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99500000001

第1章 节日

腊月二十三怎样祭灶?

腊月二十三日为“灶神节”,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祭祀时先要将旧灶神像取下,在灶前焚化,并说上一些吉祥的祝语,然后换上新“请”来的灶神像,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再在灶台旁摆放水果、糖瓜等祭品恭送灶神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主人一家的勤劳及善行。到了除夕晚上,灶神要从天庭返回人间,家家户户焚香献供,鸣炮迎灶神,以祈求来年平安幸福。

为什么要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备灶神马料?

备灶神马料是汉族民间岁时风俗,流行于四川大部分地区。当地民间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要“过小年”,或称“小除”。此日家家户户都要在灶边燃灯点烛祭祀灶神,送灶神爷上天。相传,灶神爷是骑着马上下天庭的,所以就一定要给灶神爷的马准备好草料,否则于家不利。民间通常在过节当天抓一小把豌豆、胡豆、黄豆,剪一小束草放在灶旁,以备灶神的马上天前食用。

民间为什么常在腊月二十四扫尘?

每到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内外彻底打扫一遍,家具衣物亦洗涤一新,以示去旧迎新。关于扫尘的由来,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每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跟随着人的行踪,处处形影不离。三尸神经常在玉皇大帝面前搬弄是非,把人间说得极肮脏、污浊。玉皇大帝听信他们的谗言,认为人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后来玉帝又听信三尸神说的人类有谋反天帝之心的谎言,盛怒之下,决定惩罚人间的罪孽。玉帝命令迅速查明人间犯乱之事,并将亵渎神灵人家的罪行书于屋檐下,并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接着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凡,将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就趁机先行下凡,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都做了记号,以便王灵官将人类斩尽杀绝。灶君闻听此事,急忙找来各家灶王商量对策。大家一致决定,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要求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干净,否则灶王爷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家家户户扫尘,掸蛛网,擦净门窗,除旧迎新,并因此免了一场灭顶之灾。为了感激灶王爷的恩德,人们此后就常在腊月二十四进行扫尘。

打醋碳是怎样的习俗?

打醋碳是流行于甘肃、青海部分地区的汉族岁时风俗。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日,当地人到河滩捡一个或三个鹅卵石回家,洗净备用。到了除夕晚上,先将鹅卵石置灶中烧红,然后取出,放到盛有柏叶的铁勺(或铁桶)中再浇些醋、食油(或水)等物,使石头冒出丝丝青烟,醋香味四处弥漫。接着由一家之主点燃线香、黄表纸,逐屋巡转,边走边念驱除污浊、祈求吉祥如意的话语。后将勺(桶)拿到门外或十字路口,将内盛之物泼掉,以求消灾除病。这就是俗称的“打醋碳”。

迎喜神是怎样的习俗?

迎喜神,亦称游喜神,是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汉族节日风俗,在正月初一举行。民间认为,每逢新春,天上“喜神”必降,如果将“喜神”迎接下来,可保全年万事如意。正月初一天未明,人们就摆香案设供品祭祖宗,祭祀祖宗完毕后,家中主人从历书中查出新年“喜神”将降临何方,接着打开大门,带着香表、鞭炮径直朝那个方位迎去,途中不准回头。路上遇上老少男女或飞禽走兽,都必须焚烧香表,长鸣鞭炮,叩头作揖,随之即回,这样就是迎得“喜神”,一年内将喜事频来。

大年初一为什么家家户户都不扫地?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各地均禁用扫帚。这是因为,民间以为这一天扫地会扫走运气,赶跑财神,会把“扫帚星”引进门,新年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也必须从外头往里边扫。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据说这样会破财。现在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这一习俗,人们在大年夜将屋子扫除干净,大年初一不动扫帚,不倒垃圾,并准备一个大桶,用以盛废水。

你知道新年十日歌吗?

年初一,一觉醒来太阳照东窗,起身忙换新衣裳,家堂君亲天香点,祖宗尊像挂中堂。九子果盘装齐整,预备客人来来往;今朝叮嘱佣人莫扫地,小儿吃饮莫讨汤。

年初二,儿童更欢喜。昨日初一不出户,今日要到亲眷人家去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牵,东家留吃饭,西家摆酒筵;临到走,还有一份压岁钱。

年初三,去拜丈母娘,姑爷姑娘一同来,入得门,笑口开。拜见丈人道恭喜,拜见丈母说发财。茶又好,酒又好,隔壁伯婆含笑问姑娘,啥时候,踏月养个小宝宝。

年初四,夜不眠,家家接财神,处处放吉鞭。五路正神当中坐,招财利市分两边。金头蜡烛煌煌亮,齐供羊头元宝鱼。回家拜跪忙碌碌,一心奉敬亦至矣。呜呼,哪有千万财神爷,分身到你店堂里。

年初五,伙友要吃开张酒,酒酣快猜拳,五对八马不离口。有个朋友聊下去,有个朋友要分手。来来去去各自忙,来者心欢喜,去者心悲伤。劝君莫悲伤,以后须要巴巴结结争个好面光。

年初六,仍穿新衣服,锣鼓声喧震耳聋,预借元宵习练熟,元宵闹花灯,各处有风俗,龙灯身袅袅,虹灯芒簇簇;叮嘱小儿勿买糖,省下钱来买蜡烛。

年初七,人生日,早餐餐毕取秤来,称出轻重最划一。哥哥称了六十斤,弟弟称了四十七,开口向哥道,休发诩,明年弟弟多吃肉,发个大块头超过你。

年初八,麦生日,农户家家祈丰年。世间一日没了麦,将有何物来充饥。一粒麦,种下田,等到秋成九月天,不知费了气力几多许,才得摔掼稻子吃新米。

年初九,天生日,世间人人都靠天,做事先求弗欺天。婆婆拜佛好修行,新年无事都念经,修得百年无毛病;交好运,退灾星,好行方便发善心。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还有地,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做事须求脚脚踏实地。

春节放鞭炮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放鞭炮的习俗由放爆竹演化而来。早在汉魏时期,人们就于正月初一第一遍鸡叫过后燃放爆竹,以此来驱避山魈恶鬼。据说古时,住在山区的人,常得寒热病。当时人们认为这是恶鬼作怪,于是为了一年平安无事,便在春节时用火燃烧竹子,使其发出巨大响声,把山鬼驱走,因最初的鞭炮是烧竹子,故称“爆竹”。

唐朝称“爆竿”。后亦称“爆仗”。火药发明后,爆竹采用硫黄做火药,外面裹有厚纸,并插上引线,这与我们现在所见的鞭炮差不多。现在春节放鞭炮已经失去了原来的驱鬼辟邪的意义,只是用来娱乐和表达喜庆的。

春节时贴春联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每逢春节,我国民间家家都要贴春联。据史载春联是从桃符演变而来的。

传说古代东海度朔山有一棵盘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于是,从春秋战国时起,每逢过年,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以示避邪。这就是桃符。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由桃符到对联,则是从五代的时候开始的。五代后蜀王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到了宋代,贴春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

春节拜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拜年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从大年初一开始,人们先在自己家中祭奠神灵和祖宗,这算是给神灵和祖宗拜年,祈求他们保佑全家新年平安幸福。然后是家中年少的给年长的拜年。这个习俗来源于远古时代的一个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独角怪兽,散居在密林深山里。它相貌狰狞,非常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每年到了除夕晚上,“年”便出山掠人而食。人们无奈只好将一些肉食品放在门外,关门躲在家中闲聊壮胆即为“熬年”。直到大年初一早晨,“年”饱餐而去后,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夜里没有被“年”吃掉,于是便有了春节拜年的习俗。

福建莆田人为什么大年初二不拜年呢?

过春节的时候,一般大年初二就要到亲戚家去拜年,长辈还要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可是福建省的莆田县却有大年初二不拜年的习俗,据说这和戚继光抗倭有关。

1562年,戚继光在莆田县歼灭了许多倭寇之后,奉命带兵回浙江休整。残余的倭寇在这年的大年三十趁机再次侵入莆田城。那时,莆田县家家在贴春联、挂红灯,人们都喜气洋洋地准备“围炉”守岁,对于倭寇的到来丝毫没有防备。结果,莆田县的城民被丧心病狂的倭寇杀得伤亡惨重,他们到处乱窜,四散奔命。

戚继光得知倭寇进兵莆田的消息后,当天立刻率领兵马前来。他先以疲兵迷惑倭寇的探子,让对方误以为戚家军经长途跋涉,已是强弓之末,不堪一击。又故意让将士们走走停停,拖拖拉拉,来麻痹倭寇。倭寇们个个都大吃大喝,烂醉如泥,防备空虚。哪知戚家军却于大年三十夜里从天而降,悄悄地包围了莆田城,将倭寇打得大败,只有几个从海上仓皇逃生。

戚家军把倭寇驱逐出莆田城后,幸存的城民纷纷回家,看到经过战争的莆田已是城破人亡,都万分悲痛。为了表示对亲人死难的哀悼,这些幸存的人们便在大红的春联上端覆盖了一截白纸,这叫“白头春联”。又因为是正月初二回家收埋亲人尸体,后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探亡日”,至今莆田人仍忌讳在初二互相拜年。

你知道关于压岁钱的传说吗?

