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6000000021

第21章 欧洲十七世纪文学(1)

17世纪文学综述

17世纪的欧洲历史舞台上,揭开了近代史的帷幕。

1640~1648年的英国革命,动摇了封建主义的宝座,建立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典范。革命后,英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了欧洲最先进的国家。

在法国,胡格诺战争(1562~1598)已经结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强大君主专制国家,到17世纪中叶路易十四当政初期,达到了鼎盛时期。17世纪法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在资本主义成长,足与贵族势力抗衡的条件下形成的。君主则“作为表面上的调停人”从中操纵,实际上是两面依靠。靠贵族的传统势力作为封建政权的基础,靠资产阶级殷实的钱包,维持庞大的军队和入不敷出的宫廷豪华开支。王权为了获取资产阶级的支持,采取了重商政策、殖民政策和奖励民族工业政策,而且通过卖官鬻爵等办法,向资产阶级开放一部分政治权利。大资产阶级也向贵族化方向努力,成了长袍贵族。

但是在英、法两国之外,欧洲的封建势力却加强了它的反动统治,在某些国家还出现历史倒退现象。天主教会利用宗教裁判所来反对改革,统治人们的思想;开列“禁书目录”,扼杀一切进步的出版物;用火刑等极其残酷的刑罚来迫害新思想家。天主教还利用耶稣会这样的机构;以新教会的面目出现,操纵教育系统和文化思想。

封建宗教的反动势力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为害尤甚。西班牙在15、16世纪曾是欧洲最富强的国家。但是不久,便一蹶不振,日趋衰落。王权依靠军队和天主教会的支持,加强反动统治。天主教反动势力更猖獗一时。意大利原是欧洲资本主义发达最早的地区,文艺之盛况达到空前的地步。但世界贸易航路的改变给了它的经济以致命的打击,又长期遭受外来侵略,致使意大利民生凋敝,文化衰落,天主教反动势力之大更甚于西班牙。

德国的命运和意大利有许多相似处。毁灭性的30年战争(1618~1648)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结束时,德国已是四分五裂,满目疮痍,全国陷于瘫痪,长期处于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

17世纪天主教反动势力的猖獗,给欧洲的思想界和文化界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在17世纪初期欧洲文坛上,人文主义文学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思潮仍在继续发展。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这2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文豪,都死于1616年,维加死于1635年。

莎士比亚的后继者本·琼生写了大量现实主义的剧本。维加学生和追随者们如吉连·德·卡斯特罗(1569~1631)等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的风格。

但出现在17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新现象是巴罗克风格和古典主义的兴起。封建天主教会的反动势力的反扑虽然没能毁灭文艺复兴的基本成就,却引起人们意识上的混乱、精神上的消沉。欧洲文艺中的巴罗克风格就是这种精神意识的具体表现。“巴罗克”原是葡萄牙语,是珍奇和奇妙的意思。在文学上是指夸张、繁艳的藻饰,神殿灵光,花团锦簇的风格。巴罗克风格文学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人类在上帝的残酷威严面前无能为力;惯用极端混乱、支离破碎的形式,表现悲剧性的沮丧,用夸张、雕琢的词藻,谜语似的词汇来玩弄风雅。

巴罗克文学从意大利、西班牙传到英、法等国。意大利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是马里诺派。马里诺(1569~1625)博闻强记,把古典作品中的词句引用在作品里,以诗句轻松简练,韵律铿锵著称,其作品的不足之处,是以夸饰的词句散布人生的悲哀情绪。

西班牙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流派是贡哥拉派。贡哥拉(1561~1627)贵族出身,为宫廷神父。他提倡一种与晦涩思想结合的华丽雕琢的诗歌语言。后来在法国有矫揉造作的文学,由意大利的马里诺传入,经兰蒲绮夫人的沙龙的鼓吹而风行一时。在英国有玄学派,以神秘主义诗人约翰·多恩(1571~1631)为代表。他把神秘的宗教情绪和色情、好战交织在一起。

