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57300000011

第11章 游学在美国(1)

IN MY COUNTRY

“In mycountry…”这是B教授上课时的口头禅。他的国家是阿根廷。

我没问过他来美国多少年了,有没有移民,但每次他这样说时,我就感觉世界上除了美国就是阿根廷。无论讲到哪里,需要针砭时弊或者引经据典,他总是油然地想起他的国家。

我猜我至今还在上他的课,可能就是因为太喜欢他说“IN MY COUNTRY”这样的时刻。其实开学伊始,第二次课后我随他到办公室,本来想委婉地表达不想继续上课的意思。

“Professor,我对圣经的背景知识太欠缺,而且用英语参与讨论对我很难。所以…”我还没说完,他挥手道:

“不用担心。我理解你的感受,我在以色列和德国留学的时候,一开始也是这样的,慢慢就好了。我看了你的邮件,想法不错,如果能在课堂上提出来就更好,当然,如果你只想单独跟我谈,那也没问题。”

第一次课后,我写信跟他说过我对圣经预言的看法,并就他列举的九个西方预言传统与中国做了个小小的比较。

后来课上,他每每发问时,总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说:“我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然而,我还是没有发言,因为美国学生太活跃,也因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不够自信。

B教授拿的是德国的哲学博士学位,精通西班牙语、英语、希伯来语、德语、拉丁语等七种语言。看他的个人履历,感觉他已经离开阿根廷很多年很遥远。但他似乎一刻也不曾忘记自己的国家,言必称之,而且不是说“阿根廷”,而是“My country”。

有多少人,摇身一变成为美国人之后,便将自己的国家弃如敝履。我几乎不记得有什么美籍华人说过“在我们国家”这样的话,或许是语言习惯不同,但就算说“在中国”的时候,他们下面句子的主语常常也不是“我们”而是“他们”。

这可能正是美国学生喜欢B教授的地方之一。虽然课上他总是将我们对世界的想象带到阿根廷,仿佛除了阿根廷,没有别的地方可说,但没有人因此觉得厌倦和不满。事实上,我们会不无惊奇地发现,人间百态和世间真理,可以为一乡一邑所穷尽。

有一次课上,大家分成二人小组讨论社会正义,B教授要求每个人就某个社会问题作分析,外国学生可以谈自己国家的情况。正好那个韩国男生坐我前面,于是我们两个少数民族一组。他说韩国贫富悬殊,穷人是受害者,富人是施害者。虽然听起来比正义还要正义,却冒着农民起义的烟味。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向B教授汇报,因为我一贯缄默,所以韩国男生便义不容辞地代表发言。尽管我们讨论了贫富悬殊问题,我以为不是那么绝对,富人也有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成功的,而穷人有可能因为自己的愚昧和懒惰贫穷,更有甚者,有些穷人一旦假以财富和权力,可能比他们曾憎恨的富人作出更可憎的事。

对立二元论的暴力,对于哲学或神学系的研究生来说,应该不难理解的。讨论时,韩国男生也不断点头表示认可,可是在跟老师和全班汇报时,却似我们根本没有讨论过一样,还是他那个简单的结论。

“那么你的看法呢?跟我们说说中国的情况。”B教授问,正好我胸中一番不平之意欲一吐为快。

“中国最大的不公正可能就是我们内心的失落感,大多数人怀着美好的理想念完大学,然后在城市里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一辈子为房子打工,忍受污染了的空气、水和食物。这些人都是受害者,要说谁来为这些负责,却很难,腐败的政府当然难逃其咎,而这种生活方式是不是也是工业化的必然呢。还有,中国的环境污染,西方国家也应该负一定责任,他们有如此高质量的生活,正是因为他们把工厂都建在了中国,利用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尽管说得磕磕碰碰,但大家还是听明白了。老师若有所思地点头,教室里异常安静,几个美国同学甚至鼓了掌。

一个人欲人之尊己,首先应该自尊,保持一个做人的尊严。从来没见奴才可以受到主子尊重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骄傲,而并没有因此觉得和外国朋友有任何隔阂,相反当大家都很民族的时候,反而觉得更近了,因为有一种人类共同的美感。

那些入美国国籍时因宣誓而哭的人,这种被感动的动机十分可疑,就像红卫兵满腔热泪对主席像宣誓一样。我相信B教授就算入了美国籍,也不认为自己是个美国人,而永远是个阿根廷人,生活在他的国家。

