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97300000019

第19章 “四心企业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从小的时候听到美国有个基金会,专门帮助穷人,我在那个时候有种愿望,等我有钱了,我也成立一个基金会,也这么去做。

国家也给我粮食,有的人也给我衣服穿,给我饭吃,都是人家过来帮我,我也要这么去做,所以我做慈善是一种天性,一种缘分,做这种公益事业有感情,人家找我,我感觉到很荣幸。

“进取之心,感恩之心,慈善之心,豁达之心。”

陈逢干是新时期企业家的典型代表,他具有的“四心”是广大企业家学习的榜样。

陈逢干用自身的行动赢得了当地乡亲的爱戴,也受到了当地领导的尊重,被称为“四心企业家”。

“他是新时期企业家的典型代表,他具有的四心是广大企业家学习的榜样。”王镇长对此感触万千:

“进取的心”——陈逢干在几十年前,因为生意亏本离开家乡,寻找机会东山再起。但是他的手机一直处于开机,也一直没有改变号码。对于打电话来的讨债人,他总是承认欠钱的事实。并表示,不管怎么样自己如果还不了,子孙也会认账的。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兜里只剩下20元钱,连一天的生活费都不够。

靠着坚强的意志,陈逢干战胜了困难,生意和人生都有了转机。有了钱,他开始偿还以前的债务。

就是凭着这样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陈逢干最终把握住机会,东山再起,生意出现了转机。从那时起,他不仅逐步开始归还欠款,而且加大了做慈善的力度。

一边发展企业,一边做慈善。

到现在,陈逢干已经拥有3家工厂、1个袜业市场、3座矿山,总计1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用陈逢干的话说是:“我现在做慈善的本钱越来越大了!”“感恩的心”——陈逢干现在的主要产业在宁夏。十几年前,他因在家乡天台的生意亏损才远走他乡,前往宁夏寻找东山再起的商机。有很多人认为陈逢干只会在宁夏做慈善,回报宁夏给他的发展机会。

“天台是我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尽管以前我在天台做生意亏了,但是却不能改变我对家乡的热爱!”陈逢干牢牢记住的是家乡的情。

在天台,他慷慨解囊,很多人更是慕名而来,寻求他的帮助。到今天为止,没有一个上门求助的人空手而归。

白鹤镇下属的万年办事处,是地处在大山里的一个贫困山区。山民们出山的道路很差,遇到雨雪冰冻的恶劣天气,路就走不通了。陈逢干得知情况后,出资40万元,修建了一条水泥路。

现在,万年的农民下山进城变得很方便。他们高兴地说:“陈逢干真是及时雨,修了这条路,我们不再与世隔绝了。谢谢陈总!”

陈逢干生意刚刚有了转机,就马上做慈善事业。许多朋友对此很不理解:“你难道忘了你以前困难的时光了吗?那时候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你没有钱的时候谁来帮助你?现在好不容易走出困境,怎么那么傻就去帮助人家呢?”

陈逢干宽厚地笑着说:“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党的政策,我现在可能还在讨饭。现在我有钱了,就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贫困的滋味很不好受。我们要记住社会带给我们的好处,要感恩,要回报!”

“慈善的心”——别人有困难,就主动慷慨解囊,急人家所难,体现出一个企业家负责任的本色。

这颗心在几十年里,不管富有,还是贫穷,不管顺利,还是坎坷,总是坚强地跳动着,把爱和希望洒向社会的角角落落,惠泽大众。

记者看到一份来自天台的陈逢干捐款清单:1990年,赞助村里修路5000元;

1991年,村小学失火,捐助2000元;

1998年,捐助3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4公里的柏油路;

2001年,捐助17000元帮助左溪小学买桌椅,改善学校教学设备;

2002年,捐助52000元用于安装村里的路灯、修水坝、修老年活动室、造桥、修路;

2004年,捐款4万元帮助罗念村修路;

2005年,先后共捐款39万元修路、建设幼儿园、建设小学等;2006年,捐助10万元帮助修建左溪公路,捐助10万元帮助西岙村修建公路;

2007年2月,白鹤镇上新屋村发生火灾,18户村民的35间房子被烧,其中7户无家可归,陈逢干捐出10万元;

天台县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远在宁夏的他马上托人代捐1万元,成为第一批个人捐款数额最高者。此外,他还向天台县慈善总会一次性捐赠善款100万元,还协议捐款200万元(10年付清)。

在这其中,有一笔捐款格外引人注目:2002年,陈逢干的老家所在的二甲村发生火灾,5户人家的房子被烧,灾民无家可归,生活非常艰难。获悉这个消息后,陈逢干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帮助受灾的乡亲!当时虽然他的企业周转资金很困难,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但是他仍旧立即跑到当地的农村信用社贷了20000元,全部捐给灾民,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还有一名痴女火伤很重,家里又很穷,大家都说没救了算了,准备后事吧,但陈逢干非常同情,亲自借钱包车将这名痴女送往县人民医院救治。他的这一举动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

在一片赞扬声中,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更有一些人提出了质疑:自己没钱却贷款做慈善,这种行为是否是一种作秀,哗众取宠?

