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4500000032

第32章 名臣张华(2)

元康年间,皇权衰落,“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也”。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张华的亲朋好友都为他的处境而忧心忡忡。他的少子张韪曾以灾兆劝张华逊位。“志不在功名”的张华,身处政治斗争的波峰浪谷之间,亦曾有过告老还乡的想法。他在《答何劭诗二首》中,自叹年老体衰,“忝荷既过任,白日已西倾。道长苦智短,责重困才轻”,无力应付复杂的明争暗斗,难以改变奢糜腐化的时代风尚,故时时感到“恬旷苦不足,烦促每脊余”,常常“负乘为我戒,夕惕坐自惊”,唯恐因力不胜任和出现失误而被政敌暗算中伤。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散发重阳下,抱杖归清渠,属耳听鹦鸣,流目僬鱼,从容养余日,取乐于桑植”。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尽管张华对“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的处境极为反感,但在上有帝后相制,左右政敌瞩目的形势下,他却无法解决自己的矛盾苦闷,脱离骚乱动荡的政界,实现他憧憬的超脱世俗的田园生活,只能继续自己“缨矮为微墨,文宪岂可逾”的从政生涯。既然他找不到一条更有意义的出路,遂不得不安于现状,用“天道玄远,惟修德以应之耳,不如静以待之,以俟天命”去答复好心的亲友,聊以自慰。

但是,张华在辅政期间,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自我修德和无为而治。为了封建王朝的根本利益,他亦以“修德”作为辅政的主要方针,希望通过封建礼教来改变时弊,实现比较清明稳定的政治局面。

贾后为人凶险,擅权专政,是造成朝纲不振的主要根源。张华并不为一己之私利去逢迎贾后,以承风望旨、仰人鼻息的方式苟且偷安。他“惧后族之盛,作《女史箴》以讽”。《女史箴》以封建伦理道德和纲常名教为宗旨,隐喻贾后要以“妇德尚柔,含章贞法”当作行为的准则。他列举了樊姬不食禽兽肉三年以劝谏楚庄王狩猎,齐恒公夫人因齐恒公好听淫乐而不听郑卫烈音,冯昭仪以身挡熊以保护汉元帝,班婕妤为正名位而不与汉成帝同毒的典故,劝诫贾后应恪守妇道,行仁义礼教以辅佐惠帝。他辩证地指出“宠不可以专,专实生慢,爱极则迁,致盈必损”的利害关系,规谏贾后不要因君宠而得意忘形,利欲熏心。他认为“美者自美,翩以取尤,治容求好,君子所仇”,希冀贾后摈弃佞幸小人,杜绝文过饰非。贾后看了《女史箴》之后,虽未有什么痛改前非的变化,但碍于张华的正言规谏,在元康九年(公元299年)以前,一直未敢有太严重的僭越之举。

尽管“贾后虽凶妒,而知敬重华”,但她执政的本身却使得乱政隐患越来越表面化。为此,当时辅政的侍中裴颁深感不安,遂与侍中贾模和张华共议废贾后而立愍怀太子的生母谢淑妃为皇后。张华对此表示异议,他说:“惠帝自己并无废黜贾后的意思,如果我们擅自废立,惠帝会认为是僭越之举。况且宗室王势力强盛,朝廷内又有持异议的朋党,恐怕一旦进行废立就会出现动乱,招致杀身之祸,引起政治危机,这对国家是没有好处的。”裴颁说:“情况确实与你的担忧相符,但贾后这样昏庸残暴的人,做事毫无顾忌,不考虑后果,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发生动乱,那又该如何办呢?”张华说:“我们二人现在还能被贾后所信任,只要经常在她身边进行规谏,申明祸福利弊,估计她不会做出什么大的僭越行为。幸好现在天下局势还比较安定,我们照此行事,可能会一直维持平安无事的局面的。”谋废贾后遂未能进行。

