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36700000038

第38章 乾隆篇(2)

阿灵阿及其子阿尔松阿,由于在康熙年间支持允禩争当皇太子,雍正继位后对他进行打击报复,把阿尔松阿夺官,发遣奉天守其祖墓,也就是做了守墓人的差事。此前阿灵阿已死,清廷将其墓碑改镌“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后来又借故处死阿尔松阿,妻子没人宫。对允禩的另一支持者揆叙,也削官除谥,墓碑改镌“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

对下臣的这种处理简直是卑鄙下流,对雍正的为人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乾隆元年即下令为他恢复名誉,阿灵阿一支原被逐出本族,归人于包衣佐领,也即奴才一类,这次决定把阿灵阿招出包衣佐领,仍归本族;所有阿灵阿一支,全归原族,还强调阿灵阿之祖父遏必隆原是对清朝尽力的有功之臣,应该善待他们。

最后,乾隆还为已死去的三哥弘时平反昭雪,承认他的皇子身份,收入谱牒。短短几个月内,乾隆了结了这场历史公案。他小心翼翼,尽量维护雍正的威信,而对罪犯宽大处理。

不迷信天人感应

乾隆反对提倡天人感应之说,当下面上报出现了某种奇异现象时,他只一笑;当某地出现天灾人祸时,他不信祥瑞,只求实效。这是乾隆为政的一大特征。

乾隆是一位比较务实的君王。他说:“君德修明,唯在躬行实践,不徒尚喋喋讲论之虚文。”在执政初,因雍正刚刚去世,官员们先是不断地上疏奏请新皇上节哀自重,又不停地贡献土产、报呈祥瑞,以祝贺新皇上登基之喜。可是,却不知乾隆向来讨厌臣僚们的无聊奉迎,他是个讲求实效而不喜欢做表面文章的人。

雍正帝迷信天人感应之说,大搞祥瑞。因此雍正时期常有官员陈报祥瑞,有的报瑞谷,称稻子一株就结了十几穗果实,其中有一种本是龙须谷,本就是多穗的品种,而雍正看了却把它当做喜庆事,还煞有介事地绘制成图画,刊印出来让臣下传阅;又有的人报卿云,说有天上五彩卿云出现,经久不散。而卿云出现,是表示皇帝孝顺,这与民间流传的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正好相反,很合雍正的心意;还有的人报告在雍正陵寝采石工地上发现了凤凰,五彩斑斓,向北飞鸣,简直是在向皇帝朝贺;还有的人报告说甘露普降、日月合壁、五星联珠、黄河水清等等,一而再、再而三,名目繁多,这些都被雍正帝认为是在他统治时期出现的吉兆,常兴师动众地让群臣庆贺。以此来表明雍正帝之世,似祯份祥皆呈,无端不有,雍正王朝本是一派歌舞升平的吉祥景象。

作为雍正的儿子,乾隆却全然不信祥瑞这一套自欺欺人的说法。他认为这无补于时政,于国于民都没有什么好处。在这一方面,他与自己的祖父康熙有些相近之处。他还传谕各省停止此类活动,下谕给各省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官等说:“凡庆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

乾隆认为,治天下的大道理,就是君臣要一心一德,促进政治清明,让老百姓过上殷实安康的生活,这就是国家最大的祥瑞,而不是什么祥云、瑞谷之类的说法和做法。

乾隆二十五年(1760),钦天监奏明年元日时,日月合壁,五星联珠。

针对此事乾隆下谕说:“再大的祥瑞,能有边防安定,国家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吉祥之事大吗?”而且表示自己“唯当益加兢业,保泰持盈,用以上承灵休,以与我天下臣民共享太平之福”。

