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61800000023

第23章 最失误的政治遗嘱——明太祖遗嘱(2)

据《明史·功臣世表》记载,朱元璋一朝列爵公侯的功臣共五十九人,除一人封于洪武二十五年旋即被削爵外,其他五十八人均封赏于洪武二十三年前,此后没有再封赐任何人。而这些人被大批诛戮也开始于洪武二十三年追论胡党和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在这之前有诸多功臣生病而死,因真正有罪的被诛仅三人,剩下的则多死于洪武二十三年以后。

洪武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中,不计子嗣诛废和病死的,公侯被杀二十三人,其中直接死于胡蓝案中的有十六人。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归天,当初被封的功臣中只有兴侯耿柄文、武定侯郭英还活着,但也是半死不活。整个洪武一朝功臣几近整体覆灭。

朱元璋之所以迅速地分封功臣和当时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国家初定,君主所面临的解决的政治问题很多,各地农民军的势力犹存,蒙元残余旧部在北方仍旧虎视眈眈。他很希望能诸大臣们在这样的国家草创、辖境内外仍存反对势力的情况下,衷心为国,共固国基。另外,这些功臣们跟着自己东征西讨,也的确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情于理都要分封一番的。

但也正因此,他所分封的诸功臣享有了政治(生杀大权)、经济(获得众多的田地和佃户)、甚至是法律(免罪的铁券)上的特权。虽然朱元璋在这些问题上也动了脑筋而使用了监督功臣们的“卫所制度”,但并没有改变功臣们仍旧被委征境内外的反对势力。他们依旧享有上述特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在君子看来是情非得已,而小人却认为这是天经地义。

所以,这个大封功臣的假象由于朱元璋的种种猜忌,最终提前戳穿。为了让朱明王朝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朱元璋一方面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把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另一方面,他想方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其具体的办法就是分封诸王。洪武二年,他对臣子们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事实上,他是从周朝封建宗藩屏蔽皇室,国祚绵长的事实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而且,离他还不到一百年的大宋灭亡,就是因为没有藩王的缘故。他能从历史中有这样的认识,不愧是一个农民似的皇帝。

第二年,他首封了二至十子为亲王。朱棣就是这九个王中的一个,王号为燕,驻守当初元朝的都城北京。后来,又把其他儿子(共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亲王,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受封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地位相当高,公侯大臣进见亲王都得伏而拜谒,无敢钧礼。分封到边塞的诸王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甲士尤多。北平的燕王朱棣拥兵10万,大宁的宁王士兵有八万。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练将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元朝残余势力的军队,尤被重视,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尤其是燕王,由于功绩卓着,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藩王势力的膨胀,逐渐构成了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洪武九年,山西平遥训导叶伯巨上书指出封建诸王的弊病,并预言数世之后,定成“尾大不掉”之势。朱元璋大怒,认为这是叶伯巨在离间皇亲之间的关系,将他扔进了监狱。叶伯巨人是死了,但他的话却在朱元璋心里起了点反应。后来,朱元璋对分封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缩小了藩王的政治权力,但仍继续保留甚至扩大他们的军事权力。开国功臣被清除后,守边和出征的任务都交给镇守边地的藩王。无疑,这些藩王所代替的并不仅仅是功臣们的征战,同时由于他们的实力而让他们对朱元璋选定的接班人形成了威胁。

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炆就问当时的伴读黄子澄:“爷爷万岁后,我新立,诸王年长,各拥重兵,何以制之?”

黄子澄就把汉朝景帝削夺诸藩的事情给他讲了一遍,但朱允炆并没有找到最好的解决放案,因为他真心不想发生汉代“七国之乱”那样的事情。

有一次,朱元璋对他说:“我已经把防御外敌的重任交给了你那些叔叔们,你以后会很安全的。”

他反问:“外敌不安分,有诸王防御,诸王不安分,怎么办?”

朱元璋沉默良久,才问道:“你的意思是……”

他回答:“先以德感化,以礼制约,如果不成,就削其地,再不成,就废其人,还不成,就举兵讨伐之。”

朱元璋脸色一变,但随即平和,叹气道:“看来,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但过不久,朱允炆就收到了爷爷朱元璋送来的一个小册子,名字叫《皇明祖训》。

5、无能为力的《皇明祖训》

《皇明祖训》是一部传授治国之道的皇室家训,朱元璋编写此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日后的大明皇帝能依此保江山永固。所以,这本册子其实就是朱元璋专为训导后世子孙的皇帝家训。那么,这本册子到底都有什么内容呢?

