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239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文学朝圣与灵魂滋养

雪漠

笔者曾在《我的灵魂依怙》一书中写道:

2004年,我跟《世界文学》副主编高兴先生等人一起去罗马尼亚,参加“国际文学节”,文学节的主题是“地球村里的孤独”。二十多个国家的一百五十多位作家都在抒发自己的孤独感慨,但几乎全部的内容,都在埋怨时下媒体对文学的挤压,都在叹作家的边缘化。我接受国际广播电台的采访时就说:“作家们把孤独谈小了。他们所说的孤独,仅仅是一种情绪,是个人欲望和贪婪不能满足时的失落,是个体处于边缘时对世界的埋怨,是一种堕落的标志。那不是真正的孤独。真正的孤独是智慧的觉醒,是感悟生命的易逝、世间的无常和作家想建立的永恒价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真正的孤独是一种境界,是独上高峰望八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怅然,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睡我独醒的冷寂。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是孤独的,菩提树下觉悟的佛陀是孤独的。”

真正的孤独是一种境界。

人类历史上,有一种存在,令我们敬畏;有一种精神,叫我们仰视;有一个群体,会令我们忽然发觉自己的渺小。他们曾和我们共居一个星球。他们短暂的肉体烟雾般消失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成为我们灵魂的滋养,能令我们自省并向往。这世界,因为那高贵孤独的存在而大放异彩。

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字,他们可能是宗教家,如释迦牟尼、如耶稣;可能是政治家,如圣雄甘地、如林肯;也可能是文学家,如托尔斯泰、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我们面对他们的时候,我们更像是在仰望一座座山峰,那种巍峨,总能令我们自省并向往。

作为一位作家,我更愿意向往那些有着“文学家”外现的精神载体。多年来,我一直是吮吸着他们的精神乳汁成长的。我将阅读那些能使我灵魂得到升华的伟大书籍称为“文学朝圣”,它跟我宗教意义上的朝圣一样,成为给我的灵魂提供滋养的两个途径之一。

我喜欢坐火车。几乎每次外出开会,我都选择了火车,除了为接待单位省钱这一理由,还因为我可以在车上那相对独立的空间里阅读我心爱的书籍。许多我最心爱的世界文学经典,就是在火车上读完的。在某次漫长的旅行中,我将巴赫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嚼了多遍。那真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手中是相对永恒的存在,窗外是飞逝而去的无常。在跟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的间隙,一种被抛入陌生和孤独的感觉便裹挟了我。这是人生的感觉之一,可惜被一些作家忽略了。他们将眼前的虚幻,执著为实有,从而迷失了智慧的光明。文学的功用化、世俗化、功利化,正是作家“执假为真”的结果。眼前的物质外现成为一个个迷失心灵的诱因,文学因而也成为欲望的助缘。而许多时候,欲望的助缘也是罪恶的助缘。任何阅读时能激发欲望、贪婪和仇恨的作品,充其量只是罪恶的帮凶。真正的文学应该为人类带来清凉,带来宽容祥和,带来宁静和平。

三十岁之后,我的阅读重点就从中国文学转向了世界文学。在多年的文学朝圣中,我阅读研究了世界上各种文学流派的许多著名经典,也研究了那些经典产生的宗教文化土壤,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以及耆那教等。我甚至深入到了它们的支流和深层。我不仅仅是在研究,更想汲取一种能滋养人类灵魂的养分。我终于发现,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伟大作品,都渗透了一种宗教精神,就连一些无神论者如萨特的作品也不例外。当然,我指的是宗教精神,而非宗教形式。也许,跟东正教的许多僧侣相比,托尔斯泰及其作品更能体现真正的宗教精神。因为宗教被制度化之后,已成为一种远离真理的教条化存在,而失去了其本有的精神,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枷锁和镣铐。当然,被制度化的文学同样如此。真正的文学精神跟宗教精神一样,也是为了追求人类灵魂的绝对自由,即任何外现都干预不了的一种独立的主体性,也类似于藏传佛教所说的“心气自在”。任何非主体性的外现和存在都干预不了那主体的“自在”,这才是宗教意义上的解脱,也即我们在文学中追求的真正自由。当然,宗教被制度化后,就会远离这种精神。繁冗的教条使宗教变成了心灵枷锁,而世俗的欲求又使宗教成为另一种“买卖”。一些信仰者,其目的,仅仅是想用那点可怜的信仰铜板,换来金山般的福报。所以,我常说:“真正的信仰是无条件的。它仅仅是对某种精神的敬畏和向往。信仰甚至不是谋求福报的手段。信仰本身就是目的。”

作家的创作自由亦然。当世上所有的规矩、外现、存在,只能成为创作主体的养分,而不是成为枷锁和镣铐的时候,也即所有的外现不能干预创作者的心灵时,自由才可能产生。自由是心灵独立后的产物,是“了无牵挂”后的本真显现。当然,那“了无”的,是作家心中的贪婪、仇恨和物欲。

