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09800000023

第23章 人格障碍(1)

第一节 人格障碍概述

在生活中,有时会碰到一些言行举止比较奇怪的人,比如有的人会没有根据地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傲慢自大;也有的人过分讲究细节、条理,而且毫无价值的东西仍不愿扔掉;还有的人无端怀疑周围的人都对自己有敌意,无法与任何人建立亲密关系等等。这样一些僵化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不但影响了个体的正常生活,导致了自身的苦恼和心理伤害,且给身边的人带来了不快。这到底是不是人格障碍呢?在回答人格障碍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什么是人格。心理学中所讲的人格概念同我们平常口语中所说的人格有所不同,口语中所讲人格,如“这人真不讲人格”,“我拿人格担保”等,其“人格”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属伦理学的范畴。心理学中所说的“人格”,又称个性,它表现为个别差异,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它表现为人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人的认知能力的特征、行为动机的特征、情绪反应的特征、态度和信仰、道德价值的特征等,就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不但可以预测个体在特殊情况下的行为反应,而且,不同的人格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患病倾向。例如,强迫症病人常有某种焦虑、刻板、固执、追求完美的强迫人格,癔症病人常有情感不稳、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的表现人格。有时,人格所表现的独特行为方式可能和精神疾病混淆起来,导致论断错误。人格差异有不同的程度。有些人的人格较为健全,在面对应激性事件时,依然能够很好地应对。有些人的人格较为脆弱,在应激性事件作用下,易于发生神经症性障碍。对于细小的事情总是忧虑的人,在困难的情境中更容易产生焦虑障碍,而相同的情境对其他人却没有这种影响。如果人格更为脆弱,那么,异常行为可能在没有应激性事件的情况下出现。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

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是人格发展的异常。其偏离正常的程度已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变动范围。

人格障碍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其一是统计学标准。假定人格的每一种心理特征也像身高、体重、智能一样在人群中呈近似正态分布,那么,变态人格(abnormal personality)是正常人格的量的变异,其界线由统计学评分结果人为地规定。如果一个人的某些心理特征发展到变动的极端,就可以认为他有人格障碍。这种方法在研究工作中具有一定价值,尤其是需要检测群体病人的人格时。但在临床上,对于个别病人这种方法的价值就有限了。第二种标准是社会学的标准。变态人格也被视为是正常人格的量的变异,但其界线是由社会标准人为规定的。即人格变态是指由于其自身人格导致自己的痛苦或损害他人。例如,异常敏感忧愁的人常使自己痛苦不堪,而情感冷淡和具有攻击性的人则使别人受害。虽然这种标准是主观的,不如统计学标准精确,但符合临床需要,因而被广泛采用。

一般来说,与人格障碍形成密切相关的品行障碍,在童年或少年阶段即可出现,并贯穿整个生命过程。因此,预防尤为重要。对于这类患儿应及早进行综合性心理治疗、系统干预以及配合精神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家庭社会对其支持功能,以免病情反复波动。应注重婴幼儿、青少年时期的正确抚养与教育,保持和睦的家庭气氛,不断改善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形成人格障碍的有关因素

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较复杂。除了有较明显遗传因素及大脑发育不成熟外,童年的精神创伤、不和睦的家庭及不良社会环境、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当等都是促使人格障碍形成的外在因素。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表明,形成人格障碍的因素也不会是单一的。人格障碍可能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诸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一)生物学因素

个性是在个体的成长中逐渐形成的,然而,刚生下来的婴儿,心理却并不是白纸一张,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先天的遗传心理特征。根据对初生婴儿的观察发现,婴儿中有的好动,是兴奋型;有的安静,是抑制型,等等。这样的神经类型的特点是遗传的。这些遗传的特征构成了一个人独特的心理基础。有一些证据表明,正常人格有部分是遗传的,但对人格障碍还没有取得满意的遗传证据。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某些行为可能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曾有人调查44对同卵双生子,其中有些出生后就分开生活。人格测验结果显示,分开长大的双生子评分与那些生活在一起的相似;还有人曾对家谱进行研究,发现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此症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成正比,即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这提示遗传有重要影响。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某些人身上,有些个性特征几乎纯粹是先天具有的,而另一些个性特征又几乎纯然是后天形成的;但在一个人身上,更多的个性特征却是在先天和后天这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只是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显著罢了。