其次乾隆不但坚决反对祥瑞之说,还对某些官员的求慕虚名、不务实际感到厌恶。

乾隆五年,太仆寺卿蒋琏献上一本颂扬乾隆的诗文集。乾隆说这些颂扬溢美之词,只能增加自己心中的愧疚,遂下令禁止再有类似蒋琏的这种举动。

有些官员和地方绅士喜欢为自己树立德政碑,乾隆认为这是“俗员不务实政”,巴结奉迎上司的“欺世盗名之术”,所以下令一律毁掉。当听说有些总督和巡抚还没有离任,德政碑就树立起来了,自知这些都是其部下为了讨好上司强迫百姓集资修建的。于是,他说这些事对内阁大臣们来说,要是地方官真能造福于民,离任之后,老百姓就会怀念他,赞颂他,有口皆碑:要是地方官并不关心人民疾苦,贪鄙而不称职,就算立了很好的德政碑,也只能被老百姓指碑唾骂,这样的德政碑就不足为荣,且是子孙的耻辱了。对各省官员已建立的德政碑,乾隆下令一律调查清楚,加以捣毁,并要求该省督抚必须仔细查辨,不准阳奉阴违,当做耳旁风。

以是否忠君观人

不以功过论英雄,而以忠心为标准观人,这是乾隆的识人法则。祖氏兄弟降清后,对清朝忠心耿耿,并无二意,可乾隆仍对他们心存戒心。在降清的汉族官员中,像祖氏兄弟这样的臣子,有不少人以死效清。乾隆为标榜其正统忠君思想,仍把他们列入《贰臣传》中,让后人评说其是其非,他的用心仍在于维护统治利益。

在明清两朝交替之际,有很多明朝降将在前朝政治腐败、军事瓦解的情势下反戈一击,成为清朝骁将,为推翻明朝,建立大清帝国立下了不朽功绩。

在当时,是降清之臣,还是抗清之臣,原是清初衡量人们政治立场的主要标准,而到了乾隆这里,却把这个标准改成忠君与否,也就是舍弃了政治色彩,变成了实用主义的道德准则。

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帝决定按照忠君标准,重新评价那些降清的明朝官僚为贰臣,并下令编纂《贰臣传》。乾隆不以功利主义评论他们为清朝立下的汗马功劳,反而斥责这些变节的大臣“大节有亏”。《贰臣传》专把在明清两朝做官的人收录其中,以为“万世子孙树纲常”。乾隆还指出“所以致有二姓之臣者,非其臣之过,皆其君之过也。”原因就是明朝皇帝昏庸无能,而使那些有才有德的明朝臣子投靠了新主人。

《贰臣传》又分甲乙两编,甲编中是那些效忠于清朝的明朝降官;乙编中是在明清两朝虽都为官,但却两不孝忠的厚颜无耻毫无建树之辈。在《贰臣传》中收有明末清初人物一百二十多人,其中人物又可分为五种类型。乾隆下谕要编纂人员对这些降臣加以区别,评价他们要公正。

列入甲编的人物中有原为明朝低级官员,后因功而被清朝升迁的降臣;也有在明朝时已居高官,而降清后仍受重用的降臣。如李永芳是明朝万历末年的一股地方势力,清军进攻抚顺,李永芳未战即降,成为明朝官吏降清的第一人。李永芳降清后为清军灭明献计策,功勋昭着,曾被免死三次,他的儿子也是清军重要将领。到了乾隆朝时,李永芳的四世孙李侍尧又深得乾隆信任,任为督抚大员。即使对清朝有这样多的贡献,李侍尧世家几代人仍因李永芳降清一事而被乾隆帝列入贰臣之列。

洪承畴是在《贰臣传》甲编中让乾隆心里有些矛盾的人物。洪承畴在明崇祯朝,官至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他曾为明朝扑灭农民起义而立下大功,深受崇祯推崇。为抗清,洪承畴又临危受命奋勇杀敌,却两次战败被俘,最后,终于在被捕中降清。降清后,又因受皇太极赏识,成为清军统一全国的得力干将。因崇祯帝对洪承畴也很重视,在对清军的战役中,崇侦帝曾因误听说洪承畴战死,竟赐祭十六坛,而且在城外建祠,准备亲临祭奠亡灵。可见洪承畴确实是一代将才,竟受两朝皇帝推爱。对于洪承畴的评议,乾隆也比较为难,他既指出洪承畴投降叛节,又说他“虽不克终于胜国,实能效忠于本朝”。

