授他为陈留、江陵县令,但都做了不多久,他便挂冠辞去。“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恰如当年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陈慧毅然决然地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田园,过上了他耕读课子的隐居生活。

玄奘的母亲宋氏,是曾经官洛州长史的宋钦的女儿,她先后生下了玄奘姊妹兄弟五个:玄奘和他的三个哥哥、一个姐姐。玄奘的大哥陈霖及三哥陈佑。二哥陈素,少年便出家在洛阳净土寺为僧,法名长捷,颇得其父的遗传,不仅长得风神俊朗,仪表齐整,而且博雅多学,既精于释典,又熟稔于儒家的《尚书》、《左传》及道家的《老子》、《庄子》。玄奘的姐姐长大后嫁给了瀛州张氏。

出家前的玄奘叫陈祎,那时他不仅学了《孝经》,还是个孝子,“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不交童幼之党,不到闹市游玩。玄奘大师是父母晚年所生,父亲大约在50岁左右才得此子,对他格外疼惜。但不幸的是,在玄奘五岁那年,一直疼爱他的母亲染病不起,离开了人世,失去母爱的他正处在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对他的打击非常之大。好在有父亲呵护,他幼年聪颖早慧,崇尚古代先贤,喜欢读书,过目不忘,日记千诵,与其他同龄小朋友大不一样。

玄奘8岁时,和几个哥哥听父亲讲授《孝经·曾子避席》。父亲说:“古人没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孔子向他的弟子们授课。大家也都是坐在席子上。有一天,孔子讲着讲着,忽然提了个问题,叫他的弟子曾子来回答。曾子见老师要他回答问题,赶紧站起来,往边上一站,垂下双手,毕恭毕敬地回答了孔子的提问……”

这时,玄奘立马站了起来,整理好衣襟,站到边上聆听。

父亲吃惊地问:“你怎么啦?”

玄奘回答到:“曾子听老师讲课都要整襟而起,我咋能不起来呢?”

他的父亲感慨万端:“孺子可教也!”并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给族人。他给玄奘讲的是《孝经》里面的这么一段话: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从此以后,父亲给予玄奘更多的关注,不仅教他更多的学问,也时常向他讲说关于历代圣贤的人生及为人的故事。正是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玄奘自童年时期,便比较系统地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育,孝亲敬长、立身扬名、忠君报国,这些来自于中国儒家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玄奘的成长过程中都烙下了极鲜明的印记,也对于日后身为僧人的玄奘在人生处世及发展方向上的选择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10岁的玄奘继失去母亲之后,又遭受了人生的巨大磨难,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幸运的是,他的二哥陈素,即长捷法师,这时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就把玄奘带到寺里生活。不仅可以解决他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帮助他学习知识。此时,玄奘虽然没有剃度出家,但也是每日寺内早课诵经,这也成为他走向佛门三宝(佛、法、僧)的第一步。

人生难得第一步!正是这重要的第一步,改变了玄奘的一生。

玄奘12岁时,隋朝王室决定在洛阳剃度27名僧人,当时洛阳报名的有一百多人,玄奘因为年龄小、个头矮,没有被录取,但被拒之门外的玄奘并没有离开。他求度心切,连连守候观看度僧活动,被前往度僧的考官郑善果意外发现。郑善果看见玄奘清秀慈善,就走上前问他干什么,他说:“想出家!”郑善果很是惊奇,说:“你一个小孩子家,为什么要出家?”玄奘回答:“从远的方面说,将来继承如来的事业;从近的方面讲,我是想把流传到中国的佛法发扬光大。”

一个12岁的孩子竟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和才识,一下子感动了郑善果。他赞赏地说:“一般的通业易成,特殊的风骨难得,我想此子若得度,必能弘扬佛门的教化,成为伟大的人物。”于是便破格录取了玄奘,玄奘从此皈依佛门。

玄奘没有辜负郑善果的期待。因为他,使得佛教在大唐时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并走向了辉煌的巅峰。

出家后的玄奘在净土寺与他的二哥长捷法师在一起,并跟景法师学《涅盘经》,跟严法师学《摄大乘论》,兴趣极为浓厚,很快显示出了超人的智慧,成为寺内突出的人物。但凡经文教义,只要听过一遍,稍加整理,他就能将师父所讲的内容发挥、解析出来,在讲习过程中,众僧推举玄奘升座复讲,都能博得好评。时间不长,玄奘出了名,都知道净土寺有一个神童,而这个时候他才13岁。