(二)脑发育因素

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型性格障碍的人有较多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神经心理学测验也提示轻微脑功能损害。脑电图显示与年龄不相符的不成熟型,有研究者发现常有攻击行为的男性中57%具有异常脑电图且多表现在前颞区,他认为问题可能在状态激活系统或边缘系统。

(三)心理因素

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人格发育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儿童早期母爱被剥夺可形成缺乏感情的性格。所谓早期母爱被剥夺,指幼儿在3岁以内缺乏与母亲(或起母亲作用的一个人)接触的机会,或在3岁内有一段时间(至少三个月以上)完全被隔离,或在幼儿期频繁地更换乳母等。在孤儿院内,从对母爱被早期剥夺的观察来看,也有类似的情形。这些儿童往往对社会很冷淡,有些人直至青少年时期仍然表现爱挑衅、易冲动和******行为。动作显得过分活跃,或显得过分被动。儿童人格的发展与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儿童得不到父爱或母爱,情感上的冷漠不仅使其在人际之间保持较远的距离,而且令人难以捉摸和不好接近,因而,也就不可能与人保持热情、温暖和亲密的关系。目前,很多家庭不注意对儿童的合理教育,有的过于严厉,儿童往往形成焦虑、胆怯的性格;而有的过于溺爱,往往使儿童形成被动依赖的脆弱性格。由此出现逃学、撒谎、违抗等现象,致使儿童的人格发展走上了不健全的方向。

(四)社会环境因素

受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是形成异常人格的外因,而且是很重要的因素,有时甚至是主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级、阶层影响。

⒈家庭影响

童年接受家庭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行为影响最大,父母的离婚,一方或双方的死亡,父母中有精神病患者或违法犯罪行为,父母对子女的遗弃、虐待、****、忽视、溺爱、放纵,都可能形成儿童的异常人格。孩子个性中的信任感、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情绪的稳定性、攻击性、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主动性及自我认同感等等,都与家庭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就是说,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除了按社会的要求,使其发展成为适应社会要求可供选择的人外,自己的家庭特点给予子女的影响却是难以更改的,而且更加重要和深远。家庭影响主要是指父母个性与特有的教育方式两方面。父母的个性对子女性格的形成,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较为理想的模式是一个既有高标准要求,同时又能给孩子一个可以让孩子保有相当自主性的父亲,再加上一位稍具支配力的母亲构成的个性影响系统。

⒉文化传统的影响

每个社会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每个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的个性,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在文化的组成中,包括对一些重大问题的价值观念,对人生、对人与人的关系、对自然界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行为模式,这些文化传统影响着需求和满足需求的途径,影响着解决冲突的方式。文化人类学者林顿和杜波斯研究了阿罗民族的个性。他们发现,阿罗人有很强的被动性,内心充满恐惧与胆怯,情绪不稳定等。他们认为,这样的情况同阿罗人的母亲忽视儿童有关。在阿罗族,女人在生产后十天或两个星期,就开始到田里从事农活,因此,婴儿断奶期很早,排泄训练也不充分,儿童期的压抑与挫折一直保留在潜意识中,影响了阿罗儿童个性的健康。诲淫诲盗的新闻媒介、电影、小说的吸引,社会****不安,黑社会拉帮结派,都可使社会中人格障碍的发病率增高。

⒊社会阶层和阶级的影响

任何一个人都与一定的社会阶层和阶级紧密联系着,其成员不可避免地要受该阶层或阶级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的影响。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造成人格障碍的温床。

三、表现特征

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是指人格发展的异常。其偏离正常的程度已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变动范围。人格障碍的特点表现如下:

(1)人格障碍者一般来说意识是清醒的,认识能力也保持完整。这种人是在没有意识障碍,智力活动无明显缺损的情况下,出现行为活动和情感等方面的明显障碍。这种人中的大多数都有求医的要求,希望治好自己的“病”。

(2)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并一直持续到成年,甚至维持终生。人格障碍关键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因为治疗的效果一般不太理想。

(3)人格障碍者一般都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也能理解社会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评价标准。但由于这种人缺乏自制力,尽管经常同周围发生冲突,并处处碰壁,却很难从冲突中吸取教训。因此,难以适应单位和社会环境。

(4)人格障碍者在智力水平、思维水平和创造等方面并不低,有的还超过常人,但由于人格异常,妨碍了他们的意志活动,破坏了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

(5)人格障碍与一般疾病不同,它没有起病标志和病程变动。因此,人格障碍不能作为真正的精神病。

第二节 人格障碍各论

由于人格结构的复杂性,缺乏明确划分人格的标准,所以,人格障碍的分类众说纷纭,迄今没有一致的见解。但为了指明人们行为模式的特征,人格障碍类型的概念仍有重要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1986,日内瓦)在ICD-1(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010)里提出了下列人格障碍分类:

1.偏执型人格障碍

2.分裂型人格障碍

3.******型人格障碍

4.冲动型人格障碍

5.癔症型人格障碍

6.强迫型人格障碍

7.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8.依赖型人格障碍

9.其他人格障碍

10.未特定的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应称为人格改变。

人格障碍的诊断应遵循以下标准:

⒈症状标准

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症状:

(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

(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当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

(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

(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⒉严重标准

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⒊病程标准

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⒋排除标准

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病态人格大都形成于青少年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某些儿童受到家长无原则的迁就与宠爱。他们在百依百顺的家庭环境中听惯了家长的肯定与客人们的颂扬,习惯于以自我中心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与事,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不愿或缺乏改正缺点的勇气。但社会环境根本不可能像骄生惯养他的家庭环境那样使他随心所欲,于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或挫折,这些性格弱点就很容易发展成为偏执型人格。

(一)表现特征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表现在这类人敏感多疑,易把别人的好意当恶意,心胸狭窄,常有病理性嫉妒观念,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经常无端猜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或认为有针对自己的阴谋,从不宽容他人的过错,遇事常片面理解,容易产生成见,报复心极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总感自己怀才不遇、不被重视,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在失败的时候,时常迁怒于人而原谅自己,往往认为自己成了别人阴谋的牺牲品。对批评或挫折过分敏感;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符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病人的想法。

[案例1]

邱某,女,17岁,一向性情清高,做事认真,不好交友,学习专注,好胜心强。近两年来却变得神情恍惚,经常胡思乱想,脾气变得很坏,常跟父母顶嘴呕气,把同学对她的帮助看成是瞧不起她。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常认为别人在跟她过不去,因而造成许多误解与冲突;自我评价过高,自负且好嫉妒,同时又很容易自卑;常固执己见,言行易冲动,好诡辩。

[案例2]

廖某,男,18岁,刚升入高中,前半学期由于同学间尚互不认识,由老师指定他暂任班长。半学期后由于与同学关系不和,被撤换班长之职。于是,他疑心是某同学在老师那里搞他的鬼,嫉妒他的才干,认为自己受到了排挤和压制,对班长撤换一事耿耿于怀,愤愤不平。认为同学与老师这样对他不公平。于是指责他们,埋怨他们,后常与同学、老师为此事发生冲突,有时还状告到校长和家长那里,并要求恢复他的班长之职,否则扬言要上告、要伺机报复。大家都耐心细致地劝他,他总是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就急于申辩,始终把大家对他的好言相劝理解为是恶意、敌意。这样无理取闹,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日益恶化,到高中毕业时,仍无根本性的变化,他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以改正。

诊断:偏执型人格障碍。

(二)诊断标准

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诊断标准有: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第一,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第二,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第三,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第四,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和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

第五,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第六,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第七,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三)应对策略

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家庭教育

作为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个性或人格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在那些性格不健康、经常争吵和打骂孩子的父母影响下,孩子容易自幼急躁、主观、敏感、好猜疑和不听他人劝告。如果孩子已经形成偏执型人格,家人、朋友应该注意其性格特点,尊重他们的合理意见,避免在小事上与他们作无谓的争论;假如环境不允许按照他们的意见办,则应耐心地听他们的议论,然后作必要的解释,打消其疑虑。有时无法协调统一意见,可以搁置起来不争论它,以后寻找大家都心情愉快的时候再加以适当说明。

2.认知心理治疗

(1)非理性观念。是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造成的。所以首先要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帮助病人认识多疑固执性格的共同表现,及它对工作、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病人能认识到自己存在心理缺陷,并使其了解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鼓励病人改变自己的性格。要病人自觉地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学会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以逐步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如每当自己出现对同学或老师有敌意的观念时,患者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敌对心理”的漩涡之中了。又例如每当自己出现对同学、老师有不信任的观念时,患者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信任危机”之中了。如果是,自己就要提醒和警告自己,不要再沉浸于“自我信任”之中。要知道世界上除了坏人还存在着好人、朋友,对好人、朋友应该持信任的态度。同学、老师都是好人或比较好的人,都是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他们存在不信任的态度,否则,就会失去同学、老师的信任。通过这种自我分析非理性观念的方法,可以阻止患者的偏执行为。有时患者自己不知不觉地表现了偏执行为,事后应抓紧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再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2)矫正非理性观念。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如:

