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32500000040

第40章

次下第二以五教十理证有本识。于中有三。初问。次答。第三至第四卷云别有此识教理显然下。总结劝信。

论。云何应知至有别自体。

述曰。此即外问。不言阿赖耶言第八识者。此言通故。不退菩萨。三乘无学。皆得有故。彼名既局。无学等无故。举第八不言赖耶。如是诸处准此应知。如断.常中言阿赖耶者。此从因为名 复言至转位。即通二乘.菩萨十地为论。故非一向依此例说。此显依初舍为名。彼意显通诸位为文。故有二别 何故言离眼等识有别自体者。小乘等计。阿赖耶名我教亦有。如下别辨。然即六识更无别体。故今问言。云何得知离眼等识有别自体。若言识等。举识等取余色等法。今言等识。唯取余识不取色等 又准下说一切有中。破五取蕴非爱著处。计离色等无别自体。不唯在色。今者应言眼等识者。等取心所.及色法等。不离识故略不言色。举王取臣不言心所。举实取假不言得等。涅槃非爱境故此不论。是虽共许五取蕴外无别有体。此离识蕴不共许故。今总答之。

论。圣教正理为定量故。

述曰。答中有二。初总。次别。此即第一初举教.理言识有体。此非世间现量境故。唯信圣言。及比知有。以此二量为决定证。故言定量。量谓量度揩定之义。如常应知。

次下初引教别答。后为理别答 就教中。初引不共大乘教。小乘不信故。次引共许小乘教。二宗皆信故 就不共教中有二。初以四颂三经证此识有。后立大乘至教量摄 初引经中有二。初别引经。后总指例。然二经摄论等同。一经诸论不有。初之二颂阿毗达磨经。后之二经文自彰显。此之初经即摄论第一。彼无此等解。应勘彼文。

论。谓有大乘至契经中说。

述曰。此简小乘阿毗达磨。是大乘故。阿毗达磨及契经言。如常分别。不言对有法言对法者。具轨.持义非有法故。义准因明。法与有法不定故不应为难。

已下经中皆有三。初引经颂。二长行别解。三末后总结。更于下文不繁指迷。

论。无始时来界至及涅槃证得。

述曰。此后释中总有三解。初一广。后二略。初广中上半解为因.缘。如世亲摄论第一.及瑜伽五十一。后半解流转.还灭亦然。

论。此第八识至而显示之。

述曰。下释有二。初解外伏难。后别解颂。此即初也 谓有难云。欲显其识当须显体。何故约义以解识耶 故今答云。此识体性微细难显。故以作用而显其体。今言自性体异名也 自下释中初判。后标释。

论。颂中初半至作依持用。

述曰。此初判也。下半可知。上半颂文义有异故其句亦别。其第一句解为因用。次第二句解为缘用。然第一句无始时来四字。通第二句依用。第二句一切法三字。该上因用。互相显故。故初二句各致一言。

所以者何。

论。界是因义至故名为因。

述曰。下别释有二。初解上半。后解下半 解上半中。初别解二句。后结所明。解第一句为因用。言界者即是因义。故成因用。种.现识中是种子识。虽复现行亦名因相。能生诸法种子亲故 无始时来展转相续。刹那不断 亲生诸法。亲生之言。显为因义。非为助缘。亲能生故 言诸法者。即第二句一切法言。此以诸言牒下一切。此识无始时来。与一切法为因。故经言界是为因用。

论。依是缘义至故名为缘。

述曰。下解第二句有二。初总解颂。后别解依。此总解颂。即现执持诸法识也 无始时来。牒上四字 与一切法。牒下三字 平等为依止故。言为缘。

此为略解。下广缘义。

论。谓能执持至及为彼依。

述曰。下别解依。于中复二。初总。后别。此总也。现所执持。牒前因义显与为依。谓现行识能执持种。由此因义故。与一切现行诸法为所依故。即变为彼现行诸法。及能与彼现行诸法为所依止。与诸现法为依虽同。变.不变异。故置别说。