过年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关于压岁钱的由来,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怪,他身黑手白,面目狰狞,每年除夕夜里就会窜出来,专门触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都怕他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点灯不睡,这就是俗说的“守祟”。据说当时嘉兴府有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因此对孩子十分珍爱。除夕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老爷子就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一直陪孩子玩。夜深了,玩着玩着就睡着了,结果用红纸包的八块铜钱,就撒落在枕头一边。半夜时,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这件事后来被传开了,大家都纷纷效仿。人们把这用红纸包的钱叫做“压祟钱”。因“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浙江舟山为什么除夕不杀鸡呢?

每到除夕,人们都要大摆筵席,筵席上鸡鸭鱼肉,十分丰盛。可是浙江舟山却有除夕不杀鸡的风俗,据说这来源于这样一件事:明末清初时,清兵大举南下,南明小朝廷节节败退,鲁王朱以海逃到了舟山,辅佐鲁王的是舟山人张名振。张名振是东海抗清名将,他带领众将士屡次击败清军。1651年的除夕,清兵趁张名振率兵远出作战之机,突然袭击定海城。清军统帅下令屠城,逢人便杀,一直杀到鸡叫为止。当清军杀到刘家岙时,忽然听到了公鸡的叫声,便停止了杀人。这次屠城,清军杀了舟山百姓1.8万人,最后只剩下六户人家,这就是舟山六姓:刘、赵、郭、朱、陈、王。正是由于这一声鸡叫,才救了舟山的这最后六户人家,舟山人才得以繁衍下来。从此,为了感谢鸡的恩德,舟山六姓的子孙们约定除夕不许杀鸡,并成为一种风俗流传下来。

你知道人日是哪一天吗?

传说女娲创世时,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就是人类的生日。也就是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七元节”等。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是用有色绢或纸剪成的双燕、小幡、人形、花朵等,剪成小幡与人形的又称“幡胜”、“春幡胜”和“人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或戴在头上的习俗。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在这个节日还有吃“七宝羹”的食俗。但今天这个节日在中国已经消亡,在日本还在流行。

“贺老鼠嫁女”是怎么回事?

“贺老鼠嫁女”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是在正月里举行的祀鼠活动。有不少地区是在正月初十进行,也有的在正月初七、正月十七或者正月二十五进行,各地的具体做法也不同。山西平遥县在正月初十把面饼放置在墙根儿,名曰“贺老鼠嫁女”。湖南宁远则以正月十七日为“老鼠嫁女”,这一日忌开启箱柜,以免惊动老鼠。还有的地区在老鼠嫁女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是为了不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云南拉祜族过年荡秋千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云南拉祜族的春节叫做“扩扎”,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二举行。过节的时候有荡秋千的习俗,据说这来源于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故事。

从前每逢过年,拉祜族的村村寨寨都要竖起木架,将猪吊起来宰杀。猪对自己的这种命运极为不满,认为同样是天生地养,不该只有它被人们宰杀。于是它愤愤不平地跑到天神那里,要求天神每年也把人吊起来一次,让人也尝尝这种滋味。天神认为猪说的很有理,便下令人类每年也必须照样把自己吊起来一次,以示惩罚。人们不知道如何是好,天神的命令自然是不能违抗的,但若遵从命令就失掉了做人的尊严。正在此时,一个聪明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把一个高高的木架竖立在广场上,在木架上用两根绳索吊起一块木板,人可以站在木板上,也可以坐在木板上。天神的使者来到人间巡视,看到人已执行了天神的命令,就回去复命,天神便也不再追究了。从此,拉祜族便有了过年荡秋千的习俗。

你知道云南大理的白族人正月初九举行松花会的由来吗?

盛行于云南大理等地的松花会是白族的岁时节日,于农历正月初九举行。关于松花会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每年的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王母娘娘都要亲临苍山上被称为“仙都”的中和寺为玉皇大帝办寿。此时大理各地的坝子早已春意盎然,百花竞放,唯有苍山还处在残冬之中。为使玉皇大帝的寿辰能够顺利喜庆地进行,王母娘娘就召见百花仙子,下令山上的苍松也要全都开花。然而,苍松并不会开花。百花仙子无奈,只得以残雪代花,让白雪点缀着满山青松,远远望去颇似花开枝头。因此,每年的农历初九,大理及其周围地区的人们纷纷齐聚“仙都”郊游,登山赏雪,烧香许愿,祈求吉祥平安。

元宵节迎紫姑是怎样的习俗?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传说紫姑原名何媚,字丽卿,唐武则天时人。由于她相貌美丽,寿阳刺史李景便害死她的丈夫并把她纳为侍妾,对她非常宠幸。李景的原配夫人非常妒恨,就在正月十五夜里偷偷地将她害死在厕间。天帝怜悯她,就将她封为厕神。也有的传说说紫姑是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因贫穷而死。民间有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夜里迎厕神紫姑的习俗,其做法大多是在正月十五夜里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让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并烧香祭拜她,以占卜年景的好坏,甚至是占卜众事。

正月十五闹花灯是为了避祸吗?

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据说来源于一个神话故事。古时候,一只天鹅降临人间,被猎人误伤了。玉皇大帝闻此非常恼怒,就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命令天兵天将下凡,去把地上的人畜全部烧死,以此来为他宠爱的天鹅报仇。面对人间将要降临的巨大灾祸,一位仙人冒着生命危险赶在天兵天将下凡之前前来相救。他告诉人们,只要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家家户户燃起火把,亮起灯笼,就可免此厄运。人们按照这位仙人的吩咐做了。随后,这位仙人又赶紧上天去报告玉皇大帝,说是已经火烧人间了,不必再烦劳天兵天将的大驾。玉帝率众神到南天门一看,只见人间果然是火光冲天,一片通红,就信了他的话,不再追究了。就这样,人类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从此,每年正月十五张灯、观灯就成为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花朝节悬彩帛护花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花朝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名“百花生日”。因各地花开时间的早晚不同,各地花朝节举行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在二月初二,有的在二月十五,有的在二月二十。花朝节有悬彩帛护花的习俗,这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唐玄宗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元徽的花迷,远近闻名。在一个早春二月之夜,一群由百花之精幻化的艳丽女子来到了他的花园,对他说众花本欲迎春怒放,无奈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想请他帮忙解难。花精要他准备一些红色锦帛,画上日月星辰,在二月十五日夜五更悬挂在园中的花枝上。崔元徽依言行事,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此事传开后,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

花朝节的盛行和武则天爱花有关吗?

花朝节得以在全国盛行,成为全国性的节日,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农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下令宫女去采集百花,并把采来的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香甜的花糕,还把这些花糕拿来遍赏群臣。这样,花朝节活动就从官府到民间流行开来。在那时,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以及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被提前到二月初二或二月十二。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彝族人如何庆祝巴乌节?

巴乌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流行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巴乌”即打猎归来的意思,是一种欢庆狩猎凯旋和祈望来日狩猎丰收的仪式,原本没有固定节日。过去,每逢寨中捕到猎物时,都要跳“巴乌”舞。跳舞之前,猎人要当众剥猎物。兽头给狩猎的指挥,兽皮给打死猎物的猎手,兽肉则由主持祭祀活动的“阿布”交与助祭在火上烧烤。其间兽头前、兽皮跟、众人从,围火堆重现打猎动作。肉熟以后,众人分食。后来跳巴乌化为定时举行的传统节日。节日中跳巴乌舞时的伴奏乐器是12面木鼓、12面铜锣和12支唢呐(闰年各用13件)。由36名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熊、鹿、虎子、兔、狐等的毛皮或者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装扮成飞禽走兽,围绕火堆踏歌起舞,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猎手们则手持弓弩或钢叉,将“猎物”围住,朝“猎物”们旋转的相反方向,表演各种狩猎动作。节日期间,还要进行耍龙灯、狮灯、白鹤灯等活动。

在苗族的偷菜节里男性也可以参与偷菜吗?

苗族的偷菜节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它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的苗族人中。节日这天,苗族的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而且绝对禁止偷本家族的,更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这是因为偷菜与她们的爱情婚姻有关。在偷菜节中,男性是不参与偷菜活动的。在这一天,姑娘们偷菜是正大光明的行为,她们不怕被主人家发现,而被偷的人家也并不责怪。偷完菜后,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吃白菜宴的时候还有这样的说法:谁吃得最多,谁就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天穿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立的?