以洪承畴这件事可以得出乾隆评价忠臣时,连誓死效忠于大清、并对大清做出杰出贡献的降臣,仍不愿屈就称他为忠君之士,所以把他列入《贰臣传》,可见所宣扬的忠臣的要求又有多高。为本朝和后世的正统道德着想,他为做人臣之道立下了很严格的规矩。

被编人《贰臣传》乙编中的人中,有在明清两朝都是高官,但又是两朝奸臣的冯铨等人;也有虽在两朝做官,却又在暗中诋毁清朝的,其中最为出名的是钱谦益。

冯铨在明朝曾卖身投靠大宦官魏忠贤,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后因魏忠贤倒台而受牵连,被削官为民。清军人关后征明官入朝做事,冯铨又以大学士原衔人内院佐理机务,可他仍旧习不改,声名狼藉。乾隆对冯铨这类人很反感。说对他们只是“不得不加以录用以靖心”。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着名诗人,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后是礼部尚书。清军进入南京时,钱谦益是迎降清军的明臣中官阶最高的人。他降清后仍为礼部侍郎,并任明史馆副总裁,可在他所着的书中,却攻击清廷统治。对他的人品乾隆十分厌恶,讥讽他的诗作只配去盖酒坛子,根本没有资格自比高洁。早在编纂《贰臣传》之前,乾隆帝就说:“钱谦益果终为明臣守死不变,即以笔墨誊谤,尚在情理之中。而伊既为本朝臣仆,岂得复以从前狂吠之语刊入集中!其意不过欲借此掩其失节之羞,大为可鄙可耻。”在他的《现钱谦益初学集因题句》一诗中,乾隆写道:“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间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

乾隆十九年九月,乾隆帝东巡归京时途经宁远城,见祖氏石坊,有感于祖氏兄弟祖大寿、祖大乐二人立于明而降清,便作《题宁远祖氏石坊》

诗来嘲讽。诗云:“火遂谨寒更烽侯,鸠工何暇尚逍遥。若非华表留名姓,谁识元戎事两朝?”原来这是明崇祯十一年,皇帝为祖氏兄弟建了两座石坊表彰他们的忠孝气节,可是崇祯十五年松山之战时,祖氏兄弟却叛明降清了。乾隆认为这两人已经变节,旌表石坊犹存,这真是历史笑柄。

奢侈浪费必误国

乾隆历次南巡都特别注意不惊扰百姓,虑事周详,总是尽可能地考虑所有因素,使南巡达到政治目的。

乾隆即位十多年后,当百废俱兴、政通人和之时,他大概是在皇宫里呆得过久了,总想到处走走,而下江南,则是他最为喜爱的一件事。他是怎么下江南的呢?

首次南巡之令,乾隆在乾隆十四年已下达,而直到乾隆十六年才成行。

乾隆刚执政时就有苗州之乱,宗室内也积存着矛盾、朋党营私等与新政不协调的种种隐患。可以说,那时候政权仍然不很稳定,人心向背也不清晰,还没有雄厚的经济资本和所创下的辉煌政绩。在这种情况下南巡,根基还是薄了点儿。

而在经过十几年孜孜不倦的治理后,乾隆认为自己已成功地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扫清了皇权周围的障碍,西南苗疆已被平定,大小金川都被征服,并且国库内的帑银储备丰裕,足以满足自己南巡之用。所以,乾隆便决定巡幸江浙,以“问俗观风”。

第一次南巡的筹备差不多用了两年的时间,尽管乾隆多次下谕,责令群臣不得铺张浪费,扰乱民间,可还是因这样大规模的行动所耗费的物资之巨,是可以想像得到的。难怪下臣们反对皇上下江南,这就是由于皇帝一旦决定下江南,他们就不可能不安排得排场些,否则说不定会怎样获罪呢!

