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23900000109

第109章 从托尔斯泰精神谈文学的终极关怀

从托尔斯泰精神谈文学的终极关怀——在广州图书馆“羊城学堂”的文学演讲

1.仰望世界文学史的巅峰

我过去的很多演讲,都是讲文化,讲哲学,单纯讲文学,这还是第一次。今天,我将纯粹从一个作家的生平入手,谈一个时代。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或许意味着,未来我会更多地谈一些文学。

说起托尔斯泰,一些朋友可能知道,很多专家研究我的作品时,都认为其中有托尔斯泰的色彩和精神。不过,在这个世纪、这个时代,这样的话或许有很多种味道——时代变了,如果雪漠作品还有托尔斯泰的味道,我不知道到底是好,还是坏,也不知道人们到底在夸我,还是在贬我。因为,现代人已经没耐性去读这样的作品了。

国内有个著名批评家,叫雷达,他连续二十年被认为是“大陆第一评”。雷达先生在兰州大学演讲时说,这样的时代是不可能出来雪漠的,但偏偏就出来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相对浮躁的时代,我的小说,又纯粹是十九世纪托尔斯泰那代人的写法。这个时代的一些人,可能觉得那种写法已经落伍了,但实际上,十九世纪是世界文学史的顶峰,直到今天,我们的文学仍然没有达到那种高度。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的大师们,无论有着怎样的辉煌,在艺术成就上,都很难再达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度。那时很多作家的作品,都像珠穆朗玛峰一样,至今仍不可逾越。托尔斯泰作为当时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被称为“十九世纪的良心”——不仅仅是俄罗斯的良心,也是整个世界的良心。因为他的出现,十九世纪的文学也罢,文化也罢,都显示出一种非常温暖的色彩。一个作家能达到这种境界,是很不容易的。他的视角,他对人物的塑造,他本身的诸多品质,也是不可能在这个浮躁时代出现的,但我的作品,偏偏继承了那时的传统。因此,雷达先生才有了上面的那种说法。

那么,为什么文学不能实现超越,反而出现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一个很有见识的批评家说,现代派的出现伤害了文学,很多文学读者都因此流失了,造成了现代文学的边缘化。当然,这只是他的一种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派文学确实难懂,很难有托尔斯泰时代的那种文学影响力。

俄罗斯文学有两座高峰:一座是托尔斯泰,另一座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我一直把他们的作品放在我的案头,一边是托尔斯泰,一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我认为,至今仍然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超越他们。

奇怪的是,这两位大作家都出现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尼古拉一世时期,那是俄罗斯封建专制统治最残暴、最严酷的时期,俄国十月革命马上就要爆发。当时俄罗斯的书刊检查制度非常严格,专门有检察官审查作家们将要发表的作品,看看哪些能发,哪些需要删减,哪些可以留下。所以,托尔斯泰的很多作品,在发表时被删去了很多内容,跟最初的版本不一样——我的小说《大漠祭》正式出版时,也被删去了很多内容,已经不是我原创的那个东西了,好在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的这个修订版,是比较全面的——那个专制的时代本不该出现大作家,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偏偏出现了。因此,他们的出现是难能可贵的。他们是非常伟大的,他们在戴着镣铐跳舞,却跳出了一种难以逾越的辉煌。

2.一个向往崇高与和平的青年贵族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托尔斯泰的生平。因为,今天有很多听众都是我的读者,他们读过我的“光明大手印”系列或者小说之后,才到这儿来听我演讲。他们不一定了解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个贵族,母亲去世得很早,他在非常年轻时,就继承了三百名农奴与很多土地,但他并不喜欢这种身份和生活。他觉得农奴过得很苦,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想在自己的土地上实现一种改革,让那个时代的农民过得好一些,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最终失败了。

长大后,他参了军,到高加索服役。在那里,他仿佛经历了另一个世界,体验到一种类似于现代西部的异域色彩,比如哥萨克民族的文化等等。后来,他写了一些关于高加索的小说。克里木战争开始后,他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担任炮兵连长,跟对手进行暴力对抗——注意,托尔斯泰反对暴力,但青年时代却不得不打仗。在打仗的过程中,他亲身经历了战争的可怕和残酷,才会在后来提出“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他后来创作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就记录了他在战争中的很多经历,还对战争的残酷进行了特写。

所以,要想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就必须首先了解他的生平。如果他在年轻时没有那样的体验,或许就不会形成后来的思想主张。而且,体验是作家了解人生、了解社会的方式,它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体验,作家就写不出很多作品。正如我要是不到岭南生活,不到广州演讲,就不知道广州文化是怎么回事一样。

3.《童年》展示了大作家的基因

托尔斯泰最优秀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但他最初是以《童年》、《少年》、《青年》三部小说为世界所知的。人们认为,这三部小说是他的“自传三部曲”。

我写过一部中篇小说,叫《长烟落日处》。发表后,一个批评家马上就写了一篇文章,说这部小说跟托尔斯泰的《童年》一样,预示着作者未来会成为一个大作家。当然,这只是他的一种说法。不过,在我的一生中,《长烟落日处》确实非常重要,在托尔斯泰的一生中,《童年》也特别重要。

《童年》是中篇小说,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童年生活。当时,还有一位作家也在差不多的时候,发表了处女作《穷人》,他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现这两部作品后,涅克拉索夫和别林斯基马上预言:这两个人将来必然会成为大作家。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那时,俄罗斯有很多非常好的批评家,别林斯基就是其中之一。涅克拉索夫也是其中之一,此外,他还是《现代人》杂志的主编,是一个非常好的诗人、编辑。他们的眼光都非常独到。

注意,他们的预言给了我很大启发。当时我想,为什么别林斯基一看到《穷人》,涅克拉索夫一看到《童年》,就断定其作者能成为大作家呢?看过我作品的朋友都知道,为了解开这个疑问,我专门研究过很长一段时间,由此发现了三个秘密。直到今天,这些秘密仍然能指导我们的写作,指导我们的文学。

第一,这两位作家的写法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侧重于对人类心灵或灵魂的描写。你会发现,他们笔下的人物都非常鲜活,就像某个活在你身边的人。他们是人物,而不仅仅是一个小说角色。

国内的很多作家可能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但直到今天,他们都不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或者说,他们不关注这个东西。所以,很多现代小说中都没有活的人物,只有故事。读时,你觉得非常热闹,读完后,却想不起里面的任何一个人物,也感受不到活着的灵魂。因此,在座的朋友如果想搞文学,就一定要注意:作品能让人读出活着的灵魂,才算成功。读书时,大家也应该选择那些有鲜活人物、鲜活灵魂的作品。

这也是我的小说能够成功的一个原因。

今天,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陈彦瑾也来了,她曾经专门为我的作品写过评论。她说,在塑造农民形象方面,我已超过了很多很有名的作家。她说得对吗?对。在塑造人物方面,我最成功的作品就是“大漠三部曲”。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大漠祭》、《猎原》、《白虎关》,里面的所有农民都是活的。他们可以和我对话,也可以在我面前表演,就像一个又一个独立于我生命的人物,我甚至能看见他们。我的创作,就像母亲生孩子,孩子离开母亲的子宫后,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人物流出我的笔后,也是这样。达到这种程度时,我才写作。所以,我的所有小说里面,都有大量活着的人物,大家都能记住他们。哪怕那些最不鲜活的人物,比如《西夏的苍狼》中的紫晓,仍然会深入人心。现在,有好多人都觉得自己就是紫晓,还会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当成黑歌手。为什么呢?因为,我塑造人物时,哪怕刻意写得很虚,也还是能让人读出人物的灵魂,读出一种活生生的、非常独特的东西。我的这个功夫,就是从托尔斯泰那里学来的。

托尔斯泰的笔下没有角色,只有人物,他作品中的所有人物都是活的。好多作家都做不到这一点,包括莎士比亚。因此,托尔斯泰对莎士比亚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里没有人物,只有角色,还以《李尔王》为例,指出了其中的虚假。他说,《李尔王》中不是人物在说话,是莎士比亚自己在说话。所以,他认为莎士比亚不是艺术家。他的观点对不对?别人认为不对,我觉得托尔斯泰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莎士比亚的作品里确实没有活的人物。当然,莎士比亚也有非常伟大的地方——他是个伟大的诗人。再说,戏剧有戏剧的标准,我们不能用小说的标准来要求他。不过,我们必须明白,强调人物,是托尔斯泰作品的优点。

第二,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都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就是记录了一个时代。他们所有的作品都是生活画面,不是一个作家在喋喋不休地讲故事。读他们的作品,你就看到了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正是这一点,让托尔斯泰的作品有了一种史诗般的气质。我的作品也是这样。我常说,中国的农业文明消失后,如果有人想了解以前的农民如何活着,老祖宗们如何活着,就可以翻开我的《大漠祭》、《猎原》、《白虎关》。

