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81100000139

第139章 寻访普希金遗迹

1

1975年,我是一个在水利工地上辛苦锤石头的小青年,在用木棍扎着的床铺和用木板钉成的书桌上,我抄录着普希金的诗歌——这本手抄诗歌至今保存在我的书柜里,它已经跟随我三十余年了。而1975年之后的十二年间,我疯狂地写诗,并且出版了我的诗集。

作为普希金的狂热崇拜者,我用知青时代的笔迹,记录下了这个俄罗斯天才诗人的心声。我还记得他对自由的颂歌:“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我还记得他对大海的礼赞:“再见了,奔放不羁的元素!/你碧蓝的波浪在我面前/最后一次地翻腾起伏,/你的高傲的美闪闪耀眼。/像是友人的哀伤的怨诉,/像是他分手时的声声召唤,/你忧郁的喧响,你的急呼,/最后一次在我耳边回旋。/……他长逝了,自由失声哭泣,/他给世界留下了自己的桂冠。/汹涌奔腾吧,掀起狂风暴雨:/大海啊,他生前曾把你礼赞!”还有那《致凯恩》的美妙的音韵:“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还有那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它如今镌刻在莫斯科普希金广场的普希金铜像的基座上;还有那首悲怆深沉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在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望你们保持着骄傲忍耐的榜样,/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就那样消亡。/……爱情和友谊要穿过阴暗的牢门/达到你们的身旁,/正像我的自由的歌声/会传进你们劳役的深坑。”还有那首曾经在知青中广泛传诵过的《我曾经爱过你》,还有,还有……

普希金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受到的推崇是极高的,看看中国学者一些专著的书名便可窥一斑:《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俄罗斯诗神——普希金诗歌》、《普希金——俄罗斯精神文化的象征》……

在一些文章中,我们还看到了这样的一些评价:“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罗斯现实主义奠基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奠基人”……

而在俄罗斯,普希金是中国李白式的人物,他的《自由颂》、《青铜骑士》和其他一些诗几乎家喻户晓,一个西伯利亚农民,家中也会有一本普希金诗集。学生们在小学时就必须背诵他的诗句。2003年5月23日圣彼得堡建市三百周年的盛大庆典上,我们没有忘记,出生在圣彼得堡的普京总统,邀请四十五个国家的元首在涅瓦河乘上游船时,从天空中飘来的美妙音乐中,那首《青铜骑士》的诗朗诵,正是普希金的:“我爱你,彼得的杰作,/我爱你整洁端庄的容颜,/我爱涅瓦河水汹涌的波涛/和两岸的花岗岩堤堰,/我爱你花纹精美的铁栅栏,/爱你沉思的没有月光的夜晚,/还有那透明而又闪耀的幽暗……尽情展现你全部的美吧,彼得的城,/像俄罗斯那样巍然屹立。”可以说,普希金的诗给普京挣足了面子,并且巧妙地表达出普京的踌躇满志,自信坚强,以及不甘做大国陪衬、第二世界的顽强决心。因此,普希金对于俄罗斯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是重振这个古老帝国雄风的嘹亮号角。

圣彼得堡是属于普希金的——我曾经在他的六座铜像旁留影。而圣彼得堡究竟有多少座普希金铜像,当地人也说不清。

令人不敢相信的是,我们住在沙皇村即叶卡捷琳娜堡的旅馆,离普希金就读的皇村中学不过二百米之遥。金碧辉煌的叶卡捷琳娜堡,几代皇帝的寝宫,最初是彼得大帝献给当时还是一个村姑的叶卡捷琳娜的。皇村中学就在宫殿之旁,一路之隔。普希金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并为这个沙皇村写过不下一百三十首诗。皇村中学是一个出诗人的地方,被称为“诗人的摇篮”。从普希金开始,后来又出了左米廖夫、安年斯基(他的成就也十分了得)、尤·科斯·科科夫采夫、克列诺夫斯基等。