当我面对世界文学中那种博爱、自由的利众精神时,我甚至忽略了其外现。我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对俄罗斯文学稍有偏爱,我几乎对任何一种文学流派都一视同仁。我总在阅读时陷入一种很深的宁静之中,我总能感到另一个存在的鲜活的脉搏。那所谓的朝圣,也仅仅是敬畏我向往的那种精神。更多的时候,我跟他们处于对话状态,两种文化两个心灵在相遇时总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绝不会匍匐在朝圣对象的脚下,而成为“神奴”。对我而言,那些伟大作品仅仅是我的灵魂滋养,而绝不应该成为我的枷锁和镣铐。

同样,我在宗教意义上的朝圣也一样。多年来,我一直行进在朝圣途中,而从不去管我经历过什么寺院。某年,我朝拜了五台山的几乎所有寺院,但我没有记下那些名字。只记得,约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宁静地行走在那“朝”的途中。我心中的朝圣,不是去看哪座建筑或是地理风貌,而纯属对一种精神的向往和敬畏。我所有的朝圣仅仅是在净化自己的灵魂,使自己融入一团磅礴的大气而消解了小我。

更多的时候,我的朝圣都选择偏僻而冷落的所在。因为只有当自己拒绝了喧嚣而融入宁静时,你才可能接近那值得你敬畏的精神。我曾许多次接近朝圣的目的地,却选择了远望静思,而后转身。某次,我去朝峨眉山,到峨眉山的脚下,却放弃了上山。因为我朝的不是那几座建筑,或者那几尊佛像。我只是在向往一种精神并净化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朝圣。跟文学的朝圣一样,我同样是在敬畏和向往一种精神。我从来不愿匍匐在“神”的脚下当“神奴”。我最不爱听那些消解了智慧主体而满口宗教词汇的话语。

在文学的功利化、哲学的教条化、宗教的制度化之后,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东西。它能汲取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营养,但又能超越母体;它抛弃制度化宗教之糟粕,抛弃哲学之繁琐、文学之虚浮,成为一种能“直指人心”的东西;它简单、澄明、干净、质朴,超越名相,能春雨润物般为灵魂提供一种滋养。

有人说,这个时代,是一个众神缺席的时代,教徒们仍在顶礼膜拜,但被膜拜的神却不见了。信然。文学的诸种形态仍然存在,但文学精神却不见了。一种徒有形体而乏精神的行尸走肉,是不能在这个世上永存的。换句话说,时下的小说,已经丧失了一种存在的理由。所以,欲继续存在下去的小说,必须找到那已经迷失的精神。

当你真正汲取了世界文学中有益的营养,并以那些伟大作品做参照时,你就会发现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所在。当代文学中充满了贪婪、仇恨、愚昧的内容,对暴力的讴歌更是达到了极致。翻开书籍,打开电视,我们总感觉到那些文字正在诱发我们的贪婪欲望,我们总能看到许多杀人的“屠夫”在作家笔下成了英雄。我们很难想象,人类怎么能将杀害自己同类的人,当成顶礼膜拜的对象。

我曾在某次对话中谈到这个问题。我说,所有的暴力都是罪恶,所有的战争都是罪恶,所有对人类的屠杀都是罪恶,同样,所有讴歌屠杀的文学也是罪恶。所以,好的文学标准,不能以一个国家、一个群体,或一个民族来衡量,而是要放到更大更远的坐标上,至少应该以纵的历史和横的世界坐标来衡量。比如,我从来不认为曾国藩是伟人,他就是个屠夫。老百姓是心明眼亮的,叫他“曾剃头”,而我们的作家文人们却将他当成英雄来讴歌。赞美屠夫的人,定然也有屠夫的基因。难道他杀了那么多人就是伟人?当然,洪秀全也不是英雄,一对屠夫互相比赛着杀人,很难说谁是英雄。我也不认为成吉思汗有多么伟大,难道杀了那么多人,灭了那么多国就是英雄吗?不是。

真正的英雄是用尽自己的心力,使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活着的人。他们只会爱人类,而不会屠杀人类。

不论政治和暴力如何强大,人类中间总该要有一些人明白这种真理,并且来传播这种真理。如果一个作家和学者没有这样的思想,没有这种有益于整个人类的精神,他就不是什么真正的知识分子。罗曼·罗兰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更因为在全世界都狂热于战争时,他却不怕狂热者的威胁,发出了和平的呼唤。

世界文学中的那些有益于人类的伟大作品告诉我们:必须跳出自己的生存环境,必须跳出自己所学的知识,必须站到人类的上空,必须站到众生包括苍蝇、老虎的上空来观照这个世界。他不仅仅属于某个群体,他甚至不仅仅属于整个人类。

