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73600000019

第19章

这些人既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也是我们社会的真正优秀人士,他们习惯于在人生苦难中执着地追求真善美,有着在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的达观与执着。

1980年,作者与导师韩儒林先生

追忆吾师韩儒林先生

我的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历史系韩儒林教授,是把我引入学术殿堂的恩师,我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韩先生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从一九七八年入学到一九八一年毕业这三年中,我有幸亲沐韩师教导,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后来,当我得知韩师仙逝的消息,立即赶回南京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我清楚记得,在告别仪式结束以后,我还独自一个人站在韩师的灵前,饱含泪水。望着他的肖像,不忍离去。心中默默对韩师说:这一辈子我无法报答我对您的感激之情。

我在一九七八年考入研究生以前,从来没有读过大学。自高中毕业以后,我在上海市郊的一家机械厂当了工人。我酷爱历史,十二年的工厂生活中,写下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一九七八年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招考研究生,当年我报考了南开大学郑天挺先生的明清史专业研究生。同时,把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专业作为第二志愿。

虽然我在南开考试的专业与外语成绩还不错,初试已经被录取,并且赴天津参加了复试。然而,由于南开大学当年批改政治试卷的老师的粗心大意(这种粗心大意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很致命的),在对我试卷中的各题成绩分数相加时,竟然把我的政治试卷成绩少加了四五十分。(考卷背页的成绩全部没有加上去。)我的此项成绩就成了三十五分。不久以后,我收到了南开大学寄给我的通知书:我在南开大学的复试最终还是没有被录取。

我原来认定第二志愿被录取几乎是没有任何指望的,韩儒林先生是国内史学界大师,多少人想成为他门下的弟子而不能得,他怎么会收一个把元史作为第二志愿的考生?再说,我当年考南开大学历史系的专业考卷考的是明清史,而不是元史。我的元史专业知识确实也无法从我的南开考卷上反映出来。

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九七八年八月份的一个傍晚,那时,我正准备上夜班,经过工厂门房时,看到黑板报上通知有我的挂号信,从信封看,这封信是南京大学教务处寄来的。我好奇地打开信封,居然是我被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专业录取为研究生的通知!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从此我可以投在名师门下从事我梦寐以求的历史研究了!我的兴奋难以用言语表达,一个人的一生中很少会有这样强烈的幸福感。我至今难忘当时那种感受。

入学以后很久后我才得知,我的考试卷子被送到第二志愿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正是南大元史室的邱树森老师与其他各位老师,发现了南开大学批卷者由于粗心而犯的错误,韩先生与各位业师对我深表同情,而此时韩先生又收到郑天挺先生亲自写给他的对我的推荐信之后,与陈得芝、邱树森、丁国范老师商议,终于把我收了下来。正是在人生的关键的时候,韩师改变了我的命运,把我引入了神圣的学术殿堂。如果没有他的这一决定,也不会有我以后学术道路上发生的一切。

韩先生对学生的严格是众所周知的。我在韩先生面前常常感到“如履薄冰”。然而,正是这种严谨使我有幸受到了相当严格系统的学术训练,这种训练是真正入门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

此外,我体会特别深的是韩先生对待学生的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他的宽厚与博大。韩先生学问是以历史比较语言学为基础的。他学贯中西,留学过四个国家,精通数国文字,能通过对不同语言的元蒙史史料进行语言语音比较,运用审音勘同的办法,找出学术突破口。而对于韩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路数,我的同窗姚大力君学起来津津有味,摇头晃脑,如饮甘泉,时有所得,而我却时时感到不得其门而入,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我常常感到压力很大,内心颇为烦恼:如此下去怎么办?一方面我感到无法发挥自己在理论方面的特长,另一方面又深恐辜负了韩师破格录取我的一片用心。