第三,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都渗透了浓浓的宗教精神——不是形式,不是标签,而是精神。这个东西,正好是我们中国作家非常缺少的。我们的作家可以拒绝宗教形式,可以拒绝宗教标签,但必须有宗教精神——即使它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

宗教精神就是利众精神,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显然都承载了这种精神。因此,他们才能成为大作家。如果只满足前面两个条件,他们就是优秀的艺术家,不是伟大作家。他们的伟大,就在于宗教精神。

有了这样的精神,托尔斯泰作品的背后就有了一片大海。《战争与和平》也罢,《安娜·卡列尼娜》也罢,《复活》也罢,甚至包括最初的《童年》、《少年》、《青年》,都有一种涌动的大力,就像汹涌的海涛一样,不断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我的作品最打动读者的,也正是这个东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里,都没有这种力量,包括那些获了大奖的作家。当然,也有一些中国作家能做到这一点,但这样的人很少。没有宗教精神,没有一种能包容整个宇宙、整个人类的博大胸怀,是中国目前的流行文化最大的先天不足。

4.托尔斯泰独有的“气”

托尔斯泰的早期作品除了《童年》、《少年》、《青年》之外,还有一部短篇小说集,叫《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里面描写了托尔斯泰在塞瓦斯托波尔的经历。这个故事集属于特写,现在看来,我仍然觉得它写得非常好。因为,托尔斯泰的特写跟其他作家不一样,他注重每个人物的感受、命运和疼痛。

大家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现在流行于报刊上的文章,更注重情节性的表述,多在传达一件事情、一个事件,不理会当事人的疼痛和感受,不关注当事人本身。当事人究竟有过怎样的心灵纠斗,读者不得而知。但托尔斯泰的特写关注人类的疼痛,注重人物的灵魂。

注意,我太了解托尔斯泰了,他的任何一部作品,哪怕一篇很短的文章,就算不标明作者,我也能一下发现它出自托尔斯泰的手笔。因为,其中有一种托尔斯泰独有的味道,一种托尔斯泰独有的“气”,别人写不出来。这股“气”,由他饱满的情感、完美的人格、博大的胸怀汇集而成,贯穿在每一篇文章、每一部作品中,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印章般的存在。

作家达到一定境界时,其生命、灵魂之“气”,会贯穿在每一个文字当中。别人的改动,就像在作者的“气”里混入别人的“气”,明眼人会轻易看出其中的不和谐。比如,我的《大漠祭》在上海出版时,有位副主编——他本身也是一个作家——改了其中一个词,别人看来改得很精彩,但我一读到那里,就觉得非常扎眼,因为那里的“气”不对。

托尔斯泰写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后,成了俄罗斯当时的一流作家。就算他以后再不写别的,也是俄罗斯的一流作家,但那时的他,还不是世界一流的作家。

当他离开战场,回到家乡,回到俄罗斯的一些大城市,例如彼得堡时,受到了很多作家的认可和欢迎。因为,很多作家都是平民,他却是个伯爵,身份和地位都很高。当时跟他关系最好的,是屠格涅夫。但是后来,他们在一件小事上闹了矛盾。

有一天,托尔斯泰到屠格涅夫家做客,发现屠格涅夫的女儿在缝补一件破旧的衣服。屠格涅夫说,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他觉得女儿在关怀劳动人民。托尔斯泰对此却非常反感,认为屠格涅夫的女儿在作秀。他说,一个贵族小姐的膝盖上放着一件破旧的衣服,这有多么滑稽?但屠格涅夫一听就暴跳如雷,要和托尔斯泰决斗。从此,他们的关系就破裂了。

注意,这个细节非常重要。它看起来很偶然,却显示了两人个性上的不同:屠格涅夫一直活得很优雅,可其中确实有一种作秀的成分;托尔斯泰的一生,则活得非常真实。所以,屠格涅夫一直没有托尔斯泰那么伟大。他的作品中缺少托尔斯泰那种博大的宗教关怀,也缺乏托尔斯泰的那种力量。

5.伟大作品是大海,不是精美的杯子

《战争与和平》在1869年出版,托尔斯泰总共写了六年。它描写的是俄罗斯人民抵抗拿破仑的那段历史故事,但故事仅仅是重要的事件与线索,远远不是作品的全部。

随着这部伟大作品的面世,托尔斯泰从俄罗斯一流作家,升华为世界级大作家。直到今天,我仍然没有发现比《战争与和平》更伟大的文学作品。而且,这部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已经超越了小说本身——它开创了一个时代。

在托尔斯泰之前,小说只是一个杯子,很多作家都在杯子里编故事。故事里有一组一组的人物,一组一组的情节,所有的矛盾,也都在杯子里解决。因为这种局限性,小说只可能是完美、精致的艺术品,却写不出一个时代,也写不出一个世界。直到《战争与和平》的出现,小说才变成了大海,变成了长河——托尔斯泰称之为开放式结构的小说。

比如,《战争与和平》中有五百五十九个人物,事件非常复杂,题材非常重大,结构也非常宏伟、严谨。所有的故事,都从一场舞会开始。四个家族的人,像蜘蛛织网那样,把整个时代交织在网上,把生命和社会的大网贯穿起来,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有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只有一个又一个的家族,只有一个又一个人的命运。小说结束时,新生命又开始了,故事仍然没有结束。这就像有人从社会之网上截取了一个网络,这个网络伸向无穷的未知。

我觉得,大家都应该看一下《战争与和平》,否则,就会成为一个人一辈子的遗憾。当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读得进这部作品。

我举个例子,如果你吃惯了臭豆腐,特别喜欢臭豆腐的味道,就算把你放到满汉全席旁边,你也会埋怨:这里怎么没有臭豆腐?

这个时代的阅读,已经把很多人的口味异化了,让大家的心灵变得浮躁。所以,对一些好作品,大家反而读不进去,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伟大。现在有很多人都读不进《红楼梦》,但它仍然是四大名著之一,必然能流传下去。《战争与和平》比《红楼梦》更伟大,因为,《红楼梦》到后面明显变弱了,可《战争与和平》越到最后越饱满。就像我刚才说的,它展示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社会画面。所以,想了解十九世纪俄罗斯的朋友,读托尔斯泰的作品就够了,不需要再读别的。另外,它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方面,也做得非常好。

《战争与和平》的这种开放式写法,是从托尔斯泰开始的——至少,托尔斯泰将其推向了顶峰。

对此,欧美地区的一些批评家发表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它非常糟糕,另一种认为它非常伟大。前者觉得,小说不能这么写,它必须有完整的故事,有封闭的结构,必须在精美的象牙塔里,结束所有该结束的东西,完善它,让它变得更加完整。后者觉得,托尔斯泰的作品像荷马史诗一样,不是一个精美的工艺品,而是大海,是长河,是无法被一个小小容器所局限的巨大存在,它包容了那时俄罗斯大地上发生的许多事情,例如冲撞的思想、宗教的冲突、道德的审判,以及历史、政治、哲学等等,包罗万象。因此,《战争与和平》定格了一个时代,写出了那个时代非常鲜活的灵魂。

托尔斯泰之后,有好多作品都采用了这种写法,比如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我的“大漠三部曲”也属于这种类型,我没有着力于编造故事。

有一天,我把《大漠祭》拿给北京的一个编辑看,他说,雪漠,小说不能这么写,我都看了十万字,还没有进入正题。我告诉他,刚开始就是正题。为什么呢?因为,他在我的小说里寻找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应该有开始、高潮、经过、结果,但我的小说不是这种东西。它不是故事。它是什么?是世界。把这个时代砍上一刀,出现的横截面就是我的小说。无数的人,无数的故事,无数的命运,以及这个时代,都在我的小说中展现出来,其中没有狭隘的、封闭的、能让很多读者觉得非常熟悉的故事,也没有任何编造的痕迹。我称之为“生活的森林”。这是我的小说非常明显的特点。

现在的很多孩子喜欢热闹的故事,他们不一定喜欢《大漠祭》、《猎原》、《白虎关》,但这三部书却会成为中国文坛不可忽视的一个存在。我写了整整二十年,投入了一个作家最黄金的时间,只是我没有迎合这个时代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对其进行炒作,才没能形成流行小说那样的广泛影响。实际上,我获过很多奖,西部老百姓也都知道“大漠三部曲”,尤其《大漠祭》。中国新闻社的记者在凉州某市场做过随机调查,他发现,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凉州百姓知道雪漠,知道《大漠祭》的人则达到了百分之百,而且好多人都看过。但是,在文学圈和西部老百姓之外,知道“大漠三部曲”的人还不算很多。随着人们对它们的进一步挖掘、研究,它们有可能会被更多人了解。

6.热爱文学的人坏不起来

我今天的演讲比较特别,侧重于文学,不像过去那样,侧重于宗教和文化。那么,我就借着今天的机会,跟大家谈谈如何欣赏文学。

文学可以让人变得非常诗意、富有情感,变得更像“人”。没有文学,人就会变得非常实惠、功利、计较、迟钝、麻木。文学可以激活我们潜在的情感,让我们变得更细腻——哪怕有一点多愁善感,也没关系,那是人的本色。所以,热爱文学,经常读文学作品的人,一般不会太坏,也坏不起来,反而会显得傻乎乎的。比如,很多热爱文学的小女孩,最后就变得傻乎乎的很可爱。这种傻乎乎多美啊!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女孩子一点都不傻,还非常精明,那有多么可怕?因为,和你聊天时,她可能盘算着能从你那儿得到多少利益,这种聊天是多么乏味?跟你谈恋爱时,她也可能在算计着你的财产,这是多么无聊?