2.国内游学

“佛门千里驹”之美誉,使玄奘声名鹤起。

庄严寺主持的空缺,让许多僧人羡慕不已。在京城一座著名寺庙做住持,名利双收,是许多僧人梦寐以求的。可是玄奘不为所动,却要坚持去佛国,探本求源,作彻底的研究,以解心中的疑惑。

玄奘出家没几年,在他15岁的时候,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天下大乱,隋朝的反动统治已经濒于崩溃,洛阳是隋朝的东都,此时白骨遍野,烟火断绝,僧人四处逃散。玄奘年纪虽小,但已看透时势。他对二哥说:“洛阳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但如今兵荒马乱,时局不稳,听说长安比较安定,我们还是去长安找一个寺院安身。”他的二哥一向爱护和接受玄奘的意见,于是二人离开净土寺,来到关中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虽然李唐王朝在名义上已经建国,但刚刚经历了战争破坏之后的长安,仍然是一片废墟,毁坏了的寺院还没有修复,战争中僧人又纷纷逃离,长安显然也不是弘道传法的适宜之地。既然在长安无用武之地,更没有可以问道求学的地方,后来听说蜀地比较安定,香火极盛,于是他们经过子午谷,越过天险秦岭,经过汉中,来到了成都。到成都后,玄奘听宝暹讲《摄论》,向道基学《毗昙》,道基赞叹他平生“未见少年神悟若此。向道振学《迦旃延阿毗昙》(即《阿毗昙八犍度论》,后来玄奘重译为《阿毗达磨发智论》)。在成都,玄奘一住就是五年,他受具足戒,获得了正式僧人的资格。在短短的几年中,他坐夏学律,“敬惜寸阴,励精无怠,二三年间,究通诸部”,研究大小乘经论与南北地论、摄论各派各家学说,能请教的高僧他都请教了,所有可以阅读的佛典藏书他也都读过了。对于佛教经典的领悟,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兄长捷同为蜀人所钦仰。时人赞曰:“昔闻苟氏八龙,今见陈门双骥。”其名声传扬于吴、蜀、荆、楚各地,无人不知玄奘,其佛学造诣,在当时人蜀的数百僧众中首屈一指,包括他二哥在内,没有一人能比得上他。

但是,玄奘并不以此为满足,在四川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他希望外出游学,遍访国内名师,求得进一步深造。而他的二哥却不愿意玄奘离开成都东奔西颠。玄奘没办法,只好瞒着哥哥,私下和一群商人结伴,出三峡,沿长江东下,到达湖北荆州天皇寺,这里的寺僧早已听说玄奘的大名,遂邀请玄奘登坛说法,玄奘爽快地答应了,在这里住了半年。当时,汉阳王李环听说玄奘来到了荆州,亲自登门拜谒,礼遇隆重。在玄奘发题论辩的日子,他又亲率群僚道俗,齐来捧场助威。这天,到场的僧众提出了各种刁钻古怪的疑难问题,玄奘都一一应辩,逐个答疑,最终人人叹服。汉阳王看得高兴,听得敬服,施舍了大量的珍宝,玄奘一无所取,悉数捐献给了天皇寺。后来,玄奘又游学河南相州(安阳),从慧休学经。再向北走到相州(汤阴县),向休法师质疑问难;到赵州,跟深法师学《成实论》。玄奘游学时,沿途道俗人士,慕玄奘高名,纷纷请他讲经。于是,玄奘一面讲学,一面求学,广收博采,学业日益精进。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玄奘再度来到长安,此时,国内大规模的战乱基本结束,外出避难的僧人已陆续返回。玄奘先住在大觉寺,向岳法师学《俱舍论》,后师从法常、僧辩两位佛学前辈,在他们门下继续深造。法常、僧辩二位法师精通大小乘经典,名驰海内外,是当时佛教界的权威。尽管两位大师门下负笈求学之徒甚众,但他们慧眼识金,对玄奘刮目相看,把他誉为“释门千里驹”。在两位前辈的褒扬提携下,玄奘很快成为长安佛坛的知名人物。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春,长安庄严寺大德慧因病逝,大臣萧瑀奏请朝廷,建议由玄奘接替,为庄严寺住持。这是多少僧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事情,但被玄奘拒绝了。因为他有更高的志向,发誓欲去佛教发源地天竺求取真经。

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钻研思考,玄奘的佛学修养已有相当高的水平,但水平越是提高,他的苦恼也越是增长,因为他发现各派学说往往互相矛盾,尤其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两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取流传的有关汉译经典来对照,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些译籍隐显有异,莫知适从。

