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99500000005

第5章 寿诞

过十二岁生日时的主要礼俗有哪些?

小孩满十二岁,即十二生肖满一轮,有些地方的人便会给孩子过十二岁生日,人们认为此俗可以为孩子祈福、消灾。孩子过生日的当天,主要有扎红、剃跳姑圈、办酒席等礼俗。扎红就是在孩子生日那天,家人为其穿红背心、红裤衩,并为其扎红腰带。剃跳姑圈是指将孩子的头顶剃光,四周留发一圈,像个姑子,故称。其发型与宋人所画的《胡笳十八拍》中所见的匈奴人的发型相似。这些做法都是为了给孩子祈福、消灾。

过生日与做寿一样吗?

一般情况下,过生日和做寿是不一样的,六十岁以下庆生叫过生日,六十岁开始均称做寿。二十岁前是大人给孩子庆贺,父母长辈送予礼物,以资纪念;二十岁之后六十岁之前是自贺,若小辈成年,也买礼物庆贺;六十岁以上则是后辈给长辈贺寿,以示孝心。无论过生日还是做寿,每逢十的生日就叫大生日,其他年纪的生日均叫小生日。过小生日比较简单,全家人在一起吃一顿面条。年轻时吃面条叫扎根扎尾巴,长大后叫吃长寿面。只要父母尚在,无论是过生日还是做寿,均要先敬父母养育之恩,然后再庆祝自己的生诞。

民间在做寿这天有怎样的习俗?

给老人和长辈做寿,一般都由子孙出面张罗。正逢寿诞的老人称为“寿星”、“老寿星”或“寿翁”。按民间习惯,做寿这天,亲戚、晚辈、世交故友都要携礼前往贺寿。传统的寿礼有寿幛、寿联、寿烛,还有寿桃、寿面、寿糕等。寿幛、寿联是上面写着祝贺、吉庆话语的丝帛长轴。常用的吉庆语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贺寿仪式一般在中堂举行,堂上挂一个大大的“寿”字,两旁挂上寿联,四周陈列亲友馈赠的寿幛、寿联,香案上摆满寿桃、寿糕、寿烛等寿礼,堂内张灯结彩,红烛高照。寿星坐正中,接受亲友、晚辈的祝贺、叩拜。拜寿仪式结束后,摆宴设席招待来宾。

你知道祝寿送寿桃的由来吗?

桃,有仙桃、寿桃之称。《神农经》有“玉桃服之,长生不死”的记载。“桃”的传说,使桃成了仙物,成了长寿之物。于是在民间,桃成为必备的祝寿吉祥物。传说,孙膑18岁时离家学习兵法与家人失去音讯达12年。有一年的五月初五那天,孙膑想起今天是母亲的60岁生日,便向师父告假回家探母。临行前,师父鬼谷子摘下一个桃送给孙膑说:“这桃是不轻易送人的,我送你一个带回去给令堂上寿。”孙膑接过桃就辞别师傅急忙往家赶。孙膑回到家后,看到母亲憔悴的面容,心里难过极了。他赶忙从怀里捧出师父送的桃呈给母亲,桃还没吃完,老母亲容颜大变,皱纹一扫而光,青丝如墨,双目明亮,牙齿重生。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孙膑,也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上鲜桃祝寿。在冬春初夏没有桃子时,人们就用面粉做成寿桃,蒸熟了送给父母拜寿。

“奉觞”、“称觞”为何会成为祝寿的代称?

祝寿时最常饮用的饮品是酒。民间以酒祝寿,象征吉祥。因为“酒”与“久”谐音,“祝酒”也就是“祝久”,有长寿之意。“觞”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称觞”、“奉觞”也就是祝酒。所以在后来的礼俗中,干脆用“奉觞”、“称觞”来作为祝寿的代称。寿宴上所饮的酒都叫做“寿酒”,并无品种的讲究。只是在许多的祝寿用语中,常见有“桂花酒”、“千年酒”、“花甲酒”、“古稀酒”、“百年酒”等等。寿宴中,举杯祝酒时一般都是先敬寿星,然后宾客同饮。

寿宴上吃长面条祝寿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民间祝寿,都要吃面条。面条,亦长亦瘦(细),寓意长寿。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据说与汉武帝有关。传说,汉武帝崇信鬼神,相信相术。有一天,他与众大臣聊天,谈到有关人的寿命的话题时,汉武帝说:“《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1寸长,就可以活到100岁。”当时,坐在汉武帝身边的东方朔听后,就大笑起来。众大臣与汉武帝都感到莫名其妙,东方朔解释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岁,人中1寸长,彭祖活了800岁,他的人中就长8寸,那他的脸该有多长啊。”众大臣和汉武帝听后,也不禁大笑起来。此事传出去后,有人把“脸”传成“面”,把“瘦”传成“寿”,于是“脸长人瘦”变成了“面长人寿”,并由此演绎出吃长面条祝寿的习俗。

你知道人们对于寿龄的雅称吗?

