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80000000013

第13章 三、《淮南子》的学派归属:道家,还是杂家?

与刘安同时代的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对诸子有评论,并对道家极为推崇。“《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务为治”与《淮南子》对诸子产生原因的看法相同,即“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都认为诸子之学最终的共同目的是治理现实社会,理论观点虽各异,但其现实根源和功能却是共通的。从而肯定百家存在有其现实的根源和合理性,对百家采取了宽容和吸纳的理性态度。在司马谈看来,道家在“术”方面吸收诸家,实际暗含着在“道”上仍坚持老庄之道,是有所本的。道家吸收了前五家思想的精华,并随现实的需要不断变更,因此是最完善的学说。司马谈对道家的概括比较符合汉初具有综合各家合理思想的《淮南子》的特征。前面的道德家应是与后面所言的道家是一回事,但其对道家思想内涵的解说自然不是指我们现今所说的以先秦老庄为代表的道家。

《淮南子》未言“道家”之称,“道家”这一称号,始起于《史记》中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司马迁也使用这一概念。《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又《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齐相召平自杀前说:“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同卷后云:“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文饰貌,无益于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汉初综合各家思想的所谓道家,显然不是指先秦的道家,司马谈的道德家和道家应是同一所指,《史记》所言的道家以及刘向、刘歆的道家者流应是指汉初盛行的黄老学。

“杂家”之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广雅》有:“杂,聚也。”而《吕氏春秋》有:“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则财物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高诱注:“‘杂’,会也。”即聚会、聚集之意。“杂”还有杂糅、错杂的含义。如依此来解释杂家,只能说明其内容的多样性。但汉初的思想家都有吸收多家思想的特点,不能以此作为区分的唯一标准。按《汉书?艺文志》的说法,杂家是表明作品思想的多源性,且以王治为其所长,而思想过于散漫放纵的则没有中心。由此可见,杂家从名称上看不出其思想主旨,不像儒家、法家、名家等,且在学派上没有指出以某一家为核心,只是以王道治国为目的。那么它在源流上就不具备原创性、合法性与正统性。《汉志》将道家、阴阳家、杂家分别而论,三者是并列的,而在具体指出各家作品时却又难尽人意。《汉书》指出杂家站在评议朝政的角度,只是吸取儒墨名法的思想,偏重治国之道,但既是杂家为何没有吸收当时非常突出的道家、阴阳家的思想,这与《汉书》将具有浓厚的阴阳家和道家思想的《吕氏春秋》和以道家思想为中心兼及其他多家思想的《淮南子》定为杂家实难相符,颇令人费解。这里未及杂家与道家或黄老学有任何的关系。“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是比较符合的,但如《淮南子》和司马谈都曾所言,各家思想都是“务于治”,都试图为治理社会提供最合理的理论依据;“漫羡而无所归心”则不适当,这与《淮南子》自称及高诱等学者的评论相左。颜师古注“《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认为所存二十一篇就是内篇。高诱序言:“此书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汉代和唐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淮南子》的主旨是论道。道是《淮南子》的最高和最基本的范畴。而《淮南子》被列入到《汉书?艺文志》的杂家类、《隋书?经籍志》的子部杂类、《旧唐书?经籍志》丙部杂家、《新唐书?艺文志》丙部杂家类、《宋史?艺文志》子类杂家类、《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历代官方史书都视其为杂家。

《汉书》依据上面的几个因素给杂家下的定义显然不符合实际所指的著作。《春秋繁露》以儒家为主,吸收道法名阴阳等各家而成,中心更是论说王道政治,为何视其为儒家?同样令人费解。秦朝虽短祚,但许多制度被汉继承、巩固和发展,奠定了我国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特别在思想文化与统治指导思想上,秦朝是以法家作为治国的理论依据,汉初承袭了法家思想,即刑名之学,但借鉴秦之弊,不断废除苛法,经过汉初几十年的论争与政治实践,最终确立了以儒家为核心兼收他家有益思想确立了治国路线。儒家是王官之学传统的保存者和传播者,自视为官方政治服务的正统学术,到了战国后期,尊儒经、斥异端成为儒学的一项宗旨。儒学在汉初也经历了演变历程。叔孙通批评鲁生为“鄙儒,不知时变”和对刘邦所言“难于进取,可与守成”、《淮南子》所言的“腐儒”,都是指一批守旧的儒者拘泥于先秦儒学经典,不识时务、不知变通。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出现就是以儒学为宗,吸收黄老刑名之学、阴阳五行观念综合而成的。