论。变为彼者至及有根身。

述曰。下别释依。即是所缘变之境界。不说变种者。相沉隐故略而不说。又种识故略而不说。又种识故即前执持。

论。为彼依者至作所依止。

述曰。即总七转识不缘变之果。

如何为依。先释五识。

论。以能执受至依之而转。

述曰。由此执受五色根故五识得转。即显此识展转为依。若不执持其五根者。识不得依。如死人等。故说为缘。亦有种依。然是因缘。今约五根增上共许显处说故。

释意识者。

论。又与末那至依之而转。

述曰。虽第八识能与末那。为俱有依.种子依根。及为所缘。今者但取俱有之依。言与末那为所依止。第六意识依之得转。又第八识能与诸法为本依止故。末那为依第六识转。如眼根等增上缘根。

六别依七。七依第八。诸宗不许。故应立量。

论。末那意识至依俱有根。

述曰。七.六二识。亦依俱有依。转识摄故。如眼等五识 第六识因言转识摄。即以第七末那为依。许第六识转识摄故。末那之因亦转识摄而为因者。此所随一。今应先成第六有根即是末那。末那成已许是转识故得为因。此中宗.因准文取理。

上来已辨本识为依讫。恐他外难第八识性应亦有依。下显第八识亦以七为依。七不断故。余六断故。

论。第八理应至为俱有依。

述曰。量云。八应以七为俱有依。是识性故。如第六识 此有五识为不定过。应云许是识性非五识故 此亦不尔。其第七识许非五识是识性故 应总云。第八理应有俱有依。是识性故。如眼等识。此法不言以第七为依故。无不定过。如是虽言与转识为依。而因显八以第七为依 或若不尔。前言末那以第八识为俱有依有不定过。以第八无俱有依故。故说第八亦有俱依 此中不诤等无间依.种子之因。种子之因前句。是故俱诤俱有。

论。是谓此识为因缘用。

述曰。第二总结上二句颂。

次释下二句。于中有二。初解有诸趣。后解有涅槃等 解有趣中有三。初总解颂。次别解。后总结。此等初也。

论。由此有者由有此识。

述曰。谓由有前第二句说。能与现行一切法等为所依识。

颂中有字贯通二处。谓在此识能有之中。及下诸趣.涅槃证得所有之中 又由有此识言。贯通下染.净所有之中。

论。有诸趣者有善恶趣。

述曰。以善.恶言摄五趣故。即上有字通下所有染中是也。

论。谓由有此至流转生死。

述曰。此下第二广前有义 于中有二。初正释。后料简。此正释也 谓由有此第二句所说现所依识故。执持第一句杂染种子故。云界者因。则种子识。此染种子顺流转法能生现行。令诸有情流转生死。现行染法名为流转。种子染法名顺流转。成有漏法皆名流转。对法第四云。何者是流转。谓一切生死。即前顺后其体顺用。

若尔即应有漏苦.集皆名流转。何故颂中偏言诸趣。

论。虽惑业生至胜故偏说。

述曰。下正料简有二****。此初义也。解此难云。虽惑.业.生有漏集.苦。皆是流转。皆生死法。然五趣是生死苦果胜故偏说。果正生死。是所顺法。业.惑能顺生死果性。故偏举果 此中所解执持一切顺流转法。既生死果为流转体 执持顺者。即执业.惑能顺之法。非如色等名为执持。此即执持依持名执。识为现惑业依执持故。识不执彼现行惑.业以为境故。此解与前别。

与前解同者。

论。惑诸趣言通能所趣。

述曰。此第二义。业.惑.中有。亦是颂中所说诸趣。业.惑.中有。是能趣故。何故能趣亦名为趣。趣是所趣。业.惑.中有。相从名趣。

论。诸趣资具亦得趣名。

述曰。谓器世间是趣所须。趣之资具。相从所趣故亦名趣 或资具言。释惑.业二名趣所由。唯说内故 总而言者。生死流转通诸有漏。今此颂中独言趣者。能所.资具皆立趣名非唯所趣。如喜.及顺喜法名喜觉支等。

