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88200000021

第21章 警惕!孩子有怪行——小事儿就是大事儿(2)

换种方式爱孩子

既然交换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那么,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并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敏感期呢?

1.作为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孩子人际交往敏感期就是从分享食物和一对一的玩具交换开始的。随着孩子一对一地交换玩具和食物,他们会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且开始相互依恋,进而会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发展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这是孩子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

2.当孩子表现出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的倾向时,作为家长,不应该强硬干涉,也不应该无端责骂,而是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地在交换的世界中经历与他人的交往,收获交换过程中的成长体验。

也许,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既然孩子与他人进行食物、玩具等物件的交换,目的无非是建立友谊,我们提前教他们一些交友技巧不就可以省去这么多麻烦了吗?其实,表面这种想法略有道理,但是我们忘记了孩子通过交换的方式来交朋友是他们人际关系意识自然发展的一种表现,家长刻意为之,甚至是肆意干涉只会扰乱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顺其自然反倒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行为38:“我只是拿来玩玩”——善待有“偷窃”行为的孩子

这个学期,可岚进入幼儿园中班。

一天,妈妈带她去超市,回家后却发现孩子的小书包里竟然揣着一个从没有见过的毛绒玩具。

妈妈猜想可能是从超市带回来的。对于这种事情,之前她告诉过可岚好多次,不能随便拿超市的东西,她怎么就是听不进去呢?之后,妈妈和女儿之间展开了这样一次谈话。

妈妈:“哎呀,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可岚:“别人给的。”

妈妈:“给的?谁给你的?是不是你自己从超市拿回来的?”

可岚:“……”

妈妈:“宝贝,你为什么要随便拿东西呢?我跟你说过的,商店、超市里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拿走的。你怎么不听我的话呢?”

可岚:“我只是拿来玩玩,妈妈。”

妈妈:“想要就可以随便拿吗?我不是跟你说过好多次不能随便拿东西吗?你如果想要就跟我说呀!看警察叔叔不来抓你。”

可岚:“不要、不要。”可岚边说边呜呜地哭了起来。

妈妈:“走,去超市把东西还给人家,然后再向人家道歉。”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一提到超市,可岚就会变得异常紧张,像是做了天大的错事一样,做事情也缩手缩脚的。孩子为什么会偷偷从外面拿东西,面对孩子的这一行为,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

读懂孩子的行为

一般在孩子两三岁后,就能逐步形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控制能力了。不过,由于某种原因,学前儿童可能出现偷窃行为。那么,好端端的孩子为什么会偷偷从外面拿东西呢?

1.孩子没有“偷”的概念

一般来说,3~6岁的孩子还没有“偷”的概念,因其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往往是“我喜欢就成为自己的了”,很少考虑拿回去的后果。即使孩子已上幼儿园,老师也会教育他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回家。但是,对于心理发育水平较低的孩子来说,还是不能真正理解其中意义,更别说将老师的教育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往往容易受情绪情感的支配而缺乏理智,一旦控制不住就会据为己有。因此,孩子拿他人东西,不一定就是道德品质出了问题,父母无须大动肝火。

2.为了发泄内心的不满

最初,孩子偷窃行为的发生往往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疏散心中的紧张。比如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因为抢一件玩具而发生争执,最终,也没有得到这件玩具,这时他们的内心就会有强烈的不公平感,很可能就会通过将玩具据为己有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3.为引人注意而“偷”

最初的偷窃行为往往是因为孩子缺乏家人的疼爱。现如今,不少父母整天忙于事业,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怀和照顾,对孩子的感情投入太少,使得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寂寞、孤单的环境中,当这些孩子不能凭自己的正常行为来取得满足时,为了使自己变得引人注目、令人喜欢,他们往往会运用一些欺骗手段和偷窃行为来引起大人的注意,这种情况是应当引起家长高度重视的。尤其是在一些父母关系紧张或是父母离婚的家庭,孩子发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可能性往往比一般家庭高很多。

4.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

很多有偷窃行为的孩子会常将拿来的东西分给其他孩子,以换取当“老大”的机会,进一步,换取别人对他的友好与尊重。也有一些孩子是因为经常拿了别人的东西而没有被发现,就误认为这是一种勇敢的行为,英雄的表现,自以为很有能力。

此外,孩子受到电影、电视及同伴的影响,为了获得物质上的享受,再加上家里及幼儿园又不能给孩子提供这些物质条件,他们就会通过偷窃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换种方式爱孩子

发现孩子偷拿东西的行为,相信多数家长可能会严厉责骂孩子。但是,当孩子做出类似不符合社会规则的行为时,如果家人一味地追究“为什么这样做”的话,只会让孩子想着罗列各种借口。

那么,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认识社会规则,家长又该如何纠正孩子的行为呢?

