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31800000017

第17章 青山遮不住(2)

虽说胡风等人的信件被视作是有力的罪证,但事实上,对“讲话”有所冒犯的就是那个“屠杀生灵”和“图腾”之说。然而,应当说明的是,原信中只说是被当作“图腾”,和被用以“屠杀生灵”,这和引文中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这封信出自当时年轻的生活境遇很不好的张中晓之手,当时的张中晓因为读了胡风的作品对未曾谋面的胡风有敬仰之情,除了与胡风有通信之外,张中晓与那些所谓“相近的一伙”中的人并无往来。就是张中晓的这两封信,也是受到胡风批评的。而就是这样的信就被认定为“他们说”,以个案代表普通现象,这也许是对待胡风等人中最为常见的现象。

至于“同领导的关系总搞不大好”,也作为“他们”的问题之一,更是反映出作者长期的习惯思维方式。况且事实上,在后来被打成“胡风分子”的人中,像曾卓、绿原、牛汉等人都是党员,而且受到尊重,康濯所说的“同领导的关系总搞不大好”并没有举出具体事实,也许是因为胡风在解放后总给人以不合作的印象,就推而广之。这似乎对当事人是不公平的。

作为胡风案的重要的当事者之一,舒芜是受到人们关注最多的。他于1988年在《新文学史料》上发表《第一批胡风材料发表前后》一文,谈到了当时将胡风书信当作“材料”发表的过程,立即就引起与此事相关的另一当事者林默涵的不满,而撰文加以反驳。1997年,舒芜又发表《〈回归五四〉后序》一文,对自己在1955年之所作所为作了很周到的解说,其用心是良苦的。而其良苦的用心还不仅仅是在于文章本身,还在于文章之外。《〈回归五四〉后序》发表之后,有不少年轻的学者收到了他寄去的杂志。而他的长达九万字的文章的确取信于许多不明真相的读者。

对于舒芜当年的行为,除了他本人的不断解说之外,对他的议论也多有存在。有嗤之以鼻的,也有为之辩护的,前者的理由自不用说,后者除了那个关于“犹大和总督”的似是而非的理论外,也还有人说舒芜既是害人者,也是受害者,因为他在1957年也被打成了右派。这种论点貌似分析社会深层次原因,结果却是模糊了是非。一个杀人者不因为被别人所杀就可以减轻他的罪责。舒芜在《〈回归五四〉后序》一文中缺少真诚的反省,这和他在1955年的所作所为一样,都是其人格的污点。

由于舒芜在《〈回归五四〉后序》中引用了大量的胡风的信,胡风家人为此向《新文学史料》编辑部提出异议。《新文学史料》随之发表了胡风家人联名的文章,除对舒芜长文中的不实之词给予驳斥之外,还言明,将保留诉讼的权利。一时间,对书信是否可以被引用,又引出不少争议。其中不少人对胡风家人的做法表示不认同,却认同舒芜的做法。

学者自然有学者的理由。比如,保留历史资料;又比如,了解真相;等等。这些理由似乎都很充分,似乎都很崇高。然而,这其中只忽略了一点,就是个人的权利。书信是个人间的对话,是否可以公开发表,应当尊重当事者愿望。无论在1955年还是在1997年,无论两次的做法和用意有什么不同,都违背了胡风及其家人的意愿,胡风家人有异议,合法,合理,合情,理应受到尊重。如果这样的基本权利都得不到保障,那些崇高的理由就会成为伤人的刀刃。

3.毕竟是文人

大约是在1985年年底,梅志的《往事如烟》在报刊发表。这篇真实又朴实却仿佛字字分量千钧的作品让无数人震惊,让无数人感动。这是人们第一次了解胡风在1955年以后的遭遇。1980年,梅志与胡风回到了北京后,有了一处住房,算是依胡风的心愿安了家。但是,加在胡风身上的遗留问题直到胡风去世仍然未能得到澄清。《往事如烟》是梅志在感情和精神上承受巨大的伤痛下写成的。之后,她陆续出版《伴囚记》和《在高墙内》。梅志是胡风狱中遭遇的唯一见证人,她的这些作品的发表,其意义是非同寻常的。

1980年牛汉的《重逢》发表,人们因此了解了小说家路翎在劫后的状况。一个富有才情的作家在经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后,终于失去了以往的风采,其景况令人痛心。

1993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与胡风———胡风事件三十七人回忆》,这部书中的作者记述了他们在胡风事件中的经历。作为当事人的自述,书中的文章多富有感情,也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关系的并不只是个人的人生遭遇。当事者对历史又作怎样的思考呢?

