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30100000023

第23章 真诚换来真情(下)

“那您也早些休息吧妈妈。”尚荷花恭敬地说。

婆婆一把拽住荷花的手,“孩子,孩子的叫个不停,”她热泪盈眶,久久的久久的不放开。尚荷花眼泪也控制不住了,“妈妈,妈妈地叫着。”

婆婆的头渐渐的低下,她的眼神里透出了愧疚。“孩子,你真是个好样的!我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住你,千万别往心里去啊!真的,真的实在是对不起啦,”婆婆失声痛哭。尚荷花紧忙给她擦拭如决了堤的泪水。她们的心情此时都是老太太走独木桥——很难过。她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就此,婆媳关系能否化干戈为玉帛,昔日的矛盾能不能冰消瓦解了?好像不是时机,不是场合。今天是极特殊的日子,极特殊的原因,也是她们的一次极特殊的经历。反正处好婆媳关系不能靠一朝一夕,那叫捡芝麻凑斗——非一日之功。有待于双方在漫长的岁月里持之以恒。

尚荷花搂着女儿一时难以入睡,女儿用那双大眼睛端详着妈妈,“雪莲快睡觉吧,睡吧,天快亮了。”“不,不吗。妈妈今天你为什么总在哭呀!妈妈,爷爷为什么睡在那里一动不动呀?他怎么不上屋里睡呀?那里凉不凉呀?”女儿天真地问着。她一时无法回答女儿的问题,她的眼睛湿润了。她不想让女儿过早的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不想让那颗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不想给她心里留下任何的阴影。

尚荷花思绪万千,人们常说:好人没长寿,赖人活不够。这话不见得准确。公爹为人正直、坦诚、勤劳、勇敢,从不这个,那个地。是世上最好的人,他走了,这个家今后怎么办?婆媳关系如何处。她辗转反侧……灵棚前灯火未息,守灵人员定时更换。尚荷花彻夜未眠。她起草完悼词以后,已到清晨,她就接着开始张罗安葬的相关事宜。

前来吊唁的各界代表、挚友同窗、亲朋好友、邻里老乡,络绎不绝。各式各样的花圈,大量的烧纸,堆满了半个院子。

这地方的发丧另有一套习俗,有的仪式和特别活动都有别样的味道与情趣,包含着封建迷信的色彩,显得守旧与麻烦。好像是祖辈传下来的约定程序,谁也不去违犯。别说是平民百姓,就是一些权高位重的人物也都这样办理,从没看见官方制止过,发丧的各种形式反倒使你极富想像力。

这宗活动究竟是谁发明的,又始于何年何月何日,这里的人们不很清楚,但这项活动一直曾未中断过。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增删内容,变换着花样。那个年代人们只是以送烧纸为主,送花圈刚刚开始。不像现在,子女给逝者从寿衣店里买来用纸糊的纸牛、纸马、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家用电器应有尽有。现在又发展了,什么轿车、楼房、麻将机等等等等,凡是阳间有的,逝者都将带上一份到阴间生活去。

尚荷花不惜重金买了大大的花圈,亲自书写挽联:“正直坦荡垂青史,无私无畏留人间。”儿子、儿媳敬挽。

时辰已到,阴阳先生宣布“起灵!”院内院外哭声一片。婆婆扒着棺材罩不放手,“孩他爸,你不能走,你不能走,你不能走啊!”然后又双手拍打着棺材罩嚎啕大哭。尚荷花不离婆婆左右,怕她有个三长两短的,她搀扶着她追出去老远老远。

五十四辆摩托车上,分别挂着一大朵白花,排成两行,在灵车前开道,那个年代就显得特别威风。公爹五十四岁早逝,用五十四辆摩托车为他送葬,是尚荷花的匠心安排,令人叹服。她想让公爹风风光光地走一回。

前导摩托指定专人指挥,朝着殡仪馆方向缓缓前进。灵车上的亲人们不时地洒着“纸钱”,也叫“过路钱”。

七八里的路程,灵车整整走了半个时辰,亲人们不希望公爹走得太快。也算是对他的“挽留”吧。

殡仪馆吊唁大厅摆放着数十个花圈。花圈挽联写得各有千秋,读起来无不使人伤心落泪。哀乐响彻整个大厅,人们排着长队前来告别。默哀三分钟后,荷花的丈夫初金有,拿着妻子起草的悼词,一字一板的:

“敬爱的爸爸: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来送您。

我们做梦也没想到您会这么早就匆匆的离去,您抛下我的奶奶、妈妈,还有我们以及您的孙女,我们实在不忍您的离去。今天,我们的心都要碎了,我们无法承受这一残酷的现实。我们把它当做一场梦,当梦醒来时,您还活在我们身边。亲爱的爸爸,我们永远怀念您……爸爸,您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磊落的一生,您爱家、爱妻、爱子。您的爱会永远永远的释放出热量温暖着我们。爸爸,您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您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们要正直,要光明磊落,要严以律已,要宽以待人,要无私奉献,要尽忠尽孝,您的这些教诲,我们终生难忘,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爸爸:您虽然离开了我们,您的音容笑貌、优良品德,将永远刻在我们心上。我们将永远怀念您——我的爸爸。

在致悼词的过程中,初金有泪流不止,多次哽咽,时断时续,他的声音和全场的哭泣声彼此起伏。

婆婆的眼泪夺眶而出,哎呀!荷花写的这悼词,真、真感动人那!她把荷花的手攥得紧紧的。

尚荷花为公爹买了最高规格的骨灰盒,精制的骨灰盒像一栋小洋楼。婆婆一再劝阻,“不要花那么多钱,人都死了,花得再多也没啥用了。”“妈妈,您说得不对,人只能死一回,花多少都不算多。”她的慷慨解囊,婆婆被感动得泣不成声。

送葬的人们坐在餐桌前,尚荷花代表全家致词:“各位朋友,各位亲属,大家辛苦了,我公爹的离去大家的心情都一样的沉痛,我们会永远缅怀他的。用他的人品,他的精神鞭策我们,把这个家过好。我还将全心全意地关心、照顾好奶奶及妈妈(婆婆),请大家放心……”在场的人们无不点头称是。

阴阳先生老母猪吃酒糟——酒足饭饱之后,打着饱嗝,脸色像火烧云一般红,眯缝着一双三角眼睛,揣起了主人给的二百元钱,右手拎着猛劲打扑棱嘎嘎直叫的公鸡,左手拎着装得满满登登的三大兜子供品,踉踉跄跄的扬长而去。在场的人指指点点。笑他的贪心是:白骨精遇到孙悟空——原形毕***阳先生突然又踅了回来,“不对,不对了!还差五道符钱没给我。”在场的人哈哈大笑。他却脸不红不白的伸手接钱。他自己嘻嘻嘻地那个乐呀,这次“出黑”他妈的,一下子就“忽悠”来二百五十元。

东北的风俗,人死后需烧“五七”。尚荷花公爹烧“五七”那天,婆婆老早起来,“荷花呀,今天是你爹最后‘一七’烧纸了,我也想去看看,给他烧点纸。”荷花打心眼里高兴,“妈妈,我也是这么想的;还没来得及和您商量呢。”你看她娘俩这是放鞭炮两头点火——想(响)到一块去了。

“这孩子你可真是通情达理呀!”她拍了拍荷花的肩膀。婆媳心有灵犀一点通,她们脸上绽放出了从来没有过的笑容。

公爹墓前,婆婆哭得天昏地暗:“老头子你在那边放心吧,这个家我一定带着他们好好过。儿媳妇对我可好啦!现在我什么都想开了,真的想开了,以前有的事儿对不住她,今后一定好好待她,一定会好好待她。呜呜呜。”

这一番话既说给公爹听又给尚荷花听,虽是双关语,可绝对是内心话。这种场合绝无戏言。尚荷花心里热呼呼的,对于婆婆的话是:喜鹊蹬枝喳喳叫——有喜心里乐万分。我们的关系真的有了转机?她一边烧纸一边想。