天穿节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五举行,相传这一天为女娲补天日。在远古时期,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发生了冲突,打起仗来。水神共工被打败,他愤怒异常,用头撞向西方天空的支柱不周山。结果造成天崩地裂,火山爆发,洪水浩荡,猛兽巨鹰到处横行扑食人类,人类面临灭顶之灾。人类始祖女娲看到这些,非常痛心,就采来五色彩石日夜冶炼,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后,也就是正月二十五这一天,终于把破裂的天空修补好。女娲又斩断巨龟的四条腿,用来支撑天的四方,并且杀死猛兽巨鹰,治退洪水,使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纪念人类始祖女娲的功绩,人们就在正月二十五这天吃烙饼、煎饼,并要用红丝线系饼投在房屋顶上,谓之“补天穿”,这一天也被称为“天穿节”。

填仓节是为了纪念一个仓官吗?

填仓节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是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五日举行。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一个好心的仓官而设立的。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封建帝王仍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照样横征暴敛,弄得百姓饿殍遍野、民间怨声载道。一个在地方看守粮仓的仓官,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但他知道此举是触犯王法的事,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了以后,就放一把火烧了皇仓,连同自己也活活烧死。这件事发生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放粮救灾民的好心仓官,就将他死的这天定为填仓节。每到这一天,人们就用细炊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也祈盼新年有个好收成。

瑶族的赶鸟节是怎么来的?

赶鸟节是瑶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举行。它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瑶族人居住的山区,林木茂密,很适宜鸟雀繁衍生息。因此,每到播种季节,众多的鸟雀都纷纷飞来啄食庄稼,造成庄稼颗粒无收,人们损失惨重,但却没有办法解决。后来,盘山寨出了个会唱歌的盘英姑。她只要一开口唱歌,各种鸟儿都围着她倾听。人们受到启发,就在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齐聚山上模仿盘英姑的样子唱山歌,当鸟儿听得痴醉时,他们就赶紧播种。鸟儿们一醉就是半年,等到它们醒来,庄稼也早已收好了。此后,瑶族人民就把农历二月初一定为赶鸟节。节日里,不管天气如何,青年男女都会聚到一起赶会对歌,尽情玩乐。老年人则在家里制作“鸟仔粑”。到了晚上,瑶家人就走村过寨地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仔粑”,祈祷不生天灾人祸,辛苦一年能有一个好结果。

为什么说“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为传统的“春龙节”。此时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前后。天气变暖,河水解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掌管云雨的龙,也要从一冬的沉睡中醒来,所以人们常说“二月二,龙抬头”。在春龙节这天,唐代以后开始有了挑菜、迎富、踏青等项活动,时称“挑菜节”、“迎富节”。到了宋末元初,在我国北方地区,人们把这一节日和“惊蛰”节气联系起来,使它成为以驱虫害和祈丰收为内容的传统节日。明清以来,这一节日的风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我国北方至今还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的谚语,以寄托人们希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现在人们在二月二理发,给儿童剃头,称为“剃龙头”,妇女在这天禁忌做针线,以免刺伤“龙眼”。

你知道二月二迎富的习俗吗?

古人在二月二(即农历二月二)这天有祭祀富神以“迎富”的习俗。相传,富神本为一户人家的儿子,被他贫穷的邻家于二月初二求得而归养。没想到邻家不久就变得富足,后来竟然成为良田百顷、骡马成群的一方富户。这个被邻家求得的儿子也因乐善好施、为富而仁,死后被荐为“富神”。因此后人认为,二月二是个由穷转富的吉日,于是人们就于此日祭祀富神以迎富,后渐成习俗。据说富神在世的时候,生活俭朴,粗茶淡饭,最喜欢吃野菜,特别是“茵陈蒿”。于是人们就在二月二这天挑野菜献给他,并形成了挑菜的习俗。

二月二吃爆米花的习俗来源于怎样的传说?

在北方,民间二月二有吃爆米花的习俗,这来源于一个传说。当年武则天篡唐立国,惹怒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不久,庄稼枯死,河塘干涸。掌管天河的玉龙王听到人间哭声,便违抗圣旨,降雨人间。玉帝勃然大怒,将玉龙打下凡界,压在一座山下,并立碑文:“金豆开花方可归。”人们为拯救玉龙,四处寻找开花金豆。次年二月二日,一个赶集的老太太不小心把一袋金黄的玉米撒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便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在彝族的插花节里人们要互插哪种花以示吉祥?

插花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这天,彝族人民会集中到云南大姚县的昙华山欢度节日。插花节来源于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昙华山上有个聪明美丽的彝族姑娘咪依鲁,她勤劳勇敢,能歌善舞,与青年猎人朝列若相爱。当时,昙华山有个残暴的土官,欺骗人们说他在山上盖了座“天仙园”,强迫彝族人民将最美丽的姑娘送进“天仙园”。为了解救这些姐妹,咪依鲁毅然在二月初八这天,头戴毒花前往“天仙园”。她趁机将毒花在酒中浸泡,并与土官共饮,土官被毒死。咪依鲁为昙华山人民除了害,然而自己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朝列若得知咪依鲁进入“天仙园”,赶去营救,但咪依鲁已离开人世。朝列若悲痛欲绝,哭干了眼泪,哭出了鲜血,山上洁白的马缨花被血染红,从此变成红色。当地彝族同胞为纪念勇敢的咪依鲁和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将火红的马缨花看成是爱情和吉祥的象征。因此,每逢二月初八插花节,人们就把一束束火红的马缨花插在家门上,表示吉祥如意;插在老人鬓发上,祝健康长寿;插在情侣的发髻上,愿永结同心;插在田头、拴在牛角,以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你知道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而产生的吗?

“寒食节”又名“冷节”、“禁烟节”,大约在清明节前一两日。据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死难绵山而设立的纪念日。传说春秋时晋文公回国即位后,许多曾经随从他流亡国外的臣子,纷纷自我报功,因而得到了重赏。只有介子推没有向晋文公报功,而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介休东南)。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不料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子推。大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烧枯的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懊悔,将介子推母子二人安葬在柳树下。并规定以后在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用火烧饭,以吃寒食表示悼念。这就是“寒食节”。

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寒食节与清明节渐渐合二为一,演变成为清明节的一个习俗。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人们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踏青、荡秋千等以锻炼身体。

“浇花水”是怎么回事?

“浇花水”是流行于云南陇川地区的阿昌族人的节日风俗。每年清明后七日开始举行,节期四天。节日期间,青年男子抬着内盛清水的竹筒或面盆,从这寨到那寨寻找姑娘浇水。每寨姑娘也齐集在一家人家,与前来的小伙子对浇,相互浇个痛快。浇水后,小伙子和姑娘们便来到村寨外草地上,对唱山歌,谈情说爱。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吗?

泼水节在傣语里称为“比迈”,意为新年。因此,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

节日当天,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各挑一担清水要先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后,男女老少就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竞相泼水,表示祝福。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现在,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节日。

傣族的泼水节源于一个怎样的传说?

傣族的泼水节源于七位姑娘除恶魔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傣族被一个恶魔控制着。他为所欲为,把人间弄得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恶魔有七个美丽的妻子,都是他从人间抢去的姑娘。她们深知恶魔的暴行,巧妙地探知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决心为民除害。一天夜里,她们趁机将恶魔灌得酩酊大醉,最勇敢的第七个妻子趁他熟睡之际,悄悄拔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弓赛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断了恶魔的头。但滚落地上的这颗头颅竟又变成了新的灾难,顷刻间邪火熊熊,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七个姑娘把魔头轮换怀抱,直到腐烂。每轮换时,她们便打来清水相互泼洒,去除污秽。七姊妹大义灭亲的果敢行动和功绩,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热情赞颂。后来人们就把恶魔头颅腐烂的日子定为泼水节。这一天,浴佛之后,人们就用清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长。

清明节是怎样扫墓祭祖的?

清明节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举行。在中国民间,至今仍然保留着在清明前一天禁火寒食和扫墓的旧俗。在我国广大农村,于清明节前几天,就有人到祖先坟墓前培土、修整。到了清明节这天,还要在祖坟前祭奠。同时家家户户在门前插柳,表示为死者招魂。那么,扫墓之举为什么选择清明呢?其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或塌陷,需要修整;其二,清明前后,山清水秀,桃红柳绿,可借此去郊野,扫墓踏青;其三,据载,春秋时代,晋国贤臣介子推不愿下山受封与母亲一同被焚于清明前一日(寒食节),人们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于清明扫墓。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戴柳?

插柳戴柳,是古时候清明节期间一项与踏青、扫墓祭祀相联系的风俗活动。插柳,或插于房檐,或插于轿乘,或插于儿童的衣襟;戴柳,或戴于妇女头上,或把柳枝做成圈戴于头上。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俗谚。有的地方,还有把柳芽掺入面中做饼吃的习俗。据传这样的习俗来源于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在某年的三月三日到渭阳游春,同时也举行了一次祭奠死于国事的亡灵的仪式。在仪式上,唐高宗分赐给陪同祭祀的大臣每人一个柳圈,并说戴上它就可以在一年内免遭毒虫咬伤。尽管这种避害的方法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可是一经皇帝提倡,也就开始流行起来。后来江南老百姓将此演化成插柳,每逢清明节,家家户户都将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这一成语,就来源于清明节的插柳活动。

上巳节有哪些习俗活动?