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不忠。

世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

对别人的进攻,我必须立即予以强烈反击,要让他知道我比他更强。

我不能表现出温柔,这会给人一种不强健的感觉。

……

现在对这些观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极端偏激的成分。

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王,别人偶尔的不忠应该原谅。

世上好人和坏人都存在,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

对别人的进攻,马上反击未必是上策,而是我必须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击。

我不敢表示真实的情感,这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

……

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如默念“一个人固执多疑,不利于和老师、同学来往,因为固执多疑,就会听不进同学、老师的任何意见。只相信自己,就会使同学、老师感到自己难以商量;因为固执多疑,即使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会使同学、老师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就有可能从反面去理解而造成误会。自己一定要改掉固执多疑的缺点,要谦和,要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积极地去理解同学、老师的意见,多听听同学、老师的意见,对自己总是有帮助的,有些意见是自己苦思不得其解的,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同学、老师能干,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千万不要高傲自大,不要轻视同学、老师的意见,而要向他们学习。同时也要相信他们,整天与自己过不去的同学是不会有的,自己不要整天去怀疑有人在搞鬼,不要轻易地去怀疑他们,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因此,自己一定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同学、老师,相信他们也会这样对待自己……”如果有时间的话,每天最好都能这样默念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许多异常人格特征就会得到缓解,甚至会有明显的改善。对这种自我暗示首先要充分相信它的神奇作用,最好能在大脑皮层兴奋性较低的早晨、午休或就寝前进行默念。在默念进程中尽量运用想象,这样自我暗示的效果就会较佳。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3)自我暗示。学会自我暗示调节法来逐渐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克服敌意的对抗心理。如:

第一,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漩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第二,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第三,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第四,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

3.行为治疗

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

(1)真诚相见,以诚交心。本人必须采取诚心诚意、肝胆相照的态度积极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和比较好的、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态度。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

(2)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这有助于以心换心,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巩固友谊。尤其当别人有困难时,更应鼎力相助,患难之中见真情,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增强友谊(3)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则”。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关系。另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兴趣爱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似和一致,即所谓“志同道合”。这是发展合作、巩固友谊的心理基础。

(4)良好的人际环境。父母、教师对青少年患者不要轻易地责备、侮辱,彼此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要经常进行沟通和交往,减少或避免不良刺激。一旦争吵起来,周围人要尽快散开,不要去凑热闹,更不要去争辩,但大家可以齐声有力的批评,使其收敛。而患者此时也要尽量警告自己不要吵架。使自己尽快离开,以免闹个不休。如果患者能自觉地把自己长期置身于这样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那么,其异常的人格就会逐渐得到好转,甚至可以有较大的改善。因为,在这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中,患者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从而减少敏感多疑。

如果使用上述方法尚不能立刻奏效的话,可以求助医生辅以药物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使用抗精神病药有一定疗效。怎样使用,必须听从医生的吩咐。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最好结合上述的心理调节方法。

二、冲动型人格障碍

冲动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情绪和行为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又称为爆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

(一)表现特征

情绪和行为具有明显的冲动性,情绪不稳定,情绪冲动不拘场合,遇事稍不如意就火冒三丈,易于爆发愤怒冲动。人际关系紧张,不稳定,身份识别障碍,自伤行为,持久空虚或无厌恶感。易走极端,其行为有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倾向。不能在行动之前事先计划,有不可预测和反复无常的心境,行为爆发时不可遏制。

[案例1]

和某,女,35岁。除非她不发脾气,一发脾气家中就会变得一片狼藉,最倒霉的大概就是她丈夫(一个老实的普通工人)。丈夫不但挨她打,而且胳膊和腿上到处有她用牙咬后留下的伤痕。在单位里,她是女人群中的“头”儿,哪个女人也不敢招惹她,否则,就会吃她的亏,在公众面前出尽洋相。

[案例2]

葛某,男,19岁。患者小学时丧母,父亲取了后妻之后,他与继母常为点滴小事发生口角而引起情绪不愉快。高中后,这种不和睦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有时甚至于十分尖锐。在这种缺乏母爱和家庭温暖的环境下,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倔强,情绪十分不稳定,常因小事而发火。一次,竟为自己的一张椅子被同学搬动过而大吵大闹,打得同学头破血流,受到学校记过处分。过了一阵子,又因自己的棉被被同学弄脏了,他紧握拳头,把同学眼睛打出了血,三天睁不开眼。事后,他又十分懊悔,马上向老师认错,向同学道歉。学校对他做出了记大过处分。为此,父亲托关系为他转了个学校。谁知没过多久时间,又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动起武来,结果这次反被同学打伤脸部,此时更加愤愤不平,扬言要报复。事情过后,又恢复了平静,没有像他扬言中那样予以报复。父亲感到自己的孩子可能患有心理病,就送到医院。