娘俩手拉着手。婆婆的泪水不止。“妈妈,以后我会耐心照顾您的,有什么事儿尽管跟我说,我会尽心尽力的。”“孩子,什么都不要细说了,我终于看透了你这颗善良的心了。”婆婆诚恳再诚恳地说。

第二天晚上,婆婆主动接荷花的女儿雪莲到自己的房间住。小雪莲摇着头,“不,不吗,我不跟奶奶住,我跟太奶奶住。”她那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好像告诉妈妈她不喜欢奶奶,喜欢太奶奶。

尚荷花亲了一口抱在怀里的雪莲。“雪儿听妈妈话,跟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喜欢你。你太奶奶老了,需要很好的休息哟。雪儿最聪明,聪明的孩子最听话……”

雪莲眨着眼睛,默不作声。

尚荷花又耐心的哄劝雪莲;“乖孩子和奶奶住在一起吧,奶奶好喜欢你了,给你准备了很多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好戴的,真的,真的,妈妈不骗你,莲儿听话啊。”

“大孙女,你来看,这些东西都是给你的!看看吧,看看吧。”小雪莲从来没见过奶奶给她买过一分钱的东西,今天看得眼花缭乱。

她钻进了奶奶的怀抱,口口声声“奶奶好,奶奶好!”她搂着奶奶的脖子,用粉嫩的脸蛋摩擦着奶奶的脸颊,幸福在奶奶的心中荡漾。

打那以后,婆婆整天哄着孙女,那才是百灵鸟唱歌——自得其乐,或者说是天伦之乐吧,婆婆刚刚体会到,或多或少有点迟了,但,以后的日子天长地久呢。

八月十五那天晚上,天上的明月格外的圆,格外的亮。尚荷花全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小雪莲半吞半咽的学唱着《十五的月亮》,尚荷花将扒好的香蕉送到婆婆的手上,又忙着给婆婆削苹果,又呼唤丈夫把月饼给妈拿来。老人家被恭维的不知说什么好。心里那个甜那、那个美呀,无法形容。她早都想说的话,一股脑地端了出来。

“荷花,今后我就拿你当亲闺女,你就拿我当亲妈好吗?好吗……”尚荷花眼噙热泪喊出了妈——妈妈你好。娘俩紧紧拥抱在一起,紧紧拥抱在一起。

水的可贵,沙漠里的人深知;太阳的可贵,挨冻的人深知。也不知是尚荷花感动了婆婆,还是婆婆感悟了尚荷花,只有她们的内心知道。八月十五月儿圆,月圆人更圆。婆媳大团圆,全家大团圆。这正是:什么景色最美丽,什么日子最幸福,什么感觉最甘甜?八月十五的景色最美丽,婆媳融洽最幸福,婆媳和睦最甘甜。

雪莲五周岁的时候,尚荷花再一次身怀六甲,她偷偷地告诉了婆婆,婆婆整天喜在心头,她提前准备了添小孩需要的一切备品,包括小被子、小褥子、小枕头、带卡子、尿布,还有其他的一切,应有尽有。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东风了。她逢人就讲“儿媳妇快给我生大孙了!”

婆婆日夜盼望的那一天终于来到了。夜里十二点零八分,尚荷花顺利分娩。呱呱坠地的白胖小子,虎头虎脑的招人喜爱。婆婆用温水把大孙子洗得干干净净,抱在怀里,亲了一口又一口。“我的大孙长得像他妈,真好看,乖乖的。哈哈哈。”她心里乐开了花。她把孙子当成了天然的牛黄——宝贝疙瘩。这回婆婆可是打瞌睡捡个枕头——称心如意了。人家说她高兴得像落进了龙宫——得意忘行(形)了。

婆婆放下孙子急忙生火做饭,每天都是将扒好的鸡蛋、熬得粘糊糊的小米粥,端到尚荷花的面前。“你赶热吃吧,你多吃点,你还想吃什么知个声。哈哈哈。”她真诚地笑了。这些暖心窝子的话,激动得尚荷花常常流出热泪。老儿子、大孙子是老太太的命根子。这话不假,婆婆一会儿又转悠回来,一遍遍地看着大孙子,一遍遍地夸奖大孙子。不难看出这是婆婆对第三代人的亲情,也包含着婆婆对荷花的情感。

