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75000000027

第27章 中国古代的土壤改良

中国古代对土壤的认识

春秋以前,我们的祖先已认识植物对土地的依赖性,《周易·离·彖辞》中已有“百谷草木丽乎土”之说,不过当时对土的概念还非常模糊、笼统。到春秋战国时,我国开始有了土和壤的概念。《周礼》的“土宜之法”中,已有“辨十有二土”和“辨十有二壤”的说法,明确将土和壤作了区分。据《周礼》记载,“辨十有二土”是为了“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而“辨十有二壤”则是为了“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由此可知,前者所说的是为了因地制宜安排农林牧渔生产,所说的土是泛指土地。后者说的是种植业内部的因土种植,所说的壤,指的则是农田土壤。东汉时郑玄对土和壤的本质又作了说明,他在注《周礼》中说:“以万物自生焉,则言土。土,吐也。”即万物自生自长的地方叫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然土壤,“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言壤,壤,和缓之貌。”意思是说人们进行耕作栽培的地方叫壤,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耕作土壤,亦即农业土壤。

这就是说,土是自然形成的,而壤则是通过人力加工的,这便是土和壤的本质区别所在。

对于地力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汉代也开始有了认识。《史记·乐书》中说:“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育。”《汉书·贾邹枚路传》也说,“地之埆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后来,王充在《论衡》中进一步指出了地力高低与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系,他说:“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苗田,人知出谷多者地力盛”,反映了在汉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地力对提高产量的作用。

此外,我国古代还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只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是可以改良成功的。宋代的农学家陈旉在《农书》中说:“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确,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治之得宜,皆可成就。”我国古代在土壤改良中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这种观点的具体体现。

盐碱地改良

种稻洗盐这是一种很古老的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战国时,西门豹治邺,就已运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终古斥卤,生之稻粱”的成效。明代万历时,保定巡抚汪应蛟,在葛沽、白塘盐碱地上开荒用的也是这种办法。据记载,当时“垦田五千余亩,其中十分之四是稻田,当年亩收四五石”,比原来“亩收不过一二斗”提高了几十倍。清代康熙时,天津总兵监理,引海河水围垦稻田二万余顷,亩收三四石。水田漠漠,景象动人,被人称为“小江南”。雍正时,清政府在宁河围垦,使这一地区“斥卤渐成膏腴”。咸丰时,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在大沽、海口一带围垦,垦得稻田四千二百余亩,斥卤变成沃壤。可见种稻洗盐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并在改良盐碱土中取得过明显的成效。不过在北方引水种稻改良盐碱土,一定要注意引得进,排得出,排得畅,否则容易造成次生盐碱的严重后果,这在历史上是有过教训的。据《永年县水利续志·惠民闸》记载:“雍正七年(1729)营治水田,当事者又以为东关等处终宜种稻,于是绘图上请发帑修治,而北闸复兴,未几,东关厢上下马头、裴家屯、史家堤、宋家堤、南大堡等村,合词哀恳,谓未营治水田之先,秋麦尚可丰收,既营水田之后,沃壤尽成碱土,则此地之不宜稻可知。”这可能同当地的稻田布局不够合理,排水工程不够健全有关,因而引起了“此地不宜稻”的错觉。象这类教训,至今也仍应吸取。

开沟排盐这一方法出现于战国,《吕氏春秋·任地》中就有“子能使吾土靖而圳浴土乎”的记载,已将开沟排盐作为当时发展农业生产的十大问题之一。开沟排盐措施比较简单,因而这一方法一直为后世所沿用。乾隆二十八年《济阳县志》载:“碱地四周犁深为沟,以泄积水,如不能四面尽犁,即就最低之一隅挑挖成沟,或将碱地多开沟弯为泄水之区,以卫承粮地亩,是以无用之抛荒,而为永远之利益矣。”这便是其中之一例。

