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36200000009

第9章 由女人见证之年代(8)

当然,成为艺术品的裸体女性们的脸,也不全是呆板的。有些也表情生动,也不难使人由她们的表情而目光直驱入她们的心灵。但这些画或雕塑往往是有情节的,以取材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世纪的神话传说、宗教传说为最多。

其实我想说的是,入画的托腮凝思的少女我见过;哺育着的成熟女性我见过;编织着的老妇人我也见过。

但是,入画的读着书的青年女性,我只见过两幅。一幅画的是一位公爵夫人,在豪华的房间内静静地仿佛聚精会神地读一部《圣经》,如果《圣经》也算是书的一种的话。另一幅是俄国画家画的一位少妇坐在小窗前一把旧椅上,聚精会神地读一部差不多与《圣经》等厚的书。她一只细长的手指正打算抚过一页。女性,尤其青年女性,与书一同入画、入摄影,或变为雕塑,在我看来,其艺术的魅力仿佛便具有了某种超凡脱俗的圣洁意味儿。粉碎“四人帮”以后,当时中国的中青年画家们、摄影家们、雕塑家们,都曾将中国青年女性与书的关系表现在自己不同的艺术领域内。在同一个国家里,在短短的几年内,女性与书这一题材,被不同门类的艺术纷纷表现,这种情况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艺术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书在那些绘画、摄影、雕塑中,并非闲适时光的衬托物,也并非女性娴静之态的衬托物,它完全不同于老妇人手中的编织。它是全中国人时代夙愿的载体,也是当年很多中国女性共同夙愿的载体。那些绘画、摄影、雕塑,今天看来,也许都称不上是杰作,也许根本不具有艺术的什么不朽性,但当年感动过、激动过多少求知若渴的中国人啊!

我记得有这样一幅画,一位面容清秀的姑娘,身着白色连衣裙,手捧一册刊物看得忘我。她的身后是街头报刊亭。

那一册刊物似乎是《知识》。

那一幅画的名字似乎是《知识就是力量》。它一经问世,便被许多报刊转载。如果能够统计一下,我们将会更加确信不疑--它可能是当年转载量最高的一幅画,起码是之一。

当年,许多三十来岁的中国男人和女人,一看到这幅画竟泪光闪闪。尤其那些被时代蹉跎了岁月,再没有机会以正式大学生的身份跨入大学校门的男人和女人,面对《知识就是力量》无不百感交集。

20世纪50年代的许多老母亲们,到了80年代初,除少数极高龄者,皆已辞世了。

20世纪50年代的许多中年母亲,到了80年代初,除少数早逝者,皆在不经意间变成老母亲了。

她们的许多长子长女,如果没有“上山下乡”一页,早该是父母了。可80年代初,他们中的大多数刚刚返城,还居无定所。

20世纪50年代的许多年轻的母亲们,到了80年代初,都由“大嫂”而“大婶”而“大妈”了。她们中,有的人的儿女也是知青,只不过“上山下乡”的时间短些,返城时的年龄也小些,可称之为“后知青”。

而20世纪60年代初降生的一代人,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是高中生。“老知青”、“后知青”,当年的高中生们,从十七八岁到三十余岁的一切城市里的男女,凡求知若渴的,无不参与到同一种竞争中--升学。在大学的课堂上,在女大学生之间,当一名十八九岁的年龄最小的女大学生和她的二十八九岁的可能已经做了妻子的女同学坐在一起时,时代在尊重文化知识方面曾经一度发生的断裂就呈现出来了。

当年,女性要求和向往自身知识化的强烈冲动,远胜过今天时装、减肥、美容、出国旅游对她们的吸引。

一方面是由于当年还没有那些,甚至可以说主要是由于这个原因;另一方面,不能不承认,中国女性力图通过知识化完善自身的可贵意识开始觉醒。而这一点,对于全世界的女性来说,其实都是最不容易的选择。因为,孜孜苦读考上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远比埋头苦干挣上一大笔钱通过整容术将自己的脸整得端正些还需要执著的精神。而恰恰是那些被耽误了十年的大龄大学生,尤其其中的女性,其苦读之执著精神特别令人钦佩。四五年后曾有报纸做过调查,她们的毕业成绩是令她们的许多老师深为满意,甚至深为叹服的。