所以,人不要活得太精明了,有时要允许自己好好挥霍一下人生。我的挥霍人生,就是读文学作品;我最大的享受,就是躲到一个地方,关了手机,看文学作品。长时间在外面演讲,疲惫不堪,心力交瘁时,我就会躲进房间,静静地看书。看完一部文学作品后,我就像充满了电一样,情感又焕发出来了。因此,一定要读文学作品,特别是托尔斯泰这种作家的作品。

读了这种作品,你才会知道,虽然你的身边充满了精于算计、忙于计较、费尽心机向上爬的人,但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有另一种人。看看他们的行为,他们的作品,你就会知道,这种人能伟大到什么程度。这时,你就会远离狭隘,远离计较,变得更像一个“人”。比如,当你想到托尔斯泰时,就会抛弃所有的计较。

当然,托尔斯泰年轻时也有很多毛病。他在三十五岁前的日记中,写了无数好色、荒淫、无耻的生活,他为这段生活感到羞耻,并且虔诚地忏悔。我们每个人都有毛病,或许也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但很多人都不懂忏悔,不懂自省,所以,他们成不了托尔斯泰。

7.心灵的独特,造就了作品的独特

托尔斯泰虽然写了一些历史事件,但他把历史事件和人的情感、灵魂结合得非常完美。你在他的作品里,会看到很多人本身的情感,有些情感,是你自己也不一定会注意到的。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托尔斯泰揭示了人类心灵的好多秘密。

托尔斯泰善于心理描写,我在这方面的功夫,就是直接从他那里“继承”过来的。我在北京开《白虎关》研讨会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吴秉杰先生就说,雪漠的《白虎关》肯定能传世。因为,里面的每一个章节都打上了“雪漠”的印记,别人写不出来。他觉得,其中那些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对一般作家来说,是很难贯穿始终的,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笔力。作家如果没有这样的笔力,就无法进入人类灵魂。但越到最后,我的心理描写越是酣畅饱满,细致入微,这让我的作品显得非常独特。

大家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现在流行的很多杂志和小说里面,根本看不到活的人物、活的灵魂。不是作者不想写,而是他们进不去。他们无法进入人物的灵魂,无法与之对话,只能用自己的嘴,把一些表层的东西再说一遍。他们没有锐利的眼睛,没有多愁善感的、能体察疼痛的心灵,因此,他们的深度、广度都不够。

我和任何一个人接触时,首先感受到的,都是对方的疼痛。你的灵魂感到疼痛时,我也会疼痛,甚至比你更痛。所以,我知道每个人当下的心灵最需要什么,就能善待很多人。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的心灵,他就写不出伟大的文学作品。托尔斯泰之所以能写出人类的灵魂,就是因为他有一颗非常博大的心。

托尔斯泰不仅把历史、社会和人物的情感、心灵、灵魂、文化、精神都展示在作品中,还将抒情与叙事结合得非常好。他的作品里,充满了托尔斯泰独有的激情。注意,托尔斯泰的激情表述很有意思,他常常充满热情地议论一些别人觉得无趣的东西。所以,他的作品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哲学议论。这被一些人视为毛病,但我认为,如果没有这些议论,他就不叫托尔斯泰了。

我的小说《无死的金刚心》里也有大量的议论,以及大量关于智慧的描写,有人说,这是犯忌讳的。因为,小说不需要大段议论。但我告诉他,如果你去掉这些议论、文化、智慧,这部书就不叫《无死的金刚心》了。在我的作品中,主人公不仅仅是某个人物,或者某几个人物,有时的思想本身就是主人公。托尔斯泰也是这样。

另外,托尔斯泰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人物形象。除了《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还有一部伟大作品,叫《安娜·卡列尼娜》,它可以说是俄罗斯的《红楼梦》,或者说,它和《红楼梦》一样伟大。当然,比起《红楼梦》,我更喜欢《安娜·卡列尼娜》。原因我已经说过了。

《安娜·卡列尼娜》有两条线索:一是安娜和浪荡子沃伦斯基的婚外情,它跟现代的婚外恋非常相似;二是列文的谋求改革。即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不管是爱情的那条线,还是改革的那条线,托尔斯泰都写得很好——有人认为改革的那条线不好,我却觉得它非常好。

这部书,我不知读了多少遍,里面的所有东西,都像生命的营养一样,进入了我的血液,滋养了我的作品。我的《大漠祭》、《猎原》、《白虎关》里就有《战争与和平》的博大,和《安娜·卡列尼娜》的细腻饱满。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应该读一读这两部作品。

8.世界文学领域的释迦牟尼

在世界文学史上,《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绝对排在顶尖级的第一排——当然,第一排还有很多其他作品,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拉卡马佐夫兄弟》、《白痴》等等。欧美的那些大家——包括法国的巴尔扎克、雨果等人——是一流的作家,可他们仍然不能跟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相比。这虽然是我的一种偏爱,但也不无道理。因为,你无论把哪个作家放在这两个人前边,都会发现,前者没有后者那么伟大。

例如,海明威、马尔克斯都是天才作家,世界上还有很多他们那样的天才作家。你可以欣赏他们,甚至敬仰他们,但千万不要做一件事:不要把他们放在托尔斯泰旁边。就像你可以欣赏黄山、泰山等名山的美,可千万不要把它们放在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旁边一样。如果你把那些天才作家放在世界巅峰的旁边,就会发现,他们的作品很精致,很美,他们也很有才华,但他们不可避免地显出了一种“小”。换句话说,这种对比凸显了他们心灵的局限。所以,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任何作家不能相比的存在,你一跟他们比较,就不由自主地小了。

世界上有很多作家,都像孙猴子,有神通,可以七十二变,可以翻无数个筋斗,但千万不要跑到如来旁边。一旦跑到如来旁边,不管你翻多少个筋斗,都逃不出如来的手指缝,你最多在如来的手指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再往他指缝里弄点猴尿,留点骚气而已。所以,孙猴子可以和红孩儿比一比,可以和牛魔王比一比,可以和猪八戒计较计较,只是不要和释迦牟尼比。一比,就比出一种“小”来。在世界文学史上,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存在,他们相当于世界文学领域的释迦牟尼。

9.陷入精神危机后的写作与行为

1879年后,托尔斯泰陷入了精神危机。他的心里充满了解不开的困惑,经常想自杀,甚至不敢把枪放在枕头下面,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砰”的一声自杀了,于是把所有的枪都藏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发现了死亡,或者说,他感受到了死亡的疼痛。

在这一点上,我比他发现得早一些。十来岁时,我就发现了死亡,三十岁时,因为弟弟的死,我感到了死亡带来的疼痛。所以,我很早就开始修行,慢慢在修行中写作,才有了现在这几部作品。但托尔斯泰不是这样。所以他的作品中还有疑惑,而我的作品却是明白一些真相后写出的东西,不是困惑中的纠结。不过,明白得太早不一定是好事,它会让你很早就失去一些艺术创作所需要的纠结。所以,我不知道这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说不清。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我的作品。今天的很多听众,都是看了我明白后写出的东西来到这里的。

托尔斯泰的《忏悔录》以及大量宗教论文、宗教著作,就是陷入精神危机时完成的。因为,死亡的临近,迫使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即使成为但丁,又能怎么样?即使成为荷马,又能怎么样?他发现,面对死亡,所有的成功都没有意义。当然,他对意义的追问,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命运,可能还有对宇宙、人类等终极问题的追问。这个追问,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过我。