17世纪西欧著名的巴罗克风格文学家是卡尔德隆(1600~1681)。曾为宫廷戏剧家和宫廷神父,得过诗人桂冠。其剧作200余种,以《人生如梦》为代表作,剧中表现对人生的藐视,对宗教的狂热,是典型的巴罗克风格的作品。《人生如梦》的序幕描写在暮色苍茫中,阴暗的荒山,不毛的悬崖上,阴暗的塔楼里的囚人,发出沉重的叹息:人生就是罪,生在世上就是罪过。囚徒本是波兰王子,因为星相家说他长大后会成为残暴不仁的君主,而被父王囚禁在塔楼里。后来父王怀疑星相家的说法,把他放出来一试,王子的行为使国王认为他确是残暴不仁,便再次囚禁他。最后,他省悟到人生的一切就是一场幻梦。当群众破狱,放他出来时,他对那严厉看守他的狱吏,并不记仇。因为看守执行国王的命令;对解放他的革命战士反加严惩,因为他们违反国王的命令。卡尔德隆在剧中,不仅鼓吹基督教教义,而且宣扬对国王的忠诚,体现了西班牙巴罗克的特点。

17世纪的德国,文化落后,文学作品极少,还带有巴罗克色彩。其中比较杰出,且获得世界声誉的作品,要算格里美尔斯豪森(1622~1676)的《痴儿西木传》。这是一部自叙体的流浪汉小说,主人公西木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长期的战争中受尽苦难和屈辱。小说在叙述现实生活之外,还穿插了幻想的情节,如妖魔的舞会,狂人朱庇特的故事,以及上天下地的离奇情节。最后,主人公西木皈依上帝,安然和这个苦难的世界告别。

巴罗克文学的影响很广,17世纪最杰出的法、英大作家如高乃依、拉辛、弥尔顿、马维尔等的作品中也有巴罗克的痕迹。

17世纪欧洲最主要的文艺思潮是古典主义。它产生于本世纪初期的法国,影响到欧洲其他各国,持续到19世纪初。

法国古典主义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其首要特征是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法国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专制王权为了牢牢掌握统治权,要求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都奉公守法;也要求文学语言规范化,文学样式程式化或格律化。

亨利四世时代的诗人马来伯(1555~1628)首先提出诗歌要为王权服务,语言要明晰、合理,创作要有严整的格律。法国政府更推波助澜,通过设奖金、赐年俸等办法,笼络文人为王权服务。路易十三时期,还设立“法兰西学士院”,作为国家的机构来推行它的政策。法兰西学士院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并控制语言的法规和各种文体的格律,如“三一律”等。

古典主义文学的第2个特征是注重理性。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布瓦洛(1636~1711)说:“首先必须爱理性;你的文章永远只凭理性才获得价值和光芒。”当时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1596~1650)的唯理主义为古典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笛卡儿认为理性就是良知,人人都有。他肯定人的理性,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

17世纪的法国,中央集权已经形成,专制君主便要求人们克制个人欲望,遇事以理性为重,以国家民族为重。但他们的所谓国家,只是指君王的国家,路易十四就说“朕即国家”。进步的作家则不愿受这样的限制,对王权提出公正的要求,对它采取又拥护又斗争的态度。