诊断:爆发型人格障碍。

(二)诊断标准

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情感爆发和明显的冲动行为为主要表现,并至少有下列3项。

第一,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

第二,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

第三,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

第四,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

第五,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

第六,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和不确定。

第七,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

第八,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三)应对策略

与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相比,冲动型人格障碍更容易矫正。但患者要主动配合,要加强自我调节。调节的主要方法:

1.教育

开展青春期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外部变化和心理变化。进入青春期的男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己身体的某些外部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的认识上,还要鼓励他们经常反躬自问和独立反省,完善自我,把精力用到学习、成才上去。

2.心理分析

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使其正确对待挫折,应用此疗法可使病人从无拘束的会谈中领悟到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并逐步改变其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访谈的目的是分析病人所暴露的、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资料,使病人意识到冲动情绪的根源。访谈的方式一般是在安静、温暖的房间内,让病人斜躺在舒适的沙发椅上,面朝天花板,便于集中注意力于回忆上,治疗者坐在病人身后。访谈的时间每次约45~50分钟,每周会谈5次。治疗过程需要半年至2年之久。长期的访谈才能获得病人足够的心理资源,加深病人与治疗者的关系。使治疗者能全面了解病人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性格形成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病人通过访谈也逐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为改变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然后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治疗:

(1)培养必要的涵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心比心,互相尊重;适度容忍,宽以待人,避免产生攻击行为。

(2)升华作用。即使受挫,也要尽量转移到较高的需要与目的上去,把攻击的能量转移到学习、工作上来。

(3)补偿作用。受挫后,尽量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以获得集体、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上的快慰感。

(4)积极的表同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量让他们学习好的行为榜样,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他们。

3.系统脱敏

当病人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病因,也有了改变自己病态行为的决心,但是做起来却很困难,不知怎样做才能真正摆脱这些症状,为此还需要学会采取一些行动来制服它们。因而我们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病人要学会放松。一般应用肌肉放松训练的方法来对抗冲动。

(1)训练时要求首先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间感觉上的差别,以便能主动掌握松弛过程。然后根据指导语进行全身各部分肌肉先紧张后松弛的训练,直至能主动自如地放松全身的肌肉。

(2)病人应将引起冲动行为的具体情景按程度顺序排列。给出自己对这些情景事件感到的主观干扰程度,按各事件引起冲动行为的程度将它们由轻度到重度的顺序排列为一个等级,这个等级被称为冲动事件层次。

(3)病人坐在舒适的靠背椅子上,并使自己全身肌肉放松。病人记住冲动层次,或由治疗者按顺序下指令,要病人按指令想象这一冲动情景,如果在想象时肌肉保持松弛,未曾引起冲动,则要病人进行高一层次的冲动情景的想象。直至求治者对所有事件的冲动均基本消失。

4.自我暗示法

运用自我暗示法、假想法来调节自己的暴怒情绪和暴力行为。每当情绪和行为即将爆发的瞬间,患者要立刻卷起舌头不讲话,最好闭上眼睛,脑子里默念“忍”字,并迅速离开产生暴怒情绪和暴力行为的现场,去做别的事情,如看书、写字、做作业。尽管此时看不进书去,字写不好,作业也做不好,但能暂缓自己的暴怒情绪和暴力行为爆发。如果一时离不开现场,不妨运用自我暗示法来加以调节和制止。患者要在脑子中迅速默念:“大发雷霆有什么用?花那么多时间生气干什么?不是还有那么多书要去读吗?总不能丢下学习去发脾气吧!发火会使自己失态的,自己平时的涵养到哪里去了!在这么多同学面前自己能发火吗?上一次发火自己已懊悔极了。这次千万不要再发火了,让人家一点也不要紧的,何况他也没讲错什么……”通过这种自我暗示法的调节,自己就会很快地从怒者的角色转换成紧张学习的角色,紧张的学习可以减弱怒气。此外,也可以运用假想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暴怒情绪和暴力行为即将爆发时,自己迅速想到暴怒或暴力后的严重后果,如自己不注意一拳把人家的眼睛打瞎了,或者把对方(引起患者暴怒情绪和暴力行为的人)假想为一个极坏的、蛮不讲理的人,尽量把自己爆发后的结果想象得严重些,以使自己息怒。

