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78000000018

第18章 让“道”发挥作用——两次采访海灵格

一、海灵格工作坊印象

在心理治疗和宗教领域中,有很多人在为开发“大我”的潜能作出努力。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是世界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家。海灵格先生二战后到南非做神甫10多年,然后回到欧洲,研究心理学,并且创立了家庭系统整合疗法(Family Constellation)。他虽已经接近80岁高龄,目前仍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演讲,举办工作坊。2002年7月,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举办家庭系统整合工作坊。据说,为了这一次活动,他推掉了世界各地的30多个邀请。

他在中国已经讲了3次,分别在广州、上海、北京。有许多人在广州听了以后,又到上海,一直跟到北京。

在北京,从2002年7月5日到2002年7月7日,一个晚上和两个白天,一个又一个人走上台,寻求他的帮助,接受治疗。上台的总人数大约在40~50人。

下面是一些个案,由于是是凭记忆,不一定完全准确。

7月5号晚上所做的第一个个案,是一位年轻姑娘。她说,她的问题是和男朋友的关系不能够持久,最长的有4年,最后还是分手了。海灵格叫上来一些人,分别做她的父亲、母亲、兄弟,他让姑娘凭感觉把他们一个一个地推到适当的位置,然后停下来……

做完后,他问:“感觉怎么样?”回答是“好多了”。

当那些人在他的身边坐下,他常常先是一句话不说,只默默地感觉那些人的呼吸、心跳……

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个个案。一位30岁左右女性走上台,他让这位女性坐在旁边。沉默了大概3分钟,海灵格似乎在感受她的呼吸,然后他转过脸,第一句话就问:“小的时候,你的什么亲人死了?”

“我4岁的时候,我的一个哥哥死了。”

“不对,不止一个人。”

“对,小时候食物中毒,死了好几个。”

他叫一个人扮演她的哥哥,站在她面前。他让他们互相凝视,然后问他们彼此的感觉。

海灵格什么都没有问她,何以知道她小时候家里有亲人去世呢,而且还指出不止一个?这使在场的人目瞪口呆。这显示了海灵格惊人的直觉和经验。

又一次是一位50多岁的先生,这位先生坐在台上,没有任何表情,一直沉默着。海灵格也沉默着,等待着,一会看看他,什么也没有问。又过一会,他叫来自愿者中的一位女士:“你是他的母亲,请跪在他的面前。”他让他们互相对视。过了一会,海灵格问那女士:“感觉怎么样?”女士回答:“我讨厌他。”

他-是又问那位先生感觉如何。那位先生对女士说:“我也讨厌你!”海灵格要求:“再大点声!”

那位先生的音量大了一些。

“再大点声!”海灵格继续要求。

那位先生的音量又大了一些。

“再大点声!”海灵格还是不满意。

最后,那先生几乎是在吼:“我讨厌你!”

他让那位先生下去了,这次也没有问他什么。

这位先生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这次治疗的效果如何呢?我恰好认识那位扮演母亲的女士。她告诉我:后来,这位先生主动找到她,向她深深地鞠躬,表示感谢。她说,这位先生的脸上露出了原来没有的笑容。另外有好几位学员对我说,这位先生原来一直郁郁不畅,寡言少语。经过海灵格的治疗后,变得很活跃。

最后一天,他给中国康复中心的一位病人做心理治疗。那病人在车祸中受了伤,受伤的共有8人,他是最严重的一个……他叫8个人扮演受伤者,一个人扮演司机。他们俩对站了一会。司机先是躺在地上,过了一会,他站起来,向后退了几步。然后,不安地走来走去,最后,他和8位受伤者站在了一起。

海灵格叫这8个人对“命运”深深地鞠躬。

由车祸所引起的心理创伤,他又引申到“文化大革命”。他请了几个人上台,扮演“文化大革命”的施害者和受害者,面对面站立。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施害者”不断地后退。“砰”的一声,一位“受害者”忽然给了对面“施害者”一拳。海灵格在这个时候马上予以制止,提示:不要用暴力!

