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80000000015

第15章 文风之变:从魏晋文学看《庄子》的阅读(4)

“故不恢心而形遗,不外累而智丧。无岩穴而冥寂,无江湖而放浪。玄悟不以应机,洞鉴不以昭旷。不物物我我,不是是非非。忘意非我意,意得非我怀。寄群籁乎无象,域万殊于一归。不寿殇子,不夭彭涓。不壮秋豪,不小太山。蚊泪与天地齐流,蜉蝣与大椿齿年。”

“故皋壤为悲欣之府,胡蝶为物化之器矣。”

“战机心以外物,不能得意于一弦,悟往复于嗟叹,安可与言乐天者乎!若乃庄周偃蹇于漆园,老莱婆娑于林窟。”

第一段引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论;第二段取庄子的外物之意和《齐物论》思想;“无岩穴而冥寂,无江湖而放浪”则是《刻意》篇“无山林而隐,无江海而闲”的意思;最后的齐彭殇等为《秋水篇》的宇宙观。第三段文字皋壤和蝴蝶,则为庄子的生死观,生如逆旅之舍,死如梦蝶之物化矣。最后一段文字中“机心”是《庄子·天地》篇中为圃者所说的“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则道之所不载也。”由此可知,郭璞从为人和哲学上,对庄子都仰慕备至。

郭璞一生好注奇书,精通《易经》,又善卜筮,他在《注山海经序》中说,世人多怀疑《山海经》所记载的内容,以为多属荒诞虚夸之说,而在他看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还太少,因此往往以其耳目所及为验,而不知天地之大无奇不有,何况耳目所及的只是物之粗者,精者乃无形无声而无不在也。他在该序中引庄子的话曰:“庄生有云‘人之所知,莫若其所不知。’吾于山海经见之矣。”

2、孙绰、许询的玄言诗

孙绰和许询为东晋玄言诗的代表诗人,二人自郭璞之后,进一步将诗歌推向了玄言化。刘孝标在注《世说新语·文学》简文帝称赞许询的五言诗一则中,引檀道鸾《续晋阳秋》曰:“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询、绰并为一时文宗,自此作者悉体之。”尽管如此,郭璞的游仙诗实际上只是以游仙而抒怀,如上文所述,钟嵘称其始变平淡之体,因此真正的玄言诗应该始于孙绰和许询。

关于此二人的风采,《晋书·孙绰传》称,沙门支遁曾试问孙绰∶“君何如许?”孙绰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服膺;然一咏一吟,许将北面矣。”也就是说,孙绰认为自己“情致”不及许询,但文才过之。虽然简文帝赞美许询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由于许询的诗文绝大多数已经亡佚。从残留的极少篇什来看,如《答庾僧渊诗》曰:“茫茫混成始,豁矣四天朗。三辰还须弥,百亿同一像。灵和陶氤氲,会之有妙常。大慈济群生,冥感如影响。”又《墨麈尾铭》:“卑尊有宗,贵贱无始,器以通显,废兴非己。伟质软蔚,岑条疏理。体随手运,散飙清起。通彼玄咏,申我君子。”许询的诗文的确平典似《道德论》。许询名冠一时,恐怕主要还是因为他善于清谈和为人的高情远致。许询虽出身名门,但无意于仕途,屡征不起,最后干脆隐居在深山,将自己在永兴和山阴的两处家宅舍为佛寺。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晋代,许询的这种纯粹的清高实在令人钦佩不已。

孙绰的诗文存者较多,的确如他自己所说,他的文才较许询为胜,但是仍然不出玄言的范畴。他有一首《答许询诗》,全诗几乎完全是“漆园之义疏”:

“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散以玄风,涤以清川。或步崇基,或恬蒙园。道足匈怀,神栖浩然。”