这本小册子主要有五个内容,第一,就是永远废除中书省建制和丞相一职;永远废除一些残酷的刑罚;实行永不对外扩张的政策,并列了包括日本、朝鲜在内的十五个周边国家为“不征之国”;皇帝即位实行父死子继之法,无皇子,则兄终弟及;有皇子,则立嫡不立长。

第二,在皇帝素质上,提出重持身,慎国政,严祭祀三个要求。

第三,皇帝以后当谨防三件事:慎出入;谨后宫;禁止宦官干政。

第四,主要对皇帝与宗藩的关系提出要求,首先,皇帝当遵亲亲之仪,给予亲王以崇高地位。亲王可设侍卫军,有警还可调动守镇兵。遇朝廷有奸臣,亲王可训兵待命,听天子密诏,起兵擒奸人。臣民必须尊重亲王,风宪官亦不可以亲王有细微过失而上奏;亲王若犯有重过,可以派遣皇亲、内官宣召,罪大亦不加刑,只贬为庶人。

第五,在礼仪典章上做了一些必要的规定。

朱元璋把这个册子交给朱允炆,是想告诉他,对待亲王不可太过分,因为我已经规定了。这个小册子是被朱元璋极其看中的,他就告诫过朱允炆:“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朱允炆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最终没有遵守祖宗的训示。他刚登基不久,就开始削藩,也就等于说,是他首开违背祖训之例。而朱棣趁势援引“朝有奸臣,亲王可起兵擒奸”的祖训,率兵反叛得逞。因为有人开了先河,后人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朱棣称帝后,继续削藩。明宣宗以后,皇帝更是加强了对于宗室皇亲的管制,废除诸王入朝之事,废除宗室做官之令,亲王无故不得出城。触犯禁令者,去凤阳看坟。

不但在这方面,就是在其他方面,朱元璋的子孙也没有做到。皇帝不理政事、宦官干政,后宫淫乱,等等。朱元璋的子孙们都自作聪明,把《皇明祖训》改得一塌糊涂。

大概,朱元璋永远都想不到后世子孙会那么混蛋,自己一死,所说的话都成了屁话。而第一个让他的训示成为放屁的就是他的接班人。

事实上,他给朱允炆看《皇明祖训》,并非是完全担心朱允炆做出违背《皇明祖训》的事情来,他不过是想告诉朱允炆,我在这上面已经把亲王的地位提的非常高了,他们已很知足,不可能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来,所以,你不要动手。如果他们真的先动手了,你再动也不迟。

这种思想之所以会在朱元璋脑中盘旋,并且挥之不去。原因只有一个,他虽然封了那么多亲王,但真正被他积极扶持起来的只有三个,次子秦王朱(木+爽)镇西安、三子晋王朱(木冈)镇太原和镇守北京的四子燕王朱棣。

表面来看,大家各镇要地,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从地图上观看这三个儿子所镇守的地方,就会发现,三方是互相牵制的。当时,明朝的都城在南京,三方如果有任何一方想要南下,另外两方就能及时出击,阻挡其南下之路。朱元璋之所以对藩王们很放心,并非是绝对的放心,而是在暗中让他们互相牵制。

为了更进一步让皇太孙放心,在他临死的前两年,他把各个亲王召进京城,大家快活了好多天。在这段时间里,他反复重申亲王的职责,并时时表露出对皇太孙的器重之情。

可是,就在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和三十一年三月,秦王与晋王相继病死。如果说,秦王之死对他还是一种伤痛的话,那么,晋王在他去世前的三个月病死,对他来讲就是一种恐慌了。二王一死,燕王朱棣独强形势立即突出,此时,朱元璋一定想过该做点什么,临死前的一个月时,他跟皇太孙说,燕王不可不虑。但是,已经晚了。因为三个月后,他就去死了。临死前,不过是采取了“不许亲王进京吊丧”这一暂时性的防范措施。或许连他自己都知道,这一措施能保住孙子一时,保不住一世。

他一直渴望的就是《皇明祖训》能发挥作用,但是,如他最不希望的那样,这个小册子不但没能稳定大明皇室,而祸端就起于大明皇室。

6、朱允炆必败

朱允炆最终被叔叔打得不知所踪,的确是历史上一大怪事,首先,朱允炆乃是一个已经成型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君主,而朱棣不过是一个藩王。作为帝国的君主,朱允炆一旦下令开战,整个帝国的机器都会一起开动,朱棣所能开动的不过是他掌握的三十万军队和帝国三十分之一的领土而已。况且,朱棣名不正言不顺,无论如何,这场叔侄大战失败的都不可能是朱允炆。但,结果却是,他就是败了。

