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99500000012

第12章 游戏

九连环是一种怎样的游戏?

九连环是古代汉族民间传统智力玩具。宋代以后即在民间流行,明清时最盛。九连环用铁丝和铁片制成。制作方法是用铁丝制成九个圆环,九连相环,套在条形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各环均以铜杆与之相接。玩时,依法使九环全部联贯于铜圈上,或经过穿套全部解下。它的解法有多种,得法者需经过81次上下才能将相连的九个环套入一柱,再用256次才能将九个环全部解下。这个游戏开始是在闺阁妇女、孩童中流行,以后逐步普及到民间。后被杂技艺人吸收,发展成为舞台上演出的古代戏法。

下五道的基本玩法是怎样的?

下五道是“下五道棋”的简称,流行于华北北部和东北大部地区。它的基本玩法是:在地面或纸上画出横、竖(连同边框在内)各五条直线的正方形格图,随便取两种可以区别的石子、小柴棍等小物件各五颗,作为游戏双方的棋子。先把棋子摆在五条边线上,每次走一步,横、竖、直走均可,但不能越子走。当一方的两子走在一直线上,而对方有一子在同一直线上时即被吃掉。但这条线上不管哪方若有四子以上时,便不能吃子。最后以剩子多者为胜。这种游戏由于不拘场地,随处可行,多见于田间地头,里巷庭院,老少皆宜。

斗鸟有哪两种方式?

斗鸟,即以鸟相斗为戏,是汉族民间游戏,流行于江南地区。八哥、画眉等都是好斗的鸟。斗鸟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隔笼相斗,即将两只鸟放进一只大鸟笼里,中间是隔开的,几个回合下来,胜者高声鸣叫,败者不声不响。另一种为滚笼相斗,即将两只鸟放入一只中间不隔开的大鸟笼里,任其相斗,最后往往斗得羽毛脱落,头破血流,甚至当场死去。仍活着或后死去的鸟为胜。

斗草中的“文斗”和“武斗”各是怎样的斗法?

斗草源于汉代,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流行于中原和江南地区。据有关史料记载,斗草在唐代时很普遍,上自王公大臣、文人墨客,下至黎民百姓、男女老幼无不乐于此道。入宋以后,斗草风习日盛,元、明、清三代亦如此。

斗草用草作比赛对象,主要有两种斗法。一种称为“武斗”,即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最好是车前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卜”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草不断方获胜。另一种为“文斗”,即众人采到花草后聚到一起,一人报出自己的花草名,其他人各以手中的花草来对答,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因此玩这种游戏没有一些相关的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

荡秋千有几种玩法?

秋千是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玩时在板上或站或坐,两手握绳使前后摆动。关于秋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秋千起源于春秋时期一个名叫山戎的少数民族,齐桓公伐山戎时把秋千带了回来。另一种说法是秋千源于汉武帝时,原名“千秋”,寓祝寿之意,后才被误为秋千。

荡秋千有3种玩法。一种是比赛谁荡得高。人们或在高处系上花、铃等物,看谁在荡秋千时能碰到这些花或铃;或在秋千横板下系上一根用来量高度的绳子,看谁在秋千荡起时能把这根绳子彻底带离地面。一种是比谁荡的花样多。一些荡秋千的高手,能在秋千远离地面时,做出金鸡独立、翻身转体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宋时还有一种叫做“水秋千”的玩法,即将秋千架于船头,表演者借秋千悠劲,使身体凌空而起,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后跳入水中。

汉以后,荡秋千成为清明、端午、寒食等节日流行的民间游戏。唐宋时,深受妇女喜爱,称“半仙之戏”。自唐以后的各个朝代,秋千运动一直在社会上流行,长盛不衰。

放风筝有哪些讲究?