普希金之所以能上皇村中学,得益于他的先祖为沙皇立过战功,封为贵族,然后居住在沙皇村。普希金的父亲有许多藏书,其叔父是一名诗人,这对他有许多影响。而普希金的出生地却是在莫斯科。皇村中学只有一栋房子,分四层,第二层是教室,在我的印象中,只见到了一个教室,教室并不太大,学生的座位呈阶梯半圆形,三排,课桌很宽,桌面可折叠,有古色古香的抽屉。黑板在左边,讲台在正中,右边挂着沙俄时期的俄罗斯地图。学生必须学习俄国文学、拉丁文、法文、德文、科学、历史等。据看馆的老太太介绍,学文学时普希金就会坐第一排,而上数学课时,老师问他数学是什么,他回答说数学就是零蛋。于是老师说:“到三排去写你的诗吧。”

一个中学生的诗才,当时就已经闻名于京城圣彼得堡,他的《皇村回忆》令当时的文坛泰斗杰尔查文惊喜不已,称他是自己的接班人。可是,在教室旁的一间实验室里,存放着一张普希金当年所有同班同学的成绩表。当时的评分标准是0分为最差,1分为最好,2分次之。编号为26号的普希金同学的成绩:神学3分,军事科学0分,物理0分,历史4分,文学1分。其中有5个0分,3个1分。

在另一个房间里展览着许多当时学生们的画,其中也有几幅普希金的作品——其实普希金也是一个画家。那些中学时代的画,无论是素描还是创作,我认为是相当不错的,老师却全判给他0分。也许,这是一种成见,在皇村中学这样的森严的地方,普希金张扬的个性与诗人气质肯定得不到老师的青睐,而他又是如此偏科。

四楼是学生宿舍,是由整层隔开的矮墙,不过两米多高,这很便于管理,如果熄灯后有一个窃窃私语,住在老远的教官也能听到。普希金当年住的是14号宿舍,为单间,很仄窄,里面有一个斜面桌子,不能写字,因此普希金写诗是躺在床上,把纸搁在腿上写的。那床也很窄,不过两尺宽,很短,中学生们估计只能蜷腿睡觉。联想到在托尔斯泰庄园看到的托氏的床,也是这副样子,而在冬宫看到的叶卡捷琳娜偷情的床,也是很窄的沙发床。再联想到我们住的三星级宾馆里的床,也是很窄很窄,不知道俄罗斯人为何如此不在乎卧榻,这是题外话。

在沙皇村,第一座普希金铜像就在皇村中学旁边,基座很大,但不高,显得很亲切——普希金坐在铁的雕花条椅上,穿着大衣,右手衬着头,左手搭在椅背上,正在沉思。在沙皇村,还有另外一座普希金铜像,真人般大小,普希金靠在一堵“墙”上,显得是那么潇洒而忧郁。

就在我们离开沙皇村的那天早上,才打探到普希金在此的故居,就在大路边,两层楼,一个小小的木栅栏门。因为太早,没有开门,我们只好在门口照了张相,怅然离去。不过这个故居是普希金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住地,跟他在莫依卡河滨河路的“最后的故居”比起来,名气相对小些。

2

在说“最后的故居”之前,还是先说说他决斗的地方吧。事实上,我们在圣彼得堡最先寻访的地方就是普希金在小黑河边的决斗场。我们是早晨去那儿的,在“最后的故居”里有一张画画的是当年小黑河边决斗场的风景:一片斜坡,一片白桦林,两个小木屋。如今,却是一个小小的公园,在普希金倒下的地方,是一座朴素的花岗石方尖碑,碑上有一个椭圆形的普希金头像的铜浮雕,基座上刻着他的生卒年月。橡树成阴。白夜过早到来的阳光已经降临到这片曾经的悲恸之地,一枪清脆的枪响,一颗巨星就此陨落了。

