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07000000025

第25章 、殉情者(1)

那年月,自杀的人相当多。我因为见得多,有些见怪不怪,麻木不仁了。但是有一个人的自杀,却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永远难忘。这个人叫敖乃松。

1962年夏秋之交,被送进北京市公安局系统劳动教养的右派分子们,大都被集中到北京市郊区大兴县境内的团河农场,共有四百多人。有关部门在农场北头的“三余庄”新组建一个教养中队,叫做二大队七中队。

这些右派分子们在各劳教单位劳动,个个面黄肌瘦,几乎脱了人形。有的是用担架抬下车的,如谭天荣;有几个已经送进了太平间,就要埋葬了,居然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如吴弘达。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都已经到了‘鬼门关’前面了,可是阎罗王不肯收,只好回来!”

团河农场是北京市公安局所属劳改农场中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一个,当时只有犯人大队、劳改释放就业人员大队和少年职工大队。把这些右派分子们送到这个没有教养队的劳改农场来继续教养,当然是一种宽大与恩惠。

“三余庄”集中了几百名右派,是全国“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个农业单位。但是管理干警们的文化水平大都很低,与被教育的右派们绝不成比例。特别是右派们满嘴的“外国典故”,管理干警们连听也没听见过。开头一些日子,由于管教干警们都知道这些右派分子不久都将重返岗位,执行的是“管理从松”政策,把主要力量放在改善生活上,一心只希望这些骨瘦如柴的“活骷髅”们尽快恢复体力,好身强力壮地从公安局大门走出去。

右派们的“业余活动”有三多:看书的多,写作的多,高谈阔论的多。右派们的行李,铺盖不大,书箱却很重,这是与别的劳改犯们最明显的区别。每逢星期假日,“三余庄庄员”们有的手捧大部头书,看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许多人看的还是原文版;有的人写诗歌、小说、论文或翻译外文著作;有的人则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胡侃神聊,天文、地理、数学、历史无不涉及。对这些“文化活动”,管教干部们并不制止,因为既不妨碍改造,也不惹是生非,再说,干部们即便想过问,也没那水平不是?

一进入“文化大革命”,情况大变:首先是原来的那批管教干部因为对“阶级敌人”太仁慈而被“革命派”轰走了,换了一批不知天高地厚却又自命不凡的“铁拳头”们来执行“无产阶级专政”。其次是“铁拳头”们采取分化瓦解、“以右制右”政策,把右派们分为“积极分子”、“反改造分子”和“中间分子”三大类,口号是依靠“积极分子”,争取“中间分子”,孤立并打击一小撮“反改造分子”。所部署的第一个回合,就是抄检右派分子们平时看的都是什么书,然后结合高谈阔论的内容,揪出几个典型人物来,进行批判。

这个“小运动”,首当其冲的,就是敖乃松。

三余庄“业余写作”的人很多,有翻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全书的,有研究古汉语和方言的,有写诗的,也有写小说的,还有个自命不凡的“狂人”则在写《续国家与革命》。多数人的写作属于“全公开”性质,并不保密,谁爱看就看;只有敖乃松写的东西,虽然不是绝对保密,但除了特别知己的人之外,一般情况下是不肯给别人看的。“积极分子”们汇报上去,于是队部“盯”上了他,要看看他写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世上没有不通风的篱笆。队部的这些部署,自然有“积极分子”们悄悄儿告诉他的“知己朋友”,消息终于透露出来,于是手头有些外文书或翻译小说的人,为避免“说不清楚”,都偷偷儿把书藏了起来。有位难友就连夜把他的四本《悲惨世界》用塑料布包上,埋到了地里。可是敖乃松偏偏不信这个,尽管他也听说队部有这样的措施计划,却觉得自己的写作是正大光明的,无可厚非,不但不想藏起来,还我行我素,继续写作不辍。

