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3900000018

第18章 佛宝呈奇 古钟传神(2)

由于笔者对这一座塞上古塔有着特殊的爱慕,因此,不止一次地拜见它,每次来到这里,总是急不可耐地快步走到这座寺院,瞻仰它那令人钦佩的尊容。即使被那高大的网墙灰瓦阻拦在塔院门外,只要我能够亲眼目睹它那高昂非凡的气势和神姿,就会使我从心底深处为我们古代匠师们精心的构思和用智慧才能铸造而成的杰作而惊叹!每当我幸运地进入塔内,拾级攀登而至塔顶,凭栏远眺,它那“俯瞩桑干,滚滚波涛萦似带;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屏”的山脉气势,使我情牵魂绕地沉浸在潜意识的回想之中,于是顺口吟诵北齐丞相斛律金曾经高歌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牧歌。此时此刻我仿佛朦胧地看到那广漠的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牛羊成群,一顶顶牧民支撑的帐蓬,好像在茂盛的绿色草原上盛开着的花朵,那高歌欢唱的牧民骑在马背上扬鞭起舞;我仿佛听到那刀枪相击,杀声震天的昔日古战场的悲惨情景,就在风云突变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一座古老的木塔,它像一个坚强的巨人,近千年来巍然屹立在多事的塞上高原,它在瞭望、在忠实地守护着养育我们伟大民族的这一块热土;每当我静静地站立在这座古老的塔前,我便思绪万千,仰望它那高峙云霄的神姿,英武而又矜持,稳健中透见俊秀,“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栱一柱”,它孤傲独居,典雅壮美的英姿,留传至今,它和万里长城同样是我们伟大民族的骄傲,无不使人肃然起敬!

3、匠心独运 古塔呈奇

“中国建筑,古塔呈奇”,这并不只因它来自异域他乡使人感到新奇,这是在一个思想大解放和大转折的时代中,由于佛教文化的渗透,在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下所出现的新鲜现象。它不仅在异想狂热的冲动和雄健奔放的想象力支配下,构筑了新的造型艺术的希求和向往,而且也承载了许多层面上的象征意义,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人们可以从塔这一造型艺术中,窥视多元文化的精神世界。

塔是随着佛教的传入才踏进我国境内的。所以梵语称塔为“斯特帕”,汉译谓“窣堵坡”,我国古籍曰“浮屠”,俗名塔。遍布我国境内的石窟、寺院和塔构成了佛教的三大建筑艺术。它在我国建筑领域中是后起之秀,传入我国后便与我国秦汉以前的建筑相结合,构筑成技艺精湛的佛教建筑艺术之一。

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以后,他的弟子阿难和迦叶等将其尸体火化后形成体圆质坚和色彩晶莹透亮的许多个珠子,佛经把这些珠子叫做舍利。随后他们把佛祖释迦牟尼生前用过的法器和一部分舍利佛牙等埋藏到佛塔(地宫),其他的舍利分赐世界各地佛教徒建塔祭祀,由此,产生了塔。最初的塔台基不大,形成半圆形的墓冢,其上加置一个尖刹,这就是初期塔的形状,也属于斯特帕类型的建筑艺术。

塔这一特殊的建筑造型传入我国后,与我国的高层建筑技术相结合,改造成为中国式的塔。塔的整体是由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构筑而成。地宫埋藏佛骨、佛牙、佛经、舍利、法器等;塔基是塔的基座,比较高大(单层塔和金刚宝座塔除外),一般为方形,四周雕刻有花蔓瑞兽,譬如人物、兽类、花草、莲瓣和乐技等图饰;塔身的造型有方形、圆形、五角、六角、八角形;其层次有单层、五层、七层、十一层、十三层和二十一层。塔有实心塔和空心塔,空心塔可拾级攀登至塔的最高层极目远眺。其类型有密檐式塔、楼阁式塔等。塔的每一层建有斗栱和门窗等,可向外瞭望。在封建时代又建有披饰迷信外衣的风水塔、庆贺考中状元的文笔塔和阿拉伯商人观察风向,便于航海的风向塔,还有花塔、金刚宝座塔、铁塔、琉璃塔等;塔刹俗称塔顶。用木材砖石和金属铸造的塔的结构和手法都脱离不了印度“斯特帕”建筑的艺术遗风。如塔刹分刹坐和刹身。刹座多为仰莲形,直接依赖于塔身的支撑,其上又雕有数重圆环形的相轮,下承复钵,上加宝盖,其上再加以圆光、仰月、宝珠等装饰,给人以挺拔高耸、细长而又秀丽轻盈的美感。这种雕饰具有神秘寓意,用于祭祀和表达对死者的敬重怀恋、思念之情。