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因在三月上旬的巳日举行,故名。汉代以后,节日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古时,上巳节要举行祭祀高禖的活动。高禖是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此外,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也是上巳节的活动。在上述三种水上活动中,以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后来这种习俗演化成曲水流觞和临水饮宴,并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在上巳节中还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在这一日,男女青年在河边沐浴祓禊,相互嬉戏,馈赠鲜花,谈情说爱。可以说是汉族的情人节。但现在此节已流失,只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尚有保留。

壮族三月三日为什么又叫“歌圩节”?

壮族三月三当天的活动以对歌为主,所以又称“歌圩节”、“歌婆节”等,亦简称“歌节”。

歌圩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歌择偶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关于壮族三月三日“歌圩节”的来历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

节日当天对歌时,男女分别三五个人组成一队,双方选定对手后即开始对歌。歌词多为情歌,在“谈情说爱”的一问一答中歌唱现实生活、历史传说等等。其歌词旧时多为即兴编唱,现在也有利用传承歌词的。这种对歌往往从傍晚一直对到天亮,也有昼夜不停连续歌唱的。在歌圩上,青年男女还有碰彩鸡蛋、抛绣球等习俗。现在,壮族三月三的活动仍然十分盛行。

白族“三月街”是为了纪念一位勇士而举行的集会吗?

“三月街”是云南白族人的盛大传统集会,在大理城西苍山中和峰麓举行,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起,为期五至七天。它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为白族人民除魔灭害的一位勇士而设立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奢望长生不老的暴君,他听信身边侍从的话,每天吃一对人的眼球,以此来求得延寿长生,这给当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时出现了一个充满神力和智慧的勇士。在三月的一天,勇士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和峰麓。他大施神威,唤来了一条神狗。神狗咬断了暴君的咽喉,喝干了暴君的血液,消灭了这个魔王,为白族人民消除了祸害。为纪念这个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们便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歌舞庆祝。渐渐的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为什么农历四月初八要举行浴佛的仪式?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佛教仪式节日,称为浴佛节,又称佛诞节。节日里要举行浴佛的仪式,这来源于佛祖诞生时的情景。佛经中说,摩耶夫人在一棵无忧树下生下了悉多太子。太子落地便能行走,举目四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上天为他的出生而感动,降下了香花雨;大地为他的出生而感动,让九龙吐水,为悉多太子沐浴。悉多太子就是后来的佛祖释迦牟尼。由此,每到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辰这一天,各佛寺的僧侣都要以甘草茶煮成“香汤”,在寺庙的浴亭里对释迦牟尼佛像勺水淋佛,为佛祖进行一次洗浴。

“浣花天”是为了纪念哪位女英雄?

“浣花天”又称“浣花日”,是为了纪念女英雄浣花夫人而定的节日。浣花夫人生于四月十九日,于是就将此日作为节日(唐、宋、元三代为四月十九日,明始改为三月三)。据史载,浣花夫人为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姓任。善于骑射,武艺高强。后嫁崔盱。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崔盱奉召进京,留其弟崔宽守城。泸州刺史杨子琳趁机攻打成都,崔盱夫人任氏英勇出战,击溃杨子琳,保全成都。朝廷加封崔盱为冀国公,赐名崔宁,并封任氏为冀国夫人。相传她居住浣花溪时,为一老僧深远洗僧衣,当僧衣入水濯洗时,水中立刻呈现无数莲花,五彩缤纷,此后,人称洗衣处为“百花潭”,称小河为“浣衣溪”,称任氏为“浣花夫人”。

澡塘会来源于一个怎样的美丽传说?

澡塘会也叫“汤泉会”、“赛诗会”、“赛诗节”,是傈僳族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十四日举行。主要流行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碧江、兰坪、云龙等地。它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生活在怒江西岸高黎贡山脚下的姐妹,她们从小就能歌善舞,心地善良,擅长用歌声来愉悦乡亲,乡亲们都喜欢这姐妹俩。因为姐姐长的是瓜子脸,妹妹长的是月亮脸,乡亲们便亲切地把她们称为“尖姑娘”姐姐,“团姑娘”妹妹。每天傍晚,乡亲们就来到坪上,和姐妹俩尽情歌舞,忘掉一天的辛劳。天女嫉妒人们对两姐妹的爱戴,就让天神把姐妹俩变成尖山、团山。但即便变成了山,姐妹俩也不屈服。尖山往上长,要刺破青天;团山往下伸,要堵住怒江淹没天宫。天神大怒,就把九颗铜钉钉在尖山顶上,然后在上面罩一口铜锅;把七颗铁钉钉在团山脚下,同样在上面罩一口铁锅。这样两山虽不再生长,却从两山脚下流出两股滚烫的汤泉。人们都说,这是姐妹俩胸腔里流出来的热血。为了纪念这两姐妹,人们就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十五日,带着美酒佳肴,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澡塘会。节日期间,数千群众齐聚当地的泸水麻晡理都温泉和登梗理都温泉沐浴歌舞。人们组成上百个歌场,各地的著名歌手都赶来相聚,赛歌比舞,结交诗友。同时这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选择佳偶的好时机。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别称吗?

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端午节的名称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较常见的有以下几个。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夏节:因五月初五正值夏季,又是夏季最大的节日,故称“夏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在此日有以兰草汤沐浴去污的习俗。所以称“浴兰节”或“沐兰节”。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因此日有装饰小儿女及请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习俗,所以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人们这一天就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以此来驱邪避毒,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驱五毒”是怎样的习俗?

“驱五毒”亦称“避五毒”、“禳五毒”、“避毒虫”、“避瘟疫”、“辟邪”、“辟煞”等。民间俗信五月为恶月、毒月,多灾多难;又时值初夏,毒虫滋生,病毒渐趋流行,因此需要驱避。另外,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因此需要驱五毒以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也有人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还有的在屋角及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酒,烧药烟,并有悬艾、画额、插菖蒲、佩香囊、贴五毒符、戴长命缕、穿五毒背心、兰汤沐浴以及采药、捕蟾等习俗。

端午节挂蒲艾的习俗和谁有关?

民间端午节挂蒲艾习俗的由来据说与黄巢有关。唐朝末年,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闻听义军来了就纷纷逃难,唯恐避之不及。这年五月,黄巢的义军打到河南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遇见一个村妇手拉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怀里却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随着逃难的人群西行。他感到很奇怪,就上前询问。那妇人说:“县衙今天挨门传令,说黄巢马上要血洗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只好带着孩子逃命去了。”黄巢又问:“那你为什么拉着小的,却抱着大的?”村妇答道:“大的这个孩子,父母都已被乱军杀死,如今只剩这根独苗了。小的这个是我的亲生儿子,万一黄巢追来,我宁肯丢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下邻家的这根独苗。”黄巢听了,大为感动,就让她回去把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他们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老乡亲。第二天正是五月初五,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菖蒲和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百姓因此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端午赛龙舟,在有些地区又称为“划龙船”或“龙舟竞渡”,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水上竞技活动。

据说赛龙舟习俗的由来与越王勾践有关。春秋末期,越国和吴国打仗,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得惨败。勾践不得不做了战俘,为了日后能打败吴国,重新取得霸主地位,他在吴国忍辱负重三年,像仆人一样地侍奉吴王,终于赢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而归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报仇雪恨,把夫差打败。而在和夫差作战的过程中,他在五月初五成立的水师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这种坚强的毅力和决心,感动了不少的人。后来人们就在五月初五这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并相沿成俗。

藏族的采花节是为了纪念一位姑娘吗?

采花节也叫女儿节,流行于甘肃与四川交界的博峪一带,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五月初五,节期两天。它是为了纪念一位姑娘而设立的。相传很久以前,当地荒芜一片,人们很难生存。有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聪明伶俐,勤劳而富有智慧。她不仅教会了人们开荒种地,纺线织布,还教会了人们采花治病。后来,莲芝姑娘在五月初五上山采花时失足摔死。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将她死的这天定为采花节。采花节的主要活动是抢水、采花和祝福。节日的早晨,人们要抢泉水洗身、饮用,俗信这一天用太阳未照的泉水洗浴可以得到吉祥,饮用可祛除疾病。接着,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上美味佳肴,到阿里坎山上去采花。出发时,全村男女老幼欢歌送行,采花者则表达采花的决心和愿望。到达采花坪,姑娘采花,小伙砍柴、支锅、搭棚,傍晚开始歌舞,直到半夜方休。第二天黎明返回村寨时,姑娘头上插鲜花、戴花环,背上满筐鲜花草药,父老乡亲们盛情欢迎、款待。采花姑娘则给大家赠送礼物(葱花和香柏),并祝福。

达斡尔族药泉会是怎么来的?