乾隆十五年(1750),首次南巡尚在筹备之中,就有河南道御史钱琦上奏,说江南总督黄廷桂“令铺设备极华靡,器用备极精致,多者用至千金,少亦五六百金,且有随从员役任意勒索,该督复差员往查,唯恐稍有简略。”据钱琦奏报:家居苏州的刑部员外郎蒋楫,竟“独力指办,御跸临幸大路,计费白金三十余万两,亲自督工,昼夜不倦”。仅苏州修御路就用银三十万两。而南巡来回五千八百里路程需要多少银两,且修筑行宫、征用马匹车辆船只、各省预备饭食蔬菜又要花去多少白银,这自然又是个惊人的数目了。

乾隆首次南巡带了一大批人马,从京城经直隶和山东到江苏,渡黄河,再乘船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到苏州。一路上御道要求平整、坚实、笔直,凡是有石板、石桥的,需撒黄土铺垫,水道中就要有豪华舒适的船只乘坐,沿途建造无数风格各异、小巧别致的小亭子,几十处气派的行宫,以供赏玩住宿。

南巡的奢华浪费本不是乾隆所求,南巡前乾隆曾指示各地官吏从俭办理,不得骚扰百姓。他说:“所在行宫,与其远购珍奇玩好,不如明窗净几,洒扫洁除,足供住宿之适也。经过道路,与其张灯悬彩,徒侈美观,不若蔽屋茅檐,桑麻在望,足砚盈宁之象也。”竹篱茅舍,开轩桑麻在望的景象自然也有趣味,可在趋奉的下臣们那里却是不愿做、不敢做的,大家都想竭力把皇帝伺候得更好一些,因此,他们不遗余力,奢华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另外,乾隆还要求各地督抚不得向随从皇帝出巡的官员馈送钱礼,随从的兵丁也不得骚扰百姓。

皇帝出行,自然要用气派的龙船乘坐,可是,当臣子奏报说御道中有些河道狭窄,要想通过就得拆去几十座石桥。这样就会劳民伤财。他到南方巡视之所以不用大船,原因是以免随从踩坏庄稼,既然这样,为了避免拆桥,只有改乘宽不过几尺,长不过丈余的小船了。

为了避免南巡期间影响河运,乾隆还准许地方政府采取一些得力的措施来保证日常运营。镇江等南北航运枢纽处,百货云集,船只往来不断,要是在御舟未至,就早早地把各地往来商船拦截,势必会引起商人集聚,货物也运不到所需地方,导致市场价格上涨。所以,乾隆帝允许各地在御舟抵达前三两天内,把商船避人支港,等御舟过后,马上放行。

同类推荐
  • 享受不再纠结的人生

    享受不再纠结的人生

    本书选取了感恩、知足、宽容、珍惜、淡定、挣脱、放下、活在今天这八方面的内容,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让人们摆脱心理压力、心理空虚,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等智慧。
  • 破译幸福密码

    破译幸福密码

    本书通过乐观心态成就幸福人生、心无妄求自然少些烦恼、放宽心胸才会多些幸福、懂得隐忍换来和顺人生等内容,介绍了获得幸福的方法。
  • 超级思考力训练

    超级思考力训练

    伟大出自平凡,复杂蕴于简单,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隐藏在平凡事物之中的不平凡之处的眼睛,并且调动他们的大脑,运用合理的、有效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索,挖掘出深深地隐藏在事物内部的真理。说到思考,好多人会觉得神秘而且充满无穷的奥妙,其实,是你没有走近它,没有真正地了解它,运用它。当人们都对树上落下的苹果熟视无睹的时候,坐在树下的牛顿却开始了思考的机器——大脑——为什么苹果会落地?
  • 方与圆全集

    方与圆全集

    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为人没有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地处处受敌。为人做事太方正太圆滑则寸步难行。只有方圆相间,方圆并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和生存环境,享受快乐惬意的人生,成就功名和大业。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成功之道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成功之道