然而,韩先生是一个明眼人,他通过多次与我的谈话,很快就知道了我的学术气质与学术兴趣与他的学术风格与专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一天,我到韩师家中问学,韩先生主动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这一套方法你不一定有兴趣,也不一定学得好,学了也可能会忘记。你还是走自己的路吧,有什么问题不懂可以来问我,我可以尽力帮助你。没有问题就自己看书。这样你总可以找到自己的路子的。”

听了这一席话,我心中如释重负,并对韩师不拘一格的宽厚深为感激。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就整日泡在图书馆里,根据自己的特长,广泛涉猎刚从国外引进的介绍社会学、文化学、结构功能方法、系统论方面的文章书籍,当时正值七十年代末,国门刚刚打开,我也许是最早通过英俄文期刊与港台学术刊物,接触各种边缘社会科学方法的中国研究生之一。在元史研究室相当宽松的环境气氛中,我从容地进行自己的自由探索。一方面,我从韩先生与元史室各位业师那里不断获得中国古代史与元史专业的传统治学方法,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汲取国外的新的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我在韩先生指导下,逐渐从元史史料中,找到自己感兴趣并能发挥自己特点的研究课题。而这种运用边缘学科方法来研究历史的做法,正是后来我形成自己研究特色的起点。

我对元代中期政治史有特别的兴趣。入学一年以后,我在《元史与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以下简称《集刊》)第四期上发表了一万多字的处女作《元英宗与南坡之变》。这篇论文里,我分析了元英宗之所以被蒙古权贵铁失集团暗杀,与元代中期的汉制改革派和蒙古游牧军事贵族保守派之间的政治冲突有关。此外,我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力求探索一种新的历史叙述风格,一种多少带有激情与抒情性的风格。当时,我从南京大学图书馆里借来了一本由前苏联历史学者曼弗里特着的俄文版的新书《拿破仑传》,这本书与元史似乎无关,但正是那种生动而充满抒情性的叙述风格,深深地吸引并影响了我,我从中得到启示,力图把这种风格运用于元史论文中。后来,我毕业后四年写成的《儒家文化的困境:中国近代士大夫与西方挑战》(以下简称《困境》)一书,可以说正是这种风格的延续。《困境》这本书运用文化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中西文化的近代冲突,发行量高达十万册。可以说我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在国内运用这种研究方法的研究者之一。而这种方法探索,这与我受益于南大元史室的自由宽松环境有关。

研究生学习生活的第二年,我又在《集刊》第五期上发表长达两万字的《论蒙古帝国的汗位继承危机》,这篇论文也可以说是当年我所写的在元史论文中,自己最为满意的一篇。其中对俄文《史集》与巴托尔特全集中蒙古史论着的大量的史料引证,多少体现了韩师对我的学术方法的影响和熏陶,而蒙古传统继承原则中的四个固有紧张因素之间所形成的危机结构的解释,则是我在吸收系统论与结构主义方法之后,力求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复杂的蒙古政治史问题的一种新的探索。在这样做时,我力求做到不露痕迹。现在看来,这种对系统论方法的“隐性”运用,确实比自我标榜的“显性”运用,更容易获得学术界的认同。

我的硕士论文《论元代的皇位继承问题》则是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元代政治危机形成机制的尝试。我注意到元代中期环绕皇权而进行的权力斗争与政治危机,与中国其他各朝相比,具有更高的频度与强度,我认为元代中期的这种特殊现象,与草原文化中形成的游牧政治传统,渗透到元代皇位继承制度中去有关,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传统政治制度,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与生态环境中形成的。这两种基于不同文化习俗而形成的传统制度,在元代皇位继承过程中以一种奇特的方式重叠在一起,正如两种不同的血型混合在一起一样,这就不断干扰了元代政治程序的合理运作。我试图以这种理论观点来解释,元代中期短短二十几年中何以会发生多次由于皇位更迭而形成的政治危机。当时,我还没有能用后来经常使用的“失范”这一术语,来作为解释的中心概念,然而,我对异质制度之间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脱序的研究兴趣,可以说从那时已经开始形成。这种以文化为视角的研究方法,对于我后来研究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中西两种互为异质的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社会脱序问题,均有很大的影响。