风筝,亦称“纸鸢”、“纸鹞”、“鹞子”。放风筝的习俗由来已久,可追溯到春秋时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风筝之名始于唐代,因为当时有人在纸鸢上绑上一个竹制的哨子,当纸鸢飞上天空时,风进入哨子,发出像弹筝一样的声音,故称之为风筝。其用途,初期被用于军事,从唐代开始,放风筝才演变为一种主要由儿童参与的娱乐活动。

放风筝看似简单,其实是有很多讲究的。放风筝包括扎、糊、绘、放四个程序。扎,即扎风筝架子,它要求把风筝架子扎得对称,左右分量相等,这样风筝才能平稳地在空中飘飞;糊,即把纸糊在风筝架子上,它要求表面平整,干净利落;绘,即往风筝上绘画,人们可以根据需要绘出鱼、鸟、龙、凤等种种形状;放,即放风筝,什么时候该提线,什么时候该放线,都要根据风筝吃风的状况灵活掌握。

厄鸢是一种怎样的游戏?

厄鸢是朝鲜族民间游戏,流行于东北朝鲜族地区。每年农历初孩子们开始放风筝,到正月十四或十五日,想象一年中将出现的各种不吉利的文句,并写在风筝上,或画上虎、狮、鬼面等,在风筝的一角写上自己的名字。晚上放风筝,当风筝高高升起之后,用火烧断筝绳,意思是让风筝带着各种不吉利远走高飞,所以放风筝又叫送厄。

荷叶灯是如何制作的?

荷叶灯是汉族节日时的一种儿童玩具灯,流行于北京等地,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制作。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八引《隩志》:“燕市七月十五夜,儿童争持长柄荷叶,燃灯其中,绕街而走,青光荧荧若燐燃。”荷叶灯制作很简单,就是将小蜡烛用一小段细硬棍儿扦插在带茎之荷叶中心,然后点燃蜡烛,举柄就可以上街玩耍。

什么是颠幕儿?

颠幕儿是汉族掷钱儿童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清蒋仁锡《燕京上元竹枝词》:“月明归路嫌萧索,更看顽童颠幕儿。”注:“京师儿童掷钱为戏,得面者负,得背者胜,名颠幕儿。”古铜钱有正背两面,正面有字(年号),背面无字。两人相对掷钱,等钱落到地上,如果钱正面朝上者为负,钱背面朝上者为胜。

击鼓传花是怎样一种游戏?

击鼓传花是我国古代酒宴上的一种助兴游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拿花,另一人背着大家或蒙眼击鼓。鼓声一响起,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罚酒;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可通过猜拳或其他方式决定胜负。负者就要饮酒。击鼓传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游戏,但多用于女客。如《红楼梦》中就曾生动描述了这一场景。

摸瞎鱼是怎样一种游戏?

摸瞎鱼,亦称瞎子摸鱼,是古代汉族儿童游戏。流行于华北等地。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详细记载了游戏方法:由许多儿童手拉绳子围成“圆城”,中间空出一块地方。“圆城”中有两个小孩,各用手帕蒙住眼睛。一个小孩手执木鱼,即“瞎鱼”,边敲边转移,尽量不让对方摸着。另一个小孩循声去摸,直到摸着执木鱼者后,夺过木鱼,将执木鱼者推出圆圈外,自己代之成为执木鱼者,再上另一人扮成瞎子寻摸。

叠罗汉是怎样一种游戏?

叠罗汉是一种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古代由多层盘腿而坐的罗汉组成造型,故名“叠罗汉”。由若干人互相配合,组成造型动作。叠罗汉分为男子、女子和男女混合造型几种。简单的叠罗汉对参加者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也不受场地条件的限制。它常出现于马戏团特技表演、啦啦队表演以及舞蹈表演等之中。

藏钩之戏始于何时?

藏钩是传统猜物游戏,据说是在汉武帝时创制的。汉昭帝之母赵婕妤生于河间(今河北境内),容貌秀美,但她从生下来就两手攥拳,不可张开。汉武帝巡幸河间时,发现了她,并亲自扒开她的手,拳头立即伸开,掌中有一玉钩,时号拳夫人,很得武帝的宠爱。从此汉代就有了藏钩之戏。

藏钩多在腊日之后进行。参加的人分为两组,称作“二曹”。如果人数为奇数,则有一人游附于游戏,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藏的东西除小钩子外,还可以是弓上系弦的小环,或者戒指、顶针之类容易藏握的小物件。游戏时,一方将一小钩或其他小物件攥在其中一人的手中,由对方猜在哪人的哪只手中,猜对即为胜。

猫拿耗子是怎么玩的?