“荷花,我给大孙儿起个名儿,你们看好不好?”她乐哈哈地问。

尚荷花满脸堆笑的点头儿,您老人家起吧。“那得由我们把关。”

“行,行,行行行。”

“妈妈那就归您起了。”

“现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就叫他小军吧。”

“妈妈,这个名字不错,他爹参过军,我也当过兵,就算对我们军旅生涯的纪念吧,哈哈哈。”尚荷花开心的笑个没完。

“别说,别说,那我还真起对了。”婆婆得意地笑出了声。

婆媳对视一下,她们心里在笑,情里在笑,她们将会永远在笑。“那好,那好,就叫他小军。咱们娘们儿不谋而合。对,对,就叫小军。”尚荷花肯定地说。婆媳二人欢天喜地,手舞足蹈。

小军,小军,奶奶一天叫个不停,一会见不到就好像缺失了很多。婆婆常常一手拽着雪莲一手抱着小军,一会逗逗这个,一会逗逗那个。苦点累点她都觉得其乐无穷。婆婆对两个晚辈是奶奶待孙子——诚心诚意。

在鱼市上婆婆主动帮尚荷花卖鱼,操起笊篱捞鱼、过秤,笨拙的手脚,外行的举止,常常引人发笑。“笑什么笑?老人家能学着做就很了不起了。”她严肃地说。她的话使婆婆更加自重,更加自强,更加自信。“我学会卖鱼,可以替换你休息休息,你实在太累了,叫人心疼啊。”“妈妈,有您这句话,比我歇半年都解乏。”哎,婆婆对儿媳能有这份疼热,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这是婆媳之间,用真情实意换来的无价之宝。周围的摊主羡慕她们婆媳,“你看看,你看看,人家婆媳之间处的,跟亲娘俩似的,关系嘎嘎地。这叫啥来着?啊,叫互敬互爱呀!对叫互敬互爱呀……

”尤其是哪位胖嫂对尚荷花的评价也急转直下,开始人前背后的夸赞起尚荷花来了。

年节假日,尚荷花鱼摊前的顾客络绎不绝,十分繁忙,婆婆的身影常常出现在鱼摊儿前,熟练的动作,精确的计算,令人叹服。每天丰盈的收入令娘俩儿喜笑颜开。人家都夸她们“婆媳一条心,感情变黄金。”

红砖蓝瓦,周周正正的三间新房巍然屹立在临街旁,给这条街道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熟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这房子盖得样式美,功能全,结构好,很现代的,很现代的!跟楼房比不差啥。”

建筑尚要竣工,尚荷花在工地清理现场,一天下来,突然发现戴在手上的五千多元的金戒指不见了。她神色慌张地找来找去,几个回合不见踪影。她心里急得嘣嘣直跳。一大帮亲属将犄角旮旯都翻个遍,可谓百万雄狮下江南——兴师动众了。最后还是无功而返。

“荷花,不用急,日后我给你买一枚。”婆婆坦诚地说。

“妈妈不用买了,我还有一枚呢,真的。”

“不行,你为家里盖房子吃了那么多的苦,我都够心疼的了,还丢了戒指,我过意不去,必须给你填上。”婆媳会心的笑了。

夜冰冷冰冷的,阵阵寒意向尚荷花袭来,她手里的织针如梭,熟练的织着红色毛衣,时针已指向后半夜两点,她紧张地织着最后的最后。眼看就索针了,她心里高兴得不知是什么滋味。婆婆眼看就可以穿上新毛衣了。嘻嘻嘻。尚荷花给婆婆织毛衣是:洗衣不用搓板——凭两只手,不,不光是两只手,还有一颗心,一片情,一份坦诚。

她半个月的辛劳,那是盲人干活——不分日夜。今天,为了天亮之前全面竣工,她奋斗不息。

门吱的一声开了,“哎呀!荷花你怎么通宵没睡呀?再说了,这毛衣早一天晚一天的,何苦把你累成这样?天亮了,快点歇着吧,好孩子,快歇着吧。”感动得婆婆泪水决了堤。尚荷花的眼圈也红了。