有一个原因很重要,就是他违背了朱元璋《皇明祖训》的规定,他一登基,就下令削藩。这无疑等于向亲王开战。在许多亲王看来,他犯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错误。就在他宣布削藩并开始行动时,监察御史康郁就上书,指责他纯粹是持一己偏见而削藩。朝中大臣对叔侄之争都抱着冷漠、保身的态度。另外,在对待削藩的问题上,他犯了一个“先削弱藩后削强藩”的策略上的错误。

他最应该先对付的是叔叔朱棣,但却一直留到最后。他削五王时风扫残云,却在削朱棣时于心不忍,他说,我即位不久,就连废五王,若又削燕,怎么跟天下人交代呢!

可就在他开始削藩不久,朱棣就已经开始准备造反。建文元年7月,他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起兵造反,朱允炆这才被迫应战。但良机已失。

第二个错误就是朱允炆的仁爱孝友,有时候,以这种态度去对待仇人就是妇人之仁。当帝国的优秀武将耿炳文率军北伐时,他就再三告诫出征将士:千万不要让自己背上杀叔之名。这就等于下达了不要伤害燕王性命的命令。

而朱棣也的确不要脸,在战场上一旦遇到危急情况,他就站在队伍前面,就用侄子的这句话告诫对方,趁势掩护军队逃跑。东昌战役中,朱棣几乎全军覆没,但由于诸将奉皇帝的命令,都不敢对朱棣赶尽杀绝,最终,朱棣自己殿后,后面的追兵像是护送他一样,眼睁睁地看着他逃走。这次战役如果没有朱允炆的口谕,那么,朱棣早已经归西了。

再次,朱允炆在皇宫中长大,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又年轻,虽然受到朱元璋的栽培,但实践经验却少得可怜,再加上他本人的性格,注定了这位全日制大学生和在社会历练的朱棣不能同日而语。当建文三年11月,整个战争形势即将发生根本转变时,这个大学生还陶醉在“小大强弱之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骗鬼的迷梦中。

最后一点,朱允炆错用了一个饭桶李景隆。此人一生下来似乎就学会了怎么把战争打得最惨的技巧,更是学会了如何让对自己有信心的人丧失信心。结果,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把朱允炆交给他的军队全部送进了地狱。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建文一朝已经无大将可派,因为许多优秀的武将已经被朱元璋杀光了。

朱棣后来采取的是直奔南京的战法而打败的朱允炆,他为什么会这么轻易地就敢采取这种战法,又这么轻易地取下了南京,还是朱允炆给他的机会。朱允炆这个人很奇怪,最先违反《皇明祖训》的是他,下死功夫遵守的也是他。

朱元璋当初规定太监不得干政,朱允炆上台后就对太监严格管理,不许他们多走一步路,不许他们多说一句话。事实上,就是在朱元璋时代,太监也没有受到过这样凄惨的待遇。所以,当朱棣起兵后,这些太监就纷纷把朝廷的一切消息都及时地汇报给了朱棣。这才有了朱棣敢于直取南京的战略。

朱允炆的失败,一方面要归罪于他自己,另一方面也要归罪于朱元璋。但我们应该体谅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因为一个农民能建立一个王朝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他又不把这个王朝的吏治扫荡得一片纯净。他更让我们从小就知道到了什么是封建专制集权的社会,让我们创造出了一个词语叫独裁统治。其实,如果一个国家有许多人骨子里都流淌着奴才的血液,你即使给他民主,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来用。我们所认识的独裁统治是有种种弊端的,但是,真正有弊端的并非是这种制度,而是独裁者。毋庸质疑,许多历史学家以及社会学家都认为朱元璋从本质上来讲的确是个好皇帝。那么,我们还认为独裁统治有各种各样的弊端吗?

朱元璋最不明智的地方就在于:赶走了家里的打手,把他们的砍刀收上来又给了亲戚,让亲戚去院门守护。他本以为宅子彻底安全了,但最后,其中就有一个亲戚返回家里,干掉了他的接班人。

同类推荐
  • 石空时

    石空时

    青年胖子马翔,是远洋货船上的一名大厨,因为一次奇异的经历穿越到了嘉靖年间,时代的交织、时空的交错,面对着这个属于海洋的时代,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命运在等着他呢.....沐浴着时代的风但愿我能够守护自己敬仰的英雄沐浴着时代的风但愿我能够自己成为英雄
  • 最春秋——史上最潮的春秋故事