面对质疑,陈逢干没有理睬,继续他的慈善事业。

时间在流逝,陈逢干的慈善事业不仅没有停下来,而且越做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广,那些当年质疑他的乡亲们终于被陈逢干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陈逢干确实与众不同,是真正的大善人!”

“用自有资金做慈善,我们可以理解。用贷款做善事,万一生意出现意外,那怎么办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陈逢干淡淡一笑,“乡亲房子烧了,这是天灾,对他们是致命的打击,我们不帮他们,他们怎么活下去呢?所以我一定要帮。至于贷款,是因为我当时资金不在账面上,但是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这点钱我还是能赚得回来的!”

慈善心肠的背后是坚毅和自信!

“豁达的心”——陈逢干有个经典的比喻:一个人向我借了5万元,没有借条。一段时间后,我需要用钱,意欲向他索回,可是这个人说已经把钱还给我了,可是事实上他没有还,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双方的话,如果他打定主意不愿还,最终这5万元是要不回来了。说出来后,肯定有一部分不够了解我的人不认可我的说法,反而说我这个人不够正直,我很郁闷,也很气愤,可是这件事情跟谁也说不清楚,我认为解决这件事情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一旦确定这个钱不能要回来了,就什么也不用说,什么也不用做,就这么算了,吸取教训就行。

这样做和吵一架、打一架的最终结果一样:钱要不回来是铁定的事实,又何必损坏自己的名声,浪费自己的时间呢?如果这件事情除了我和他谁都不知道,我还不用被别人误会,把事情闹大,对人对己是百害而无一利,与其这样耽误时间,不如去做我的事情。

这样处理,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做人应该宽容,大度一点,学会吃亏。

在陈逢干背负几百万债务的时候。陈逢干老家左溪小学整治校园,需要砌围墙,学校校长说服了村委领导同意给学校砌围墙,可是砌围墙的话会把陈逢干家的大门堵了,还没有可行走的过道。

于是校长找到陈逢干说:“你同意,我们就砌,你不同意,我们就不砌!”

陈逢干一听觉得这个校长不但很会说话,而且该校长是外地人,在这里教书育人就不容易了,还为了学生和学校四处奔走,心底里很敬佩这个校长。

陈逢干第二天到学校一看,不看不知道,原来这个学校的环境这么差,学生们连个操场都没有。

陈逢干对校长说:“没想到学校的条件那么差,自己几年来都在外面跑,离学校这么近都不知道,我们也有责任。”

当即决定把自己的围墙拆了,让出3米多宽的地方供老师学生及过往行人通行。

他又看到学校学生用的桌椅破旧不堪,便问校长把所有的桌椅换了,大概需要多少钱,让校长给他造个预算。

校长把更换桌椅的预算交给陈逢干,一共需要一万七千元,陈逢干虽然债务累累,看了校长的预算,二话没说跑去信用社借了17000元交给校长更换桌椅。

这件事情发生后,乡亲们都说陈逢干“真傻”。改善学校的条件是当地政府的责任。陈逢干为学校拆围墙让地应该由政府作出补偿,陈逢干不但不要补偿,还主动提出捐钱给学校更换设施。

如果他自己有钱也罢,背负几百万元的债务,还去借钱捐给学校,这不是正常人的行为。

陈逢干却笑着说:“商人不能把钱看得太重,要懂得回报社会,在我落魄的时候很多人帮助过我,现在我也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不做善事的人更傻。”

陈逢干的妻子知道了,也责备陈逢干:“赔偿不要也就算了,没钱还去借钱给学校,”对于债务人的妻子来说,理所当然地觉得陈逢干是个傻瓜,“欠了那么多的债务,难道还嫌不够?”

陈逢干跟妻子说:“咱们已经欠了几百万,多几万少几万有什么关系,反正都是欠债,学校和学生们那么艰苦,我们看到了怎么能不帮?”还安慰妻子说:“你放心,我相信我们会有钱的,到时我赚钱了,让你数钱数到手软。”

面对周围人的不解,陈逢干有自己的想法:古时候有邻居两户盖房子为了一堵墙而闹得不可开交。弟弟给在京城做大官的哥哥去信,本想借哥哥的权势占有一墙之地,没想到哥哥的回信用“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区区几字解决了问题。古人尚且能够如此明事理,我难道还不如古人吗?

