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28200000002

第2章

将解此经。十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权实对辩。四分齐幽深。五所被机宜。六能诠体性。七宗趣通别。八修证阶差。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初有通别通谓酬因酬请显理度生。一代教兴皆由是矣。若原佛本意。则唯为一大事因缘故。别者。有十所为故说此经

一显示因行有本故 圆照净觉了无明空。发清净心方修万行

二泯绝果相成圆故 本无菩提涅槃。唯是清净觉性。故无始终增减。方为究竟之果

三决择悟理应修故 普贤问意云。觉性本圆一切如幻。幻空无体。谁曰修行。如其不修何因证觉。佛说因起幻智以除诸幻。幻尽智泯觉心圆明。然今唯说空幻者。溺在无修。修习之徒缚于有得。良由悟修之意似反而符。故最难明。理须决择

四穷尽甚深疑念故 菩萨难意云。众生本佛。今既无明。十方如来后应烦恼。佛答意云。即此分别便是无明。故见圆觉亦同流转。如云驶月运等。但一念不生。则前后际断。如医差华亡等。众生即佛。人罕能知。知而寡信。信而鲜解。解亦难臻此境。今经决了实谓穷源。苟能精通群疑自释

五除断轮回根本故 发业成种。无明为根。润业受生。贪爱为本。若不识其相贼即能为。若不达其空。永不可断。故答文殊弥勒。究了尽其根源

六搜索菩提隐障故 谓我人众生寿命。虽名同诸教。而行相深密。从粗至细展转难除故净业一章重重搜索

七少文能摄多门故 文唯二十八纸。义具顿渐空有悟修性相

八一法 一一文中。无不标依圆觉结入圆觉

巧被三根故 普眼观门被上根。三观诸轮被中根。道场加行被下根

九令修称性深禅故 三观皆以悟净圆觉为本

十劝事离相明师故 佛本是而勤修。惑元无而须断。无轨可则。无迹可依。必须离相明师触向晓喻。故令亲近尽命亡躯等

二藏乘分摄者。谓三藏之中修多罗摄。二藏之中菩萨藏摄。诸乘之中一乘所摄。十二分中 一契经。二应颂三授记。四讽颂。五因缘。六自说。七本事。八本生。九方广。十未曾有。十一譬喻。十二论义

契经方广二分所摄。三权实对辨者。然西域此方古今诸德立宗判教离合有殊。或一味不分或开宗料简。今将略叙。且启二门。初则不分。后明分教。不分之意其有五焉。一理本一味殊途同归故。二一音普应一雨普滋故。三原佛本意为一事故。四随一一文众解不同故。五多种说法成枝流故。故不可分。即后魏流支。姚秦罗什。立一音教。是此意也。其分教者。有其八意 初五翻前后三别说

一理虽一味诠有浅深故。二佛虽一音教随机异故。三本意未申随他意语故。四言有通别就显说故。五由辨权实不住枝流故。六王之密语语同事别故。七不识佛意。以深为浅失于大利。以浅为深虚其功故。八诸佛菩萨亦自分故。以斯等意。开则得多失少。合则得少失多。但能虚己求宗分。亦何乖大旨。故今分之。然就分教。又诸德不同。今依贤首大师。统收为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一乘顿教。五圆教。初者以随机故。随他语故。说诸法数一向差别。以其简邪正辩凡圣分欣厌明因果。然其所说法数有七十五但说人空不明法空。唯依六识三毒。建立染净根本未尽法源。故多诤论。二始教者。亦名分教。以深密第二第三时教同许定性无性俱不成佛故。今合之总为一教此既未尽大乘法理。故立为初。有不成佛。故名为分。广说法相。削繁录数犹有一百。少说法性。所说法性即法相数。决择分明故少诤论。三终教者。亦名实教。定性二乘无性阐提。悉当成佛。方尽大乘至极之说。故立为终。以称实理故名为实。少说法相多说法性。所说法相亦会归性。故无诤论。上二教并依地位渐次修成。总名为渐。然大乘教总有三宗。谓法相破相 二皆渐教之始。即戒贤智光二论师。各依一经立三时教。互相破斥。而传习者。皆认法性之经。成立自宗之义