1973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经法》等四篇帛书经唐兰先生考证为“《汉志》所著录的《黄帝四经》,是黄老合卷的一部分”,认为成书年代很可能在公元前四世纪。“‘刑名’是它的最重要的部分”,并且是“在道家的外衣下发挥法家思想”。《经法?道法》:“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虽提出“道生法”,但事实上,法的确定性是无可置疑的,因此是外道内法。并且未及道家的重要范畴“自然”,也未吸收《庄子》独特的人生哲学。《经法?名理》有“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唯公无私,见知不惑,乃知奋起”。以法作为裁断是非曲直的标准。肯定是非之分,与韩非“明是非”一致,而与道家无是无非相对。早期的黄老学实际是以法家为主导,吸收道家之道作为其法治的理论根据,虽承袭老子无为的治国之道,但是以法的完备作为实现无为的前提和手段。黄老学的法家思想非常突出,“黄老思想基本上是道家思想的杂家化,尤其是法家化,它常常以法家的观点去转化道家思想。”而《淮南子》与尚法的黄老学有许多的不同。首先,政治上它强调无为而治,以道统法,吸收作为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的法的公正合理的一面,而非一味重法。它对法家的著作引用不明显,且对申韩商鞅持竭力否定和批判的态度。其次,崇尚庄学,较多地吸收了庄子的思想,尤其是注重精神自由。再次,有对黄帝神化和圣人化的思想,但对黄帝并非十分推崇,甚至有否定托名黄帝以入说的做法。最后,其儒道融合的倾向胜过道法的融合。因此,淮南道家学派与官方所盛行的黄老道家学派有所不同。

据严灵峰所编著的《周秦汉唐知见书目》(第一、二册)可以看出,《原道训》和《道应训》算是汉代最早为《老子》思想作注解的,在此之前只有韩非从法家的角度进行“断章解说”的《解老》《喻老》,而刘安的《庄子略要》和《庄子后解》又是最早研究《庄子》的作品,可以说“刘安是中国学术史上整理、编纂、解说《庄子》的第一人”,作品虽已佚,但由其所撰的《淮南子》应能略显其旨意。它明显地吸收了庄子思想,以老庄为主,并称老庄,更显示出完整意义上的道家特质。此外,它吸收了汉初黄老学和其他各家思想,形成了融合百家的态势,显现出既有所宗,又兼及他家的思想特色。汉初,道家思想逐步为儒家学者所吸收,而儒家的政治伦理观念也逐步为道家人士所重视,二家相互吸收、并行互用,由先秦老庄的竭力抵制到秦汉时的相互为用再到玄学理论上的融合,证明儒道两派在治世上互有优势。

《淮南子》是目前所见的汉初对老庄思想发展的最集中的著作。它不仅是对先秦及汉初道家思想的总结,而且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导对儒术独尊前的诸子合理思想进行的一次综合,并且还是西汉道家思想之“渊府”(梁启超语)。因此,它具有承前启后的学术历史地位与极其重要的思想价值。

同类推荐
  •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道,返璞归真,鄙视功名利禄,求得自身的逍遥,庄子的书大多是通过对各家学派的批判,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庄子一样的逍遥心态,会让你保有一份闲适,一份快乐。 中国的哲学源头可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其中尤以儒、道两家为主流,而庄周的《庄子》可谓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 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比如陶潜,比如李白,相信你也会因此过上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

    辨喜是一个哲学家,但与我们所理解的哲学家不同,他有着长年的瑜伽修行的实践,因此又是印度瑜伽的圣者,而且正是瑜伽修行驱散了他早年的怀疑论倾向,他通过自己的方式使“东学西渐”,受到西方人的推崇,对中西方文化的连接做出了重要贡献。作者语言优雅,颇具古风。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全面了解辨喜其人、了解印度文化、了解瑜伽世界化的通俗读物。《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是少数研究辨喜生平、思想与影响的专著。作者从三个维度即宇宙、神和人,介绍辨喜的哲学思想及其立论的根本依据,以及所做的瑜伽实践。是一本了解近代印度哲学思想与瑜伽文化的读物。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热门推荐
  • 她和他的一见钟情

