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60200000027

第27章 最优秀的对手(1074——1075年)(5)

时人吕本中就说过这么一件事,说王安石再次为相,宋神宗已经对他不再是言听计从了,连王安石也对自己的亲近官员感叹道:“神宗能听我一半的建议也好啊。”言外之意是神宗不太重视他的意见了。

这次事情出现以后,不但宋神宗接近无法容忍王安石。也让反对派乐开了花,曾布、吕惠卿、邓绾这些人都是革新派的骨干力量,但出了这些事后,大家几乎都有这么一个共识,革新派都有些什么人啊,小人呗。大臣们有了这层认识后,变法之路势必更加艰难。

王安石当然知道这种情况。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后,他就大骂王雱,说你这个不肖子,干嘛背着老子胡乱攻击,招惹吕惠卿。但王雱也有点无辜,毕竟他压根就不知道老父亲跟吕惠卿还有这些书信的事。

在被王安石斥责以后,王雱迅速病倒,不久背上就长出了恶疮。长了疮不说,王雱整个人也变得精神错乱起来,他经常怀疑老婆庞氏对他不忠,给他戴绿帽子,甚至怀疑他的儿子不是庞氏跟自己生的,所以经常抱病跟老婆吵架,弄得家里鸡犬不宁,儿子惊悸而死,老婆也只得躲进一间小屋,没日没夜地哭哭啼啼。

王安石看见两口子这样了,做主让他们离了婚,王安石认为庞氏其实并没过错,担心他背上被“休妻”的罪名,还亲自给她挑了一个比较不错的新老公,十分隆重地把她“改嫁”了出去。

安顿了庞氏,就要面对生病的王雱。爱子病倒,王安石心痛如绞,他是个狠人,却也信佛祖,为给儿子治病,他请来和尚念经,又从泰州请来医生开药,但最终是没能救回王雱一命。

王雱死时,年仅三十三岁,这对王安石打击是非常大的,谁都不希望白发人送黑发人,本来心灰意冷的心也变得更加心灰意冷。王安石极为宠爱王雱,王雱不但是他的亲生骨肉,更是他政治上的支持者,也是他文学上的知音,是王安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王雱不在了,王安石受到的精神打击无疑是极为巨大的。

王雱死后,王安石的诗文风格也随之一变,多了些许哀伤的成分。据说有次王安石无意中看到了王雱的遗骨,不禁提笔写下了“残骸岂久人世间”这样的诗句,这在以前的王安石的作品中是看不到的。

王雱很小的时候就被称为神童,据说王雱几岁时,王家来了客人,故意要考一考王雱,以“一獐一鹿同笼”为题考王雱:“何者为獐?何者为鹿?”王雱几岁的小屁孩,哪知道獐和鹿是啥东西,不过才思敏捷的他却并没被这题难倒,想了一想即说:“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这回答让所有客人都大为惊奇,直呼王安石的遗传基因神了。

还有一次,王安石托人卖黄金,结果按“铢”零卖的黄金少于原来的“两”数,以前二十四铢等于一两,也就是说王安石原来称的黄金是几两,但在拆成铢来卖后,数字对不上了,少了,所以王安石起了疑心,很不高兴。

王雱就在一旁劝解老父亲说:“不要锱铢必较嘛,没有公平秤,整不到那么准的,你这又是何必呢。”听了王雱一席话,王安石才大笑而解。王雱非常崇拜王安石,他曾给王安石画了一副像,在题词上说他老爸是比孔子还伟大的人物。

长大后,王雱才能更加出众,世人就把王安礼、王安国、王雱合称为“临川三王”。据说王雱经常填些小词,当时的很多流行歌手都用他的词谱曲。就是在重病之时,也在乐呵呵地为自己大书《宋故王先生墓志》,书成后还张贴于自己床头。这么看得开生死的,历史上的人不多,王雱算一个。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雱之死也不冤枉,因为有王安石这个大佬老爸,王雱自小毫气干云,看谁都不太顺眼,有点开毫车撞人那种富二代的意思,属于比较混蛋的人。举个例子,有次王安石跟程颢谈话,可能是有些唉声叹气。王雱也不打扮,像犯人一样留着长发,打着赤脚,戴着妇人的服饰就跑了出来,问他老爸说的是什么事,王安石说:“变法不顺利,老有人阻拦,所以找老程谈谈。”