古典主义的第3个特点是模仿古代,重视格律。近代西欧年轻的民族国家,文化根底浅薄,为了建树自己的古典文学,只能把古希腊、罗马的文学奉为楷模。从16世纪后半叶起,一部分作家在创作上采用古典文学的题材和体制,学习古代的创作方法。到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的理论和创作中,便全面以古典作品为最高典范,并从其中找出写作的规则和格律。实际上这些规则不完全是从古典作品中总结出来的,有些是为了当前的需要而托名古典的。例如最著名的戏剧“三一律”就是如此。三一律是指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单一,就是说一出戏只演一件事(情节单线索),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一昼夜之内。古典主义的维护者说这一格律来源于希腊,是亚里士多德规定的。其实不然,亚里士多德只提到剧本中的动作或情节要一致,不可枝蔓,并未对剧情的时间、地点作什么规定。正如马克思所说:“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剧作家从理论上构想的那种三一律,是建立在对希腊戏剧(及其解释者亚里士多德)的曲解上的。但是,另一方面,同样毫无疑问,他们正是依照他们自己艺术的需要来理解希腊人的。”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推翻封建势力,但已与封建贵族势均力敌;而法国中央主权与地方封建贵族矛盾重重。资产阶级便利用王权进行曲折的反封建斗争,王权也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利用资产阶级以抑制地方封建贵族。这是古典主义产生的政治基础。古典主义就是17世纪法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中央王权妥协并与之结成暂时联盟,借助这一联盟曲折地进行反封建斗争的产物,是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主张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名“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主要盛行于法国,对其他欧洲各国也有影响,它在欧洲流行了大约200来年。

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还有哲学基础——笛卡儿的唯理主义。笛卡儿(1596~1650)的唯理主义认为科学认识必须符合“明白与确切”的标准,因而进一步主张文学艺术应该创设一些严格、稳定的规则,使艺术体现理性的标准。古典主义文学之重视理智、规则和标准,要求结构明晰、逻辑性强等特点,与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有关。

此外,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向古代学习的风气,以及法兰西是古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者,以效法古罗马为荣等文化和民族,传统因素对古典主义的形成也有一定关系。

法国文学

1598年法王亨利四世发布南特赦令,法国君主专制制度巩固,出现封建王权与资产阶级妥协的局面。路易十三时期,红衣天主教黎世留任首相,继续实行重商主义,法国资本主义在王权庇护下发展。17世纪上半期,法国除了贵族沙龙文学与市民写实文学外,古典主义文学成为了文学的主流。

1608年起,以朗布耶侯爵夫人的文学沙龙为中心聚集了一群贵族作家,他们的作品矫揉造作、装腔作势,是“巴罗克”风格的产品。代表作有杜尔菲(1568~1625)的牧歌式的爱情小说《阿丝特莱》、斯居代里小姐(1607~1701)的美化贵族感情的历史小说《阿塔梅纳,或居鲁士大帝》、阿尔迪(1569~1632)粗制滥作的七八百个剧本等等。

市民写实文学反对封建道德和贵族沙龙文学,表现中下层市民要求摆脱王权控制的愿望。这种文学重真实,写得粗俗而自由,以讽刺诗、喜剧、市民小说为主。

其代表作家有德·维奥(1590~1626),他的《防不胜防》、《伪君子们》对莫里哀颇有影响。市民小说多用流浪结构,反映广阔生活,其风格粗犷滑稽。代表作家有斯卡龙(1610~1660),他的《滑稽小说》写流浪剧团在勒芒城演出时,演员与居民之间的滑稽纠纷,逼真地揭露了外省腐朽习气。

作为17世纪文学主潮的古典主义文学,在17世纪前半期处在酝酿和上升阶段。在它的形成中,马莱伯和法兰西学士院的夏普兰、巴尔查克在理论上曾做出了努力。

在艺术创作方面,诗歌的代表是古典主义奠基人马莱伯(1555~1628),他继承“七星诗社”的传统,写作了大量的颂诗。他的《为亨利大王利穆桑之行》祝福(1605)得到国王亨利四世赏识,从而成为宫廷诗人。

散文方面的代表有巴尔查克(1597~1654),他的书信,文辞优美,近于贵族沙龙文学。

帕斯卡尔(1623~1662)是科学家,他的18封《给一个外省人的信》(1656)为启蒙思想家与散文创作提供了范例。

这个时期成就最高的是高乃依的悲剧。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一生写了33个剧本,其中最著名的是4大悲剧《熙德》、《贺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它们是17世纪上半期古典主义戏剧的最高成就。受高乃依影响,此时期还有剧作家杜·黎耶(1605~1658)、隐士特里斯(1601~1655)、让·罗特鲁(1609~1650)等。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建立绝对王权,这位“太阳王”想当欧洲霸主。到1688年,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全盛时期,作家辈出,创作繁荣。波瓦洛(1636~1711)在《诗的艺术》(1674)中总结了古典主义的原则,使这种流派与思潮的文学,达到高度自觉。此时期,涌现了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世界喜剧大师莫里哀及其他重要作家。