我们虽不乏文学家和哲学家,但我们缺乏托尔斯泰和耶稣的那种胸怀。许多所谓的哲学和文学书籍,只会引发人类的贪婪和仇恨,只会引诱出许多罪恶的东西。但耶稣的出现,使人们明白了博爱;读了托尔斯泰,则会让你远离渺小,趋近伟大。所以,文学有好文学,也有坏文学,并不是所有的文学都有益于人类。那些产生邪恶和暴力的文学,是危害人类的洪水猛兽。这世上没有它比有它好。

我常说,没有才华的恶人,仅仅是一个恶人,而有才华的恶人,则会依托自己的才华,将那种邪恶扩散到整个社会,而使这世界相对恶化。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近视眼会看到千里之外的东西,不能指望疯子会成为有思辨能力的智者,也不能指望每一个作家都拥有有益于人类的智慧。一些恶文学的存在,也如人类的瘟疫一样,它的存在终究会成为过去。但在人类中总会有一些非常清醒、非常伟大的灵魂,这种灵魂的出现,是人类的福音和圣光,如释迦牟尼,如耶稣,如托尔斯泰,如圣雄甘地。

这世上,总会有一批无法被尘滓污染的干净的灵魂。他们的存在,像火种一样,终究会燎原的。这世界,也一定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更美好一些。

真正的文学,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幸福的助缘,应该为人类提供积极的灵魂滋养,因为更高意义的幸福取决于心灵的明白与否。当一个农夫头枕土块香甜地大睡时,一个千万富翁可能正要自杀。

当人类日渐陷入狭小、热恼、贪婪、嗔恨时,真正的文学,应该能为我们带来清凉,带来宽容,带来博爱,带来和平。

(刊于《世界文学》2006年第6期)

同类推荐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 圣经故事轻松读

    圣经故事轻松读

    创世的故事告诉我们神怎样用话语从混沌中创造了有序的世界,因为“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所以人们称上帝为“造物主”,人可以从身边存在的物质认识到造物主的存在。圣经用“起初,神创造天地”一语概述了创造者、被造物和伟大的创造作为,简洁地描写了神创造万物的过程,怎样从混沌空虚中将光和暗、天和地、陆地和海洋分开。在造物主的眼中,他创造的这个世界十分美好。他使万物布满天空、陆地、海洋;他安排日、月、星辰的运转;创造飞禽、走兽和水中生物,最后,他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走进生化岛

    走进生化岛

    一个患上不治之症的人,一个被黑社会势力盯上的人,一个在爱恨情仇里走出来的人,却因为美好的社会依然走进所有人都不敢进入的生化岛,从此秘密、爱情、仇恨、随即展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百次的伤

    一百次的伤

    悲伤的。无奈的。疼痛的。忧伤的。同情的。也有怜蘼的。像是各种颜色的染色物被倒入心间,搅拌着。最终,煎滚翻煮。直入心扉。形成世上最逝去青春的朦胧感觉。形成的只是两个人。言落浅,刘若琦。从认识到悲离,到永别,只是一个三年又一年。
  • 天堂幻灭

    天堂幻灭

    2050年Vitality公司旧金山分部发生实验事故,丧尸危机就此爆发,暗刃小队临危受命,在队长哲一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名为天堂幻灭的任务,任务的成败关乎世界的未来以及全人类的命运!
  • 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从2003年参与教育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以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作为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了“全面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连续召开了三次全省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会,评选出274所“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得到了各地基层学校的积极响应,在创建“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的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示范学校中除了一些历史名校,还有许多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的新兴学校。
  • 外国名人快读

    外国名人快读

    本书用精练的文字、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在外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名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成功经历,激励我们昂首阔步,努力向前!解读名人,穿越时空,遍览那一幅幅生动、精彩的人生图景!
  • 同胞,请淡定

    同胞,请淡定

    曾经,我们见面,亲切地问:吃了吗?现在,我们见面,急迫地问:买房了吗?又跳槽了吗?找到合适结婚的了吗?是什么让现在成为现在?我们认识到了焦虑和浮躁,又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高房价、就业难、节奏过快、剩男剩女等现实问题充斥着当前中国人的生活,人们渐渐发现经济的高速发展除了付出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之外,也牺牲了原本相对平和的心态。
  • 亲亲我的宝贝夫郎

    亲亲我的宝贝夫郎

    瞧一瞧看一看哈,看一个傲娇小夫郎如何被宠翻天(#∩_∩#)
  • 旅行的地球人

    旅行的地球人

    在离开自己的世界之后,地球赋予了他60亿人的庇护。年轻的人,终究会有自己的归宿。
  • 青春时光册

    青春时光册

    阳光明媚的六月,到了中旬,又迎来了一批新生,S大的门口人山人海,都是新生,他们在此相遇了,又是一个班的同学,又坐在了一起,是巧合吗?不,是缘分吧,他们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