有一天,就在大家都下地干活儿的时候,队部留下了几个“积极分子”,在各宿舍翻箱倒柜,来了个彻底的大搜查,敖乃松写的东西,终于让队部搜走了。

大家收工回来,发现被褥被掀乱,包袱被解散,箱子被撬开,除“毛选”外的书本以及写有字迹的笔记、簿籍之类,大都不翼而飞,尽管心里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有敖乃松,他一发现自己写的东西被搜走,就跑到队部去要求发还。这种做法,不啻与虎谋皮,劳改队中,哪有这种可能?于是当天晚上,敖乃松就悄悄儿上吊自杀了。

幸亏被半夜里起来解手的人发现,救了下来,从此队部派人日夜看着他,敖乃松不但求死不得,还要接受批判:一批“坚持资产阶级反动立场,书写反动小说”,二批“抗拒改造,自绝于人民”。

那么,敖乃松究竟写的是什么,值得他用生命为之作牺牲、愿与所写的东西同归于尽呢?

敖乃松这个人,平时沉默寡言,说话不多,与“同窗”们也不大来往,每天收工回家,就低头写作,不问别事。由于敖乃松写的小说从来不给人家看,大家也都不知道小说的内容。直到他的稿子被搜走,由队长、指导员加上右派中的“积极分子”们经过阅读分析,肯定是“反动小说”之后,才决定对他进行批判。多数人也只是从“批判家”们的发言中,方才得知他在写一部“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而他的答辩,则只有“这都是事实,不信可以去调查”这一句话。所谓“批判”,当然主要是为了“打击反改造分子的嚣张气焰”,并没有人也不可能有人真会去外调证实,于是在“积极分子”们过足了“批判瘾”之后,敖乃松的“反改造”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

到了1968年冬天,团河农场原址改办“五七干校”,全体人员包括干警、犯人、就业人员、教养人员、少年职工统统搬迁到天津市北面的清河农场去。右派教养队被编进了三分场。

三分场有一个葡萄园、一个桃园、一个苹果园。1969年夏秋,敖乃松被分派去看守桃园。有个叫刘乃元的,被分派去看守葡萄园。刘乃元解放前在圣约翰大学毕业,曾在上海英文报纸《中美晚报》当过记者,解放后在新华社外文部当编辑,1957年被划为右派。桃园和葡萄园相距不远,两人经常互相“拜访”,品尝彼此所看守的“佳品”。敖乃松爱好音乐,善唱歌,会作曲;刘乃元也爱好音乐,还会拉拉小提琴,加上他们两个都爱写作,有这样几个“共同点”,他们的关系逐渐近了起来,终于到了无话不谈的程度。通过多次点点滴滴的交谈,刘乃元对他的身世以及所谓“书写反动小说”的来龙去脉,才逐渐地有所了解。

敖乃松是我国著名摄影家敖恩洪老先生的长子。敖恩洪老先生是《中国画报》的摄影记者,共有四个儿子,没有女儿。敖乃松受家庭的影响,从小爱好文学,对古典诗词造诣颇深,更爱好音乐。

1955年,敖乃松从北京大学图书馆专业毕业,即将分配工作,毕业体检的时候,忽然发现患有肺结核,而且已经是中期。他父亲年纪大了,母亲又有病长年卧床,平时还要靠他父亲照顾,如今他也病了,母亲既无法照顾他,更不能增加父亲的负担,商量的结果,只好申请暂缓分配,让他回到常州的外婆家去休养治疗。

他外婆家在常州乡下,有一所老式的木结构房子,虽然不是很好,却宽敞而舒适,他小时候就在这里住过。常州是个美丽而富庶的鱼米之乡,他外婆家的屋后是一条小河,常有帆影在窗前慢慢儿移过,河水清澈,游鱼可数;屋子旁边种着几棵桃李果树,环境清幽,确实是一个养病的好去处。老外婆虽然年事已高,但很健康,也很勤劳,养了几只鸡,蛋是天天有得吃的,还常常给他炖鸡汤喝,加上小外甥善于捕鱼,经常有鲜美的活鲫鱼汤喝,可以说生活过得很舒服。那年月,肺结核已经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一面有雷米封、斝.斄.斢.之类的特效药,一面有老外婆的悉心照料,他的身体终于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疗养生活,无非是早晚到户外去散散步,白天在家里看看书,偶然也和姨表兄妹们聊聊天儿,日子并不难打发。

