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5300000003

第3章 敦煌考古漫记

夏鼐

夏鼐(1910—1985)

浙江温州人,字作铭。1943年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与向达等对敦煌等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撰有《新获之敦煌汉简》、《敦煌藏经洞封闭的年代》、《敦煌考古漫记》(1—3)、《另一件敦煌星图写本——〈敦煌星图乙本〉》等,参与主编《敦煌莫高窟》,与宿白、金维诺等共同主编《中国石窟》;还著有《考古学和科技史》、《中国文明的起源》等。

一、敦煌的历史和地理

西方的人,由现在的新疆,要越过一千五百里以上的戈壁才抵敦煌。经过了快近二十天遇不到一个居民的戈壁旅行,自然觉得敦煌是一个非常丰腴的乐土。便是我们由东方来的人,由酒泉县城经过九百多华里的路程后,也觉得这是酒泉以西的人口最多面积最广的沃洲。所谓沃洲,是指沙漠中的可耕地,即英文的Oasis,可译为水草田或绿洲。敦煌的全县虽达六万四千一百余平方公里,它的人口是27585人(1943年6月),这二万七千多人却几乎全部集中于一个东西宽约二十四公里,南北长约二十七公里的沃洲中。它的可耕地内的人口密度,在关外三县中最高。有些地理书上的人口密度,以全县的面积来计算,便显得敦煌人口密度特别低。却不知道敦煌南湖的一个保长的管辖区,便包括要走七天路程才达县境界线的戈壁滩。

敦煌沃洲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是一个扇形的冲积地,由古代的党河泛滥所造成的,这沃洲的周围若不是盐渍土,便是砾质戈壁或沙碛。这里全年的总雨量虽不到五十毫米,从南山流来的党河,却给予沃洲内的土壤以充分的水量,使农田有丰富的收获。斯坦因氏在1907年4月5日曾在敦煌城西门外观测党河的流水量,是每秒2100立方英尺。灌溉用的沟渠共有十渠,渠口在城的西南。人民在城的西南约四十里的沙枣墩筑坝拦水,然后分引渠道,陆续分出十渠,引至各乡又分支沟,以资灌溉。像河西其他各县一样,敦煌渠道管理的制度,很是严密。我们曾经由地绅吕少卿(钟)处,抄得一份《敦煌十渠水利规则》,里面规定由农民公举渠正、十渠渠长和排水水利利人的方法。详细规定各渠平口的尺寸,轮浇的次第,放水的时限,按照水势大小及户数多寡,以求分水能合理公平。又规定挖渠的时期,看守渠口的方法,违章的处罚。粗看去似觉过于烦琐,但是下游的农民不至于缺水,不至于与上游起争端,便靠这些水利规则?农作物以小麦、青稞、小米、高粱和棉花为最重要。瓜和果类出产也颇多,其中哈密瓜的佳者不下于原产地,而李广杏(相传是李广携来的),为本地的一种特产。

党河由敦煌县西南的渠口北流约五十公里,注入疏勒河。下游水少,在枯水的时期,全渗入地中,所以不适于农耕。疏勒河是我们在玉门县便曾遇到过的。这河也发源于祁连山中,北行至玉门县城的西北,折向西流,恰在公路的南侧。经过安西县继续西流,在敦煌县的北境,收容党河的水。两河汇合处的附近,敦煌人叫做北湖,安西人叫做西湖。疏勒河更向西流,最后在敦煌的西湖,储蓄为黑海子,土名为哈喇诺尔。据斯坦因的调查,下游于水大时尚可由黑海子向西延长九十来公里,另储成一小湖。从玉门以西的疏勒河在经济上的价值很低,但是在军事上的价值却很大。其中安西县城以东的那一段,因为河床低下,不便于灌溉,但是由南山北流注入疏勒河的小川,都可以分引渠道,所以河以南的村落颇多。至于安西以西,河道渐分流歧出,泛滥两岸,变迁无常,下流形成沼泽和小湖;并且以流经长程的盐渍土的关系,水中包含盐质过多,所以完全无灌溉之利。靠近河的南岸没有农村。疏勒河以北是缺乏水草的戈壁和沙碛,间有生长耐碱的草类和灌木的盐渍土。汉时便利用疏勒河来布置国防线,敦煌以北的烽燧和边墙是在河的南岸,利用疏勒河所形成的沼泽和盐湖做抵御住匈奴铁骑的壕沟。由安西的小宛驿以东,这道防御工事越过河去,筑在河的北岸,以保护这段河面较狭的疏勒河和紧靠河的南岸的农田和乡村。