张华辅政期间,统治阶级内部蕴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朝野百官大臣,非司马氏宗室,即贾后亲族,或豪门望族。他们不仅各有朋党,相互倾轧,而且亦各有短长,良莠不齐。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政治势力,张华亦能坚持修德的方式去息事宁人,维持了数年相对稳定的局面,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司马氏宗室诸王,或于中央任职,或出镇方面。他们仗“雍容贵戚,进不贪功,退不惧罪”,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张华虽无力改变自武帝以来形成的诸王强盛的局面,但他尽可能做到对诸王敬而远之,虚授职官,不委重任。如关中氐羌少数族爆发起义,梁、赵诸王“士卒虽众,不为之用”,张华即及时调离二王,委任虽出身低下帮有“文武材用”的孟观率宿卫兵赴关中。结果孟观“大战十余,皆破之”,镇压了起义。赵王伦调回京师后,任有职无权的车骑将军、太子少傅,伦“深交贾、郭,谄事中宫,大为贾后所亲信”,遂“求录尚书”,张华“固执不可”,又求尚书令,张华复不许。

与张华共同辅政的大臣,多是贾后亲族。如侍中贾模,是贾充族子,他“潜执权势”,“至于素有嫌忿,多有中陷,朝廷甚惮之”,此外又“贪冒聚敛,富拟王公”。待中裴颁,出自河东裴氏,亦是贾充妻之从子,为人“欲而无厌”。琅玡大族王戎,是裴颁的岳父,与“贾郭通亲”,时任尚书左仆射,领吏都,他“苟媚取容”,“驱动浮华,亏败风俗”,“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庶族出身的张华,对这些地位与自己相当的权臣的丑恶行为,自然无可奈何。他一方面超脱世俗,不与之随波逐流,尽可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严于律己,不营资财,惟“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唯有文史溢于机箧”。另一方面又能够善于找出与这些权臣之间的共同点,与之通力合作。如贾模为了本宗族的私利,对贾后擅权心怀忧惧,尚能“尽心匡弼”;裴颁“虽后之亲属,然雅望素隆,四海不谓之以亲戚进也”,多次上书进表,陈述“多任后亲,以致不静”之弊,主张“当先其疏者,以明至公”。这与张华的思想是基本一致的,故张华尽可能与贾、裴二人保持比较密切的政治关系,利用他们的力量规谏贾后,以推行和实施自己的政见,达到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

(2)选拔人才

张华在辅政期间的最突出的政绩就在于选官任人方面。当时门阀世族极力垄断和控制选官权,拒寒素于政权之外。尚书左仆射王戎领吏部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张华出身庶族,对没有门阀背景的人进仕之路的坎坷不平,颇有切身感受,他之所以能跻身政界,主要是凭借自己“世无与比”的博物洽闻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因此,他重视知识,雅爱书籍,“天下奇秘,世所稀有者,悉在华所”,搬家时,曾“载书三十乘”,以至于“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正由于此,张华亦重视人才,敢于打破“户调门选”的用人标准。他“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侯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许多两晋之际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都或是经他延誉称咏,或是由他荐举征辟而成名的。这方面的例予是很多的。

他重视南士,不因他们是孙吴亡国之余而怀有偏见。太康末年,陆机、陆云人洛。“陆机兄弟志气高爽,自以吴之名家,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这种清高,实际上是南士与北士之间存有芥蒂的反映。

当时北方士人亦自恃征服者而对南士有所轻侮。张华则不然,他素重二陆兄弟,见之如旧相识,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他称赞陆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陆云为人不拘小节,而张华“多姿制,喜欢用帛绳纏束胡须,陆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己“但张华对此毫不介意,仍将二陆荐之于诸公,为其延誉(同上)二陆遂对张华倍加钦佩,待之以师资之礼。又薛兼、纪瞻、闵鸿、顾荣、贺循号为南土”五俊“入洛,张华见而奇之,称其为”皆南金也“他常常用”龙跃z津凤鸣朝阳东南之宝这样的话语品价南士,并随才授职。