而遍访全国著名寺院和大德高僧,得到的是愈益加深的失望。对于他的问题,大德高僧不能解答,现有的书本没有答案,真可谓“问人人不懂,找书书不够”。另外,唐初崇道抑佛的政策,全国各地大量佛寺的被毁和佛教徒尴尬的处境,也让玄奘心急如焚,想找到一条光大佛学之路。这一切,促使他发誓到佛教的发源地去寻求答案。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续高僧传》,玄奘访问过的老和尚有13位,他们是:景、严、空、慧景、道基、宝暹、道振、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均为国内佛教界高僧及佛学名师。玄奘与这些老师学习过《涅盘经》、《摄大乘论》、《阿毗昙论》、《迦延》、《婆沙》、《杂心》、《成心论》、《俱舍论》,为日后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627年秋天,玄奘从京城长安出发,踏上了西天取经的第一步。这一年,他年仅27岁。

3.孤身西行

孤征大漠,涉流沙,越葱岭,翻雪山,生死命悬一线,玄奘挑战生命极限。

“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经过了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凭着非凡毅力,玄奘绝处逢生,终于到达了佛国。

玄奘在长安到处寻找西域来的人,学习其国语言。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京城长安来了位中印度那烂陀寺的僧人波颇。波颇在兴善寺译经传法,轰动了长安,佛教界人士纷纷前往向他请教。波颇向长安僧众介绍了印度佛教的情况,讲到了大乘经典《十七地论》以及自己的老师、瑜伽中观学派的当今领袖戒贤大法藏。波颇的介绍,使玄奘一下子豁然开朗,不仅明确了赴印度求法的志向和求学的地点以及导师,而且更加坚定了玄奘西行印度、求取真经的决心。玄奘邀集了一批同伴,向朝廷提出出境西游的申请。那时国内统一战争仍在进行中,时局不稳,国家严禁僧俗百姓越关出境,玄奘等人的申请未获批准。同伴们碰到阻碍,都打了退堂鼓,放弃了西游的打算。但玄奘没有放弃,他又先后两次提出申请,结果同样被拒绝,他只好作种种准备,等待着时机。一方面,他要过语言关,所谓“广求诸蕃,遍学书语”,做到能够尽量熟练地掌握梵文;另一方面,几万里的路程,荒无人烟的沙漠,鸟难飞过的雪山,种种艰险,通过阅读有关的文献,他也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也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贞观元年(627年),恰逢河南、陕西、甘肃等地遭受雹灾,大灾荒之下,朝廷“下敕道俗,随丰四出”,允许僧俗出外逐食,百姓也可以逃荒要饭。趁着这个机会,玄奘决定西行,实现自己的宏愿,恰好有一位在京师学习《涅盘经》的秦州(今甘肃天水)僧人,学业已成,要回故乡,玄奘便与他结伴,夹杂在成群的难民队伍里,混出了京城,一路向西而去,由秦州(今天水市),过兰州,辗转来到了凉州(治今甘肃武威)。

在凉州,玄奘应邀讲经一个多月时间,西域各国不少商人听玄奘讲经,归国之后向所在国的国王赞扬玄奘,因而,玄奘要西行求法在西域早已不是秘密。正因为如此,玄奘西行求法的意图也被凉州官府发现,迫令他东还长安,不得延缓。玄奘在当地僧人慧威法师及弟子的帮助下,迅速逃离凉州,昼伏夜行,风餐露宿,好不容易才到达西部边境城镇瓜州(今甘肃瓜州县东南),打听西行的路线。有人告诉他:“从这里往北行五十余里,那里的瓠轳河(即疏勒河)下广上狭,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上有玉门关(1),是必经的道路。关外西北还又有五烽,常年驻有守望的官兵,各烽间相距百余里,当中没有水草。五烽之外就是莫贺延碛,伊吾国境。”他听到后,内心极为愁闷,所乘的马又在这时死去,下一步不知该怎么办,只好在瓜州呆了一个多月。玄奘准备出境后先到伊吾国(新疆哈密一带),但还未出发,凉州方面已经发现他西逃的行踪,缉拿他的公文很快到达瓜州,公文上写:“有僧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县,宜严候捉。”

瓜州的州官李昌拿着追捕文书找到了玄奘,问道:“师父就是玄奘吧?”玄奘犹豫了一下,没有回答。李昌说:“师父如说实话,弟子可以给您想个办法。”玄奘见李昌态度诚恳,就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李昌赞叹道:“师父决心取经,研究佛法,真了不起,我一定尽力帮助。”说完便撕碎了追捕文书,说:“师父赶快走吧,天黑就出不了关了。”玄奘又惊又喜,却又发愁,西行路线不熟,担心万一到玉门关被捉,怎么办?

