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10300000001

第1章 传染性疾病:人类的瘟疫

21世纪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仍将任重道远,传染病仍是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

——〔英〕奥立弗·霍尔金斯

传染性疾病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大敌。人类发展的历史,就包含了与各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以来,就饱受着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一次次肆虐一时的传染性疾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随着人类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摆脱了一种传染病的纠缠,而另一种传染病总会接踵而来。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传染性疾病像一条恶魔与人们形影不离,甚至给局部地区人们带来灭顶之灾。据权威医学机构认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传染性疾病不下千种。然而,尽管传染性疾病种类繁多,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为人类最终战胜传染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我们认识、了解传染性疾病的一些发病特征和传播特点,能为我们成功预防传染性疾病带来便利,给我们自身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多加一份保险。

1.人类的公害:传染性疾病肆虐全球

传染性疾病在历史上曾对人类造成极大的灾难。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屡有大流行,几乎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另外,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等寄生虫性传染病广泛流行,均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我国在解放前,传染病曾经占居民死因的首位,常使广大民众处于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境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大力开展疾病预防,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就全球而言,在20世纪前半叶,由于卫生和营养状况的改善,传染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有稳步下降,到了40年代,开始推广疫苗接种和应用抗生素治疗后,这一趋势得以加强,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达到高峰,使天花在全世界被彻底消灭。世界卫生组织的常规免疫活动,包括世界各国每年5亿多人次的免疫接种,每年可预防约300万人死亡。据统计,1995年,全世界约有80%的儿童接受了免疫接种,以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结核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等6种常见传染病。当年至少约有75万儿童免于发病和致残,取得了防治传染病的辉煌成就。但与此同时,人们对控制传染病的关注却正在减少,用于防治疾病的资金也有所下降,致使一些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正在全球面临着一场新的流行危机。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95年就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传染病仍占死亡率的40%。传染病仍是全世界未成年人的首位死因。事实说明,传染病不仅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且其危害还将极其严重。

在传染病的营垒中正在不断的出现新的“劲敌”。近来,世界卫生组织开出了如下两组“劲敌”名单:

新病种:艾滋病、非典型肺炎、埃博拉出血热、军团病、拉沙热、莱姆病、O139血清型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等。

旧病种:结核病、霍乱、鼠疫、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肝炎、登革热、疟疾等。

在新病种中,以艾滋病最引人注目,截至2002年6月底,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全球成人及儿童艾滋病例共有1393649例,根据全球HIV感染资料,以及漏报、延迟报告和漏诊等情况,估计自大流行以来全球艾滋病患者应超过770万。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02年,估计全球累计HIV感染者达3610万人。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1995年4至6月份,在原扎伊尔暴发流行埃博拉出血热,有316例患者,245人死亡。1996年该病又先后在科特迪瓦、利比亚、加蓬和南非等国暴发,病死率均在60%~80%之间。

人类再度陷入传染病的重围,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在与传染病的抗争中,人类对传染病防治确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是,可悲的是,伴随乐观而来的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人们便放松了对传染病的警惕。大量资料表明,近些年世界上许多国家传统的公共卫生工作普遍被削弱,疾病监测能力明显下降,快速检验病原所需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条件在恶化,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防治传染病的经费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2]人们常忽略传染病的传播特征。传染病传播的无限性决定了它既可危害健康与生命,又可破坏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因此,应看到其潜在威胁及其危害程度如同战争与自然灾害。

[3]人类若干生存条件的重大改变,更加促进了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近年来,随着国际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激增。由于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卫生设施较差,人口过分拥挤,生态环境被破坏,人类接触自然界疾病虫媒和宿主的机会相应增加等,均为传染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4]近20年来,病原体的变异和一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另一个重大威胁。由于细菌抗药性的发展,我们一度赖以预防和治疗许多传染病的药品药效下降,甚至失效。

由诸多因素导致了新的传染病出现,人们一度认为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传染病的复苏,世界卫生组织选择了“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作为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因此,我们必须面对传染病还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现实,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2.我国现阶段传染性疾病的现状

目前,我国除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拉沙热和疯牛病外,其他几种新传染病,如非典型肺炎、军团病、莱姆病、O139血清型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等病均有发生,尤以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率增长最快,已引起有关部门和公众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传染性疾病的现状是:

[1]一些曾经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如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等得到基本控制,个别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将被消灭,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和黑热病等寄生虫病也得到了初步控制。

[2]一些曾经一度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如性传播疾病又卷土重来,而结核病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3]当前我国传染病从发病总数看是以肠道传染病为主,而肠道传染病主要是与群众的生活环境、饮食卫生和自身的卫生习惯密切相关的。

[4]新的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军团病、莱姆病等陆续出现,尤其是根据艾滋病的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治,在若干年之后,艾滋病以及由它引起的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5]对抗生素耐药的病原性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日益增多。

[6]影响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因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交通便捷、快速,引起人口大量流动、商品大流通,与以往相比使传染病流行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更加严重。