从飓风那周开始,我连续两周都没有去上课。因为B教授的课结束太晚,我不好安排丁宝,所以很犹豫还要不要继续。那天带着茶叶,本来是去和他道别的。

他的办公室就在教室对面,我轻声敲了敲门,不确定他是不是在休息。

须臾,我听到他走过来的声音。咚、咚、咚。他在里面敲门。然后迟疑了一下,我皱了皱眉头,感觉他在等。

“Professor?”我道。

“哈哈哈,快进来。”伴着一阵朗笑,他打开门:“我在逗你呢。”

“对不起,我两周没来,也没有请假。”我说。

“发生什么事了?”他担心的样子。

“只是我女儿不好安排,你知道,我们的课六点才结束,但我必须六点之前去接孩子。”我又解释说之前是朋友帮忙照看,但现在她无法再帮忙了。

“哦,让我们想想办法。你到一楼的公告栏看看,有的学生可以志愿帮忙照看小孩的。”他说。

“算了,因为我住得比较远,不方便的。”我觉得太不现实。

“他们有些可以去你那里。无论如何可以试一下。”他说,“哦,不过你实在不方便,不上也可以,或者你可以提前离开,都可以的,随你。”

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拿出茶叶,递给他。

“哇,太美了!谢谢你。”他很高兴。

我很希望能有机会请他吃饭一起聊聊,但这不太合美国这边的习惯,所以从未提起。虽然我不算很传统的中国人性格,但和美国同学相比,还是很中国的,比如对老师的敬畏。

B教授的课很快就结束了,真是弹指之间,回忆起来,永远都是他一边在讲台前踱步,一边神往地说“IN MY COUNTRY”。

马修老师的文学课

很高兴犹豫了好久之后,还是在一点钟去了地铁站。

今天第一次去哈佛听课。没有提前跟老师说,王尔德和我的论文也毫无关系,这些都可以成为放弃的借口。甚至上午看书时故意不看时间,如果晚了便可以心安理得。

后来,从书本上抬头看表,正好一点,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抓起包就出门了。两点上课,到哈佛四十分钟,如果顺利找到教室,便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不顺利过了两点,那也尽力了。

有时莫名其妙地喜欢匆忙的感觉,似乎这表示自己没有在虚度人生。看着路上人来人往,阳光映着许多笑容,只觉现世安稳。

秋日下午明净如山顶的湖水,空气里有种听得到的宁静。地铁站外面那棵苹果树上,苹果红了,在婆娑的枝叶间,幸福地被遗忘。

半个小时就到了哈佛,五分钟之内就找到了纪念馆。教室的位置稍微诡异,在地下一层一个角落。还差七分钟两点,不知来得算早还是算晚。

门虚掩着,窥了一下,没人。推门进去,觉得不安,难道换教室了?等了两三分钟,两个女孩子进来,说没错,正是马修教授的课。

随后,女孩子们花儿似地,一朵朵飘了进来。大约二十个人,只有三个帅哥。坐在教室里,但见满堂颜如玉。

最后一分钟,马修老师笑容满面地来了。他四十出头的样子,西装革履,黑框眼镜,恰到好处的斯文和优雅的风度,让人影影绰绰地想到王尔德。

今天是第二次课,但是刚开始真正上课,上周只是课程介绍。马修老师让每个人做个生动而简短的自我介绍。其他学生都是本土的或英国的,个个说话如“间关莺语花底滑”,除了我。

对此情景,本来就岌岌可危的自信心严重丧失,好在马修老师一直用很温和的目光看着我,并说他夏天去了中国。我顺便为自己的冒昧造访致歉,并问可否上他的课。他说下了课再详谈。

美国孩子最大的长处或者短处,就是自信心十足,他们不像我们中国学生那样对老师毕恭毕敬,也很少谦逊地韬光养晦之类的。寥寥十多个学生中,歌手、作曲、舞者等就出了五六个。

不论学生介绍地或长或短,或生动或枯燥,马修老师总能轻轻松松地敷衍出几句活色生香的内容。

上课的主题是“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王尔德曾是我一度痴迷的英语作家,从童话故事,到小说,再到《狱中记》,无论从哪一页翻起,都惊为天人。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自然、温柔又深刻地写作。

马修老师说,他个人觉得《狱中记》和《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是王尔德最好的作品,“那是用心和灵魂在写,你只觉得他的话如水漫过你的身心,直至将你淹没。”一边听他讲,一边想起《狱中记》那悲伤成河的开头,我几乎泪下。

马修老师应当感觉到了我对王尔德的热情。课后找马修老师问能否继续上他的课,他很真诚地说,“我很感动你不远而来上这门课,目前的情况是,仅仅哈佛本校就有五十个学生想选这门课,上周我硬是砍掉了三十多个。让我想想该怎么解决。”