三年学习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我始终不能忘怀元史研究室中一排排书架上陈列的那些珍贵古籍与外文藏书,其中透出一种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南京大学元史室所形成的那种学术氛围与严谨的学风,师生三代之间那种真诚相待与凝聚力,所有这一切已经无形中成为我此后治学为人的精神资源。南大这三年是我学术生命的起点,也是我一生中永远难忘的最美好岁月。

一九八一年年底我毕业分配回上海,离开南京临走那天,我去韩先生家里告别,最后临走时我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性格内向的韩先生此时流露出一种惜别之情(甚至我还依稀觉察出他眼中一丝淡淡的感伤)。离开他家之后,在路上,我也产生一种淡淡的感伤,一种莫名的疚意。我知道,我不是韩先生最满意的学生,也没有学到韩先生学问的真传,但我却敢说,在韩师所有的学生中,我是最受惠于他的学生,他在关键时候所给予我的人生机会,他在治学方面的博大与宽厚,他对我根据自己特长去从事研究探索的鼓励,却在此后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分配到上海不久,韩师偶尔从他的孙子韩昕订阅的《青年报》上得知我参加为自学考试生开设的学习辅导班的通知广告,据南京大学陈得芝老师后来告诉我,韩先生为此高兴了很久。

离开南大已经近二十年了。我也带自己的研究生。我对研究生所说的话,也是从韩先生当年对我说过的话中引申过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去发现自己的特长,去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我相信你会走出自己的路来的。”

2002年4月写于上海

他坐在那高高的山顶上——悼念挚友陈文乔

不知是哪一年,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我爬到了山顶,陈文乔已经坐在那高高的山顶上,全神贯注地望着远方的丛林,他见到了我,指给我看那美丽的白云、飞鸟,还有那远方起伏的山峦。那是一个绝美的境界,一个生活中从来不曾见到过的仙境。这个梦境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也许这个梦与我与陈文乔曾经经历过的一个情景有关。我记得那是1971年秋天,我与陈文乔在上海齿轮厂当工人时,我们两个人曾结伴去黄山。我记得他在黄山某一处野山顶上,突然发现一朵像雪莲一样的不知名的花,在那里孤傲地怒放着。他高兴地大声呼唤我快过去看,见到那朵凌空盛开的花,我们都兴奋起来。我们用从朋友那里借来的那架八块钱的破照相机,激动地把这朵花拍下来,留作永久的纪念。虽然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这一情景我还历历在目。

陈文乔是最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人,他始终那样乐观,他那爽朗的笑声,是我们每个认识他的人都难以忘怀的。他幽默而充满智慧的话语,总在感染着我们每个人。我和他长达四十年的交往中,哪怕在“文革”最阴暗的日子里,我从来也没有见到过陈文乔悲观过。我记得俄国作家巴乌斯朵夫斯基在回忆俄国诗人格林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是每天在垃圾山上,看着美丽的太阳冉冉升起的”。陈文乔就是这样的人。

我第一次见到陈文乔,那是在我们六五届七十个高中生分配到齿轮厂当学徒时,他讲的是一口特别好听的标准的北京话,性格爽朗,有一种很高雅的气质。后来,我知道他出身于爱新觉罗氏家族,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件事,那是1965年底或1966年初,那时还没有开始“文化大革命”。有一天,他突然剃光了头,穿着一双用草绳当作鞋带的旧跑鞋来到厂里,一副特立独行的样子。我后来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他看不惯那些拿了第一个月的学徒工资就上街理了个奶油小分头的人。所以要来个“对着干”。

