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3000000070

第70章 知青的话语霸权

王彬彬

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三十周年,“知青”也就成了报刊上的热门话题。前不久,一家报纸的编辑朋友来电话,说他们正在进行回忆“知青生活”的征文活动,托我向身边当过“知青”的熟人、朋友约稿。他没有命我写,因为他知道我没有当过“知青”——

没有当过“知青”的人,当然没有资格来谈论“知青”了。

放下电话,我却想:我固然没有当过“知青”,但我曾经作为一个乡下孩子,或者,作为一个当地人,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看见“知青”。我曾经与“知青”有过很深切的接触。“知青”给我留下了不只是一桩终生难忘的记忆。我对“知青运动”的感受、认识,“知青”给我留下的记忆,难道不也有足够的理由成为对“知青生活”和“知青运动”的一种陈述?

所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巨大的历史运动。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有三千万城市青年被迫迁移到了农村。“知青运动”是在农村这“广阔天地”间展开的;三千万城市青年的“知青”身分,是在与农民的“相结合”中被确立的。是三千万城市青年与广大农民共同完成了这一历史运动。农民,是“知青运动”的另一半。正像我们今天还在回忆、研究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移民运动一样,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这场“知青运动”,也肯定会成为后人回顾、研究的对象。今天关于“知青”的所有谈论,都可能成为后人了解、评说这场运动的资料和依据。然而,从最初的“知青文学”到眼下五花八门的回忆文章,都出自当年的“知青”之手,都只能说是一种“知青话语”。当年的“知青”们、作为完成了“知青运动”的一半,垄断着关于这场活动的全部话语权。而另一半,却始终在沉默着——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当年的那些“学生娃”们,正在争先恐后地说着当年的乡村生活,当然,也在对他们说三道四、评头品足。

由于“知青”对农村和农民的感受与认识并不一致,由于“知青”与农村和农民结成了种种不同的关系,“知青话语”也是音调杂乱的。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庄重,有的佻薄;有的一往情深,有的心有余悸……但不管怎样,在“知青话语”中,“知青”总是主体,而农村和农民则只能是客体,被置于受打量、受审视的境地。但“知青运动”却不只是一场城市青年打量和审视农村与农民的运动,它也同样是一场农村和农民打量和审视城市青年的运动。在“知青”写出的小说和回忆文章里,我们常常见到对首次与农民相遇的叙述。

“知青”们来到村口,村中的大人小孩围成一圈——这是一个“经典场景”,是一种类似于婚礼的仪式。在这一刻,城市青年被赋予了“知青”身分,他们与农民的“相结合”开始了。也正是从这一刻,“知青”与农民开始了相互打量相互审视。但这一场景,这一仪式,至今只被以一种“知青话语”在反复叙述着。在这一情境中,农民有着怎样的感受;当他们首次遭遇这些闯入他们生活中的城市青年时,他们心里在怎样想——这些,似乎将要成为历史之谜。

再举一个例子。在一些“知青小说”中,我们会读到对“知青”与乡村姑娘之间所谓恋情的叙述。在这种小说中,我们都会看到,作为“知青”的一方当年是怎样真挚地爱着那村姑,而始聚终散、始乱终弃,又是怎样地迫不得已。但如果让当年的村姑们来诉说那段心灵的创伤,那给人的感受可能并不一样。

迄今为止的“知青”形象都是“知青”的自我塑造。“知青”或许并没有资格独自承当对“知青”这一形象的塑造。“知青”哪怕写下再多的文字,也只能完成自我形象的一半,而另一半,应由农民来完成。只有当各地的农民也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知青”形象时,“知青”形象才能说是完整和真实的。

既然“知青”的身分是在与农民的“相结合”中得以确立和延续的,“知青”在自我塑造时,必然也塑造着农民形象。被“知青话语”塑造的农民形象,同样是残缺的和未可全信的。

“知青”与农民的关系,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但迄今为止,也只有“知青”在单方面地讲述着这种关系。被以“知青话语”所讲述的这种关系,也必然是不全面的。“知青”在自我塑造时,在回忆与农民的关系时,总会有意无意地强化某些东西,也总会自觉不自觉地遗漏某些方面。有些被“知青”忽视的东西,有些被“知青”认为是不值一提的方面,在农民看来,或许正是很重要极难忘的。例如就我来说,“知青”的某类给我极大刺激的行为,“知青”在面对农民和所有当地人时的某种令我终生难忘的表现,就从不曾被“知青话语”触及过。