见他面有难色,我忙道:“我只是旁听,不需要学分的。”他立刻释然,“哦,旁听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很欢迎你来。”接着,他给了我这学期的上课大纲。

开学后总共上了两堂课,一次在BU,这次在哈佛,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教授都很认真。不但给学生规定必读的书籍,而且自己也准备了很多资料,因此讲课行云流水、满满当当。马修老师的大纲非常详备,上面有每周课讨论的主题、需要阅读的书籍,一直到学期末,大小论文的要求,提交日期等。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有时使得对他作品的批评走向悖论,比如他推崇个体生命的绝对自由,反对人沦为机器的奴隶,他反对人带着目的做事,认为人应当随兴顺性地存在。然而正是因为机器解放了人,人才可能拥有足够的闲暇,像他理想的那样,在花园里采花。

“读着读着,你会觉得他濒于疯狂。我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濡染了多年,可以想象……”马修老师像是无奈,又像很幸福。确定的一点是,濡染多年的马修老师,可以随口背诵王尔德的书,同时讲起课来出口成章、妙趣横生。

一直以来不太敢上文学课,怕那些美好的作品被种种理论分析之后,变成一具干尸。马修老师的课让我欣喜,如果说王尔德用心和灵魂写作,马修老师就是用心和灵魂讲课。

课后才想起两件事,以为奇迹:中午没吃饭没喝水;下午上课没有打盹。可见废寝忘食,原来不是夸张而是写实。

坐地铁回来时,夕阳落在查尔斯河上。马修老师的课仍余音绕梁地停留在心中,直到整个傍晚,直到此时。

我在想,如果上周去上课,马修老师可能会因为人多不让我来。今天就我一个编外人员,反正还多了两张椅子,事就成了。

人生往往有弄拙成巧之事,以至事后茫然无知,难辨此系天命还是人事。可能还是像庄子说的,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饮食男女

爱上美国食物,是我始料未及之事。出来前不喝牛奶,不吃芝士,即使冰激凌和奶油蛋糕,我亦丝毫不会动心,去酒店吃自助西餐都是满大厅找窝头吃。

我想我实在是土到家了。一开始很发愁吃不惯该怎么办,好在去过波士顿的室友说,中国超市啥都能买到,自己做饭就跟在中国一样。

的确,很多中国人在美国就是这样吃的,即使已经来了数年甚至数十年。我的两任房东都是福建人,她们每天下午煲汤,里面各种药材放得地地道道。

在Walker中心,中国人做饭时总是烟火味十足,油烟机抽得呼呼响。印度人喜欢做饼,要么就是咖喱鸡饭之类;西方人则凉拌沙拉,用玉米片舀奶酪吃;厨艺最高的当数黑大婶,电烤箱是她的最爱,蛋糕、烤鱼、烤鸡,一盘盘端出来,每晚九点多,母女二人安坐餐厅,吃得像国王。

初来乍到,除了时差所致的身心煎熬外,饮食也着实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在飞机上十多个小时,达美航空送餐送水倒很殷勤,但都是三明治蛋糕之类,不算难吃,但胃里感觉始终找不着北。

在Walker中心落脚之后两天,因为锅碗瓢盆一应俱无,所以只得胡乱吃些东西。第三天去市中心购置家当,一早起来便感觉不适,地铁坐到一半就赶紧下车。犹记坐在地铁站的长椅上,当地铁轰隆隆来了又去,我头痛欲裂,恶心得几乎直不起腰,问自己缘何受这份罪?再理智思索一回,恍然大悟:来了这几日竟不曾吃盐!后来在中国城吃面时,便放了许多盐加了数次辣,胃口于是大开,整个人总算活了过来。

自己做饭就好了很多,可以天天吃面条。但中国超市太远,美国超市又买不到很多原料,无奈之下只好将就,以意粉代替面条。按照华人教会的做法,煮好之后,以老干妈拌之,竟美味得连中国挂面也逊色三分。

四月的北京花妍日暖,美国东海岸却依然料峭春寒。来之前曾问及天气,教授来信说,已经是夏天了。可能这就是他们的初夏,我却十分畏寒,出门仍穿厚衣服,有时落雨,夜里瑟缩在被窝。

那时候,天天穿T恤的Bill听我抱怨冷就会笑。来了一两年的中国学生说,多吃芝士就不怕冷了。我认为我的胃不喜欢也消化不了芝士,每次去星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芝士,都会叹息,不知有什么好吃的。可心里又怅怅,因为希望自己能抗寒一些。