在他住房的前面,是一条通往乡村小学去的路,每天早中晚,他都能够看见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从他窗前嘻嘻哈哈、跳跳蹦蹦地走过。小学生嘛,一般只有八九岁、十几岁,但是他在这群孩子中间,却发现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明显地要比别的孩子高出一个头,真有点儿“鹤立鸡群”的样子。说她是小学生,年龄似乎偏大了点儿,说她是老师,年龄似乎又太小,何况她与同伴们走在一起,从神弁言语中也看不出是老师的样子来。她嗓门儿大,嗓音儿甜,隔着窗户看去,长得还相当美。由于她情况特殊,敖乃松不免多注意她一些,时间一长,他不用看,单听声音,就可以判断这个姑娘是不是在这群孩子中间。

有一次他正靠着窗子凝神观望这个姑娘,外婆正好进房来,他就问外婆:这个女孩子怎么会和这群拖鼻涕的娃娃在一起上学呢?外婆告诉他说:这个姑娘叫蕾蕾,今年十六岁了,她爸爸是敖乃松外婆的侄子,这样算起来,她跟敖家也带点儿亲,可以算是乃松的小表妹。在她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母亲有病,家里要靠她这个“长女”支撑门户,只好让她弟弟一个人上学,这样一耽误,就耽误了好几年。如今母亲的病好了,这才继续上学,结果姐姐比弟弟的班级低,功课还赶不上。她父亲听说乃松回来养病,正想求他帮助辅导蕾蕾的功课呢。

这样可爱的姑娘,敖乃松当然很愿意辅导她,当时就答应了。第二天,外婆把蕾蕾带来“拜师”,还定好了每天什么时候来,都辅导哪些功课。外婆笑着说:“你能帮她把功课赶上去,你就功德无量啦!不过你也得注意,不要累着了自己哟!”

聪明的蕾蕾,从外婆的一句“不要累着了自己”,就猜到了乃松有病。从此,她常常给乃松带鸡蛋和新鲜蔬菜来。乃松知道她家境不好,靠积攒几个鸡蛋卖了给姐弟二人交学费,就婉言谢绝了。于是她就让弟弟下河去摸鱼,做好了,送来给乃松补养身体。

一个大学毕业生,辅导一个小学生,当然是不费吹灰之力,蕾蕾的功课,很快就赶上了同班的同学。这里面,当然也有蕾蕾自己的努力。乃松布置给她的作业,她都按时完成,从来没有落下过一次,而且成绩都不错。他下决心要开发她的智力,利用她的聪明和过人的理解力,把失去的时间都找回来,让她在短时间内达到与她同龄姑娘应该具有的知识水平。

又过了半年,她读小说入了迷,乃松手头再也没有书可以借给她读,不得不经常为她进城去买书了。

一天,蕾蕾看完了《简·爱》,很动情地对乃松说:“我真佩服简·爱,她敢于去爱罗切斯特。”乃松说:“也应该佩服罗切斯特,他敢于接受简·爱的爱。”蕾蕾反问他:“如果你是罗切斯特,你会接受简·爱的爱吗?”乃松说:“我当然会的。如果你是简·爱,你有这样的勇气去爱罗切斯特吗?”蕾蕾没有答复,却扑进了乃松的开里,用热吻回答了他的问题。

一年的时间,蕾蕾的知识长进了,青春焕发了,爱情也在心底悄悄儿萌动了,成熟了。那一年,蕾蕾十七岁,乃松二十二岁。

乃松把他与蕾蕾相爱的事情告诉了外婆,外婆本来就很喜欢蕾蕾,当然表示全力支持。外婆去向蕾蕾的父母提亲,他们受宠若惊,当然是求之不得,一口答应。得到了双方家长的点头,他们就把事情半公开化,下一步,只等得到北京方面的同意,就可以把事情合法化了。

