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65300000011

第11章 有的放矢,用人脉构筑一个坚不可摧的平台(2)

这一次,林则徐因病告退还乡,途经湖南,停靠湘江岸边,引得湖南文武官员纷纷赶来拜会,但林则徐却独独邀请了左宗棠相晤。

两人一会面,相见恨晚,在舟中秉烛夜谈,从天下大势,谈到东南海防、西北塞防,从新疆治理谈到当今天下人物,甚至对朝政腐败、吏政不修、人才凋敝发出了共同的感慨。

特别是谈到新疆问题的时候,林则徐将自己遣戍新疆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倾囊相授,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治理意见,并把自己在新疆积累的全部资料送给了左宗棠,包括地理、边防以及俄国动态等等,把西定新疆、抗击俄人的希望寄托在了左宗棠身上。

这是左宗棠生平第一次见到林则徐,也是唯一一次,但这却是一次历史性的会面。林则徐对新疆问题的见解以及资料,为左宗棠日后收复西北、经营新疆、抗击外国侵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日后左宗棠能够顶住朝堂内外的各种压力,立功西北,林则徐的帮助功不可没。同时,这一次历史性的会见,让左宗棠的大名更加远播。

第二年,广西天地会起义,占领了几个县,声势浩大,来势汹汹,朝廷再次起用林则徐,让他前往广西镇压叛乱。林则徐到达广东潮州时,突染疾病去世,临终前,他还不忘交代儿子代写遗折,向朝廷再三举荐左宗棠。虽然林则徐的举荐并没有成功,但左宗棠的大名再一次让朝堂之人如雷贯耳,这也为左宗棠以后在重重压力下仍能被破格提拔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左宗棠的第二个“贵人”毫无疑问就是张亮基。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以后,湖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封建斗争,把湖南的封建统治秩序搅得乌烟瘴气。咸丰二年(1858),清政府任命云南巡抚张亮基为湖南巡抚。

张亮基,字采臣,江苏铜山(今徐州)人,道光年间的举人。他是一个十分有作为的官员,林则徐出任云贵总督时,他深得林则徐青睐,与胡林翼并称林则徐的左右手。张亮基到达湖南以后,认识到湖南局势严峻,凭借那些只会玩笔杆子的文臣根本无济于事,所以迫切寻求人才以备顾问,协助他处理军政事务。于是,在胡林翼的牵线搭桥下,张亮基成了左宗棠正式步入仕途、进入政界的第一个“伯乐”。

在张亮基的幕府中,左宗棠以抚署幕宾的身份为张亮基出谋划策,张亮基则将全部军事委托给左宗棠。就这样,乘着太平军掀起的阶级斗争的暴风骤雨,以及张亮基这一“贵人”的慧眼如炬,左宗棠终于在重重压力下,被推向了历史舞台。

这是左宗棠初试身手,但却为他赢得了满堂喝彩。他为张亮基献计献策,先根据太平军主力聚在长沙城南,背靠湘江,献计断绝太平军粮食补给和西进之路,将太平军全歼。但由于清军将领畏敌不战,拒不遵命,计划最终泡汤。

接着,左宗棠迅速调整计划,依靠优势炮火死守长沙城,太平军连攻近三个月,都未能攻克,最后太平军不得不暂时放弃长沙城,挺进湖北。到此为止,虽然左宗棠全歼太平军的计划未能实现,但却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军事才识,引得天下之人刮目相看。

之后,张亮基调任山东,想要邀请左宗棠跟自己一起前往。但左宗棠不愿离开老家,就回到白水洞家中继续归隐。然而,由于张亮基这一“贵人”的帮助,此时的左宗棠才能尽显于世,已经无法掩饰其灼灼光华,再次出山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

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与湘军水路两军展开决战,几次较量,清军节节败退,湘南巡抚骆秉章十分害怕,先后三次派人请左宗棠出山相助。于是,左宗棠在第三个“贵人”骆秉章的数次请求下,再次接受礼聘,进入湘抚幕府。这一次,左宗棠在骆秉章幕府度过了近6年的幕宾生涯,从撰写奏折到批答地方禀函都一手包办,几乎成了半个巡抚。也正是因此,身为幕宾的左宗棠不仅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更展示出了整饬吏治、调理财税等方面的卓越才华,越来越受到高层人士和其他官员的关注和青睐。