佛教传入我国以后,逐渐得到皇权政治的利用,成为维护其封建统治的工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各地开窟造像,建寺筑塔,如雨后春笋般全面展开,盛极一时。到了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尊崇佛教,诏令全国计口出资营造塔寺,如晋祠舍利生生塔和河南安阳的修定寺塔,都创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581—604年)。唐朝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虽然尊道抑佛,但是唐太宗李世民仍然下诏将“天下废寺敕修理之”。这样,佛教在这一阶段进入了“佛法重兴”之时。尽管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武一宗”的灭佛运动,可是佛教始终在时兴时废中缓慢地发展着。虽然历经沧桑岁月,可是在我国境内无论是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依然耸立着瑰丽多姿的古塔,成为丰富多彩的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譬如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在游览河南嵩山的密檐式塔时,写下了“重峦千仞塔,危磴九层台。石关恒逆上,山梁乍斗回”的诗句。譬如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内蒙古的金刚宝座塔,河南开封的铁塔,北京郊区云居寺北塔等,都是国内的塔式建筑物。山西地处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至今留存着难以计数的气宇轩昂和典雅瑰美的古塔。应县佛宫寺木塔,世称释迦塔,创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是我国古代木质塔中仅存的建筑硕果。最早的木塔在河南洛阳永宁寺,建成后十五年毁于火灾,之后便改用砖石建塔。因此,应县的木塔成为举世罕见的珍贵之物。此外还有,永济的莺莺塔、洪洞广胜寺的琉璃塔、太谷城内的白塔、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左侧的祖师塔和太原永祚寺的双塔等,这些塔历史悠久,不仅结构精巧、亭亭如盖,而且蕴含着很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也留有许多美丽动听的神话传说。太原市晋源区开化沟中的“定光佛墓塔”,据《太原府志》和《太原县志》记载:“宋淳化元年(990年)修释迦如来二塔,元末毁,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晋恭王重建。”这两座塔都是四方形单层墓塔,高八米,塔基为一砖砌方台,到上面微收两层砖的腰线。塔身筑有一四方形的小室,正面辟半圆形的劵门,其上有火焰形装饰,门框、门槛、门额都用青石砌成,其上隐刻佛像、卷草和花瓣等图饰,其余三面也各辟一假门,并呈半开形,劵面仍雕火焰形,塔身以上加枭混一层,再上用砖层层叠涩挑出塔檐,檐顶却逐层内收。每砖距离较挑的为大,檐顶安装四方形“刹座”一层,座周围各置五小格,塔中雕勾片、万字和十字壶门花纹等。“刹座”巨花上面安装八角形小亭一座,并在亭的四周辟门,其他四隅雕斜网纹,每角都置立柱,柱顶斜刹梭柱,并安装阑额、普拍枋。枋上用一斗三升栱,斗栱之间有替木,再上就是小亭屋顶,屋顶也呈八角形,正中结为一个巨大的圆顶,用两层莲花承托。

两座塔从形制而言,下半部基座和塔身部分为正方形的单层塔身,火焰形劵面等都是唐代单层墓塔的一般作法。但是塔顶和塔刹部分,似有金代花塔的手法。另外如塔的个别细部像方坐花纹、小亭立柱、斗栱等很明显是宋代制作的手法。上层的受花部分和五台山佛光寺西北一里多的建于金泰和五年(1205年)的杲公禅师墓塔极为相似。由上可知,二塔既保存了一部分唐代营造墓塔的做法,又留有宋代手法的遗存,十分珍贵,为研究我国古代造塔的实物资料,应严加保护。

