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61800000012

第12章 不谈国事谈生活——曹操遗嘱(2)

既然曹操寻找接班人不考虑嫡庶、长幼的因素,那么,在我们看来,他所有的儿子都有成为接班人的可能。但曹操选接班人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政治才能——却把他许多儿子都挡在门外,剩下的只有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

曹丕和曹植兄弟二人,在性格上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曹丕善于隐藏自己的缺点,严格遵守礼仪,扮演了一个无懈可击的的角色。而曹植却为人率直,心胸坦荡,对拘谨的礼仪之类并不留意。

我们先来看曹丕的政治履迹。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春天,曹操征讨并州,曹丕留守邺城。这是曹丕第一次以世子身份充当留守重任,这一年,曹丕20岁。两年后,曹丕从曹操南征荆州,又从至扬州。回到邺城后,参与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议论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建安十六年正月,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署,为丞相副。在这一年,曹操西征马超,曹丕留守邺城,其间,有农民在河间举行起义,曹丕遣将军贾信前往镇压,及时平定。

曹操回来后,对曹丕很是满意。但是,他还没有把曹丕当成自己的接班人,因为还有个曹植。

曹操是很得意曹植的,建安十七年春,铜雀台建成,曹操带领群臣等登上铜雀台令众人作文章,曹植挥笔而成,并且质量相当说得过去,这就引起了同是文学家的曹操的欣赏。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晋爵魏公,但并确立太子。但就在十九年,曹操有了准备立曹植的心思。这一年,他征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并对曹植说:“我当初为顿丘令时,是二十三岁。你今年也是二十三,一定要超越我。”

曹植在这次留守期间,把任务完成的很漂亮。在曹丕与曹植之间,曹操的确无法选择。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伟大的人创造了一番事业,后代少了不好,后代多了也不好。曹操从建安十六年开始,就徘徊在曹丕与曹植之间,他不知道到底该选择谁。事实上,这的确是一件大事,它不仅决定着二人的政治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到他所创立的事业的转折。

考试制度是人类的一大发明,曹操这个时候突然就想到了这个伟大的发明。他决定考考这两个儿子,到底谁才是自己真正的接班人。

考试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作教令提问,由曹植作答;其二,令曹丕、曹植各出邺城一门,密敕门吏不让出城,以考验两人的临机决断能力。结果曹植略胜一筹,原因是后来死在“鸡肋事件”中的杨修暗中帮助曹植,“预作答教”,可后来被人告发,被曹操“推问”而泄底;第一项考察的泄底让曹操对曹植第二项考察很是怀疑,结果也被查出是杨修在替曹植作弊。

曹操的怒气不打一处来,但这并没有打消他对曹植的器重,他依旧不想草率做出决定,让曹植出局。

他开始征求家臣的意见,请他们用无记名的信函答复这个问题。许多人都遵守着他制定的这一法则,只有崔(王+炎)一人署了自己的大名写道:“据说《春秋》的经书上,有立子以长的意见。并且,五官将(曹丕)仁孝聪明,继承王位是理所当然的。我誓死扞卫他。”

曹操有点感动,因为曹植的老婆是崔(王+炎)的侄女,崔(王+炎)所为完全是失传多年的大义灭亲。但,这并不能让曹操认定接班人就是曹丕,因为他选择接班人是没有长幼之分的。况且,曹丕聪明是事实,但曹植也不笨。

除了崔(王+炎)外,其他家臣的意见都很慎重。因为一旦站错了队,后果将不堪设想。毛(王+介)就对曹操说:“袁绍因为继承人的问题而灭亡,废立继承人的大事,我想我还没有能力参与。”

曹操知道这的确是个大难题,于是,他单独垂询了贾诩。贾诩装哑巴。

曹操着急了,“我和你说话,你倒是有个响动啊。”

贾诩故意做猛醒状,“啊?啊。我正好在考虑事情,所以没有马上回答。”

“什么问题?”

“在想袁绍、刘表父子的事。”

这二位都是因为没立长子,所以在他们死后,兄弟之间发生分裂,加速了灭亡的进程。曹操当然知道贾诩话背后的意思。

当然,这一点都不能说明曹丕就比曹植优秀。因为无论是崔(王+炎)还是贾诩,都是曹丕的支持者。

贾诩就告诉过曹丕巩固自己地位的技巧,他说:“磨砺道德,谦虚行动,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正是曹丕的这种“如此而已”让他在一次曹操出征临别时的表演中得到了曹操的赞赏。当时,他和弟弟曹植在路旁相送。曹植依旧卖弄文才,致词欢送,曹丕却怅然若失。突然就跪在地上,流下眼泪来。曹操及左右之人见状,不由得唏嘘不已。结果,大家都认为曹植虽然文辞华丽,但诚心不如曹丕。