17世纪后半期古典主义悲剧作家的代表是让·拉辛(1639~1699)。他的第一部悲剧《忒拜依德或者兄弟雠》(1664)还模仿高乃依,以后就写出了有自己独立风格的悲剧。他的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1667)和《费德尔》(1677)。此外,在70年代还写有《布里塔尼居斯》等5部悲剧,80、90年代写有《爱丝苔尔》等悲剧。

寓言方面的代表作家是拉·封丹(1621~1695),他的《寓言诗》(1668,1679,1694)共12部239篇,发展了伊索寓言,展示了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画图,富于教谕意义。

1685年路易十四废除南特赦令,90年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至1715年路易十四逝世,这是古典主义衰落时期。这个时期突出的有拉·布吕耶尔(1645~1696)的散文《性格论》(1688)、费纳龙(1651~1715)的传奇小说《忒勒马科斯》(1699)。它们对社会的批评预示了启蒙运动将要兴起。1687年童话作家贝洛(1628~1703)反对古典主义的保守与厚古薄今,掀起“古今之争”,也预告了启蒙思想家与作家的自由批判精神之来临。

同类推荐
  • 我和幸福有个误会

    我和幸福有个误会

    失恋或者遭遇恶男怎么办?80后爱情观情感大师、天涯社区人气十大美女之一杨冰阳为恋爱和婚姻中的女性倾力打造的寻爱宝典——《我和幸福有个误会》。
  •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套装共3册)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套装共3册)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开创者的扛鼎之作,由叶圣陶、郭绍虞、周予同、覃必陶等几位国学大师合编,称得上“二十世纪富有生命力的语文经典读物”。在热烈探讨中学语文教育的今天,作为师长、家长、学生,都应该重视这部经典作品,并以此来重新审视当下的语文教育。我们重印这部《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希望能帮助中学语文教师更准确地领悟如何选用适合中学生的作品,也希望能帮助家长们寻找到培养孩子语文及文学鉴赏能力的课外读物。当然,我们更希望广大青少年读者,尤其是在校中学生可以通过这套书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含义,从而更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 历代名词

    历代名词

    全书以3000多幅珍贵图,配以300多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诗、词、赋、曲、小说、散文、游记等各个方面。
  • 经典浪漫诗集:草叶集3

    经典浪漫诗集:草叶集3

    《草叶集》是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诗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思想十分丰富,庞杂,但其基本的主题可大致归结为自我、创造和民族。
  • 出村庄记

    出村庄记

    本书是一部书写中国大西北乡村民间文化记忆的非虚构散文读本。作者以平实的语调,朴素、简约的语言,描绘了大西北一个叫史家河的无名村庄的地理经纬、历史记忆、身体疼痛和现实境遇,以饱含深情而又独到的笔触,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粗犷古朴、柔美清奇、神秘宁静、深沉而又多变的乡土世界,集中地向我们展示了古老而又不断变化的关中大地的人文风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手笔为读者书写了古朴、多姿的农村社会画卷。
热门推荐
  • 星辰遇见海

    星辰遇见海

    美丽的Y市有一个传说,在月圆之夜的凌晨十二点从生欢桥上跳入海底就会有好运降临。我觉得这个传说太扯了,跳入海底人都嗝屁了,怎么会有好运呢。……可是我……却相信了,并且照实去做了。当我沉入海底慢慢失去呼吸时,一切才刚刚开始。
  • 我是万法仙尊