要在间歇期里加强自控能力的培养。在爆发型人格障碍的间歇期里,患者要加强自控能力的培养,用理智的方法来除去易激发自己暴怒情绪和暴力行为的环境刺激。其方法有:

(1)加强道德修养,用道德的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2)加强法制、规章制度的学习,用纪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3)学会将心比心,用置换角色的方法使自己冷静下来。

(4)学会“逆情性思维”,用相反的情感反应形式去思考。如在暴怒时,自己就采用“理智”来加以思考;在发恨时,自己就采用“爱”来加以思考,以此来驱赶不良的暴怒情绪和暴力行为。

(5)学会运用“忍”、“制怒”等座右铭以及其他谚语来提醒自己,从而提高自控能力。

(6)学会用愉快的情景、体验等来驱赶不愉快的情绪,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

积极自觉地接受挫折教育,学会积极的心理防卫方法。如正确对待自己的挫折,认真分析挫折原因,不盲目采取情绪化行为,而要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心比心、互尊互爱、容忍别人、宽以待人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挫折。要尽量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等较高的需要和目的上去,把冲动的能量发泄到学习等方面去。通过挫折教育,提高耐挫折能力。

三、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他们似乎超脱凡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故大多数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独身,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一般说来,这类人对别人的意见也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就。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刻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这类人的****淡漠也颇为突出,他们可称“不近女色”的模范。内心世界极其广阔,常常想入非非,但常常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缺乏进取心。他们总是以冷漠无情来应付环境,以“眼不见为净”的方式逃避现实,但他们这种与世无争的外表不能压抑内心的焦虑和敌意的痛苦。

分裂型人格的人可以适应人少的工作,如图书馆书库、山地农场林场等,他们更容易从事宗教和过隐居生活,但很难适应人员众多的场合和需要交际的工作。

分裂型人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另一个词:精神分裂症,但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明。有些学者研究表明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有分裂型人格,而另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对分裂型人格患者持续观察15~20年后,极少有变为精神分裂症的,分裂型人格的血清中也并无较一般正常族群更多的精神分裂症病患特征。因此分裂型人格与精神分裂症和遗传的关系尚待证实。

(一)发病有关因素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人类个体出生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亲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人格的。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童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责,但只要他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但如果终日不断被骂、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进一步,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这样就极易形成分裂型人格。

(二)表现特征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淡,及人际关系缺陷为特点。表现类似精神分裂症,情感冷淡、常有猜疑,缺乏亲切感,不能表达对他人的温暖、体贴以及愤怒。他们对赞扬或批评无动于衷,没有愉快的情感体验,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他们言行颇为离奇,孤僻不群,疏远于家庭及社会,或时常想入非非地沉湎于梦幻境界。

此型患者是在自我的边缘上反复出现以危机为特点的一种人格障碍,这种危机以不稳定行为的特点来表现。这些人在情感、思维、意志各方面,以不稳定性为其临床特点。他们反复就医,因其行为和临床表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方面的“疾病”倾向性,所以他们身上带着很多的病名,神经症里所有的病在他们身上曾经都诊断出来过。

由于他们表现在各种事情上的不稳定性,每当见到这类人人们很难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主要表现在心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上的不稳定性,其不稳定性的临床表现如下:

1.情绪不稳定

患者具有反复无常的心绪,容易由正常心绪转为激动、焦虑或抑郁。

2.突发的暴力行为倾向

表现为患者具有对自己行为的不能控制性、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明显的冲动性。他们的这种情绪也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如患者由亲人和朋友的眷爱和依赖转变为难于忍受的亲密性。他们对他人的理想和价值观以及态度也是常常变幻莫测的,令身边人很难理解他们的转变是从何而来。他们的爱好、兴趣、甚至职业也是可能较频繁地转换,使身边人无法理解他们到底想做什么。他们的不稳定性是广泛的,且反复出现自伤行为和自杀企图。他们的自杀行为以大计量地用药和割腕等方式来表现,让人看起来很像自虐行为。

3.同一性危机

同一性是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对自己的一种总括性主观评价。自我同一性障碍是指一种非始终一致或矛盾的自我形象。有些时候他们对自己的性别也是矛盾的,他们可能为自己是同性恋患者而惶恐不安。