陈文乔曾经就是这样一个浪漫主义倾向的左派。他曾经非常向往革命,他要走向新时代,要与过去、与自己的家族做最彻底的决裂。他的激进的左的革命观念,虽然出于一种对生活的幼稚的不成熟的理解,然而却可以说出于至诚,你可以从中感觉到一种颇有浪漫诗意的东西。后来他由于肝炎进了医院,他给我来了一封十几页的长信,在这封洋洋洒洒、字迹潇洒的信中,他向往着中国尽快地进入共产主义,他把那种共产主义境界描述得非常诗意。他把八级工资制看作是一种资产阶级法权。他想象着未来中国人在那个即将来到的人间天堂里,过着人人平等、人人没有私心的日子。由于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于是我就到医院里去看他,我们就辩论起来。后来我们也就在辩论中成为终生的挚友。也许我对与现实有关的理论的真正兴趣,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后来,“文化大革命”的灾难现实教育他,也教育我们所有的人,我们都从那种对政治的诗情梦幻中觉醒了过来。他后来也开始认真地思考社会与历史,并与自己的浪漫的激进主义告别。在告别了他的人生的激进主义阶段以后,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强烈追求。对知识的热爱始终支持着他,给他的生活以新的意义。他经常到我的镀铬间来,在那间小房间里,他总是兴奋地向我介绍借来的英文刊物上读到的世界科技的新发展,介绍他所看到的最新的“突变论”与“混沌论”。他还为我特别制作了一个自动温度控制仪,让我可以在上班时放心地看自己心爱的书,而不必担心温度失控。

同类推荐
  • 大阪抗战师团

    大阪抗战师团

    张伟在一场意外事故中开始了最倒霉的异时空之旅--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大阪第四师团一个联队长大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张伟“别有用心”的引导下,大阪师团全无日军其他师团的残暴和凶猛,成为抗拒侵华战争的师团、笑话百出的师团、被人称为不会打仗的窝囊废师团。同时张伟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见到了许多抗日英雄们,帮助和配合他们杀日寇、防暗杀、送军火、给医药,并力所能及的帮助了抗日战争中的同胞和东南亚的抗日军队。谱写了一个个热血传奇、惊险有趣的故事。谨以此文,献给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南京大屠杀70周年。强我中华,威震天下!(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主角最后是不是日奸还不到时候告诉大家,说句不好听的其实作者就像脱衣舞女,要一点点“脱”,一直吸引读者。如果你一点也不喜欢抗日题材的,我无话可说,如果有些兴趣看看架空,看看抗日,请关注后面的内容,文笔是水平问题,态度是责任问题。本书一定不会草草收尾,一定会对的起收藏的几千位书友朋友,在结尾处给大家一个圆满的答案。)
  • 隐士发明家

    隐士发明家

    隐士“什么都会”逍遥子的小徒弟沈器,因二师兄和太子离奇消失,而被师父派下山找人。沈器和公主周青樨合作,凭借造物之术,以及匪夷所思的“想金”、武功,一点点揭开真相,挫败源自未来的惊天阴谋。期间两人也相知相爱,修成另类正果,并惊觉命运之神奇。
  • 唐革

    唐革

    景朝末年,天下狼烟四起,战争不断,各地军阀纷纷自立,边患问题愈演愈烈,这个公元七八世纪最强大帝国的威仪在金戈铁马的岁月里逐渐被消磨殆尽。二十一世纪青年李安在登山途中遭遇雷雨,一道银白色蛟龙般的闪电划破长。挣开双眼,就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 皇权恩怨传

    皇权恩怨传

    在这一片架空的中原大陆上,阳辉帝国,面临这一场场内忧外患。从百年基业的元宁国中夺过的江山,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阳辉国西宁国北枭国历史在变,人心在变,这是一场源于皇权而发的争斗,尔虞我诈,你方唱罢我便粉末登场。最后,谁会坐上这权力的顶峰,一统乱世?
  • 三国之主宰中原