1957年初,乃松在常州已经住了整整两年,经常州的医院检查,他的肺结核终于痊愈了。正好这时候他父亲也来信叫他回家,因为他的毕业分配延期了两年,不能再拖了。他决定返回北京,一方面去接受分配工作,一方面也为了争取婚姻的合法化。

蕾蕾送乃松一个亲手做的、绣有乃松小名“海龙”二字的布书包,里面装着卤鸡蛋和烙饼,还有一个姑娘火热而赤诚的心。

敖乃松回到北京,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如实地汇报自己这一年多来与蕾蕾相爱的经过。母亲是看着蕾蕾长大的,知道她美丽、善良而且勤劳,打她小时候就很喜欢她,既然儿子自己选择了她,并没有什么意见。父亲则认为蕾蕾连小学都还没有毕业,双方的文化程度相差太远,要儿子认真考虑。乃松说:文化是后天的东西,是可以学习的,何况蕾蕾这样年轻,接受知识的能力极强,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母亲又担心结婚以后户口迁不来。乃松说:宪法上规定公民有迁徙自由,如果政府居然不允许合法夫妻在一起居住,还叫什么人民政府?再说,如果户口实在迁不来,他愿意到常州去工作,哪怕当一个乡村教师。父亲见儿子态度如此坚决,也就不再反对。当天晚上,乃松就以十分兴奋的心情和极为轻松愉快的笔调给蕾蕾写信,告诉她父母这一关已经顺利通过,他们的婚事,至少在家庭中已经合法化,也可以说是已经正式订婚,最后就等她年满十八岁取得法律上的承认了。

接着乃松又办了两件可心的事情。第一件是到派出所去询问:妻子家在常州农村,是不是允许把户口迁来北京。户籍警的答复是:只要有结婚证和单位证明,国家允许女方把户口迁来。(这是当时的政策,不久就不行了。)第二件是与学校取得联系,由学校出面,把他的工作落实在首都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当时设在雍和宫对面的国子监内,房屋都是清代的古建筑,地方宽敞,环境清幽,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敖乃松肺病痊愈,工作满意,妻子可心,真是三喜临门,踌躇满志,一身轻松。他上班伊始,任务不重,工作不忙,就坐在办公室里一封接着一封给蕾蕾写信,讲他的春风得意,讲他的心情愉快,讲首图的工作环境,讲他们今后共同生活的计划,日子将会过得比蜜还甜。蕾蕾尽管还是第一次写情书,但是出于她纯真的爱,信写得极为生动感人,她憧憬着婚后的幸福生活,如何为丈夫调理饮食起居,如何抽时间继续努力学习,以便得到工作的机会,她甚至连十年八年之内暂时不要孩子的事情都考虑到了。

但是,谁都不愿意发生的“十级地震”,终于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地发生了。那一年,正是历史上难忘的1957年啊!

尽管敖乃松还是个刚出校门上班才几个月的小青年,但是出于他的赤诚和对党的忠心,就自己的所见所想给领导人提了几条改进工作的意见,结果却被扣上了一顶“反党”的大帽子。

敖乃松先是春风得意,平步青云,接着一声霹雳,风云骤变,又从半天云雾中一个跟头折进了十八层地狱。痛定思痛之后,他洋洋洒洒、恳恳切切地给蕾蕾写了一封长信,告诉她自己已经被划为右派分子,在政治上从此将没有前途,今后连到什么地方去都不得而知。因此,他不能连累她,不能害她一辈子,不能让她这朵还没有开放的花蕾在风暴中折断;千句话并作一句话,那就是: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成为泡影,今生今世,尽管海龙哥还像以前那样深深地爱着她,但是交情只能到此为止,今后海龙哥只能做她的海龙哥,再也不能做她的丈夫了。他鼓励她继续努力学习,求得一个适合于她的工作,然后另找一个适合的对象……