4.他们很怕独处

他们无法忍受孤独,以致无法享受清静的生活。在独处时,他们会有莫名的空虚感和焦虑感。

此型患者应与抑郁症相区别:他们没有长期的忧愁,不存在自责和罪恶感可做鉴别。患者的反复自伤的行为是比较有特点的临床表现。

[病案]

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曾在科研领域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数学定理。尽管他在科研事业上出类拔萃,然而他却是一个人格障碍患者。他性格孤僻内向,成天关在小房间里看书学习,演算公式,攻克难题,几乎谈不上有社会和人际交往。他为人沉默寡言,兴趣索然,生活随便,给人一种“古怪”的印象。40岁左右才在人催促下结了婚。结婚时,不知如何操办家具布置陈设;婚后,不知道上街购买生活用品。由于过分内向离群,对外界反应不敏捷,社会适应性很差。多次发生车祸,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他所表现出的这些人格特征,心理学上称之为分裂型人格障碍。

(三)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的冷淡,及人际关系缺陷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第一,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

第二,表情呆板,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

第三,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

第四,缺乏愉快感。

第五,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

第六,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

第七,对异性的性活动不感兴趣(考虑年龄)。

(四)应对策略

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应对目标,是要纠正其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行为训练法

旨在纠正孤独不合群性,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提高认知能力。使其懂得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自觉投入心理训练。同时,讲清训练的方法、步骤、目的和注意事项,要求积极配合实施。

(2)制定社交行为训练评分表。自我评分,每天小结,每周总结。8~12周为一疗程。施治者(医生、专业人员、家长等)每周核对记录,并做出评价。

训练无稍有进步,愿意参明显进步,能够主动与人孤独不合群现变化加社交,与人接触接触交谈,孤独不合群的象基本消失交谈,但接触交谈倾向改变程度在50%以仍比较勉强和刻板上第一周/第一天得分第二天得分第三天得分第四天得分……第八周/第七天得分(3)评分计算和奖励措施。每日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3分,每周最高分为18分。如果以8周为一疗程,总分144分。一般以奖励表扬为主,对每一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并给予强化,以鼓励其自信心,这一点很重要。奖励方式通常可采用现金、货币、赠送喜爱的生活学习用品、允许定期外出旅游等等。切忌因为无进步或进步微小而批评责备,以免造成患者心理反感和对自己丧失信心。

(4)明确训练内容和目标。训练内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开始时由施治者和受训者共同商定,以一位朋友(同学或同事)为交谈对象,每次要求主动与他交谈5分钟,交谈内容和方式不限,逐渐做到主动,直至比较融洽地随便交谈。进而逐步增加交谈的时间(从5分钟增加到20分钟,再增加到半小时);对象由1人增加到5人。训练成功后,改变训练内容,鼓励其转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投入现实生活。

2.认知疗法

要求本人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应使其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是情趣无穷的愉快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像欣赏宇宙万物那样每时每刻都在奇趣欢乐的道路上旅行,这样才能充满生活乐趣和前进的活力。

治疗上以行为疗法为主。

3.适应社会的锻炼

(1)社会实践。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接受社会信息量,促使兴趣多样化。这样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

(2)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这是培养兴趣的较好形式,内容有绘画、歌咏、舞蹈、艺术、体育锻炼、科技活动等。

同类推荐
  • 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

    本书是一本心理学通俗读物。为什么我们会拖延?我们对拖延症了解多少?我们能够克服拖延的习惯吗?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讲述了拖延症产生、发展、肆虐的来龙去脉,也讲述了如何摆脱拖延症,变成雷厉风行的行动派。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在现代心理学众多理论体系中独树一帜,而且影响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文学、艺术、宗教、史学等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基于1915年前后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的一系列演讲结集而成,分成“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症通论”三部分。以潜意识与性欲理论为核心,构成了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的根基。本书虽然主要讨论精神病的病因与治疗,但其中关于性冲动、梦及其象征与转移作用、压抑、自恋、移情等问题的论述,对用精神分析原理说明艺术和美学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思路。总体而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故事涵盖了几乎所有精神分析基础知识。
  • 心态决定命运