不能以正式大学生的身份进入大学校门的她们,转而毫不气馁地成了夜大、电大、职工大学里学习态度最具自觉性的“女生”。

从恢复高考到80年代的最初两三年,中国当代女性,主要指中青年女性,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可用七个字来概括--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城市里,你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她们捧读的身影。有的是在读刊物上发表的最新小说,这倒并不怎么特别值得喝彩。因为支撑文学延续至今的主要读者群,几乎一向是女性。如果某一天连女性也不看小说了,全世界众多的出版社就该倒闭了。好比如果某一天连男人都不看足球赛、不看拳击赛了,那么足球运动和拳击运动就该寿终正寝了。但当年你也会不经意间发现她们手捧另外一些纯知识性书籍全神贯注地读着的身影,比如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历史、文学史以及哲学史等。或在公共汽车站,或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或在商店排队购买的人群中。她们的惜时如金令人怦然心动。她们大抵是些上夜大、电大或职工大学的女性。若你发现她们是在公共汽车站或公共汽车上,那么往往是下班的时间。她们的小包儿里装着一个面包、一罐头水,往往直接赶去上课。若你发现她们是在商店的排队购买人群中,那么那一天往往是星期日,她们往往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顺便买些东西。

当年我曾见到过一次这样的情形--那一天下着漾漾细雨,在前门22路公共汽车起点站,有一位30岁左右的女子没带伞而捧着一册几何书看。

她怕雨淋湿了书,将书捧在前边一个人的伞底下,任凭自己被细雨淋着而又似乎浑然不觉。她的衣服分明地已经快湿透了,发上聚着一层非常细微的雨珠儿。我排在她身后,也没带伞。但我穿着风衣,并不在乎雨淋。我身后是一位老者,他撑着伞。他尽量将伞举过我头顶,撑向前边。那么一来,不但他自己被淋着,伞上淌下来的雨滴也落在了我肩上。我回头正欲开口提出抗议,瞬间明白了,他是想用自己的伞替那位女子遮住雨。我立刻闪身将他让到了我前边。那样,他自己不会被雨淋着,也能将那位女子罩在伞下了。他对我说谢谢时,我内心里却被他的善意感动着,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有笑笑。我很希望那位女子回转身,发现有一位老者在她背后为她撑伞遮雨。然而她没有。那老者一直默默将伞向她斜举着,仿佛是她的一位老仆,所做纯属义务。直至一辆公共汽车开来,我们都上了车。那女子站在车上,仍一手握栏杆,一手持书,全神贯注地看。车上,许多人的目光不时投向她。人们的目光中包含着敬意,那是对于女性自强不息精神的敬意。

车到师范大学那一站,乘务员提醒她:“那位女同志,别用功了,该下车了!”虽然她不曾开过口,却连乘务员都猜到了,她一准儿该在那一站下车。她这才想起还没买票,急将书夹在腋下,打算从小挎包里往外掏钱。

而乘务员说:“算啦算啦,快下去吧!别耽误你上课,也别耽误司机开车……”在车上许多人善意的笑声中,她匆匆下了车,身影涌进师范大学校门的人流中。

当年,晚六点半至七点之间,某些开设“业大”的大学的校门口,其人流匆匆涌入的情形如同上夜班的工人人群。他们九点半以后才能离开大学回家。第二天当然要照常上班,所以“业大”又简直可以叫作“夜大”。

当年的许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九点半以后绝对地寂静下来了。斯时如果有许多骑着自行车的身影从马路上鱼贯而过,那么肯定是些早已不再年轻的“业大”生。