这些地理环境,形成了敦煌历史的背景。汉武帝以前,敦煌沃洲曾是先后为乌孙、月氏和匈奴所居。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击破匈奴,收河西走廊入版图。十年后(元鼎六年)便将酒泉郡的西部,分置敦煌郡,即以敦煌为郡治。修水利,置屯军,移民实边,敦煌成为汉族经营西域的重要据点。军事上成为西陲国防的最前线,是长城的西端起点,有玉门关和阳关两要隘。交通上是中国和西域间的孔道。文化上是中原文化圈的边缘,是西方文明输入的门户。敦煌维持了这由地理和历史交织所造成的地位,达一千余年之久。汉代匈奴的威胁解除后,安西哈密这一道交通线是开辟了,但是敦煌仍不失为中西交通孔道之一。佛教艺术由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的历程中,敦煌占很重要的地位。

从汉武帝设置敦煌郡,一直到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西夏取沙州,不管它的统治者是汉族或是异族,是统一的帝国或是地方政权,它的住民始终是以汉族为主,保持高度的汉族文化。晋时五胡乱华,中原混乱,文物荡然。河西包括敦煌在内,在地方的政权下,反能安宁一时。汉代所移植过来的文化,不仅根深蒂固,并且开花结实了。敦煌人在《廿四史》上有传的,绝大多数是生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盛世,敦煌处在边区,未能产生特殊的人物,但仍保持丰富的汉族文化。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后,敦煌虽陷于吐蕃,在异族的统治中达七十来年之久,但仍能保持原有文化。张义潮收复沙、瓜等州,敦煌成为地方政权的中心。张、曹二氏,继续割据敦煌几达二百年,竭力发展敦煌的资源,富力集中,所以非常繁荣。西夏攻取敦煌以后,统治了二百来年,统治权又转入蒙古人的手里。在西夏和元人的统治之下,敦煌似乎逐渐胡化。西夏人和蒙古人从仕或移民其地的,一定很多。但是便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重修皇庆寺碑》中,我们仍可以看出汉族在敦煌的势力。不但碑记仍用汉文写刻,并且碑阴施主名单中的老百姓,也有许多是汉人。到了明初放弃嘉峪关以西的地方,敦煌便成为夷人的耕牧地了。当地的一千四百多年的汉族文化传统,便被斩断一刀。此后经过了三百多年的长时期,到了清初雍正年间,才再筑敦煌城,将关内的汉民移迁过来。他们是由甘肃各县抽调来的,依照从前的县籍居一处;即以原有的县名叫村子为某某坊。他们抵达敦煌时,所见到的,除了一座新筑的城垣外,大概是一片荒凉的废墟。没有一个土著的汉人,可以告诉他们以当地父老口说流传的故事。现在当地所标榜的古迹,都是他们后来由考据或猜度所得到的。自然我们不能由他们的口里获得可靠的清代以前的传说;除了文籍上的考据以外,只有用考古学的方法,才能恢复他们已丧失掉的历史。