虽然只是很简单的“如此而已”,但曹植却做不到。他虽然有丁氏兄弟和杨修的支持,但他的性格却无可更改,也只能“如此而已”了。曹植是一个随心所欲的人,并且喜欢喝酒,一遇到酒就如同见了亲爹一样。他经常打开王宫的司马门,在只允许曹操专用的驰道上驱车奔驰。曹操明令不准穿戴锦绣衣服,但曹植却让妻子穿着绣衣,招摇过市。

虽然曹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曹操就是对他有所偏爱。因为曹植的文学之才和自己很相近。其实,在这个时候,曹操就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优秀的文人学士,并非必然就是志、才双修的政治家,有时甚至相反。而曹植很凑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文采横溢,却囿于传统观念,对汉室心存眷恋;书生气重,拙于权术矫饰。尤其让人感到可惜的是,曹植恃才任性,不善结交人。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曹植在这方面的愚蠢。当初,他被封为平原侯时,曹操选拔人称“德行堂堂邢子昂”的冀州名士邢顒为其家丞,曹操让他侍从曹植,就是要让曹植接受礼法熏陶。但是,曹植与邢顒颇不相合,原因就是曹植恃才任性的性格。相比之下,曹丕要比他高明得多。曹操身边的家臣如崔琰、凉茂、邴原、程昱等人都被曹丕所笼络。在对荀彧、贾诩等曹操的亲信,他也加意笼络。

在中国,人事关系一旦上升到政治层面,那绝不可小视,而曹植就轻视了这一点。这一点也就成了他和父亲最不同的也最重要的一点,曹操在建立大功业中,往往将各种各样的人才聚拢在旗下,他的“唯才是举”并非只是说说,他的确做到了。

曹操在经过各项考察后发现,曹植并不具备自己的这一优点。而这一优点曾经决定了他的命运,日后也将关乎大魏的命运。

5、一个最主要的标准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终于立曹丕为太子。据说,曹丕一得到这个消息,就抱着一个亲信的脑袋,大喜道:“你知道我现在的心情有多高兴吗?”

这个亲信回家后就把曹丕的话告诉了自己的女儿,他的女儿却叹息道:“太子,是将来代替君王而成为国家之主的人。代替君王这种事是很悲戚的;成为国家之主这种事,是不能不感到恐惧的大事。现在反而得意忘形,这预示着魏国恐怕不能国运长久吧。”

我们知道,一个足不出户的妇人能有此预测,百分之八十是扯淡,百分之十是后人在知道这个结果后胡诌上去的,百分之十才具备了百分之五十的真实性。

按照曹丕的性格与才能,他之所以高兴,除了以后能成为大魏的主人外,还有他自信能成为很优秀的一国之主。这种自信来源于众多的支持者,他知道,如果不是这些支持者,他很可能会败给弟弟曹植。曹操当然也知道这种情况,而且,这一现实在他确立接班人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时,支持曹植最得力者就是丁仪和丁廙二人。丁仪与曹植的关系非同一般,这种关系是绝对稳定的,因为他对曹植近于崇拜。在曹操面前,他经常提到曹植有奇才。但这个“奇才”到底能不能治国,他并没有说出来。也许,他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曹植的另一个支持者丁廙曾对曹操说:“临菑侯(曹植)天性仁孝,绝对不是做出来给谁看的,而聪明智达几乎无人可比。至于他的文学才能,您也是知道的。当今天下所有的贤才君子,不管老幼,都愿意为他生,为他死,与他一起忧一起乐。这实在是老天开眼把他赐给了您,我大魏若能由他来主宰,永授无穷之祚也。”

这段话真是说的极富感染力,丁廙的口才在三国时期能排在第一。他特别找到曹操“爱才”这一特点,特别点明“贤才君子”爱戴曹植,可使大魏“永授无穷之祚”。但是,这些话并没有让曹操觉得中肯,反而像吃了苍蝇一样地恶心。

丁氏兄弟确实是倾全力支持曹植,其主要理由即曹植具有“奇才”。其次有杨俊,此人也称赞曹植文才第一,可作大才。另外一个曹植主要支持者叫杨修,此人后来被曹操砍了脑袋。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鸡肋事件。杨修是汉太尉杨彪之子、袁术之甥。曹操曾经害过杨彪,后来,他见“汉祚将终”,便采取与曹氏不合作的态度。杨修本人任丞相主簿期间,恃才自负,也颇遭曹操猜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曹操即使真的选择了曹植做接班人,也不会将杨修留在人间。