中国人对老人寿龄有许多雅称,各含有不同的含义。六十岁称为“花甲”,此语与古人用天干地支计时的方法有关;六十岁也称“耳顺之年”,它出自孔子《论语》中“六十而耳顺”。七十岁被称为“古稀之年”,也称“杖国”。八九十岁称为“耄耋之年”。九十岁又称为“九龄”、“眉寿”等。因为人老眉长,眉长则寿长。一百岁称为“期颐之年”,古人认为百岁为人生之极,故曰期;此时生活需要人照顾,故曰颐。

祝寿语“寿比南山”中的南山真的存在吗?

“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是山东青州风景优美的云门山,因其坐落在城南,故有“南山”之称。从山麓向山上仰望,可以看见一个大大的“寿”字镌刻在顶峰的悬崖壁上。关于此字的来历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明代青州衡王一次大寿的寿宴上,来了一个乞丐,不等人请就大大咧咧地坐在上席。管家向他索要寿礼,他脱下身上的衣服,蘸了酒,向南山上扔去,说礼在山上。众人一看,果见南山上出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寿字,全场一片欢呼。“寿”与山融在一起,山是生命永存的。于是人们希望人的寿命像山一样长寿。因此后来就有了“寿比南山”的祝寿语。

什么是六六寿?

六六寿指为年满66岁的老人做寿。做六六寿是汉族民间的一种寿诞风俗。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每逢父母66岁生日,出嫁的女儿要为父或母祝寿,是日要将猪腿肉切成六十六小块,形如豆瓣,俗称“豆瓣肉”。一般是将六十六块肉红烧后,盖在一碗大米饭上,连同一双筷子一起放到食篮里,用红布遮盖,由女儿女婿送给寿星品尝,以示祝寿。寿星接此甚悦,在鞭炮声中,美餐一顿。也有的根据寿星口味灵活变化,不用红烧,改用别的烹调方法,但都必须是六十六块。

过九不过十是怎么回事?

所谓“过九不过十”是说给老人做寿不逢十,要提前一年庆祝,比如老人70岁大寿,要在69岁那年提前做寿。关于这种习俗的由来,据说与《三国演义》六十九回里“赵颜借寿”的故事有关。赵颜寿数本应十九岁,神卜管辂占卜以后,为其出谋借寿,主管生的南斗星君在赵颜的生死簿上“十九”之前加了个九字,竟让他活到九十九岁。也有人认为“过九不过十”是因为“九”与“久”同音,有长久之意,十则“十全为满,满则招损”,另外“十”与“死”的读音有些相似,人们对此有所忌讳。

民间在老人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岁时有哪些消灾习俗?

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这种说法使一些老人认为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人生的两道难关。不过,民间针对此也衍生出许多消灾习俗。有些地方,老人到了这两个岁数时,趁父母过生日时儿女们会给老人买一条活鲤鱼让老人吃。因为鲤鱼善“窜”,这一“窜”,老人就算过了难关了,以后就会平安无事了。有些地方,当老人遇上这两个年岁时,女儿要在当年农历立春的早晨,天色还未发亮时,以满怀祝愿的心情,将亲手煮的两个熟鸡蛋拿到麦场上,滚上几圈后,回家让父亲或母亲躲在门后吃掉。这样,父母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就会像鸡蛋滚麦场一样,顺利度过凶年。

本命年为何要戴红?

一个人的年龄为12的倍数时,称之为“本命年”。

传说每一年都有一位“岁神”轮值,当值的岁神就是“年太岁”,与太岁同生肖就犯了凶星煞神。“本命年”的人穿红戴朱,是为了以红色来杀伤邪恶,驱除霉运;另外按阴阳论,红色为阳,从命理学家的观点论,“本命年”之数皆为阴数,用红色调整霉运是其简单易行的手段之一。当然其有迷信色彩,不可信。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红色是个很吉祥喜气的颜色,所以不管本命年是否有封建迷信之嫌,人们还是很乐意在本命年买些代表传统的红色物品,在一片红色中满怀希望,希望一年中顺顺利利,好运当头。

借寿是一种怎样的习俗?