猫拿耗子,又称“老鼠老鼠一月一”,为济南民间儿童游戏。游戏时,多个孩子手拉手向内围成一圈,一个小孩站在圈外扮“猫”,另一个小孩在圈内扮“鼠”。大家齐唱“老鼠老鼠一月一,早来!老鼠老鼠二月二,早来!……”一直唱到“老鼠老鼠九月九,逮住老鼠咬一口!”此时,“鼠”从圈内窜出,“猫”趁机捉“鼠”。若“鼠”连钻数“洞”未被捉住,则轮换。若被捉住,则罚“鼠”钻裤裆。

滚铁环是怎么玩的?

滚铁环,旧时较流行的儿童游戏,流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用较粗的铁丝弯一大圆环,再用铁丝弯一铁钩,铁钩的下端弯成V状,上端握手中,下端V状钩扣依铁环推其前进,发出哗啷哗啷的声音。也有的在铁环上套一个或若干个小铜环儿,滚动时更响。玩时,用铁钩推动铁环向前滚动,铁钩可以控制铁环的方向,可直走,可拐弯。比赛时,一般比谁推得远、推得快,铁环倒地为输。其他玩法有原地转圈、拐弯、推上坡等。

投壶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

投壶源自射礼,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由投壶人站在离壶一定距离的地方,把箭投向壶中来计算得分多少以定胜负的休闲娱乐形式。根据周代礼仪规定,凡是正规的宴饮,开始前要举行各项仪式,而射礼是其中较重要的一项。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但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投壶活动起源很早,先秦时期即已流行。当时的投壶之戏,不是光投壶即可,还要有一定的仪式。汉魏时期,投壶活动仍然流行。到了宋代,由于理学的兴盛,人们对投壶的礼节变得特别讲究。到了明清时期,人们不再在投壶时作那么多的讲究,而是把它看做一种纯粹的娱乐活动。

弹球是怎么玩的?

弹球,即弹玻璃球。玩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地上挖一溜小坑,然后再在十几步远处画一条横线,猜拳定先后次序后,挨个持球向坑中弹去,谁先进完所有坑者,谁就获胜。另一种是先在地上画一方格,然后每人拿出三四个球作底,将球散在格内,再在距几步远处画一条横线。弹球者持一“母球”,站在横线上弹球,如果将方格内的球击出格外,即为赢球归己,至弹完为止。如果弹球不中则须等别人弹过一轮后方可再弹。

弹弓是一种怎样的玩具?

弹弓,亦称“崩弓子”。民间儿童玩具。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小经纪”中就有“弹弓”的记载。弹弓是用铁“豆条”弯成叉形,两小环处各系一长短相等的皮筋,两皮筋另端各连在一长兽皮之两端。也有用小树杈做弓身的。玩时一手握手柄,一手捏夹小石子的小兽皮,瞄准目标,向后一拉后松手,将小石子射出。

跳绳为什么又叫跳百索?

跳绳又叫“跳百索”,关于跳百索之名的来历,明代的沈榜在《宛署杂记·民俗》中称,那是因为绳子做环摆时,让人眼花缭乱,仿佛有一百根绳子在那里晃动一样。此俗早在明代已流行,清代仍流行,并传承至今。

跳绳的动作很简单,只要跳绳者用单脚或双脚起跳,不被绳子绊住,也不用脚把绳子踩住即可。跳绳有跳短绳和跳长绳之分。跳短绳是跳绳者自己持绳作环摆,然后自己跳动,也可带一人至数人同时跳动。跳长绳是由两人持一长绳作环摆,一人或多人在其上跳动。跳绳时可做出各种技巧动作,也可以进行跳绳比赛。

拍纸牌是怎样一种玩法?

