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44800000025

第25章 明清时代(6)

吴氏的婆婆唐氏,性格粗鲁,平日,吴氏常遭婆婆无故训斥,但她从不顶嘴,不吵闹,一家人有事当成无事样,平平安安过日子。邻里们见了,都夸她是位孝顺媳妇,如果换成别的女人,婆媳二人早就闹起来了。

后来,唐氏患病,长期卧床不起,并发展成了萎病,肢体萎弱,筋脉弛缓,生活难以自理了。这时,有人对她说,你婆婆往日常训斥你,如今,她病成这个样子,全靠你照顾了,脾气会变得好些了。可她婆婆虽重病在身,但性格一点没有变好,反而变得更粗暴了,遇到不顺心的事,又骂又闹。吴氏知道她的脾气,在生活上多方照料,说话做事处处谨慎小心,以免引起婆婆不快。但尽管如此,婆婆还常常对吴氏不满,有时甚至要吴氏跪在地上,用鞭子或棍子抽打她。跪在地上的吴氏,虽然心里也感到委屈,但她想,俗话说,老人话多,病人怨多。面对这样的婆婆,一要忍得住,二要想得开。婆婆本来性格粗鲁,自患病后,性格变得粗暴了,也许由疾病引起,心情变坏,自己作为晚辈,受点委屈就算了,再说自己将来老了也不知变成什么样子呢!于是,她在挨了婆婆的打骂后,从地上站起来,象往常一样,跑到厨房吃饭,走进房间睡觉。

平日,吴氏和丈夫吃的是粗米淡饭,穿的是用粗麻制成的破旧衣衫,而她总是将好吃的好穿的先送给婆婆,同时给婆婆服的药饵也总是极美好的。

不几年,朱泰不幸去世,吴氏忍着无限悲痛料理丈夫后事。事毕,有人劝她说:“如今你丈夫死了,又没有子女牵连,守着这个恶婆婆作啥,还是趁机离开朱家另嫁他人吧!”

吴氏听了好心人的话后,大哭一场,她以为若改嫁,对自己来说也许真是一种解脱,并可求得新的希望,可想想这苦命的婆婆,虽说她性格不好,有时不通情理,可她也不是铁石心肠,一无感动。再说她的火爆脾气,象六月里下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眼下她长期病卧在床,丈夫去世,瞻养老人的责任全落在自己肩上了,如果自己只身另嫁,婆婆如何生活下去呢?摆在面前两条路,是出门找幸福,还是守家尽责任,她思量再三,最后毅然决定,继续留在朱家,挑起赡养照料婆婆的重担。从此,她比丈夫在时更加精心地照料婆婆,“辛苦备至”,凡见闻者皆感动得留下了眼泪。

后来,吴氏与婆婆相继而殁,人们没有忘记这位孝顺媳妇,官至吏部尚书(赐谥“文僖”)的陶堰人陶大临,重其孝节,将吴氏孝婆的事迹向官府上报,并捐俸创祠祀之。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清)《康熙会稽县志·列女·吴氏》。

聘妻志嫁落难郎——沈袠妻胡氏

胡氏,明绍兴府会稽县人,同里沈炼媳,沈袠妻,时人称她为贞节女,无出,卒年51岁。

胡氏早年许配给沈袠为妻,随着年龄的增长,双方父母已择定婚期,忙着为他们办理婚事。可正当胡、沈两家欣喜地筹办婚事之时,沈府突然陷入了一场重大的劫难。

胡氏未来的公公是朝廷锦衣卫经历沈炼,他为政清廉,惠爱于民,秉性耿直,疾恶如仇,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冬(1550)因冒死上疏严嵩父子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触怒了世宗皇帝,廷杖后被远贬保安州(今河北涿鹿县)为民。后又遭严嵩父子及宣大(宣化镇、大同镇)都督杨顺、巡按路楷诬陷,三十六年九月在宣府就地处死。长子沈襄被充军到边远的地方,沈衮、沈褒两子,杖死塞上。后来,沈袠与被严党抓回来的长兄沈襄一起关押在宣府监狱。杨顺奉严嵩之意,必欲置沈氏兄弟于死地,拷打数百后,拖进监狱,并令狱吏通报食息之情。有幸,后来适逢杨顺被给事中吴时来上疏其罪恶,弹劾系狱,襄、袠兄弟二人才幸免于难,获释返乡。可惜此时沈袠已身患重病,口吐鲜血,匍匐扶父柩回归故里,并按照古制为亡父守丧三载后,才考虑自己的婚事,这时胡氏年已二十有七了。