海灵格最后在总结的时候说:“你们看见了,受害者是怎样成了加害者,这样,悲剧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

最后,他还对全场的人同时进行了治疗。

他在结束时说:

“现在,你们都已经明白了,系统整合是一种为了和平、和解的方法。如果它能得到更多地接受和运用,人类会发展得更好。”

“好的事情,当它在好的时候,它就会继续发展。……那股更大的力量在推动着。”

“在这里我很愉快,感觉是在自己的家。有这么多的人对我注意和照顾。我还会回来。”

他说话的声调平缓、柔和,音量很小,用词简洁、朴实。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停顿下来,沉默着……

中国康复中心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连过道上也摆满了椅子。全场一片安静,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安静得只剩下大家的呼吸声,这呼吸声又像地球在太空中运转的声音。至少足足有5分钟,他没有说一句话,目光慢慢地移动,(我后来了解到)全场的很多人都觉得他在和自己交流,其实,这是能量巨大的人的目光的特点,当他们往前看的时候,他们的眼光是发散和四射的。

海灵格先生的治疗和他的言论使我相信,他是一位至少在心理治疗中运用了“大我”的心理治疗师。海灵格先生的方法,可以看成是后人本心理学的治疗方法。

关于海灵格先生的工作坊,著名心理治疗师张宝蕊在网上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有肯定,也有质疑。在这里,我不准备就海灵格先生的工作坊进行详细的讨论,只就我感觉到的一些特点发表看法。我完全同意张宝蕊女士的肯定部分的意见:“海灵格的这种排列法是很特别的,它强调了心理治疗上对过去事情的‘再经验’、‘原谅’、‘接纳’,并且主张与过去‘修好’,他符合了整合原则;另外,在系统的排列中,将当事人的家庭,特别是当事人本身的消极能量,提升到积极能量的‘转化’规律,我并不怀疑它对人们的帮助。”鉴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张宝蕊女士发表的意见非常宝贵。

由于海灵格先生在工作坊中表现了惊人的直觉和洞察力,使许多人觉得他的心理治疗功力很深厚。“神奇”、“震撼”,有不少人参加后有这样的感受。那么,海灵格的治疗有什么秘密呢?我认为,他的秘密就在于:在治疗中他“放空”了自己,具有“大我”的境界。

二、海灵格夫人促成了对海灵格的采访

我能够采访海灵格,应该说主要是海灵格夫人的作用。

司徒年好女士(Rebecca)是海灵格的一位香港学生。她跟随海灵格学习已经多年,曾经多次去德国,目前自己也在欧洲举办心灵成长类的工作坊。她也在海灵格工作坊。我答应送她一本《活出最佳状态》。

7月7日(海灵格讲课的最后一天)下午,我已经回家里拿了书来。看到司徒就坐在第一排,我走过去,把签好名的书交给她,她非常高兴。

司徒的旁边坐着一位漂亮的中年德国女士,但当时我没有注意到她,更没有想到她就是海灵格夫人。我根本不知道她伴随海灵格一起来北京了,在工作坊上也从来没有人介绍。另外,在场还有好几位德国女士。

这位德国女士很感兴趣地从司徒那里把书拿过来,笑着说能不能把这本书送她,司徒说,上面已经写了她的名字了。见此情景,我对德国女士说,我送你一篇我打印的文章。

我回到我的座位,取来《我的一次神秘体验》(英文)送给她。她很快地翻阅了一下,对我说:“你想不想请海灵格看?”

这篇文章正是我为海灵格先生准备的,我很想知道海灵格先生对这篇文章的意见。现在,这位德国女士这样问我,我当然求之不得,就说:很想让他看,如果他没有时间给我提意见,你能不能看了后告诉我意见?她说:当然。

由于我是站着和她说话,她们也站了起来,在说话的时候,情绪略有一些兴奋。看得出来她对这篇文章和我们的交流是有兴趣的。她继续翻了一会《活出最佳状态》,翻到书中我与潘鹤的《自我完善》雕塑的合影时,她问我:“这是你吗?”我点了点头。

我看她主动牵线让我与海灵格联系,而且是如此有把握,我何不进一步提出采访海灵格先生。-是,我说了自己的要求。她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就明天。我说:明天上午10点。地点还没有说清楚,课程开始了。我先回到自己的座位。