在敦煌做考古工作最早和最有成绩的,自然要推英人斯坦因(A。Stein,1862—1943年)。他在1907年3月到敦煌,工作了三个月。1914年旧地重临,又工作了二十多天。所做的工作有两点:一是在敦煌北境。确定了汉代玉门关是在小方盘城,由小方盘的附近起,向东追寻汉代的边墙和烽燧,一直东抵金塔和鼎新,仔细研究汉代的边防工程;又发掘得许多汉代的简牍,便是所谓“流沙坠简”,使我们对于汉代的边塞制度和戍卒的生活,有很清楚的了解。二是在敦煌东南的千佛洞。把各洞所残留的中古时代壁画和塑像,选择精品初次用摄影介绍于世;又把一批在千佛洞中发现的古代写本,由一个愚昧的王道士手中买过来。这批写本的时代包括西凉至宋初,内容以佛经为最多,其次为儒、道、小说诸家书籍,契据,状牒等公私文件,以及地志、历书等,是宗教史、社会史、文学史各方面的重要史料。又有绢本或纸本的佛画,是与洞中的壁画及塑像,同属佛教艺术史上的珍品。

法国的伯希和(P。Pelliot,1878—1945年)在斯氏之后,于1908年正月也到敦煌来,在千佛洞工作了四个多月。除了由王道士手中购买了一批斯氏所余下来的很重要的写本以外,他又将洞中壁画和塑像做了大规模的有系统的介绍,印出了六册的《敦煌图录》。此后日本人、俄国人、美国人和瑞典人,都曾有到千佛洞做工作的。我国的人士也有跟着外人所组织的考察团来千佛洞观光的。抗战期中,因为开发大后方,西北的交通便利不少。内地人到千佛洞来游览或临摹的颇多。有几个考察团还包括有考古学家,到敦煌来工作。但是似乎都是限于对千佛洞和汉代两关遗址。并且都没有做过正式发掘工作。

我们想做点斯氏在敦煌所未曾做过的考古工作,我们想着重于古城古墓的发掘,以地下的材料来充实敦煌的历史。后来根据考察的结果,知道这一带的古城内遗存的建筑遗迹不多,有些是被刮得仅剩下地面上一些碎破古物,俗称古董滩;有些尚剩点断垣颓墙,俗称破城子。须要大规模和长时间的工作,才能知道这废城中街道、官署、住宅等的布置,才能有相当的收获。我们这次的人力和财力都有限,决不容许我们这样做。所以我们的发掘工作,只能集中于古墓方面。但是所掘开的墓中的情形和出土品,也能告诉我们关于古代敦煌人民的生活方面的许多事情。

二、“中途岛”的生活——佛爷庙工作站

我们到敦煌后,在城内筹备了十来天,便搬到佛爷庙工作站去。佛爷庙在城的东南约十五里,是在荒碛中间,最近的乡村也在五里以外。它的位置恰在县城和千佛洞的中途。向先生替它取名“中途岛”,亲笔题了三大字,贴在工作站门口的柱上。我们住在庙中的时候,往来千佛洞的人,都在这里歇一歇脚。喝了我们的一杯清茶润口止渴后,都满口称赞这“中途岛”一名的恰当。

在城中筹备的时间,租下了张家大院的几间房间做城中的住处和贮藏所,又到县政府去接洽,希望能帮助我们雇工人和购粮食与柴草等事。因为在这小地方,客地来的人不容易办这些事,并且请派两名警察驻在工作站帮忙,由考察团供给膳宿。这些事颇费了我们许多的时间,因为那一位敦煌县长很忙。除了一般的政务以外,还要到八蜡庙去祭神祈求不要降虫灾,又亲到月牙泉去求雨,头戴柳条帽,赤着两脚,五步一拜,率领地绅去取水求降甘霖。他对于我们的工作似乎不大了解。但是因为有省政府的命令,总算勉强答应下来。等候了一个星期余,中间又曾催促了好几次,才派来两名警察,并通知近城的乡保派民夫来做工。我们恐怕地方人士不能了解我们的目的,或致引起无谓的纠纷,5月27日,假座玉关小学,宴请当地的官绅,由向先生站起来致辞,说明我们这考察团的缘起、组织和目的,希望当地各机关和法团的帮忙。因为向先生去年曾在千佛洞工作了一年,当地的人士对于他的道德和学问,都很钦佩。经过了他的这一解释,后来对于我们的工作,都肯协助。