有一次在厨房,当医生的李大哥告诉我,其实我们吃某些东西舒服,是因为胃里会分泌出一种酶,忽然饮食习惯改变,开始时会感觉不适,因为这种酶不能消化新的食物,但胃里会自动分泌出可以消化它的另一种酶。

有了理论依据,心里顿安。有一次便跃跃欲试地买了块芝士,早上烤墨西哥饼(买这种饼完全因为它是全麦的)时,便切了块卷在里面,烤出来竟非常美味。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和丁宝几乎每天早上都吃芝士。通常是全麦墨西哥饼,里面放两块芝士,抹些花生酱,心情好时可以再加点蔬菜西红柿等,或煎或烤,营养美味。佐之以牛奶,或蔬菜汁,周末丰盛些再做个土豆泥,哇,好生活其实很简单。

说到牛奶,我从前以为牛奶只能热喝,就像水要喝温的一样。其实这都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在左右身体的感觉。入乡随俗,大家都喝牛奶,我也买来喝。结果,每次在微波炉热过之后,那浓浓的腥味实在让我却步。几番尝试后终于作罢。

老公来了之后,他说何不尝试像他们那样冷喝呢。试了一下,味道鲜美,没有半点腥味。然后只要不去想冷牛奶怎样不好,身体也没有任何不适。喝水也是,出来之前我就慢慢让自己适应喝凉水,Y同学暂无此意识,所以每次吃饭她总特意要杯热水,教授晓之以理时,她就会抚着自己的胃,以虚弱的表情道:“哦,喝冷水我的肠胃会很不舒服的。”

美国人几乎从来不喝热水。有一次,Chris要喝水,我拿煮好的水给他,刚喝了一口,他大叫:“你要杀了我吗?这水是温的!”天哪,至于那么夸张?

同类推荐
  • 爱落一地

    爱落一地

    父亲是我心中的伟人,他的为人做事,被乡亲们四处传颂,“爱落一地”是他留给人间的杰作,我深感自己的为人做事,远比不上父亲,但我也敢大声叫喊:“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活着见过人,死了见过鬼。”我的人生既简单如“一”,也渺小如“一”,然而我的这个“一”呀!举上为天,铺下为地,竖起如柱。
  • 边缘人语

    边缘人语

    江的边缘,海的边缘,是水的边缘。淡的边缘,咸的边缘,是生的边缘。边缘之人往往麻木。边缘之梦常常惊醒。边缘是一种景观。从某种意义上说,边缘状态总是酝酿着变化的状态,也是可以激活人的思想、情感的最佳状态,于求生和毁灭之间,不是麻木终了便是灵智闪烁。人在边缘时草也在边缘鱼也是边缘,命运和机遇都在边缘。从边缘的自由到自由的边缘,人怀警惧,心无块垒,怀边缘之想反而海阔天空。边缘寂寞。边缘美丽。远离了神话之后,边缘的启示就刻在每一粒沙子上了,长在每一根芦苇上了,嵌进每一片鱼鳞中了驮在每一对翅膀上了——于创造及灾难之间,平及暴烈之间,幸福与痛苦之间。空灵与物化之间,生存与毁灭之间,我们无一你外地边缘着。
  • 世上没有人比你更重要

    世上没有人比你更重要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是华语界知性散文作家苏芩十年来最用心力完成的一部作品。全书以大观园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为引,尽述世间最浪漫蚀骨又痛彻心扉的情感。这是作者20年研读红楼的心得,饱含深情,柔肠百转,值得反复玩味吟诵,读来满口余香,心静如水。翻遍红楼,阅尽尘世。爱情,只是一瞬间的决定,却缠绕了一世的光阴。情皆因缘,缘亦为劫。爱情最令人宽慰的,不是“相爱”,而是“值得”。无论何时,都要记得:只有自己会陪自己走过一生,有些人,注定是为了分离才相遇。青春,只是一场没有结局的邂逅。
  • 命运描绘

    命运描绘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
  • 梦旧情未了

    梦旧情未了

    《梦旧情未了》是一本诗集,已是花甲之年的南开大学教授李新宇,第一次将年轻时候的诗歌集结成册。图书精选其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诗作,以时间为序,分五辑编订,内容关涉个人情思、日常生活与时代记忆,所思所感,轻灵生动,正面展示了一位年轻人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热门推荐
  • 暗恋成真:只爱欢颜