[7]根据疾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资料,目前对我国人民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有: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结核病、血吸虫病、性传播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细菌性痢疾、沙门菌肠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布鲁氏菌病、炭疽、麻风、斑疹伤寒、阿米巴痢疾、疟疾、登革热、丝虫病等。

[8]对新发现的传染病而言,人们对它们没有免疫力,一时还找不到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控制的办法,危害性很大。新发传染病的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在何时何地会发生何种新发传染病,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准备。如果我们对有关新发传染病的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在问题出现时,就会不知所措,延误诊断、预防、治疗和控制,会给人民的健康、生命和社会安定与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

3.实证分析1:艾滋病在全球的蔓延与危害

艾滋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球蔓延,并高比率地出现在一个高危人群中,所以成了与毒品相提并论的两个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世界瘟疫。

艾滋病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疾病,对之尚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其中包括它的起源。目前,比较可信的推断是一种来自中非洲绿猴的变异性病毒。由于这种绿猴同人类很接近,很可能猴子咬伤人而将这种病毒越过人和兽的界线侵入人体。又据《华盛顿邮报》来自扎伊尔的消息说,那里的人屠宰和食用猴肉,因而通过接触猴血而感染病毒。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科学家声称,第一例感染此病的同性恋者看来大约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但由于艾滋病的传染性类似乙型肝炎,而不像麻疹、流感那样容易传染,也不像霍乱、鼠疫一些致死性流行病那样发作快,几小时或几天内就死亡,所以没有立刻引起重视。艾滋病的潜伏期长达2~5年,有时甚至10年以上。虽然此病比某些瘟疫扩散慢,但死亡率却最高。鼠疫和霍乱的死亡率为50%,天花为40%,而艾滋病则为100%。

1969年,一个名叫罗伯特的美国人死于一种当时医学尚未认识的怪病。医院冷藏了他的部分组织。

1980年6月,美国同性恋者盖尔及他的两个同性恋伙伴先后被诊断患上了卡波西肉瘤(亦称皮肤多发出血性血瘤),这种病通常只出现在地中海裔男性身上。他们相继死去。

紧接着,一批年轻的美国男同性恋者相继死于这种怪病。医学专家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男同性恋者身上并没有癌细胞。

进一步的调研表明,这种在男同性恋者中蔓延的怪病有一个特征,即人体免疫力严重缺损。于是他们把这一过去不曾出现的疾病命名为“男同性恋者免疫缺陷症”。

到1982年3月,专家们已发现分散在17个国家的285位该病患者。同年5月,美国已有900名患者。专家们注意到,并非全部患者都是同性恋者,异性恋爱者、嗜毒者、血友病患者和儿童都有染上此病的。于是专家们重新将这一新病种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种后来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威胁最大的病”由此正式在人类世界中登台亮相。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IDS的音译),AIDS是英文四个字头的缩写:A(获得性)——指此病并非遗传性疾病,也非药物引起。I(免疫)——指与同体内免疫系统有关。D(缺陷)——指免疫细胞缺少。S(综合征)——指患者出现的症候群。

艾滋病的中文译法还有“爱滋病”、“爱之病”,乃至“爱死病”等等,看上去似乎各有特色。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艾滋病并不是由“爱”而引起的。1983年6月,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病毒学家首先从AIDS病人的淋巴结中分离出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继而学者们发现,在AIDS病人和被感染上HIV但表面健康的人的血液内都存在HIV抗体,即HIV抗体呈阳性。

艾滋病的症状并不典型,最初的症状同伤风、流感类似,但发展下去将出现下列症状:耳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肿大,在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紫色或深血色肿块,不仅不消失,而且越来越大,极易碰伤或出血,体重急剧减轻;疲劳乏力,没有胃口;发烧,出虚汗,干咳,气短,腹泻;身体虚弱,动作不协调;出现疱疹,疼痛发炎,口腔及咽部出现白斑。进而在免疫缺陷进一步加重的基础上,会出现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卡氏肉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的表现。

最近发现这种病毒还会侵入脑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据估计有30%的患者会出现精神和神经性症状:记忆力衰退、口齿不清、颤抖,以至痴呆。

艾滋病自1981年在美国被正式确诊以来,患者增长的势头很大。在我国,也发现了近千个病例,主要是通过性接触、吸毒而感染的。当前已跨过大西洋和太平洋传播到世界各地。更可怕的是,艾滋病已打破仅限于迄今为止公认的几个高危险人群——同性恋者、静脉麻醉药瘾者、海地移民、血友病患者的范围。

1981年,艾滋病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全球大约有1万名感染者。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执行局决定将原“艾滋病特别规划”更名为“艾滋病全球规划”。这项全球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减轻这种感染对个人和社会的有害影响;动员并促使各国和国际社会联合一致、共同努力与艾滋病作斗争。规划特别强调,预防是这一战略最重要的目标。随后,卫生组织在一份关于全球防治艾滋病进展情况的报告中指出:“贫困迫使男人离家外出寻找工作,人们产生消极绝望情绪,转向吸毒以求解脱;贫困迫使妇女和儿童以卖淫为生,从而使整个社会极易受到艾滋病的伤害。而艾滋病反过来使社会更加贫困,于是形成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由于艾滋病不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且是社会、经济和发展问题,联合国系统的许多机构都已把越来越多的力量投入到同艾滋病的斗争中。