“知青”当然并非蓄意要垄断关于“知青”的话语权。农民本就没有话语能力,陈述这一历史事件的使命,也就只能由“知青”单方面承担。这使我想到,有多少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只留下了一面之辞。

同类推荐
  • 日本文学史

    日本文学史

    本书是日本学者、评论家小西甚一的名著,以雅、俗为切入点并统领全书,完整论述了日本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阐幽显微,旁征博引,每每从世界文学的视角观照日本文学,颇多创见。本书译者为台湾翻译家郑清茂,译文准确,文辞典雅。
  • 被贬低的思想

    被贬低的思想

    收入本文集的这些文章和评论,是我自80年代以来陆续发表的文字。由于生性比较懒散,还有点虚无,我对出书一直都是无可无不可。古人所说的立言可以不朽,我是不相信的。记得曾经在美国一所大学图书馆徜徉,放眼层层叠叠的书库,满纸沧桑的图书,突然觉得,若要在这书海中加进自己的名字,实在是一种多余。在这个大众写作的时代,古人所追求的疏离已经是一种很珍稀的品质了。
  •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长风起落,荷裙飞舞,娇艳的荷花,在荷叶间若隐若现。江岸,草色迷离,依稀的兰蕙的馨香,在草间和她的发髻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薄衫皓腕,红颜如梦。《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是对诗词的唯美解读,文笔轻松灵气、底蕴悠长。
  • 一个人的车站

    一个人的车站

    本书是著名作家范小青的随笔集,书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中、文学创作中印象深刻、感触颇深的的人、事、物,所思所悟。这些随笔时空跨度大,内容丰富,既是一个作家对生活细节的体悟,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对人生的体悟。流畅的文笔,细腻的情感,给读者以美的阅读感受。
  • 李叔同全集之书信(05)

    李叔同全集之书信(05)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致丰子恺、李圆净、孙选青、林赞华、朱稣典、刘质平、弘伞法师、广洽法师、芝峰法师、习律诸法师、刘肃平、赵柏癫、李晋章、亦幻法师、崔澍萍、性愿法师、瑞今法师、寂山和尚、蔡元培、开元慈儿院董事会等多人的书信。
热门推荐
  • 鱼戏天下

    鱼戏天下

    奚莲蓬觉得自己很杯具,无缘无故变成一条鱼不说,因为生在小溪边的莲蓬下,就被草草了事的直接取名奚莲蓬;名字很悲剧就算了,反正小奚一直在她的小溪里混日子,可有一天乍听这低沉温润的声音,小奚就知道她的绕指柔来了。。。。诸横一直都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都会得到(当然啦,以他的身份招招手就来了哈~)可是,自碰到那只鱼的一天起,诸横就华丽丽的无力了。。。。
  • 殇雪解忧馆

    殇雪解忧馆

    一念不灭,千千成结;客官可否告诉我,你因何而困。
  • 九重封仙录

    九重封仙录

    “黑暗已逝,人族当立!”“封仙成迷,深渊为祭!”“红粉如斯,嗟叹不已!”“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云的残留记忆

    风云的残留记忆

    在脑袋里,残留的记忆非常多,而我就会慢慢的去回忆,风云学院的点点滴滴,会告诉你们在风云的所有事情和朋友……慢步走在校园,时不时会满脸泪水。看到学生出黑板报就会走进去慢慢地看……好久啦!没联系过他了……不知道过得怎么样了,会不会已经忘了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王剑江湖

    魔王剑江湖

    一位小魔王的江湖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一位美艳绝伦的天才少女,注定会有一番故事。江湖很大,但能混的潇洒。且看,小魔王欧阳稀与小仙女薛无双的传奇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浮尘天下

    浮尘天下

    世间万生,任你睥睨风云,终不过是苍天下的一粒凡尘。缘起缘灭,就算红尘断尽,我也不做命运中的一颗棋子。
  • 四月寂寞岛

    四月寂寞岛

    她一生颠沛流离,最终沉没了岛屿。短篇小故事,初中无聊写的,不求喜欢,只求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