“妈妈,妈妈:马上就要织完了,我想让您今天早上就能穿上。”说完她不由自主地打了几个哈欠,她用手揉了揉那双红肿的眼睛。然后,那手法娴熟地继续织着。

尚荷花织完了最后一针,她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如释重负,立即将那件厚厚的红色毛衣送到婆婆的手上。“妈妈您快穿上看看,合不合身?不合身我再重织。”

“哎呀,一定能合身,一定的。我儿媳妇心灵手巧,干啥像啥,啥事都能成功。哟!你看看,你看,多合适呀!太合适了!”她伸出了大拇指。婆婆穿上毛衣三月栽薯四月挖——急不可待的在地上转了一圈又一圈,兴高采烈的说:“很好,很好,太好了。”那毛衣穿在婆婆的身上,暖在婆婆的心上,笑在荷花的脸上。

“孩子,太辛苦你了,你这千针万线的可不容易呀,人家都咋用了那个词儿了?凝——凝结着你的汗水,你的心血,包藏着你的智慧。还有……”婆婆再想说没词了,一肚子感激的话,就是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来。她眼里的泪水含不住了。

“妈妈可会表扬我啦!谢谢——谢谢您老人家!”娘俩哈哈地笑得十分开心。

“不是我表扬不表扬的,是真事儿,三亲六故、左邻右舍都说你好啊!天天都有人说呀。”

尚荷花织的毛衣独具匠心,无论是图案的设计,还是针脚的均匀,确实是挖井碰见喷泉——好得好。那件红色毛衣在婆婆的眼里,在尚荷花的眼里越来越红,越来越艳。她们婆媳关系也将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和睦。这件毛衣在那个年代里是一般人穿不起的,也算得上是件奢侈品,它成了婆婆心上的“宝贝”,是娃娃拿到新玩具——爱不释手。

还有两件东西一直使婆婆感动不已。婆婆头上戴的白色纯毛线织成的帽子。那是尚荷花为婆婆织完毛衣之后的杰作。那帽子的款式特别独特,人见人夸,羡慕不已。那可以说是当年谁都没见过的。比起当时别的女人围的普通头巾,那可是凤凰落到鸡群里——与众不同。她戴出了精神,戴出了自信,戴出了婆媳真情。她总觉得自己头上戴的不是普通的帽子,而是“凤冠”。

婆婆脚上穿着的棉鞋也是尚荷花千针万线的产物。她穿着随脚,轻快,称心如意。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从不觉得累,也可能是心里作用吧,她从内心感谢儿媳的爱心。当年的媳妇能有几人会做针线活的,能有几人会给婆婆织毛衣、织帽子、做鞋穿的。要说是倒过来,婆婆给儿媳做这些还差不多。

你可别说,婆婆戴着帽子、穿着毛衣、蹬着棉鞋,浑身上下一套新装,心里那个美呀,都难以形容,她走东邻串西舍,你们看看这是我儿媳为我织的帽子,这是我儿媳为我织的毛衣,这是我儿媳为我做的棉鞋,她骄傲得不得了。你们看看!你们看看!!我这儿媳妇可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全国第一呀!”

她从鱼市东头走到西头,再从西头走到东头,反复来回地;“你们看看,你们看看!”她又展示出这三件“珍宝”。

“你儿媳妇是谁呀?”

“嘿嘿,就是你们鱼摊儿上长得最俊的那个媳妇,我的儿媳妇!我的儿媳妇!”

“啊!是她,就是她!她,还是个体工商户先进个人呢,好像还是个党员吧?”人们暗暗地欣赏赞叹。

节假日亲朋好友集会,她又把那三件“珍宝”向大伙展示,重复着儿媳妇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全国第一的话。

这三件“珍宝”,她怕穿旧了、穿破了、白瞎了。她想见物思人,留做永恒的纪念。她要把它珍藏起来,当做婆媳关系的鉴赏。你可要知道啊,这三件“珍宝”,若是现在没啥大不了的,也超不过千元的价值。但在当年可不是一个小的数字,那是一斤豆油八角钱的年代,有这三件“珍宝”的人,能轰动十里八村的,不光是这,她们婆媳的和睦比这轰动得更远。婆婆在后来每当想起这三件“珍宝”的时候都是娃娃见到娘——笑逐颜开。婆婆把儿媳妇当做女儿,儿媳拿婆婆当做亲妈,她们之间真像蜜里调油——又甜又香。