1988年联合国决定每年12月1日为世界防治艾滋病日,并在当年12月1日作为第一个“世界防治艾滋病日”。秘书长在讲话中说,这种疾病正以每分钟有一人被传染的速度在蔓延,“我们必须加紧努力,找到疫苗和其他手段来防止艾滋病的传染,并希望治愈已经受传染的人”。但三年后的1991年12月1日这一天,秘书长在纪念讲话中已经把希望变成警告。

到1992年初,艾滋病病毒已经感染了1290万人!在这些感染者中,710万人为男性,470万人为女性,而儿童竟有110万人,其中250万人已死亡。迄今为止,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世界每年约有1500万人感染HIV。

1994年11月底,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字:全世界共有1700多万人感染上了艾滋病毒,其中400多万人患上了艾滋病。目前全世界每天大约有6000人感染上艾滋病毒。流行特点:一是蔓延速度快;二是已从城镇蔓延到农村;三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四是亚洲地区,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呈高速上升趋势。据卫生组织分析,2000年,全世界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已达到3500万人。

而美国哈佛大学艾滋病国际中心,的40多位专家所得出的结论要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更残酷。他们估计,全世界的艾滋病感染者到2000年时已达到1.2亿人,而亚洲占感染人数的最大比例。

在中国,艾滋病的流行处于初始阶段,但有关报告表明,它的流行速度较快。据统计,至2002年将近有10万人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而且仍在加速扩散。感染面已从云南、东南沿海、北京、哈尔滨等地向全国各地蔓延,且势头迅猛。沿边、沿海和大城市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发区,吸毒、卖淫、嫖娼、同性恋是感染的主渠道。除云南静脉吸毒感染外,其他地区大多通过性行为传播。感染者中农民占70%以上,其他人员占30%左右。对于高经济增长的中国来说,应尽早敲响警钟。

4.实证分析2:炭疽病菌的蔓延与危害

据史料记载,危害人类多年的炭疽病,几乎在全世界各个地方都曾发生过,它的出现,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恐慌和灾难,多数人的性命被其夺去。今天,我们已经找到了防治炭疽病的办法,在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炭疽病的彻底消亡已为时不远。

炭疽病状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这方面的描述,将皮肤炭疽记在“疔疮”内,文曰:“疔疮类有多种,发生部位也无定处,发生于面部与两手者为多,常无痒无痛,初起灰色,后有黑痂,无痛,其来甚速。若神昏现呓,四肢俱冷,皆为限恶也。一旦失治,二至三日之内则危及生命。”

在人类历史上,有关炭疽病菌的分布及危害在欧洲有较详细记录。

1607年欧洲患炭疽死亡人数达6万人。19世纪炭疽在欧洲流行,仅俄国1875年就有近10万匹马死于炭疽,1870年至1880年因牲畜患炭疽病损失了9千万金卢布。

炭疽的流行情况分为工业型和农业型。在未研究出有效地对皮毛中的传染炭疽芽胞进行消毒的方法之前,我国皮毛厂工作人员中时有皮肤炭疽发生,鼻腔棉拭子带菌率38%(16/41),16人所带菌株具有毒力,但未发生吸入型炭疽病人。我国新疆喀什地区是炭疽高发区,1981年王氏报告喀什市6个乡8个月中发生炭疽病人588例,发病率0.046‰。最多的乡,因炭疽病死家畜83头,有205例炭疽病人,全是皮肤型炭疽。1974年甘肃武威县防疫站报告1970年8月及随后的18个月内,一个自然村发生3例吸入型炭疽死亡病例。该村至少有60年未发生过人、畜类似疾患。回顾性和追溯性调查,其感染来源是1969年11月一匹死于炭疽的马就地剥皮,尔后1970年6月、8月相继病死两头驴污染所致。分别从死亡驴的皮和尸骨中分离出炭疽芽胞杆菌。1959年恽氏报告河北涿鹿县1956年有炭疽流行,涉及3个乡,17天内发生46例病人。吸入型炭疽35人,死34人,炭疽性脑膜炎9人全部死亡,皮肤炭疽2人皆治愈。究其流行原因十分明确,约6000人连续7天在广场集会。而该场地于一年前已被炭疽芽胞污染,成了疫源地。

炭疽芽胞杆菌威胁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圣经》中形容它是一种古老的惩罚手段。事实上,炭疽芽胞作为生化武器在历史上已被多次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在我国哈尔滨的731部队曾大量培养炭疽芽胞杆菌,以活人做实验,并在重庆等地使用。1942年英国在靠近苏格兰海岸的海岛上进行了炭疽芽胞杆菌炸弹威力试验,该岛的污染直到1986年才经甲醛彻底消毒。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就生产了约5000枚炭疽芽胞炸弹,并于朝鲜战场上,在宽甸、辽东和辽西地区投放了携带炭疽芽胞的羽毛等,导致肺炭疽的发生。