我们住在城中的时间,曾骑马出城过两次,一次是到月牙泉去看庙会,另一次是到千佛洞去观光。生长在江南的我,还是第一次跨上马鞍。幸得他们知道我不会骑,都拣选最驯良的马给我。当我们一队人马在戈壁上奔驰的时候,我死拉住马缰绳,虽没有从马上摔下去,但也吓得汗流浃背。我们这次在千佛洞仅住一宿,后来暑天休工时又在那儿住上一个月。关于我们对于千佛洞的印象,留在下章一并叙述。月牙泉在城南十五里,恰在佛爷庙工作站的西边,我们后来也曾去过几次。阴历四月廿八是庙会的日子,前往进香的男女很多,杂乱喧聒,远不及平常日子的幽静闲逸,另有雅致。一泓清澈如镜的碧波,藏在四周沙山的环绕中,泉水依照着沙山中的地势作月牙形。泉的北面是鸣沙山,山的南坡陡。如果好几个人由山巅向下滑到月牙泉的北岸,沙粒随着人体向下滚落,便会听到轰轰的雷似的鸣声。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说:“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四面皆为沙,垄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緜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当然便是指这地方。泉水的南岸有树木,中有好几座庙宇,以雷坛庙为大。庙旁一碑上题“汉渥洼池”四字。我们纵使能承认汉武帝时渥洼池产生天马的神话,也不能确定渥洼地便在这月牙泉。但是坐在庙前小亭中,凭栏眺望着鸣沙山和月牙泉,这些附会上去的故事,也许可以增加“古之幽情”。

我们于5月22日赴千佛洞时,顺便踏查佛爷庙附近的古代墓地。斯坦因于1907年来敦煌调查时,已经注意到在镇番坊的西南和南湖的东北,戈壁滩上都有古代墓地的痕迹,外形和吐鲁番附近的唐代墓地相似,每冢隆起,用石砾堆成一圆堆。有些冢似属于一家或一族,好几个坟冢成一组,周围用石砾排设一方形栏界,栏界的一边有缺口作为门道(Sesindia,pp。0692611)。向觉明先生1943年族居千佛洞时,也注意到在佛爷庙至千佛洞的中间,戈壁滩上也有这一种墓冢。他怂恿我将今年的发掘工作集中于这里。我们这天的调查,除了亲自细加考察外,还询问当地的住民。知道在敦煌的东面,由鸣沙山直达新店子戈壁滩上绵连不绝地分布着这种隆起的石砾堆。现下的居民是清初由关内移民来的,保持关内的风俗,他们的墓茔都是在村子中,不肯埋葬在戈壁滩上。他们对于这些遗迹已经不知道原来的用意,都说据父老相传是古代的营盘。方形的石砾栏是营盘的界限,中间那些隆起的石砾堆是营盘中插旗杆用的。这传说是不足置信的。那天我们所见到的坟冢,多作蝌蚪形,隆起颇高的圆堆像虫身,拖着一条尾巴大概是墓道。墓道也是由石砾堆成,但隆起的痕迹没有墓室上的坟堆那样显著。墓道和墓室相接的地方,都有凹入的痕迹。我指着这些凹痕对向先生说:“这是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们进墓挖宝所留的痕迹,我们已是来晚了。”向先生说:“只要他们没有受过现代式考古学的训练,一定不会一扫而光。他们所留下的东西很够我们花一季的工夫来发掘。”我们决定了发掘地点后,接着便找寻设置工作站的地方,这戈壁滩上,没有可做栖身之所的,附近一带也只有佛爷庙最是毗邻。我们下马进去一看,这庙虽是久无居人,但屋舍尚大致可用,仅稍须修理,并添做门扇。旁边有一水井,也须要浚沟一番,庙前东首有一古庙残迹,仅存四壁,还残留有宋代式的壁画。佛爷庙附近的土壤是冲积土,被风沙侵蚀成不规则的土堆,地面上有些破陶片,还看到两座被掘过的砖墓。那些陶片大概是盗掘墓中出来的。