曾经有人在关于胡风案的文章中对受害者颇有指责说,胡风在平反后获得了许多荣耀,他却从此停止了对事件的追问,而“改造好了的”路翎平反后只会写“英雄”模式的作品,至于许多当事人则十分重视“赔偿”问题,而无形的损害是找不到赔偿的等价物的,等等。

对于胡风案的看法,也包括对胡风、路翎或其他胡风案中受难者的看法,各人所见不同,原本不算什么。然而,上述所述的几点,不仅有所谓“以乱视听”之感,而且颇有些偏离人道的原则。胡风平反后,最高的头衔是“全国政协委员”,不知这算不算得上“荣耀”。就在拥有这个头衔的同时,加在他身上的许多所谓“历史问题”依然未得到澄清,中央文件明确说明,胡风的文艺思想是反动的。八十年代初期的社会环境之下,顶着这样的结论,胡风能有怎样的荣耀?要求胡风对历史事件加以追问,这样的要求也许是出于对社会的、历史的责任感,然而,对于受害者来说,这样的要求非但有些苛求,甚至有失起码的公允。一个严重错误的大案,伤害了许多无辜者,不能要求被伤害至深的人来承担“追问”责任。何况,胡风几十年里与世隔绝,既没有可读的书,也缺乏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他的思维停留在“三十万言书”的基础上,这是他的局限,却不是他的过错。胡风只是作家,他做的许多事情,是为了改善文学的环境和张扬他认为正确的文学主张。他不是所谓“持不同政见者”,人们没有理由将自己期望中的东西强加于胡风。

路翎更是不应该遭到指责和轻视的人。路翎后期虽然又拿起笔来写作,但所写的小说多是幼稚粗糙,有的在构思和表达上也有些混乱。这与这位小说家以前的作品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然而,后期的路翎是一个被折磨致精神失常的人,正因为他的失常,人们对他的真实的精神世界是缺乏了解的。以“改造好了”这样的词来形容被迫害至深的路翎,是对一个已经备受苦难并且已经无力作精神抵抗的人的再一次羞辱。

至于受害人重视“赔偿”这一点,不知依据何来。胡风案平反后,未听说过有什么人因为入狱或被送到新疆等地“改造”而受到过“赔偿”。也未听说过有人去追讨过“赔偿”。然而,即使有人想追讨“赔偿”,也不为过,他们有权利,也有理由。虽然,无形的损害确实找不到赔偿的等价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不能去要求赔偿。国家赔偿法自1996年开始实行,这正是社会的进步。

事实上,胡风案平反后,受难者中的许多人关心的并不是“赔偿”,而是积极地投入创作。他们是诗人、小说家、理论家,文学是他们一生的信念,写作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也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参与。虽然经历了二十五年的磨难,重返文坛的许多人却仍然意气风发。绿原、牛汉、曾卓、冀、彭燕郊等等,他们以新的诗作再次达到了新的成就。

说到追问,梅志的《往事如烟》就是一种追问的方式,《我与胡风———胡风事件三十七人回忆》一书记录了受害的当事者们的遭遇,也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其中也就有“对历史的追问”。绿原的《胡风和我》一文是其中较长的一篇,也是对胡风案思考深刻的一篇。这篇长文对胡风写“三十万言书”的背景和动机、对舒芜的行为的分析等等都有很精辟的见解,是一篇对研究者极具参考价值的文章。在这部书中,也的确可以看到受害者对事件的认识上深浅的不同,这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并不因为他们同时被打成了“胡风分子”,他们就没有了区别。另一方面,他们是文人、作家,他们不是有的人所说的“战士”,人们没有理由要求他们成为战士,他们也不应该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战士”的标准而遭到指责。

4.是是非非议胡风

在胡风案第一次政治平反时,由于胡风的名字仍有太多的忌讳,有关他的文章或与胡风案有关的文章并不多见。直到1988年中央再次下达文件,这才为胡风案的讨论和研究消除了禁忌,胡风案和胡风文艺思想才有了公开讨论的可能。各种与胡风案有关的文章随之发表,书籍也开始出版。然而胡风为人们真正了解,却还需要时间。这不仅因为了解一些事实的真相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因为一些习惯的思考方式也会成为人们认识他的阻碍。

自五十年代起,中国的文学史就是一轮接一轮的斗争史。胡风案之后,就是“反右”,接着是“文革”。在胡风案中积极上阵的许多人在1957年成了右派,在“反右”中对别人落井下石的到了“文革”又变成了“牛鬼蛇神”。在解放后,几乎是文艺界统帅的周扬在“文革”后期也成了“四人帮”的阶下囚。

人们在反思,并想从中找出各种促成悲剧的因素。一种“假设”的推理,一度在文坛颇为流行,如:假如鲁迅在世,是被打成右派还是沉默?假如周作人在抗战前就离世,那么,他就不会有“汉奸”的人生记录,他在文学史上也许就有更高的地位,等等。在对胡风案的研究中,也有一种假设,就是当年假如不是周扬做部长,而是胡风做部长,那么,被打倒的是否就会是周扬?