旧时民间认为人的寿命也像钱财一样可以借出。假如家人生了病,医治无效,便认为寿期已到,这时若有人借寿给他,便可能延长寿命。于是,子女、至亲就斋戒沐浴,亲往庙中拜祷上苍,表示自愿借寿给病人。他们就斋戒沐浴,由亲属载斗米,米内插秤杆、剪刀等物,上蒙红色丝棉,捧赴庙中,祈祷于神,泣告苍穹,愿减己之寿命,以延病者之年,用以表示孝心。也有由亲戚、朋友中之亲密者,自相邀集至十人,亲往郡庙,虔心拜祷,各愿借寿一岁,求神延长病人之寿命,使之痊愈,得以治理家中未完之事。俗传此举定额十人,而且必成年须出于借者自愿,若由家人之请托,或系他人之说合,则不灵验。

如果病人偶然转危为安,大家便认为上天的神衹已同意借寿,于是便焚香许愿,祷谢上苍;如病人还是不行了,自愿出借寿数的人也要祷告上天,以取消前愿,免得阎罗判官稀里糊涂,把寿数错给了别人。

同类推荐
  •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五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它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追本溯源,知古鉴今,古代文化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启迪多元思维,引发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有趣的永远是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有价值的永远是其内在的文化魅力!本书集纳大量的历史文化细节,精选大量图片和文字,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真切逼真地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厚重、独特、百态纷呈的生活景观。
  • 弟子规新读(第二版)

    弟子规新读(第二版)

    本书是一本解读《弟子规》的蒙学读物,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并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同时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范本。可供中小学生参阅。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西北在我国古代地域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朝代——汉唐盛世均建都于西北,当时西北先进的文化辐射到全国各个区域,甚至影响到了周边国家。西北又是中国古代亚洲与欧洲交流的桥梁,是中原文化与中亚各地文化的交接带,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西北成为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西亚伊斯兰教文化交融的大熔炉。可以说,西北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直到今天,依然有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古迹,震惊世界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堪称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西北自古就是中国多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互相交融,共同创造了异彩纷呈的西北地域文化。
热门推荐
  • 庶斋老学丛谈

    庶斋老学丛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红包系统

    都市红包系统

    被人陷害后对天许愿,李昊偶得红包系统,捡起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红包。“这个红包有颗蟠桃,吃了立马成仙!”“红包在校花屁股上,摸一摸就能领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点了太多红包,里面的钱,根本花不完啊!”
  • 修道仕途

    修道仕途

    平平庸庸,碌碌无为,少年就这样不贪图功名和利禄,只求睡在山野中,梦在烟花柳地里。
  • 好想只有我和你

    好想只有我和你

    一生,有多长,又有多短。我不是个怪物……至少在没发现之前。如果再来一次,我想和我爱的那个人平平常常的过一辈子,只有我和你,没有战争,没有离别,只有你。老天开了太多玩笑,玩笑到给了我超能力,给了我天才头脑,给了我一切,却唯独没有把你给我。我等你,一直等,等你回来,对你说:我想你了,苏沐宸。是什么让一个女孩子从伤人害怕到闭眼伤人,从闭眼伤人到睁眼开枪。
  • 梦绕幽宅

    梦绕幽宅

    通灵者安娜·加洛韦被诊断为癌症晚期后就开始不断做梦,梦中她可以看见自己的鬼魂。梦境中的一切都发生在历史悠久的科尔班庄园,因此安娜决定去那里直面自己的秘密。与此同时,雕刻家梅森·杰克逊也来到庄园,为自己濒死的事业寻找灵感。随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变得极度沉迷于用木头雕刻埃夫兰·科尔班的雕像,任何人都无法打断他这份怪异的专注。科尔班庄园本身也十分诡异,壁炉里燃烧着终年不灭的火,每个房间里都挂着科尔班的画像,墙上的镜子透着古怪。随着十月里月圆之夜的到来,生者和亡灵都开始领教梦境的真正威力。
  • 诡异灵怨

    诡异灵怨

    有时候你觉得人生很苦,处处碰壁。请不要觉得是上天抛弃了你,坚定信念。你会发现,就是上天把你拉黑了,甚至还想删除你。这时候你要坚信,即使是在深渊,你也要凿开壁垒,沐浴阳光!
  • 异陆法则

    异陆法则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新人新书,求多关照!
  • 走出感恩的旋涡

    走出感恩的旋涡

    那一年我慕名去了一个陌生繁华的城市,认识了一个女人,她不仅给了我活干,让我在城市里继续生活下去,而且还教会了我,让我变成了真正的男人。这个女人是我的老板娘,也是我的恩人,受人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对她的要求有求必应,我在感恩的旋涡里挣扎……然而,城市里对我诱惑力太大,年轻的我越来越发现自己跟这位对自己有恩的女人有着太多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是年龄上。可我却不能离开她,我深陷在感恩的旋涡中不能自拔
  • 关于我们仨的奇妙冒险

    关于我们仨的奇妙冒险

    一个不正经的摸鱼老神仙一个不正经的工具老法师和一个不那么正经的合成人一起发生的奇妙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