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75000000005

第5章 生气与藏风、得水说

中国古代的地理观认为,茫茫宇宙是运动变化、至大无极、至微无穷、奥妙无比的活体。“气”是贯穿这个活体始终的东西。它席卷天下、包举宇内而囊括四海。郭璞《葬经》说:“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又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所以,“气”是贯穿风水始终的核心思考。《青囊海角经》说:“宇宙有大关会,气运为主。山川有真性情,气势为先。地运有推移,天气从之。天应有转徙,而地气应之。天气动于上,而人为应之,人为动于下而天气从之。”

自晋代郭璞《葬经》之后,“气”的理论便成为风水的中心问题,一切具体的古代地理活动都必须以得气为主而展开。所谓“乘气”、“聚气”、“顺气”、“界气”……“凡着地……总以气为主”。它要求人的小宇宙之气必须同周围环境的大宇宙之气相协调、相统一,秉乘天地之气而大有作为,这是中国地理观的最基本的要点。因而,古代地理特别忌讳“死气”、“煞气”、“泄气”、“漏气”,认为这会带来恶运,放跑财源,乃至导致疾病。

大地的生气,也就是人体的精气。有了精气才会有生命。有生命然后才有人类的思想和智慧。人类的精神活动由生气派生出来。因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又有种种差别,如有“生气”、“煞气”等。《黄帝宅经》说“故福德之方,勤依天道天德月德,生气到其位,即修令清洁阔厚,即一家获安。”相反,“凡修筑建造,土气所冲之方,即有灾殃。”

基于对地理环境的这一总体认识,清代晏联逵《地理求真》一书总结说:“盖太极判而分两仪,宇宙间事事物物无一不在阴、阳之中,斯无一不在生气中也。浮而上者阳之清,天气之所轻灵也。降而下者阴之浊,地气之所重质也。向使天地二气不能相交,则阴阳无媾合之情,万物则不能生育。语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也……阴、阳配合,气机由此胎息而谓与。”唐代章贡等《雪心赋》(清康熙刊本)开篇说:

“盖闻天开地辟,山峙川流。二气妙运于其间,一理并行而不悖。气当观其融结,理必达于精微。由智士之讲求,岂愚夫之臆度。体赋于人者,有百骸九窍,形著于地者,有万水千山。自本自根,或隐或显,胎息孕育,神变无穷。生旺休囚,机运行而不息。地灵人杰,气化形生。孰云微妙而难明?谁谓茫昧而不信。”

大地的生命源于阴、阳二气的互补作用。

虽然物体都是由阴、阳结合生成,但他们的成分与结构不同,所处的位置与层次也不同。老子把“道、天、地、人”视为“域中四大”系统。其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指宇宙万物的内在机理;“天”是指日、月、星辰的天体以及大气与天空;“地”是地理环境;“人”是人类及其社会;“自然”是自然规律。其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要适应地理环境,人虽然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人又独立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有其本身发生演变的过程与规律,它又受天体运行的支配。天、地、生、人都有其内在的机理,最终都要服从于运动不息的自然规律。他们“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在各自的层次中,不同的轨迹上周而复始地永恒运动着。

对大自然间的循环,中国古代早就有观察和记录。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九州安错,川谷何湾?东流不溢,孰知其故?”意为:川谷幽深,众河川日夜东流,为什么海水不会满溢出来?先秦时《管子》一书提出:“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的循环思想。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中进一步提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表明当时已有水气循环的思想。晋郭璞(276—324)在《葬书》中说;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气行乎地中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

气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气“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它“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它“不依形而立,不持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万物一气,气随万物而见其形。气可以是神气,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气于体内则需吐故纳新,炼而聚之。人的寿夭、善恶、贫富、贵贱、尊卑都与气相联系。古代地理思想还认为“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著而神,神著而形。”气能“升降磨荡、聚散屈伸。”

古代地理思想认为,人的生命是生气的聚集,人的智慧、精神是精气的聚集。所以要通过自我修养和改善聚气的环境来采天地之精气,并以此来达到自我完善和个人成长。人通过采天地的精气和自我修养以达到健康、长寿。古人以具伟大人格的先贤为例,说: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