那时,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直到今天,我仍然坚信自己的作品可以传世,因为没人能代替我。无论我们如何保留当下的文明,它都会随着一代代人的死去而消失,这时,我的作品就会显示出它的意义。比如,“光明大手印”系列图书就足以让我留下去。但是,就算你实现了相对的不朽、永恒,又能永恒到什么时候?人类消亡,地球毁灭,宇宙爆炸之后,这种永恒到哪里去了?解不开这个迷惑时,我就找不到写作的意义,托尔斯泰也是这样。不过,他跟我也不太一样,他可能更多地在追问死亡,但这种终极追问,也肯定曾经在他的生命中出现过。所以,他长久地陷入一种绝望、痛苦、困惑、焦虑之中,不能自拔。

后来,他就中止了长篇小说的创作,还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视为坏艺术。为什么呢?因为,老百姓没时间看这么长的作品。后来,他编识字课本,教一些农奴的孩子们识字,也编一些宗教故事,给农奴们阅读。

这时的托尔斯泰,进入了一个非常伟大的时期。他自己做靴子,自己劳动,自己耕田,自己造房子,也不吃肉。他成为素食主义者。这一点,他比我伟大。我们家里绝大部分时间不吃肉,来了朋友,才买点肉,做上肉末雪里蕻,或者其他肉菜。在外面吃饭时,我也会吃肉,因为得接受朋友的善心,不给人家添麻烦。托尔斯泰不是这样。那时的贵族喝茶习惯放糖,但农民吃不起糖,他就不在茶里放糖。他也不喝牛奶,觉得自己掠夺了小牛的食物,是一种罪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就是以这种方式生活的。

这个时期,他写了很多宗教著作,可惜翻译成中文的非常少,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许将来,我也会这样。人们可能会翻译我的大部分文学作品,将其传播到国外,却不一定翻译我的宗教著作、思想著作。托尔斯泰就是这样。大家都知道他是个伟大的艺术家,因为,他有很多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然而,看过其宗教著作的人,则不会太多。我读过一些,发现他写得非常好。而且,里面的很多观点,已经涉及到宗教改革的领域,跟主流格格不入。因此,他一直是个众说纷纭、既被歌颂又被诅咒、备受非议的人物。列宁也写过一篇批评他的文章,在高度评价其艺术水平的同时,也严厉批判了他的宗教思想。

实际上,托尔斯泰的思想非常伟大,跟佛教、基督教的很多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勿以暴力抗恶”——不要用暴力对抗暴力。这一思想影响了很多伟人,例如印度的圣雄甘地。甘地是托尔斯泰的信仰者,他继承了托尔斯泰的理念,倡导非暴力的公民合作,引领印度人民走向独立。

我也一直反对暴力,我在小说《西夏咒》中,就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反对历史上一种难以察觉的罪恶——暴力文化的罪恶。我认为,这种能被传承下去的罪恶,会让一代又一代人崇拜血腥、暴力,滋生无数的罪恶。不过,我跟托尔斯泰还是不太一样,他是自己想写宗教著作,我则是被别人“逼”着写宗教著作。

《安娜·卡列尼娜》之后,托尔斯泰写了大量的宗教著作,年龄段上跟我写佛教著作时差不多。完成“大漠三部曲”后,我也写了很多宗教著作,现在仍然在写。但他的写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我的写则是因缘所致。就是说,别人需要,我就得写。比如,很多人总是在问我一些东西,我就索性把回答统一整理成书,给每一个有需要的人看。我的很多佛教书,包括《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等小说,都是为满足时代和人的需要而写的,并不是我自己需要告诉世界什么东西。

几年后,托尔斯泰写出了巅峰之作《复活》。不过,比起《复活》,我更喜欢《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发表时,托尔斯泰已经是世界级大作家了。他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粉丝,粉丝们对他的推崇,就像我的粉丝们对我一样。

很多方面,我和托尔斯泰都有相似之处。例如,我们的粉丝都在传播着我们的思想,传播着我们的文化,学习着我们的行为。因此,他的粉丝被称为“托尔斯泰主义者”,我的粉丝则被称为“雪粉”。后来,这些托尔斯泰主义者被官方迫害,甚至被流放,托尔斯泰就用自己的稿费资助他们。

不过,托尔斯泰的伟大不光是这些东西,更在于他批判了那时的东正教。这一点,我现在的行为也有点相似。我对一些宗教中的糟粕,也是持批判态度的。

大家可能看过凤凰网上我的几篇文章。时下,一些人异化了佛教,让很多人对净土宗产生了误解,引发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于是我在那几篇文章中,对其进行了批判。托尔斯泰也是这样,他写过一部书,叫《天国在你心中》,书中的观点非常像我们所说的“即心即佛”。他的宗教修养、智慧境界很高,他不追求一个恒常的、独立于心外的天国,认为天国就在自己心里。

他还写了另外的一些著作,结果激怒了教会,教会就把他开除了。注意,被东正教会开除,对东正教徒来说,是最大的迫害。托尔斯泰被开除之后,确实痛苦了一段时间。因为,无数的东正教徒,都会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大家要知道,东正教是俄罗斯的国教,几乎所有俄罗斯人都信仰东正教。这意味着,托尔斯泰身边有无数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他的人,就像一个佛教徒被释迦牟尼开除了一样。一些东正教徒还一致要求沙皇把托尔斯泰关进监狱,但沙皇没有这么做。他知道,他们的监狱太小,根本盛不下托尔斯泰这个世界级大作家。而且,沙皇教会有底线,即使开除了托尔斯泰,也没对其使用诬陷、造谣、丑化、炮制罪名等下作的手段。因为他们都是贵族,不做一些流氓的事情。这是俄罗斯民族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沙皇时代,十二月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有少女向他们献花,对他们说,虽然你们被流放了,但你们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人,值得我们敬仰。就连押送他们的士兵,也非常尊重他们。因此,这些囚徒一生都会为这个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他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作家——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没有被专制的尼古拉政府碾碎的原因之一。

托尔斯泰们经历了一个压榨、专制、黑暗的时代,但这个伟大的民族有一种非常好的传统,能让他们有尊严地活下来。所以,即便东正教开除了托尔斯泰,他依然是那个时代俄罗斯民族的骄傲。因为,人们仍然承认他是个大作家,仍然承认他是一个有尊严、有人格的人。即便人们认为他不好,煽动了农民,也没有对他进行丑化。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被开除的是什么人,这个被流放的是什么人,老婆们依然会跟着这些流放犯到西伯利亚去,照顾他们。而且,这样的女子会得到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尊重。

俄罗斯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非常感人、非常厚实的东西,这就是俄罗斯民族最伟大的地方。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最近,我看了杨显惠的《夹边沟纪事》,其中有一篇《上海女人》,也体现了这样的精神。里面谈到夹边沟的一个农场,当时有大概三千多个右派被下放到那个地方,大部分人都死了。其中一个右派的妻子去那里找她的丈夫时,发现丈夫已经死了,就把丈夫的骨头带回了上海。这个女子身上显示出一种人性的尊严,非常像一些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可见,我们中华民族也有一些很优秀的精神。只是到了现在,这种精神不再是主流了。很难想象,托尔斯泰要是生活在中国的当代,他会遭遇怎样的情景?丑化诋毁恐怕是免不了的。

当然,十九世纪的俄罗斯社会,仍然有其非常糟糕的地方。比如,《复活》在俄罗斯出版时,大量文字遭到了删减。现在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最初发表的版本了。当时,整个上流社会,包括法庭、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都对托尔斯泰进行了迫害。这些人的灵魂,还比不上《复活》的女主人公——妓女玛丝洛娃。

在小说中,玛丝洛娃被一个贵族——《复活》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勾引,还怀孕了,于是被赶出原来工作、生活的地方,落入社会底层,沦为妓女。后来,聂赫留朵夫重遇玛丝洛娃,回忆起过去的很多事情,深深地忏悔自己的罪恶,就放下一切去寻找她。在这个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心灵慢慢升华,最后决定跟玛丝洛娃结婚。但是,玛丝洛娃拒绝了他的求婚,决定嫁给一个革命家。因为,她担心自己的身份会影响聂赫留朵夫的声望。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仅仅是一条线索。托尔斯泰用一种流浪汉小说的写法,沿着这条线索,通过聂赫留朵夫的经历——比如他走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等——叙述了无数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画面、真实的鲜活人物。其中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人物内心的各种冲突,还用各种各样的对比——比如法官的卑鄙和妓女的高贵、善良——使作品有了很强的感染力。这种写法,跟托尔斯泰以往的所有小说都不一样。

10.生命中的伟大与冲突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托尔斯泰的伟大。

注意,每一个时代,被主流判为异端的人,都有可能是非常伟大的人物。比如布鲁诺,他是非常伟大的科学家,最后却被教会烧死了;伽利略也是伟大的科学家,但他也被审判了;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时,同样被婆罗门教徒认为是邪教教主。因为,主流文化认为这些人在反对自己,侵犯自己的利益。托尔斯泰之所以被东正教开除,就是因为他反对宗教中的腐败——当然,其中也有很多其他原因。