晋祠奉圣寺浮屠院中央耸立的舍利生生塔,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宋仁宗宝元三年(1040年)重建,清乾隆十三年(1751年)又重建。这是一座八角七级楼阁式佛塔。它在建筑结构上采用了我国传统的仿木结构做法,并由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地宫中藏石棺内装法器、佛牙和舍利等。塔基阔广呈八角形,高1.26 米,塔身为八角形,高33米,塔刹为宝瓶式,高2.50米,全塔总高度为36.76米。塔的每一层都采用仿木结构砖砌斗栱铺作。另辟小窗,四周砌以琉璃脊筒低栏,精巧瑰丽,诱人生趣。塔刹为宝瓶式,刹坐雕仰莲,刹身绕饰数层相轮、仰月宝珠等装饰,精巧瑰丽,与塔顶装饰的八条琉璃蟠龙相映成趣,令游人注目欣赏,心迷神醉,留连难舍。塔体为空心砌置踏道,游人可拾级攀登,旋转而上至塔的最高层,透过窗口,凭栏远眺,晋川大地山水林木,景色宜人,尽收眼底,因此近人刘大鹏先生写道:凌空浓翠画中披,点缀红霞亦自奇。俯瞰前川三晋小,凭临绝顶万峰卑。七层阴荫悬山外,一角光穿汾水湄。

这是作者亲临塔顶,俯瞰晋川大地的魅丽风光时,“思源妙想,自得奇趣”,即兴而作。塔从第二层起,劵窗额楣上都砌有砖雕题字。第一层南向辟塔门一,游人可以进入塔内拾级攀登逐层瞭望周围景观。塔内与塔门相对的墙上砌置长方形青石,其上雕刻清代晋祠书法家、学者杨廷璇亲书“舍利生生塔”五字楷书,秀丽遒劲。门楣上横刻楷书“形明动化”四个大字。塔内设置般若台,台上原塑菩萨一尊(已毁);第二层的莲花台上原来塑造金臂珠腋佛像一尊(已毁)。塔四周各置劵窗,窗楣上都刻制砖雕横题字,东窗为“迟迎生气”,南窗为“慧日腾光”,西窗为“平对灵山”,北窗题“宝地映彩”;塔内登道从第二层起向西北旋转登高至二十六级,可至第三层。在第三层的峰台上塑造一尊屈膝端坐的四手佛像(已毁)。塔身四周窗楣上雕刻的题字,东为“法幢高树”,南为“人天瞻仰”,西为“福地重隆”,北题“隐迹舒光”;第三层向西南方向踏登二十五级可达第四层,在这一层的狮座上原来塑造的一尊容貌慈祥、凝神端坐的菩萨像(已毁)。在塔身的四周劵窗楣上都雕刻着四个题字,西为“檀特支轩”,东为“熙连远砌”,上有刻字,南为“超越三有”,北题“等视一切”;第四层向东南方向旋登二十四级,就可以到达。在这一层的须弥座上原有一尊菩萨塑像,慈祥和善,深切关注人间事务(已毁)。这一层的四周仍设劵窗四个,上有刻字,南为“佛慈广布”,东为“皇图巩图”,北有“法轮常转”,西题“帝道遐昌”;由这一层向东北方向旋登二十三级就攀到更高的一层。这一层原来塑有文昌帝君像,周围四个窗楣上都题有文字,东题“崇桂藉”,南书“振云路”,西曰“耸文峰”,北谓“焕桐封”;由这一层向西北旋转攀登二十二级就登上塔的第七层,这一层是塔的最高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登上了七级浮屠”。这一层上塑造一尊魁星像,他的一只脚踏着宝座,另一只脚盘曲而坐,一只手执笔呈书写状,另一只手提斗青篮,面色红润,鬓发浓重,张口露齿,威严镇静,神姿表情壮重威武,给人以畏惧之感。这一层的四周仍各置一低矮的劵窗,各个劵窗楣上都有醒目的题词,东曰“观澜”,南曰“指南”,西称“翠望”,北书“射斗”。由此可知,唐初虽尊道抑佛,实际上唐朝的统治者对道、佛两家采取平等政策,发展到宋明以来,由于禅学的贯注,儒、道、佛三家并存的政策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此塔塑像正是这一社会存在的证明。