王雱不以为然,很爷们地说:“砍了富弼、韩琦这些人的脑袋不就OK了吗?”看来王雱简直就是做事不用脑子想的人,王安石听到后也大惊,说这小子疯了。吕惠卿连王安石都收拾不了,王雱非要去踹,落得这个下场也算是自作自受了。

吕惠卿的反击导致了王雱的死,也让王安石无意再在政坛上混,但吕惠卿也并没有捞到什么油水。后来吕惠卿到延州打过西夏,在抗击西夏的过程中立过不少功勋,晚年官居泉州。其结局还算不错,去世后“赠开府仪同三司”。

而吕惠卿和王安石以前虽闹得不可开交,但自王安石退休以后,两人也似乎都看开了,经常书信往来,尽是“注意身体”之句,少了政治上那种激烈的交锋,多了友情般的互相关爱。

神马都是浮云

就在王安石为了儿子王雱的病,到处请神医的时候。开封城中有则谣言也在不胫而走。谣言的内容指向性相当明确,就是说王安石又准备不干了,要回江宁养老。

一心想当高官的邓绾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震惊,刚刚投靠了王安石,没想到靠山又要走鸟,如果吕惠卿重新上台,这下日子怎么过。为了证实谣言的真实性,邓绾连忙找到练亨甫摸底。练亨甫本来就是一个习惯恃才逞能的人,自以为了不起。

这会他还不知道邓绾与王雱合谋整吕惠卿的事情已经败露,还在那显摆,给邓绾杜撰了一个“王安石向神宗辞职,但是神宗皇帝没有批准”的情形,并唆使邓绾以自己最高监察长(御史中丞)的身份立即上表,给神宗说明王安石变法有大功,以此加强王安石的地位。

邓绾还真就这么做了,只是,小人邓绾的做法再次帮了一个倒忙。

很快,邓绾就上书宋神宗,请神宗给王安石的亲戚朋友都加官进爵,而且还要给王安石买些不动产,王安石的功劳,值得国家这样给他补偿。邓绾拍马屁没拍到马屁股上,反而拍到了马头上。

邓绾想方设法要留住王安石,完全是为了自己着想,这样露骨的做法谁见了谁生气。当神宗把自己的意见告之王安石时,王安石也觉得邓绾太不像话了,但事情已经发生,王安石不得不做出深刻地自我批评,检讨自己“失策”。这里,王安石也没为邓绾说好话,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样的小人不用也罢,朝廷应该废了他。

神宗正有此意,没多久诏书就下来了,邓绾和练亨甫都被罢官。一心想当官的邓绾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罪有应得。他也实在是不明白王安石了,以为人人都像他一样,把功名利禄看得那么重。王安石谁啊,功名利禄对他来说,全是身外之物,神马都是浮云,没什么好留恋的。用这些浮云来引诱他,必会无功而返。

王雱死后,王安石受不了这个打击,虽然心里理解神宗对自己还存有一些信任,但那股隐退的心却前所未有的坚决起来。此后,王安石几次向宋神宗进《求退札子》,强调自己确实身体受不了了,头昏眼花的,看文件都有问题,而且一向过目不忘的本领也不灵了,经常忘掉一些事情。所以,再优厚的条件我也不在朝中呆了,我要回去养老学佛了。

宋神宗开始并不想接受王安石的辞呈,为了阻止王安石的举动,他甚至下诏不准王安石再进类似书札,只要是求退的奏书,一律原章奉还给王安石,而且宋神宗还有几次都想找王安石面谈。

直路没法走,那就走弯路吧,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王安石给副宰相(参知政事)王珪写信,请王珪去劝劝神宗,允许他回老家种田。王珪也比较够朋友,接到王安石的信后,没有多想就把这封信交给了神宗。