农历五月初五是达斡尔族的药泉会,达斡尔族称这一天是天下之水复活的日子,他们在这一天齐聚五大连池药泉山下,举行盛大的药泉会。

传说在一百多年以前,五大连池一带森林茂密,野草遍地,依山傍水,野兽出没其间,是个狩猎的好地方。一天,有一位达斡尔族猎人打伤了一只小鹿,小鹿带伤逃到五大连池药泉山,猎人也紧跟着追了上去,他发现受伤的小鹿在喝了这里的矿泉水后,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于是猎人捡了一些石头堆在泉边作为标志以免遗忘。从此以后,这里的泉水能治病的事就在远近传开了。后来,人们在药泉山上建起了钟灵寺,在池子旁建起了黑龙庙,从此,这里便有了五月初五举行药泉会的习俗。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此地,庆祝他们发现了神水。夜晚燃起篝火,边跳舞、边唱歌,午夜时分,大伙争着去抢喝神水。这些人返家之前每人搬块石头挂上红布条以求吉利,并相约来年再来相会。

傣族的粽包节是源于一个爱情悲剧吗?

粽包节是傣族民间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流行于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节日当天,未婚的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互唱情歌。如果小伙子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姑娘,就把随身带来的粽包掷给她,如果姑娘也有意,就捡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一直到日落西山才离去。

其实,粽包节来源于一个爱情悲剧。相传,有一对傣族青年男女,他们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深深地爱着对方。但双方的父母却都不同意这门婚事,硬要把他们拆散。这对恋人因不能结合而忧郁成疾,双双死在大龙潭。为了纪念这对追求幸福的男女青年,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每年的五月初五,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在大龙潭的芒果树下举行粽包节,让青年们选择自己理想的情人,结成幸福的恩爱夫妻。

彝族的都阳节与汉族的端午节有何联系?

都阳节是彝族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及金沙江沿岸等地。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古时有一年天气炎热,彝族寨子里病疫流行,传染迅速,人们惊恐万分。江边的汉族兄弟听说后,就把端午节采的菖蒲、艾叶和雄黄送上山,用药给病人洗疮,用雄黄给他们擦身,很快,感染疫病的彝族人就都康复了。后来,彝族人备了厚礼下山感谢汉族兄弟。从此,彝族人知道了端午节采的草药可以祛病防邪,所以也过起了汉族的端午节。彝族把“端”念“都”,所以将端午节(端阳节)叫做“都阳节”。节日这天,家家在门前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用雄黄酒擦脸,青年人带上粽子、酒和砣砣肉到山间草坪唱歌跳舞、摔跤赛马,尽情娱乐。

神仙坡节是为了纪念一位成仙的小商贩吗?

神仙坡节流行于贵州省纳雍县和水城一带,是彝族、仡佬族等的民间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据说此节是为了纪念一位好心的小商贩而定的节日。传说古代时,当地有一位叫木达的小贩,他买卖公平,从不欺诈,而且有一副成人之美的好心肠。在小贩一百岁生日的前一天,他通知周围四十八个村寨的各族青年人聚集到今天的神仙坡上,然后他为这些青年人穿针引线物色对象。后来他便乘白鹤慢慢升天而去。从那以后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神仙坡,并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集中到神仙坡来歌唱娱乐,以纪念这位成仙的老人。后来便形成神仙坡节。

龙母是谁?五月初八为什么要祭祀龙母?

龙母本姓温,其父系广西藤县人氏,姓温,名天瑞;母亲系广东德庆县悦城人氏,姓梁。相传温女出生于农历五月初八。她非常聪慧善良,有预知人间祸福的本领,并精通各种医术,经常救死扶伤,义务为乡里百姓服务。不仅如此,她还率领“百越”群众战胜天灾人害,让当地人得以安居、生息、繁衍,因而深受人们的拥戴,被推为仓吾氏族的领袖。一天,她到江边去洗衣服,看到沙地上有五个巨蛋,就把它们带了回去。没几天,卵里孵出了五条如蛇状能活动的蜥蜴。温女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似的细心喂养,到它们长大后,温女却发现它们是五条活灵活现的小龙。五条小龙感念温女的养育之恩,衔鱼孝敬温女,不断帮助温女与水灾、旱灾、虫灾和官灾作斗争,造福黎民百姓。于是,温女被西江流域的百姓们尊称为“龙母”,成为造福百姓,保平安的“神女”。人们就在她的故乡广东悦城为她立庙祭祀,每逢龙母农历五月初八诞辰,纷纷前来参拜。

达努节是为了纪念瑶族传说中的创世神而设立的吗?

达努节是瑶族民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叫“盘古王节”、“祖娘节”、“二九节”、“瑶年”。在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举行,节期一般为三天。但不是年年举办,而要依当地习俗和谷物收成以及人畜安全等状况来定,有的三五年一次,有的则要十二年一次。瑶语“达努”意为“不要忘记”。此节是为纪念瑶族创世神密洛陀而设的。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有两座山——布洛西山和密洛陀山相互对峙。经过九百多年,两座山挨到了一起,在五月二十九日这天生出了布洛西(男)和密洛陀(女)。后来他们结婚,整治山水,种植草木庄稼,育出六畜,生了三个女儿,其中三女儿成为瑶族的祖先。于是,人们就把密洛陀生日这天定为达努节。届时人们身着盛装,备足酒食,到预先整理好的活动场所,把食品堆放一处,集体野餐。同时,要敲铜鼓,跳铜鼓舞,有的地方还要赛鼓。此外,还有点冲天炮比赛、赛画心、打拳、吹唢呐、对山歌等活动。青年男女还在这天谈情说爱。

你知道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吗?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一般在每年的夏、秋季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意为娱乐或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节日一般持续一至七天。节日期间,热闹的会场吸引着方圆几百里的蒙古族同胞。大家身穿节日盛装,或驾车,或骑马,不辞辛苦地聚集到会场上。节日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比武等各项体育活动和文艺体育表演、庆丰收仪式等,气氛相当热烈。

关于那达慕大会上赛“布鲁”的习俗有着怎样的传说?

“布鲁”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重要武术。赛“布鲁”是那达慕大会上的重要活动。赛“布鲁”分为两种,一种是掷远,一种是投准,也有两种同时进行的,两项都赢的人被称为“图拉嗄”(蒙语“头目”的意思)。关于赛“布鲁”的来历,在蒙古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王爷府有一位名叫海日图的公主,她不仅相貌美丽非凡,而且自小练就了一手既能投远又能投准的好“布鲁”。到了她18岁那一年,她的父王要为她从贵族子弟中招聘驸马。海日图公主则想通过赛“布鲁”,从平民中选取一位“图拉嗄”来作为如意郎君。王爷并不同意,海日图公主就和父亲约定,先在贵族中举行赛“布鲁”,如果她赢了,就得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平民中选婿。结果公主大胜,那些贵族子弟都败在了公主的手上。不得已,王爷只好于第二日早晨按照海日图公主的意见,让广大牧民青年报名比赛“布鲁”。最后是一名叫做巴特尔的后生获胜了,按照协议公主和他成了亲。但是,凶恶的王爷恼羞成怒,却在暗地里杀害了刚与公主成了亲的巴特尔。

广大蒙古族人民,十分同情不幸的公主,为了悼念这个不幸的事件,在以后的每次那达慕会上,都要举行赛“布鲁”的活动。

苗族的封斋节忌吃荤吗?

封斋节是流行于湘西苗族的传统民间节日,时间是从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开始,至小暑后的巳日结束。封斋期间并不忌荤,可以吃猪、牛、羊肉,但忌吃鱼、虾、鸡、鸭、蟹等。见了飞禽走兽不能打,连提及名称也不许,苗族人认为触犯了这些禁忌会招来灾祸。民间认为这一天是鸦溪大王遇难的日子。斋家若家中有人死,则要杀猪酬祭神灵,以示赦罪。小暑后的巳日为开斋节。人们再集资杀猪祭神,求神保佑赐福。猪肉及内脏要按户分配。这天各家的女婿须来家宴饮,共享开斋之乐。

六月六请姑姑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古时六月六日这天,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款待一番。谚云:“六月六,请姑姑。”这天也被称为“姑姑节”。

六月六请姑姑的习俗,据传来源于春秋时晋国宰相狐偃改过的故事。晋国宰相狐偃精明能干,晋国上至晋文公,下至黎民百姓都十分敬重爱戴他。因此每年六月初六他过生日的时候,就有好多人给他送礼贺寿。但他后来慢慢的居功自傲,挥霍无度,变得骄横起来,人们对他敢怒不敢言。他仍旧我行我素,不知悔改,甚至气死了好言相劝的亲家翁。他的女婿知道这件事后,就决定在六月初六趁为他贺寿之机,杀死他为父报仇。狐偃的女儿知道后,急忙奔回娘家报告了此事。狐偃下乡放粮归来,听说此事,便在自己生日这天,请女儿女婿回门,诚恳地改过,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从此两亲和好,岳婿关系更加亲密了。此事传出去后,民间纷纷效仿,取其改过、认错、解怨、免灾之意。每年六月初六日,请出嫁的女儿回门停娘家,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习尚。

六月六翻晒经书的习俗和唐僧取经有关吗?