    暗恋成真:只爱欢颜

    陈清宁整整暗恋了林欢颜11年,在她还不认识他的时候。原本他以为只要看着她幸福就可以了,再次遇见,他发现将她拥在怀里,方得安心。他决定不管用何种手段,都要把她留在身边。?他说:用你希望的方式,从相亲开始,我们交往。她说:你了解我的过去吗?他说:我只关心未来。……他说:你可以回到他的身边,但是你觉得他会选你,还是选择他的家族呢?她说:陈清宁,你不要让我鄙视你。他说:那你就鄙视吧,只要你能回来。……他拉住她的手说:欢颜,我爱你,我真的不能没有你,你不要走可以吗?她轻蔑的说:我们一开始就约定好的,我们是以结婚为前提的交往,无关乎情爱的。她转身,流下了眼泪。……两个日夜互相思念的人,兜兜转转,最终回到起点。既然他还爱着她。女追男,隔层纱,这回由她主动,将冰山搬回家。
  • 王妃沉迷升级

    王妃沉迷升级

    女主在实验室研究样本的累得穿越了。她穿越成为一位为爱痴狂的间谍身上,身上有几种奇毒,却死在轿中……看女主如何在妖魔横行的大陆上成为一代天骄。【小片段】
  • 金牌穿越师

    金牌穿越师

    她上知三千年,下知三千年,是时空隧道中最著名的金牌穿越师,一时好奇来到异世,却迷上了这里的多姿多采。在人间几十年,她历尽世间百态,可唯独一个少年的身影,一直占据着她的脑海。从前世到今生,她耗尽所有的一切,只愿守在他的身边,可是他却在转生之后将她抛之脑后,重新喜欢上了一个世家千金,她是该放手,还是该用自己的所有去搏他所有的爱恋……
  • 城市男女百态:快食慢爱

    城市男女百态:快食慢爱

    《快食慢爱》是一本写床上男女、生活男女、社会男女,集“性-爱-思”于一体的随笔集。作者酱子以她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对两性关系作出不拘一格的描述和分析。有絮叨,有嘲讽,有伤感,有理智,每个年龄层的读者都能得到共鸣。
  • 那年杏花微雨时

    那年杏花微雨时

    那一年,我们毕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迷茫、怀疑和选择。爱情、事业和家庭,想要的所谓理想与社会格格不入。陈安和有自己的选择,然后有了自己的遭遇。想要的和被迫接受的,最后的最后能长久留下来的到底会是什么。一个人内心的追逐与成长,会不会换来一场绚烂的绽放?
  • 太上洞房内经注

    太上洞房内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蘑菇蘑菇

    蘑菇蘑菇

    亲爱的蘑菇,我们认识已经两年了,从陌生到熟悉。马上你就要十八岁了,我们相聚的日子也越来越短,对于你的成年礼物
  • 上膛的子弹

    上膛的子弹

    三战的爆发,核弹,化学武器在全世界狂轰滥炸,引发了新型病毒:BCH-101。觉醒的人类大逃亡,在荒漠中用周围的大山建立起了人类唯一的城市——照安市。僵尸在不断进攻,资源在不断枯竭.....不得不去找,但世界已超出了人类的预知....
  • 星河大英雄

    星河大英雄

    “这特么都是技术活,该赏!”“李大毛打了八十多颗资源星球呢,败光算完!”“我说王老头,你能不能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大男人这样看着大男人,我怵得慌啊!”“老子可是要做星河大英雄的男人……不过媳妇,咱能不能先让我成为男人再说?”有个十年打下八十多颗星球的虎人帝王,甘愿用额头去接他丢来的鞋,竖起大拇指,高呼一声“准”;有个穿越而来的特种兵愣是隐姓埋名了多年,不做那书中开挂主角,只为做他红花绿叶;有个一个指挥鬼才神将,一个人一夜拿下半颗星球,一举扬名,却只是为了给在他感冒的时候给他送拿到两片感冒药;有个倾城美人大刺客,剑舞迷眼,一剑刺来,却不舍得要他的命……他叫李巨熊,十年流放归来,放着太子爷不当,偏偏要个连副,扬言要做那最能“败家”的星河大英雄!【要看爽,没问题啊,不过……哥几个,收藏走一个先?】
  • 说好做好:星云大师说成事的器度

    说好做好:星云大师说成事的器度

    我们的心胸有多宽广,就能包容多少事物,所以身体因然是我的,国土、众生、地球也都是我的。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树木因为承受风吹雨打,所以浓荫密布,众鸟栖息;海海洛因为不辞百川,所以宽广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较,不计较”的胸怀,才能涵容万物,罗致十方。在佛教里,禅门所谓的“不思善,不思恶”,正是要我们不在表相上分别比较;《心经》所说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我们不在外境上执著计较。唯有超越对待,我们才能随缘自在,任性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