中间例行休息30分钟,我又走过去,她拿出一张前门饭店的名片,在上面写了房间号。大概是由于她还比较年轻,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她是海灵格夫人。-是问她能不能告诉我她的名字,出乎意料,她似乎犹豫了一下,没有立即回答。我又问了一次,她才在名片上写了几个字。我一看,是大写的“HELLINGER”。

司徒告诉我:“她就是海灵格夫人。”

三、采访海灵格

时间:2002年7月8日上午10点~12点

地点:前门饭店

采访开始前,我把一本签好名的《活出最佳状态》给他。“To Hellinger:The Great Friend of Chinese People。Xu Jinsheng。”

海灵格翻开扉页,看见里面写的文字,笑了。

这时候,海灵格夫人把我送给司徒女士的书,还给了司徒。原来海灵格夫人为了给海灵格更多信息,把这本书带到前门饭店来了。

我对他的采访的部分内容如下(记录未经海灵格先生审阅):

许金声:李先生说,他感觉你衰老很快,这与你从事工作有关系吗?心理治疗工作是不是很消耗能量?你在治疗中运用同理心(empathy)吗?

海灵格:我做的工作给了我力量。在做这种工作的时候,我受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挑战,从中我也得到大量的经验。每一个案例都是独一无二的,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我和许多人接触,他们好的能量作用我,使我成长。如果我只是单方面地只是自己做治疗,我就不会这样迅速地发展并且成长。

许金声:你在工作时是否运用同理心?

海灵格:是的,但有各种各样的同理心。有一种同理心与我的治疗差不多,它是一种强调同理心的治疗方法。同理心有时候是危险的,它妨碍你真正帮助人。给你举个例子,医生做手术就不能够运用同理心。我有时候没有用同理心,但是我有尊重。

老子说“道”不是仁慈的。如果我们仁慈,我们就不能够做很多的事情。这是不同的态度。

还有灵性的同理心(spiritual empathy)。你理解吗?

评注:海灵格先生所使用的“empathy”的含义,还不是罗杰斯所诠释的“empathy”。罗杰斯所诠释的“empathy”已经强调了治疗师自己的立场和状态。故海灵格先生说“医生做手术就不能够运用同理心”。重要的是他谈到了老子的“道”。按照“道”来做事情就是“灵性的同理心”(spiritual empathy)。

许金声:“灵性的同理心”就是“大我”。你的治疗是快速的。你同时能够解决很多人的问题。

海灵格:(此处录音不清楚。)

许金声:你为什么对来中国有兴趣?除了中国的文化外,还有什么原因?

海灵格:我对来中国没有特别的兴趣,这不是个人的兴趣,是有人邀请。这不是我个人的愿望。……

评注:海灵格先生没有说什么客套话,而是直截了当地说“我对来中国没有特别的兴趣”,这表现了他的坦率。

许金声:你说过老子是你的朋友,你对他的优点很清楚,你认为他有什么不足吗?

海灵格:每一个优点同时也是缺点。我看《老子》,与我的心灵里有共鸣,我与老子有同样的感觉,做家庭排列的时候,读老子的书,与“道”连接起来。尊重“道”。

评注:海灵格先生又进一步谈到了与老子的关系。

许金声:马斯洛曾经提出“Helpful let it be”(有帮助的顺其自然)的概念,如果你知道他的这一概念,是否认同这一概念?你还有不理解老子的地方吗?

海灵格:“无为”……

许金声:在“无为”和“有帮助的无为”之间有一些区别?

海灵格:“道可道,非常道。”在心理治疗方面,要帮助人,但是不造作。例如,有人坐在我的旁边,他没有做什么,但是在他那里有一些事发生。当事人在旁边,保持自己的状态。做同时也不做。不做有最大的能量。

评注:海灵格先生强调当事人“有一个自己的过程”,有时候甚至不用去陪伴。他还说过自己不是治疗师。大概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许金声: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向老子咨询,老子是不是比孔子高?

海灵格:我知道这一故事。要看谁追随谁。有一个时期我对孔子不太重视,但是现在我发现孔子有很大的爱,我开始非常尊敬他。老子和孔子各有所长,我并不想比较他们。对于马斯洛也是这样。

评注:海灵格先生对孔子的注意体现了他的开放性和学习精神。

许金声:“Family Canstellation”是否可以考虑家庭以外的人,如朋友,老师等?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人比家人更重要。

海灵格:是的。这些人的确很重要。帮助他们抽离这个牵连。

许金声:耶稣更像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老师?还是其他什么?或者说,他对你意味着什么?