六月六也是佛教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弄湿了,后捞出,于农历六月六日曝晒,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后来各个寺院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所藏经书,并逐渐沿袭成俗。

你知道广西龙胜红瑶的晒衣节吗?

每年农历六月六日,是广西龙胜红瑶的晒衣节,也叫红衣节。红瑶即是因为女性穿着的红色衣服而得名。这个节日是除春节外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据说在这一天太阳晒过的衣服不会发霉生虫。在这天,家家户户都杀鸡杀鸭,杀猪宰羊,寨子里宾客盈门热闹异常,嫁出去的女儿和在外寨入赘的儿子,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挑着鸭子、酒和礼品,背着小孩回到婆家来过节。各个寨子还要搭台唱戏对山歌。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把箱底的花衣、饰衣、花裙拿出来晒,各家的晒排上、走廊上一串串红色的衣裳鲜艳夺目,“晒衣节”也因此而得名。近年来,为发展旅游,龙胜每年都要在节日期间举办系列活动,目前“晒衣节”已被自治区定为全区民族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闹鱼节是个怎样的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十八日,是苗族人民的闹鱼节。每当闹鱼节到来的前一天午夜,人们就站在高坡上不停的呼喊,迎接这良辰吉日的到来。节日早上,姑娘们要到河边梳洗打扮。中午男人们要举行斗鸟活动。下午,闹鱼活动开始,名为闹鱼,实是闹人。每个村寨参加闹鱼的人都要排成队伍,每人手持一根顶端留有叶子的树枝,沿河岸向节日地点进发,还不时发出阵阵喊声。闹鱼开始,数十名小伙子走出队伍,围圈打转,边蹬地边念口诀。然后,由一位主持者把象征闹鱼药的叶子撒到河中。两位小伙子腰扎茅草,跳入河中,互相拥抱翻滚,喊喊叫叫,表演鱼被毒药闹晕了的种种姿态,然后上岸。

火把节是为了纪念坚贞的慈善夫人而举行的吗?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傈僳、拉祜、纳西、普米等族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其由来有多种传说,但有一种颇为流行。唐玄宗开元年间,云南被划分为六个地区,称为“六诏”,分别由六个诏王统治。南诏最为强大,南诏王皮逻阁意欲吞并其他五诏。皮逻阁便设计邀请五诏首领聚会,并将五诏首领焚尸于松明楼内。六诏之一的邆賧诏王之妻慈善夫人得知此事后悲痛至极。她亲自点燃松明为丈夫招魂。不久,在皮逻阁的大兵围攻之下,慈善夫人自杀身亡。后来,云南各族人民为纪念这位坚贞不屈的慈善夫人,便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点燃火把,举办活动。

杀龙节为什么要“杀龙”?

杀龙节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节日,流行于贵州黎平县龙额、地坪一带,于每年农历七月初四日举行。此节日的寓意是求玉皇大帝与海龙王降雨,以滋润干枯的禾苗。传说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小龙,到处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东海龙王为取信于民,将小龙发配到南江河。南江河很小,小龙无法再给百姓造成水灾,但它恶性不改,又使南江两岸连年干旱。当地人民十分气愤,他们团结起来,在七月初四除掉了恶龙。后人遂以此为节。杀龙节当日,全寨男女老少有的拿铁叉,有的挑着油枯,有的拿着渔网等,加入“杀龙”行列。活动由寨老主持,全寨人基本到齐后,寨老一声令下,几十担油枯倒入水里,河水顿成黄色。人们纷纷跳入河中,抢捉河鱼并追逐戏水,整个河面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晚上,大伙将白天捕来的河鱼烹食,边吃边唱,闹至夜深方歇。

你知道七夕节有哪些别称吗?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相传来源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七夕节有好多别称,它们都有各自的含义。

双七:这一天的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非常特别,一年才能相遇一次,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各地都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织女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习俗多由少女、小孩子为之,故称。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七孔针乞巧的习俗,故称。

七夕节怎样接牛女泪?

七夕节接牛女泪,这种风俗是从唐代流传下来的。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相会,离别之际必洒泪,故民间有接牛女泪一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夜,姑娘和少妇将采来的七色鲜花和当季的新鲜水果,散放在水盆里,供献给织女,并对空朝拜。还将空水盆放在院庭,有的放在天井或屋顶上,承接夜间露水于盆内。她们认为这“露水”就是牛郎与织女哭诉的眼泪,所以称“接牛女泪”。次日用花上的露水拭目,俗说可以使人眼秀目明,亦有用露水沐发和洗各种梳妆用具的,俗说可以使头发乌黑发亮,不存垢腻。

拾天粉是怎样的习俗?

拾天粉也是七夕节的一种习俗。天粉,即为天上掉下来的扑面粉。传说,织女急于会见牛郎,忙作打扮,不慎临走收拾化妆品时将粉盒打落在梳妆台下,于是,像雪花似的银白粉面随风飘浮而下,由于在空中沾润了水汽,就凝结成颗粒状的白土块,坠落人间。老一辈人说:农历七月初八早晨太阳未出山之前,只要你不作响、不吱声、轻脚轻步,在那城墙根、井台上、土坎下、房前屋后,定能拣到这种白色土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拾天粉”。惹得那些好奇的年轻人去拣拾,姑娘们竞相擦抹。又说,擦了这“天粉”,黑姑娘能变白,白姑娘可以长得更漂亮。

你知道关于哈萨克族阿肯弹唱会由来的传说吗?

阿肯弹唱会是居住在新疆、甘肃的哈萨克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盛夏举行。“阿肯”在哈萨克语中指的是优秀的民间歌手,他们是能即兴咏歌的行吟诗人,是弹奏冬不拉的高手,是草原上最受人们爱戴的艺术家。哈萨克族人能歌善舞,拥有众多的“阿肯”。每年盛夏之际,他们从各地赶来,弹起乐器冬不拉,一展歌喉。人们围坐听唱,如痴如醉。关于阿肯弹唱会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阿尔泰草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年轻女歌手,深得群众的喜爱。有一年夏天,头人被她的美貌和歌声所吸引,要威逼她成亲。这时天上突然飞来一匹骏马,将姑娘驮上云天。原来骏马是姑娘的情郎所变,将她救出险境,共同去向远方。姑娘留恋这里的草原,将手中的冬不拉扔下,化成了无数张同样的乐器,飘落到这里的人间。从此,每年夏天,人们都要聚集弹唱,以纪念这位姑娘。阿肯们有独唱、对唱、合唱等等。除传统曲目外,还往往即兴编词,歌唱赞美草原生活、追求自由的理想,其中弹唱时间最长、口才流利、声音嘹亮、最吸引听众者为优胜,备受人们尊敬。

盂兰盆节源于一个怎样的故事?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传说此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用天眼查看母亲在地府的生活情况。他看到母亲坠入饿鬼道中,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连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连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后来目连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为他念《盂兰盆经》,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罪孽,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佛祖还嘱咐他于农历七月十五做盂兰盆以祭其母。于是目连按照佛祖指点,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联合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度亡魂。佛祖有鉴于此,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于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于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由此形成了盂兰盆会。

民间有几个鬼节?

民间有三大鬼节:清明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和十月初一送寒衣节。清明墓祭,要设酒饭等享祀祖先,并修坟、扫墓;七月十五中元节除墓祭外,还有望祭以及放河灯照冥救孤的活动;十月初一最突出的节俗就是给亡人送寒衣。

维吾尔族的巴拉特节为什么又叫“油葫芦节”?

巴拉特节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在开斋节前45天举行,即伊斯兰教历八月十五日之夜。这一天,家家庭院中立一木杆,上挂一只油葫芦,待入夜,全家老少彻夜守着葫芦里的灯油燃尽,一等灯灭,全家人将油葫芦踩碎,以示一年中祛灾平安。在这一日,宗教人士则通宵念经。因在这一天家家要悬挂油葫芦,因此,又叫“油葫芦节”。

为什么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每到这天,在外的游子回家和家人团圆,并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

中秋节的形成,通常有两种说法:一是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开始在这一天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人们就将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赏月是为了捡桂枝或桂叶吗?

人们都在中秋节赏月,在月亮下吃月饼、瓜果,据说这是为了捡到月中桂树的桂枝或桂叶。传说月亮中的那株桂树又高又大,每年只发一根枝条。如果把这根枝条截下来,一个人就得用一年的功夫。如果这根枝条掉到地上,就是天降宝物。假若人们捡到它,用它来做粮柜,粮食就吃不完;用它来做衣箱,衣服就穿不完;用它来做钱盒子,钱就花不完。有一年中秋,一家人正在月亮下吃团圆饭,突然从天上掉下一根树枝。这家人开始并不知道它是月亮上的桂枝,只是把它拿回家当柴烧,可是怎么也烧不完。他们感到很奇怪,就去求神问卜,才知道它是月亮上的桂枝。后来这家就良田百顷、家财万贯,成了非常富贵的家庭。从此以后每年中秋,大家都喜欢坐在月亮下吃瓜果、月饼,并希望能拣到桂枝。

还有的地方说,那掉下来的不是桂树枝,而是月桂叶。月桂叶每年只落两片叶。一片落在渺无人烟的深山里,一片落在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所以深山里有宝藏,大海里产珍珠,都是月桂叶变的。要是它落一片到谁家,谁家就家道兴旺,人才辈出。

“兔儿爷”是什么东西?中秋节祭月时为什么要用“兔儿爷”?