二战后,炭疽芽胞作为生物武器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典型的例子是前苏联、伊拉克和日本奥姆真理教研究或使用事件的揭露。1979年,前苏联城市斯维尔洛夫斯克超过100人出现类似感冒的病症,最终有66人死亡。13年后,生物学家才把这百宗病例联系起来,联想到当年他们感染的是炭疽芽胞杆菌。最令人震惊的是,当地是前苏联军队制造生物武器的基地。直至现在当地还有炭疽芽胞杆菌存在,仍有人因此而死亡。伊拉克的生物武器计划开始于1985年,生产了8000L炭疽芽胞,其中6000L用于装填武器。1990至1993年间,奥姆真理教信徒在日本四度释放炭疽菌,由于他们使用的是日本目前用于动物免疫接种的疫苗株,因此,没有造成伤亡,但敲响了个人和组织能够进行生物恐怖的警钟。

美国“9·11”恐怖事件后,炭疽芽胞恐怖首先在美国成为现实。炭疽恐慌在世界各地蔓延(陆续发生炭疽邮寄疑案的国家包括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瑞典、奥地利、波兰、日本、墨西哥、以色列和新西兰等)。越来越多国家声称发现藏有可疑粉末的信封,但拆信和化验后都发现是恶作剧或收信人杯弓蛇影,反应过敏,使安检单位疲于奔命。

20世纪上半叶,青霉素的发现,促进了抗生素的发展,人类找到了治疗炭疽的有效药物,至今已发现有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多西环素等多种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和预防。

炭疽的发生并非全是自然现象,因此,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炭疽对人类的危害。

5.实证分析3:非典型肺炎在全球的暴发

在所有新发现的传染性疾病中,以传播迅猛、杀伤力极强、目前尚未彻底查出病因和找到根治方法的新病种,当属2003年初流行于全球的非典型肺炎了。在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世界的科学家的通力合作下,在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的抢救中,非典型肺炎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相信人类凭着聪明才智最终会彻底战胜“非典”疾病。

(1)我国暴发的“非典”病疫情况

2003年春节前后,在我国广东地区出现的非典型肺炎,3至5月份蔓延至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全国20多个省市,从首例非典型肺炎报告发现至今,我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控制疫情发展。截止到5月20日,在已经发现的1268例患者当中,934人已病愈出院。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3年3月15日发布了一份紧急“旅行警告”,世界范围内已发生一种被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简称SARS)的异性肺炎,在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和中国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陆续暴发了多起SARS案例,而且感染者多为医务工作者。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介绍,感染SARS病毒的明显迹象有:咳嗽不止、突发高烧、肌肉疼痛和呼吸困难。目前,这种病毒据说正在以“超音速飞机”的速度蔓延,从东南亚传播到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

(2)世界部分国家“非典”病疫概况

据媒体报导,截至2003年5月20日,有44个国家受“非典”的威胁,因该病死亡的人数已超过百人,感染者达2832余人(不包括中国内地);美国、新加坡、加拿大、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均有不少病例。

非典型肺炎的暴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又一次向人类敲响了传染性疾病危害的警钟。

6.揭开传染性疾病的黑色面纱

——传染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传染性疾病是由于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组织和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并可以再传染给其他人的一组疾病。要了解传染性疾病,首先要了解致病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群体形微小、构造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空气、水、土壤、动物及人体内,种类繁多,约有10万种以上。按其结构组成大致分为三大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细菌、衣原体、螺旋体等;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自然界是有利的,它们是地球生物食物链的一部分,保证着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同时它们在食品酿造、医疗、冶炼、石油工业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类微生物称为非致病微生物。微生物中有一小部分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如人类的伤寒、痢疾、肝炎、麻疹、脑炎,畜禽的炭疽、猪瘟、鸡瘟等。对这些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医学上称之为致病微生物(又称病原微生物、病原体)。这些致病微生物以细菌、病毒为主,其他还有放线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它们是传染性疾病的致病源,一旦在传播途径受体上满足了它的需要,它们会迅速蔓延开来,给人类和生物带来巨大灾难。

传染性疾病家庭庞大,家族成员众多,按传播病毒媒介等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病毒性疾病

[1]流行性感冒;

[2]麻疹;

[3]风疹;

[4]幼儿急疹;

[5]水痘;

[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7]巨细胞病毒感染;

[8]流行性腮腺炎;

[9]脊髓灰质炎;

[10]病毒性胃肠炎;

[11]病毒性肝炎;

[12]流行性乙型脑炎;

[13]狂犬病;

[14]各种出血热;

[15]口蹄疫;

[16]手足口病;

[17]艾滋病;

[18]疯牛病。

(2)衣原体病

[1]沙眼;

[2]包涵体结膜炎。

(3)立克次体病

[1]地方性斑疹伤寒;

[2]Q热;

[3]恙虫病。

(4)细菌性疾病

[1]猩红热;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淋病;

[4]细菌性痢疾;

[5]伤寒;

[6]沙门菌感染;