“大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

地理中的生气思想,广泛流传于社会各领域,也曾被苏辙用于人才与文学的评论。

如何才能采气?如何才能养气?苏辙以自己成长的体验来说明。他说: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与游者,不过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川可以登览以自广。”

这是地理原则中“大山大河则应其大,小川小河则应其小”的法则。囿于见闻,纵虽勤劳刻苦也难成大器。19岁的苏辙“恐遂汩没”:

“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

苏辙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出发,体验到“尽天下之大观”、“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才能尽采天下精灵之气,完成青年人成长的自身修养。中国古代地理观念认为“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需气以生者也。”气的大小,气的清浊和品质会滋养、熏陶人的生命、灵气、精神与思想品格,也与人的聪明智慧有关,即“地灵人杰”。所以,古人将采补生气、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作为人生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地理思想认为:“人本五气之融结,骨肉是五气之清浊,魂魄是五气之变化,生死是五气之运动”。“五气”就是古代人们认为的构成宇宙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人体是个活体,他和四季之气也有关联。春气通肝,夏气通心,秋气通肺,冬气通肾。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天地、环境、四季的气,又会感染人。“故福德之方,勤依天道、天德、月德,生气到其位,即修令清洁阔厚,即一家获安,荣华富贵。”“修筑建造,土气所冲之方,即有灾殃。宜禳之。”

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民族的时尚文风潮流也由“气”而成风格。范仲淹说:“某闻前代盛衰与文消息。观虞夏三代,则可见王道之正;观南朝之丽,则知国风之衰。唯圣人质文相救,故变而无穷。前代之季,不能自救,则有来者起而救之。是故,文章以薄而君子忧!”另有学者论及文风也说:“某闻仁义之涂,诗书之府,有气也。泠然而清、炜然有光,璀璨而徜洋。中之者能使其言炳然而成章。”

中国古代的地理思想认为,天、地、人之间由“气”相感而连贯。“气不自成,必依脉而立;脉不自为,必因气而成。”“气乘风则散,遇水界止。”因此,古人要努力去找寻、构建、培育“藏风得水”的聚气的地理环境与场所。

同类推荐
  • 地主家的狗腿子

    地主家的狗腿子

    变身文,不百合,不变嫁。“呸,还不是靠父辈的蒙荫才进的国子监,老子最看不起这种世家子弟了。”“这位兄台,听你这么说,难道你不是靠父辈蒙荫才进的国子监?”“废话!老子是正儿八经花钱买进去的…”大明九千岁人混胆子大,一个不起眼的年轻人,误打误撞得罪的士绅阶级,竟沦为青楼女子。与九千岁大人搭班子唱起了双簧。谁说太监就不能横刀立马了,九千岁上的了朝堂,也绣的了鸳鸯,魏公公也能孔夫子挂腰刀,文武双全……
  • 隋唐第一强人

    隋唐第一强人

    仁寿二年,文帝将没。在这乱世将至之际,穿越成北平王罗艺二子罗扬。既至此世,便不能让罗家重蹈覆辙,罗艺不死,罗成不亡,燕云铁骑可战四方。这是在隋唐种田,成就第一强人的故事。
  • 傲世逆天行

    傲世逆天行

    在一次莫名其妙的意外之后,我不再是我,命运被彻底改变。看现代社会的一个屌丝成为人造神之后穿越到了大清中晚期,如何力挽狂澜,以一己之力改变大清末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崛起我泱泱中华。杀和珅,夺皇位,阻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阻止鸦片战争的爆发,将那侵华军队挡在我国门前,就是我游天浪毕生的使命!
  • 我在五代闯天下

    我在五代闯天下

    五代末期,契丹铁骑屡屡肆虐中原,后晋王朝外强中干,风雨飘摇。年轻的柴荣还在经商赚钱,新婚燕尔的赵匡胤刚刚开始闯荡天下……在这注定不平凡的时代,年少轻狂的杜飞扬勇闯天涯,逐鹿天下,这个可以有!辛辛苦苦混迹乱世?不需要!我可以召唤谋士猛将,从此逍遥世间!(书友群:65996631)
  • 重回之烽火三国