海灵格:我开始时是学习神学的。我不可以说他是我的“朋友”,因为他对于我来说是很伟大的,应该是“老师”。关于他的话,是后来的人放上去的。真正的耶稣,我们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他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和伟大的老师,在《圣经》里有很多,所以这两方面是分开的。我们可以针对他说的他做的,例如,针对保罗。耶稣是怎么说的,保罗是怎么说的。所以我宁愿……

许金声:作为一个人的耶稣,有缺点吗?

海灵格:是的。他有缺点。例如,他想帮助某些人,但是帮助不了。他有的时候很愤怒。他是一个人,一个很伟大的人。

许金声:你认为他曾经和女人有过亲密关系甚至性关系吗?

海灵格:这没有记录,可能性不大。但有很多女人追随他,这些女人大部分是做母亲的。有一个推测,他也许有比较亲密的关系。你也许能够记起他30岁就死了,而他在世时是全力以赴地投身传教的。

许金声:你知道马斯洛和皮尔斯(F·Perls)发生过一次冲突吗?你认为谁的人格更健康?

海灵格:什么冲突?

许金声:一次马斯洛做演讲,皮尔斯忽然躺在地上。

海灵格:皮尔斯的确是一个很疯狂的人。

许金声:你对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有什么看法?他在二战期间还有没有可能做更好的选择?

海灵格:我读过他写的好几本书。他是我最重要的老师之一。我不能够想象他的书能够翻译成任何语言。改动任何一个词,就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许金声:你见过海德格吗?

海灵格:没有见过。他几年前就去世了。他在二战时做得不好,但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许金声:如果希特勒没有死,你能够为他治疗吗?

海灵格:是的。可以。

许金声:音乐对你意味着什么?喜欢贝多芬吗?

海灵格:喜欢。我更喜欢瓦格纳,他是一位哲学家,他有丰富的思想。

许金声:希特勒为什么也喜欢瓦格纳呢?

海灵格:(此处录音不清楚。)

评注:海灵格先生对这些关于人物的问题的回答使我比较满意。

许金声:我们希望明年邀请你再到中国来。我将成为这件事情的发起者。你真正想来吗?

海灵格:是你准备主办吗?

许金声:也许是我办,也许是和其他人合办。

海灵格:你想不想单独主办,请一些富有灵性的人来听?

评注:海灵格先生似乎对灵性很有兴趣。前面他谈到“我和许多人接触,他们好的能量作用我,使我成长。如果我只是单方面地只是自己做治疗,我就不会这样迅速地发展并且成长”。

2003年3月海灵格先生第二次来北京举办工作坊。继2002年7月之后,过了大约8个月,我在北京前门饭店再一次见到了海灵格先生。他当时已经78岁高龄。第二次见到他时,我又向他提出了采访的要求,没有想到他又爽快地答应了。那一次采访,我主要想了解一些关于他的经历问题以及他对于灵性智力(Spiritual Intelligence)等问题的看法。为了答谢海灵格先生两次接受我的采访,我在采访前送了他一个礼物——名画复制品《清明上河图》。海灵格先生非常高兴地打开看了看。到了海灵格下榻的房间后,意外地发现某位女士也在场,而且准备好了录音机。我事先并没有邀请她参加采访。海灵格先生也没有告诉我她会在场。

下面是采访的部分片段:

许金声:我想首先从你自己的经历开始。17岁的时候你就开始经历战争……

海灵格:一般我不谈我个人的生活。

许金声:(仍然想坚持)我的意思是我17岁的时候,我也有类似的经历,那时中国也在打仗,不过那是“文化大革命”。我竭力想体会你当时的状态、心情。

海灵格:我不想谈个人的生活。我从来都是这样。(他非常坚决地拒绝谈个人经历。)

评注:我理解这种“拒绝”不一定说明他在这方面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还有什么隔离。这也许只是他自己的一个立场而已。其中一种可能是:当人们觉得某个问题难以说清楚,难以让人理解之时,还不如不说。

许金声:(沉默了约5秒钟)昨天你在讲课的时候说,你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你只有爱……