托尔斯泰的命运很有意思。不但沙皇政府和东正教会反对他,与沙皇政府对立的布尔什维克政府也批判他。为什么呢?因为,沙皇认为托尔斯泰揭露了太多东西,列宁虽然认可托尔斯泰的揭露,但他觉得托尔斯泰太软弱了,没有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沙皇政府。他认为,托尔斯泰的“勿以暴力抗恶”和布尔什维克的斗争精神、革命意图相冲突。所以,他也对托尔斯泰进行了批判。

另外,托尔斯泰在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中,还描写了自己一次失败的改革经历。他一直认为,作家能有那么多时间写作,能写出那么多作品,是因为有好多农民在帮他干活。所以,他一辈子为贵族身份而羞耻,总想把土地分给农民,可惜农民不相信他,总觉得这个地主老爷肯定有什么阴谋。所以,他的改革最后就失败了。

在家里,托尔斯泰同样面临巨大的冲突。因为,他想把版权交给社会,让所有人都可以免费印他的书,但他老婆不高兴。他老婆觉得,要养活这么多孩子,没有钱怎么行?他们经常为这样的事情闹矛盾,闹别扭。而且,他老婆还老是偷看他的日记。最后,托尔斯泰觉得自己没空间了,就出走了。

昨天我跟一些人谈到,我也想出走。为什么呢?因为我也没有空间了。我的很多读者,很多学生,都希望我变成他们期望的人,于是对我提了很多要求,甚至对我进行干预。很少有人心疼我,关爱我,却老是指责我,老是叫我这样,叫我那样,还不断告诉我谁说了我的坏话,谁说了我的好话等等。这时,我已经没权力做自己了,托尔斯泰也是这样。他的一些信徒希望他放弃版权、分掉财产,像个神灵、圣人那样活着,他的老婆则一直反对。于是,双方斗来斗去,弄得他疲惫不堪。最后托尔斯泰说,我不属于自己,我被绑架了,就出走了。出走后,他患上肺炎,病死在一个小站上,成就了一个最完美的结局。希望这样的结局将来不要出现在我的身上。

11.读经典,营造适宜巨人生长的土壤

下面,我讲一讲俄罗斯大地上为什么能出现那么多文化巨人。

第一,他们有肥沃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他们的文化。大家知道德国攻击苏联时,斯大林在演讲中说了什么吗?他列举了俄罗斯民族中那些伟大的作家、思想家、艺术家等等。像他那样的政治家,仍然为此自豪,说明俄罗斯民族深厚、优秀的文化传统,使他们有了一套非常健康的价值标准。因此,索尔仁尼琴、托尔斯泰及托尔斯泰后一批又一批的大作家,才能赢得官方和民间的尊敬。这些大作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比中国当代作家高出不知多少倍,因为,人家不为稿费活着。沙皇就算把专制的屠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仍然动摇不了他们的某种精神。

第二,他们有适宜的气候,有干净的空气。这个气候,仍然是文化传统;干净的空气,则是那个时代。那时的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任何人想丑化托尔斯泰,都丑化不了。因为,当时的社会崇尚一种奋发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给伟大作家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可能。你想想看,就连斯大林时代都出现了肖洛霍夫那样的大作家,俄罗斯民族确实非常了不起。

中国当代没有那样的作家,所以,我们一定要从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文学中汲取一种大气,汲取一种我们需要的营养。要多看看那些大作家的作品,多关注一下那块土地,多从他们的文化中汲取一种优秀的东西,让自己变得大气一些,让我们这个时代也流行一种真正优秀的精神。

读书是俄罗斯民族的优秀传统,你到俄罗斯的任何一个地方去,都会看到有很多人在读书。他们读的是什么书?是经典。他们说孩子们如果不读经典,俄罗斯民族就会消亡。但是,我们有多少孩子在读经典?多少孩子热爱经典?在座的朋友读过几部俄罗斯经典?又有多少人热爱俄罗斯经典?我们应该爱经典。

我经常有个比喻:不要在门槛上练跳高。如果你一直在门槛上练跳高,哪怕跳啊跳,跳上一辈子,也跳不了多高。读书也是这样,要为自己设置难度,要尽量避免那种浮光掠影式的读书。那种读书就像拉肚子一样,只会拉坏自己,没什么营养。要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让自己的读书品位一天天提升。假如你的阅读品位一直在提升,你就在长大;如果没有提升,你就长不大。

我爱读书,我的妹夫也爱读书,他跟我一样,也是书虫。但他二十年前、十多年前,直到现在,阅读品味一直没有改变。社会流行什么,他就读什么,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等,什么都读,就像家庭主妇看韩剧一样,看上一辈子,也绝对伟大不起来。有些人不但伟大不起来,还会越读越糟糕。一开始,他们的心灵很干净,很纯洁,越到后来,就变得越精明,让人毛骨悚然。

我很少跟某些女作家打交道,就是因为她们太聪明、太精明了。读了她们的作品之后,我觉得受不了。她们原本有那么美好的女儿心,却被流行文化熏染着发生了变异,失去了本身的柔软,失去了本身的情感,塞满了功利和算计。所以,不要让欲望性的文化扼杀你身上的人性,留一份属于自己的心灵乐园,留一份属于自己的心灵乐土,要活给你自己。

12.能让你升华的阅读,才有意义

◎观众:请您给我们大家推荐一些好的文学作品。

●雪漠:我首选俄罗斯文学经典。托尔斯泰的三大著作和中短篇小说都非常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东西也值得一看,比如《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等等。另外,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也很好。其实,俄罗斯大作家的作品都应该看一看,只是你们不一定喜欢。然而,就算不一定喜欢,也应该读经典,因为经典可以滋养人的灵魂。那些讨人喜欢、读起来很过瘾的流行作品,很可能已经异化了、变味了,不但不能为你提供精神养分,还会消耗你的生命,让你的欲望膨胀,让你变得更功利、更浮躁,更难读进一些真正能令你升华的作品。

前段时间,社会上流行“拯救阅读”——拯救人的阅读,拯救时代的阅读。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个时代的阅读口味正在群体性地堕落着。

大家想一想,现在卖得最好的是什么书?是官场小说、职场小说。官场小说是讲什么的?它是教你如何当官,如何投机,如何跑官,如何腐败,如何揣摩领导心思,如何实现最后的堕落。它还会告诉你,如果你不堕落,就会如何如何。职场小说也差不多。试想,这样的书能让人升华,让人变得更伟大吗?肯定不能。但是,这种书实在卖得太好了。

我曾专门谈到自己对一部官场小说的看法。那部小说卖得很好,艺术上也很好。我读完之后,就突然想让儿子也看一下,我知道,他看了肯定会很惶恐。为什么呢?因为,那部小说会告诉他,不堕落就当不了官,当不了官就活不下去。事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就算不当官,当个老百姓,不投机、不坑人、不卑鄙,照样能活得很好。因为,人活着,本来就要不了太多东西嘛!

今天我来广州图书馆,自己带了一壶水,路上喝了一杯,剩下多半壶,刚才工作人员又给我倒了一杯,我把它加进去,也就够喝了,没必要再去抢夺一个湖泊,甚至一个大海,也没必要当海盗,甚至当海上霸王,那没啥意思。现在,外面下着雨,屋里温暖如春,我们轻轻松松地聊着天,喝着一杯水,就很快乐了,对不对?这时,如果你心里还想着一些鸡零狗碎的、算计别人的东西,或者想着如何让自己成功,就不对了。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当下的明白、安详、快乐、知足、放下、善待他人。还有比这更好的成功吗?没有。

所以,要在阅读中明白一种自己没有的东西,寻找一种自己没有的东西。要知道,我们没有的,正是我们需要的。有时,我们甚至要把一些原来的东西像垃圾那样扫出去,给自己的心灵留点空间,放点好东西。一定要明白,无论你有什么向往,为自己设定了什么理由,如果为达目的,不惜费尽心思地伤害别人,你就是失败的。即使真的达到了目的,你也是失败的。首先要记住,做任何事前,都要让心属于自己,要做到“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也就是活得坦然,问心无愧。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人就是开心、幸福的,然后积极地做事,不要被社会影响,要有自己的成败标准。很多经典,都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除了俄罗斯经典,还有很多文学作品都非常了不起,比如《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等,其中的思想和我提倡的精神是一样的。例如,《霍乱时期的爱情》讲的是一个人追求一个女人,追求了一辈子,两人白发苍苍,临死时才相爱了,没有任何功利。这样的作品也很好,人类最美的就是这些东西,读书最宝贵的体验,也是这些东西。既然我们花时间读书了,就要让自己升华,让人性的情感焕发出最美的色彩,不要被物欲的时代所异化。这也是我多次强调读经典的原因。

