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55000000048

第48章 严于律己

《诫子书》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训示,也是他自己多年修身从政的经验之谈,其中融会了一些道家思想。原文的第一句话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以心静来修养自身,以俭朴来培养美德。不清心寡欲就无法确立远大志向,不心情宁静就无法达到深远境地。

诸葛亮很欣赏孔子的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主张统治者要正己教人。他说:“上之所为,人之所瞻也,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故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还说:“先理身,后理人。”“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也强调身教重于言教,统治者要给手下的人做出样子来,才有利于政令的贯彻执行,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诸葛亮本人也注重“正己”,严格要求自己,很注意自己言论和行动的影响。

诸葛亮正己的标准是什么呢?主要的是孝、悌、忠、信。《礼记·乐记》:“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孔颖达注疏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是惯常所说的“三纲”。“纲”是指居于主要和支配地位。其中尽忠尽孝是道德品质的主要标准。由“三纲”君臣关系的忠、父子关系的孝,再到兄弟之间的悌、朋友之间的信,都是重要的伦常之道,也就是重要的道德标准。当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不只是这些。

诸葛亮在实践中是如何严于律己的呢?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第一,诸葛亮效忠蜀汉,注意处理好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

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诸葛亮非常信奉儒家的忠君思想,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他在《兵要》中说:“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还说:“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

诸葛亮不仅对刘备忠心耿耿,对刘禅也是毫无二心。刘备托孤时,诸葛亮表示一定“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而且在实践中毫不动摇,履行了他的诺言。

在北伐期间,李严给诸葛亮写信,劝他进爵称王,接受“九锡”。他回答说:我与足下是老相知了,难道还不相互了解?足下现在用光耀国家来教诲我,告诫我不要拘泥于常道,因此我不能再沉默了。我本来是东方才学低下之士,辅佐先帝,误被先帝重用,地位居大臣之首,所得俸禄赏赐也非常多。如今讨贼尚未奏效,先帝知己之恩还未报答,就比照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受到尊崇,坐自贵大,这与义理不合。假如灭掉魏国,斩了曹叡,皇帝还于故都洛阳,那时我再同诸位同僚一起升迁,就是十种赏赐,我也可以接受,何况是九锡呢!

李严劝诸葛亮受九锡晋爵称王,是有他自己的打算。联系他前后要大官争大权的表现,他鼓动诸葛亮称王,是为了自己得到升迁,或者是为了陷诸葛亮于不义。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才立即给李严回信,表明自己并无称王之心,谢绝了他的“好意”。

那么,诸葛亮信中所说的“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又如何解释呢?这是指“灭魏斩叡,帝还故居”,立大功、建大业之后,而且是与“诸子并升”。他明明知道,在自己有生之年是很难灭掉曹魏的,所以这样说,实际上是对不图建功立业,一心只为个人争官争权的人的一种“批评”,是对李严不良居心的一种“敲打”。其实,按照诸葛亮的功勋、权力和威望,他是可以受“九锡”、称王的。如果他真想“受锡”称王,就是不灭掉曹魏,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诸葛亮以蜀汉的利益为重,为了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为了防止别人借机搬弄是非,挑拨蜀汉君臣之间的关系,他没有这样做,一直到累死在前线军中。事实胜于雄辩:诸葛亮一生的行动表明,他不是不能称王,而是不想称王。有人根据诸葛亮的这封信认为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不是“兴复汉室”,而是积累资本,树立权威,受九锡称王,进而称帝,有“不臣之心”,这纯粹是别有用心。

诸葛亮的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同李严的口是心非、虚情假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因如此,才出现蜀国“上不生疑心,下不兴流言”的局面。有人评论说,诸葛亮“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唐代裴度在碑文之中也说,诸葛亮“权倾一国,声震八纮,上下无异词,始终无愧色”。这些评价,是符合实际的,并不为过。

正因为如此,后主刘禅对诸葛亮非常信任,毫不猜忌,明确地对诸葛亮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让诸葛亮放手地去做。诸葛亮也对得起刘备、刘禅父子对他的信任。

不过,个别敌视诸葛亮的人还是有的。一个叫李邈的蜀汉官员,原以为诸葛亮“功高震主”,一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可是诸葛亮注意处理好上下关系,使人无隙可乘,李邈大失所望。于是他在诸葛亮死后发丧的时候,上疏后主说:“诸葛亮身仗强兵在外,狼顾虎视,野心勃勃,臣常担心发生意外。现在诸葛亮已死,刘氏宗族能得保全,西戎可以静息,大小可以为之庆幸了。”刘禅看到他这样无中生有,胡说八道,肆意诋毁、中伤公忠于国的贤臣,勃然大怒,把他下狱治罪,最后处死。