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祭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是一种泥人玩具,有手工捏的,但大多是用泥模子扣出来的,长得都是一个模样。说是兔子,还不如说更像人,身体、脸形都是人的样子,只有从那一对长长的耳朵和画成三瓣儿的嘴巴才看出点兔子的模样。民间传说吴刚学仙离家三年,炎帝之孙伯陵与他的妻子阿女缘妇私通,生下三个孩子。后来吴刚被贬到月宫砍桂树,他的妻子很愧疚,就叫最小的两个孩子飞奔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父亲。这两个孩子就是月亮里的蟾蜍和兔子。由于兔子上了月宫,因此古时人们过中秋,祭月时必用“兔儿爷”。

拉祜族在月亮节怎样祭月?

月亮节是拉祜族传统节日,拉祜语称月亮为“哈巴”,故“月亮节”又称“哈巴节”。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流行于云南南部。节日当天,各家选最好的瓜果,摆放在篾桌上,抬至祭山神的地方祭月亮。全寨老少在月光下,围着篾桌跳芦笙,庆祝丰收。在佛教盛行的地方,拉祜族各村寨就要到寨中佛房内过“哈巴节”。节日当天,“扒母八”(佛爷房)挂一幅绘有月亮图形的大白布,下设供桌、香炉、蜡台。天黑前,人们带鲜黄瓜、芭蕉、甘蔗、菠萝、石榴等至佛房,摆好供品,燃香蜡,烧纸钱,佛爷念经祈祷。祭品赠给佛爷后,人们返回寨内,云集在歌场上跳芦笙,各寨歌手赛唱传统歌谣,谁能通唱《古理古根》,可夺得“戛木可”(歌手或能手)称号。同时,月亮节也是青年男女吹笙弹弦,寻找意中人的好时机。

高山族阿美人为什么要举行观月祭?

观月祭是台湾高山族阿美人的传统祭祀节会,流行于台湾东海岸地区。多在每年九月择一月明之夜举行。这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古时花莲有座美仑山,山上住着三个小仙人,他们保佑这一带人畜平安、风调雨顺。后来这三个小仙人为恶作歹,使农作物长不好。阿美人首领要把三个小仙人赶入海中。仙人说,以后只要在六月十五进行捕鱼祭,八月三日狩猎祭,九月里举行观月祭,就可以年年丰收。说毕三个小仙人都跳入大海。从此,阿美人在九月选一个月明之夜,由男子集资买一头水牛,宰杀后置放林中,男子围牛而舞。歌舞毕,把牛肉切成块,按村中长幼次序分配。妇女们身着节日盛装,花枝招展,参加祭节歌舞活动。众人边吃边歌舞,欢乐通宵。青年男女趁此良机寻找佳偶。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

民间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风俗,据说此风俗始于东汉。相传东汉的时候,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一年汝河两岸兴起了瘟疫,死了很多人,后来连桓景的父母也病死了。桓景听说这是汝河里的瘟魔在作怪,于是他就到南山跟随方士费长房学习道术。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一天,费长房对他说,九月初九这一天瘟魔又要降临在他家乡。他现在应马上回家,只有让乡亲们每人都在胳膊上系一个绛紫色的袋子,袋子里装上茱萸,然后全都外出登高,喝菊花酒,才能躲开这一场大灾难。桓景听从了师傅的话,在九月初九这一天,让全乡人外出登高饮酒。大家晚上回家的时候,发现家中的鸡、狗、牛、羊全都死了。费长房说是这些动物代全乡人受祸了。从此,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重阳节赏菊的习俗和大诗人陶渊明有关吗?

我国民间流传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赏菊的习俗,始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他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人们奉为“九月花神”。

陶渊明喜欢种菊花,他不仅把菊花用来观赏,而且还用以食用。每逢秋日,当菊花盛开的时候,附近的乡亲、远处的朋友,常到他家做客赏菊。他就摊煎饼、烧菊花茶款待亲朋,大家走时采菊相送。由于来赏菊的人川流不息,常使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他常想,菊花若能一日开,客人一天来就好了。后来,他灌园浇菊时,自语祝愿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到了九月九日那天,含苞欲放的菊花真的争奇斗艳地一齐盛开了,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亲朋好友笑逐颜开,望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满园菊花,吟诗作赋,都夸菊有情,不负陶公意。亲朋好友相约,年年重阳一日来赏菊,重阳赏菊的习惯便由此而形成,流传至今。

彝族九月初九为什么要拜祖公树?

拜祖节是云南巍山县天空山一带彝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举行。节日前,各家要将出嫁的女儿和去别家上门为婿的儿子都接回来,一家人幸福团聚。节日当天要举行祭拜祖公树的仪式,并祷告祈福。为什么要拜祖公树呢?俗传很久以前,当地的多雨村、麻秸房曾同遭匪劫,村民群起抵抗,但寡不敌众,最后只剩下两男两女躲入一棵空心的大树,才免遭劫难。这四人都感谢大树救了他们的命,所以常去祭祀,临死前又嘱咐后人,将他们葬入大树空洞中。因此村民每年拜祖节,都来拜祭这棵祖树,祈求祖先的护佑。同时人们也认为几百年、上千年树龄的大树,生机旺盛,崇拜大树,就可以使祖公像大树一样,永世长存,长年庇荫于子孙。

送寒衣节来源于孟姜女的故事吗?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送寒衣节,在这一天,人们都要上坟祭奠。据说这个节日的由来与孟姜女有关。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不畏艰辛,到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地方,为丈夫万喜良送寒衣。可是寻遍了长城,都未见自己的丈夫,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上天让一段城墙倒塌下来,使她见到了丈夫尸骨。这天恰恰是十月初一。以后每年这天,人们都面向长城,为死难的亲人烧纸钱,烧纸糊的衣服,表示悼念,名曰“送寒衣”。时间长了,相沿成俗,每年十月初一也就成为祭先祖、焚纸衣的一个节日。

伊斯兰教开斋节有怎样的民俗活动?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亦称“大开斋”、“大节”、“大年”、“大聚”。伊斯兰教历规定,每年九月,9岁以上的女性和12岁以上的男性穆斯林都要封斋一个月,称斋月;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大约在日出前一小时和日落后一小时进餐,白天禁止吃喝和性行为。十月一日开斋,为开斋节。节日早上,成年男子沐浴净身,身着盛装,或手持经香,聚集清真寺或出荒郊举行会礼。之后,先向阿訇道安,接着互道“萨拉姆”。会礼结束,或由阿訇率领集体游坟扫墓,或各家各户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在墓碑的刻字上描红,整墓培土,随后分头前往各亲友家拜节,互赠油香、馓子等各种炸果,表示祝贺,青年男女则有选择此节结婚者。此外,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这天还举行刁羊、赛马、射箭等活动。

傈僳族新米节的新米饭为什么要先喂狗呢?

每年十月下旬,是傈僳族人民的“新米节”,也叫“团圆节”,是傈僳族人民传统的古老节日。节日这天,人们要用背篓收新稻谷背回家中,舂成新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并先把新米饭让狗品尝。据说这是为了感谢狗的恩德。传说远古的时候,黄谷堆积如山,遍地都是粮食。人们肥吃海喝,吃用不尽,就过起了贪图享受的日子。天王为惩罚人的贪婪,就将稻谷全部收回天上,连谷种也未留一颗。这时通人性的狗,连跑带追,从天上带回三粒种子。三粒种子发芽、生长,人间才获得救命的粮食。因此每逢农历十月下旬,傈僳族要过新米节,欢庆丰收,表示对狗的尊敬。

在苗年里有哪些具体活动?

苗年,苗语称“郎卯”,是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等地苗族的节日。在农历九月至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日(牛日)举行。苗年前夕,各家净扫庭院、房舍、缝制新衣,添置新的生活日用品。各户普遍杀鸡、杀鸭、买肉、酿酒、做糯米糍粑。除夕那天,家人要团聚,晚上要守岁,鸡啼时即放鞭炮或鸣粉枪报年。节日期间,大一点的苗族村寨便组织芦笙队,进行串寨赛芦笙活动。有时还要进行斗牛、斗马、斗鸡、斗鸟、射击、爬竿等传统体育比赛等。

俄喜节是为了庆祝藏族人们定居四川木里而设的吗?