佛爷庙工作站修好后,5月30日便由城中搬到庙里来住。第二天便正式开工发掘,7月19日收工,一共工作了五十来天。7月30日搬到千佛洞去避暑。我们在佛爷庙整整地住了两个月。当时川中友人问我佛爷庙的生活如何,我曾胡诌一首打油诗告诉他们:前生合曾披袈裟,野庙栖身便是家。静参禅悦眠僧榻,闲观题壁啜苦茶。欹枕听风撼柽柳,凭窗观月照流沙。却忆当年寂照寺,挖罢蛮洞看山花。敦煌佛爷庙偶成(寂照寺在四川彭山县,是民国三十年川康古迹考察团发掘汉代崖墓的工作站)。

虽然住在戈壁滩上,但是工作忙迫得一天到晚无停憩,又有向先生和阎述祖二人做伴,生活颇不寂寞。每天工作的时候,除了中午饭后的休息外,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所带的表,因吹进沙尘而停摆了。敦煌全城找不出一个修表匠,幸得这里工作的习惯原是这样的,也并没有觉得不方便。后来天气火热,我们将中午休息的时间拉长,还可以返佛爷庙睡午觉。这里小地方,没有可以雇做散工的产业预备军,我们只好请县政府代为征工,轮流工作。每一班工作十天后便上另一班,我们十天休息一次。便是在这休息的一天,我还有测绘地图,冲洗照相等事要做,忙得不可开交。不比在安阳发掘殷墟时,星期天可以返城好好地休息一天,中午还可以灌点酒来冲散一星期所积下的疲劳。

这些工人都是道地的西北农民,能够吃苦耐劳,能够做持久性的单调工作。但是并不机警,也不敏捷。锄头他们是用惯的但是从来未曾拿来挖古的。我们虽然告诉他们快要到底的时候要小心,并且刻刻监视着他们,但是偶一疏忽,他们便击破刚露口颈的瓦罐。看见我们收拾那些发掘所得的破碎陶片,便用惊奇的眼光向我们发问道:“你们老远到我这里来花了大本钱挖地,原来便为着这些瓦渣子么?难道你们东面的地方连这些瓦渣子也没有么?”雇用工人最多时达二十来名,管理起来颇吃力。到紧要的关头,我们都是自己来动手。除了这些轮班的短工以外,我们又雇了城里姓王的两个孩子做长工,训练这两个帮助我们在墓中剔取古物。大的叫做寇丁,年龄17岁,后来工作的颇不错。关于工人的工资,除了每天每人发二斤面粉外,另发工钱,十天一结算,都是直接发给他们,不经过保甲长讨去一部分,因为普通经过县政府的征工,不但不发工资,连伙食都要自备的。

县政府派来的两名警察,一个叫张玉庭,一个叫许霖,帮助我们监工,催民伕,进城购物和递信。张警又瘦又黑,像是一个鸦片鬼。据他自己说,已经戒绝嗜好,因为敦煌从1935年起便严禁种植鸦片,烟价高贵得使他不能不割爱。他颇机警,办事也很能干,但不大可靠。许警是年富力强的小伙子,人很忠厚,但是有点傻气。有一天,一口气,便吃了两个半西瓜,以致午饭也吃不下去。又有一次和张警吵嘴,竟打架来,把张警按在地上揍了一顿,把张警的一身黑制服都撕得稀烂。但是他老实得可爱,我们后来辞退了张警,仍留用着他。我们离开敦煌时,他还依依不舍地送我们上车,盼望我们能够再度前来。