上述这些题词,寓意深长,富于哲理,既蕴含着美的诗情画意,也妆点着塔体的景观,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无不令游人心旷神怡,情趣盎然。

塔的飞檐翘角处悬挂风铃,造型古朴典雅,轻巧秀美,微风吹拂,叮咚作响,清脆悦耳,声播四方。尤其在夜深人静、万籁齐息的深夜,假设你静坐西湖之畔观赏鱼群戏水,这时柳丝挑抖,传来阵阵的铃声,令人感受到因深居幽静休闲的古刹而无限抒心的情趣。在十多里外远望古塔的容貌,霭云环抱,彩霞笼罩,既使人感到游览胜地近在眼前,又令人想到“浮屠瑞霭”、“宝塔披霞”的美称。

此外,在奉圣寺之西,文物区围墙外的悬瓮山麓,屹立着一座造型雅致朴拙而又瑰丽的古塔,这就是常见的喇嘛塔造型,俗称万佛塔。这一塔式源于印度斯特帕造型。其特征是塔基高大阔广,塔基上构筑一根圆柱形的塔刹(肚),下粗上细,高度超过了塔基。在塔肚上镶砌许多道圆环(相轮),刹尖安装着华盖、仰月和宝珠等图饰,俊美精巧,外圆内实。其高约7米,塔前有砖石建造明堂,纵横各有7米。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顺应乡民们的意愿,“敕封文林郎翰林院编修杨廷璇倡建,末一刻题奉圣寺僧寂尊监修。”另在“邑志”中记载:“万佛塔乾隆十三年新建,见碑记。”另有“舍利生生塔旧时大小佛像充物其中,不计其数。乾隆间改建,像多损伤,无可位置,因建小塔以瘗之,故曰万佛塔。”由此可知,这座塔的建造是乾隆十三年改建奉圣寺舍利生生塔之后,因塔内数以万计的大小佛像多已损伤,无处收藏,因此出资兴建万佛塔安置这些残损的佛像。“文革”期间被挖掘,佛像残体袒露塔外,后笔者经管施工加以砖石封闭,以利保管。至今塔形完善醒目,峰峦翠叠,松柏交荫与祠区景物相映呈辉,构成晋祠风景名胜区的又一景观。每当游人漫步西湖之畔,湖光塔影,钟声嗡嗡,那万佛塔的容颜笑貌拨动人们心弦,弹奏出一曲舒心怡悦的乐曲,令人心驰神往,沉浸在幽静的遐想之中。

总之,佛教从南北朝以来,传播日广,到了唐代屡得唐王朝政府的青睐。这是由于人们对宗教的心理作用和需求,并且更重要的是“诸教并行,兼容并收”以利“安宁社稷”,所以“建立寺观”。许多寺观、塔等宗教建筑物保存了下来。

4、古钟絮语

在我国境内,无论是城市乡村,还是深山幽谷,只要营造有寺观庙宇,几乎无不有造型典雅、瑰丽多姿的铸钟。钟不仅蕴含着神秘迷茫的宗教色彩,也赋予寺观以深厚的历史积淀。雄弘壮观的寺观中传出的警示悦耳的嗡嗡钟声,就像弹奏一支奇思妙想的怀古情曲。

同类推荐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本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从总体上看,《颜氏家训》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不失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四库全书精华(第二卷)

    四库全书精华(第二卷)

    《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该书选取四库全书中的精彩篇章,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 鬼谷子——六韬(中华国学经典)

    鬼谷子——六韬(中华国学经典)

    本书是学经典,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热门推荐
  • 盘龙十万年

    盘龙十万年

    一样的《盘龙》,不一样的历险。重生主角十万年以前,又是不一样的经历。
  • 惹怒总裁

    惹怒总裁

    这个该死的女人,难道他爱她的时候,她的心里却一直想着找到合适的机会杀了他吗?他车凌傲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怎么偏偏对这个笨蛋丫头是又气又爱。那么帅气的他,不说话还好,一说话怎么那么霸道,好吧,为了复仇的伟大计划,她乐阳忍耐了,可是为什么凌傲集团的总裁偏偏是他呢?
  • 我有一家事务所