他举人荐士公允,不囿于门第出身,唯以吏斡文义为准。陶侃早孤贫,为县吏,举孝廉人洛,张华与之交谈,“异之,除郎中”。名士牵秀,“博辨有文才,性豪侠”,帝舅王恺诬陷他有秽行而被免官,但“司空张华请为长史”。成公简虽家世二千石,但他“性朴素,不求荣利,潜心味道,有干其志者。”张华对成公简十分赞赏,经常对人说:“简清静比杨子云,默识拟张安世”。刘弘“有斡略政事之才……张华甚重之”,因而出镇幽州,“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张轨“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典则,却未受高品,”张华与轨论经义及政事损益,甚器之,谓安定中正为蔽善抑才,乃美为之谈,以为二品之精“成公绥”博涉经传,性寡欲,不营资产,家贫岁饥,常晏如也。少有俊才,词赋甚丽……张华雅重绥,每见其文,叹伏以为绝伦,荐之太常,徵为博士“陈寿有”良史之才“张华对陈寿说:当以晋书相付、耳”欲举陈寿为中书郎,为苟勖所阻而未遂。左思出身于地位卑微、世业儒学的家庭,他博学多识,文赋情采富丽,耘《三都赋》,通过对蜀、吴、魏自然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渴望四海为一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张华读赋而叹日: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一时间豪贵人家竞相传写,遂有”洛阳为之纸贵的美谈。

正由于张华能够像何劭赠诗中所说的那样:“既贵不忘俭,处有能存无,镇俗在简约”,故他“尽忠匡辅,弥缝补阙”的努力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晋书·张华传》日:“虽当罔主虐后之朝,而海内晏然,华之功也。”

但是,张华的种种主观努力,只能暂时地缓和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却没有也不可能消除造成这些矛盾的根源:即宗室王势力强盛,后族外戚擅权乱政,门阀世族奢侈纵欲,恣意聚敛。就在所谓“海内晏然”时,关中地区少数族就频繁起义,极大地动摇了西晋王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而且统治阶级内部亦危机四伏,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华对此是深有认识的。他之所以反对废黜贾后,就是担心因此而造成危机的总爆发。但贾后权欲无穷,她时时欲废非已所生的愍怀太子,打算长期操执朝政。幸赖张华、裴颁等人极力反对,这一阴谋才迟迟未能实现。而诸王因不满贾后擅政,也时刻虎视眈眈,觊觎皇位,寻找时机,以求一逞。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武库发生火灾,张华就因怀疑是诸王叛乱,而“先命固守,然后救火”,致使累代异宝及二百万人器械一时荡尽。事后张华说:“武库火而氐羌反,太子见废,则四海可知。”预见到太子废黜将会成为统治阶级内乱的总导火索。事实证明他的预见是正确的。

元康末年,辅政大臣之一贾模失宠于贾后,忧愤而卒,制约贾后的力量遂大为减弱。随着贾模的失势,一向与贾后沆瀣一气的贾谧(贾充的外孙)操持权柄,“迁侍中,专掌禁内,遂与后成谋,诬陷太子”。在这种情况下,张华原来的“勤为左右陈祸福之戒,冀无大悖”的方针已难以奏效,所以,愍怀太子的亲信,太子左卫率刘卞去找张华,打算与张华合作,发动武装政变以制止这一阴谋。但张华却推说不知贾后欲废太子事。刘卞说:“我原是寒悴之人,受到您的赏识,才由须昌小吏到今天的地位。我因感恩戴德,才向你谈论此事,您为什么却对我有所怀疑呢?”张华说:“假如有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办?”刘卞答道:“太子东宫内人才济济,有精兵万余人。您身为宰辅,又是太子少傅,如果您下令召太子入朝,让他录尚书事,废黜贾后于金墉城,这不过是两个黄门侍郎即可完或的事情,肯定会万无一失。”张华拒绝了刘卞的建议,他回答说:“现在惠帝仍在位,太子是他的儿子。我又没有受命辅助太子执政,忽然立太子而废贾后,这是无君无父,以不孝示天下。即使能够成事,我也难免要身负不忠不孝的罪名。况且权臣贵戚当朝,威柄不一,我以此举授人以口实,怎么可能安然无恙呢?”废黜贾后之事再度成为泡影。