婚前,沈袠想到,家门不幸,且自己已重病在身,不宜与胡氏结婚。如今她为等待自己,年龄已经很大了,还是早早解除婚约为好,免得连累于她。胡氏闻息,心想,如果沈门没有这场劫难,我俩早就成了夫妻。更何况,这场劫难是权奸残害忠良呢?沈郎不愧忠良之后,我决不能对他无情无义。就这样,一对劫后幸会的情侣按俗举行了迟到的婚礼。

也许老天有意要与忠良之后和这对恩爱夫妻作对,沈袠结婚才6个多月,病入膏肓。这时,他自知不起,脸带愧色,断断续续地对日夜守在身旁的胡氏说:“我连累你了,连累你了……”

胡氏含泪注视着病危的丈夫说:“人命在天,早在我俩结婚之前,我的父亲和兄弟已疑君身有疾病,然夫妻本是同林鸟,有温暖难免历风霜,我决不回头,事至今日我也心甘情愿。”

沈袠听到妻子一番感人肺腑之言,脸上泛起一阵笑意,眼中溢出了苦涩的泪水。不久,抛下新婚爱妻,撒手人寰。

沈袠去世后,胡氏抱尸恸哭,哭声昼夜不绝,并变卖所有陪嫁的衣服,为丈夫料理丧事。有些人看她对丈夫如此痴心,很不理解,还讽刺她,指责她,她即断发划脸予以抵制。

在丈夫去世后的漫长岁月里,胡氏苦心守志,不思婚嫁,终日坐卧室中不出门,还闭门谢客,即使同母所生的兄弟姐妹来访,一般也不相见,如此者20余年。

神宗万历初年嵩败后,与沈袠一起获释的长兄沈襄,以荫补官,知湖南安乡县,迁刑部主事,官至姚安府太守。胡氏即以襄子某为嗣。晚年,身患疾病,不药而逝。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明史·列女·胡氏传》,中华书局校点本。

(2)(清)《康熙会稽县志·列女·胡氏》。

含辛茹苦育“遗腹”——刘宗周母章为淑

章为淑(约1551~1601),明绍兴府会稽县道墟(今属上虞市)人,父章颖,字南洲,明末颇有学问而屡试不举的儒者,《易》学名家。山阴县城内水澄里庠生刘坡妻,我国宋明理学史上“蕺山学派”创始人、儒学名臣刘宗周母。生有懿质,性淑情娴,寡于言笑。婚后,恪守妇道,悉心教子,邻里无不称其贤淑。

纳劝留“腹”

山阴刘家,先世为汉代长沙定王刘发之后。至宋代而有退翁先生刘礼迁居庐陵,四传而为扬州别驾刘廷玉,刘廷玉之子刘文质,于元成宗大德年间辟为山阴县幕,始居山阴水澄里,刘坡为刘文质第10世孙。

刘坡(字汝峻,号秦台),生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18岁递补为会稽县儒学生。生性矜严好礼,循规蹈矩,闭户读书,行为端正,受到里人敬爱。

章为淑18岁嫁到刘家后,孝敬公婆,夫妻和睦。27岁那年,女儿已满周岁,且又有五个月的身孕,一家人生活在清贫而欢乐的气氛之中。然而,就在此时,犹如雷打鸳鸯,家遭劫难,家中的顶梁柱刘坡,壮志未酬,因患痢疾,年仅30岁而卒。顿时,大人和孩子哭声连天,乱成一团。章氏更是哭得死去活来,欲寻短见。

章氏是深受章颖钟爱的独生女儿,就在她年轻伤夫,意欲死殉之际,章颖劝解强阻,对女儿说:“儿即死,奈尔夫无后,天道有知,假尔孕生男以报地下,死未晚。”章氏听从父亲的劝解,打定注意,要死也要先生下这苦命的孩子,打消了死殉的念头,她含悲撰文祭祀夫君,称“尔欲有后,上叩帝阍”。