    心态决定命运

    在本书中,我们会介绍潜藏于人类内心的一些精神能量,如潜意识、自我暗示、潜能等,并逐一分析它们在心态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讲述心态所带来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告诉读者怎样摆脱消极心态,塑造积极心态。最后,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应该怎样驾驭心态,去面对和解决成长和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打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内容简介:年轻人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并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在处世方面将会受益良多,它能让你洞悉世事,看清事物的本质,了解他人的内心,最终教你懂得与人和谐相处,使得生活与事业之路畅通无阻。90%的人知道心理学,但没学过;9%的人学过了,但不懂运用;1%的人不仅学过还能灵活变通,所以成功了。
  • 墨菲定律(现象级畅销书)

    墨菲定律(现象级畅销书)

    本书从立身处世的角度出发,对“墨菲定律”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和解说,其中包括原理、意义及解决办法等。同时,本书遵从简洁但不简单的原则,将“墨菲定律”的生成土壤、认识方法、风险规避、教训反思和积极效应等方面清晰而明白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相信本书能够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墨菲定律”会给我们带来终生受益的启示,它警示我们,对万事万物必须保持谦恭敬畏的态度。因为,人永远也不可能主宰一切,当你妄自尊大时,你就会承受失败之痛;相反,如果你虚怀若谷,它又会帮助你把事情做得更好。“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热门推荐
  • 梦回尘间几寸欢

    梦回尘间几寸欢

    “肖轻挽,我定要你为今日所为付出代价”祁一涟看着被漆黑夜幕笼罩之下的血流之城。心疼的仿佛滴出血来:月画,等我…肖轻挽身着一身镂金丝钮牡丹花纹蜀锦衣于紫禁城最高处的半躺着倚在房檐一角,将手里的竹叶青一饮而尽:“你却不曾问过…我为何这样做……笨蛋”华丽锦衣越发衬得她眉目如画,娇艳却凄凉。
  • 错过的温柔以待

    错过的温柔以待

    直到最后萧妍都没有忘记初见刘烁时那个清晨,他如画中走来的少年白色的衬衫不染任何世俗。————其实一直都想跟你说声谢谢,和对不起可惜却迟到了多年以后
  • 每天一次密谋离婚

    每天一次密谋离婚

    苏想有一段捡漏式钻石级婚姻,除了常年见不到老公外,好像也没什么缺点了,可她心里实在厌烦足了这段丧偶式婚姻。变故就在一瞬,密谋离婚的当晚,她惊讶发现自己竟然穿回了两年前跟周斯臣的相亲宴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老穿越小说了

    老穿越小说了

    莫名其妙的主角莫名其妙的穿越了,不是古代而是未来,在热兵器横行的时代,筑基主角在枪林弹雨中装逼的故事
  • 丧尸末日之生存

    丧尸末日之生存

    在2016年,丧尸病毒爆发,李志作为幸存者之一,他将如何生存下去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西游最强祖师爷

    西游最强祖师爷

    一朝醒来,唐生到了洪荒世界,而且正遇西取之劫,作为取经的主角,正好激活最强功德系统。取经?那是不可能的,称祖还差不多!西方世界:“阿米豆腐,佛祖,我为度化你而来!”唐生高呼佛号,双手合十,鲜红袈裟系在腰上,唐生手握伏魔杖落下,对着佛祖的佛头落下。天宫:“玉帝,吾为度化你而来”声音响起,整个天宫,瞬间化成粉碎。三十三重天上:“唐祖,此乃太极图,还请收下!”“唐祖,此乃诛仙剑,用来削桃最为合适,我知道你看不上,千万别拒绝!”“唐祖,此乃盘古幡,听说你怕热,你不能不要啊!”天外天:“唐祖,此乃造化玉蝶,别度化我……”
  • 洪荒世界之主

    洪荒世界之主

    苦逼的异世界,随身携带一个世界,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新悦纷飞之杀生丸

    新悦纷飞之杀生丸

    一片片绿悠悠的森林,到处充满着鸟语花香,一派繁荣的景现,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佛一切是那么的和睦~!!然而在这距今一千年前的社会,人类的生命却是那么的脆弱,在这人,妖共存的世界里,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人类痛恨妖怪,认为妖怪生来就具有很强的力量,到处屠杀人类`!!对于妖怪而言,人类同样可恨,人类到处上山狩猎,把在山上收获的一些动物~!!皮扒下来做衣服或是装饰品,肉则被大家烤来享受`!!不管对何而言,两方皆是痛恨对方~!在这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生存的世界就是这样的残酷~!!
  • 星辰就在四月里

    星辰就在四月里

    那个她等待多年追随多年爱的刻骨铭心的男孩子,突然间成家立业儿女双全,你说,这人间值得么?再次睁开眼睛,她,想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