[7]霍乱;

[8]细菌性食物中毒;

[9]百日咳;

[10]布鲁菌病;

[11]鼠疫;

[12]麻风病;

[13]结核病。

(5)螺旋体病

[1]回归热;

[2]钩端螺旋体病;

[3]鼠咬热;

[4]梅毒;

[5]雅司;

[6]莱姆病。

(6)寄生虫病

[1]疟疾;

[2]阿米巴痢疾;

[3]贾第虫病;

[4]蛔虫病;

[5]钩虫病:

[6]蛲虫病;

[7]旋毛线虫病;

[8]丝虫病;

[9]绦虫病;

[10]囊尾蚴病;

[11]日本血吸虫病;

[12]隐球菌病;

[13]滴虫病。传染性疾病家族庞大,但以上是在人类历史上给人们造成相当大损害的疾病,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还会有新的传染病种出现。

7.传染病家族“香火”的传承

——传染病的致病过程

传染病的流行扩散,不断壮大家族成员的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决定这个过程有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除此以外,此过程还受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1)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如各种传染病患者、某些传染病的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等。

(2)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传给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如通过空气、飞沫、尘埃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通过水、食物、苍蝇等传播消化道传染病(霍乱、痢疾、伤寒);通过手、用具、玩具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白喉),也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由吸血昆虫如蚊、白蛉、虱、蚤、蜱、螨等叮咬可引起传播(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虫媒传播;通过血液、体液、血制品可引起传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原体芽胞(破伤风、炭疽)、幼虫(血吸虫尾蚴、钩虫)污染土壤或水时,接触土壤和疫水便成为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防御能力,及容易被传染上的一定的自然人群。如小儿的免疫防御系统发育不完善,易感染麻疹、水痘、脑膜炎等疾病,小儿就是这些病的易感人群。人在劳累、受凉等情况下抵抗力下降,极易成为传染病的易感者。又如青藏高原的居民居住环境相对传染病较少,第一次进入内地就极易传染上内地的传染病,成为易感者。

传染源体内的致病微生物随大小便、唾液、痰液,伤口的血液、脓液等被排出,混入空气、水和食物等媒介,再经过口腔、呼吸道和接触等途径,进入其他人体内引发疾病,就形成了传染。造成传染病传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条件,缺一个就不会有传染的发生。如做好与传染源的隔离、传染物质的消毒,就是控制、消灭了传染源;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清洁,切断了传染的途径;注意锻炼身体,接种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就可避免染上传染病。

8.传染性疾病的“体貌特征”

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貌特点一样,各种传染性疾病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其相通的“体貌”。了解传染病的体貌特征,不仅为有针对性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更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效预防提供了参照与借鉴。

传染性疾病的特征

传染性疾病有自己的特征,这也是确定传染病的基本条件。

(1)有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体引起,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虽然目前并非每种病原体都能分离清楚,但已发现的病原体对确诊传染病和流行趋势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有无病原体也是确定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根本依据。

(2)有传染性

所有的传染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这也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最主要的区别。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污染环境或通过一定的途径传给他人,但在传染过程中的表现却并不一致,这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人体的抵抗力有关。

(3)有流行性

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受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按流行强度和广度可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许多传染病的流行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

(4)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能产生程度不同的特异性、保护性免疫,当同种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可获得保护而不发生感染。感染后免疫属主动免疫。感染后所生成的特异性抗体,可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使之获得被动免疫。不同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力强弱和持续时间长短和强度亦不相同。如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常是一次感染后终身免疫;而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仅有暂时性的免疫力,故可多次感染;一些原虫或蠕虫感染后通常不产生保护性免疫,故可再次感染。

传染性疾病的传染过程

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也有自己典型的发病过程,这也是传染病家族的典型特征。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可分为四个阶段。

(1)潜伏期

人体感染病原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不同的传染病潜伏期的长短不一,常与侵入人体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机体免疫力强弱有关。每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一个相对不变的时限(最长、最短),它是确定传染病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对一些传染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前驱期

从起病至特殊症状明显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前驱期。前驱期的症状常无特异性,可表现为低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失眠、四肢酸痛等。一般持续1~3天。起病急骤者可无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此期随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出现各自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病情由轻转重,到达顶峰然后缓解。

(4)恢复期

此期病人临床症状、体征逐渐减轻和消失,病情趋向好转,发热减退,精神、体力及食欲逐渐恢复,血清抗体效用上升达最高水平。但有些传染病可转为慢性或留存后遗症。

[1]复发与再燃。传染病已进入恢复期或在痊愈初期体温已恢复正常一段时间后,病原体又开始繁殖,初发病的症状再次出现,称复发。当病程进入缓解期或恢复期,体温尚未稳定降至正常时,发热等病初症状再次出现,称再燃。

[2]后遗症。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长期未能复常者称为后遗症。

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

传染性疾病还具有以下流行特点:

(1)流行性

在一个地区、一定时间内,有很多人得某一种疾病称为流行。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传染病可以在易感人群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如在某一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内有很多人突然得同一种疾病,为暴发流行;某一种病在一定时间在较大的区域迅速传播开来,甚至波及全国或越过国界,则为大流行。