由此诗可见孙绰对《庄子》文本非常熟悉,对庄子所描述的真人极为仰慕。在《遂初赋序》中,他说自己从小便仰慕老、庄之道,后来有感于於陵贤妻之言,怅然若有所悟,于是乃始经营东山,决意归隐。孙绰的《秋日诗》和《诗》大概就写于他闲居东山之时。诗分别曰:“澹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野马闲于羁,泽雉屈于樊。神王自有所,何为人世间。”孙绰闲居期间的怡然心情跃然可见,他自比于濠梁之上的庄子,并以《庄子》的任真和重生思想为自己的本趣,而淡泊于人间之世。

3、兰亭雅集

晋穆帝永和年间(345—357),东晋清谈发展到最盛。而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谢安、支遁、孙绰、许询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的修禊之会,则更是东晋清谈的一次盛宴。和西晋的金谷宴集一样,时贤们登山临水、饮酒赋诗。然而和金谷之集不同的是,金谷园中的“二十四友”诸人,多以文辞相乐,其所作之诗皆为铺叙渲染当时的良辰美景,而兰亭之集的色调则不那么明丽。虽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但是整个氛围则淡泊很多,并无丝竹管弦之盛,仅以一觞一咏来畅叙幽情。

整个兰亭雅集都带有玄学清谈的色彩,尤以东晋清谈界的领袖之一王羲之最为突出。《兰亭集序》的叙述忽然乐往哀来,叹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隙,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这正是庄子达观人生的切入点。王羲之在序中直接引用《庄子》曰:“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庄子的哲学是“一死生、齐彭殇”,而王羲之却说这是虚诞,是妄作。虽然表面上看他的用意与庄子相反,但实质上与《庄子·至乐》篇庄子妻死一则寓言的意思相同,即庄子所谓: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庄子说自己一开始何尝不为妻子的死感到难过,但是因为生死本为一体,所以也就感到释然,于是鼓盆而歌。自何晏、王弼开始,“圣人有情还是无情?”便是玄学最重要的论题之一。从上述寓言可知,庄子的圣人无情说与王弼的意思一致,即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圣人之情,应物而不累于物。”王羲之所说的“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其意为,即使圣人,也不能不感物兴怀,正是圣人之有情。

泥于字面者因为这句话便认为王羲之算不上达人,是不知圣人之有情也。王羲之在《兰亭诗》中,化用《庄子》之处极多,比如: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前识非所期。虚室是我宅。远想千载外。何必谢曩昔。相与无相与。形骸自脱落。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

由此可见,王羲之不但没有反庄子,反而以庄子为精神偶像,对庄子的哲学身体力行。

清谈领袖孙绰也和王羲之一样,赋诗两首,另外因为文采绝伦于当时,所以孙绰又被推举撰写《兰亭集诗·跋》。从他的《兰亭诗》和这篇跋文来看,其立意行文都与王羲之类似。他在跋文中说:

“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鸠之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

其他参与兰亭修禊的人大多数都作了诗,且多半表现出玄学的色彩,在此不一一列举。

“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是东晋诗坛上的一朵奇葩。虽然他也是一位深受《庄子》影响的诗人,但他并不作平典寡味的玄言诗,而是将庄子的任真化入他的人格,而人格又自然流露于他的诗文,因此他的诗文读起来率真自然,如直出胸臆。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评价陶渊明的诗曰:“万岁躬耕不厌频,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近代学者龙榆生先生在《中国韵文史》中亦曰:“晋宋之间,得一陶潜,为诗家开田园一派”。在当今中国的各种文学史著作中,陶渊明常常被描述成“田园诗人”的鼻祖,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陶渊明的评价有了不同的声音。陶渊明是否“田园诗人”不在本论文讨论范围之内,本文重点关注陶渊明诗歌与《庄子》的关系。

最能体现《庄子》对陶渊明影响的就是《形影神》三首诗。一般很容易想到陶渊明写这组诗的灵感与他的好友慧远有关,因为慧远写过《形尽神不灭》一文,且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关于形、影、神,我们同样很容易想到《庄子·齐物论》篇末罔两问影的这段话:

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影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附蜩翼邪。

陈寅恪先生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通过《形影神》的分析,曾明确指出陶渊明思想对魏晋玄学的承袭。《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编撰者逯钦立先生也在《关于陶渊明》一文中,通过分析《形影神》三首诗,从而推论认为陶渊明是“玄学信仰者”。“形神关系”本来就是玄学的重要论题之一,陶渊明只是再加入了《齐物论》中的“影”。

在《形影神》诗的最后一首《神释》诗的末尾,陶渊明写道:“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陈寅恪在上述文章中称这种“委运任化”,为陶渊明在魏晋玄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自然说”。“物化”为庄子生死观的核心,陶渊明的对待生死的态度正来源于庄子。他的诗文使用“化”这个词非常之多,比如《饮酒》诗第十一首曰:“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又如《归去来兮辞》文末曰:“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在这些诗句中,“化”均是《庄子》里的“物化”之意。还有《连雨独饮》曰“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则不但说形骸在化,而心却可以独存,这更是《庄子·齐物论》里所说的“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陶渊明在这里说“心在”,则是深得庄子之道的达人。

在《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一诗中,陶渊明表达了类似的感觉:“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而《庄子·德充符》篇仲尼对鲁哀公讲“才全”时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郭象注“灵府”为“精神之宅”,心即精神之宅也。因此这两句诗用的都是《庄子》的意思,即形迹虽时时在化,而心不与之俱化,常闲而无事。

“物化”之外,陶渊明人格和诗文的“任真”,亦直接受到《庄子》的影响。《连雨独饮》诗曰:“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劝农》诗中亦曰:“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饮酒》诗其一又曰:“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而“任真”正是《庄子》的核心价值之一,庄子批评儒家礼教的根本就在于认为礼教多伪,而“伪”生出许多恶。《庄子·渔父》中曰:“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陶渊明率真而不拘小节,和《庄子》一样,“任真”也是他哲学的核心价值。

另外,陶渊明在《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诗中所说的“虚舟纵逸棹”,就是出自《庄子·山木》中的“有虚船来触舟”,“虚舟”是庄子的游世哲学。《杂诗》其五有“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则引自《庄子·大宗师》的“藏舟于壑,藏山于泽,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壑舟”的比喻在于说明“物化”无时而不在,因为此身非我有,只有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活在宇宙的精神里,才可以彻底解脱生死。又《归去来兮辞》中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是《庄子·天地》篇华封人对尧言圣人之道:“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

除了直接引用《庄子》的文辞和文意,陶渊明还深受魏晋时期“言意之辨”的影响。笔者在论文第二章详细讨论过“言意之辨”,其源就出于玄学文本的《易经》和《庄子》。王弼借《庄子·外物》篇的“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将《易传》中孔子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阐释为:“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陶渊明在《饮酒》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就是“得意而忘言”,又采菊、南山、山气、飞鸟这些物象,就是“立象以尽意”,读者仅通过这些物象想象其景其情,便能得诗人的言外之意。

最后就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正是魏晋玄学波澜之下所产生的魏晋人的读书治学之法。汉人治章句之学,魏晋人由于玄学形神关系的影响,读书治学讲求会通其宗旨,反对以辞害意。精通庄子的东晋高僧支遁在寺庙讲经,采用的方法也类似于陶渊明的读书法,他每每“标举会宗,不留心象喻,解释章句或有所漏,文字之徒多以为疑。谢安闻而善之,曰:“此九方皋之相马也,略其玄黄而取其俊逸。”标举会宗,就是会通其宗旨,如谢安所说的九方皋相马术,略其玄黄即遗其外形之粗迹,而取其精神之俊逸,即重在与其神会。