    三国之主宰中原

    新书已发《我在三国有套房》,快穿汉末和现实,带给诸君不一样的三国,带给诸君一段传奇人生。新书期还请投票支持哈!町兰拜谢!————公元194年,豫州,小沛魂穿异世,手握商城系统的楚昊表示,这系统竟然可以购买武将?还有这娃娃亲是什么鬼?南投袁术帐下,伺机自立为王。智斗曹魏四谋,竟可不分上下。武战吕典关张,上演旷世对决。【三国,一场盛宴,任何时候品皆有不同的感触。初中看的是吕赵典关张,高中恶心的是伪君子刘备。现在回首,不禁苦笑,如今品的是三国那尔虞我诈,品的是那智多近妖的郭贾荀诸葛,周陆庞司马欢迎各位兄弟加入,Q群号码:828060671》
热门推荐
  • 韩家幺女

    韩家幺女

    在绵延的大青山下,有一个宁川村,村里流过一条弯弯的宁川河。宁川村里有韩家,韩家有一个活泼聪明的幺女,一家人安稳快乐地在宁川村生活。可是,幺女成长的道路真的有那么顺利么?且看古代熊孩子如何折腾!
  • 永无止境的远征

    永无止境的远征

    宇宙不止这一个,远方还有漫漫的虚无,以及生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行星遥遥相望

    行星遥遥相望

    从前我喜欢一个人喜欢了三年……顾以琛:呵,你以为你是谁啊?你是我顾以琛的唯一吗?当初你亲手把我推下深渊,如今你就在这里像一个哈巴狗一样乞讨,你以为我还会对你好吗?笑话,我巴不得你死……消失前的洛未眠说:从今天开始,顾以琛会开始喜欢上洛未眠的,洛未眠是顾以琛的唯一消失后的洛未眠说:我求你了,还给我,我不要你的爱了,我只希望你把我曾经的快乐给我,把我爸爸妈妈还给我……终于洛未眠拿着盲杖在星海前走着顾以琛提着灯发了疯一样四处寻她顾以琛:求你……对我笑一笑……好吗?
  • 战仙冥

    战仙冥

    天为海、地为火、以我身为剑、斩海净火。白昼无日、黑夜无月、以我血为剑、染了这日、染了这月。让这世间、除了我身、除了我血、除了我剑、再无他物。
  • 吸血鬼:邂逅温柔夜伯爵

    吸血鬼:邂逅温柔夜伯爵

    未婚夫离奇死亡,警察怀疑她是凶手,最爱她的姨妈撕掉慈爱面具,成了邪恶的巫师,好姐妹神不知鬼不觉抢走她最爱的竹马…于是所有好运变霉运!“如果你决定留下来,可以去我房间。”他是在诱她上钩吗?怀孕?吸血鬼baby?她母凭子贵的抗争没有换来自由,竟意外得到个名正言顺的“伯爵夫人”头衔?
  • 我的三分之二人生

    我的三分之二人生

    这部小说是以我的真实人生经历为题材,概括的叙述了我从青春花季的少女,经历人到中年的婚姻危机,半生的奋斗却变成了三无女人:无钱、无房、无业,迫不得已离开家乡只身闯荡一线大都市,成了中年打工的职业保姆,最后在五十岁的时候回归故里的故事。这也是我的前半生,只不过我没那么好命,没有一个白马王子一样的男人戏剧性的出手搭救,只能学习落在井里的驴子,一步步踩着垃圾吃着垃圾逃出生天!路过繁华,坐看风起云涌,历经沧海桑田,此刻的我,已经是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了。
  • 九州志异之凌烟剑典

    九州志异之凌烟剑典

    剑即心生,一念动而犯鬼神之禁,一言出而伤天地之和,心念即动则天地相随。九州大地,诸般法术,万般变化,我只以一剑动九州
  •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地安(下)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地安(下)

    本书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科技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按照历史演进的顺序,进行了生动、真实、客观、全面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