神宗一看,又是这档子事,劈头盖脸就把王珪臭骂一顿,并下命令让王珪必须留住王安石。王珪这下真急了,皇帝这儿没法交待,王安石那也没办法啊。看样子王安石这次不像是玩的。

在王珪不知如何是好时,王安石又给他去了一封信,这封信比较有名,是王安石真实心情的写照,平时很少抱怨的王安石,在信中也不免唏嘘了几句。王安石先是感谢了神宗的提拔和欣赏,但是,想到变法再进行下去,有可能损害国家利益,每每想到这里时,我都决心要隐退。你一定要为我解释清楚。

王珪把这封信转交给宋神宗后,宋神宗终于有所触动,醒悟了。

在邓绾被罢免八十天后,宋神宗终于艰难地批准了王安石的辞呈。在王安石离京之前,君臣二人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宋神宗还亲自为王安石沏了一壶好茶。谈话中,两人的核心议题还是人事,也就是韩绛不在了,由谁来当这个宰相的问题。

最后,宋神宗接受了王安石的提议,以王安石的儿女亲家吴充和其好朋友王珪并列为宰相,另以冯京为枢密使,李定为御史中丞。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人事调整也涉及到苏轼,被调任为知河中府。

王安石认为,朝中由吴充和王珪主政,基本上是可以维护并完善已取得的变法成果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王安石这个安排是正确的,王珪虽然魄力不够,为人也比较圆滑,但他还能维护变法和支持宋神宗。相对来说吴充则有点摇摆,他又想召回司马光,又想保留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这样的人在过渡阶段还是有些用处的,至少不会把变法一竿子打死。

谈完话后,宋神宗真心地问王安石,说你这次走了后,什么时候可以再出江湖。

王安石摇了摇头,吟了一句李商隐的《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表明了自己不再回归的可能。宋神宗仔细看了看面前这位五十六岁的老人,见他为国家事操劳至此,原先那个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勇士消失了。宋神宗心中不忍,叹息一声,终不再挽留。

君臣二人都知道,属于王安石的叱咤风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神马都已成为浮云,不能再来。由于旧情未了,宋神宗给王安石依旧保留了几个爵位,王安石这次罢相,并非是遭受贬谪,而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主动的退休了。

宋神宗还想送王安石五十斤黄金,被王安石一口回绝。以前王安石就把钱财之物看得甚淡,现在仍然如此。他早已将府中需要带走的东西打点好,他不想带走相府内的任何东西,老婆吴氏找了一圈,想把自己舍不得的那张两口子用了多年的楠木床带走,当他找到王安石通融时,也被王安石婉拒了。过往的一切都是梦,带走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次日,王安石策马离开京城。再见了,大宋王朝,再见了,未竞的变法事业。

在回江宁的路上,王安石也爆有新闻。“宰相肚里能撑船”据说就是王安石在路途上创出来的。故事说的是王安石只带着家人回家,为避免沿途地方官前来迎送,打扰居民,他嘱咐家人不要透露他的官职,只称作过往游客。一名童仆不依,反问说:“相公微服潜名,倘或途中有人毁谤于你,如之奈何?”

王安石从容地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来人言不足恤;言我善者,不足为喜,道我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罢了,切莫揽事。”就这样,王安石一行缓缓而行,一路上,王安石遇到不少对他推行新法进行攻击谩骂的人,但他都以一种宽大的胸怀,宽容了他们。人们因此非常佩服他。于是乎,“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也便流传了开来并用到现在,可见,王安石对汉语的丰富多彩也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熙宁九年十月,在初冬的肃杀与清冷之中,王安石与老婆携带着爱子王雱的灵柩回到江宁。早在熙宁八年王安石复相之后,他就托江宁的朋友在江宁城外购置了一块土地,作为退休之用。

王安石一直想在江宁城外筑一个园子养老,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实现了。他在这里修盖了几间房屋,种植了一些树木,稍稍作成一个园的模样,就成为他的府第。其实也就是一个仅能遮风蔽雨的所在,王安石倒是乐在其中,将其取名为半山园。