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诚实比空话值钱,行动比语言有力。尚荷花是用良智、用真心、用行动感动了婆婆。

后来尚荷花每当回忆起婆媳之间的往事,都感到无限的欣慰。她感悟到:处理好婆媳关系是女人的幸福,是女人的荣幸,是女人的智慧。处理不好婆媳关系,是女人的痛苦,是女人的耻辱,是女人的愚昧。婆媳关系处理不好,夫妻关系大多数不会好的。因此,必须处理好婆媳关系,才能有好的夫妻关系。否则,女人就没有快乐,没有平静,没有幸福。不幸福包括两个女人,婆婆和媳妇。

尚荷花婆媳关系的事迹,轰动了全省上下,她们家庭连年被评为省、地、县三级五好家庭。上级新闻单位曾几次报导。记者们每次采访她,她总是嘿嘿一笑,我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做了普通女人应该做的点点滴滴……记者们一致认为她在婆媳关系上,处理得十分成功,她的感悟颇深,会使现任的媳妇、未来的媳妇,所有的女人受到无限的启迪,可以说是女人的精神财富。

她的五个方面的感悟,被刊登在黑龙江省《生活报》上。

感悟一:媳妇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自己的担当。

感悟二:善解人意,理解婆婆,谅解婆婆,体察婆婆,才能体现出女人的魅力。

感悟三:真诚是维系婆媳关系的安全带。

感悟四:切忌唠叨,唠叨的女人着人烦。

感悟五:勤奋是处好婆媳关系的先决条件。

尚荷花经常跟人说:婆媳关系也是两方面的火花碰撞,必须各自努力,才能五颜六色。

同类推荐
  • 路尽有溪桥

    路尽有溪桥

    “路溪桥!为什么每次我一出事你都是第一个出现的?”叶稀心里有些小期待地问到。“笨蛋,因为……我要当第一个可以看你笑话并且嘲笑你的人。”他不怀好意地大笑到。叶稀气愤地瞪了一眼路溪桥,正打算一走了之,却被路溪桥出手拦了下来。“当然,也是唯一的一个。”路溪桥忽然慢慢向叶稀靠近,直至她的肌肤触及到墙面的冰凉,被他死死地困在怀抱里面,“你要记住,‘路转溪桥忽见’”
  • 雨市

    雨市

    凌潇出生在华夏西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中,简单而又宁静的村庄环境养成了他单纯真挚的性格。在一段段的感情摸索中凌潇体会着世间的酸甜苦辣,在平凡的生活里创造着伟大的回忆。
  • 世界或许未曾忘记

    世界或许未曾忘记

    你知道吗,你的那个厌弃的目光,我,也曾甘之如饴。那片花海,枯的枯了,死的死了。我寻觅了半生,亦是终于半生,曲终人散似乎是命中注定。你弃了我,到最后,这世界,也弃了我。如果多了三千次回眸与转首,我,可能不会再爱了吧...[中度洗白,轻度虐,稍高糖,快穿]云荼,终是忘却了过往。只期待,更好的每一次初见。你愿意,赴约么?
  • 腹黑竹马是总裁大人

    腹黑竹马是总裁大人

    “老公,老公”某只渔死皮赖脸的在他身后叫着,陆寂言无奈地看着她,“不许乱叫。”“寂言哥哥,要抱抱。”陆寂言用手撑着某只渔的脑袋,“你能不能矜持点?”三年后。“老婆,”某人不知羞耻的喊着。“滚开,谁是你老婆?”“老婆,我想跟你睡觉。”“对不起,我想我没有这个义务,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哦?没关系?那请问这个附属品你是怎么造出来的?”此时,一个毛绒绒的脑袋钻了出来,“粑粑,你说我吗?”,又一个毛绒绒的脑袋钻了出来,“粑粑一定在说我。”只见陆寂言气定神闲的摇了摇头,“我说的是你们麻麻肚子里的那一个。”【宠中带虐,虐中带宠,各种人物cp尽数写出,总有你喜欢的一款哦】
  • 德云社同人文之秦霄贤篇