提到工作站的伙伴,自然不应该漏掉我们的厨子。在佛爷庙里我们所雇的老赵,是屠户出身。五十来岁,长得很胖,外表是笑嘻嘻一团和气,骨子里却是一个贪吃懒做的家伙。我们工作站连警察、厨子在内也不过六个人的伙食,工人们由他们自己另行管伙,饭菜也很简单,但是他每天要在厨房里忙碌一个整天。有一天我们收工较早,蓦然跑进厨房里,看见他把我们从兰州带来的沱茶,满满地泡了一大杯,正在那里悠然自得地坐着品茗。暑期后,换了一个姓袁的厨子,是河北省人。从前往来新疆做生意,被马仲英拉去当兵。后来逃回敦煌,娶妻生子,成为敦煌的土著了。袁厨子有一天晚上和我们说:当初应雇到我们工作站时,曾私自跑去问过老赵,这几位先生的胃口如何?喜欢哪几样菜?对于调味是否考究?老赵回答他道:“你喂过猪没有?只要给他们吃饱便算了。”向先生听见跳起来说:“好骂!你告诉老赵,当心敲屁股!”这位袁厨子在我们挖墓收工后便辞退。后来我们调查两关返城时,听说他得急病亡故了,据当地的人说,是因为他帮我们这些挖墓的人,所以被鬼捉去了。鬼的坟墓被挖,自然要复仇了。至于我们所以安然无恙,据说是因为我们是上头派下来的,福气大,所以不怕鬼。我们真觉得有点对不起袁厨子,连累了他做异乡孤鬼。

“中途岛”的动物,除了我们这一群人以外,还有厨子老赵带来的一条狗,和罗寄梅先生离敦煌时送给我们的几只鸡。在这荒凉的戈壁滩中,居然每天听到鸡鸣犬吠的声音,顿形热闹。但是不久这几只鸡都成为我们的腹中物,剩下的一条狗,显得孤零可怜。有时候追逐着戈壁叫做“沙和尚”的小蜥蜴,或对着偶尔经过的行人、马匹狂吠。

在这几乎与人世间隔离的“中途岛”上工作,有一个绝大的好处,便是可以安静地专心工作。除了偶然有一两个当地的士绅来参观外,很少受外界的搅扰。不过有一次我们却受窘了。在开工后十来天的一个星期日,我们发现画砖墓的消息已经传布到城中去。这天城中来参观的人达六七十人,络绎不绝。恰巧那天特别热,室内温度也达九十来度。他们出城走了十五里路到佛像佛爷庙工作站,坐下来休息,便把我们为着工人所预备的几桶开水都喝光了。由佛爷庙西行四五里到我们工地来,为了好奇心所驱,东跑西跑,问长问短,妨碍我们的工作不少。幸得那天已露出的画砖都已拆卸下来搬走,墓道为崩圮下来的土坯所堵塞,没有什么可观。他们微觉得有点失望。回去后便不再来搅扰我们了。

人为的搅扰虽可避免掉,但是我们却遭受过几次天时的打击。戈壁上的狂风,我们在金塔县已经领教过的。在佛爷庙工作的五十天中,有八天狂风大作。第一次刮风是6月5日,飞沙走石,击肤作痛。安置在工地上的帐篷,被风吹倒。已露出彩绘画砖,被风沙所刮损。虽用布幔遮盖住,仍是损失很大,只好拆卸下来送到工作站中去保存。大风扬尘,连眼睛也不易张开。在工地中做绘图及记录的工作,困难可知。6月7日下午刮风更厉害,只好提早收工。至于下雨的日子,敦煌本来很少。我们在佛爷庙工作时,适值雨季,并且大概由于县长虔诚祷雨的缘故,这年雨水特多。六七两月竟有五天下雨。但是多是几阵细雨便了事,并不碍及工作。只有6月27日那天开工后不久竟下了倾盆大雨。我们躲入帐篷中,但是连帐篷也漏水,只好收工返佛爷庙。雨至午后才停息。这是敦煌罕有的大雨。庙舍的屋顶原来并不是防御这种大雨的,涂在屋顶上的烂泥,随着雨水从隙缝中漏到室内来,弄得桌子和床榻都是泥水。连忙将室内的器物搬到未漏水的一角。后来室外虽已云开天霁,室内还在滴着雨水。