    她和他的一见钟情

    某天晚自习,以为程沐安睡着的纪星挽戳了戳他的手臂,趴在他耳边小声说:“你在我心里住了那么久,该交房租了!”少年抬起头,语调慵懒,眼神中满是宠溺:“好啊,交一辈子。”…纪星挽12岁那年,一个乌云密布的下午,她的少年笑容灿烂,驱散了满天乌云,从此扎根在她心里。[阳光温柔男神×反差萌学霸]本书又名《两个幼稚鬼的斗嘴日常》“你相信一见钟情吗?”“不相信,直到遇见你。”
  • 炎黄儿女之难以磨灭

    炎黄儿女之难以磨灭

    神龙轮回,命运奔腾,未来浮屠苍生塔!战略少年,我本苍天一浮尘,堕入炎黄为(第四声)哪般?!我本母躯一泪弦,堕入此世将为(第二声)谁?!
  • 绝世剑绅

    绝世剑绅

    杀虐号角,武神天下,至尊武神。封面消失了,对不起。
  • 百城为聘

    百城为聘

    这是《天府》的精华版,因为个人原因,《天府》暂时不会更,所以写了它的短篇版,其实……最初定的也是个短篇。期望这里有亲想看的结局之一。
  • 42楼的浪漫情事

    42楼的浪漫情事

    她有困窘的童年,却因为他,有了最灿烂的笑容。他是她的天使,她是他的茉莉。她固守着自己的爱情,等待在漫长的时光中。如果不是那个强势男人的出现,她相信自己会等下去,一直到时光的尽头。无数次听到她的名字,千万次在心中勾画她的样子,他坚信:她就是他的细雨莲花。他对她,势在必得!42楼的那次超囧的邂逅,是意外,亦是必然。那么强势的感情,她如何能逃得开?
  • 我成为主角之后

    我成为主角之后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浑浑噩噩数十载,一事无成。心灰意冷间,侥幸穿越到异世,邂逅老爷爷——惊帝;只要震惊他人,便能获取震惊值。此后...我的人生,不需要苦难,愉悦便好。“惊帝,助我!!”
  • 寒雨南风岸

    寒雨南风岸

    时光如此漫长,恍惚间已梦回故乡。花香,酒香,女儿香,是谁又将过去的故事提起?是谁让已逝的青春难忘?破碎的记忆像涨潮的浪,一波一波难以抵挡。一壶浊酒花间醉,两袖清风梦里凉。心有戚戚焉,纵然南山好,却是红尘俗念累了。剪不断,理还乱,叹叹叹!如何?只等天光大亮,长剑重现锋芒!
  • 星空浪

    星空浪

    话说银河只是宇宙的一角,且看浩瀚用来形容还觉得小。在这茫茫天际,纵横驰骋,嘴角有着淡淡的微笑。少年行不觉烦恼,星系争锋族群角逐,悲壮或者搞笑。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今朝。林七杀名动环宇、震银河叶有千刀、雷小虫百战不败、打不死孙再逍遥。俯身众生倾倒,挥手百舰争流,是小人物的风采,是大人物的激扬,浩淼的宇宙,多彩的星云。来吧让我们----起航!
  • 都市之天星娱乐

    都市之天星娱乐

    重生之后,手握一个世界的文化底蕴,这是何等的厚重。张天宇带着一个虚实世界重生了。在这个文化还处于荒漠阶段的世界,张天宇随便翻翻地球上的名著歌曲电影游戏,轻轻松松成为世界娱乐之王。小说最简单了,修真、无限、末世、玄幻、穿越各种流派的创始人,震撼无数网虫书友。众生对小说的幻想,在虚实世界之中重现,轻轻松松转化成游戏和电影。拍电影很复杂?游戏制作高科技?不,我直接上传就可以了?只要你想不到的文字,没有我无法呈现的世界,或许有一天,虚实世界的游戏都会出现,你准备好了么
  • 带我穿梭平行宇宙的闪电球

    带我穿梭平行宇宙的闪电球

    平凡而勤奋的快递小哥正勤勤恳恳的送着快递,却在半路上遭遇了一个伴随着闪电而来的滚地雷……从此走上不一样的人生。本以为只是个游戏的世界,实际上却是真实的平行宇宙,本以为只是灵魂意识的穿梭,事实上身体也伴随着在平行宇宙内的历练而同步成长……真实的游戏、影视的空间、不一样的历史、一切尽在书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