陶渊明之后,晋末宋初的大诗人谢灵运(385—433)进一步结束了玄言诗的时代,而为中国诗歌开辟了山水诗派。谢灵运的诗歌引用《庄子》文辞文意之处也极多,鉴于在文学史的断代上一般将谢灵运划入南朝刘宋时代的诗人,故不在此加以讨论。

同类推荐
  •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言若讷,大勇若怯。我们看世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大事、生活得轻松自如的,则常常是那些“笨蛋”、“傻子”。就像老子说的:“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管子的教育智慧

    管子的教育智慧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管子的教育智慧,品读古代教育智慧,镜鉴现代教育实践。管仲的治国教化理论才发挥作用,齐国的事业从此步入了快车道。
  • 弗洛依德谈自我意识

    弗洛依德谈自我意识

    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热门推荐
  • 倾城姐妹争帝夫

    倾城姐妹争帝夫

    这是一部属于仙侠、校园和后宫的混合剧,以仙侠开始,校园为辅,后宫为主的作品。她们是仙界公主,而且还是黑户的……她们是双生姐妹花,却因为一个梦爱上同一个男人。黑研:露儿,从小你想要的我都给,这次可以不和我争吗?白露:她,仙界中的八仙女,虽然是黑户……她,工作中的败笔,嘟米也许想再说什么,最后还是沮丧的离开,白露就是她一生事业的最大败笔……她,学院中的菜鸟学生,教授:我再不想看到这个学生——被作为“资优生”换学院了!她,有一天迷糊的穿越了……妍儿,我不该存有私心跟你争灵帝的。言倾城:无论是白露还是妍儿她从来没有动过杀机,她甚至开始依赖这种依赖感,她总是真真假假的以白露或者妍儿其中任何一个身份陪伴在她们其中一个身边,那种感觉让她心安。妍儿亦或一样,她费尽心机的把露儿从灵翔身边踢走,只是宫斗的时候可以安心的想不是露儿罢了。
  • 快穿之无双

    快穿之无双

    无双,一个穿越过无数个世界的孤魂,她千面,多变,善伪装,随心所欲……当穿越为配角、踏脚石、炮灰又如何?她奉行的是以牙还牙的处事准则,有仇报仇,有恩报恩!非喜勿入。
  • 十世红颜十世你

    十世红颜十世你

    本文又名《我的心中只有你》她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穿着一身的白衣,站在悬崖的一角,看着山下的万物众生。她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喜欢你~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喜欢你!比她的话多了一个字,却如此的冷漠又绝情,可是就是因为这一句话害的她死不瞑目...后来她心血来潮的说:一千年的等待换来一个你的承诺,十世的情缘换来你的不离不弃。每一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我们的故事就是恰好就是这样的:你若不离,我定不弃。!
  • 人间杂忧铺

    人间杂忧铺

    它能教会人成长,让人知道人间到底值不值得
  • 青衣白袖动天下

    青衣白袖动天下

    “江心...你要成为这世界上...最出色的歌姬。”老妪满脸泪痕,皱纹纵横不再光滑的手中捧着小小的女婴,颤抖着递给面前的盛装女人。小小的女婴并不懂何为抛弃,只是眨着如同水晶般的大眼睛看着老妪罢了。还有漂浮在她眼前的粉红魂灵。多年之后,弃婴已经出落成了绝代风华,天底下为之惊艳的美人。从前的一切对她而言只是代号,只有那粉红的魂灵永永远远伴她左右。从今往后,她名唤...
  • 魔法科技高校

    魔法科技高校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屠龙,夺回地面!
  • 那个盛夏暮年

    那个盛夏暮年

    他们也曾相爱到极致,可最后他还是舍下了她:为天下,舍一人。对他,她不敢爱的太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敢为君王解千愁

    敢为君王解千愁

    那天,文澜被一个变态追杀。然后,她穿越了......穿越后竟然成为了压寨夫人......她如何让一个小小的鸡鸣山如何发展成为一统天下的霸业......天下又如何流传出得她者则得天下的传闻......爱恨情仇,皇图霸业中她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