“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未必是坏事,占人家便宜未必是好事”。

一个只有小学4年级文化程度的人,靠着执着和努力,奋勇拼搏,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处世之道。

并形成了独特的“陈逢干”的赚亏观:吃亏不一定是坏事,到人家里去占便宜未必是好事。所以他一直坚持吃亏。

多给予人家一点帮助,不主动向人家索取。而且他一直认为把钱捐出去不仅不是一件吃亏的事情,反而是自己赚了。

因为帮助人家带来的开心是无价的。如果不去帮助人家,就得不到这样的快乐。

同类推荐
  • 鸿商富贾:千古流传的大清巨商

    鸿商富贾:千古流传的大清巨商

    本书介绍了清代巨商大贾的故事。他们是:山西票号创始人雷履泰,山西乔家大院的建造者乔致庸,红顶商人胡雪岩,丝绸名店瑞蚨祥的掌门人孟洛川,宁波商帮领头人、声震上海滩的叶澄衷,晚清官僚资本家、洋务运动中坚盛宣怀等。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孙家栋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孙家栋传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孙家栋时代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至今传奇仍在继续,88岁高龄的孙家栋,仍奔波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孙家栋的人生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本书以孙家栋的人生历程为线索,重点描写了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各类应用卫星太空遨游,中国航天走入国际市场,“嫦娥”探测卫星奔月之旅,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群星普照的辉煌成就。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张居正

    张居正

    本书严格遵照史实,撷取了明政治家张居正政治生涯中的几件大事,着力表现了张居正作为一个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而且揭示了他矛盾复杂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瑞安古代清官故事

    瑞安古代清官故事

    本书精心遴选38位我国古代温州瑞安籍以及在瑞安任职的清官,以生动的笔触、感人的细节描摹,配以形象生动的人物插图,讲述其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事迹。本书对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树立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观念具有一定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最爱柳树荫

    最爱柳树荫

    因追踪神秘“姐夫”而误入神秘村庄,爱上一个隔世美女,捣毁神秘“姐夫”的老巢,救出姐姐;留在神秘村庄,与心爱的人过一辈子!
  • 求知文库——地理中的攀登勇士

    求知文库——地理中的攀登勇士

    本书主要介绍了郦道元、徐霞客、李四光、莱伊尔等古今中外的对地理学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的人物的生平、学术贡献,再现了人类对于地理学的认识过程。
  • 穿成修真界的伪大佬

    穿成修真界的伪大佬

    一觉醒来,穿成修真界的大佬,林小白摸着下巴想道:“不错,不错,既能作威作福,又不用辛苦修炼,真是个好差事......”。可是没过一天,她发现自己是个辣鸡伪大佬,这就MMP了,本来以为是美滋滋,没想到还得苦哈哈。
  • 隐没与谎言

    隐没与谎言

    一支考古团队在幼发拉底河畔进行考察,意外发掘出一批新西台王国的泥板,作者是当时的宫廷首席镌刻师帕塔萨那。这批泥板的突出之处在于它们并非官方文献,而是帕塔萨那的私人文件,记录了隐没在历史谎言中的真实故事。残暴的君王杀害了他心爱的女人,为了复仇,帕塔萨那设计了精巧的圈套,不惜带来灭国的灾难。然而考古团队的挖掘工作并不受当地居民欢迎,他们认为挖掘黑墓会释放远古的恐怖诅咒,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只有一个名叫哈吉·赛塔尔的当地长老表示支持,但他却被神祕的黑衣人从尖塔顶推落,当场毙命。难道黑墓的诅咒成真了?这起命案的主谋是反对挖掘行动的地方派系,还是想要挑起事端的民族游击队?
  • 我和上仙那些事

    我和上仙那些事

    那是一个上古的时代。那时的她依偎在他的身旁,看着云卷云舒,看着风云变,看着四季轮回。那时的她是多么的天真灿烂,只要有什么烦心的事都向他说,只要有什么不顺心的事都向他诉说着。也许是上天见不得他们安宁快乐罢,也许是上天跟他们开一个玩笑罢。突然来了一个上仙抱走了磐石,从此就剩紫莲花孤零零的呆在原地。
  • 超级吞噬体

    超级吞噬体

    魔法与科技共存的星球,自称神明的“外星生物”操纵着这个世界的棋局,战争席卷了大半个星球。被卷入战争的莫望,在消失了七年后,突然回到家乡,容貌没变,记忆却变得混乱。两段明显矛盾的记忆,让他的过去充满了谜团,蓝裙少女的呼唤,似乎在向他诉说着什么,冥冥之中,似有安排,指引他踏上了最伟大的反抗之路。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渺小,但星星之火亦可燎原……【机甲、魔法、超级战士、守护之光、失落的巫族圣地、水晶之谜、远古战神雕像,外星人之谜】简介无力,请大家直戳正文……
  • 无妄之门

    无妄之门

    洛辰和段坤再一次探险中无意通过无妄之门来到一个异域世界,这里人、怪、鬼、妖、魔、道、仙七界各有纷扰,一个应劫之子的预言开启了他们俩人的入道修仙之旅,历经坎坷,恩怨,背叛......
  • 水果日记

    水果日记

    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源自百度)让我们来感受水果谈恋爱过程中的酸酸甜甜。?(*??`*)?①香蕉v芭蕉②荔枝v龙眼③草莓v蔓越莓④蓝莓v覆盆子⑤榴莲v菠萝蜜
  • 金字塔低端的人

    金字塔低端的人

    各种关于现在底层社会的人物点滴小事介绍。不喜勿喷(我还是个初中生吼吼)
  • 愿为你平庸

    愿为你平庸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你的场景,那时的我并不喜欢你,也并没有想到,也并没有想到,现在的你对我那么重要,成了偏爱与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