宋神宗还是没忘了王安石,在王安石生日之际,照例送来大批礼物,以示慰问。十月时,太守叶均与转运使毛抗、判官李琮等三位省级领导干部的手下无意中打扰了王安石家人,把王安石老婆吴氏惹得很不高兴。

三位领导知道后,连忙赶到王安石宅中道歉,本来吴氏批评几句也就算了,不巧的是,宋神宗正好派了一名内侍来江宁看望王安石,见到了这个事情,就回京向宋江神宗打了小报告。神宗一听大怒,不问青红皂白,把三人全部免职,同时特意将王安上从饶州调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以便就近照顾王安石。

在江宁,王安石日子倒也过得逍遥,但与他政见素来不睦的苏轼却还在官场经历着波折与煎熬。

同类推荐
  • 中国作家人生档案

    中国作家人生档案

    本套丛书名为“人生”档案,意思就是强调它的真实性。有的人喜欢或习惯读小说,觉得小说故事性强好看,其实真实的生活更精采,只要认真地甭理和总对,几乎每个人的独特经历,都是一本好读有益的大书。
  • 身残志坚降伏虎——孙膑

    身残志坚降伏虎——孙膑

    本书为“青少年应知的历史贤臣”系列丛书之一。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身残志坚、独步千古的著名军事家。在齐、魏争雄的过程中,他指挥齐军取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大捿,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他在作战中运用上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著有《孙膑兵法》一书,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 近代经世小儒

    近代经世小儒

    本书所涉论者,皆小儒也,而非大儒。世之所谓大儒者,皆在学问之深邃,不在名位之高;官位之高低,科名之有无,非所计也。所谓小儒者,仅在于当世之名望不高,学行亦未足为当世所景仰,惟在近代变局之中,尚具时代敏觉,能发抒一得之见,提供世人警悟者。则其志节可敬,救世心肠可感。本书立意为之暴表,以发潜德之幽光,起名贤之沉埋,搜放失之旧闻,补史章之缺漏。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哥白尼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哥白尼

    在波兰首都华沙西北约21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托伦,这就是伟大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的故乡。他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在那里。在哥白尼生活的时代,托伦曾是一座富有的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哥白尼出生之前,托伦曾长期处于十字骑士团的统治下。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热门推荐
  • 赤色杜鹃

    赤色杜鹃

    姐姐,你为什么走?因为我要嫁人了,他叫红杜鹃。姐姐,你为什么“走”?因为我把他害死了…几年后,她留洋归来,见到不到人和事。宋娇,都是你,要不是你,红杜鹃就不会死!为什么是我,姐姐,为什么是我害了你们。娇娇,醒醒,你该醒醒了。
  • 宋代家庭研究

    宋代家庭研究

    由三个专题组成:上篇讨论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宋型家庭”的概念,分析了理学兴起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特别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有田产的主户、靠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家客户,以及城镇中的坊郭工商户。其中重点研究了佃家客户的经济生活,并指出租牛而耕是宋代租佃关系扩大的重要标志,宋代耕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介入租佃关系,成了束缚佃农客户的又一条绳索。下篇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包括有亲生儿子的家庭、需要女儿传宗接代的家庭继承方式,以及立嗣和遗嘱继承方式,指出这些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家庭门户的付承而设计的。
  • 你是我的猫腻