    最春秋——史上最潮的春秋故事

    《最春秋——史上最潮的春秋故事》是一部语言幽默的趣味历史随笔集,深入浅出地调动春秋历史故事,将它们解读为当下潮流时尚的“历史原型”,拉近读者与经典的距离,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重温传统。通过作者严谨地熟读古书,又合情合理地推演补全了淹没散佚于语焉不详的历史记载中的空白,古人以一种充满人性的亲切面目呈现出来,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传递了一种历史的真实性呢?
  • 彼岸花开:中国历史的另类独白

    彼岸花开:中国历史的另类独白

    本书用了一种非常另类的历史叙述方式。历史再加上一个“另类”来修饰的话,很可能成为一场与历史无关的“历史”。事实也是。历史只是一个背景,人物只是一个依托,情节只是戏剧性的连缀……说穿了,是创造而不是复述,创造了一个动听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那是一个在历史的躯壳下,包裹着现代人进入过去,经历一场场盛衰兴亡、爱恨情仇、铁马秋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等历史场景的心路历程。
  • 文戏大宋

    文戏大宋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不杀士大夫的宋朝,是否是文人的天堂?抑或是地狱?当代的文人,一夜穿越,还做文人么?古文化还是新文化?友情推荐《人亦醉---宋》,作者阿枕,书号58359
  • 璀璨江山

    璀璨江山

    成败论英雄,只有成功了才是最好的,张昊一朝穿越,被村长的女儿救下,成为村长的上门女婿,本来想成为一个读书人,让日子能过得好一点,可惜天不从人愿,时代在召唤,一代枭雄就此崛起..........
热门推荐
  • 孤帆

    孤帆

    他本是皇子之尊,却因奸人陷害被迫离开故土,阴差阳错之下来到了这片以剑与魔法为主旋律的世界,拥有强绝力量的他怎样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生性恬淡的他为何会走上与众神对抗的道路.他又是如何得到各种族一众绝色红颜的青睐,而最终,天堑变通途之后,功成名就的他又如何面对故人?一切请关注作品《孤帆》
  • 逗比王妃之王爷王妃跑了

    逗比王妃之王爷王妃跑了

    苏糖糖下午感觉没事做,收拾好包袱,准备离家出走,刚出王府门就被王爷拦住了某王爷:爱妃,等等我,我我们一起走苏糖糖送某王爷一个字:滚某王爷凭着认识苏糖糖多年经验,直接扛在肩上拖走
  • 圣祖灵力

    圣祖灵力

    圣祖灵力重现,各方天域蠢蠢欲动,一名少年立志要成为人上之人,绝不做人下之芥草!
  • 天汉之浮生若梦

    天汉之浮生若梦

    人类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体?银河系里有没有外星人?地球上是不是只存在现在这一个文明?《天汉》愿竭尽所能,给您一个答案。
  • 家有萌皇:反穿傲娇有点狂

    家有萌皇:反穿傲娇有点狂

    作为一名新时代“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修得了电脑,打得了流氓”的职业女性,简颜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这么不科学地“调戏”上了一个自称“朕”的男人。——黄桑啊,请问你是来自哪个朝代?——不记得。——黄桑啊,请问你是哪年登基的?——不记得。……——黄桑啊,那,请问你觉得我们这个王朝如何?(不信这也能说“不记得”)他没立刻回答,上上下下把她打量了一番,微微一笑:后宫不得干政!
  • 莫名而来的爱

    莫名而来的爱

    遇见是对错,微微也不知道。爱恋的路途虽丰顺,却总是想逃避。冰冷的他遇见呆萌的她,却总是苦笑不得。面对时微微总是不敢承认她的爱又何去何从,死党暗中相助男主,只留她一人傻傻蒙在谷中,他们爱情的路上会遇见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殒狱

    殒狱

    剑荡九州,葬封三界。这里的故事从殒狱开始,也将在殒狱结束。为神为魔,尽在一念之间。
  • 凉京异世梦

    凉京异世梦

    听海握住温瑜手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来自心里的痛苦,像是被人从心里扒走了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她不知道他是两千年前凉京城温瑜,他也不知道她就是叶枕晗,他们的相遇是千年的等待,也是千年的悲伤
  • 混元血尊

    混元血尊

    武道之路,其路漫漫。有生命的地方就有争斗。争斗不停,杀戮不止。叶宸本是富商之子的他,却选择了走上了武者的道路;命运的捉弄,他是武者中的废体,修炼之路难于上青天;祸福相兮,他同时也是罕见的血脉者,从此,他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武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