1.家长要跟孩子说明他的行为为什么不对,意味着什么,做到这些孩子才能反省自己的行为,这对培养他们的社会规则、立身处世方法以及生活态度等都很重要。

2.家长应该认识到由于受好奇、独占心理的驱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抢别人的吃的、“偷”别人的玩具,其实,孩子的这种心理和表现都很正常,家长面对这些事情时,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3.面对孩子不符合社会规则的行为,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你的心情,引导他们反省,而家长伤心的样子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触动。

另外,家长也不要满足于孩子口头上的承认错误,应该引导孩子怎么做,并让孩子保证以后不会发生类似事情,一旦发生了,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行为39:孩子爱说谎——不必戳穿孩子的“假话”

子骞是个4岁的男孩,在班里是个比较特殊的孩子。

一个周四的下午,子骞爸妈迟迟没来接他。于是,子骞就跟几个同样等待家长来接的小朋友在沙坑里玩。

眼看天色不早了,子骞从前院跑到后院,又从后院跑到大厅,当他发现自己是幼儿园里唯一一个还没有被接走的孩子时,一下子跑回教室,坐在自己的凳子上,捂着脸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旁的班主任蒋老师看到了,也有一些诧异,她可是第一次见子骞这么伤心,赶紧过去安慰他,可是,子骞只是哽咽着说了一句话:“我爸爸没有来接我。”

又一天的早上,子骞爸爸来送孩子。

可是,在子骞放下书包来到餐厅后,却低声抽泣着。

过了一会儿,蒋老师又发现他扶着活动区的墙壁呜呜地哭泣着,蒋老师赶忙走过去,蹲下身来,轻声问道:“子骞,发生什么事了?”

子骞边哭边告诉老师:“我爸爸骂我。”

蒋老师听后非常气愤:“我会让你爸爸向你道歉的。”说着就安慰起孩子来,过了好一阵,子骞的情绪才慢慢缓和过来。

到了幼儿园放学的时间,蒋老师向子骞的爸爸问及此事,他反倒非常吃惊,说他们夫妻俩从来都没有对孩子,甚至是任何人说过粗鲁的话。

后来,子骞爸爸想了想,说:“只是今天早晨出门时,因为时间不够了,就没来得及满足孩子想买零食的愿望。”

为什么子骞不正面说出原因,反而说爸爸骂了他呢?一时间,这件事情让子骞爸爸觉得迷惑不已。

读懂孩子的行为

一直以来,我们会习惯性地认为,孩子是天真、纯洁、无邪的,他们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思想,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喜欢谁就会说出来,根本不会顾及对方的面子,甚至可以说,童言无忌,敢于揭露“皇帝的新装”,因此孩子绝不会“编瞎话”。只要是孩子说出来的话,我们往往坚信不疑。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说,撒谎的倾向是一种自然倾向,它是如此自发、如此普遍,我们可以将其当作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点,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特恩的研究也指出,儿童直到七八岁,都不能完全陈述事实。他们并非想欺骗谁,事实上,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扭曲现实。

因此,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么说,孩子的“撒谎”无关乎我们成年人心目中的道德理念,而是其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方面,由于孩子的经验和记忆有限,很容易错误地诠释某个事件。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害怕父母不来接他,到了5岁左右,当其有了一定的情感理解力,如果父母不来接他,他们便会认为,这是一个爱他或是不爱他的问题。这种时候,孩子的表现就不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地哭了,而是把事放在心里,这一放就有了心事。可以说,孩子的这种表面上的“说谎”只是一种描述方式,是其焦虑和情感得不到满足时一种情绪的表达。