    每个人都向往成功,渴望成功,然而成功的道路铺满了荆棘,我们时常见到无数前行者乘兴而去,失败而归。并不是他们走错了方向,而是他们没有拿到成功的法宝。其实成功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的诀窍,取得成功不仅依靠我们自身的才智,更需要掌握一些成功的技巧。本书将为青少年开启成功的厦门,引领青少年走上成功大道。
热门推荐
  • 两情若是长久时

    两情若是长久时

    小说是都市爱情题材而写的。劝说广大正在恋爱或是单身的天下痴情男女,不要等到爱情错过了才会懂得珍惜,一定要珍惜当时的那份爱,对你真正好的人,或是真心爱你的人也许就在你的身边......此小说是我以爱情为主题第一次写小说,也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内容粗浅不够成熟,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喜欢。
  • 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人世的态度做事。集做人做事做到位经验之大成,教你把握做人的分寸和做事的火候。人在世界上,谁也不比谁傻,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有的人一生平庸?做事先做人是成功者谋定一生的真本领。
  • 我不断情

    我不断情

    魔凡两路,殊途同归,但也有所不同,凡人要想成仙需断七情斩六欲,而魔则不他妈用管那些是非对错…若修仙要断情,那我则入魔!
  • 回档十七年

    回档十七年

    毕业于国内最好大学之一的姜育伦蹉跎十年,曾经的豪言壮志已经被慢慢磨灭,最大的愿望是想让无怨无悔陪伴自己10多年的妻子过上优渥的生活,却突然回到了17年前。这一世,看姜育伦如何吸取教训,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 醉娱乐

    醉娱乐

    讲述了一个娱乐圈的故事,肮脏的幕后交易,无耻的幕后操作。且看主角如何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娱乐圈里醉生梦死。一部娱乐的奋斗史。一个娱乐天王的传奇。一段缠绵的爱情。交织成了这段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病不求医

    小病不求医

    家庭必备的、可靠的保健顾问,患者最便捷的就医指南,以常识之道破解小病困扰,以传统疗法指导健康生活。小病自己看,大病去医院,急性病症懂保护,慢性疾病靠调养。
  • 从此清风配酒

    从此清风配酒

    #神秘清冷女主PK重生病娇男主#已经在病院呆了三年多的卫清风,再也不是原来的天之娇子,再也不是人间一阵不可多求的清风了。回到少年时代,第一次见屈酒的那天,卫清风决定,这辈子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把世间上唯一对他好的人丢弃。“阿酒,不要离开我!不然……”看着眼前软萌的少年,屈酒温婉一笑,抚摸着他的秀发,笑得妖媚动人:“清清,你要乖乖的~阿酒不会离开你的,阿酒只是去旅游而已,很快就回来了~给你草莓奶糖,等你吃完了,阿酒就回来了。”可是……在第四个月,没有送糖来了……糖没了,阿酒也不会回来了……**五年后。 “清清,我回来了……”原本想给少年一个抱抱的,结果最后只看见少年鬼畜的笑脸。 一觉醒来,屈酒发现自已被关进小黑屋里被囚禁了?还己经是一个已婚人士了?
  • 上古神王

    上古神王

    执圣体永不言败。执圣体永不言败。
  • 今日的你明天的我

    今日的你明天的我

    希望这本书能带给大家快乐呵呵
  • 天池怪兽

    天池怪兽

    天池位于江河省北部,距东海20余里,湖面面积110多平方公里,海拔2155米,平均深度204米,据说最深处有300多米,在天池周围环绕着16个山峰。据《天池汇征录》记载:“有猎者四人,至天池钓鳖台,见芝盘峰下自池中有物出水,金黄色,首大如盎,方顶有角,长顶多须,低头摇动如吸水状。众惧,登坡至半,忽闻轰隆一声,回顾不见。均以为龙,天池故又名龙潭。”近年来,凡此怪兽种种,均未得印证。另小说《天池怪兽》讨论群322581960已建立,欢迎加入共同探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