淤灌压盐这一方法也出现于战国,秦王嬴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在修建郑国渠时,就使用了这种方法,“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结果关中变成沃野,被人称为“天下陆海之地”。在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淤灌压盐,是宋神宗熙宁时期,地域遍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一带。宋朝政府还专门成立了淤田司来管宋代淤灌地区分布图理这项工作。据记载,熙宁淤灌即得了巨大的成效;一方面改良了大片盐碱地。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深、冀、沧、瀛间,惟大河、滹沱、漳水所淤,方为美田,淤淀不至处,悉是斥卤,不可种艺。”另一方面又提高了产量。《宋史·河渠志》载:绛州正平县的“南董村,田亩旧直三两千,所收谷五七斗,自灌淤后,其直三倍,所收至三两石”。熙宁淤灌,还留下不少技术经验:一要掌握好淤灌季节,因为不同季节,水流含淤的成分和浓度不一样,不是任何时候淤灌都能收到改土的效果。《宋史·河渠志》说:“夏则胶土、肥腴,初秋则黄灰土,颇为疏壤,深秋则白灰土,霜降后皆沙也。”因此,淤灌一般都要抓住水流中含淤量最丰富的季节进行。二要处理好淤灌同航行的矛盾,否则容易发生上游放淤,下游阻运的事故。《续资治通鉴长编》说:熙宁六年(1073)放淤,“汴水比忽減落,中河绝流,其洼下处才余一、二尺许,访闻下流公私重船,初不预知放水淤田时日,以致减剥不及,类皆搁折损坏,致留滞久,人情不安”,造成了航运事故。三要处理好淤灌同防洪的矛盾,淤灌一般都在汛期或涨水时期,这时流量大,水势强,如不注意,就会造成决口,泛滥成灾,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梦溪笔谈》载:“宋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部水监丞候叔献,时溢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溢涸,急使人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抢险斗争,要不是候叔献当机立断,及时处理,就会酿成一场大祸。可见放淤时,这个问题是一点也麻痹、疏忽不得的。

绿肥治碱这是利用绿肥来提高盐碱地的有机质以防泛碱的一种方法。初见于《增订教稼书》,书中记载,在无水种稻的地方,可“先种苜蓿,岁荑其苗食之,四年后犁去其根,改种五谷、蔬果无不发矣。苜蓿能暖地也。”道光《扶沟县志》说:“种苜蓿之法最好,苜蓿能暖地,不怕碱,其苗可放牲畜,三四年后,改种五谷,同于膏壤矣。”明清时期,不少地方已使用这种方法治理盐碱地。

种树治碱这一办法出现于清代,道光十八年中有详细记载,“卤碱之地,三、二尺下不是碱土,掘沟深二尺宽三尺,将柳橛如鸡卵粗者砍三尺长,小头削光,隔五尺远一科,先以极干桑枣杏槐者,木如大馒头粗者三尺半长,下用铁尖,上用铁束,做个引橛,拽一地眼,将柳橛插下九分,外留一分,乃将湿土填实,封个小堆,得一二个月芽出,任其几股,二年后就地砍之,第三年发生,粗大茂盛,要做梁檩,只留一二股,不消十年都成材料。其次于正月后二月前。或五、六月大雨时,将柳枝截三尺长,掘一沟,密密压在沟内,入土八分,留二分,伏天压桑也照此法,十有九活,盗贼难拔,牲畜难咬,天旱封堆不干,天雨沟中聚水,又不费浇根。入地三尺又不怕碱。十年后,沙地、碱地和麻林一般矣。”这段记载表明,清代对种树治碱在树种选择、栽种技术、管理措施、躲盐方法等方面都已积累了不少经验。

深翻压碱这是将地表的盐碱土翻压在地下的一种方法。这种技术也出现于清代,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一带。其治碱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道光十八年《观城县志》,说:“掘地方数尺,深四、五尺,换以好土,以接地气,二、三年后,则周围方丈地皆变为好土矣。”光绪《阜宁县志》说:“田之尤瘠者,卤气上腾,禾稼尽萎,名曰碱田,而其下深一、二十尺,必有黑泥,农人掘地埋碱,易黑泥覆于上,地顿饶沃,亩收数种。”

深翻压碱示意图冷浸田的改良

冷浸田是分布于南方的酸性土壤,其特点是土温低,缺磷钾元素,因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历史上一直对冷浸田的改良很注重。其具体办法有下列几种:

熏土增温这种方法出现于宋代,陈旉《农书》说:“山川原隰多寒,经冬深耕,放水干涸,雪霜冻沍,土壤苏碎。当始春,又遍布朽薙腐草败叶以烧治之,则土暖而苗易发作,寒泉虽冽,不能害也。若不然,则寒泉常浸,土脉冷而苗稼薄矣。”《江南催耕课稻编》载,在福州,其治理的方法是“先于立春之十五日前,或十日前,将田中稻根残藁,割务尽,田土晒干,于是始犁,每亩之土翻作二百余堆,乃用火化之法,每堆以一束干草重六、七斤者,杂树叶禾藁及土烧之。”乾隆八年《南靖县志》载:“冬则除藁聚如墩,覆以泥,火焚之,谓之灼田。”在云南,据康熙三十九年《顺宁府志》记载,当地治冷浸田的办法是“农人治秧先堆梨块如窑塔状,中空之,插薪举火,土因以焦,引水沃之,爰加犁耙,土乃滑腻,气乃苏畅,方可布种,倘烧梨少不尽善而或失时,则秧未可问矣。”

冬耕冻垡这一方法也出现于宋代,上文陈旉《农书》中已经提到,后来一直为后世所沿用。湖南《宁乡县志》载:“秋获毕,即耕田蓄水,曰打白水,以七月八月为美,九月十月次之,有七金、八银、九铜、十铁之谚。”《桂阳县志》说:“近山田水寒者……至冬维蓄水犁田,无复栽种,若冬干则来岁收歉。”

此外,还有用烤田的办法治理冷浸田的。明《菽园杂记》记载:“新昌、嵊县有冷田,不宜早禾,夏至前后始插秧,秧已成科,更不用水,任烈日暴,土坼裂不恤也。至七月尽八月初得雨,则土苏烂而禾茂长,此时无雨,然后汲水灌之。若日暴未久,而得水太早,则稻科冷瘦,多不丛生。”

施用石灰和骨灰乾隆五十四年《黔阳县志》说,当地“禾苗初耘时,撒灰于田,而后以足耘之,其苗之黄者,一夕而转深青之色,不然则薄收。”道光十九年广东《长宁县志》说:“春耕必用石灰以粪田,或谓土寒,非灰苗不秀云。”道光八年湖南《永州府志》:“山田多寒,假灰性以暖其土,使苗易发而冽泉不能损稼也。”光绪元年《兴宁县志》说,当地“山高多阴,水寒而冽……故必须用牛骨烧灰调水蘸根乃插,否则秀而少实。”

同类推荐
  • 匹夫,英布

    匹夫,英布

    我是英布,不服天下豪杰的匹夫。诛暴秦,抗楚汉;秦末的风云,自然有我的风采。九江王,不,不,不,那只是踏出争霸天下的一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不让我坐那位置,我怎么有责?[正在改英布和季布的梗,每天自检两章,有问题的可在评论中提出,本人不删评论。自己打脸中-_-||]
  • 大明之我儿为皇

    大明之我儿为皇

    我的儿子注定要让万族跪拜我的儿子注定要威服四海我的儿子注定要称雄宇内
  • 大明特工皇帝

    大明特工皇帝

    刘航是特工,是精英,也逃不过无处不在的穿越潮,穿越后的职业很高贵,那是人人梦寐以求的皇帝,名字那是相当著名:朱由检。没错,就是那个人见人怜,恨不能洒尽心酸泪的崇祯皇帝!皇太极说,大明气数已尽,大清必将承天应命,继承大统!刘航说,蛮夷生番,茹毛饮血之徒,教化未开之辈也敢问鼎天命,图我疆土,杀我百姓,朕不以血还血,将尔等连根拔起,如何消得心头之恨!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面对大明的使者,轻蔑的笑了“中国人的海洋时代已经终结两个世纪,现在的海洋属于打败无敌舰队,纵横世界无人能敌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中国人生存的土壤永远是陆地!”刘航面对英国使者和蔼得笑了“当悬挂着大明龙旗的战舰出现之时,大英帝国的军舰有两个选择:要么回避,要么被摧毁!”
  • 匠心补天