骆秉章的信赖和提拔,让左宗棠在政界声名鹊起。咸丰五年(1856),浙籍御史宗稷辰在上书举荐人才时,把左宗棠列在了第一位,他说:“所知湖南有左宗棠,通权达变,为疆吏所倚重,若使独当一面,比不下于胡(即胡林翼)、罗(即罗泽南)。”事实上,宗稷辰从未见过左宗棠,跟左宗棠没什么交情,只是听说左宗棠的所作所为,爱才惜才之心突起。咸丰六年(1856),曾国藩又上奏表述左宗棠的功劳,清政府赏赐左宗棠戴花翎,出任兵部郎中。同年,胡林翼又上奏举荐左宗棠。左宗棠一下子成了朝野上下竞相瞩目的人物。

左宗棠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于很多事情都跟其他人一样无能为力。但他知道,偏偏就有一些人,能够帮助他完成自己所做不到的事,这种人就是“贵人”。在依靠科举选仕的封建社会,像左宗棠这样的落第举子、穷酸书生,成功是很艰难的。的确,有些人没有钱能够白手起家,有些人没有地位也能扶摇直上,但没有“贵人”,这些人也绝对不会有所成就。成就霸业需要“贵人”,成功需要“贵人”,左宗棠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冲破重重枷锁和压迫,成为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继而封侯拜相,靠的就是贵人的扶持和推动。

左宗棠聪明吗?的确。毕竟所谓的扶摇直上,也要靠风来倚托,成功的路上自然就不能缺少“贵人”这一必备加速剂。借助“贵人”的力量,可以减少前进的阻力,降低外界环境施予的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4.与知己相互提携,人生无所畏惧

左宗棠的一生,都离不开“贵人”相助,朋友相帮。而提到左宗棠的朋友,就绝对不能不提左宗棠的“一生真知己”——胡林翼。

在中国近代史上,胡林翼的名声远远不如左宗棠和曾国藩等人,甚至有的人认为他一生只做了一件大事,也就是镇压太平军。

事实上,这个人是绝对有功于中国近代史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是推动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人。他才华横溢,胆识过人,对任何事、任何人都有独特而深刻的认识,这使他十分看重“人才”。在当时,他被人们称为“荐贤满天下”,可见他推荐人才之多。其中,最杰出的两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和左宗棠。正是因为他的极力推荐,左宗棠才冲破重重压力和阻力,踏上政坛,展开他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一生。

胡林翼,字润之(咏芝),湖南益阳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之后受到陶澍赏识,招为女婿。陶澍出任两江总督时,胡林翼跟随在侧。当时,林则徐正在陶澍手下担任江苏布政司一职。林则徐比胡林翼大了二十多岁,但两人相交甚笃。胡林翼十分佩服林则徐的人品学问,就向陶澍大力举荐他,终于促使林则徐升任江苏巡抚,逐渐将林则徐推上了中国近代史的舞台。

胡林翼与左宗棠的关系十分复杂:两人的父亲曾一同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谓世交;左宗棠与胡林翼都是贺熙龄的学生,所以又是同学;后来左宗棠与陶澍结为姻亲,和胡林翼也就成了亲戚,之后胡林翼的妹妹又嫁给了左宗棠的侄子,俩人亲上加亲。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两人互为知己,志同道合,意气相投。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左宗棠跌宕起伏的“升级”过程中,胡林翼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道光十三年(1833),左宗棠与胡林翼第一次见面。这年正月,左宗棠到达京都参加会试,顺便来胡家拜访,两个才华横溢、笑傲群雄的人物正式会面了。他们一见如故,谈古论今,臧否时事,对朝廷之腐败、官吏之无能、列强之压迫痛心疾首,更对各地此起彼伏的闹事和人民生活深感忧虑。两人谈得过于投机,几乎通宵达旦,连床夜话,却仍觉得不过瘾。