(2)季节性

很多传染病的发病人数在每年的某个季节升高,为传染病的季节性,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是通过蚊子传播,在夏秋季蚊虫活动猖獗时,发病率最高。

(3)地区性

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和传播媒介受地理条件、温湿度、人群生活习惯的影响,其流行限于一定的地区,如血吸虫病只在长江两岸及其邻近的湖沼地带流行。

(4)周期性

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随着人群免疫水平的下降,易感人口的积累,往往隔若干年就出现一次大的流行。

9.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机制与途径

传染性疾病有自己固定的传播机制与途径,掌握这些特点,对防范传染性疾病蔓延有重要意义。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因素

(1)传播机制

病原体不仅在一个宿主体内寄生,而且可以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在外界环境中暂时存活,而后再侵入新的宿主,循此世代绵延以维持其种属的存在。病原体转移宿主的这种过程称为传播机制。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1]病原体从感染的宿主机体内排出;[2]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3]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主的合适门户,感染即开始。

(2)传播因素

病原体从一个传染源经过外界环境而达到另一个易感个体,是借助于外环境中的一定的物体(如水、空气、食物、蝇、日常用品等)而实现的。传播病原体的这种物体叫做传播因素。有的疾病传播因素比较简单,如麻疹病毒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有的比较复杂,如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情况下,也可由不同的传播因素传播。

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每种传染性疾病可通过一种或数种传播途径传播,在作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疫情时要特别注意。例如菌痢可以是由于食入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发病,同时也可以因痢疾病人粪便污染生活用品,造成日常生活用品接触传播,如果仅注意到病人的隔离治疗和可疑食品的处理,而忽略对环境污染的调查处理,菌痢病例仍会陆续发生。

(1)经空气传播

经空气传播需借助三种类型微粒,即飞沫、飞沫核和尘埃。

[1]经飞沫传播:当病人呼气、大声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时,大量含有病原体的飞沫经口、鼻喷出体外,一次喷嚏可以喷出1万到4万个飞沫。经飞沫传播是指病人喷出的飞沫直接被其他人吸入,也有人认为是直接传播。由于飞沫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短,因而只能在近距离传播给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故这类疾病多与拥挤有关。如拥挤的临时工棚、监狱,或看守所、候车室、或拥挤的船舱等较易发生此类疾病传播。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中对外部环境抵抗力较弱的病原体,如脑膜炎双球菌、流感病毒、百日咳杆菌等,常经此方式传播。

当飞沫表层水分蒸发后干燥的残余部分,直径约1mm的飞沫核在空气中悬浮形成气溶胶,可维持数小时甚至更久,经气流可带至距离较远处。经此类传播病毒性疾病较多见,如麻疹、水痘及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2]经尘埃传播: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或较大的飞沫落在地面,干燥后可随尘埃重新飞起并悬浮于空气中被人们吸入而造成传播。耐干燥的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可经此方式传播。

(2)经食物传播

所有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及个别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病、白喉等)和一些人畜共患病可经此方式传播。

经食物传播可能是食物本身带有病原体,或食物在不同条件下被污染造成。

[1]食物带有病原体:如感染绦虫的牛、猪的肉;患结核或布鲁菌病的乳牛、羊所产的奶;被沙门菌感染的家畜肉和蛋;毛蚶、牡蛎、蛤贝类等水生动物被污染而携带甲肝病毒等。食用未充分煮熟的上述食品即可受到感染,如1988年初上海市发生甲型肝炎大流行,是由于贝壳养殖区水体受甲肝病毒污染,人们吃了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毛蚶导致此次流行。

[2]食物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及销售的每个环节中均可能被污染。常见的污染方式有:污染的手接触食物或加工过程“生熟不分”造成污染;用污染的水洗涤水果、蔬菜、食具等;经由空气飞沫、尘土而污染食物;由携带病原体的昆虫(苍蝇、蟑螂等)、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食品;用含有病原体的粪肥施灌供生吃的瓜、菜等。

影响食物传播的因素较多,与病原体的特性、食物的性质、污染程度、食用方式、饮食习惯、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方式有关。

(3)经水传播

许多肠道传染病、某些人兽共患病及寄生虫病可经水传播,如伤寒、霍乱、痢疾、甲型肝炎、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随着城市供水系统的建立和水质的卫生管理,由饮水被污染而引起的水型暴发流行在城市大大减少,广大农村仍有发生。经水传播有两种情况:一是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引起疾病流行,其次是与疫水接触而引起流行。

[1]水源(地面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二次供水等)可能受到含有病原体的粪便、污水、污物直接或间接污染;自来水风管道破损后,污水渗入管道内;在水源中洗涤污染的物品以及水源管理人员患有传染病等。经水传播的范围取决于水源受污染的程度、供水范围、病原体在水中存活的时间、饮水卫生管理是否健全及居民卫生习惯等。水源一次性被污染常引起暴发,而持续被污染则可引起大规模流行。