    我有一家事务所

    “不要小看每一个委托,再小的事情都不寻常!”这是刘陆继承事务所后的第一个忠告。
  • 校草公主复仇联盟

    校草公主复仇联盟

    一场没有目的的绑架,让她从天堂坠落地狱,彻底沦为他人的玩物!两年后,她终于逃出了地狱,但却再也不是曾经单纯的她。她被送去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岛屿,那里每天都上演杀戮的电影。即使是这样她也从未放弃,成为了十万人里面的唯一幸存者!这一次她强势归来与她们携手联盟,发誓要让伤害她们的人付出代价!不过复仇的道路上总有那么几块‘绊脚石’……
  • 世界尽头看尽繁华

    世界尽头看尽繁华

    如果没有那场意外,也许一切都不会发生。但我从这时开始感谢那场意外,如果不是它,我不会遇见你。可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也许,故事已经拉开帷幕,一切已成定局。我不后悔这一切。就算是心痛、受伤、死亡……都没关系。表面的太平盛世下,隐藏着多少的阴谋?温柔可敬的兄长,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高冷腹黑的魔教教主……是谁,在布局?又是谁,在一步步走下去?巨大的棋盘,无数的人在上面演着生死别离的一幕。在暗处操控棋盘的人,又是为了什么?什么才是你所珍视的一切?江山、爱情、亲情?你的选择到底是什么?当真相揭露时,你又是否能牵起那人的手,兑现当初的承诺?我不后悔遇见你,也不后悔爱上你。但我后悔没有杀了你”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正在上演……
  • 陆总今天还玩套路吗

    陆总今天还玩套路吗

    有些人注定是要在一起的,就算染染想尽办法的隐藏自己,逃离那座属于他们俩的城市,忘记那些他们曾一起经历的故事。但是命运却始终没有放弃过他们,就像陆秦说的,“你是我的,陆秦是染染的。”
  • 禁忌之恋之血的诱惑

    禁忌之恋之血的诱惑

    三界混乱,十二星座中,分别被遣送到了沐栩之城,身为水瓶座的洛诗宸和身为天秤座的左慕辰被安排到了最后送到沐栩之城,魔界等人为得到只有十二星座才化成星石才可以解开梦寐愿的封印,魔界之人,血族等开始于十二星座争夺,在争夺之间,神界于魔界展开了禁忌之恋。
  • 我说过我喜欢你

    我说过我喜欢你

    钟离梓姝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神医,她也不例外。在那之前,原本的幸福家庭,却惨遭奸人陷害,在一夜之间变得家破人亡,剩她孤身一人。在边泽靳(特工)出现之后,从冤家到苦恋,”喂!我不会喜欢你的“”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会喜欢我吗...“边泽靳紧张回答道,”答应我你不能死,要好好地活着----我、喜欢你......”
  • 重生的夫君不想和离

    重生的夫君不想和离

    乔慕香想不通自己为什么穿越到一个新婚夜被夫君羞辱想要自杀身亡的贵女身上;顾墨卿想不通自己龙椅还没坐热怎么就死了,还变成了异时空同名同姓的一王爷?重生的宣王爷知道自己做错了许多事,这辈子打算弥补,对她好对她好拼命对她好!宣王妃的想法却不一样。上辈子他们就是被错误的婚姻捆绑在一起,彼此互相折磨的过了一生。既然已经提前知道了事情的结局,直接选择另外一条路走下去不就行了?新上任的宣王妃把和离当成了她目前人生的第一要事;可是,她跑,他追,为什么这辈子的夫君变成了死缠烂打且对她专心不二的模样?
  • 东朝英雄传

    东朝英雄传

    庙堂、江湖,五州四海,天下诸国。有修仙,有玄幻,全当异界演义看~PS:书友群QQ(949770418)————华丽的分割线—————青衫半卷,梦入神机,嫡仙又来。执东州牛耳,拨转乾坤,六丁六甲,驱驰风雷。北雍公羊,凉国白虎,柔然风骑作鸟飞。中州事,有庙堂悬镜,相斗澜台。南州盲侯难猜,第五鹤韬隐在空斋。叹西江钓叟,卧龙声哀,百里清波,鲲鹏鬼才。濡国狂生,胜天半子,与仙对弈须几回。阅东朝,看群雄逐鹿,谁人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