如果你以为,当年的中国女性那一种求知若渴,纯粹是对知识的毫无功利心的追求,也非实事求是的看法。

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大致可归结为两类:一类由于兴趣,一类由于需要。当年的中国女性,几乎皆是由于需要而追求知识。更确切地说,是追求文凭。

文凭可以助她们较为顺利地谋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这一点与现在是一样的,与以后也必是一样的。但那职业的理想与否,于当年的她们而言,其实又只不过是由性质所决定的,在工资收入方面其实并不能体现出什么差异来。当年中国仍处于工资无差别的年代,也没有什么外资企业或商业集团频频地向她们招手,并释放强大的吸引力。故她们追求文凭的原动力,又几乎可以说与钱无关。

昨天的与钱无关也罢,今天的与钱密切相关也罢,只不过是时代特征下知识或学历价值的区别,只不过是这种区别体现在两个时代的女性身上所折射的不同意识内容,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着可褒或贬之分。进言之,在中国今天这样一个特征鲜明的商业时代,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追求知识或学历以谋求高薪职业,不但并不亵渎知识或学历本身,而且完全符合时代一贯的法则。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达到逆商业时代法则而单纯追求知识的境界。这样的人不但历来极少,而且将越来越少,所以是不可以他们为榜样而批评大多数人顺应时代法则的天经地义的现实态度的……当年除了以上女性,工厂的青年女工们也在补习文化知识。有的工厂明文要求青年女工们进行初中文化考核,通过考核者才发给正式“上岗”证。

所以当年找齐一套从初一到初三的课本不但是不易的,而且是幸运的。当年一套初中的旧课本在地摊上标以高价。当年某些家庭里有这样的情况--上初中的弟弟妹妹做哥哥姐姐的家庭补习教师,甚至儿女做父母的家庭补习教师。

当年许多城市里的中青年女性都体会到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无论是追求学历的女性,还是应付文化补习的女工,见了面,或在电话里所交谈的内容,往往都离不开“考试”二字。

有些人是为了和别人不一样而考。有些人是为了能和别人一样而考。

无论男人或女人,其实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存在着企图高于别人的念头。

当年的时代说:那么,你知识化起来吧!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又都存在着不甘低于别人的自强。当年的时代说:那么,你知识化起来吧!在中国以往的时代,无论企图高于别人的念头还是不甘低于别人的自强,其实现目的之途径,几乎概被堵死,只留下了两条可通行之路--一条是政治表现的路,另一条是工作能力的路。后一条路,对于工人是技术经验,对于学生是勤奋精神。到了“文革”时期,连后一条路也被否定了,凭技术经验成为先进典型的工人,几乎一概被斥为“黑劳模”;靠天资和勤奋成绩优秀的学生,几乎一概被斥为“白专生”。

特殊社会允许人表现的途径只剩下了一条--政治。“文革”时代对人说:你有企图高于别人的念头么?那你用政治表现换取吧!

“文革”时代对人说:你不甘比一切人都低一等么?那你用政治表现来拯救自己吧!

这正是许多毫无政治素质可言的中国人“文革”时期狂热无比地投身于政治表现大旋涡的原因。从这一人性上认识“文革”,据我看来,远比从单纯的政治的观点上去认识要更直接些。

终于,“文革”的政治泡沫破灭了,许多自以为抓住了什么标志自己高于别人的东西的人,到头来只不过抓了两手心的湿。知识和学历,成为时代抛给人的另一种标志,当年取代政治的唯一的标志。

这标志甚至影响着当年适婚女性的择偶观。“给你介绍一位男朋友吧,他可是位大学毕业生呢!”倘“他”其余条件不是很差,十之八九的适婚女性是乐于一见的。

正如今天有人对她们说:“给你介绍一位男朋友吧,他可是位大款呢!”--而她们中许多人的眼神会为之顿亮一样。

大学毕业这一条,遂成为当年中国适婚女性最高择偶标准之一。认为自身条件优越的她们,甚至公开声明非大学毕业生不嫁。当然,今天之中国的许多待嫁女性,择偶要求中往往也是列入这一项标准的。