为了蜀汉政权的利益,诸葛亮对年幼无能的后主刘禅,一方面忠心辅佐,毫无功高欺上之心;另一方面也坦诚地对其进行帮助,经常匡谏,要求非常严格,要后主多征求意见,求取善道,察纳雅言,如果他不在后主身边,就委以正直的人管理宫中事宜,以匡正后主。如北伐时,后主要扩大妃子的数量,“秉心公亮”的董允坚决谏阻,指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后主只好作罢。

诸葛亮这种“委质定分,义无二心”的品格,深受当世人和后人的赞扬。西晋人张辅在其《乐葛优劣论》(论乐毅与诸葛亮的优劣)中说:“余以为睹孔明之忠,奸臣立节矣。”关于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忠”,后面还要说到。

第二,诸葛亮对于孝道也是很重视的。

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又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不仅要养亲,还要尊亲。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诸葛亮由于“幼失怙恃”,又过早地离开家乡,未能尽“人子之道”,但他哥哥诸葛瑾“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诸葛亮在孝亲方面其思想当与其兄无异。后主刘禅的生母甘夫人不是刘备正妻。刘禅即位后,诸葛亮上表追尊甘夫人为昭烈皇后,以满足刘禅尊奉生母的“寒泉”孝思。在表中诸葛亮引《礼记》中的话说:“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诸葛亮这样做,固然是沿袭“母以子贵”的礼法,但也体现了他弘扬孝道以孝教民的良苦用心。

第三,诸葛亮注意处理好公私之间的关系。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孙权手下担任重要官职(后来官至大将军),效忠孙权;诸葛亮是蜀国丞相,效忠刘氏政权。因此,两人的关系便成为政治上很敏感的问题。早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出使东吴,孙权爱其才,想要诸葛瑾以兄弟关系挽留诸葛亮为自己效劳。孙权对诸葛瑾说:“你与孔明是亲兄弟,弟随兄符合大义,为什么不劝留孔明呢?”诸葛瑾回答说:“弟亮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公元215年,孙权派诸葛瑾出使西蜀,通好刘备,诸葛亮只按接待别国使臣的礼节对待他,除公事会面交谈外,兄弟俩从未私下会面。后来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与蜀汉的接触较多,有人密告孙权说他私通刘备、诸葛亮。孙权说:“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也。”至于诸葛亮,刘备对他更是深信不疑,所以才有临死托孤之事。

诸葛亮辅佐刘禅后,与诸葛瑾有书信往来,书信的内容往往是谈公事,致力于维护和加强双方的联盟关系。如公元229年的《与兄瑾言陈震书》,是在孙权称帝后派陈震去东吴致贺时所写的,目的是帮助陈震顺利完成使命。公元231年,诸葛亮在《与兄瑾言孙松书》中,对孙权侄儿的去世致以哀悼之意,也是从维护两国的盟好关系出发的。

第四,诸葛亮坚持以信为本。

信的中心含义是诚实不欺。不仅朋友之间要讲信,治理国家也要讲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这表明信既是交友的准则,也是立国的根本。

诸葛亮在《论诸子》中,专门选了信的事例。他说:“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可见诸葛亮对人与人之间守信的重视。尾生是一个坚守信约的人,《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尾生这种守信行为被人们所赞扬,如《国策·燕第一》里说:“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也。”诸葛亮在这里一方面肯定了尾生的守信,另一方面否定了他不知“应变”,以致被水活活淹死。

诸葛亮以诚信与朋友相交。他在隆中时与徐元直、崔州平等人友善,以诚信互勉。后来他怀念说:“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可见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以诚信为本的。诸葛亮主张朋友之交应该是“石交”,即友情要像坚石那样牢固。他在《论交》一文中明确反对交友的“势利之交”,这在前边已经做过介绍了。

更重要的是,他作为统治者对下的讲诚信。

蜀汉在军队中实行“十二更下”的制度,就是服兵役的人员定期轮换,在一定时间内回家休息团聚,从事生产。“十二”是指十分之二,即更下番休的人员占总兵员的十分之二,如果总兵员为十万人,则番休者为二万人。《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记载:“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屯三万人,十二分休,常四万人,且田且守。”即五万人中有一万人番休,一万人是五万人的十分之二。蜀汉这里的“十二分休”,也是指十分之二。“更下”与“分休”是一个意思。这是一种有利于兵员休息、发展生产的好制度。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领兵十万出祁山攻魏,司马懿率兵三十万拒之。诸葛亮下属人员认为魏军人多势大,建议暂停更下制度一个月,以壮声威。诸葛亮不同意这样做,回答说:“我统帅部队,以坚持信用为根本。从前晋文公不愿为攻占原国而失信于人,古人就很珍惜信用。现在轮休的士兵收拾行装等待行期,家里的妻子像鹤一样翘首盼归,计算着丈夫回来的日期,虽然按规定减少了一些兵员,但信义不能废弃。”