海灵格:并不总是这样。比如老子说:“‘道’并不是善良的”,如果只有爱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基督,也并不是一直都是在爱的。

许金声:我理解你说的“道德”只是一个小系统内的道德。如果扩大到上帝,扩大到“大灵魂”(great soul),到更大的系统……

海灵格:道德是和意识相联系的。世界是没有良心的,是在一个没有道德的状态下运行的。问题在于我们会把家庭的道德观念投射到世界中去,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所以道德是冲突的根源。……在更深的层次有一种别样的力量在起作用,那就是和平的力量,它正好和意识是对立的。我称为“灵魂的运动”。也许更确切地可以称为“道”的运动。

评注:海灵格先生再次提到“道”的问题。他的工作坊就是尽量让“道”这种“别样的力量”发挥作用。

许金声:你是否喜欢这样一个概念:灵性智力(Spiritual Intelligence)?

海灵格:我不喜欢。“灵性的”(Spiritual)这个概念是和世俗相对立的。人们往往会做世俗和精神的分割,这种分割基这样的观念,认为世俗的就是坏的、肮脏的,神性的是纯净的,神性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困在身体里的,如果要发展就必须离开世俗,这样才能够发展神性。追求神性的这些人试图摆脱世俗生活,远离社会、世界,实际上他们选择了一种更简单和方便的生活。可以说他们决定追随神性的这条路,那就是远离社会,很难说这是不是好的。

许金声:我觉得海灵格先生所理解的只是字面上的概念,Spiritual Inte-lligence(灵性智力),很多人现在在用这个概念,它指的是我们与超越的东西、与“道”的沟通能力。

海灵格:我之所以对“Spiritual Intelligence”这样解释,是因为人们对它有些误解。“道”绝对不是神性的,不是“Spiritual Intelligence”,因为你说“Spiritual Intelligence”的时候,意味着就有一种二元分化的概念在里面。有神性的,就必然暗含有另外的力量和神性对立。但是作为“道”,是没有丑和美这个二元分化在里面的,其实在深层是没有这个区分的。说“Spiritual Intelligence”时,就暗含还有其他的Intelligence。我在根本上是反对这种二元对立的。但你要说到一种运动的话,运动是渐进的,think,feel,into,也可以去想,去感受,和它们融为一体。三种运动是一种逐渐延伸的过程,而不能说某一个词和某一词是对立的,在这种运动状态中你不是去感受、去分化,不是在二元分离这个概念中,而是把所有的概念都包容了,我要有一些理解不对的地方……

许金声:我感觉海灵格先生对西方文化的问题看得很清楚,西方文化好像是有这样一种倾向,身心二元有可能分开,但在最新的心理学里面,例如Transpersonal Psychology,在提出Spiritual Intelligence的时候,有一个确定的含义,是从更大的系统来看问题,是从“道”这个角度来看问题。不过,我认为这个并不重要,这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名词的使用问题……

在你的家庭整合治疗里面,“道”存在于每个人当中,我们是整个宇宙中的一分子,整个宇宙是“道”的,所以我们也是“道”,我感觉你这种治疗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把来访者心中的“道”启发出来。

海灵格:我是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实际上我的目的很一般。我一般面对的是不同的人,他们有不同的问题,而我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方法来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是和更广大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情况,完整地放大。我的方式就是让人跟更广大的东西联系起来,并没有找具体的针对不同人的东西,我的方式是引导人们去做事、行事。这就是我的目的,让他们去做,而不是去想。而人们在做的过程中思考,所以是先做后想,而不是先想后做。那么过一段时间后,我就会看到有一种运动会自发地自动地进行下去。所以你在我的工作坊中你会看到这一点,我并不指导具体的事,或者指向具体的事,我只是使这种运动开始,然后运动就会自发地进行下去,我只是坐在一边观看。我只是去帮助他们,只是帮助他们这个必要性而已,而不是更多。

许金声:我所体会的你的治疗工作能够达到的最好的效果,就是使每一个人和尽量多的人流动起来,不仅仅包括自己家人,地球上的整个其他的生物,甚至整个宇宙。当你第一天做治疗的时候,你叫我们跟我们的祖先沟通,祖父母沟通,我当时就有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我不仅跟我的父母亲沟通,我跟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在沟通。我沟通的时候,我甚至开始体会到了你的父母和你的祖先。