拍纸牌,又叫“拍尪仔标”,汉族民间儿童游戏。流行于上海、台湾等地。纸牌是用纸折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纸包。玩时,预先一方把纸牌放在桌上或地上,由对方用其纸牌扇出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牌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

抽陀螺是怎么玩的?

抽陀螺,也叫“鞭陀罗”、“打猴”。陀螺为圆锥体形(也有菱形的),最早是陶土制成的,以后有了石、竹、木等制成的陀螺。据考证,陀螺最迟在北宋时已非常流行,在宋人的绘画中已能看到陀螺和小鞭子,这说明那时的陀螺同现在的模样已差不多了。抽陀螺在10世纪前就已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家。

明代抽陀螺已很盛行,当时的木制陀螺,形似小空钟,中间空而无柄;玩时把它立在地上,用鞭绳绕住,然后顺着鞭绳缠绕的方向用力一拉,陀螺就旋转起来,再用鞭子不断地抽打,陀螺就会不停地旋转。抽陀螺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做比赛游戏。最常见的游戏是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先停先倒的算输;还有一种对抗性游戏,各自将陀螺抽得飞快,向对方的陀螺撞去,谁的陀螺被撞翻撞倒,或者被撞得老远,谁就算输。整个游戏过程极为有趣。北方儿童经常在冰上玩这种游戏,叫做“冰陀螺”,又称“冰尜”;有的冰陀螺还镶有钢珠,或上端平面涂上漂亮的颜色,贴上彩纸,旋转起来既有趣又好看。

七巧板是怎样一种玩具?

七巧板亦称“七巧图”、“智慧板”,为汉族民间传统智力玩具,约有上千年的历史,由我国古老的燕几图演变而成。原为文人中玩的一种室内游戏,后流传到民间,逐步演变为拼图板玩具,即一块剪裁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大小共七块的正方形薄板。玩法是将七块板拆开,随意拼凑组合,可组合成各种事物图形,如人物动态、动植物形象、住房建筑、山亭楼阁、船轿车马、花卉鸟虫、太空星象以及各种几何图形。这种游戏可一个人玩,亦可几个人进行各种比赛。由于七巧板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提高人的想象和判断能力,活跃形象思维,启发儿童智慧,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清代传到国外,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兴趣,并被称为“唐图”,意即中国的图板。

吹田蛙是怎么玩的?

吹田蛙,又叫“喷田蛤仔”,为汉族民间儿童游戏。田蛙是用厚薄不同的纸,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大有小,有大嘴,有大脚,也有四眼的等等。游戏时,双方相对,用口吹动自己的田蛙,使其冲倒对方的田蛙,被冲倒者为输,田蛙则归胜方赢取。这个游戏的胜败在于口吹的技术及力气上,而不在于田蛙的大小。

解绷绷是怎么玩的?

解绷绷为汉、土等族民间儿童游戏,多为土族女孩所喜爱。一般2人玩,用一根细线绳,两端相连为环形,先由1人用双手撑开构成某种几何图形,然后由另1人用双手挑、穿、勾等方法改变原来的图形,常变出的有格格子、爬楼梯、摇篮等。这样2人轮流解绷,巧妙地绷出各种有趣的几何图形,能者为胜。

跳背是怎么玩的?

跳背,亦称“跳一枝风”、“捺水牛背”,为汉族民间儿童游戏,流行于江南以及台湾等地。跳时,被跳的人蹲曲着背,由低到高,一次次让跳的人跳越。如果触动对方的身上,双方要交替,跳的人就要被人跳。也有在跳越时让对方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如说“跳你一枝到鬓边”,被跳者要伸一只指头在额边;“跳你二枝头毛丝”,要伸两只指头在头上;“跳出三枝半中节”,要伸三只指头在头上较高处;“跳你四枝尽手尾”,要伸直手又伸直指头四只;“跳你老鼠搬戏”,手要搔颊作鼠状;“跳你牛曲角”,要用手把头部左右搬动;“跳你虎张狮”,要扒开双手作虎状;“跳你兔满月”,手要按在额上作兔观月状;“跳你狗搔砂”,要作狗状等等。

跳房子是怎么玩的?