后来,胡林翼率先步入政坛,而左宗棠三次会试,三次落第,前半生大都处于蛰伏之中。俩人之间的境遇差别越来越大。但作为左宗棠的知己,胡林翼很清楚左宗棠是难得的人才,所以从未停止过对左宗棠的关注和举荐,他总是尽最大的努力,企图将左宗棠拉出来,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中,共同创建一番伟大事业。

胡林翼的确如他自己所说,是左宗棠“一生真知己”,他对左宗棠了解颇深,知道左宗棠绝非“池中物”,虽然深处泥潭,但内心仍渴望摆脱穷困潦倒的窘境,出仕为官,一展才华。他曾在写给郭崇焘的信中这样评价左宗棠:“横栏七十二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倘事经阅历,必能日进无疆。”他认为左宗棠是普天之下难得一遇的奇才,只要经过一番阅历,就能日精月进,前途无量。

林则徐任云贵总督时,胡林翼在其手下担任贵州知府,他就趁机向林则徐推荐左宗棠。林则徐对左宗棠早已有所耳闻,又看到胡林翼如此推崇左宗棠,就命胡林翼邀请左宗棠到自己手下做事。然而,当时左宗棠家事缠身,不得不拒绝林则徐的美意。但林则徐却开始关注左宗棠,在因病告退回乡时,途经湖南,还特意派人请左宗棠前来会晤,之后也向朝廷大力举荐左宗棠。

之后,胡林翼又将左宗棠推荐给湖广总督程鹬采,但未被录用。再之后,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湖南陷入了危机局势,湖南巡抚张亮基大力寻求人才,帮助自己处理军政事务,镇压起义。胡林翼马上向张亮基大力推荐左宗棠,称左宗棠“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才品超冠等伦”。张亮基大喜,三次派人去请左宗棠,但左宗棠一时犹豫不决,迟迟不肯答应。这时候,胡林翼的信起了关键作用,他在给左宗棠的信中说:“张公是一时无两的人物,肝胆血性,必能成事,林文忠公(即林则徐)十分赏识他。他是跟文忠公一样杰出的人物。你生平最佩服文忠公,为什么不接受邀请,跟张公一起共事呢?”他又表示,如今家乡祸在眉睫,生灵涂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身为一个胸怀天下之人,怎么能够独善其身,看着家乡衰败,更何况如果湖南被太平军占领,他的柳家庄也不可能保住。胡林翼的一番话彻底点醒了左宗棠,左宗棠终于同意出山,进入湘幕。

这是左宗棠第一次出山,也正是从这次开始,左宗棠逐渐走进政治阶层,迈上了建功立业的道路。

不得不说,这一切都归功于胡林翼。如果不是胡林翼大力举荐,左宗棠很难说会受到张亮基的青睐,如果不是胡林翼一封发自肺腑的书信,左宗棠可能仍然蜗居在小小的柳家庄,他冲破压力破茧成蝶的那一天还要更遥远。

几年以后,左宗棠因为“樊燮事件”遭受陷害,几遭不测,又是胡林翼连同郭崇焘等人挺身而出。胡林翼几次冒死疏荐,并写信给多位友人,托他们向朝廷疏通。这使得咸丰帝十分重视这件事,咸丰帝早就听说左宗棠这个人了,如今看到这么多人保荐他,就想了解下他的情况。咸丰六年(1856),胡林翼再次专门写奏折举荐左宗棠,他说左宗棠才学过人,精通兵法、政治,陶澍和林则徐都称他为奇才,宗稷辰也多次举荐他,这人的确是不多得的人才。

咸丰帝看到奏折以后,就询问骆秉章的意见,是否可以让左宗棠前去帮同曾国藩办理军务。但由于当时湖南军事紧急,骆秉章不肯放他走,就上奏将他留在湖南幕府。

之后,胡林翼再次举荐左宗棠,潘祖荫、曾国藩等人也纷纷保荐,于是,咸丰帝决心破格起用左宗棠这个没有“文凭”的人才。咸丰十年(1860),咸丰帝下诏,命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的身份,随同曾国藩帮办军务。从此,左宗棠正式踏上了几十年的戎马生涯,走上了政治舞台。在平定太平军的过程中,胡林翼又从中斡旋,促使左宗棠、曾国藩、胡林翼三人形成了“铁三角”,共同开创一番伟大事业!