经典是千年来令世世代代的人受益,才流传下来的东西。它们虽然不能教你怎么赚钱,怎么揣摩别人的心思,怎么控制别人,也不能改善你的物质生活,但它们能滋养你的心灵世界、灵魂世界。

除了现实世界之外,人类还有一个心灵世界、灵魂世界。无论现实中发生什么事,人类对生活的感觉,都来自于心灵世界和灵魂世界。所以,不要让现实世界干预你的心,要保留一个很美的心灵世界。一定要明白,人活着时,只要心幸福,人就幸福了;心不幸福时,无论拥有多好的物质条件,人都是焦虑、痛苦的。所以,不要光读一些教你应世技巧的工具书,要多读一些思想境界、智慧境界高于你的书,不要读那些思想境界不如你的书,更不要跟随时尚去读一些东西。因为,那样的阅读,只是在浪费生命,没有意义,不能给你带来任何营养,甚至会搅乱你的心,教唆你放纵、堕落。就算它没让你堕落,也是在消耗生命。我们不要消耗自己,要升华自己。

13.向往崇高的民族才能诞生大作家

◎观众:我在阅读俄罗斯经典作品时,也会播放俄罗斯及苏联时期的音乐,比如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等等。这样的阅读感受,对我来说是鲜活的,因为,它能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味道。请问雪漠老师,这种阅读方式对吗?

●雪漠:注意,俄罗斯文化和欧美文化不一样,它非常博大、厚实。在那片土地上,伟大的不止作家,还有音乐家、画家、思想家。比如,你刚才谈到的柴可夫斯基,他的《天鹅湖》就很好;别尔嘉耶夫、巴赫金等人的思想境界,也都非常了不起。前段时间,我在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上,还看到了一些俄罗斯画家的作品。其中有一幅作品的画面是这样的:在茫茫黑夜中,一个受伤的男人倒在一个女人的怀里,远处有一盏灯。那个画面,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冲击力。

所以,我们在读俄罗斯文学经典时,也可以听俄罗斯音乐,欣赏俄罗斯的绘画,了解俄罗斯思想家的观点、理论。

比如,前面谈到的巴赫金,就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家。他活着时没有名气,死后,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在国外——比如欧美地区——引起强烈反响,他就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没有多么显赫的身世,也没有多么了不起的背景,只是个中学老师,但他的很多文艺理论为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种非常好的启发,因此,他仍然受到了世界的认可。前段时间,我还看到一部书,里面谈到俄罗斯的一个圣徒,他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修行人。这个人一辈子专门信东正教,被称为“俄罗斯精神巨匠”,也很了不起。

可见,在俄罗斯,只要一个人有足够高尚、足够伟大的行为、品格和思想,就能得到社会的尊重。也只有在那样的文化土壤中,才能诞生一批又一批真正的大作家、真正的大作品。我们要从俄罗斯文化中汲取营养,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因为,浮躁在俄罗斯是没有市场的,俄罗斯民族敬重的是那些有着伟大品格的人。假如我们的民族也有这样的向往,我们的社会就肯定会截然不同。

我希望在座的朋友都像黑暗中的灯火——正如前面谈到的那幅俄罗斯画作——慢慢照亮自己身边的世界,慢慢传递一种不同的阅读品味。有时,这种点点滴滴的传播,会让我们的文化中出现一种新的东西。

在这一点上,“羊城学堂”就做得很好。它虽然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只占一个很小的空间,但它就像一盏灯,为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提供了一点温暖、一点温馨,一种远离功利的人文光芒。在这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在这个做什么都问“我能得到什么”的时代,“羊城学堂”的这种行为,让我觉得广州人真的很幸福。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的家乡武威没有这样的讲座,兰州也没有。小时候,我也想听到这样的声音,但找不到,哪里都没有。如果大家能明白这种心情,就应该珍惜自己的这种幸福。

我也希望,今天来到这里的朋友们,都有一颗“羊城学堂”这样的心,不但活出属于自己的色彩,也把这种跟流行文化不一样的声音,传递给身边的朋友,给社会带来一种好的影响。

14.单纯谴责,不如传递优秀传统

◎观众:今天能听到雪漠老师的演讲,我感到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刚才老师说,俄罗斯优秀的文学传统跟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干净的空气有关,中国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我想请教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读者、学者和作者,怎么才能变得积极向上,具备勇于探索的精神?第二,我们的官方怎样才能敞开一些东西,让鲁迅精神重回人间?

●雪漠:首先强调一点,俄罗斯文化非常伟大,它的气候也罢,传统也罢,都有一种优秀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没有那样的传统。中华民族同样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某种精神也一直从诸子百家传承至今。比如,孔子的儒学,道家的思想,都在传承着,影响着一些人。非常遗憾的是,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例如“文革”十年浩劫——这些传统断裂了,人性中的恶被释放了出来。因此,现在的主流文化中,儒释道文化没占据上风,一些追求享受、追求物欲、时尚化的东西正在流行着,疯狂蔓延着,影响着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种年龄阶段的人,就像病毒一样。对于这种局面的可怕性,我们都知道,政府也知道,所以,大家都在尽力做一些事情。比如,政府在国外办了一些孔子学院,还提倡“建立文化强国”等等。

不过,建立文化强国,重建传统文化,不只是官方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正如古人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定要明白这个东西。因此,我们不要一味指责,要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去年,我参加中国作协代表大会时,很多作家都在指责政府,说作家的待遇不高,认为政府应该给文学多少投入,如果不重视文学就是千古罪人,等等。轮到我发言时,我说,我们这些国家专业作家,得到了那么多稿费、荣誉、工资,现在还免费住着五星级宾馆,免费吃着山珍海味,然而,我们为社会做过什么?如果单纯地指责,不叩问自己贡献过什么,就会变成一群被国家养着的、打着作家和文学旗号的混混。如果这群混混除了吃喝嫖赌、谈天说地之外,什么好东西都写不出来的话,就没有任何存在价值,国家也没必要养着这样的作家,我们应该养活一些真正能担当的艺术家。这虽是公道话,但当时在场的作家们肯定不爱听。可是,即便他们不爱听,我也必须说。因为,时代需要这样的声音。

今天在座的诸位文学爱好者也罢,作家也罢,艺术家也罢,在面对文化这个主题时,也要首先问一问自己:你做过什么?一定要明白,我们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是这个民族的一份子、一个组成细胞。每一个细胞,都承担着肌体上某种功能性的义务。如果细胞们不负责,肌体的免疫力不够,人就会患上癌症;如果每个健康细胞都能承担好自己的义务,肌体就会非常健康。所以,许多时候,每个人首先应该叩问的是自己,不是别人。

我从不怨天尤人,也从不指责别人,不向别人索取,只问自己做了什么,做得够不够。因此,我一直在升华,也一直在进步。每个人都是这样,有了向往,就要为你的向往付出一些行动,从自己开始,传播、弘扬、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优秀的东西。

例如,广州这个地方的文化中,就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广州有佛教、道教文化的积淀,很多地方不一定有这种文化基础。我告诉大家,今天来了很多广州的信仰者、志愿者,我到其他城市谈文学时,他们同样会放下自己的事情,赶来参加。这里的信仰群体也罢,信仰给予这个群体的力量也罢,都是很难得的。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组织了一次次革命,却一次次失败了,有时的失败还非常荒唐。他们组织了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就想打仗。一次次进攻,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进攻,又一次次失败……然而,这么荒唐的行为,却动摇了清朝政府的根基。因为,虽然他们没有胜利,但没有这一次次的进攻,就没有后来的武昌起义。

当时,在广州这块土地上,有很多人省下自己的钱,交给孙中山做革命经费,帮助他做很多事情,例如资助国内的革命党人。孙中山当时是清政府的通缉犯,岭南文化熏陶下的这块土地上,却有那么多人不惜赔上所有的身家和精力,无偿地帮助他、支持他。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些人的付出,就没有辛亥革命后来的成功。

所以,到了今天,岭南这块土地上,必须有一些人能担当一种文化使命,学习前辈、祖先身上的精神,不去追问外界、责难外界,而是自己承担一些东西。

一定要明白,中国文化不管发展到什么地步,都跟我们密切相关。我举个例子,如果你这会儿在骂一些人,但遇到事情,你也会像他们那么做,那么,你就不应该骂他们,应该首先反省自己。因为,当我们谴责一些东西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也是被谴责对象的一员,甚至是某种负面现象的推动者。

单纯地谴责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每个人都承担一种使命,为这种文化,为中华文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把自己变成一盏灯,形成一种灯的文化,照亮更多的人,才有价值、有意义。否则,你今天明白了,明天又会继续骂。这些骂起不了任何作用,只会成为骚扰家人的负面信息,把老婆、儿子的心情搞得很糟糕。儿子本来积极向上,结果老子永远在谴责,儿子也就懒得进取了。我们一定要提倡正面的传播,不要单纯地进行负面的谴责。比起谴责,正面的力量更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这就是我的观点。

15.敬仰和效仿是最好的阅读

◎观众:我突然对您产生了很大兴趣。第一,我觉得您有托尔斯泰的胸怀;第二,我觉得您有共 产 党人的觉悟。这是否是托尔斯泰的精神对您的滋养?另外,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您是大手印研修专家,那么,什么是大手印?