    我是万法仙尊

    徐无道无意间得到了一枚万法仙门的戒指,从此开始了修行之路!
  • 软萌娇妻是大佬

    软萌娇妻是大佬

    第一次见面,关长璃被萧萌萌英雄救美,看着她把几个大汉过肩摔,在他面前嗷嗷叫。第二次见面,关长璃被萧萌萌来了个过肩摔,在大庭广众之下嗷嗷叫……从此,他爱上了这个暴力萌妹子。他的小兔子武力值爆棚,情商感人,性格单纯,所以他处处装柔弱,时时保持低调,就怕吓到小兔子。却不想,他的小兔子还有很多隐藏身份,每一个,都让他震惊。
  • 嗜血异能妃:邪君,请绕道

    嗜血异能妃:邪君,请绕道

    作为一个世界第一杀手组织的头领,却······穿越了?还是穿越到了一个如此废柴的女子的身上?罢了,既然又活过来了,那就搅乱这个世界吧。只是·······这个妖孽般的男子是怎么回事?”娘子,今晚不分房睡了好不好?“”娘子,我错了,原谅我吧。“”娘子,给我生个小包子吧。“不一会儿,房间里的凌卿胤悲催的被一只白净小脚踹下了床。
  • 月亮与海风

    月亮与海风

    或许每一个日久生情都是一见钟情的后续。是互相慢慢成长的治愈小甜饼邻家温柔大姐姐*大哥中的小弟校霸互相治愈的青春(这边注明,女主比男主大两个年级)
  • 承微妙笔

    承微妙笔

    什么!我穿越了?什么!我出书了?什么!我不是我了?什么!有人来奉旨催稿了?原以为穿越过来后,会过上王道向的宅斗生活。斗斗后母,怼怼渣爹,写写小说,撩撩妹妹......谁知道,穿越竟然是这些不正常中最正常的一个!神话真的只是远古先民的想象?历史真的如同记载的那般简单?当李绛薇发现文学作品、游戏设定中隐藏着现实世界不为人知的秘密时。自称为小说家的她,又该何去何从?————本文背景为中式幻想世界中的古代,不含修仙成分。由于是幻想架空世界,文中会出现特殊能力,包括但不仅限于占卜等能力。希望大家能享受这个充满幻想的世界。
  • 吾皇爱细腰

    吾皇爱细腰

    吾皇爱细腰,作为宠妃,苏沁琬拥有的,也就只有这一把纤腰、一张脸蛋和一颗还不算笨的脑袋了。宠妃要听话,皇帝指哪打哪!宠妃要自知,皇帝不会爱你!宠妃要……咦?皇帝对她表白了?皇帝:爱妃,朕只要你一人可好?众大臣:妖妃祸国啊!
  • 恋爱墙

    恋爱墙

    恋爱那些事,还会给一些建议哦~~~~~~
  • 穿越之锦绣凤华

    穿越之锦绣凤华

    她卧底了许多年竟然一朝丧命,这该算是因公殉职吧?睁眼一看她竟然穿越了,还是个架空的朝代。别人穿越都是甚么公主啊大家小姐啊,再不济也是个豪门嫡女甚么的,偏偏她只是个穷苦人家的闺女!临了临了竟然还被个杀人不眨眼的将军抢走了,啥?让她当女杀手?有没有搞错!她前世可是个PC诶!违法犯罪的事她怎么能干?事到如今只有跑路了!只听耳边阴恻恻的传来一句:“再敢逃我打断你的腿!”哼,什么将军王爷皇子的跟我有半毛钱关系?若此生不能快意江湖,岂不白白穿越一回?想把她拉入这万丈红尘?那就尽管来试试!可还未迈出宫门她就遇到了她命定的克星……她该何去何从?
  • 红楼梦

    红楼梦

    陈玢主编的《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为创作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并热情地歌颂了具有叛逆思想的男女青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书中描写的经典情节,如元春省亲、黛玉葬花等,充满了诗情画意,被后世广为传诵;所塑造的大量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稳重端庄的薛宝钗等,形象丰满,风采各异,也已成为文学不朽的艺术形象。透过他们的人生遭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悲欢离合、命运浮沉的人生大戏,更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