论。诸惑业生至作依持用。

述曰。第三总结。由有此识烦恼杂染成。业杂染成。生杂染成。世间净成。摄诸有漏故。此等成者如上所言。是与流转作依持用。

与还灭等作依持用。其义如何。

论。及涅槃证得者至有涅槃证得。

述曰。自下第二解下句颂。于中有三。初总释颂。次别解。后总结。此初也。谓上由此有言。亦通于此。牒上能有此识已。显下所有涅槃证得。

论。谓由有此至证得涅槃。

述曰。此广别解。于中有二。初总说也。下自料简 身中无漏种。名顺还灭法。言还灭者。五十一解。还即道谛。灭即灭谛。即种顺现行。道能证灭也。或与现行道为依持令证得涅槃。前顺于后。体顺于用。还顺于灭。准前应释 此解顺下第一但说证得师解。即出世净若无此识皆不得成。或摄世间净。远证涅槃故 或但涅槃是识执持。亦是依执。虽言执持无漏法种。而意证涅槃但取涅槃。是所依执故。摄论第四三性中言依他起性为遍计所执依。亦圆成实之所依也。涅槃是所求果故此偏说。顺下第二但取涅槃解 第三双取。执持无漏种。及涅槃依故。

释颂中言涅槃证得。为取证得。为取涅槃。

论。此中但说至此识有故。

述曰。下料简有三义。此初也。谓此但说能证得道。执无漏种非执涅槃。涅槃不亲依此识故。疏则可依。今说亲故。此第一师。

论。或此但说至正所求故。

述曰。此第二说。如前引教。唯亲执无漏种。涅槃是所求故。

论。或此双说至品类摄故。

述曰。此第三义。二法俱是还灭品类之所摄故。谓此意说。非唯道是还。涅槃是灭。道为能还。涅槃所还故。涅槃亦是还品类摄。灭是灭体。道亦顺彼断灭染法。以能顺灭故。亦说是灭品类摄。道与涅槃俱可言还。俱可言灭故。言俱是还灭品摄。是彼品摄。非是彼体。

何以得知此中双说。

论。谓涅槃言至显能得道。

述曰。即颂涅槃言。显涅槃等故。即总指上。故知双说。

论。由能断道至证得涅槃。

述曰。谓由还故断前流转证得涅槃。故双取也。

论。能所断证至作依持用。

述曰。第三总结。能断道。所断惑。能证道。所证灭。皆依此识。故与还灭为依持用。一断言通能.所也。一所言通断.证也。此中三说应准解颂。

次第二解。

论。又此颂中至为所依止。

述曰。于中有三。初总科颂。次别解之。后总结也。此初总科。即第一句显此识体非今始有无始有故。出识自体即种子识。后之三句显此识与染.净二法总别为依。谓一切法等所依句。是染及净二法总依。即现行识。或俱现行 界性.因义故 何者为染.净。由此有诸趣。是能依染法 及涅槃证得。是净法能依。此是染.净二法别依。第二句依。属总之依。由此有言。属二别依。通染.净故。或属能.所依。以通能有.及所有故。

何者染法。

论。杂染法者至生及业惑。

述曰。下别解也。谓苦.集二谛一切有漏法。所趣苦谛。能趣集谛。生.及业.惑是也。此别相解。然生.业.惑皆通苦.集 又大乘中有苦非集。谓诸异熟无记法等生唯苦谛。解染别中虽唯言趣。亦通能趣。故取集谛。

何者净法。

论。清净法者至涅槃及道。

述曰。谓灭.道二谛。即一切无漏有为.无为。灭谛所证。道谛能证。此中唯取诸无漏者为道谛体。不取加行.资粮道中诸有漏者。不证灭故。前言闻熏通有.无漏。对法同故。

论。彼二皆依至理不成故。

述曰。第三总结。染.净二法皆依此有。转识不能无始恒有为染.净法总.别依故。总结上也。

论。或复初句至为所依止。

述曰。第三解。中有二。初科。后配。此初也 或复初句显此识体无始相续。后三显与三种自性为所依止。

此总科已。下别属当。

论。谓依他起至如次应知。

述曰。谓依他起。是第二句一切法等依。有漏无漏有为法也。即此含藏诸法种故说为所依。遍计所执。即第三句由此有诸趣。谓起执故诸趣遂有生彼趣也 或缘诸趣而起于执。此由彼起故是彼性 或趣是见趣。起二执故 圆成实性。是第四句及涅槃证得。即无漏法有为.无为。四清净法为圆成实性也。涅槃.证得各别说故。摄论等说阿赖耶识是染.净依。言依他性亦为遍计.圆成.依他依也。依他性本即此识故。次配三句如此应知 然以义准。颂中四句。集.苦.灭.道四谛别释于理无违。以趣即是三乘所趣灭谛理故。