法性 通于顿渐。渐即终教。终于始故。顿如后说

今将法性对二宗料简。即为二门。一对法相。二对破相。初中性相二宗有多差别。今随类束略叙十条。一三乘 性五故也。初小次一不了。后具三乘为了。深密云云

一乘 生一故也。初小次二不了。后唯一乘为了。法华等云云

三五性 楞伽等中皆说五种性故

一性 法华楞伽涅槃皆唯一性。趣寂声闻余国佛度故。菩萨与记当作佛故。阐提有佛性故。摄论立法一居三后故法华破三多嫉怨故

三唯心妄 八识从惑业生

真 八识通如来藏

四真如凝然 八识生灭故非随缘

随缘 八识依藏性故但是真如随缘成立

五三性空有离 遍计空依圆有

即 无性即圆

六生佛不增不减 定性无性决不成佛故。生界不灭。一理齐平故。无增无减

七二谛空有离 真俗条然

即 第一义空该通真妄

八四相前后 灭表后无

同时 体性即灭

九能所断证离 根后缘境断惑。以有为智证无为理

即 惑即菩提。见即真如

十佛身有为 四智依生灭识种故。报身有为

无为 智依如来藏故。佛化身即常即法不堕诸数。况报体耶

若知二教权实。二宗亦不相违。谓就机则三。约法则一。新熏则五。本有无二等。二对破相者。略有五别。一无性 以诸法无性为真如

本性 以常住真心为真如

二真智 能了无性者

真知 一心真实本自能知。通于理智。彻于染净。如华严问明品说

二二谛 色等俗也空即真也

三谛 加第一义谛。谓一真心性非空非色。能空能色如镜之明

四三性空有 空宗有谓依计。空谓圆成性宗。即遍计情有理无。依他相有性无。圆成情无理有。相无性有

五佛德空 虽说佛身五求不得。得则虚忘。无得乃真。离一切相名佛功德

有 诸佛皆具常乐我净真实功德。身智通光一一无尽。性自本有。不待机缘

略辨此五。余可例知。然得意者亦不相违。谓一切法既皆是真心缘起。缘起无性还即真心。始不异本。知外无智。余谛性等例之可明。然此门与前后别。但教有始终渐顿之殊法非深浅之异。四顿教者。但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依地位渐次而。说故立为顿 思益经。云得诸法正性。者。不从一地至于一地。楞伽经云。初地即为八。乃至无所有何次

总不说法性。唯辩真性。一切所有唯是忘想。一切法界唯是绝言。五法三自性皆空。八识二无我都遣。诃教劝离毁相泯心。生心即妄不生即佛 泯之迹绝方显真性故

五圆教者。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是故十信满心。即摄五位成正觉等。主伴具足故名圆教。即华严经也。所说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如帝网珠重重无尽。已知五教贯于群诠。未审此经与彼何摄。今显此义分作三门。一彼全摄此。此分摄彼。谓圆教也。二此分摄彼彼不摄此。谓初二也。三彼此克体全相摄属。即终顿也 权实对辨讫

四分齐幽深者。约起信论明诸染法本末五重。以显诸宗所诠分齐深浅。论中初唯一心为本源。二依一心开二门。一者心真如门。谓心性不生不灭。二者心生灭门。谓依如来藏与生灭合。名阿黎耶识。三依此识明二义。一觉义(始本)。谓心体离念等。二不觉义。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不觉心起等。四依后义生三细。一依不觉故心动名业相。二依动故能见名转相。三依见故境界妄现名现相。五依最后生六粗。一智相 依境分别也。即法执俱生

二相续相 依智起念不断。即法执分别

三执取相 心起着故。即我执俱生

四计名字相 我见分别。上四皆惑

五起业相(业也)。六业系苦相(报也) 言诸宗所诠分齐者。谓人天乘唯齐业报。小乘唯后四粗。法相极于三细。终顿通诠本末方穷初一心源。初一心源即此经圆觉妙心也。经标圆觉为宗本故。说染净法皆从觉心所现起故 第一重

文殊章末即真如门。经名如来藏差别。即生灭门 第二重

普眼一章即始本觉。征释无明即是不觉 第三重

净业一章即三细二粗 第四重

弥勒章初轮回因果。即后四粗 第五重

是知圆觉极尽五重。标云。幽深良在斯矣。五所被机宜者。略有二种。初料简。后普收。初谓乐著名相以文为解者。系滞行位高推圣境者。情尚于空触言宾无者。自恃天真轻厌进习者。固执先闻担麻弃金者。如上皆非其器。反上即皆是器。后普收者。一切众生皆本有佛性。但得闻之无不获益。谓宿机深者悟入。浅者信解。都无宿种者。亦皆熏成圆顿种性。如华严经食金刚喻。六能诠体性者。略作四门。一随相门。复有二种。一声名句文体。体用假实相资故。故十地经有空中风(喻声)画(名等)之喻。二通摄所诠体。若不诠义文非教故。二唯识门。前二不离识故。然有本影之异。三归性门。此识无体唯是真如故。四无碍门。心境理事交彻相摄故。以一心法有二门故。七宗 当部所崇

趣宗之所归

通别者通论佛教因缘为宗于中有小乘空宗法相法性圆融等异。今即法性

别明此经又有总别。总以心(寂也)境(空也)空 遍计如蛇鬼等。下云。非作故无等

寂 依他如影像等。下云。四大不动等

觉性圆满由空寂故圆满成实

凡圣平等为宗下云。觉圆明故。乃至根尘遍法界等

令修行者忘情由悟宗故即下缚脱八不等佛 由情忘故

观行速成为趣。又以前趣为宗。令惑业消灭永绝轮回起大神用安乐自在为趣。别者有五对。一教义对。教说为宗义意为趣。二理事对。举事为宗显理为趣。三境行对。理境为宗观行为趣。四行寂对。观行为宗绝观为趣。五寂用对。绝观心寂为宗起大神用为趣。此五亦是从前起后渐渐相由矣。八修证阶差者谓若但。约教文唯生****。忘诠修证复有其门。故以心传心历代不绝。自佛属迦叶展转于今。灯灯相承明明无尽。然所传法不出定慧悟修顿渐。无定无慧是狂是愚。偏修一门无明邪见。此二双运成两足尊。故天台修行宗于止观。其顿渐悟修者。顿悟 日出孩生 渐修 霜消孩长