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十二月,贾后设计,将太子灌醉,因使太子书写犯上谋乱之书,然后当惠帝于式乾殿会群臣时,出太子手书遍示之,群臣看后,未敢有异议,均附和贾后赐太子死的建议。时只有张华坚决反对,他说:“废黜太子并赐死,这是国家的大祸。自汉武帝以来,每次废黜太子,往往导致丧乱。在大晋据有天下不长时间的今天,废太子事更应慎重考虑。”尚书左仆射裴颁也认为应核对笔迹,以防诈妄。贾后遂将手书与太子过去奏事笔迹相对照,果然是太子所书。张华等人无言相对,但却仍坚持自己的意见。贾后知道难以让张华等人改变主意,遂上表把赐太子死改为废为庶人,惠帝下诏同意。

太子被废后,引起东宫将士和诸王的强烈不满。东宫左卫督司马雅,常从督许超等人,谋废贾后,复太子。他们“以张华、裴頠安常保位,难与行权”而赵王伦“执兵之要,性贪冒,可假以济事”,遂与赵王伦密谋此事。赵王伦与其佞幸谋臣孙秀,一向朋比为奸,皆是野心勃勃之徒,当然不会放弃这一良机。他们先劝贾后在永康元年(/A元300年)三月杀了太子,借贾后之手除掉了夺权的障碍,接着又策划政变,以废贾后。在起兵之前,四月二二日夜晚,赵王伦和孙秀为了使叛乱得到更广泛的支持,派司马雅去张华处,说:“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机,赵王想与您共匡朝政,成霸王大业。”张华知道赵王伦、孙秀等人得手后一定会有僭越篡权的逆行,义正辞严地予以拒绝。司马雅恼。羞成怒,说:“刀都架在脖子上了,还敢如此说话。”遂看也不看张华就扬长而去。四月三日整整一天,张华亦未发赵王伦之谋。可见他还是赞成废黜贾后,只是不愿与赵王伦共事并直接卷入这种不忠的活动中而已。

当天夜晚,赵王伦发动兵变矫诏废贾后为庶人。他亦因对张华的宿怨新恨,以党附贾后的罪名,将张华和裴頠等人收执于殿前马道南。张华责问主事的(中书)通事令史张林说:“你想要害忠臣吗?”张林称诏诘责张华说:“你身为宰相,太子被废,为什么不能守节廷争!”张华说:“式乾殿朝议废太子事,我是力谏的,这有文字记载为证。”张林问:“既然劝谏未被采纳,为什么不辞职去位!”张华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儿,使者至,下达了斩张华、裴颓并夷三族的命令。张华临刑前慨叹道:“我是武帝时的老臣,一片丹心。我并不惜命,只是担心今后国家将有不测之祸难。”遂被杀害,时年69岁。

张华被害,“朝野莫不悲痛之”。闫缵抚张华尸体痛哭道:“早语君逊位而不肯,今果不免,命也夫。”刘颂哭之甚恸,他得知张华子孙有逃脱免难者的消息后,又转悲为喜,说:“茂先,卿尚有种也!”陆机、陆云兄弟,都为张华作诔文,又写了《咏德赋》来怀念他。

永宁元年(公元301年)五月,齐王同、成都王颖、长沙王义等三王起兵,诛杀赵王伦、孙秀,齐王同执掌朝政。齐王同上奏惠帝,请求给张华昭雪。太安二年(公元元303年)、朝廷正式下诏,恢复张华盼宫职和爵位以及所没财产,为张华洗刷了冤案。

同类推荐
  • 书名叫止戈

    书名叫止戈

    以杀止戈!是非任由他人说!问心无愧、哪怕堕为魔!
  • 初唐小驸马

    初唐小驸马

    别人爱江山,我爱红颜,为了心爱的女人,当个小驸马又如何。且看一个龙套男,穿越到初唐之后为了爱情奋斗的一生。媳妇有事找咱,没有解决不了的!打仗咱行,发财,小意思,泡妞?不敢!有你我还要别人吗……本书纯司虚构,和历史有太多出入,不喜勿喷……
  • 重生元末大神棍

    重生元末大神棍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天下英雄割据,注定又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时期,张太极重生到了这个时代!元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王朝?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又怎样被推翻的?主角会以他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可能还会按照自己想法去做点什么...携带逆天功法!觉醒奇异的能力!戒指里的白胡子老头!抱歉这些真没有。他只有超前的见识,这些见识你也有,它们来自历史课本、网络小说、电影电视剧……真的只有这些了,至于这些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拭目以待吧!
  • 宅男的老婆是女侠