这几个支持曹植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包括杨修在内,在曹操面前为曹植说话时,都以曹植的文才为资本。曹操当然也吃这一套,但是,这些人与支持曹丕的那批人相比,就相形见拙了。曹丕的智囊主要有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这四人中,司马懿、陈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谋略应该说公认是汉魏谋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选,吴质心计深沉,文才也佳。而曹植的智囊清一色的是文士,没有什么政治和军事经验,远不如司马懿、陈群、吴质之流的老谋深算,这样在斗争中自然就差了一截。

曹操是一智慧过人之辈,他一定认识到,一旦定曹植为接班人,同时就会出现另一股与接班人对立的势力。而如果立曹丕,曹植那一方根本就没有能力与曹丕对抗。宁可树强的一方也绝不能树弱的一方。

这一切都已经明朗化了,而让曹丕浮出水面这一明朗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曹植和他的支持者们根本就没有想实现他的理想,而曹丕可以。

曹植是一个没有政治抱负的人,这从他的支持者在曹操面前为他的“美言”中就可以看出。他不过是一个优秀的文人,而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会懂得掩藏自己最拙劣的那一面,他不行。我们可以假设,曹操如果真的让他做接班人,他很可能成为后来的南唐后主或是宋徽宗。而曹丕不是,他具备了一个政治家应该具备的一切。他绝对可以完成曹操的理想——篡汉建魏。

建安二十二年,尘埃已定。但曹操仍旧不肯闲下来,他马上从政治角度出发,考虑到了曹植和曹丕争嗣的后果不能小看,因为两人周围都有一群谋士,而曹操本人就是靠着谋士力量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他深知谋士力量不可小觑,所以,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当杨修搞出了着名的鸡肋事件后,曹操趁机将其杀掉,曹植一方蒙受了这样一个巨大损失,从此,再也没有力量问鼎曹丕太子之位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曹操择立继嗣的过程实际上是篡汉建魏的一次预演,因为无论支持曹丕或支持曹植,都是以承认“大魏”为前提条件的。曹操力图以魏代汉,臣僚们自然清楚,因此,对“大魏”立嗣关心,即显示了一种明确的支持态度,而持反对态度者,则不预于立嗣议论。

6、曹丕的未来

建安二十年秋,也就是曹操杀掉杨修又过了半年时间,曹操去世了。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丞相、魏王等官衔,着手晚上即将诞生的新政权。该年十月,曹丕通过“禅让”的形式,从汉献帝那承受了帝位,改年号为“黄初”,魏王朝建立了。一年后,刘备称帝,两年后,孙权没有上面二位那么不要脸,自称吴王,三分天下的局面完全确定下来。但只是确定下来,并没有稳定。

曹丕改元后立即规定“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请署令”,在黄初三年,又下诏“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他比他老子厉害,一下子结束了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争持朝政的局面。

而且,只在一年后,上苍又给了他一个统一全国的机会。可惜,他错失了。刘备当时打着给关羽报仇的旗号攻击东吴。而曹丕,此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却决定按兵不动,坐观其变。有人建议他与蜀一起出兵灭吴,吴亡则蜀孤,天下可定。但曹丕不这样想,蜀国不是傻子,肯定知道自己的目的。他是想坐山观虎斗,在两只老虎都咬住对手的尾巴并且不可开交时,他再出手。所以,他在这个机会的大门前,坐了下来,一面写着文章一面等着大门打开。

刘备还没有与陆逊招面,曹丕就惊人地跟臣下们说:“刘备必败。”果然,刘备被陆逊打败。而这个时候,曹丕扔下了手中的笔,亲自带军出征东吴。但是,他失败了。由于他的忧郁,更由于他的超级自信,他不但失去了大将张辽,而且把从前的自信一扫而空。

刚刚登基,他就丢了这样一个大脸,换作是谁,都不可能转瞬就重新振作起来。在敌人面前,他得到了侮辱,但在窝里,他绝对是个强者。对曹植的迫害是必须的,也是合理的。曾经的对手现在成为自己的奴隶,任何人都会痛下杀手。他先是以改换封地的名义让曹植四处跑,接着在黄初三年,趁有人诬告曹植,把他召回京师洛阳,一番羞辱后,又打发他回封地邺城。曹植41岁死掉,在曹丕成为皇帝后,他被频繁地被强迫地改徙封地。他应该知道,这是哥哥在耍他,但是没有办法,哥哥是皇帝。皇帝玩人不犯法。