诸葛亮坚持以信为本,信守诺言,坚决按制度办事,遣令应“更下”的两万人回家,使兵士们非常感动。他们纷纷要求留下作战,取得了“杀张郃却宣王(司马懿)”的胜利。

第五,廉洁奉公。

诸葛亮“清心寡欲”,注意为官清廉。他对春秋时期的孙叔敖十分敬佩,因为孙叔敖相楚,生活简朴,十分廉洁。为了改变东汉以来官吏贪图享乐、贪残浮华的作风,诸葛亮要求下属为官清廉,自己生活也注意简朴。他病重期间在给后主上表时曾说:“如今我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弟的衣食,已比较宽裕。至于我在外任职,没有其他花费,随身的衣服伙食,全部依靠官府供给,不会再经营别的生计,增加点滴私产。到我死时,一定不要使我家中有多余的财物,外地有多余的财产,不然就辜负陛下的恩宠了。”

到诸葛亮死时,果然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诸葛亮“位极人臣,禄赐百亿”。除刘备刚入成都,赏赐给他的金五百斤、银一千斤、钱五千万外,刘备、刘禅还赏赐给他很多,加上俸禄所得,达到了“百亿”。其中一部分用于购买田宅,自家生活所需,其余的他都用于别处,没有据为己有,他对皇帝刘禅说:“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是不会有假的。

诸葛亮家中的桑树、田地比一般平民多出了不少,但对于一个官至丞相的人来说,这个数字就不算多了,更重要的是他不谋求私产。他生前在给李严的信中曾提到:“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诸葛亮的妾连多余的服装都没有,正表明了他律己之严。张澍对此感慨地说:“(武乡)侯之妾乃无副服,其俭德可师矣。惜妾之姓不传。”在封建社会中,官宦、地主、富人纳妾是一种习俗,不能认为诸葛亮有妾是他在道德上的缺损。

为了反对东汉以来厚葬风气,诸葛亮遗命把自己葬于定军山下,殡仪从简,依山造墓,能容下棺材就行,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搞随葬器物。在封建社会里,像诸葛亮这样一位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能够做到这些是难能可贵的。蜀汉政府的官员,有些人能够做到“不治私产”,比较清廉,应该说与诸葛亮以身作则的影响是有关系的。

无独有偶,汉末三国时期另一个杰出人物曹操也是崇尚节俭的。他“雅性节俭,不好华丽”,也深得人们的赞扬。

同类推荐
  • 我歌吴斌

    我歌吴斌

    本书在第一时间,联合浙江省内诗人群体,推出赞美最美司机吴斌的诗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人间大爱真情。
  • 纪晓岚

    纪晓岚

    他是乾隆时期的学界领袖、文坛宗师。他学识渊博,被乾隆赏识;他工于对句,令世人惊叹;他作《阅微草堂笔记》,堪与《聊斋志异》媲美;他有无数的奇闻轶事,至今为我们津津乐道……本书将带你走进纪晓岚多彩的人生世界。
  • 天纵神武:李渊

    天纵神武:李渊

    李渊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有为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毁誉参半的帝王之一。他奠定了彪炳千秋的二百九十余年的盛唐霸业,并因之得到了后人的褒扬;他也因无力阻止亲生骨肉的相互残杀,无奈地被其子李世民“请”下了丹墀,而令后人悲叹与哂笑。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纵观李渊的一生,他有着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因势定制、严明赏罚、用人所长的建军思想。
  • 银幕后面的真英雄:李云龙、李向阳等英雄的真实故事

    银幕后面的真英雄:李云龙、李向阳等英雄的真实故事

    本书通过对李云龙、李向阳、郭建光、洪常青、阿庆嫂、李侠等原型人物的采访,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弥足珍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之魂。他们以自身的英雄业绩体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本书故事生动,事迹感人,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将会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 毛人凤大传

    毛人凤大传

    《毛人凤大传》:毛人风与戴笠是同窗好友,但其内心却野心勃发,善于忍辱负重,工于心计,蜗居崇德,做过八年县史。他如一条蛰伏在丛林中的毒蛇,一旦猎物出现,就会一窜而出……“军统魔头”戴笠的一封邀请信,让他这条“龙”归火海。从此,他甘愿充当蛾笠的马前卒、哈巴狗!把戴笠“谁杀人手段高绝,就是好同志”奉为至理名者,双手沾满鲜血。
热门推荐
  • 大叔盛宠:萌妻养成记