跳房子是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民间儿童游戏。玩法是:先在地上画六个方格,每一方格约两尺见方,每一格为一间。玩时先用小瓦片或一物掷入第一方格内,然后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将石块踢过全部方格,先跳完所有方格为胜。其间所踢的瓦片不得踢出格外或触及每格画线,违者要停跳,让其他人跳,等到下一次轮到自己时,继续自前次停止的格开始跳。

跳房子在不同地方玩法也有不同,比如有的地方在全部格子跳完后,可以自由选择一格,据为己有,下次跳至该处时,可双足着地休息片刻再跳,其他人的瓦片到这个地方时,必须跃过,不准入境。当一方占格子超过一半时就算胜利。

摸白菜是怎样的一种游戏?

参加人数不限,先抽签选一人为“当家的”,选一人为“鹰”。“当家的”搂“鹰”于怀,坐地上,所坐之处即为“家”。准备就绪,其余所有参加者站“家”前齐声唱歌谣:“踩白秸,摸白菜,摸摸哪儿再回来?”“当家的”即指前方某物,如墙壁、槐树、草垛等,唱答:“摸摸××再回来!”参加者立即跑去摸摸所指之物,返回。“当家的”问:“好了吗?”众答:“好了!”“当家的”说:“好了放鹰了?”众答:“放吧。”“当家的”即松手放“鹰”出来。“鹰”可追拿参加者中的任何一人,大家则纷纷奔“家”。在被“鹰”追上之前,用手拍到“当家的”就算到“家”,“鹰”即不得再追;到“家”之前被“鹰”追上抓到,这一局就算结束。重新开始时,上一局被“鹰”捉到的人做“鹰”,上一局的“鹰”改做“当家的”。

打鬼是怎样一种游戏?

打鬼是汉族民间儿童游戏,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载称:“小儿共以绳系一儿腰,牵焉,相距寻丈,迭于不意中,拳之以去,曰打鬼。不得为系者儿所执,执者,哄然共捉代系,曰替鬼。更系更击,更执更代;终日击,不为代,则佻巧矣”。游戏的玩法是:众小儿用绳一端系一小儿腰,牵另一端,突然击被系者,名曰“打鬼”。击者需出其不意,不得为“鬼”捉住,若被“鬼”捉住,则替代为鬼。如此轮换,尽兴而止。

华容道的游戏取自哪里?

华容道游戏取自著名的三国故事,华容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曹操在赤壁大战中被刘备和孙权的“苦肉计”、“火烧连营”打败,被迫退逃到华容道,又遇上诸葛亮的伏兵,关羽为了报答曹操对他的恩情,明逼实让,终于帮助曹操逃出了华容道。游戏就是依照这一故事情节设计的。

华容道有一个带20个小方格的棋盘,代表华容道。棋盘下方有一个两方格边长的出口,是供曹操逃走的。棋盘上共摆有十个大小不一样的棋子,它们分别代表曹操、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关羽,还有四个卒。棋盘上仅有两个小方格空着,玩法就是通过这两个空格移动棋子,用最少的步数把曹操移出华容道。

升官图是怎么玩的?

升官图最早起源于唐代李郃的“彩选格”,是一张木版印的按照明、清两代官制排列的格子图,正中一个长方形格子,分成三个竖格,中间顶头两个大字“太师”,右面“太傅”,左面“太保”。大字下面,用横线隔开,用小字注明“德、才、功、赃”四种奖惩办法。

升官图的玩法人数不限。玩时由“白丁”玩起,最后的目标是进入“内阁”。每人用石子或铜钱放在“白丁”处,以旋转陀螺或掷色子获得的各种判语决定个人仕途的进退命运。

如“白丁”下注云:“德秀才、才监生、功童生、赃不动”。旋出“德”来,玩家就获得了秀才的功名。擢升、贬黜、原地踏步全在“手气”,最先升至“太师”、“太傅”、“太保”一级的人可以赢得其他玩家所押的彩注。简言之,升官图就是从草根百姓到位极人臣的全程体验。

老鹰抓小鸡是怎么玩的?