此后,她以未亡人自处,一女在手,一儿在妊,年纪轻轻遭受伤夫之痛,备受生存之艰,闻者多为之黯然伤神,郗嘘不已。此时,章氏的唯一希望寄托于操动于腹中的胎儿了。

寡门育孤

明神宗万历六年正月廿六日(1578年3月4日),章氏生下宗周,小宗周的出世,虽多少弥补了章氏的亡夫之痛,但家贫如洗,自己尚难以自养,何况要抚养宗周姐弟二人呢?养儿的艰辛使刘母心里阵阵发愁。

此时的刘家已一贫如洗。小宗周的曾祖父刘概,晚年家道中落,竟至售厅度日。祖父刘焞,育有刘坡、刘瑛、刘瓒三子。为培养长子刘坡,他“岁延名师,开塾学”,10年间耗尽百亩田产。父亲刘坡,虽学有所成,却未及考取功名。面对刘家困境,小宗周的外祖父章颖出面,请求其祖父刘焞,待宗周满月后暂时抱到母亲娘家抚养。此后,章氏住在娘家,仍对公公力尽孝道,经常往来于城内水澄里和道墟两地,生活过得十分清苦。

宗周5岁那年,遇上灾年,祖父刘焞被迫将水澄里的房屋变卖他人,更是一贫如洗,真是“天地之大却无立锥之地。”无奈,他一度借住亲戚家。不久,又被迫携二子转徙麻溪山庄。后迫于生计,不得已佐以樵渔。直到20年后,宗周中举,才欣喜地回祖地聚首同住。

刘家已无房可住,章氏因无处安居,内心凄苦无比,日夜恸哭,只求一死。时父亲章颖怜伤爱女生计之苦,再次出面恳求刘焞,让宗周母子日后就住在道墟娘家。

其时,宗周外祖父家生活负担也很重。章颖育有二子一女,长子为云,次子为汉。万历年十一年,外祖母杨安人过世。仲舅为汉自幼刻苦读书,致罹危疾,几废举业。他先后迎娶王、胡二氏,皆因病逝去,再娶宋孺人,生有四子二女。现又添入宗周母子,生活益显窘困。两位舅父舅母,视宗周如己出,尽力照料,特别是仲舅为汉和舅母宋孺人对宗周母子给予了亲情和温暖。宗周6岁那年,仲舅给他一件粗布褞衣,他一直穿了10年时间。

宗周少年时,子孤母寡,当时,母亲带着他们姐弟二人虽依章氏而居,又有二位舅兄“敦手足之情,无烦孤寡以拮据”,但仍不免有仰食之嫌,所以刘母勉力躬操纺织自给,尽量减少两个哥哥的生活负担。随着宗周年龄增长,刘母开始考虑独立门户,分灶自食,以便日后宗周成家立业。于是,她从族弟家借得一间屋子,分舍而居,临时雇用一婢担柴挑水,操持家务,自己奋力纺织,却一日仅吃早晚两顿。由于长年劳累,不到40岁,已身心交瘁,形容枯槁。宗周晚年对母亲含辛茹苦的情形记忆犹新,曰:“太恭人顾刻苦自励,躬操纺织,已躬受之织,织成贸市以博微赀,天更端,纺织如故,寒暑以为常。”

三遣寿昌

宗周7岁时,开始就读村塾,事童蒙业。第二年,宗周又从三叔秦屏公读《论语》,9岁时,第三次转学,就读于外族章姓舅辈开设的宗族学塾,10岁那年,由于家贫实在无力筹措足够的学资,便就读于外祖父章颖开设的塾馆。

章颖,字叔鲁,别号南洲,以“经术行谊推重海内”,“冠冕士林”,“以学行为海内士人师。”四方乃至京师之地,先后及门者不下千余人,颇有造就者,成绩斐然,而“传先生经学世其家者又数十人”。其中,功名最为卓著者,当推华亭(今上海松江)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徐阶;会稽(后归籍顺天)河间府同知、光禄少卿(未赴任)周应中,会稽国子监祭酒陶望龄及中州郭蒙吉等。章颖大半生以塾师为生,晚年归老乡里,重操旧业,设塾馆于家,召乡里族童入学。章颖“喜与门士激扬风节”,对宗周一生尚气节、重操守的品德影响较大。宗周入塾读书后,他见小外孙聪颖勤学,成绩突出,逢人便夸奖说:“外孙日后必有所成”,对宗周寄于厚望。每到晚饭时,他就给宗周讲述古人忠孝节义的事例,引导宗周树立志士仁人的节操观念,使他幼小的心灵中,逐渐确立了耻为干禄之学的志向。