同类推荐
  • 山河入梦

    山河入梦

    故事背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江南,主要人物则与《人面桃花》相衔接。陆秀米之子谭功达在新中国成为梅城县县长,在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中混杂了“桃花源”的梦想,而从上海流落到梅城的少女姚佩佩偶遇谭功达,成为他的秘书。在个体无法抗拒的现实中,谭功达的雄心屡遭挫败;憧憬着纯美情感的姚佩佩,则被命运捉弄,沦为逃亡的嫌犯。谭功达被下放到“花家舍”后,发现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桃花源”已在此实现;他与姚佩佩的爱情虽历经磨难,却劫数难逃,以心跳加速般的节奏展开……
  • 深牢大狱

    深牢大狱

    延续了海岩以往小说畅销的所有元素,塑造了一个在苦难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这本书中,残酷的现实与美丽的向往、丑恶的犯罪与绝美的爱情依然相伴相生,小说中三个女性对爱情绝然不同的态度令人扼腕叹息——爱,毁灭着爱;爱,也创造着爱……海岩最新力作,“我要讲的这段生活,是关于一个人的命运,命运无常啊!是适于年轻人的爱情,年轻的爱情总是美丽多姿!没有爱情的故事,还叫故事吗?”
  • 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

    夕阳半落,天低下来,我加大油门赶路,摩托车前的影子越追越长。一辆运砖的卡车过去,尘土漫天,我不得不慢下来,把脸扭到一边,看见了路旁的两家小饭店。两个红衣服的女人站在各自的门前向我招手。我又慢一点,等着沙土缓慢降落,她们几乎同时向我跑来,说:“大哥,吃饭不?”
  • 这么远,那么近

    这么远,那么近

    他们之间有着最最乌龙的相逢,他们各自有着不愿示人的过去,他们的婚姻在别人眼中是一段奇怪的维系……曾经为爱而元气大伤的她,是否还有气力再对另一个人动心一次?他们的婚姻,是爱情的结束,还是真正的爱情的开始?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她才学会去遗忘,她才学会去珍惜,而这一切,是否还都来得及?
  • 贞观傀儡案(全集)

    贞观傀儡案(全集)

    《遣唐使臣》:唐朝贞观年间,长安城发生傀儡杀人事件,大理寺卿段一如奉命调查,而经营傀儡表演生意的同乐馆馆主刘三郎被牵连,为了洗清冤屈与段一如联手查案,但这宗案子背后却隐藏着惊天的秘密。《墨武非攻》:颜无咎与秦木兰当场做实验,证明墨家蛊虫并不能携带瘟疫,并且说明流民手中的墨家机关与传播瘟疫的矛盾,墨家人不会一方面发放机关术,一方面又传播瘟疫,灾民在知晓此事之后也退兵,事情到了这一步,公输初已经别无退路,只能与墨家展开最后的决战,没有了灾民,墨家也可以放手与公输家展开斗法,一场精彩的机关术之战就此展开,公输初最终失败,公输家也就此一蹶不振。与此同时,墨家元气大伤,中原两大江湖门派再无力左右权利。《嗜血王冠》:公输家与墨家两大江湖门派相互火并,神秘先知借此得到《缺一门》,此时高丽不再进贡,这引起李世民怀疑,于是派兵前去试探高丽,这时被对方以神秘机关术所击败。朝廷派人调查,探案三人组随之也参与进神秘先知身份的调查之中。在此过程中,神秘先知也揭下了神秘面纱,他便是李建成。最终,先李建成联合薛延陀攻打长安,意图夺权,却没想到李世民手里有真正的《缺一门》,最终兵败而死,颜无咎等人归隐。
热门推荐
  • 朝武江湖

    朝武江湖

    武朝灭亡,新朝替换,太子失踪,山谷内一个青涩的男孩踏上寻找母亲的旅途,却在旅途中遇到很多无法分离的同伴,江湖的水很深,当人泥足深陷,想抽身,再看他在爱情、兄弟、世界又当如何选择?做英雄看爱人红粉骷髅,还是兄弟在侧肆意江湖,又或者林间小屋只有爱人话衷肠。
  • 穿越之帝女梦旅