经水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除哺乳婴儿外,无发病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别,暴饮生水者发病尤其多;

水源如经常受到污染,病例可常年不断,如系一次大量污染(特别是井水、自来水)可导致暴发或流行;

停止使用污染水源或采取净水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可平息。

[2]接触疫水传播的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病原体主要经皮肤、黏膜侵入体内。其流行特征:

病人都有接触疫水的历史,如在流行区游泳、洗澡、捕鱼、抢险救灾等暴露于疫水的机会;

急性发病,有季节性与地区性的特点,患者多见于水网地区、雨季或收获季节;

发病以与疫水接触的职业人群为多,如血吸虫病多见于农民、渔民;

大量易感人群进入流行区与疫水接触后,可发生暴发或流行;

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病例发生。

(4)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传播至易感者合适的侵入门户。此类传播包括接吻和性交及狂犬咬伤,有人提出飞沫传播也是。

特指的直接传播是性传播疾病,除性病(淋病、梅毒等)外,现已公认的其他性传播疾病包括沙眼衣原体、阴道滴虫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等引起的感染、艾滋病等。

[2]间接接触传播:指接触了传染源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如手及日常生活用品(玩具、食具、衣物等)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后,可起到传播病原体的作用,又称为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许多肠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和某些人兽共患传染病、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均可经此途径传播。公共食具不进行消毒处理可能传播肠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猩红热等;公用毛巾可以传播沙眼。

体表传染病则又由脱落的皮屑或分泌物污染周围物品。凡与传染源接触的物品都应视为有传染性,未经处理前,不可随意接触或使用。

间接接触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例一般呈散发,家庭续发率高;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发病较多;流行过程缓慢,全年均可发生病例,无明显季节高峰;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此类传播。

(5)医源性传播

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在进行医疗预防措施时,未严格遵守必要的规章制度,由所用器械、针筒、针头、针刺针、采血器、导尿管等被污染,传播某些疾病。如妇科检查器械未消毒可以传播滴虫、性病;针头、针筒未经消毒可以传播乙型肝炎。另一类,是由于药品或生物制品受污染而引起的传播或器官移植引起的传播。

(6)经血液传播

指经输血和血液制品或注射针头引起的传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所致的一些疾病可经此方式传播,接受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血制品的人易被感染艾滋病。静脉药隐者可因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针头、针管而被感染。

(7)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

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称为垂直传播。

[1]经胎盘传播:受感染的孕妇经胎盘将病原体传给胎儿,使胎儿受感染,引起胎儿感染的病毒有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孕妇在妊娠早期患风疹,可致胎儿畸形。

[2]上行传播:病原体从孕妇阴道经子宫口到达绒毛腊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及白色念球菌等。

[3]分娩时引起的传播:如孕妇产道严重污染,分娩时胎儿可被感染,如淋球菌、结膜炎包涵体、疱疹病毒等。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孕妇可经子宫或分娩时和产后致胎儿或新生儿感染,这是儿童艾滋病病例的主要感染方式。

水平传播:指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及土壤等途径完成传播。

(8)经节肢动物传播(也称虫媒传播)

某些人兽共患病、肠道传染病及某些寄生虫病,可经此方式传播。

[1]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在其肠腔或体腔内经过发育、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又称为生物学传播。主要传播的疾病有鼠疫、疟疾、斑疹伤寒等200多种。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有一定的地区性,病例分布与吸血节肢动物的地区分布一致;常有季节性升高;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如蜱传播森林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发病年龄有差异,新迁入疫区者常见发病,老疫区病例多集中于儿童;一般无人直接传人。

[2]经节肢动物机械携带:苍蝇、蟑螂携带肠道传染病病原体。

(9)经土壤传播

土壤受污染的机会较多,如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土壤,埋葬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等使土壤受到污染。土壤在传播某些寄生虫病中有特殊作用,如钩虫卵与蛔虫卵随粪便从人体排出后,必须在土壤中发育至一定阶段才能有传染性。土壤被某些有芽孢的菌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等污染后,可长期保持其传染性,甚至达数十年之久。如果人体皮肤有破损,可能经土壤而感染。

经土壤传播的意义大小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们和土壤接触的机会和个人卫生习惯。如儿童玩土易感染蛔虫,皮肤有破损接触土壤易被感染破伤风或气性坏疽。

同类推荐
  • 咳喘病用药与配餐

    咳喘病用药与配餐

    本书介绍了咳喘病的基本常识、用药常识、常用药物、配餐常识、合理配餐、食疗食谱。涉及到临床、西药、中药、营养、食疗、厨技等内容,专业性强,知识面宽、信息量大,很有实用价值。本书在06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重新做了调整,深入到前沿,与时代同行,取之精华,使之更为适合读者的口味。
  • 肥胖患者营养康复食谱