不知道作这样的假设和推理是想得出个什么样的结论,说明什么样的问题。对于未来假定,或许是从现实对未来的预测,而对于已经发生的历史作反向的假设,对于历史研究是否有意义是令人怀疑的。假定胡风做部长,情形会怎么样?这根本无从说起,因为胡风没有做部长。之所以周扬成为部长,胡风没有成为部长,这本身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不一样。当胡风被打成“反革命”时,有多少文人无中生有炮制出胡风的“罪行”。在“文革”期间,当周扬也成为“反革命”的时候,身在高墙内的胡风却拒绝了揭发周扬“罪行”的要求。这就是胡风与周扬的不同。这是许多文人在同样的处境中没有做到的。尊重这种客观的事实更有助于了解每个真实的不同的人,这比假设不存在的事实有意义得多。

上书三十万言,这一行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也是为后人难以理解的。有人将此说成是“愚忠”,然而,正视当年的政治背景和胡风个人的处境去分析胡风更有实际的意义。如今,在相隔近五十年后,“三十万言书”终于以它的真实面目公开出版,胡风到底说了些什么,是也好,非也好,尊重原文更胜于道听途说。

胡风后期,在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这些概念中进出徘徊,他仿佛走进了自己设置的理论迷宫。这不是因为他的思维混乱,也不是他对于文学理解发生了变化。这正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在胡风的后半生中,政治信念与文学信念发生着交织和冲突,这是促成他悲剧的一个因素,也是他思想充满矛盾的一个原因。

1988年后,“胡风文艺思想”不再是一个遭禁忌的话题,但真正作为学术问题讨论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文艺界就有参与过批胡风的著名人士说,平反并不意味着胡风文艺思想从负极跳到正极。这句话与当年周扬在1980年对胡风说,平反并不能说明都是对的,竟是如此相似。他们似乎都在事先发出警告。他们所不愿意承认的,是他们自己的错误。

1988年,《中国》杂志发表了《胡风文艺思想评议》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说:“胡风文艺思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文艺观,在客观存在有正确文艺思想中夹杂着不正确的东西,在它的片面的、失误的文艺思想中又有某些正确的、合理的因素。”这段话看起来很合乎辩证法,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然而,这话用在谁的理论上都合适。这种观念不明、似是而非的评说无助于学术研究。

尽管还有许多成见和障碍,社会毕竟在变化。胡风文艺思想研究一遭解禁,就受到了当时的中青年理论研究者的关注。198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了一次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讨论会,当年《文学评论》第5期发表了会上的部分发言,在当时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不少评论家都肯定了胡风对于“左翼”文学的贡献,并认为,胡风是“左翼”作家中最早具有独立意识的;胡风的文学理论对于创作过程的探索很具有独到性;胡风文艺思想应确立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大流派。

此后,1989年,第一次胡风文艺思想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召开。

2002年,第二次胡风文艺思想学术研究会在上海举行。此次到会的有许多年轻的研究者,新的视野,新的思想,给这一课题研究带来了新气象。

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性格、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正如有的人所说,胡风的文艺思想并不都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就承认了胡风文艺思想是有正确的。在以往的几十年中,对他个人对他的思想有过太多的曲解和中伤,而他的思想中有许多不仅是正确的,还是独创的,却是被淹没了。

胡风在1980年的平反后曾讲过,他与当时的年轻人是陌生的,但他相信会“渐渐熟悉起来”。胡风去世已经二十年了,虽然,由于许多的因素阻碍了人们对他的真正了解,随着胡风研究越来越受到青年学者的关注,后来者会对他“渐渐熟悉起来”的。

同类推荐
  • 风雨张居正

    风雨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与商鞅、王安石齐名的一代改革家。他主政10余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清查匿亩,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重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消除边患,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任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水事亦颇有成效。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 我的父亲邓小平:戎马生涯

    我的父亲邓小平:戎马生涯

    邓小平光辉伟大的一生贯穿整个二十世纪,他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犹如一部壮丽辉煌的史诗。本书作者毛毛是邓小平的女儿,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邓小平戎马生涯的历程、他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深入思考以及他的家庭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以一幅幅精致的画面,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示了邓小平传奇般的革命经历和人生历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思想、品格、气节、胸怀和胆识。
  • 末代皇帝的后半生

    末代皇帝的后半生

    本书分“新生”、“起点”、“北京植物园”、“今是昨非”、“风波”、“走上工作岗位”、“重建家庭”等十个部分,叙述了溥仪的晚年。
  • 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本书讲述了数学家商高、蔡伦发明造纸术、药王孙思邈、大数学家苏步青的成长历程、替人做嫁衣的物理女王吴健雄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故事。
  • 重建大王坪内寿夫