●雪漠:这说来话长,今天的时间不够。你可以到当当网搜索“雪漠”、“大手印”,就会看到我的“光明大手印”系列,里面讲得很清楚。但是,谢谢你对我的评价。这个评价太高了。共 产 党的觉悟也罢,什么也罢,只要是真正的人的“觉悟”,都很好。

◎观众:我是一名学生。刚才您列举了很多作品,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但对于我这样的小女孩来说,这些作品就像泰山一样,只能敬仰,很难攀登。不过,有人说,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该读什么书,是要看缘分的。今天这个讲座,或许就是我读经典的开始。但我的悟性比较低,读俄罗斯作品可能会非常困难。请问,我如何才能更好地、顺利地、深有体会地读这些书呢?我们这些年轻人又该怎样树立一个坚定的信仰?

●雪漠:这个小女孩问得很好。当你达不到阅读资格,比如你的思想境界、智慧积淀、人生阅历还不够时,敬仰就是最好的阅读。因为,敬仰就是向往,它代表你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达到作者的境界。所以,实在读不懂经典时,不一定急着读它,只要敬仰它,像作者那样做事、做人,就很好。例如,我今天分享了自己对托尔斯泰的看法,告诉了大家他的一些行为和思想,如果大家向往他的境界,向往他的人格,就带着敬仰的心情,像他那样去做事,像他那样去面对生活和世界,这就是最好的阅读。这是第一点。

第二,如果你能把敬仰的行为贯穿一生,就是信仰,不用再去建立一个别的信仰。要知道,信仰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认准一种存在,觉得他非常伟大,值得你敬仰,想要像他那样做事,像他那样活着时,你就有了信仰。如果你确实能效仿他,而且能将这种行为一辈子坚持下去,你就是个信仰者;如果不能一辈子坚持下去,那么,你坚持时便有信仰,坚持不了时就失去了信仰。所以,想要建立坚定的信仰,就要坚持敬仰的行为。

16.浮躁时代,如何阅读经典

◎观众:《战争与和平》那样的大作品有很多层面、很多故事、很多人物,这么宏大的场面,普通读者恐怕很难深入其中。那么,对普通读者来说,阅读这些伟大经典的意义在哪里呢?当代作家又该如何平衡作品深度与流行度、推广难度之间的关系?

●雪漠:你问得非常好。经典作品很多人都读不进去,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我对托尔斯泰的喜欢,大概是从三十岁才开始的,之前我读不进他的作品。所以,要求现在的孩子读这么深的大作品,也不现实。不过,我们可以把阅读分为两种:第一,对作品的阅读;第二,对作者的阅读。

对作品的阅读,就是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大作品。到了一定境界,有了一定阅历与人生感悟时,你就有了爱上这些作品、从中汲取营养的可能性;没到这种境界时,你可以去了解托尔斯泰这个人,把他的经历、思想、行为当成作品来阅读。比如,你可以看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样的思想。这些资料,在网上很容易就能查到,我们称之为浏览式阅读。这种阅读也很好。

浏览式阅读虽然不一定能让我们了解经典作品的原貌,但它可以让我们看到世界上的另一种人,了解这种人如何活着,他们在坚持什么。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上还有一种比流行观点更好的活法,还有一些比明星更伟大的人。网络时代,这样的介绍性文字有很多,比如人物故事等等。现代人喜欢故事,而且,故事重现了大作家的生命经历,能承载他们的全息。因此,这样的阅读同样很好,也更容易普及。

还有一种阅读方式,就是读画面、读影像,比如电视、电影等等。这些媒介,将会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展现伟大作家的整个世界。我们读不进伟大作品时,可以看看相关的电影、电视、专题片等等,这也能让我们进入作家的精神世界,与之对话。以前,有一部孔子的专题片拍得很好,大概有十多集,不了解孔子,读不进《论语》的人,看完这组专题片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孔子。换句话说,了解这些伟大作家、伟大思想家的人,可以制造出一些文化产品,让无法进入其作品的人们,也能间接地阅读,间接地汲取伟人们灵魂中的养分。这种阅读是很容易做到的,也更契合这个时代,尤其适合一些成长中的孩子。

17.完整的人,必然有艺术需求

◎观众:传统文学对普通读者的人生有怎样的意义?对他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指导?

●雪漠:文学是另一个世界。人从动物进化为“人”时,首先出现的,就是一种文学性的东西,比如故事。它是存在于物质需求之外的。这些故事,往往承载了一种高于物质生活的向往。例如,以前的人们看到月亮时,就想出了嫦娥的故事。正是诸如此类的故事,让人超越单纯的动物性存在,拥有了精神世界,成为了一种文化性的存在。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不会讲故事,没有文艺性的要求,没有艺术。所以,艺术的出现,是人类文明非常重要的内容与标志。

除了生活、工作之外,如果我们还有一种艺术追求,可能就真正接近了当代文明,就能成为正常的人类。如果抛弃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人就会退化为动物性、生理性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一种被阉割的人类,也就是不完整、不完美的人类。所以,艺术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刚才的讲座中我也说过,它能激活人类真正的情感,激活人的潜能,让人活得更像一个“人”。

18.学习别人之前,先认清自家的宝贝

◎观众:您说,任何作家都不能和托尔斯泰相提并论,更不能与之相比,但您提到托尔斯泰的作品时,常会谈及自己的作品,比如《大漠祭》等等,并且与托尔斯泰做一番对比。那么,在当代文坛中,您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或者地位呢?

●雪漠:我有强于托尔斯泰的地方,也有不如他的地方。在艺术方面,他比我强。虽然我也下过苦功,但和他相比,仍然有距离。然而,在东方哲学提倡的解脱或超越层面上,我比他强。

我经过了二十多年东方智慧提倡的传统修行,通过人格的修炼,在许多方面已经没有疑惑了。但托尔斯泰还没有实现超越,临死前仍然非常痛苦、焦虑、困惑。这是我和他不一样的地方。

东正教的很多东西,仍然属于世间法意义上的智慧,但佛教的智慧,已经上升到出世间法的层面。因此,通过东方智慧修炼的我,达到了比托尔斯泰更高的破执境界,所有了解我作品的人都会认可这一点。因为,虽然托尔斯泰很伟大,但他没有完全走出精神危机,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我不是这样,我的心属于自己,我能完完全全地自主心灵。读过“光明大手印”系列图书,你就会认可我的这一观点。

换句话说,东方哲学在出世间法的破执层面,远远高于西方哲学。当我汲取东方哲学的营养,成为东方哲学某个方面的集大成者后,就超越了一些西方思想家,比如东正教的学者和行者等等。因为,我破除了最后一点执著,但他们还在二元对立中打转。这一点,在我们的作品中体现得非常清楚。

所以我认为,一般读者在挖掘、阅读托尔斯泰时,更应该立足于自己所在的土地,挖掘、继承自己的文化,在这样一个大的坐标系下,再去学习一些西方文化,比如俄罗斯文化等等。这样,我们才能长大,才能变得更大气。

比如,我更倾向于学习东方文化、东方哲学,汲取其中的营养,让自己的心灵成长、升华,然后再去了解托尔斯泰及其文化,汲取西方文化中的营养。这时,我既不拒绝托尔斯泰的很多东西,不拒绝基督教文化,也不会因为汲取了西方文化的营养,就放弃和否定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如果单纯接受西方文化,否定东方文化,否定自己脚下的土地,忘记自己的精神标杆,去迎合另一块土地上的文化,就会失去自己最独特的东西。这样肯定不好。

19.感受苦难,不一定经历苦难

◎观众:据我了解,那些比较有名、有深度的作家,经历一般比较波折,人生一般充满了苦难。那么,您觉得,波折和苦难的经历,是造就艺术的根本原因吗?还是说,人生一帆风顺,只待在书房里,也能完成作品的构思?对您来说,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完善作品的思想呢?

