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
今天的目标是萨尔斯堡。
很多人对我说过一句同样的话,没有到萨尔斯堡,就没算到过奥地利。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好像不去也不对了。
萨尔斯堡是奥地利萨尔斯堡州的首府,也是奥地利第四大城市,不过,人口只有15万。别看人少,享誉世界的萨尔斯堡人可不少,鼎鼎大名的作曲家莫扎特、指挥家卡拉扬、物理学家多普勒等,都是出生在这里。
中国人总说人杰地灵这句话,如果奥地利人也会说这句话,用在这座小城大概是十分贴切的。
萨尔斯堡距离维也纳大约300公里,高速公路大约三个小时车程。时间不长也不短,正好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高速公路。
上路先加油。这里的汽油今天是1.3欧元一升,相当于差不多十块钱人民币,相对于这里的收入水准,这个价格比起国内来,还不算高。这里的高速公路上没有收费站,实行的是年费制,小车每年是80欧元,有些短期过路的车,还可以买月票和季票,会更便宜些。对于大客车和货车,实行另外一种收费方式,电子眼扫描,公路上隔一段距离会有电子扫描,按照扫描结果向车主收钱。
政府法律规定,大车驾驶员每两个小时必须休息十五分钟左右。我很好奇怎么能够控制,朋友告诉我,每辆大车的方向盘里,都装有记录装置,会自动记录车辆的行驶状况,政府会定期检查,如果每次驾驶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而没有休息,司机会受到处罚。
政府管的够细的。
我们第一个游览点是格蒙登镇和特劳恩湖。这个镇是奥地利陶器的产地,因为是冬天,游人不多,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镜子里映照出远处的山峦。山上有不厚的积雪,白色的积雪被落了叶子的树木分割成细小的格子。偶尔有几只水鸟和天鹅飞来,落在水中,打破了这面镜子,山也跟着破碎了。
我们流连忘返。
不走也不行,朋友说,下一站更精彩。
下一站是圣吉尔根镇和沃尔夫冈湖。
景色依然旖旎,但是,我们的重点却到了人文上。去年11月,胡****也到了这个镇上,并在这里的一个小码头上船游湖。码头旁边,有一座黄色的三层小楼,这里,是莫扎特母亲的出生地,因此,这里的别称是“莫扎特姥姥家”。
莫扎特的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其中,沃尔夫冈就是这个湖的名字。
其实,莫扎特出生在萨尔斯堡城里,他的出生地和著名物理学家多普勒、指挥家卡拉扬的出生地相距不过百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莫扎特在萨尔斯堡和周边的很多小镇都留下了不少的印记。例如我们刚刚到过的格蒙登镇,莫扎特在这里住过两年,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都是在这里创作的。而他的姥姥家,离萨尔斯堡不过几十公里,也一定是他常常伫足的地方。
莫扎特,是奥地利的骄傲,更是萨尔斯堡的骄傲。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莫扎特在奥地利乃至全世界都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靠的是音乐。音乐是不分国界的,那么,莫扎特的音乐能够流传下来,靠的是优美的旋律和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呢,还是意识形态?
显然是前者。
莫扎特的音乐里,并没有什么共产主义或资本主义,也没有阶级斗争。如果是应景的意识形态的作品,不可能有如此的生命力。由此可见,艺术,如果想长久流传,如果想要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应当尽量摒弃意识形态的东西。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里唱响类似“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类的歌曲,观众们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应当说,强烈的意识形态要是揉进了音乐里,这样的音乐也许会带来反向的效果。
当然,世界是在多元中发展的。在某一阶段,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也许需要一些有意识形态特点的音乐来鼓舞斗志,这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前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歌曲。但是,又不能把它看做具有普遍意义。说了这么多,好像还是很乱。就如同我们今天对于唱红歌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和做法。
但是,历史也是这样复杂地走过来的。
路上听到了类似脑筋急转弯的一个段子:
德国人说,贝多芬是我们德国的,希特勒是你们奥地利的;而奥地利人是这样答复的:德国成就了希特勒,奥地利成就了贝多芬。
因为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但是,发迹却是在德国。而贝多芬虽然出生在德国,但是,他的大量创作和成名,却是在奥地利。
我们还是来总结一下萨尔斯堡。
这里,有众多的名人故居,有历史长达800年的街道,有《音乐之声》拍摄的场地,有几经战乱和火灾仍然巍然屹立的主教教堂,也有希特勒的南部指挥所“鹰巢”。宏伟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严丝合缝地融在了一起,给萨尔斯堡涂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主教教堂旁的要塞山的悬崖峭壁上,坐落着萨尔斯堡要塞,这里曾经上演过奥地利版的空城计。十六世纪时,这个要塞被围困达三个月之久,要塞里只剩下一头牛可以作为食物,要塞守军把这头牛涂上一种颜色,让牛在城墙上跑一圈,涂上另外一种颜色,再跑上一圈,让敌人认为里面还有很多牛,所以放弃围困。
看来,中国和奥地利尽管相隔万里,智慧却是相同的。
智慧相通,不代表习惯相通。
今天基本上一个整天在外面游逛,检查了不少当地的厕所,不管是咖啡馆的还是展览馆的,不管是高速公路休息站的还是景点小饭店的,厕所都非常干净,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守规矩,爱卫生,这是奥地利人的习惯。
我们的习惯呢?厕所是最能显示文明程度的地方之一,又是不那么难改变的地方之一,可是我们国内的厕所还是大都很脏很臭,实在是需要彻底改变面貌了。其实不要空喊很多空洞的口号,就做一次专项的厕所整治活动,有奖有罚,一定会有成效。习惯是慢慢养成的,但是,也要有法律的制约。
我问了朋友一个问题:万一内急的很,附近又没有厕所,能不能尿野尿呢?我想,答案一定是不可以。没想到朋友很严肃的告诉我:可以,这是法律有规定的,因为这才是以人为本,总不能让尿憋坏了吧!
瞧瞧,人家连这都有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