老鹰捉小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游戏。玩法是:由一人扮老鹰,一人扮老母鸡,其余皆为小鸡,且排成纵队。老母鸡伸开双手挡住老鹰,第二人用手抓住前面一人的腰带,后面依次串起来,然后由老鹰来抓最后的那只小鸡,玩时忽前忽后,时左时右,直至抓住为止。被抓住的小鸡充当老鹰,原来的老鹰改扮小鸡。游戏重新开始。

丢手绢是怎么玩的?

丢手绢,又称“丢手巾儿”。游戏开始前,先推选出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坐下。游戏开始时,拿手绢的人在圈外绕行,边走边与众人一起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在唱完之前,拿手绢的人悄悄将手绢丢于一人背后。如果此人发现应立即捡起手绢追逐丢手绢者,而丢手绢者要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上。如果被丢手绢者能追上丢手绢者,则罚丢手绢者表演一个节目;如果被丢手绢的人在歌谣唱完后仍未发现身后的手绢,而让丢手绢的人转了一圈后抓住的,就要做下一轮丢手绢的人,他的位置则由刚才丢手绢的人代替。

丢沙包有哪些玩法?

丢沙包是非常受孩子喜爱的一个游戏。沙包为用方块布缝制的六面体,内装豆子或细沙。游戏分单人游戏和多人游戏。单人玩法带有表演性质,有体前扔接、转体扔接,有背箭式、举腿式、穿裆式、翻身式、腋下式、换身式、背后换手式等花样。多人游戏时,在规定场地内前后各一名投手用沙包投击对方,被击中者退出场外,若接住沙包,则增加一次被击中而不退场的机会,或者让一个已经“阵亡”的战友重新上场。待场内一方全部被击中退出后,双方换位打接。

捉迷藏是一种怎样的游戏?

捉迷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它源于唐代,到北宋时就已经很流行了。捉迷藏有多种玩法,规则也不同。一般玩法是:先选定一个范围,众人经过猜拳或一定规则之后选定一个人,然后蒙上他的眼睛或背着大家数数,可长可短,其他人必须在这段时间找到一个地方躲藏,等时间到后,那个人去找其他人。最先找到的人为下一轮找的人;没有被找到,且最后回到出发点没有被寻找者发现的人,将不参与第二局的猜拳,直接成为躲藏者。

还有一种玩法是将众人分成两伙,“将军宝”决出胜负。选一棵树或一面墙为“家”,负方守“家”,胜方则在附近各处藏匿起来。负方寻找胜方躲藏者,胜方若躲开负方追逐并摸到“家”,即胜。若被对方抓住,则被带至“家”内严加“看护”。被抓的同伙则相机前来“搭救”,手接触到即“活”,可以再跑。若被抓的人数多,他们可手拉手待“救”,来救者只需“救”一个即可全“活”,俗称“连电”。一方若将对方全部抓获,则为胜。

“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石头、剪子、布”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后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俗称“贼幺贼”、“将军宝”。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出拳之前,大家一起喊“将军……宝”或“贼幺……贼”,并同时伸手决出胜负。其中食指与中指同时伸出代表“剪子”,握拳代表“锤子”,五指伸开代表“包袱”。剪子胜包袱、包袱胜锤子、锤子胜剪子。

抓子儿是一种怎样的游戏?

抓子儿又称“拾子”,是汉、满等族娱乐活动,流行于华北、东北大部地区。旧时多为小姑娘或未嫁的大姑娘所玩耍。从满族传统游戏“嘎拉哈”演变而来。用橡木银砾制成掷丸,或用石头代之。玩时,把四丸放在炕上、地上或桌上等平整处,以一丸上抛,同时要迅速抓起剩余的一丸或几丸,并把它们叠在一起,然后接住落下的一丸;或者边抛边拾边接,连续不断,全靠眼明手快。若抓不到、抓错了,或未接住抛出的子,便为输。

打呱儿是一种怎样的游戏?