释第一经讫。然摄论中解此同异。随勘此文。然此三解彼论未有。

论。今此颂中至皆不得者。

述曰。此总结也。

论。即彼经中至胜者我开示。

述曰。达磨经中第二颂也。下自广解。故不释之。

论。由此本识至诸杂染法。

述曰。下释有三。初合解上二句。次解第三句。后解第四句。此初也 取初句由字.次句识.及一切种言。加此本具三字故。言由此本识具诸种子 然始却。取第一句中摄藏之上加故能二字。诸法二字中加杂染字。故能摄藏诸杂染法。

论。依斯建立阿赖耶名。

述曰。下第二总取第三句结。依斯建立阿赖耶名。是故名阿赖耶也。即是能藏以解藏识。非唯能藏以解阿赖耶。八地等后不名藏识故。此中以对胜性等论。但举能藏以解藏义。

此正述阿赖耶名义。次简外执。外执云。三德冥性将起转变名为胜性。转为大等二十三谛。具如前叙。彼虽计有因果。而体定一。是常。今阿赖耶识。

论。非如胜性至体非一故。

述曰。此遮僧佉计为胜性。即自性体起用名胜性。非如彼一。此阿赖耶与诸法果不一.不异。且对彼说体性异故。

论。能依所依俱生灭故。

述曰。诸法及识。能依.所依俱生灭故。非如彼常。故与僧佉所计异也。然摄论文更难于是。义意极同 然却结故名阿赖耶言。

论。与杂染法至名阿赖耶。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倾城绝恋之妖娆女王

    倾城绝恋之妖娆女王

    原本的懦弱少女,昔日的冷酷女王,当两人的命运发生改变。你说我是废物?不好意思,上一个说过这句话的人已经魂飞魄散了!你说你是天才?那我俩比比?炼丹,炼器,阵法,医术,毒术……随你挑!你说你有后台?没事,把他叫来,虐他千百遍!你说你是御兽大师?把你的兽宠全部叫出来,给我家兽兽玩玩儿。首先声明,本文女主角绝逼是慕倾雅!!!
  • 无敌丹道

    无敌丹道

    穿越到异世的天才少年突然陨落,却意外得到了系统,经历了深渊之火的淬炼成为一代丹王!
  • 被系统限制的掌门

    被系统限制的掌门

    主角意外到达了玄幻世界,经过次元裂缝时意外的到了一个无所不知的系统,但是系统也在一直给他颁布任务,当然这个不仅仅是坏处,也让主角得到了好处。
  • 校中恋

    校中恋

    女主角在高中校园开始了她的恋情,第一段对她来说确实痛心,分手后也有男生喜欢,但她选择了一个校园里混得还不错,长得也不赖的男生,介绍就到这,有兴趣看一下吗?
  • 咸鱼少年

    咸鱼少年

    失败的自己和人生是因为环境么?屌丝穿越了就能创造辉煌么?别逗了,真正的失败是你自己造成的而不是环境。这里没有屌丝而且身为作者我可能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感觉我可能投错作品类型了。)
  • 穿越变成了主宰

    穿越变成了主宰

    一位高中生在高考考场突遭变故,继而穿越后当上了主宰。
  • 冬季暖心:校草求放过

    冬季暖心:校草求放过

    他是高冷帅气的校草大人,她是呆萌可爱的女孩。被他强吻“我这是给你做人工呼吸”某校草不关已事地说到“你……”陆筱晓气炸了,她怎么会遇到这样的人……
  • 梦与焰

    梦与焰

    “我要投胎”孟婆说到,“投胎,行成全你,把你自己熬的孟婆汤喝了”,“这可是你说的啊”,“你喝了我就送你去投胎。”……
  • 史前绝密

    史前绝密

    达尔文进化论的致命漏洞,疑似人造卫星内部中空的月球,神秘的玛雅文明与华夏文明惊人的联系,世界各地的洪水传说,亚特兰蒂斯大陆的沉没,埃及金字塔的真实作用,利莫里亚文明在太平洋上的残留,来自百慕大深海下的召唤……种种未知的东西似乎都在告诉我们,我们并不是最早出现文明的人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