胡林翼不仅在仕途上多次为左宗棠“开路”,在生活上也不断给予左宗棠帮助。左宗棠隐居乡间的时候,有一年灾荒歉收,家中粮米无存,而能够典当的东西又都被典当光了,眼看就要喝西北风了。这时候,胡林翼从贵州派人送来了一笔钱,解了左宗棠一家的燃眉之急。

我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如果有胡林翼这样的“真知己”,的确是“已足矣”。在这一点上,左宗棠是幸运的,也是明智的!他与胡林翼不仅是患难生死之交,更是拥有共同抱负和理想的“真知己”,所以,胡林翼发达以后,才不辞辛劳地为左宗棠铺路,不断提携左宗棠,共同飞黄腾达。

咸丰十一年(1861),胡林翼病危。得知这一消息,左宗棠连忙派人前去探望,并送药物给他。但此时胡林翼已经病入膏肓,没多久就去世了。这对左宗棠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身在军中,他无法亲自前去吊丧,就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祭文。祭文结尾写道:

悠悠我思,不宁惟是,交公弱年,哭公暮齿。自公云亡,无与为善,孰拯我穷?孰救我偏?我忧何诉?我喜何告?我苦何怜?我死何吊?追维畴昔,历三十年,一言一笑,愈思愈研……有酒如兹,有泪如丝,尽此一哀,公其鉴兹。

三十年的交情,对他帮助巨大,也难怪左宗棠会伤心至此。就连曾国藩读到这篇祭文,也忍不住感叹:“祭润帅文,愈读愈妙,哀婉之情,雄深之气,而达以恢宏之气。”

5.精心下妙棋,方能化解压力

商场上有句俗话“同行是冤家”。很不幸地,左宗棠虽然没有从商,却也有不少“冤家对头”,他们不时上奏弹劾他,阻挠他,不断给他施加压力,企图以此压垮他。其中,最着名、最耐人寻味、最扑朔迷离的,当属曾国藩。

曾国藩与左宗棠是湖南同乡,两人年纪相仿,但左宗棠蛰居乡间几十载,曾国藩却早在道光十八年(1838)考中进士,出仕为官。

后来天平天国起义爆发,曾国藩奉命前往湖南筹办湘军,当时左宗棠正在张亮基幕下,于是两人就有了交往。曾国藩凭借镇压太平军有功逐渐发达起来,督两江,领四省,搜罗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幕僚,被称赞为“天下提镇无不出于曾帅”,人气直线上增,稳居当朝人气榜首。而左宗棠虽然是落第举子,却凭借在骆秉章幕府中的所作所为名满天下,成了朝中内外的人气新秀。于是,两人便有了一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咸丰九年(1859),左宗棠因“樊燮事件”遭人陷害,最后在胡林翼等人的力保下才大难不死。之后,他离开骆秉章幕府,准备前往京都参加会试,但最后接受胡林翼的意见,转去英山与胡林翼一聚。当时,曾国藩正驻军在安徽宿松,准备进军安庆,听说左宗棠去了英山,就派人把他请到宿松,共商军事。

不久,曾国藩接到咸丰帝的寄谕,专门向他询问:“左宗棠熟习湖南形势,战胜攻取,调度有方……应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襄办团练事,抑或调赴该侍郎军营,俾得尽其所长,以收得人之效。”

曾国藩虽然与左宗棠性情、脾气不相投,但救国为民、立功建业的抱负却是一样的,所以交情颇深。左宗棠被诬陷时,曾国藩对其十分同情,只是因为他习惯了明哲保身,害怕惹祸上身,所以一直未曾出面说情。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一个极富好奇心的农家少年,通过自学走上了机械工程师的道路,秉承着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世界第一批汽车的制造者之一,并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将汽车从新奇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交通历史。本书讲述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亨利?福特的传奇一生,让青少年读者了解早期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学习他那执着和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
  • 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