如今,这个静静的地方自己尚不知道,关于普希金决斗的原因在世界上已经被无数学者研究了一百七十年。在我们国内,也有一批研究他决斗的学者,不过,我看到的是在一种悠闲氛围中的四平八稳的分析文章,将他的死弄成了一种技术似的折卸,就像折卸一堆机器零件一样,使人看不到普希金之死在当时俄罗斯涌动的愤怒和莱蒙托夫的啼血般的复仇的呼号。不仅仅是时间消弭了它的悲情,国度和人生信仰的不同,使我们根本触摸不到那颗执意决斗的心为何会如此悍然地跳动。我们的心在苟且中太平缓了,像小溪,而诗人普希金的心却是狂怒的,充满尊严与激情的,也是不可捉摸的大海。

我曾在去年的一本杂志上读到过一篇关于普希金之死的成因分析,文章虽然否认了惯常的关于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阴谋说,但将成因弄得十分琐碎:不和谐的婚姻、经济困难、事业受挫、四面受敌、国君不明。不和谐的婚姻我们已听过多年了,无非是圣彼得堡第一美人冈察罗娃(即以后的普希金娜)的庸俗、虚荣,而个子比这位美人矮八公分的普希金不配,加之普希金还有非洲血统,皮肤黝黑。另外,冈察罗娃并不爱诗,每当普希金要在她面前朗诵新作时,她便要大喊:“天哪,你的诗歌我已经听够了,普希金!”表明他俩志不同道不合;经济的困境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了,我在普希金故居看到了他欠账的本子,上面一行行写满了他欠谁谁多少卢布。据介绍,每天都有讨账的人上门,这些人包括木柴商人、卖牛奶的、面包铺的、修马车的、车夫、仆人、裁缝、女时装师等等。在他决斗时他欠债已达十二万卢布——在当时几乎是个天文数字。但是为了满足冈察罗娃的虚荣心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没有勇气离开这个奢靡的高消费城市与环境圣彼得堡,甚至不敢换一间小的房子,辞退几个仆人(还有德国保姆),不要马车,不参加每晚的舞会。这个贫穷的诗人打肿脸充胖子,生活之捉襟见肘是可想而知的。他最后竟拉下了皇冠诗人的脸面,给财政部长坎克林写信借钱,并且开口就是三万卢布。他的生活困境也让沙皇尼古拉一世知道了,竟救济给他一万卢布——可见沙皇并不是杀死他的阴谋策划者,倒对他还挺好的,而且,普希金的小女儿娜塔利亚,以后还嫁给了尼古拉一世的孙子,使这两家的血统合二为一了,这自是后话。另一后话是:既然普希金小女儿嫁给了尼古拉一世的孙子,那冈察罗娃怎么会成为尼古拉一世的情人并说普希金小女儿是尼古拉一世的私生女呢?那尼古拉一世的后代不乱了血统,全在乱伦?谎言不攻自破。

但是,普希金在“吃救济”和“借国库”之后,感到某种灵魂的桎梏,他给冈察罗娃的信中流露出深深的痛苦:“依附别人使我蒙受耻辱,现在他们视我如同奴仆,想怎样就怎样。”可这一切又怪谁呢,难道不是酷爱自由的普希金自己给自己带上了桎梏吗?

关于事业受挫倒是真的。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后,出的书卖不出去,办的杂志也没有销路。因为每天为钱发愁,每晚几乎都要陪妻子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还有各种应酬,普希金没有多少时间考虑创作了,他的诗失去了光芒,小说让读者诟病,如《普加乔夫起义史》被读者大骂,他为此将这等伤心事写入了日记。他遭受着“江郎才尽”的精神折磨。

四面受敌主要是那些不喜欢他的作品的人如教育部长兼科学院院长乌瓦罗夫,时刻想以国家的名义刁难普希金,不让他发表作品。还有一些带着冈察罗娃四处参加舞会的高官夫人,普希金的斥责使自己成为她们的死对头,以后所谓“绿帽子”风波就有她们推波助澜的“功劳”。另外就是他的杂志对手《北方蜜蜂》和《读书文库》的一帮人,寻找着任何可能的机会攻击着普希金,想把他在圣彼得堡搞臭。