万历十七年(1589)夏,宗周仲舅喜中举人,官署寿昌(今建德)儒学教谕。章颖由于年迈,欲随儿就养,便准备举家偕行。他担心自己寄于厚望的宗周因此失学,就劝说女儿让宗周随其同往寿昌就读。仲舅及舅母宋孺人也考虑到宗周正处于学业关键时期,决定捎上宗周,以便让他在自己就职的儒学馆中就读。章氏虽然不忍离开爱子,但为了他的学业和前程,欣然同意,就让他随外祖父一同前往仲舅教馆。就这样12岁的宗周,第一次离开母亲,远赴寿昌。

从绍兴到寿昌,有水路可通,路途也不十分遥远,但没想到随从者在途中不慎丢失了盘缠,害得一老一少酷暑天徒步行走,一天走了90里。结果一到寿昌,宗周即因体力透支而患病,一只脚不能行走,昼夜疼痛,历时5个月,不得已,只好于十一月携宗周返回绍兴养病。

第二年春天,宗周足疾好转,再次辞别母亲,刘母叮嘱他要好学上进,关爱身体。不料,宗周随外祖父到寿昌不久,又患了病,且久治不愈。养病期间,外祖父开始为他讲授六经之首的《周易》义。在寿昌一年多,宗周身无旁鹜,目的明确,受到了相当完整而严格的治学训练。在寿昌期间,宗周开始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可惜这一时期的日记,没有保存下来。

其间,宗周一度随外祖父回到道墟,刘母第三次遣子远行,赴寿昌完成学业。

万历二十一年,仲舅再次擢官,出任河南永宁知县,16岁的宗周中止了在寿昌的学业,随外祖父返回绍兴故里,先后师事章又玄读书,从鲁念彬执经。19岁时,移馆稷峰家。

宗周在五年时间中三上寿昌,往返数千里,一心向学,备受艰辛。在他外出求学期间,刘母未尝有姑息之恋,颇有孟母风范。经过两年时间的求学,宗周不仅受到了相对系统的儒家经典学识的训练,养成了日后以儒家思想为本位的思考理念,而且由于先后受包括外祖父、仲舅在内的诸师授业,为他的举子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慈母严训

宗周遗腹称孤,父亲的影响并不那么直接,但他秉承了其父清正严毅之风。当然,对宗周的品节志行有着直接而持久的形塑影响的是其母亲,刘母希冀儿子学有所成,继承父志,因此对他要求甚严,有过必责其改正。宗周日后成为一代大儒,慈母之教,功莫大焉。黄宗羲称“先师之为大儒,皆太夫人危苦所成。”

的确,刘母坚毅超常的慈母情杯,忍辱负重,给宗周人格的锻造以深刻的影响。他竭力保证宗周相对完整的举业教育,同时相当注重品德教育。常说:“人须有刚骨,方能自立”,这养成了日后宗周刚毅不拔、器识不凡的完粹品行。

一次,宗周参加浙江秋试时,因备感生计艰难,奉养难继,就有意请托求见当权者,刘母得知后,怒斥道:“汝母之为乎?母则有旧飦粥在,而尔故出此,惧汝福祚之不长。”见宗周有浮躁意,她即告诫说:“戒之!戒之!毋多言,多言败德;毋多动,多动败事。”

万历二十五年八月,宗周以优异成绩参加了杭州举行的乡试,考试完毕,持卷回家,当时年逾8旬的外祖父,正准备乘舟,随迁任广西北流知县的二儿子刘为汉,到广西终老。教人无数而见多识广的章颖,一阅宗周试卷后内心大喜,说:“甥必举矣,余何为事万里行?”于是与二儿子作别,回到家中。乃至揭榜,宗周果然高中,名列第42名。

宗周试毕返家时,天已将暮,他换上便服,前去晋谒母亲。刘母一见,当即厉声斥说:“你今天虽然分期侥幸中举,难道没有举子服可穿,而以私服随便见人?现在已是入夜,简亲弃礼,自此始矣!”宗周闻言,赶忙回房更衣,再向母亲行礼,而刘母仍然面无喜色。