但在当年,那乃是最高的标准之一。在今天,却差不多是最起码的、最低的标准了。当年,这一最高标准往往是前提。无此前提,某些原则如铁的女性见都不见对方。

今天,这一标准往往只不过是“参考分”。如果其余硬性标准合格,这一标准宁愿主动放弃,根本不再予以考虑。其余的标准无非是相貌、健康情况、家庭负担情况、性情等。除了学历一条,与20世纪50年代的标准几乎完全相同。

今天,其余的标准因人而异,天差地别--所异、所差、所别,往往由男人财力决定。财力往往被视为前提。前提满意之下,余项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当年的标准,尤其当年的前提,只维系到1985年左右,便在时代的一次次“解构”中完结了。

国门开放,许多有钱的或似乎有钱的港人、台胞、华侨、外国人一批批纷至沓来。于是一批批年轻貌美的中国姑娘挽其臂而去。

当年大宾馆、大饭店的漂亮女服务员,如今做了境内中国男人妻子的,想来不会超过十之一二,致使后来那些大宾馆、大饭店,因漂亮女服务员们的势不可当的“流失”而烦而恼。再后来干脆一改初衷,不专招漂亮的了,只要看得过去的就录用了。

年轻的中国知识女性们,在那些宾馆和饭店的女服务员们面前,心理曾何等的优越、何等的高傲啊!但时代在让她们尝到点儿甜头之后,似乎又开始恶意地嘲笑她们了!

连宾馆和饭店的女服务员们都时来运转,梦想成真,摇身一变而为尊贵之身的娇妻美妾,那些拥有了大学文凭,不但外语流利,并且漂亮的女性,岂肯坐失良机,蹉跎其后,而不捷足先登?

于是,当年的中国男人的知识和学历,其优越感在金钱的耀眼光芒下一败涂地。

相对于女性在其他佳丽的美貌前黯然失色。当年,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的工资只不过五十几元,硕士毕业生的工资也不过七十几元,这比没有学历的同龄人的月工资已经高出一二十元了。但对比于境外的男人们,其工资只不过十几美金啊(按当年的汇率换算)!

于是,由学历泛起的时代泡沫也很快破灭了。

从20世纪80年代后几年至90年代前几年,中国年轻女性的涉外婚姻率直线攀升。尽管其间丑剧、闹剧、悲剧时时披露报端,但孤注一掷者、破釜沉舟者、铤而走险者源源不断。

这一种现象有什么不对头的么?许多中国人当年是这么想的。

尤其某些刚刚用勤奋换来了学历、在女性面前的自我感觉刚刚好起来的待婚男人,内心里感到无比失落。

同类推荐
  • 地球生命极简史

    地球生命极简史

    地球生命极简史,已经很简了,不必再简介。
  • 季汉再兴

    季汉再兴

    一个现代社会的高材生,穿越到建兴二年的蜀汉,他,会发生什么呢?
  • 重生晚明当皇帝

    重生晚明当皇帝

    朱正穿越了。还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此时,不过才登基一个月,一切来得及……看他怎么折腾出一个繁华盛世,上演一出中兴之史。
  • 风起幡动