同类推荐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十多年前,我曾很高兴地为史扶邻教授的名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译本写过一篇前言,说到这本书有三个重要优点:第一,富有历史感,把孙中山初期走过的道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并且力图探索和说明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第二,把个人传记同对当时整个历史环境的考察结合起来,写的虽是孙中山的传记,读者却能从中看到一个时代,并且多少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第三,搜集了他所能得到的一切历史资料,包括国外的资料,经过认真的考订,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也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李远哲(YuanTsehLee),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DudleyR.Hechbach)及约翰·波兰伊(JohnC.Polanyi)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目前为“中央研究院”、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等之院士。于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李远哲》由朱丹、孟繁玲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李远哲》记述了李远哲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今生今世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今生今世

    本书以诗传的形式描写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浪漫的爱情故事,并对坊间流传的仓央嘉措诗歌进行了解读。作品文笔优美,流畅动人。
  • 罗斯福尼克松

    罗斯福尼克松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政治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热门推荐
  • 知遥亦有川

    知遥亦有川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她是世人口中的花瓶公主,一步一步的被算计至死,后以禁术萦魂重生,时光倒转变乱之前,这一世她步步为营,权谋天下。他是声名赫赫的将军,杀伐果断,世人敬畏,在他身上隐藏着众多秘密,他们二人奉旨成婚,他是她这一世的利刃,她是他的救赎,二人前世无甚交集,这一世冥冥之中走到一起,二人的目的身世背后的一切渐渐浮出水面......
  • 诺相守:妃倾心

    诺相守:妃倾心

    她,从小父母双亡,幼时接替父母守护着烈焰帮,性格多变,具有强烈的人格分裂,心情不定。他,是北影国的王爷,性格无常,杀人如麻,战场上履历战功,深得皇上喜爱。本无交集的两个人,因一场穿越,开始了属于他们的缘……各位好,本作是第一次写小说,可能写的不太好请多见谅,如果哪里有问题的话,希望能够多提一些建议或意见,感谢大家!若喜欢这本小说的话,希望多投些推荐票,欢迎加入爱他不悔,群号码:552888273,有兴趣的话可以加这个群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品罂粟妃:午夜媚杀绝情王

    极品罂粟妃:午夜媚杀绝情王

    她不过是去找记忆中的某个绝世美男而已,怎么就被‘水鬼’给缠了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被‘鬼’压?嗷嗷嗷,太恶心了,逃跑是必须的,‘水鬼’却从水中走入凡尘……“女人,十八年来你不来找我,十八年后你还要逃开我,你活腻味了?”女人默……十八年前,她不是还没出生咩
  • 梼之杌

    梼之杌

    这个光怪陆离的奇幻大陆上。他是商国的十三皇子。他,亦是被远古主神选中的人。然而,他渐渐的发现,周围的一切都迷雾重重。这究竟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上天的捉弄?为了生存,他杀戮成性。为了心中那炽热的梦想,他坚持无悔!传承无数宰的命运诅咒,可否由他来解开?让我们拭目以待新书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各种求,盼望各位大大多加爱护啊。拜谢拜谢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吻囚爱:前妻归来

    一吻囚爱:前妻归来

    一个人人喊打的小偷,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龙腾少董的女人。可是,就在她身怀六甲时,却又被这个冷酷的男人赶了出去。他将一万一叠的钞票就像施舍给乞丐一样,一一扔在了她的面前。她含着眼泪,艰难地蹲下身子,一叠一叠地捡了起来。四年后,她华丽转身,一步一步精心设计,誓要他为当年的薄情付出代价。是谁给了她那个胆?也许他做梦也没想到,那个给她胆的人居然是他的……他是商界之王,掌控着无数人的经济命脉,却唯独掌控不了她的心,四年前的倾城一笑,如今已然冰封。就在两人冰释前嫌之时,一场突然的意外发生了……一颗死亡钻石牵出了她的离奇身世,他们俩的感情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王宇智波

    魔王宇智波

    穿越成为宇智波,正好赶上忍界大战,在没有金手指的情况下,只能挣扎求生,试图改变火影世界未来的轨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