打呱儿即打手背。游戏人数为两人,一人将掌心向下平放空中,另一人掌心向上和对方手掌相靠。游戏开始后,掌心向上者要设法分散对方注意力,并迅速翻上以掌击打对方手背,而对方则应迅速抽回手,以防被打,如果未被打中,则继续玩;否则,则两人轮换。

挑冰糕棍儿是一种怎样的游戏?

挑冰糕棍儿是非常受小孩子喜爱的一种游戏。玩法是,参加者事先拿出一定数量的冰糕棍儿,以“将军宝”决出先后顺序。玩者将所有冰糕棍儿散落地面上,先将散落一边的单棍捡起,再用手中棍插进交错叠压在一起的棍中,轻挑至一旁。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触动其他棍,则冰糕棍儿归自己,否则,即为“瞎了”,由第二个人挑棍,依次轮换,最后,谁挑得的棍多即为胜。

捶丸与现在的高尔夫球有哪些类似之处?

捶丸是中国古代的一项球类运动,类似于现代的高尔夫球,有人认为捶丸是高尔夫球的鼻祖。捶丸源于唐代的步打,到宋、金、元三代,就变得非常流行。

捶丸与高尔夫球相比,最显著的共同点是球窝都设在地下,以杖击球,以球入窝为胜。捶丸的场地,一般都设在地形凸凹不平,高低不等的野外。在场地上挖一些比丸稍大的球穴,在其旁插上彩旗作为标记。为了使比赛者在击球时能够正对球穴,在场地上还画有击球点,叫“基”,基的大小约一尺见方,选择正对球窝的地方画基,基画好后,不许更换,也不许毁掉。捶的时候,分头棒、二棒。头棒需先安基再击丸;二棒时,丸在哪里,就在哪里捶,不得另行安基。捶丸用棒十分讲究,棒分杓棒、扑棒、撺棒、单手、鹰嘴等多种。全副有十根棒,八根为中副,八根以下为下副。

捶丸击球时,握棒要紧,用力要适中,两手握棒,用力相等,不能一松一紧。捶丸游戏,可几个人一伙,也可以各自为战。游戏时,每人先领筹。捶丸时,每人三棒,三棒都将丸击入窝中,才能赢一筹,所赢筹由输者给。此外,还有许多游戏规则和惩罚条例。

骑竹马是怎样一种游戏?

骑竹马是民间儿童游戏。胯下骑一根竹竿或一把笤帚,手执一鞭,口中喊“驾,驾”,学马儿奔跑的样子跳跃前行,稚拙天真,憨态可掬,这便是男孩子小时候常玩的“骑竹马”游戏。早在汉代,骑竹马就已经非常流行了,《汉书》中已有儿童骑竹马的记载。《后汉书·郭伋传》中记载了一条有关“竹马”的史料。东汉初,郭伋在并州(今山西大部和内蒙古、陕西、河北的一部分地区)做官时,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有一次,他到西河美稷时,有数百儿童骑竹马来迎,于是便有了“竹马交迎”的成语,用来称颂地方官的贤德。唐朝李白也曾在《长干行》中说:“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以后历代均有此习俗。后来骑竹马又发展演变成为一种乡土味十足的民间舞蹈——跑竹马。

同类推荐
  • 七夕

    七夕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那些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石砖瓦砾、珠宝器物……是记载先人讯息的密码。它们静静地、默默地守候着远古的秘密,等待着后人去发现,去破译。看人类祖先是如何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
  •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本书盘点了1999-2009十年间中国文化产业从萌芽到逐渐走向成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政府、企业、学界三个不同角度作了记录,全方位诠释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使读者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
  • 《菜根谭》译解