万历二十八年底,全国会试又将举行,宗周看到母亲容色憔悴,欲尽孝道而不去赴考,但刘母执意以赴考为重,命令儿子成行,宗周只得隐忍挥泪而别。翌年三月,会试揭榜,宗周得129名,应殿试列三甲五名,同进士出身。张榜之日,宗周仍在闭门读书,同考中有人告诉他得中高榜,方才释卷而出。不幸,放榜第二天,宗周却得到了母亲过世的噩耗。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解读

    曾国藩家书解读

    本书收录了修身治心、树德养望、读书为学、习字作文、治家守业、择师交友、为官治政、统兵用人、理财经营、保体养生等相关文章。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建筑大师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建筑大师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建筑大师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

    相对于国际上汗牛充栋的拿破仑研究,孙中山学还有很多谜底有待揭晓。透过孙中山,关注孙中山周围的陈炯明、戴季陶、胡适诸人,可谓连成一片,满目桑田。人物研究的曲曲折折,个案与事件层层推进。孙中山是近代中国史上的枢纽式人物,经验与智慧超凡脱俗,为人行事往往逸出常轨;其活动与思想能够勾连同时代的大事要人,对研究者的见识与功力极具考验。作者在深入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虚,通过了解孙中山周围的人事及其内在联系,具体掌握其每一言行的殊境、思维、潜意识甚至无意 识,力求达到了解之同情的境界。
  • 朴槿惠传:绝望中寻找希望

    朴槿惠传:绝望中寻找希望

    在绝望中坚强,在希望中前行!用弱小诠释什么叫真正的强大,用柔韧阐释什么叫真正的坚强。在绝望中不断寻找希望,用钢铁意志站在男权社会的权力巅峰,这就是本书介绍给读者的韩国第一任女总统——朴槿惠,一位木槿花般的女子。
  • 东方兵圣——孙武

    东方兵圣——孙武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不灭界

    不灭界

    【热血新书,火爆玄幻】末法之末,天地大变,灵气复苏,天地重回上古年间!万族并起,乱天动地,诸圣争霸,姜辰以不灭体踏上举世皆敌之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我人族疆土!
  • tfboys之三小只虐恋

    tfboys之三小只虐恋

    十年后,在某别墅里一对夫妻展开了世界大战。“王俊凯你给我站住!看我今天不把你变成“麻婆炒豆腐”,接招!”浅幽雪一手扶着门一手拿着鸡毛掸子朝凯爷叫道。此时,小凯一面打电话一面逃跑幽幽的攻击,口中还念念有词:“王源,你死哪去了?!还不快点啊,我要死定了!”另一头的源源十万火急地“飞车”赶来。他知道如果再不快点的话:第一,凯皇会杀了他;第二,表嫂子幽肯定会宰了大哥的。他可不想自己的大哥有什么三长两短。所以不顾闯红灯地飞过来。幽看到小凯准备上车时,立马哭了起来,“哼!”了一声,调头走回家去,也不理他了。凯看到了,心疼,跑上楼把痛哭的幽幽抱下来,并叫王源把千玺喊来,一起去吃饭。王源你们是知道的-
  •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精心编就1000多道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内容涵盖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既突出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游弋在逸闻趣事点缀的知识星空里,自由翱翔,体味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说系统穿越啊

    小说系统穿越啊

    女主小圆是一家即将上市的VR公司的建模师,因为在加班时穿越到了自己设计的游戏中,而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故事
  • 不可不知的礼仪常识

    不可不知的礼仪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前世虐情之穿越当女帝

    前世虐情之穿越当女帝

    她,22世纪第一杀手,杀戮果断,错爱而死,一朝穿越成为凤家臭名远扬的废物。睁开你们的狗眼看看,废物没有,天才一个,契约魔兽;神龙坐骑;炼制绝品丹药;帝都容不下我,便闯出一片天下,当女帝,艳杀天下,唯我独尊。从此,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冷艳孤傲,单单对她独宠,大战在即,他为她万箭穿心之苦,既然天下人负我,那我便灭了这天下!从此成为人人惧怕的魔君,三界之主……
  • 草木青春

    草木青春

    世界上友情是最纯真的感情,最幸福的感情莫过于爱情。草木青春将带你认识自己的青春,青春那些美好的回忆……
  • 至正集

    至正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