●雪漠:对作家来说,经历非常重要。哪怕挫折也罢,磨难也罢,苦难也罢,都非常重要。但是,有这种经历的人,不一定就能成为作家。因为,有些人不能把苦难化为营养,反而会被它打倒。很多人都是这样。试想,网络上有那么多陷于苦难的人,包括苦难的孩子、苦难的民工、苦难的父母等等,他们都实现超越了吗?如果无法实现超越,苦难就不是他们的财富,而是他们生命中沉重的负担。

那么,如何让苦难升华,变为生命中的营养?这需要一种高于忍耐与接受的东西——向往。比如,除了经历苦难外,我们还要读万卷书,同时要守护好自己的艺术坐标、心灵坐标、灵魂坐标。有了这些坐标,守住这些坐标,生活中很多苦的觉受就会被消解,或者转化为营养。如果没有向往,守不住向往,单纯经历苦难就没有太大的正面意义,它只能让一个人痛苦地活着,最后痛苦地死去。例如,牛耕田也很苦、很累,但它永远都是畜生,不可能升华。除非它是我小说《西夏咒》中的黄犍牛,为救助一个女子牺牲自己。这时,它的生命价值就不一样了。归根结底,这种升华仍然来自于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某种精神的向往。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东西,只懂得像牛那样一辈子劳作,或者像老虎那样掠夺一些东西,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也无法实现人的价值。有了一种不同于物质的向往、一种不同于追名逐利的行为、一种心灵的需求,人才能真正地成为“人”。

作家也是这样。无论他单纯经历苦难,单纯经历生活,还是单纯读书,都不对。一个成功的作家,至少要体验苦难,感悟苦难,甚至分享苦难——分享苦难非常重要。当你发现一个苦难的群体时,要用真心去贴近他们,去感受和分享他们的苦难。这时,你才能真正理解他们,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心灵、灵魂,才能把他们写活。

在这个时代,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经历苦难,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经历所有的痛苦,比如亲人死亡、自己得绝症等等。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用一颗感同身受的心,去靠近痛苦的人们,把心的温度传递给他们,感受他们的疼痛。当你能用一颗悲悯的心理解他们时,你也就经历了苦难。所谓的苦难,其实是一种感觉。所以,不要觉得每个人都必须亲临苦难现场,或者成为苦难的主角,才能获得某种不一样的体验,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在你身边最普通的人群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把他们的生命经历转化为自己的营养。因此,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都非常重要。

不过,历史上也有很多没太多经历的大作家,比如博尔赫斯。博尔赫斯一辈子在书斋中读书,但他也经历过苦难。什么苦难?精神世界的苦难。他在精神探索的过程中,也有迷茫、困惑,这就是他的苦难。后来他的眼睛瞎了,这也是他的苦难。然而,有经历也罢,没经历也罢,他都会成为大作家。所以,不要把成功的希望单纯寄托在某种方式上,更多的时候,要让自己的心变得敏感、包容、悲悯,要用自己的行为积极入世,做一些有益世界、有益人类的事情。这时,你就会拥有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在这个时代,不一定每个人都要成为作家,也没必要用作家的标准衡量任何人,但我们必须有一颗作家那样的心,善于感受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如果一个人屏蔽自己的某种情感,格式化自己的某种情感,或者有意拒绝一些东西,他的生命就会失去很多色彩。

所以,不要在文学中寻找功利,也不要用功利去污染文学。文学真正的意义在于,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非常精彩,让我们通过另一种方式、另一种状态,体验一些我们无法亲历的生活。比如,某种生活和经历,将会在我们的想象中,在我们的艺术空间中出现。这也是人类文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系雪漠2012年11月24日上午在广州图书馆“羊城学堂”的文学演讲,根据录音整理,有修订)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谨先生学问博大精深,教化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然而,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这样称呼他!
  • 西北宗教论丛1

    西北宗教论丛1

    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所拥有30多个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性大学。从它开办之日起,学校开设有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课程,为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995年我们申请宗教学硕士点,199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宗教研究中心,于1997年开始招收宗教学硕士研究生,以西北地区的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研究为主,设立了藏传佛教研究与管理、伊斯兰教研究与管理和宗教学理论研究三个方向,进行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的宗教史、宗教思想理论、民族史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 定不在境

    定不在境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佛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做人及该做怎样的人的道理。
  • 人生的阶梯

    人生的阶梯

    本书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丛书之一。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待人接物的人生修养、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对社会知恩图报等等。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热门推荐
  • 柯先生的小悍妻

    柯先生的小悍妻

    白芷跟洛辰离婚了。这是所有人意料之中的事。白芷那样的出身,好像怎么也配不上高高在上的洛辰。可她偏偏占了他两年时光。或许,更久!洛辰没想跟她真离婚,就是受不了她总把离婚挂在嘴边上,想要吓吓她。可白芷生病的,很重的病。离婚好像也算个选择,她同意了……好像他们一直都是在经受着意料之外的事。意料之外,原来当初抱我的是你。意料之外,原来你对我一直都是利用。意料之外,从未想过,你会真的离开我。意料之外,原来我们曾经相爱过……
  • 超神造物主

    超神造物主

    《王国建造指南》1.找到一个王国2.绑架国王3.打他,继续打他4.恐吓他,把他丢进烤炉5.特别提示:如果是女王,则第2.3.4条作废,那么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唉,别跑。想要我自己一砖一瓦建造世界,怎么可能,我很忙的。建造一个城市需要一年,而破坏它只需要一分钟,没错我就是各个世界的破坏大魔王。
  • 傲尊再临

    傲尊再临

    一个前世强与弱的结合的矛盾体,他强,他是史上最为年轻的圣尊,他弱,他不懂人情冷落,一心为人,而无发觉别人得阴谋,而无法长存........,新生得自己又该如何选择.........
  • 爱笑的她寄人篱下

    爱笑的她寄人篱下

    “你有过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麽?你有过寄人篱下的感觉麽?所以,你不会懂我在害怕什么。”被逼结婚,领完证韩清之出差半年,在医院遇到后他送她回家。“对不起,提前回来没有跟你打招呼。”“巴不得你别找我,我都忘了我结婚了。”“好巧,我也是,忘了自己原来结婚了。”没几天,苏苏又出差。家人的责骂,工作的委屈,年少的经历……让她崩溃,让他开始慢慢的想了解她,想保护她
  • 朗基努斯之哀

    朗基努斯之哀

    当那个男人的血滴入他的眼里时,他突然复明了……
  • 桃花剑至尊

    桃花剑至尊

    习剑之人拥有了《桃花剑谱》就拥有了绝世奇功,因此,一些武林败类不择手段夺取《桃花剑谱》,制造了一桩桩血腥惨案!陶氏家族因为拥有剑谱遭受了血腥磨难,桃花三剑客遇难,几乎惨遭灭门,少年英雄陶云贵跌落悬崖,急死一生,遭遇奇遇,终于学得了绝世奇功,打败了浮山二妖,清扫了观音神风教,灭绝了巫山魔鬼,成为了真正仙剑至尊……
  • 诸天万界——最强房东

    诸天万界——最强房东

    一间小小的出租屋,因为某些意外,变成了震惊三界的恐怖组织。多年以后,当诸天万界的大人物回忆过往时,总会忍不住想起一个话题“那家伙今年不来收房租了吧?”
  • 假面公子,毒女狂枭倾天下

    假面公子,毒女狂枭倾天下

    她灰零,22世纪医药界的奇迹。和阎王签订条约,带着系统准备大干一番的她,宿体竟然是个女扮男装的废物“嫡子” ? 5岁就被扔到元兽之森自生自灭?10年后她依旧女扮男装。 诶?她7岁时救的那个男孩子竟找上门来了? 大哥,我是直的,不是断袖。 可是你是男的吗?...怎么办她不是。不过,怎么觉得自从一不小心把自己玩死了之后,这男的就有点不对劲。 灰零弦外音#好无聊啊,那死一死好了# 男人∶再敢死一次,我就把你锁在我身上,让你哪也去不了 137系统∶宿主你好像把他逼黑化了耶。 灰零无辜∶我哪有,不过就是嫌他跟着我,不好行动,所以我就去死了吗,那里逼迫他了? 【本文写开挂人生,受不了的切勿入坑。】
  • 魔巫神探

    魔巫神探

    他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英国。他身负多重身份,是贵族,是医生,是伦敦警局的秘密顾问,但他真正的身份,神秘且不为人所知晓。他热爱女性,追求考究时髦的生活,但他讨厌早晨起床。最近,他有了一位新搭档,虽然还不合拍,但也没那么烦人。他们将合作破解一些超出常人理解范围的案子,令人期待。
  • 五行特战队

    五行特战队

    他们是国之利刃,因意外,基因突变,成为五行控制者,执行帝国发布的秘密任务,为国效力。他们就是五行特战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