为解悟渐修顿悟 伐木入都

顿修渐悟 磨镜学射

渐修渐悟 如登九层台。足履渐高所鉴渐远

并为证悟。若顿悟顿修 斩染綟丝

则通三义谓先悟 廓然顿了

后修 不着不证旷然合道

为解悟先修(服药)后悟(病除)为证悟修 无心忘照悟 任运寂知

一时即通解证。若云本具一切佛德为悟 如饮大海

一念万行为修 得百川味

亦通解证。此圆觉经备前诸说。为文殊一章。是顿解悟。普眼观成是顿证悟。三观诸轮是渐证悟。又三观一一首标悟净圆觉。次明行相。后显功成。初中为对是顿悟渐修。中后为对是渐修顿悟。此等顿渐皆语用心。不同前门但是判教。苟得其意皆成定慧。如其失旨妄想无记。冀诸学者审而修之。其第九第十两门。便随本文注解。故不牒其科段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色玉石之阳光背后的阴影

    血色玉石之阳光背后的阴影

    一对相传具有灵性的红色玛瑙,成为许多人相争的对象。男主角立世凯在7岁时遭遇被追杀,父母都死于那次追杀,之后被意大利人收养。长大成人后他是国际名模,却在养父离世后得到了一块古老的红色玛瑙,此后开始怪梦连连。梦里指引他回到中国,找寻二十年前杀害父母的幕后主使,开展复仇的计划。与此同时,女主角袁灵洁在与初恋分手后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在记忆中被传说的一块红色玛瑙。之后她开始总梦见一个背对着她的男人,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个人?立世凯与袁灵洁经过几次巧遇,两人相互产生好感,却陷入了一个个陷阱。男主角要如何实行他的复仇大计?又该如何逃出一个个陷阱?
  • 漫威天眼

    漫威天眼

    穿越就好好穿越,老是穿越在孤儿院,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多孤儿被夺舍;漫威就漫威,能不能住的离托尼·屎大颗远一点;女主就女主,你,算了我不想说了;最后一个,异能就异能,你能再多一点吗?
  • 现代成神之路

    现代成神之路

    凌云带着一枚神奇戒指以及一把超越神器级别的宝剑穿越到现代都市中,霸占全世界黑道,在人间界立下了龙魂皇朝,流传万世。在仙界,他打破了规律,成为了仙界的执法者,龙魂皇朝在仙界更是成为一方的主宰。他无意间堕落到异界,从一个失忆的少年再度苏醒,寻得他人生的真理,在神界,他遇上了自己的师兄,经历万亿年数载,化为真神,成为旷古之间唯一在盘古之下的神人。
  • 倘若你爱的是我

    倘若你爱的是我

    顾柏城喜欢的是林千雅,林千许喜欢的是顾柏城,林千许一直代替着林千雅生活,包括结婚生子。难道,就真的这样子过完了做别人的一辈子吗?
  • 绝世倾城丑王妃

    绝世倾城丑王妃

    今生他是我的中学教官,他活泼开朗与人亲近就像阳光男孩他与我相差8岁,我叫苏簌,17岁,是某个集团老板的独生女在那短短一周的军训在一次队伍重整他成为了她的教官一周过去得知他将要离开,心好难受。一天她得知了他已经有女朋友,心犹如停止了跳动,她流着泪奔跑着雨渐渐落下……前世他是高高在上的王爷,冷酷而无情犹如千年寒冰。她是否能够与他续写前缘。
  • 皇玉

    皇玉

    吾欲静心,心则静而玉不静,吾欲凝神,神已凝而玉不凝。中央天阀,残余妖族,邪魂玉师,各大帝国,针锋相对,谁又曾想一对双生皇玉竟然降临在一人身上,千万年而不遇的血色天赋,弹指遮天间,一主天下浮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驱魔专家

    驱魔专家

    这是一代驱魔人的故事,,,这个世界里有僵尸,有道法。
  • 大唐幻夜

    大唐幻夜

    他拥有被妖怪诅咒的右眼,本想毁灭自我,却无意中回到唐朝,原本选择了庸庸碌碌的混沌生活,却又被无情的卷进设定好的命运诡计中……他,罗夜木,在唐朝,成为一名驱除魑魅魍魉、妖魔鬼怪的术士……也成为百鬼的主人……本文属于慢热志怪推理文,非喜勿戳~~~~~喜欢志怪类悬疑推理小说的诸君们,要多多支持哦,跪求收藏,狂求推荐~~(小说分为现代篇和古代篇,诸君可跳过现代篇直接从第二卷即古代卷《魅行长安》阅读,两部分虽联系比较密切,但相对独立,诸君可自由选择,即从现代篇开始阅读,或跳过现代篇直接阅读古代篇,祝君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