海灵格:你们之间的界限慢慢被推到一边去了。这种分割线一下就垮掉了。

许金声:为什么我对于你这一点体会得比较深,原因就是在这个之前,我正在读肯·威尔伯的书,研究后人本心理学,这是肯·威尔伯的《没有疆界》。(手指茶几上放的肯·威尔伯的这本书。)

海灵格:我认识这个人……

评注:海灵格先生描述治疗的效果:“你们之间的界限慢慢被推到一边去了。这种分割线一下就垮掉了。”看来他对肯·威尔伯的思想是了解的。他的说法与肯·威尔伯是一致的。

许金声:我采访你,是更想和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而不是问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如果需要了解知识方面的问题,我看一些书就行了,我主要想和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所以就有可能涉及关于你个人经历的问题,如你不愿意回答也可以。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你是怎么样从天主教中走出来的?谈谈我自己的感受——我曾经喜欢过很多宗教,如果让我只信仰一种宗教,这使我感到很困难。因为每一种宗教指的仅仅是一个系统。

海灵格:我是一个没有宗教情感的人,就像我没有道德一样。

许金声:我理解的你说自己是“没有宗教情感的人”,是指对“有组织的宗教”的一种态度。但我们对“道”的信仰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宗教?

海灵格:“道”是一种体验,我们不用去信仰它,“道”是流动的。许金声:你理解的“道”是没有人格的?

海灵格:是的。……我认为“道”不是神圣的,只是自然的。

许金声:但你是否相信有一种神秘的不可解释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呢?

海灵格:人的体验是有边界的,有时候他们会感觉到被某种外在的、不知道的力量所影响,我知道有些东西,但我不信那些东西。如果我信仰的话,这个东西在我脑海中一定会有一种形象。如果我能够的话,我一定抱持这种形象。对我来说,宗教是一个很人性的东西。宗教发源人们的渴望,很多宗教都是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加以扩大,就像孩子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帮助那样渴望从宗教得到帮助,当父母不在时,孩子就创造出一种父母或更伟大的形象,然后他们就会抱持这种形象。这实际上就是人类的一种经验的扩展,在经验之外我们是一无所知的。所有宗教都是建立在这种儿童渴望父母的框架、结构之上的。所以,上帝在这种架构中,可以说是比父母,或者说比国王更大的一种形象。这种形象有这种特征:他们可以去帮助,但本身不容侵犯。

所以,宗教是在某种程度上,把家庭生活扩展化了。但是,原初宗教(original religious)和宗教现象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宗教的特征是你向往这种边界(boundary),追随这种边界,但你却从来过不了这一边界。你无法超越它,在边界之外有一些神秘的力量。而你到了边界这地方就停下了,你就不会再前进了。你在这个时候尽管没有看到任何东西,但你是全神贯注的。这时你是在一种“空”的对面,这种空只是对我们来说是空白的。我们感觉自己渺小,但不会再前行了,只是面对着空,那就是很大的成就。如果你不再前行,而是等着的话,你看到的前面就是黑暗。很少人能够忍受这种状态,和众神(gods)或者上帝(God)一起来感受这种虚无,感受这种“空”。

所以,与最原初宗教的动力来比较,这是一种退步。在寺庙中就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我在香港看人们拜佛的时候,我注意了那些人的脸——他们都是小孩。

评注:海灵格先生精彩地谈到了对“原初宗教”的看法。世俗的宗教是一种投射,是家庭的放大。而“原初宗教”是“和众神(gods)或者上帝(God)一起来感受这种虚无,感受这种‘空’”。

同类推荐
  • 25分之1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

    25分之1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

    《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一书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微表情心理学”丛书中的一本。《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是站在保护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角度,意在帮助读者弄清楚在社交活动中究竟哪些表情和动作会出卖我们的内心想法,并提醒读者注意,在今后的社交中如何少做或不做出类似的表情和动作,从而不把我们的内心想法展露给对方。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的介绍学着去洞悉别人的心理活动,从而在社交活动中掌握主动权。
  • 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女职工心理健康手册