    重建大王坪内寿夫

    坪内寿夫是一个相当特异的事业家。第一,他不象一般事业家,一心只追求“创业”的成就与名誉。来岛集团180家公司,除了二三家以外,大部分都是他人创业后,面临倒闭或业绩不振的状况下,由他接收重建的。第二,他所接收的公司职业种类不胜枚举。第三,他超越了一般性概念,忏然以独裁者自居,并以其个人的“人性”与“金钱”支配集团。第四,他置身于当代经济的褒贬漩涡,却愈见其毅力。第五,他同时拥有经营大战略的头脑,及注意细节小事的敏锐。这样特异的企业家是如何造成的呢?其特异所具意义如何?这种特异的创意与手法,是否可以运用在一般的企业上?这正是本书将解开的疑惑。一般人视坪内为重义理的“四国大将”,但在同业、同时代人眼中,他却是一个无视于达官显要、看法见解不同于常人的异类。
热门推荐
  • 揽月卷

    揽月卷

    世人慕长生,不知长生苦。世人慕长生,不知长生苦。
  • 倾城竹马傲娇青梅

    倾城竹马傲娇青梅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青梅被竹马气死这是神马个情况?云忘忧表示自己真的不能接受.于是我要青梅气死竹马!可为何这枚竹马非要死缠烂打?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文章讲述的是: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内卷化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性别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等内容。
  • 我家太子哥哥

    我家太子哥哥

    南尧皇后惨遭污蔑,南尧嫡公主身为皇后之女也惨遭毒手。好在被人日行一善捡到。“我没有家人,我是意外失足从悬崖下掉下来的。”某人嘟着嘴卖萌,小声嘀咕到。(装!你是真的能装!)“我吃苦耐劳什么都能干,大哥哥求求你不要赶我走好不好。人家真的无路可去了。”(某男...吃苦耐劳,日晒三竿,也不见得某人动一下。)“大哥哥,你对人家好好哦,人家好喜欢哦,答应我以后你的世界里不能有别的女人!“大哥哥,人家真的是清白的,人家,人家……好!本宫就是尧韵依怎么办吧。”(能怎么半呢?这么喜欢扮猪吃老虎?吃的就是你!!软萌小太妹or霸气太子妃,哪个更可爱呢?管他呢反正我穆萧都爱。
  • 仙妖集录册

    仙妖集录册

    一萧一壶酒,醉闻天下事。一章一故事,我有故事你可愿听?
  • 第十七个少年

    第十七个少年

    本作品讲述了在600多年后的世界,一个强大教派的盛衰兴亡。
  • 郁尘初雨

    郁尘初雨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再开出花来,一辈子不长,但我愿和你将错就错,不长不短,刻骨铭心。
  • 勇敢追夫病娇总裁我爱你

    勇敢追夫病娇总裁我爱你

    【傲娇霸道大小姐x病娇腹黑总裁】男强女强/多重身份/he简介:后来有人问韩君来,这辈子做的最对的决定是什么,她毫不犹豫的指指身边的周姓某男,傲娇的说:“当然是嫁给他!”和韩君来熟悉的人都知道,她爱了周星霖很多年,即使他们曾经分开过,现在韩君来大言不惭地说:“我们不是分开,我们只是暂别,现在还不是败在老娘的石榴裙下?嗯?”周星霖宠溺地将她揽在怀里,淡淡开口:“对,老婆大人说的没错,而且我还想败一辈子。”韩君来和周星霖的朋友们没有人不知道君来爱了星霖很多年,但却没有人知道星霖也同样爱她。他们之间,从来不是一场一厢情愿的独自奔赴,而是互为铠甲的相向行走。这些,别人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韩君来不知道,总有一天会知道。
  • 零星琐忆:嗜血少女碎梦

    零星琐忆:嗜血少女碎梦

    她,沐雨玖。半工半读的学生,唯一和别人不同的是:有个恶毒的后妈、伪善的姐姐、爱闯祸的弟弟、以及从未关心过自己的爸爸。于是,她被爸爸逐出家族,心从此被蒙上一层厚厚的薄冰,偶然的一个机会她走向了一条用人的尸骨堆起来的王者之路,几年之后一身白衣站在天台,微风吹过让女孩皱起了眉头,喃喃自语的说:“呵,现在只要他们不来惹我,我是不会去灭掉他们的……倘若不知好歹,就别怪我不客气。”明明是温柔如水般的嗓音说的,却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情不自禁想要逃离这里。女孩笑了接着女孩碾碎了蔷薇花瓣,随着风若即若离突然眼睛又如一条小猫咪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