    德云社同人文之秦霄贤篇

    他是德云社霄字科大师兄,23岁至今未有女朋友,直到遇见了他的师妹王霄雨。两人也算历尽艰辛,最后修成正果。
热门推荐
  • 诗意村庄

    诗意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亲亲闺蜜和霸道男友

    亲亲闺蜜和霸道男友

    “先生,你可不可以让让座,我们还少一个位置,求你了。”周欣雨说。何子熙说:为什么,我还有玩游戏。噔噔噔蹬陈静静:子熙你就陪陪我啦!就你啦!周欣雨说:对!你要多陪陪你的女朋友。何子熙,好啦好啦,吵死啦,走走走,我陪你去玩。
  • 天龙剑心

    天龙剑心

    前世和恋人茉崔蒂为成仙而共同修炼至化境的东方佑却在最后关头被恋人斩杀,带着不甘和无边的怒火死去。然而转世到一个铁匠铺的弟子之后带着一点残留的记忆活着,被几个丧心病狂的凡人殴打致死扔下万丈深渊之时苏醒前世战魂,却发现自己的身体被下了死神封印……
  • 快穿反派大佬独宠我

    快穿反派大佬独宠我

    【1v1甜宠】作为一只活了上百年的小花妖,乔念觉得自己貌美如花人见人爱,就是运气不大好。因为自从绑定“攻略反派系统”,她就被三界里的反派大佬盯上了。“乔念,你想跑到哪?”高冷医生抬手扶了扶眼镜。“上次不是约好要给我做饭吃,嗯?”勾唇一笑,腹黑霸总意味深长。“念念,你为什么不能听话点呢?”校园男神冷冷挑眉。蹲在墙角的乔念咬唇哭卿卿:原来我长得太漂亮也是罪~
  • 浮屠仙路

    浮屠仙路

    林寻自小被送到岭南道院习武,幻想着以后成为一名武道高手出人头地的他,却由于一枚偶然得来的舍利子打开了一条通往长生逍遥的修仙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秘的亡灵日记

    神秘的亡灵日记

    红桃2的爸爸在一次车祸中死去了。他生前总是用给儿子写日记的方法来教育红桃2。可是,在爸爸死后的第三天,那个日记本又突然出现了爸爸新写下的日记,而且确定是他爸爸的字迹!神秘的亡灵日记,等着勇敢的你走入故事中。
  • 笔墨绘江山

    笔墨绘江山

    闲极无聊的时候,江山想过倘若自己穿越,睁开眼时会是怎样的景象。金碧辉煌,侍女成群的宫殿?鲜有人至,破破烂烂的废庙?甚至应了近期红极一时的电视剧,江山也曾脑补会不会睁开眼就看到尸骸成群,鲜血横流的场景,而自己则转世到那个明明背负着血海深仇,却莫名嗝屁的主角身上?然而真的穿越了,江山睁开眼,眼前的场景却是吓了他一跳。自己竟然躺在一口棺材里?!
  • 听,心跳动的声音

    听,心跳动的声音

    y市的下午,总是安宁又寂静的。在一条两旁都种满白桦树的公路上。女孩一边叽叽喳喳的说着话,一边踩着男孩刚刚走过的地方。“圆圆,我跟你说,上午那个人,也太不懂礼貌了,你看看……”突然,前面的男孩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静静的,认真的,看了她几秒,而后缓缓的,不容置疑的俯下身来。我的天!这是要接吻的节奏咩⊙▽⊙!女孩害羞的想着。男孩好笑的看着身下已经闭了眼的女孩,轻轻的抬手,取下她头上的一片枯叶。“走了。”极轻的一声。女孩睁开眼,看着已经走远的人,“诶!等等我!圆圆,等等我呀!”……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陶器、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陶器、

    本书包括古代陶器概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先秦时期的陶器、秦汉时期的陶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陶器、陶俑之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