    那一场盛世风云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康熙大帝玄烨更成为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康熙大帝——其实这才是玄烨》一书为纪连海、邓荣栋合著,前者曾登上百家讲坛且以讲清朝历史而著称,后者则是草根说史新秀,专攻明清历史;强强联手,以康熙的一生为线索,讲述康熙一朝的种种风云变幻,探寻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真相,以独特的角度分析当时的政治环境,评说那些如雷贯耳名字的功与过。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

    勾践雄才大略,阴鸷沉笃,杀伐果断,计谋通变。他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历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一个被斥之为“越之不重浊而汩,故其民愚极而垢”的弱小国家,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的泱泱大国。这个曾在春秋时代尝人胆、卧蓼薪、灭吴国、成霸业的君主,其艰难的一生足以泣鬼神,动山河,撼人心!杨小白以勾践的一生传奇为蓝本,以当时的历史环境为背景,纵横交织,将勾践刻画得淋漓尺致、入木三分。
  • 明·冤

    明·冤

    本书系围绕明末辽东大帅毛文龙而写成的传记性作品。它以毛文龙被冤杀的故事为线索,以袁崇焕、熊廷弼、孙承宗、努尔哈赤、皇太极等诸多历史人物为衬托,展开陈述。作者钩沉史料,旁征博引,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正反两方面为毛文龙作了声辩,从而在严格史料考证的基础上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毛文龙人物形象。
热门推荐
  • 乌龙侦探

    乌龙侦探

    作者寄语:我关注推理小说,不仅是关注逻辑推理的本身,往往更加喜欢一部好的推理作品故事表象之后蕴含的丰富而又磅礴的人性力量。通常,一个推理的结论往往是以逻辑为轴,以线索为辅从而得出。而一部好的故事,便是各种人性力量的冲突矛盾与交汇融合。如果大家读完这个,复杂而又冗长的故事,有所体悟,有所感动,便是我莫大的欣慰。一叶不知秋
  • 我不是你的替身

    我不是你的替身

    看女主颜夕和她的双胞胎姐姐颜冉如何与他们擦出火花吧!
  • 人鱼公主进化史

    人鱼公主进化史

    韩慕凝是生存在海底人鱼王国的最小的小公主,受尽全国人鱼的爱戴,可在海底游来游去时候,救了一个人类,之后,他们会发生什么呀!人类和人鱼会有爱情吗?
  • 小狐狸与小和尚

    小狐狸与小和尚

    爱上一个不能爱的人爱上一个不能等不了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卑劣的疯狂

    卑劣的疯狂

    同类人才能读懂同类人,当正义迟迟未来,当罪恶步步扩大,是选择卑劣的优雅还是努力的疯狂!
  • 约定好了不要死

    约定好了不要死

    “终会有那一天,我会牵着你的手,一起登上那苍穹之上的王座。”少年站在少女的身前,微笑着,微风掠过耳边,带来一丝轻语。千年之后,残碎的灵魂一点点的醒来,那属于过去的河流,涌入了未来。无限的流光之中,刀剑再次嗡鸣、作响。
  • 你是我戒不掉的糖瘾

    你是我戒不掉的糖瘾

    第一次相遇“阿姨,我好看吗?”“尚可。”第二次相遇“嗨,阿姨我们又见面了。”忆笙淡淡的瞥了他一眼,默不作声。第三次相遇“阿姨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你不会跟踪我吧。”“你想多了。”……N次后,“既然我们这么有缘,那我就勉为其难跟你在一起。”“不必。”“别害羞嘛〃?〃”走了一会儿,忆笙停下脚步对后面的人说:“你别总跟着我。”他思索了一下,站到了忆笙的旁边,小心翼翼地牵起她的手,“那我站在你旁边可以吗?”唐晓委屈巴巴地看着她。忆笙默。
  • 手游封妖

    手游封妖

    灵契回朝,大地复苏万物开始新的一轮进化此时全世界都发生了异变一群自称封妖师或阴阳师等登上了这奇幻而又神奇的舞台作者为小白作家,之前写了一部小说,只更新了几章,因为自己认为写的太差所以抛弃了
  • 明宫史

    明宫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