俄喜节是四川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藏族人民的古老节日,农历腊月初七举行。节日当天,藏族人民身着盛装,聚集在广场上,围着篝火欢歌跳舞,并举行赛马、射箭等比赛。俄喜节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在很久以前,从西藏、云南等地先后迁来阿哲、让甲、草坡、八尔等藏族支系,他们于腊月初七到达了土地肥沃、草木丰茂的四川木里。那天夜晚,明月当空,七姊妹星闪闪发亮,四周景色宜人,于是他们就聚集起来,唱歌跳舞,纵情欢乐。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七,这些地区的藏族人民分别聚集歌舞,世代相传,就变成了今天的俄喜节了。

你知道莲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莲花的生日,这一天又名荷花生日、观莲日、莲诞节。这是个地方性节日,专以观赏荷花,进行与荷花有关的游艺娱乐为节日内容,至今尚有影响。这个节日,在江南水乡一带莲花盛开的地方尤为盛行。人们在这个节日中,赏莲、栽莲,吟咏游戏,流连忘返,尽情饱览莲的秀色。这天晚上,有人在采来的荷叶里面点上一支蜡烛,让小孩子提着玩耍;或者将莲蓬挖空,点上蜡烛照明;或者将百千盏荷灯沿河施放,随波逐流,闪闪烁烁,非常好看。

你知道三元是指哪三个节日吗?

三元指的是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上元节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元宵节”;

中元节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鬼节”,寺庙里有盂兰盆会,超度亡魂;

下元节即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

你知道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吗?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忠孝节等,也称“尔德·阿祖哈”,含“牺牲、献身”之意。据传,“先知”易卜拉欣梦见安拉命他杀死自己的儿子以示忠诚。易卜拉欣是个虔诚的信徒,决定遵命执行。安拉为之感动,在他杀死儿子之前命他以羊代替。易卜拉欣谢过安拉,将羊宰了,用以供奉真主安拉。这一天正是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此后人们每年都在这一天宰牲献祭,沿袭成俗。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汇集到附近清真寺举行隆重的参拜仪式。参拜开始,寺内寺外所有信徒一律向着圣城麦加方向,排除杂念,磕头礼拜。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在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藏族人民在过藏历新年以前要做哪些准备?

藏历年与汉族的农历新年大致相同,它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藏历年是根据藏历推算出来的。藏历新年这一天恰好是农历正月初一。在新年前一个月左右,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藏民们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了。

除购置吃喝玩乐的年货外,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个名叫“切玛”的五谷斗,即在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别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还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种子,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二寸长的青苗。“切玛”和麦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临近节日,男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妇女则精心制作“卡赛”,“卡赛”是一种酥油炸成的面食,分为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涂以颜料,裹以砂糖。它既是装饰神案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赛”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同类推荐
  • 学无涯丛书-世界名楼

    学无涯丛书-世界名楼

    宇宙无限,生有穷时;知识无界,学无涯际。世界名楼主要讲述了世界上有名的各种楼宇或宫殿,包括:中国的黄鹤楼、大雁塔,印度泰姬陵,法国:卢浮宫、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奥地利维也纳歌剧院,美国白宫等。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集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集

    国旗、国徽和国歌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民族精神的体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伴随着雄壮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在壮族文化与性别平等总论的观照下,从壮族婚姻家庭与性别平等、壮族经济生活与性别平等、壮族政治参与与性别平等、壮族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壮族教育文化与性别平等、壮族哲学思想与性别平等六个层面,全面而系统、有根有据地向人们展示了壮族性别平等的种种文化表达,给人们提供了性别研究的一个新样本。
  • 中国回族用品研究

    中国回族用品研究

    本书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轻纺工业局2010年度委托科研项目,由宁夏轻纺工业局局长龙飞亲自策划并组织启动。在数年的调研中,接触到了较多的宁夏回族用品,并收集了部分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形成了该项目的研究基础。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人生际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人生际遇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神兵天衍录

    神兵天衍录

    本书收藏神兵千万,自太古起,量劫不终。神兵故事,属性奇异。
  • 在最美的年华与你相遇

    在最美的年华与你相遇

    相互的暗恋,一直无法说出口的爱意。平时无微不至的关心,最终换来了女主铃铛的告白
  • 姜医生每天都在艰难求生

    姜医生每天都在艰难求生

    【新书《不努力种田只能当豪门少奶奶》已发,多多支持吖!】做了五年当红影帝墨博渊背后的女人,某天,姜医生突然撂挑子不干了!墨博渊:胡闹什么?姜听许:没闹,离婚吧!墨博渊:离婚?甭想,下辈子都不可能!......后来,姜听许的身份曝光,铺天盖地的辱骂接踵而来。粉丝:这个女人根本配不上我家墨帝!墨大影帝站在全网直播的镜头前:呵,你们说的那个配不上我的女人,从小品学兼优,中考省状元,高考全国状元,十六岁保送北大。所以,你们错了。不是她配不上我,是我在高攀她!还有,那是我放在心尖尖上宠了二十年的小祖宗,容不得任何人伤害!【男主傲娇一时爽,追妻火葬场】
  • 偷渡成神

    偷渡成神

    刚过而立之年的程序员林星,在一次地狱式加班后,离奇穿越至一个崭新的世界。偶然得到了一枚能够偷渡到神界的戒指的他,又将谱写怎样的故事呢?
  • 斗罗之执念收集者

    斗罗之执念收集者

    诸神的黄昏,是命运还是棋子。完成她人心中所念,所想,所要之物来收集执念,眼前的一切又像是新的开始。“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但是可以改变”那个名为命运的神说到。“对了这是师傅说的”其在心中默默的说到。“为了大部分人,就可以牺牲少数人吗?他们不都是人吗?”灰发的少年愤怒的说到然而再转世后又是一个灰发的少年正梳着千仞雪的头发,回忆着脑海里的画面,“话说前世还真是古怪呢”灰色的眼瞳看着眼前的女装“这不是怂,这叫能屈能伸”“嗯我可真是个分析鬼才”“请称呼我为寂寞的咸鱼”今生前世,两世为人,却阴阳相隔。相似的相貌,却是近乎相反的人格。穿梭于位面中收集执念理由吗?活下去。或者………
  • 铁血杀

    铁血杀

    千年前的神话离奇殒灭,天地间的浩劫无声隐埋,线索与希望寄存于一丝血脉。他叫任尘,曾一招斩尽十八将,也曾在惊鸿天下时拂袖随风去,可怎奈逃不出冥冥中的宿命与孽缘。
  • 快穿后祖安女主她无敌了

    快穿后祖安女主她无敌了

    作为祖安公主,晚歌向来无所畏惧。人在祖安,双亲健在。一朝身死,绑定了祖安系统,开始问候渣滓双亲之旅。无脑虐文里,父母双亡的女配嘤嘤哭泣“姐姐,我知道你喜欢清安哥哥,可是感情的事不能勉强,你怎么能对我下药毁了我呢…”晚歌冷酷脸“麻烦你去拼多多拼个妈再回来跟我说话”末世文里,拥有空间的女配嘲笑她。“你体弱多病,又没有异能,活着就是拖累,你父母都抛弃你了,我要是你,就早早的跳进丧尸堆里喂丧尸!反正你活着也浪费食物和空气”晚歌冷酷脸“你是敦煌吗?壁画这么多?”年代文里,抢夺锦鲤气运的伪女主奚落她。“你怎么还有脸活在这个世上?我要是你,就跳河自杀了。”晚歌冷漠脸“管不好自己的嘴,就藏好自己的妈。”众多渣滓嘤嘤哭泣,女主键盘太快,她们保护不了家人。晚歌冷酷脸“祖安大舞台,有妈你就来。”
  • 一学就会的家常主食288例

    一学就会的家常主食288例

    《一定要吃的家常菜288例》就是在多年來積累的美食菜譜的基礎上,加以精心策劃而形成的,适合家庭使用的新版菜譜。
  • 仙醒

    仙醒

    一壶杯中酒,从此莫问情;成仙逍遥去,只愿醉一生!问,道之所在;问,天若长情;问,彼岸何方?落仙台九难三问,过者堕仙长存,否则魄消魂散。自古多少英雄天骄向往自由临落仙,但是过者缪缪。今唐衍临落仙,只为心中一执念,脱伪化真,成就真仙大道!^^^^^^^^《仙醒》每天更新时间晚11点整!求推荐、求收藏!!毁忆腾讯、新浪微博求关注:腾讯:http://www.*****.com/?huiyimr新浪:http://www.*****.com/?huiyimr
  • 骑士你好骑士再见

    骑士你好骑士再见

    李刚穿越啦,而且一穿越就是要成为一名伟大的骑士,拯救王国,带领民众步向辉煌。这应该算是好事吧?但是先等一下,说好的穿越福利、外挂、金手指呢?为毛线李刚发现自己一个都没没有?一个没有任何武力、魔法、超能力,脑袋里没得任何系统外挂的战斗力基本为0的宅男,他喵喵的你让我拯救这个世界?神呐,你确定没找错人么?来吧,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证战斗力为0的渣渣如何逆推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