另一方面,孩子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性,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顾事实真相。而编一个小谎言恰恰能让他达到目的,于是,说谎就成了一样很有效的工具。然而,事实上,这个年龄的孩子并不理解说真话的重要性,也不理解说“假话”的道德意义。他只是在利用家里的条件,服务于自己的目的。所以说,这里的“说假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撒谎。不过,在孩子看来,他们以为成年人不知道,就没什么大不了。比如,如果孩子丢了玩具,便会毫不犹豫地告诉大人是小朋友抢走了,以此来保护自己。

换种方式爱孩子

虽说年幼的孩子还不能区分“事实”和“谎言”,也无法知道说真话的重要性,不明白“撒谎”的严重性。那么,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不妨看看下面几点建议。

1.如果孩子的叙述和事实不吻合,不要急于认为他是在“撒谎”,而是要试图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之所以这样说,是不是有他的理由?比如说,如果孩子在小朋友面前“吹牛”了,他是不是希望自己可以展翅高飞?是不是希望自己是超人?或者是不是希望老师会表扬他?所以,面对孩子杜撰的话语,不要一味地定性为“谎言”。

2.发现孩子为了逃避责任而编“瞎话”,不要急于揭穿他,更不要刑讯逼供,而是试图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引导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本身,而不是你的情绪反应上。最终,你会发现孩子会帮助你收拾“残局”。

3.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环境,试图让孩子知道,即便“闯了祸”,只要说出真相,并不会给他带来灾难。事实上,当孩子确认说实话没有坏处时,他们会本能地更加乐意做一个诚实的人。相反,如果孩子认为说实话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不如掩盖事实更能让他逃脱,这样的话,他也就不会主动选择诚实了。

4.培养一个诚实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不仅要对孩子从不撒谎、坦诚相待、言而有信、遵守诺言,也要在孩子面前对所有人都能这么做。

5.孩子承认事实时,无论他承认的“错误”有多么严重,家长也不要惩罚他,其实,鼓励孩子拥有诚实的品格,远比惩罚他打碎了贵重的花瓶更为重要。

除此之外,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确经常“撒谎”,那么,评判孩子有道德问题前,家长最好反省一下自己:你对孩子是不是过于严厉?另外,家长万万不要逼迫孩子承认错误。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在家长面前承认自己做错了,让他们口头检讨其实是对孩子极大的羞辱。请记住:不要为了满足我们的尊严感,而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行为40:喜欢虐待小动物——虐待动物不等于暴力

一个周末的下午,博达妈妈坐在沙发上整理晾晒好的衣物,刚刚还在旁边玩积木的博达一转身就不见了。

“咦,刚才还在这儿,一眨眼工夫小家伙跑哪儿去了呢?”博达妈妈有点疑惑。

转身一看,原来博达又来到了鸡窝旁,两只小手正往里伸,看到这一幕,她立马喊道:“博达,不许抓小鸡!”

上周末,妈妈带博达到朋友家玩,看见朋友家养的小鸡,博达甚是喜欢,最终妈妈答应给他买两只,博达才肯回家。

刚开始几天,博达是喜欢得不得了,总想抱它们。可是,昨天他就把一只小鸡抓出来,放到桌子上又推下去。

所以,当妈妈看见博达又向鸡窝伸手的时候,自然是连忙放下手中的衣物,赶紧大声制止,并且一个箭步地将他已经伸到鸡窝边的手拽了出来。

而博达呢?不满地说:“博达要,博达要。”挣扎着想再去抱。

妈妈语气温和对他说:“你忘了昨天你差点伤害了一只小鸡吗?我们要爱护小鸡,要不小鸡会被抓疼的,那好可怜哦。”

可是,即便妈妈这么教育他,后来还是会时不时地看到博达拿针扎小鸡的肚子,或是没轻没重地捏小鸡,而博达看到小鸡痛苦挣扎的样子,反而会呵呵地笑。

读懂孩子的行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成人总是给他们灌输“爱护小动物”的理念,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会善待小动物的孩子是善良而有爱心的。的确,很多小朋友对小动物的表现是亲昵、疼爱,甚至是日夜思念。但是,为何孩子有时候对待小动物会有点残忍呢?

很多时候,一旦孩子对小动物做出各种不太善意的行为时,大人往往会猜测: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对小动物的不善之举是不是一种虐待,孩子会不会有暴力倾向?