    你是我的猫腻

    初二那年陈愿对转学而来的他一见倾心,但却不自知,但那一年却并未有什么交集,中考后他们考上了同一所重点高中,同一个班,成绩优异的高冷校草裴晨注意到了她,后来他们成了前后桌,暗暗的情愫在不断发酵,高二那年陈愿不断显露锋芒,裴晨逐渐被这个开朗,搞怪的女生所吸引,他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可经过一系列的动荡,亲人去世,父亲坐牢,使得陈愿的心理防线不断崩溃,她的成绩开始倒退,开始变得不善言辞,最终高考失利,可这时的裴晨已经成为了陈愿不可亵渎的存在。毕业那天,等到了全校人都走光了,她将自己好多年前就写好的情书放在了他的抽屉里,她苦笑:看来你注定是我得不到的繁星……陈愿转身离去,离开了这个她待了十多年的秋叶镇。七年之后,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律师的裴晨,受邀参加云港市第一高中的六十年校庆,即将离开之际,无意之间,听到了几个小女生在讨论,七年前高三一班的情书事件。裴晨顿时明白了她对自己的心意。他立刻让秘书查到了陈愿的地址,买了最早的一般航班飞往了海明市,却没找到她。裴晨走到了海明市最大的外滩上,两人重逢,互相坦白在灯火阑珊下走在了一起。
  • 重生之抗日军阀

    重生之抗日军阀

    假如你回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呢,如何为你的到来做出一番作为呢?就来看看重生之抗日军阀吧!
  • 圣剑谷传

    圣剑谷传

    群山之巅,深海之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欧冶子铸剑于吴越大地到如今,剑文化贯穿千百年有余。然而,铸剑并非为锋芒毕露,历史流转,挥洒自如的剑术,已经成了无数豪杰身上的一道风景线,然则圣剑深谷,有群侠之名存之,二十四言,尽为真传,留名百世,而得圣剑深谷,故此列传为之。
  • 一叶行

    一叶行

    身为遗孤的尹青,背负武威城血仇踏上修行路,一心只想追寻幕后真凶。随着不断地探索与靠近,真相就如同一张迎面大网,将所有人牢牢束缚,动弹不得。命运交织,千丝万缕,灾祸已起,大劫将至。看少年血脉觉醒,如何历尽千般,冠绝于天地之间!相传:混沌开,阴阳生,始有大道。清者上,浊者下,遂成三界。夫战,阴阳割裂,天地崩。幸得叶氏奔走,修德砺行,天下共主之。帝以万灵血,铸器于归墟,神魔辟易,十年不辍。筑高台,聚六族为祭,歌九章。祝曰:天之苍苍,于寿且昌。地之煌煌,道阻且长。玉汝于成,功利四方。以吾血脉,固此中央。礼毕,大道和鸣,天授金帛。帝置于台上,六王薨。补天乃成。
  • 甲午遗证

    甲午遗证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苦心经营近30年的北洋海军一朝覆灭。这场旷日持久的海陆大战,在此后长达120年的时间里,给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隐隐伤痛,也让大量的清军遗物被掳至东瀛。时值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法制晚报》甲午遗证报道组远赴日本,寻找那些曾经象征着中国战败耻辱的战利品,抚摸流浪百年的灵魂。两甲子匆匆过去,历史并未走远,当年日军的“战利品”在日本并不难觅。面对这些“甲午遗证”,中国人当如何反思?日本人又当反思什么?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 中年求生

    中年求生

    人到中年不得已,社会压力盼你xi(死)面对越来越无力的身体、叛逆的熊孩子、憔悴感常挂脸上的伴侣、工作上的魑魅魍魉、抢走了自己商业集团的混蛋。20岁穿越而来的韩金余表示:待我二两枸杞下肚,就站起来干你们丫的!【题外话】闲下来的韩金余也时常在想:作为起点第一个开局就有老婆的人,心里面其实也有点慌。不过仔细想想,老子是谁啊?克服恐惧最强大的方式就是战胜恐惧,干就完了,奥利给!铁蛋儿,你去告诉所有人,我韩金余,还年轻,还能继续浪!
  • 秣秣斯干

    秣秣斯干

    简单的随笔,朴实的语言,描写那些深情的人。
  • 重生之别惹恶妻

    重生之别惹恶妻

    江东府的”恶妇”陈素月死了,人们都说,活该。陈素月的相公娶了新妇,从城南到城西摆了三天流水席,人们都说老天开眼。只有林花枝在一旁冷笑,穿了我的衣,住了我的房,霸了我的财,凭什么好事都让奸夫淫妇给占了?天底下可没白吃的事,总有一天都给我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