    穿越之帝女梦旅

    她,流歌醉梦,因一场意外来到了这个异世,殊不知这是早就已经编织好的捕梦网。她遇见了四个男子,她本以为路遇良人,是这场异世之旅最大的幸运,却不知这一切都是阴谋。在经历过背叛,抛弃,伤害之后,究竟谁才是她的命定之人,她是否还能爱与被爱?
  • 霂归荨

    霂归荨

    作为青林山的侍女,华清荨自然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一点怠慢。但是作为烟汀阁的幕后老板,她也活得张扬。不过这个男人怎么回事,居然能看透她的伪装。她只觉得大事不妙.....
  • 金姣宫梅

    金姣宫梅

    再掀腥风血雨,手染红泪,不择手段,只为手握大权,俯视六宫,凤凰涅槃
  • 缠爱小新娘:吸血殿下,深深宠

    缠爱小新娘:吸血殿下,深深宠

    安雪儿遇上了一件奇怪的事,每当满月,她的脑海里总会突然浮现出一些残破的记忆———而那是她已经忘却的过去。“苏生……是谁?”遥远悠久、血腥狂野的记忆渐渐拼凑起来,呈现出来的竟是那卑鄙吸血鬼的恶行。但她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她是何曾喜欢上了一个吸血鬼老大,并且还是愚蠢幼稚无知不可信的一见钟情?不,不对,杀死苏生的不是皇者流光!不是!是那个丑陋吸血鬼杀的苏生!跟流光无关!一再这样提醒自己,却没有任何作用。她梦里的紫发少年,还活着吗?“我和苏生,你选谁?!”“我……”“我选她就够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百变小农民

    百变小农民

    一张皮纸,舞动乾坤。画里画外,屌丝称雄。一个穷屌丝,处处遭人白眼,时时被人算计。但是——没眼的耗子天照顾,得到了一张百变图之后,穷屌丝的生活开始了逆袭。神医,神算,神功,要啥有啥,想啥来啥。小看我的人,我看着你病死。算计我的人,我把你咒死。欺压我的人,绝不让你好死。
  • 震中在人心

    震中在人心

    本书真实地讲述了大地震如何粉碎、历炼、重铸人心、人性、人情和人品的诸多感人故事。汶川大地震爆发后,作者三次闯进灾区,强行冲进北川,住灾篷、爬深山、进坟场、探医院,行程上万公里,经历了十多次山洪爆发和上百次大小余震,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采访了数百个灾民和救援者,抢拍下近万张照片。作品将传统的主流化叙事转变为作家个性化的叙事,对废墟上复杂而微妙的人性作了独具匠心的文学呈现;同时用强悍的话语力量控制事件叙述,用融入式的情感因素把自己和入到灾难事件的现场,让我们在语言的空间里清晰地听到作者奔走时的喘息、流着泪的劝慰、按下快门的颤抖以及惊心动魄的怒问。
  • 异世小恶之兵临天下

    异世小恶之兵临天下

    大道三千,各行其道,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善者,仁爱天下,侠之大道,恶者,以暴制暴,掌刑天下,代天刑罚,恶棍林枫正邪难辨,一念成魔,一念神佛,踏足江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从恶棍到兵临天下的进阶之路……
  • 后宫怨:弃妃重生

    后宫怨:弃妃重生

    她穿越成为后宫的弃妃,但是皇帝却并不因为她是弃妃而放过她,强行破了她处子身,打碎穿越时空的龙玉,让她永不能回来现世!她助他登帝位,他“报恩”封她为妃,她不懈亦不争宠,却被迫与他缠绵,她怀孕私自打掉龙种,他废了她却依然不放过她!“我萧天云和你的纠缠,永无止境!”他夜枭般的冷笑让她战栗不止,这一次,她用生命来向他宣战,不料死过一次的她意外获得了重生,变身为青楼第一艳姬,从此红烛高照,夜夜笙歌,她被人下了媚药,被沐轩无意中救起,可是她的一生注定是不平静的,他萧天云记得她的气息,就算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她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