    大叔盛宠:萌妻养成记

    云雪薇在李凌枫面前是一只单纯可爱的小绵羊,只会跟在他屁股后面吞着口水说“叔叔,我饿了!”当李凌枫不在身边的时候,她秒变腹黑嚣张的大灰狼!
  • 总裁不放手:再爱一次好不好

    总裁不放手:再爱一次好不好

    宋瑶22岁嫁给邵氏接班人邵衍笙,两年后两人又因婚姻破碎离了婚。当她裹着大衣出了邵家庄园的那一刻才明白这都不是梦,两年来,他不是出差就是应酬,两年1130天见面的时间只有30天不到。宋瑶能做的就是做好邵家太太的本分,他的出现像是一个骑着白马的黑骑士,把深处水深火热的她解救了,当他在所有人看自己笑话的时候,说自己是他此生最爱的女人,她就知道自己的心沦陷了,不顾别人的异样目光,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他。可是如今,她该何去何从?
  • 阿呆寻仙记

    阿呆寻仙记

    在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九州,他是个异类的少年天才,凭借年幼时的一场奇遇,年纪轻轻的书痴得窥修真的门槛。三年之中,虽有波澜却无关大碍,修行一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少年人春风得意马蹄急。大恢宏的时代,小清新的情路,才子佳人、盖世豪杰,七情六欲纷至沓来……。可有朝一日东风袭来,被机缘砸中的这位爷,终于得以飞升修真者的异界,这时的他才惊讶的发现,自己不过是金字塔下的一粒黄沙。芸芸众生的安危、九霄银河的浩劫、根本与他毫无关系。在这里、他只是个五行缺水、六根不净、七情未泯的‘废废’。
  • 鬼谷子的局8

    鬼谷子的局8

    战国时期,在一个叫清溪鬼谷的山上(今河南鹤壁市),隐居着一位被尊称为鬼谷子的老人(本名王诩),他每天在山上看书、打坐、冥想,不与世人来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是,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先是庞涓下山,大施拳脚,帮助魏国傲视群雄;不久孙膑出任齐国军师,打得魏国灰头土脸。
  • 春秋问仙

    春秋问仙

    无量劫起,天地始乱,脚踏七星的少年古长生从命而来,逆命而去,且待岁月长河一观,谁主沉浮正诗曰:命理七星观苍茫仄欲红尘觅仙道万古洪荒天地苍时光不逝长生长
  • 暗黑无穷极

    暗黑无穷极

    神族外星人降临,带走千万地球顶尖人才,在世人心口留下巨大的伤疤,并引起全球性的“大灾难”,无数人死于非命。为了追寻自己的亲人,叶飞想重新建造星际飞船,去寻找失踪的人类。暗黑异形和外星白皇后降临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进化和死亡同行,地球生态重新洗牌,被遗弃的人类,能逃出生天吗?
  • 感谢自己够勇敢

    感谢自己够勇敢

    这个是属于一个傻子的舞会,我们都一样,天真地傻认为,也傻得理所当然,仿佛在心底都已经烙下了刻印,还在没心没肺地浪费自己的人生。而我知道,同住一个地球,二个不同分集的人,你会相信缘分和地面吸引力的蠢话吗?
  • 2%的浪漫奇遇(爱情百分比系列)

    2%的浪漫奇遇(爱情百分比系列)

    [花雨授权]?这小妞是番婆吗?他已跟她说过几百万次,他是货真价实的男子汉,她还一直“小姐”、“小姐”叫他,她……她竟然还邀他当她设计的女装模特儿!哼!他会让她知道,上一个叫他“小姐”的人,墓地上的草已经……
  • 两禽相悦:霸道总裁甜心妻

    两禽相悦:霸道总裁甜心妻

    秦苑爱了陆锦城十年,陆锦城给她的却终究不过一场镜花水月的爱情,在她怀孕的时候,冷漠残忍的扔给她一纸离婚书:“签字吧,别闹的太难看。”五年后,她带着孩子卑微的疲于奔命,带着对陆锦城的满腔恨意,这时,却突然冒出来一个狂拽霸道的男人,告诉她,孩子是他的!!!这这这……喂喂喂,先生,别动手动脚的,你哪位?我不认识你啊!
  • 豪门潜规则:天价小娇妻

    豪门潜规则:天价小娇妻

    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他的手就像蜈蚣那么多,可是他就这么一件过冬的棉衣。当然得好好珍惜,必要的时候,可以为这件衣服插兄弟两刀。慢慢的,某只无辜小白兔被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给一把扑倒。结局不方便透露,绝对精彩的文文,不喜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