同类推荐
  • 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

    本书紧紧围绕"心理卫生"内涵共安排十一章内容,在重点介绍心理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卫生工作实践,详细阐述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群的心理卫生问题以及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治疗和护理等心理卫生工作。
  • 心理学与生意经(畅销实用版)

    心理学与生意经(畅销实用版)

    本书以心理学为切入点,从消费心理、员工管理、宣传营销、谈判心理等多角度为您解读如何念好生意经,相信对准备创业的人、身处于商海的人和为让生意红火起来而绞尽脑汁的人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 缺失的心理课

    缺失的心理课

    本书前两课是基础课和认知课,通过一些真实有趣的故事,将心理学知识结合到生活中,让读者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类似心理现象的影子,从而强化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其余的课程则从心态、修养、情绪、梦想、职场、逆境、社交等方面展开,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建议。
  • 生存的探索(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生存的探索(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主张“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研究,研究人的本性、自由、潜能、动机、经验、价值、创造力、生命意义、自我实现等对个人和社会富有意义的问题。他从人性论出发,强调一种新人形象,强调人性的积极向善,强调社会、环境应该允许人性潜能的实现。主张心理学研究中应给予主观研究方法一定的地位,并应突出整体动力论的重要。传统科学应用于心理学的一个弊端是,它所知道的最好方法是把人作为客体来研究,而我们所需要的却在于完全可以把人作为主体研究。
  • 治愈系心理学

    治愈系心理学

    治愈系心理学就是要温暖你,让你看透、舍得、输得起、放下。把职场的倾轧、争斗后的隐伤、输不起一段情感,输不起一截人生之败统统放下;放下已经走远的人与事,放下早已尘封的是与非。治愈系心理学,成就你一份强大的内心。
热门推荐
  • 绝色弃妃

    绝色弃妃

    穿越成了下堂妃,爹娘不亲,王爷不爱,既然如此,她就逃好了。可是黑夜里,为什么会有人将她压在身下,一夜疯狂。再次相遇,她还想要逃。他却将她抵在墙上,俯身凑近她耳边,情人一般地呢喃:“茗儿,你的身体比你诚实,那一夜的你,很热情……”
  • 我只是在赚钱却被认为是学霸

    我只是在赚钱却被认为是学霸

    陶柔身为一个无父无母,家贫如洗的小可怜,成功的把赚钱作为自己人生大业并为之奋斗。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唉,为什么他们都追着我喊学霸?学霸?不存在的,我的眼里只有赚钱!总之,这是一个三观不怎么正还非常倔的主角被周围人拉回的故事。
  • 异界尘埃

    异界尘埃

    我不知道这是哪里,我也不知道我将何去何从。星辰在我身侧降临,奥法在我眼前嘶吼,云雾散开,黑暗和光明在我身上交织。说实话,我很紧张。这似乎是一个观光号的故事
  • 拯救我的爱人

    拯救我的爱人

    风子轩一个平凡的人,为爱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天门。在一次战役中,他的红颜知己为保护他,全部玉碎,唯有他一人幸存下来,他为拯救他们,不慎被冰封千年,看他如何拯救自己的爱人。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魔界逍遥仙

    魔界逍遥仙

    我楚离入魔又如何?是正是邪,看的不是法,而是心!此一生,我必成我所想之事,护我所爱之人!
  • 同心物语

    同心物语

    唐玄本事一个富家公子,却因一场意外卷入修行纷争。是意外、还是必然,是重生还、是惊天大布局。看唐玄如何力挽狂澜,揭开修行界种种迷局,不断逆势而为,求证天道。
  • 我是一个善人

    我是一个善人

    社会底层的李洋偶然之下成为了一个专职助人的善人非他所愿但已深陷其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 一字天师

    一字天师

    一字辩忠奸一字逞善恶一字测吉凶没错,得了上古言门传承的顾镜清就是什么都能干~\(≧▽≦)/~啦啦啦不仅能打小怪兽,处此之外还能洗衣做饭就是这么万能>3<
  • 战群国

    战群国

    雷利大陆战火纷纷,几千年来从未停止,不知多少生命陨落在这片土地之中……
  • 爷们儿你长点心吧

    爷们儿你长点心吧

    手机、偷拍、网红、直播,这是一个关于隐私的爱情犯罪故事。传统的他们遭到了网络的痛击,开始了绝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