    匠心补天

    衰败没落的帝国,分崩离析的疆土,光怪陆离的世界,尔虞我诈的江湖。生逢乱世,人如草芥,苍天已死,天下逐鹿。是听天由命?是随波逐流?是为祸天下?是隐居山林?或是,逆天而行,只手补天!
  • 永遇乐慢

    永遇乐慢

    每个人都有他的宿命,有人苦苦挣扎,有人顺其自然。一个失忆的少年,一个五百年前的预言,一盘不知道是谁在下的棋。若想要逆天改命,那这代价可又能否承受?
热门推荐
  • 在故事里回忆我们

    在故事里回忆我们

    曾经的我,曾经的你,曾经的青春,曾经的我们。
  • 符之一道

    符之一道

    在下林有钱,人如其名兜里有钱,姑娘,可否借一步说话............阴阳五术,灵气之祖。符之一道,定天地之规则,补万物之大道。习祖符者,修祖灵气也,可无戒无忌。不讲前人风骨,不论后辈礼仪。但必心存浩然,方可留一笔规则在人间。
  • 在修仙女界的日子

    在修仙女界的日子

    一不小心,跌进了井里,噫!噫!噫!天上有仙女在飞。
  • 会见基金领袖

    会见基金领袖

    不管股市如何风云变幻,不管基金如何低落高涨,投资的智慧在于持有一颗平常心。十一位基金经理的倾情对话,于访谈间透析基金,于问答中揭示投资真理。无论在疯狂的牛市还是在低迷的熊市,股民和基民都需要冷静的投资指导,《会见基金领袖》的意义即在于此。
  • 综穿王者荣耀之李白

    综穿王者荣耀之李白

    学生周况在家与基友玩手游王者荣耀开黑,干选了李白,轰隆隆,天空一声巨响,猪脚闪亮被劈,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故事...嘿嘿嘿求推荐蛤。
  • 洛花梦里

    洛花梦里

    同是一个地方,你是怎样看的?我眼中的那样?她眼中的那样?他眼中的那样?亦或是他眼中的那样?
  • 修罗武魂

    修罗武魂

    天地变迁,这里已没有斗气,更没有魔法,有的只是繁衍到了巅峰的武魂!十六年前,灭天族后人萧子玄觉醒先祖火种,潜力无限,为八荒六合,唯我独尊榜第二异才,却被其同父异母兄弟萧天及其母亲夺取,导致死亡。十六年后,一个偏僻小镇之中,一个少年觉醒前世记忆。昔日仇人此刻却已经被奉为天地第一天才!萧子玄誓要轰碎此界空间!破开一切枷锁。“点燃我之怒火,战天,斗地,屠戮天下狗命”!
  • 御宠嫡妃

    御宠嫡妃

    她是当朝公主,端庄贤淑,聪慧不凡,不负皇家尊严。她有最高贵的血统,最尊的身份,世人公认最优秀的夫君。然而一日宫倾,父母惨死,幕后凶手却是她的枕边良人。高台面敌,怡然不惧,她含笑点火,以死维护她陈氏之尊,亦为幼弟留一条复仇的暗道。怨气冲天,尘缘未了,她莫名成为了苏家的小姐,可惜虽为嫡,却生母早死,后母歹毒,一个嫡小姐比之庶女都不如。前世不共戴天的仇人,个个身居高位,享尽不属于他们的荣华富贵。她沉静睿智,步步为营,誓要将仇人毙于刀下。原本属于她的东西,她要一点不落拿回来。一念成魔,手染鲜血仍不悔,乾坤大定之时,可有人渡她成佛?
  • 坠入千国

    坠入千国

    因为偶然得到的玉佩,使束负穿越到了古代。在这里虽然没有从前的烦恼,也没有束缚,但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改名为陆辰开启了蜕变模式!陆辰很快依靠自己天才般的能力与智慧,成为最有钱的人,在此期间爱上了女扮男装前来闯荡江湖的公主千晴,于是故事开始了……
  • 豪门婚恋:冷艳娇妻

    豪门婚恋:冷艳娇妻

    本来敌对的两人走上了恋爱之路,霸气总裁撩冰冷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