    风起幡动

    民国初年的上海滩,风云变幻,空气中漂浮着金钱的味道,争斗的味道,裹挟着每一个人的命运,游荡在城市中。在这里:见心,见性,见情,见江湖……
  • 森罗记如梦似幻

    森罗记如梦似幻

    陆明宇原本是一个20岁的大学生,像其他所有人一样每天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因为好奇心去到了学校禁闭的地下室后竟来到了一片陌生的土地。在这里遇见的第一个人告诉他了一个隐藏在“即视感”之后的天大秘密,并被告知自己原来所在的世界已被某人毁灭。原本性格就怕麻烦的陆明宇自然没法接受这一切,可已经来到森罗大陆的他似乎也别无选择。再跟着他的新朋友们不断冒险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他自己也开始成长,原本懒散的性格也逐渐发生改变,和森罗大陆原本的陆明宇一样,开始领导着其他人。作品不会像一般的穿越文一样,主角没有金手指的设定。只是在不断的见闻当中,和不同的人接触之中渐渐地成长。除了自身实力外,最重要的是主角性格变得坚强,负有担当。
热门推荐
  • 暗羽之瞳

    暗羽之瞳

    一次利益的阴谋,身为光明圣殿神兽的她被狠狠的推向死亡的深渊,万年后的重生她却不再是那高高在上的神兽,而是绝世天才,阴谋再次醒觉,她却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少女。一次又一次的险象逃生,一次又一次的亲人离去,她恨这天,恨这世间的万物。明明自己只为守护身上唯一的东西,坚守自己的情感,为的不正是这一点希望。刀光血影,重峦叠嶂,只为守护自己最爱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愚姐不好惹

    快穿之愚姐不好惹

    老龟:愚姐,愚姐我是你系统愚姐…宛不愚:……老龟:愚姐,麻烦你用一下我行吗…宛不愚:……老龟:愚姐你这样我作为一个系统很没面子的好吗?宛不愚:好老龟:愚姐——宛不愚:谛听,我回来了【纠伦宫//四一八三一二八六三】
  • 异界开挂升级

    异界开挂升级

    你战胜了蚂蚁——属性点+1你战胜了蚂蚁护卫——属性点+10你踩塌了蚂蚁窝——属性点+10000……你咧着嘴打开了属性面板发现了属性点为99999……你的敌人倾家荡产终培养出了一只三米高的宠兽铁甲猪要找你报仇……你当着敌人面开始用属性点给刚从火堆上吹出的火星升级……火元素——十米高火元素之王——五十米高炎魔巨人——万米高炎魔领主……
  • 诠罪

    诠罪

    入夜,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刑警队只有值班室里还亮着灯。
  • 天降霸道总裁

    天降霸道总裁

    "沈凉川:“老婆,房卡,饭卡,银行卡已全部上缴,求收。”乔暮晚:“哼,又想套路我,没门,小宝锁门。”“好的,妈咪。”哐当一声。“诶,沈凉川你怎么进来了?”“老婆,你说呢?”“小兔崽子你敢卖你老娘……啊,沈凉川你个混蛋,放过开我。”小宝捂眼,爹地,妈咪好羞羞。"
  • 回眸一笑锦倾城

    回眸一笑锦倾城

    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是冬天,白天都在学校里上学,跟同学聊聊天,闹闹心,讨论讨论小说,都很开心。到了晚上放学,我才开始码字。夜晚一个人写作,总是觉得太沉寂,冬天的晚上显得比夏天的安静许多。每天晚上想想在学校的快乐生活,便会在心中构思出时光不会老去的想法。小时候的我很单纯,就喜欢跟同学闹,有时候还会闯出一些大祸。从认识一个女孩子到喜欢上这个人,是多么奇怪的事啊。
  • 魂歌行

    魂歌行

    蓝星母亲,星际战争已拉开序幕,为了星球,为了人民,为了荣誉,士兵们,将军们,拿起手中的武器,明天就是希望,只要不死不灭,就血战到底,灵魂不泯,荣耀永存。——蠡歌蓝星被罕非星入侵,最后的人类被格木星人‘蠡’带到了格木星,却发现原来只是作为研究体,找回他们丢失的文明,小蓝星人筱歌与外星人蠡在同时身体被毁的情况下,经过虫洞重生到了罕非星球入侵之前的30年一只猫咪的身体内。筱歌能否阻挡罕非星的入侵,蠡是否会重回格木星。新书开坑,请试读么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