至于温度,戈壁滩可代表大陆性气候的极端,夏天白昼酷热,冬日夜间严寒。7月13日的中午,室内是90度,露天已是122度了。19日将发掘工作结束后,我仍有些墓地的地图要补测,在120度以上的热戈壁中工作,汗出如注,很易疲劳。测绘时从望远镜中看过去,似乎戈壁地面上有水蒸汽上升。再加细察,才知道是沙砾上受热上升的空气,震动成微风;细沙被风所吹,荡漾于地面上,很像水蒸汽上升。我们工作时,四顾无蔽荫,烈日下晒,暑气上蒸,令人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感觉。太阳下山后较为凉爽,但是黑暗得很快。26日我在鸣沙山北测绘完毕返站时,中途天已经黑了。两旁那些侵蚀所余留的土堆,兀立于星光之下,形状奇离狰狞,颇为怖人。我几乎迷路了。幸得向先生在庙前用手电筒一闪一闪照耀着,指示着我,才得很快地回到佛爷庙。7月30日将野地工作告一段落,便暂时移住千佛山逃暑去了。

原载《敦煌考古漫记》

同类推荐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马雅可夫斯基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马雅可夫斯基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红色的记忆

    红色的记忆

    本书以曾经的新四军战士的身份,讲述他们曾经的所见、所思、所做的点点滴滴。全书以人物特征为据,共分有五个篇章:(1)巾帼女兵,彰显英雄本色。如“军民情谊难忘怀,为民服务记心间”的孙燕、“战火纷飞心澎湃,峥嵘岁月情永恒”的魏文英;(2)初生牛犊,志在报国。如“千锤百炼,终成自觉革命战士”的沈步云、“‘抗战救国’偶参军,艰苦跋涉寄未来”的蔡浩、“红色血脉常涌动,为党为国战一生”的郝龙清;(3)战血生涯,铸就永恒历史。如“历史难以磨灭,鲜血铸就永恒”的郑子雄、“赴汤蹈火战革命,八秋耕耘共秋晖”的张永;(4)峥嵘岁月,坎坷军旅路。如“六十载光阴,回首话倥偬”的梁振邦、“为人民服务是无上光荣”的蔡兆铭;(5)忆戎马征战,展新中国和平岁月。如“磨练考验知革命,激情澎湃军旅路”的沈宏达、“冷静做人,理性做事”的钱正麟等。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本书是文坛新锐李娟的散文合集,这些文字都与记忆有关,讲”童年”、”成长”、”青春”、”改变”以及种种”瞬间”的事,她用独特的视角写生活中的悲喜,评判心中的情感与得失,了悟人生的悲苦与孤独。对小事件的追索中迸发富有哲思的思想火花。任何一个小情节,总能在她的笔下活泼自然地以原貌展现。
  • 鹤岗新时期文学作品选·散文卷

    鹤岗新时期文学作品选·散文卷

    一座城市——鹤岗,因煤而建,经历了凤凰涅槃式的浴火洗礼,如今,展开禁束的翅膀,起飞在人与自然、城市与生态统一和谐的新起点,跨越在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征程。
  • 散文之道

    散文之道

    散文是国粹,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不管是老子、庄子、孔子,还是《尚书》《春秋》《史记》,现在推崇的许多国学经典著作,大多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唐宋八大家使散文灿烂起来,明清小品使散文多情起来。“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写作的出现,散文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五四”到现在,快百年时间了,我们的散文基本上变化不大。散文作家似乎都穿着老北京布鞋在走路,很少有皮鞋、凉鞋、运动鞋等敲击路面。
热门推荐
  • 软萌小祖宗在修真界搞科研