    重回之烽火三国

    一朝穿越回三国,董晟发现自己是个失败的穿越者,没有系统,没有后宫,打架打不过吕布,泡妞泡不过马超,吵架吵不过貂蝉……然而,神器在手,天下我有,究竟董晟如何逆天改命,请看《重回之烽火三国》!
热门推荐
  • 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2007年8月4日,第七届“中国金融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信用社联合社联合主办,《金融时报》社、《中国金融》杂志社、《金融研究》杂志社、《银行家》杂志社等五家媒体协办。广东省政府宋海副省长,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张红宇司长,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常斌副司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龚明华副局长,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黄达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任重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锡良教授,中国社科院王松奇研究员,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广东省信用联社罗继东理事长等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三百余名国内代表出席了论坛。
  • 魔童之皓月

    魔童之皓月

    皓月是鸿钩的鸾生妹妹,被三尊称为师叔。当她穿到现代生活了十八年后,又穿回去,那个小孩的命运会改变吗?
  • 向往恐惧的夜星

    向往恐惧的夜星

    你知道,这群人为什么在这吗?我也不知道,但我即将知道。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本书收录的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饱含了一位父亲对儿子那浓浓的爱以及殷切的希望,真实、完整地记录了洛克菲勒在其98年的峥嵘岁月中的人生智慧和成功之道。这些信总结和浓缩了他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感悟,通过深情的教诲和极富文学魅力的笔触,给儿子在学识、品格、仪表、交际、事业、生活等方面提出了极其宝贵的人生忠告,在获取财富、成就事业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指导。接受正确有益的忠告,不但可以帮助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给你力量和指引,让你站在巨人的肩上,更快、更顺利地取得人生的成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给如今正在迷茫或者是正在奋斗中的年轻人一点启示,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奋斗的动力。愿这本书能够成为你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给你指引方向,赐予你灵感。
  • 仙道神武

    仙道神武

    陆离身为一个新时代科研新贵,要房有房要车有车马上就要走上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结果一颗陨石下来,陆离成功穿越了。。。这个世界有武者可摘星拿月,修士御剑逍遥,这让陆离这个新世纪五好青年慌得一批。。。
  • 亦惜

    亦惜

    一部充满青涩的青春回忆性小说学会成长如何去面对在一次次痛到极点的中不断成长我曾以为让我很痛苦的岁月却在你们都离开后的某一天让我深深怀念着
  • 我命踏天

    我命踏天

    一场浩劫,太阳之火随着西方界的毁灭而消失,大地之魔也陨落在古海界。此后,一块横生的大陆,一座建在凶兽腹地的圣地。白发少年,为完成母亲遗愿,违背圣地法令,带着一身致命的创伤走出圣地。他是……踏入洪流的蚂蚁,还是……跨进踏天的魔…神。一个“意念不灭,何惧苍天!”的故事
  • 华学科学与哲学

    华学科学与哲学

    此书是胡兰成在台湾出版的第一本书。1974年他受聘为中国文学学院终身教授,开门授课,其向来高谈汉文明或中国文明,此书即是他为授课而准备的一本书,记录了他在中国文化学院期间的思想精华。其书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的优越性,究天人之际,穷东西之辩,提出华学一词,将中国文明上升到与科学、哲学这两大世界学科并立的高度。其中见解深得唐君毅、卜少夫等人推崇。
  • 冥鬼界

    冥鬼界

    一花一世界,一符一天地!惶惶冥鬼凌,苍生尽涂汰!吾欲以满腔之热血,荡尽天下之邪祟!朗朗乾坤之日,吾辈功成时!此去即是诀别,心中唯有一事难挂怀。卿之容颜难忘却,思卿成疾!心之所念者,唯有卿……天地之悠悠,望来世有缘再相见!卿,珍重!吾,提剑去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