    宅男的老婆是女侠

    倒霉透顶的吊丝宅男余翔穿越到明朝末年,他能否改变自己悲催的命运?面对貌美的女侠,多金的商团女首领,贤淑的名臣闺秀,温柔高贵的皇族公主,他该如何取舍?手无缚鸡之力的他如何解救饥饿的流民?他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击溃满洲铁骑,消灭土匪恶霸?最后他建成了一个怎样的社会新秩序?这是一部自我救赎的励志小说。诚邀书友收藏本书,与我一起开启改变屌丝宅男命运的阅读之旅。
  • 大明略

    大明略

    大明嘉靖年间,奸佞当道、北虏南寇虎视眈眈,天下百姓翘首以盼:贤臣、良将。名不见经传,他一身英气、豪气、霸气,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书生气’……当他站在数百年后的这片土地上时,突然发现:这里也是我的家园,而外来之敌从未消停过。大明略,一个关于家、国、天下的故事……
热门推荐
  • 修仙界神棍小姐姐

    修仙界神棍小姐姐

    【搞笑风】修为不够,忽悠来凑,“道友,算卦?”在这修仙的世界里,李月龄一手握斧,一手抱着龟壳,有身为太师祖的护犊师尊撑腰,日常怼大佬,作死无穷乐,开个一条龙,敛尽天下财,幸好美男多,万美丛中过,只是有人提意见了。“上完就跑?是不是我以前对你太过宽容,才让你欺负的这般心安理得……”李月龄背后一凉,看着龟壳上明明晃晃的大桃花,额头冷汗直冒,这笔情债,啥时候欠下的?当事人怎么不知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自此,她从一匹潇洒帅气脱缰的哈士奇变成了家养……
  • 异世之王临天下

    异世之王临天下

    他一生的事迹只有,他的说的一句话概括:“我就不信我这双手,撕不烂你这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只道人间太沧桑

    只道人间太沧桑

    你有没有在某天某夜某一个瞬间想起某一个人?或许我们年轻,或许我们未经世事。但是,我们也曾在那个懵懂无知的年纪喜欢上了某个人,经历了某些事情……故事不长,你愿意听,我愿意讲
  • 任务中的旅途

    任务中的旅途

    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她踏上了任务的旅途;为了寻找多年前的真相,他去了不同的时空;她找他,他找它,最后却变成了两人间的追逐战......
  • 穿越孟婆的真爱

    穿越孟婆的真爱

    十八岁穿越的孟婆,在阴界之门,生活了几百年,却因为一次意外,踏上…
  • 九圣斩仙图

    九圣斩仙图

    凡俗中的一粒尘,竟最终激起了万界浩劫,超凡入圣的旅途中,一次又一次被命运推上风口浪尖,身不由己。一个一心追求平凡的人,却最终以亘古未有的非凡落幕,欣然,还是苦涩,谁知,谁懂,任谁评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后的倾诉

    最后的倾诉

    开始打算写第二本求的时候,在脑海里出现很多想写的故事,却发现它们都没有太多的内容,用很短的文字就能表达出想要写的意思和含义,如果强行加字,就会失去我写它们的意义,最后决定把这些故事以短篇小说的方式写出来,用这些故事组成我的第二本书。
  • 农家子弟

    农家子弟

    《农家子弟》是一本纪实类的长篇小说,共分六部三十四章,30余万字。该书通过主人公李家才等一批从农村走出来的农家孩子奋斗成长的故事,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紧扣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讴歌了农家子弟们尤其是主人公李家才不忘农民本色,正确处理事业和爱情关系,坚守婚姻和道德底线,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品质。本书结构上采用小说中套小说的方式,通过顺叙、倒叙、插叙、回忆、梦幻等手法,紧扣中心,突出主题,语言精炼、生动,情节真实感人,形式活泼;对一些人们普遍关心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作了认真探讨和深刻反思,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均比较强,它像一壶贮存了多年的老酒,慢慢品之,定能品出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