    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女职工心理健康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虽有华丽的外表,却不懂得与人交往,将是一个寂寞的人;虽有聪明的头脑,却不懂得控制情绪,将是一个危险的人;虽有缜密的思维,却不了解自己,将是一个迷惘的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们缺少的决不是物质和身体上的关怀,而是心理上的呵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就是引领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指南,帮助他们打造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教会他们掌握人生成败起伏的法则,增加他们傲然立足社会的资本。
  •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Ⅲ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Ⅲ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孩子除了要承受学习的压力外,还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青少年患抑郁症的人数正以8%~10%的速度递增,面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师,应该做好最基本的心理疏导。本书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孩子心理的天窗,让您可以改变孩子的不良心理。
  •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决定,还是由自身生理需要决定?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这是几千年来全世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谁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然而,这个问题是无法从表面上把握的,它植根于人们对人内在动力的认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对事关人内在动力的研究必须着眼于人的自然。本书以此为原则,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和自然界中的大量事实研究人内在的动力,从而最终揭示:人的机体上不仅存在着生理需要,而且存在着情感需要;人快乐痛苦的感觉是人的直接动力,机体需要是人内在的根本动力,情感需要是人内在的两大动力之一;不图回报的利他行为根源于人的情感需要,人在本性上有利他的一面。
热门推荐
  • 天命枷锁万界轮回

    天命枷锁万界轮回

    作为一个修仙者,是不存在什么魂穿的,也没有什么邪魔外道傲世天下,真正主宰这个世界的永远都是凡人。
  • 万佛无命之七十二

    万佛无命之七十二

    当第三世来到异界,当异界文明与神话相碰撞,会摩擦出什么火花,前两世的绝技还是武器,谁能媲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态与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生态与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生态农业的本质就是将农业现代化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这是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及潜力,在开发农业主导产业的同时,通过农业生物种群多样化、农业产业多样化,实现绿色植被覆盖最大,光、温、水、土资源利用高效、合理,良性物质循环,少废弃物,以获得经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 雨送黄花易落

    雨送黄花易落

    “清绾,我爱你!”沈辰修紧紧抱住眼前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女孩。“沈辰修,我告诉你,我这辈子就算是嫁给猪头也不嫁给你。”……【本书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穿成一个大的故事。没有明确的男女主。因为每个人都是生命剧本中的主角。你有时候会迷茫,属于自己的男主角到底在哪儿?是不是在半路摔死了?】
  • 享受健康睡眠的140个妙招

    享受健康睡眠的140个妙招

    本书较为详细、科学地介绍了日常自我防治失眠的方法,包括膳食疗法、起居疗法、运动疗法、按摩疗法、艾灸疗法、音乐疗法、香熏疗法、药物疗法等。全书所选方法简便易学,适于失眠患者和基层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 御天者

    御天者

    雷霆降世,记忆丢失,身份成谜。偶尔的记忆片段连接成一篇绝世功法——九转乾坤相遇的两个人,许多年之后还会重逢。当一切事实都被揭晓,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一场梦,宇宙深处那座宏伟的宫殿里那位叱咤风云的大帝会是谁呢?
  • TFBOYS之星光璀璨

    TFBOYS之星光璀璨

    三个为自己梦想而奋斗、努力的少年——TFBOYS,成为了无数妹纸心中的信仰;三个明明可以靠爸妈一夜成名的少女,却非要为自己的信仰在重庆打拼。他们都是有梦的人,命运将原本毫无瓜葛的他们联系在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在梦想的序幕中展开……
  • 探险惊魂

    探险惊魂

    失踪的父母,神秘的银棺,引发一段惊心动魄的探险。恐怖的上古悬棺,神秘的中国北慕大,编织出一张死亡之网。六银棺,上古神话,牵引出一段神话之外的传说。离奇的身世,诡异的能力,张开双眼,我的眼里看到——鬼!********************************************鬼吹灯同人征文公告:请点击收藏!定时更新!另外向霸唱,三叔和大力致敬,正是看了他们的书,我才喜欢上这类书的。欢迎有意见或建议者发邮箱killersyf1@163.com
  • 重生之轮灭

    重生之轮灭

    王者重生归来,开局一口棺材,装备全靠捡,走上无敌之路。推翻万古至尊,回归平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