事实上,曹丕是一个心有大略,脑无雄才的人。作为帝王,他的目光要比他老子远大的多。并且,他深知要到达自己的目标有多少个步骤,也熟悉完成目标需要遵守和执行的一切,但是,一旦付于实践,他就傻眼。就像是一个深刻了解猪该怎么杀的屠夫,可一旦下刀,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实现那每一个步骤了。

曹丕只做了七年皇帝,他的确实现了曹操的理想——篡汉建魏,同时,他后来死时,所立的遗嘱也和父亲曹操差不多。他说,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所以,他希望后人能将其薄葬。

这和曹操当年死时一切从俭是何等的相似,曹操一生终未称帝,因为对曹操这样一个英雄来讲,称帝就意味着必须要统一天下。他把这个希望交给了后人,他的后人也并没有帮他完成。或许,自从赤壁之战后,这位伟大的英雄就已经不抱统一天下的希望了。

单从曹操所立的遗嘱来看,他是个俗人,鸡毛蒜皮的小事被他娓娓道来。而如果看他立嗣的出发点,他又是个神人,我们大概可以猜想,他临终前在曹氏江山的问题上已经有了眉目,他已经放心了。

同类推荐
  • 汉家大侄子

    汉家大侄子

    公元前209年十月,刘邦与他的伙伴们还在芒砀山为盗。项羽还跟随在他叔父身边,名声不显。一名异世界的穿越者为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准备了三年。三年不翅,以长羽翼。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刘信,作为汉家开国皇帝刘邦的大侄子,将一改历史上被封羹颉侯的耻辱命运,在新兴汉帝国的版图上分得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封土。
  • 如果有重来

    如果有重来

    随便写写,人生总是有梦想的,有些实现了,有些未能实现。一直希望平平淡淡,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能重活,你想做什么?
  • 金丹赘婿在晚明

    金丹赘婿在晚明

    他,是多情书生,怜众生之殇!他,是斗战圣魔,屠天下恶人!他,是第一觉者,缔华夏精魂!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为晚明之歌!
  • 魏之狼臣

    魏之狼臣

    新人上路,请大家多多指教。本文以三国为背景,讲述一位西凉少年一步一步的成长。与群雄争锋的故事。本文纯属虚构,请大家多多包涵。
  • 奇异贵公子

    奇异贵公子

    “哎哟,听说了没,定王家的小王爷自从磕着脑袋之后,就变得奇奇怪怪了。”“啊,变成啥样了?”“成天念叨着什么屠龙什么特工之类的我们都听不懂的东西。”震惊!当一个现代思维的人,穿越到不存在的朝代时,满脑子竟然想的都是屠龙?!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洋之泪

    海洋之泪

    初见时,她给他起了一个不堪入耳的称谓。“风哥哥,风哥哥的叫,我又没有疯!”“可是,你不是姓风的吗。”“那就阿风好了!呃,要不阿凌?还是小风,小凌?”“莫弃。”“那就阿莫吧!”当听到那一声阿莫,他感到自己久久冰冷的心被融化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十两银妻千金妾

    十两银妻千金妾

    三年前,洞房夜,黄酒小菜几碟,她嫁与他为妻,十两银钱的彩礼,取得了她一生的爱恋……两年后,他沉冤昭雪,一朝登天,赐封睿亲王爷,却在一月后娶回了凤彩楼头牌,赎金千两……爱情,孰是孰非?婚姻,孰对孰错?最看不透的,便是那个若即若离的背影……于是,心死了,情淡了……直到一杯毒酒置于眼前,严子诺才蓦然惊醒,他要的,不止是她正妻之位,还有她的性命!她为自己委屈,却无奈。
  • 不被想起的重生

    不被想起的重生

    “我是谁?”……“那段遗失的记忆意味着什么?”……“我好像已经抛弃了它们”……“我更喜欢现在的我”
  • 等待不变初心的幸福,新兰

    等待不变初心的幸福,新兰

    【新兰序.第二部】四叶草,代表幸运和幸福。就像遇到你,三生有幸,爱上你,幸福一生。谁说童话不能是真实的?我和你将在四叶草的见证下相守一生。请你和我一起,将童话演绎成最真最美的爱恋。(新兰系列第二部四叶草,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心子。)
  • 大唐第二皇

    大唐第二皇

    穿越回隋末的第一天,便被告知自己父亲造反了,李智云死里逃生,一路奔回太原,本打算划水坐等天下太平,却没想到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害自己。裴寂阴谋划策,李建成笑面藏刀……庶子怎么了?待我打下天下割据一方!出身不够?看不到我身后百万雄师?
  • 我的流量是假象

    我的流量是假象

    成为流量小鲜肉不可怕,谁业务能力差谁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