    软萌小祖宗在修真界搞科研

    女强玄幻大长篇预警又名修真版哆啦A梦女主炼器天才,男主擅长做菜,双洁,CN控可入配角有血有肉,非玛丽苏闯修仙大道看人世沉浮==========凡间==========="朗轩,我和陛下很恩爱。”锦绣娇笑道。“嗯。”“他昨晚为我画眉,说这一生只愿为我天天画眉梳妆。“锦绣得意地看到朗轩万年不变的冰山脸终于受到了刺激皲裂了。然后她听到了这辈子最为恐怖的话。“那么,我不介意这天下换个君主。”朗轩的声音如同从地狱传来,“只会画眉的君主怎配受万民爱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仙界==============“你凭什么。”锦衣公子温润如玉的面容不再。“凭我手中的剑,还有天机阁。”朗轩淡淡道。“为什么?难道卿卿与我一起探寻修仙大道不好么?”“因为修为靠丹药堆叠起来的你不配,仙界垄断了几百万年的世家可以死了。”朗轩抛下一句话,便转身潇洒离去。====================================敏感的雷点:心怀大义,讨厌无脑言情线与女配两人,识人善用,凭实力废掉走宫廷言情线的男女主
  • 灵气复苏的特效大师

    灵气复苏的特效大师

    灵气复苏十周年,陈平又再度站在了十字关口。他破产了。第一次十字关口的选择是在十年前,当时他被检测出零慧根。那一次断绝了他修炼的道路。这一次……幸好,我有特效大师系统。只要做拍视频特效就能得到特效中的神通。从此,六脉剑气、移形换影、空间挪移、虚步蹑太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 女帝难惹

    女帝难惹

    莫名其妙的穿越,令她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还未从穿越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便接受了一连串的奇葩事件。女帝赐婚,塞给她一个刁蛮任性的哥哥。而这位皇亲,却将她的内宅搅得鸡犬不宁。在身心俱疲的同时,真命天子却在此时出现,家中恶夫频频阻挠,令她颇感头疼。身为当今摄政王,又岂能让一名男子骑在头上拉屎?自此,恶战算是拉开了序幕!朝庭动荡,派她出使边关,更加令她遇见了意想不到之事。女帝野心勃勃,欲将徐梦白除之而后快!可她徐梦白天生便有贵人相助,逃过一场场恶运与危险。小说类型:女强/搞笑/温馨。ps:作者微博号:飘飞大大。喜欢的亲可以关注。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镜盾

    镜盾

    2014年,一位青年穿越。在这看似相同却全然不一的平行世界中,且看主角靠着一面盾牌闯荡异世!!!
  • 雏妖记

    雏妖记

    一位大山里平凡的人族少年,无意中成为了人族修真界的试验品,变成了半妖半人的怪物,卷入了人族与妖族的战争,与家人被迫拆散,被人族所唾弃,扔到了半人半妖的尤他国,而此时尤他国正面临着魔族的入侵,年幼的他在这里艰辛的生存,一心想回到亲人身边的他,历经千辛万苦,当终于找到了亲人,但等待他的竟然是...
  • 肝疼的游戏异界之旅

    肝疼的游戏异界之旅

    上古纪元,神明陨落,无数的秘密隐藏在废墟之中。末日,游戏规则,到底是谁在幕后操纵这一切。黑暗物质,不朽神尸,神秘的生命至尊,一个一个秘密浮出水面,造神计划,古神复活,敌人究竟是谁?
  • 国师夫人升职记

    国师夫人升职记

    小妾有三好,身娇柔弱易推倒。穿越过来的沫琦琦不仅要努力升级增强实力,还要在国师大人面前卖萌卖腐。“国师大人你裤子被我洗成裤裆了”“国师大人奴家好热”“国师大人你流鼻血了”穿越古代跟系统斗智斗勇,爆笑演绎国师夫人辛酸上位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狼牙暗杀团

    狼牙暗杀团

    一队英雄相聚,共杀天下法律无法定罪的恶匪!
  • 生长在土地里的梦想

    生长在土地里的梦想

    我们的人生是有一个接一个的故事拼接起来,或悲伤,或欢喜,或别离,或重聚,简简单单的,平凡中有着不普通的世界。每个人都曾有过青春,有过梦想,但最后回首只想问自己是否有过后悔。我想把我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它是我青春的纪念,梦想的见证
  • 君魂映道

    君魂映道

    八年后,林诚等到雪儿,然后发生了一系列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