    肥胖患者营养康复食谱

    本书首先总体介绍国人的饮食营养知识,然后介绍本疾病基础和营养康复知识,尤以数十道配餐,为读者提供科学实用的营养康复指导。其中关键配餐均列出原材料、制作方法及食用方式,并精选出12道配餐附有实物彩色照片。
  •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把《本草纲目》中关于养生的智慧辑录下来,并辅之以更为切实可行的现代操作方法,让读者可以重温国粹经典,且运用于实际,尽享长寿安康。
  • 百病外治经典良方

    百病外治经典良方

    本书共分八章,分内、外、儿、妇、皮肤、五官、男、肛肠科进行论述;共收纳了中医1000多种民间实用偏方验方,详细介绍了内科、儿科、妇科、男科、五官科、皮肤科等百余种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
  • 女人(身体卷)

    女人(身体卷)

    我们的文化传统传输给女孩们的信息是:她们需要为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乃至自己的性别道歉。你难道没有注意到女性是多么频繁地向别人道歉吗?从某种程度上说,不管你获得多少学位,也不管你获得多少奖励,你都永远不会被解救。如果我们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必须为我们的存在而致歉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正是这个社会医疗体系抑制了我们这个“第二阶层”的身体智慧。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关爱我们的身体,我们需要可靠的信息,同时还需要自信、洞察力来辨别真实可靠的广告信息。本书能够满足大家不同的需求,而且你也确实需要这样完整的信息。读这本书、学习其中的方法、体验和享受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喜悦,让我们告诉其他人我们发现了什么。
热门推荐
  • 愿余生仲夏与微凉

    愿余生仲夏与微凉

    一群女生的梦想与未来,愿友谊长久,爱情长久
  • exo:天使与恶魔系列

    exo:天使与恶魔系列

    天使,被御官派遣到凡间保护人类,恶魔是涑旦的手下,来破坏天使在人间的运作,当6个天使碰上6个恶魔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在普通家庭长大的林洛夕,又有着什么样的力量,导致涑旦不断在地狱抓狂,派几十万恶魔小将去攻击她,但是也无法近她的身,她究竟是谁??
  • 忘忧酒馆之再归来

    忘忧酒馆之再归来

    时隔多年,忘忧酒馆重新开业,老板娘依旧美艳如故,仿佛岁月从未从她身上留下痕迹。那只断尾的黑猫,仍然趴在柜台上懒洋洋的打哈欠。只是这次,酒馆里好像多了一个人?这次的酒馆又会迎来怎样的故事?
  • 敖女重生:笨蛋,别跑

    敖女重生:笨蛋,别跑

    她,原是一名杀手,却无意间穿越来到异世的大陆,先是遇到了阳光美男,又遇到了腹黑邪王,最后她的朋友,她曾经爱过的人,一个个离她而去,她痛彻心扉,可是她却不知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的关注着她-------
  • 盗墓者传奇:月夜鬼吹灯

    盗墓者传奇:月夜鬼吹灯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幽王死后葬在什么地方?是安徽的寿县,还是在湖南永州的九嶷山中?而他那一座沉埋于地下的王陵之中有没有藏着传说之中富可敌国的珍宝?本书讲述的就是一个盗墓者的诡异经历。明朝末年,生于乱世的山村少年风冷情,无意之中闯入了公主坟中,巧遇盗墓门下的一代宗师水天波。其后被水天波收入盗墓门下,带回九嶷山中,苦练淘沙绝技。十年之后,水天波旧病复发。为救治水天波的伤病,风冷情带领水灵闯入了神秘恐怖的楚幽王陵之中。寻求一枚可以解救水天波伤病的千年玉髓。其间经历了九死一生。楚幽王陵之中步步杀机:一击致命的追魂夺命弩。见血封侯的毒龙枪。噬魂夺命的灯芯虫。每一步行差踏错就是灭顶之灾。最终风冷情和水灵来到楚幽王的墓室之中,而那妄求长生的楚幽王最终有没有得偿心愿?风冷情和水灵最终有没有得到那一枚千年玉髓?那传说之中富可敌国的珍宝有没有在楚幽王陵之中出现?——月夜鬼吹灯,新派盗墓奇侠小说再战江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只是个江湖客

    我只是个江湖客

    21世纪某个公司的苦逼上班族韩宇,在一次通宵加班时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成为了一个名叫陆青崖的小小江湖客,从而走上了一条从未设想过的道路。一路走来,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江湖客,渐渐成为一个举世皆知的高手,也渐渐揭开了自己穿越的真相。
  • 抵挡不住就是毁灭而已

    抵挡不住就是毁灭而已

    爱,总让人无法承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 重生九零小福妻

    重生九零小福妻

    前世掉了狼窝,夏羽泉凭自己的能力,依旧闯下一番事业。没想到正要享受的时候,却被人一车撞回原点。重来正好,她可不再懦弱。驯狼版本2.0正式上线,这一次,朋友、爱人、事业──该我的,就是我的!=========================基本盘的极品,主要在事业线,老配方老味道。【新书已开】《快穿:种田撩汉100式》──星际首席战士楼神农,穿梭世界,性(霸)感(道)种田!
  • 十年你欠我一个答案

    十年你欠我一个答案

    十年的爱与不爱,等与不等,都是你在为我铺路,画圈,找不到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