    《菜根谭》译解

    本书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中蕴涵了大量人生处世哲学,具有很大的启迪和教益。
  •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热门推荐
  • 大道诛心

    大道诛心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凡王之血,必以剑终。一剑一灵,一心一念,剑在人在,剑亡人亡。哪个王八蛋说剑灵天生就要低修炼者一等?我就不信天,这一次,我要逆天而行.......少年化身剑灵,现身北郡天荒,持三寸小剑,了前情,断恩仇,闯九天圣域。这是一个关于剑灵的故事。
  • 修仙界的一枝花

    修仙界的一枝花

    一个前世大佬今世渣渣,在不断他虐与自虐中发愤图强的故事。澜山:我本是无上仙人,坐霸一方境……某只:你两世加起来不及我十分之一……某某只:我本不想打击你,你前世今生我都识……那个你知道有十方境的哦……还有方外的……澜山:我还能说啥!
  • 田蜜蜜:山里汉子甜宠妻

    田蜜蜜:山里汉子甜宠妻

    夏岚一不小心就跟着穿越大军穿到了这鸟不拉屎的山沟沟里,还好姐上辈子是农大高材生,说干就干,带着娘亲弟弟奔小康。极品亲戚上门打秋风,夏岚冷笑一声分家字据白纸黑字亮出来。渣男娃娃亲上门来闹,直接打出去。原来包子娘亲不简单,真实身份亮瞎极品双眼。从此过上有房有田有地位的优质生活!可谁来告诉她这只莫名其妙翻墙入室的腹黑男是怎么回事。相遇是缘份还是阴谋,风云变幻,是沉沦还是独善其身。
  • 星辉之主

    星辉之主

    头顶,星光万丈。脚下,大地苍茫······
  • 未曾伤心,何来无痕

    未曾伤心,何来无痕

    对于李裳昕来说,萧无痕是她的劫。对于萧无痕而已,李裳昕是他的孽。他从四年前的家教老师,到四年后的合作商。一点点走进她的心房。四年时光,再遇故人,开口却是生疏。历经背叛,重逢,逃婚,错位的爱情,能否走到最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特工宝贝:亲亲我的坏总裁

    特工宝贝:亲亲我的坏总裁

    七年之前,囚笼之内,一夜迷情。为以后的命运扣上锁链。然而命运弄人,他们注定永远不能在一起!【萌宝篇】“帅哥,有女友吗?你觉得我怎么样?”萝莉抛着媚眼的问。“嗯,很好。见家长吧!”萝莉屁颠屁颠的回家叫妈了。然后某男露出了得逞的笑容。【追妻篇】“老婆,结婚!”“滚!”“老婆,吃肉!”“滚!”“老婆,生包子!”某女怒了,“谁是你老婆,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第二天,全市的酱油店都变成了民政局······简介无能,内容王道!详情请点击阅读进入作品相关查看!欢迎投食!
  • 诡之路

    诡之路

    我们很多人多想过穿越世界,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今天我将带领你们体验一个普通人在不断遇见的诡异事件中成长的故事。
  • 将尘夜

    将尘夜

    天启元年,公元361年,天降异象。不动冥王之子将降临人世。永夜将至!世界大劫。少年唐尘与宁缺为寻找天书,一路超凡,绝战西陵神殿,斩杀熊出没。前往魔宗山脉,偶得传承。但是真正的绝战才刚打响。尘封的预言终将破碎,未知的少男少女终将启程。在北漠荒丘,一具具尸体伏尸千里。紫红的晚霞渐行渐远,世界的最东方慢慢黑暗。一场人算与天算,一场预谋与阴谋,一场众生与上天,一场荒野鬼人与众生,一场上天与荒野鬼人的绝战终将席卷天地。
  • 力扫天下

    力扫天下

    这是一个关于力的世界。诸界崩溃,力源融汇,百族林立,热血争霸。一名身怀强者之心的少年从边陲小镇默默崛起,逐步踏入世界巅峰,演绎一段波澜壮阔的精彩传奇……管那敌人有多强,他只坚信……一力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