至于他与沙皇尼古拉一世之间的瓜葛,人们熟知的是他在1834年即他三十五岁之时,竟被沙皇提升为宫廷侍卫,侍卫是年轻小伙子们干的事,让其大材小用,对普希金来说,无疑于奇耻大辱。他的诗把自己变成了无冕之王,而沙皇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小丑。这种仇恨他深记在心。同年又碰见了一件事,这便是秘密警察将普希金写给妻子的信交给沙皇,沙皇偷看了这些信。皇帝看一个臣民的信是天经地义,于普希金却是不可容忍,认为是不像个皇帝,下流卑鄙。这种种事端一直到“匿名信”事件的爆发——被称为“绿帽子”协会的人寄给他证书,声称他正式成为了该协会会员,于是,普希金被逼得没了退路,只好走上小黑河边的决斗场,他的鲜血浸染了那满地的白雪,映红了河边的白桦林……

3

且慢。我有幸读到了国内学人翻译于俄罗斯《文学报》1999年第3期上的文章,即来自法国丹特士档案馆的最新报告,有许多问题可以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了——不过它仍然只是决斗的直接原因,我要说,心灵深处更巨大的冲动还是来自当时的所有生存环境。

丹特士并不是常说的没落贵族,流亡者,他是贵族。他是随他的监护人葛克连来到圣彼得堡的,葛克连的身份是荷兰驻俄公使。葛克连后来确定了丹特士为自己的养子,他十分喜欢这个法国小子,丹特士风流倜傥,个子高大,就像一只好斗的高卢雄鸡。而且,要命的是他还是个钢琴家。更要命的是,冈察罗娃即普希金娜会讲法语——冈察罗娃并非是过去报刊上习惯称为的“圣彼得堡上流社会轻浮无知的女人”。她在十八岁嫁给普希金之前已经接受过中等教育,并且懂法语。在丹特士给那个养父葛克连的二十五封信中,我们看到了丹特士疯狂地爱上了已生育三个子女并即将生育第四个孩子的冈察罗娃。现在我们不知道丹特士是否会俄语,如果不会,跟懂法语的冈察罗娃自然会有说不完的话了。这个丹特士借用养父的关系,竟然在来圣彼得堡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召入沙皇近卫重骑兵团做骑兵少尉。这件事还被普希金记入日记。次年底,丹特士正式与葛克连确认为父子关系,也就是说他将继承葛克连的所有财产与爵位,于是这个高卢人丹特士,就成了圣彼得堡的“贵人”。然而,他偏偏爱上了普希金夫人。怪谁呢,怪普希金夫人在生了三个孩子后还只有二十二岁,依然是圣彼得堡“第一美人”。

虽然冈察罗娃也坠入情网,但是她保持了她的底线,这便是不与丹特士发生最亲密的关系即性关系,这在丹特士的信中非常清楚。他给养父诉苦道:“最近有太多的机会她本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可她给了我什么,亲爱的朋友,——什么都没有,从来就没给!她比我强多了,她求我珍惜她和孩子,珍惜她的前途。这话她说过不止二十次。此时此刻她真的太美了,真像是从天而降的天使,世上还真难以找到不给她让步的男人,她博得了我的敬重。因此她是纯洁的。”

原来,这是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情,浪漫的法兰西人在精神上征服了冈察罗娃,却未有在肉体上征服她。甚至在最后冈察罗娃已经厌倦了丹特士不依不饶的纠缠,并把这一切向普希金和盘端出。后来欲火中烧的丹特士再一次央求冈察罗娃委身于他,但再一次遭到严厉拒绝。于是丹特士请求养父与他一起“密谋”,怎样征服冈察罗娃……

事实上,葛克连并未参与此事,但普希金给这个公使写了一封言辞锋利的信,对这对父子进行了斥责。紧接着,就是那个所谓“绿帽子协会”的匿名信,“正式”给普希金发了“会员证书”。

我们至今无法知道这封信和另外三封相同的信出自谁之手,葛克连?丹特士?看起来都不可能,因为此时的丹特士已决定同冈察罗娃的小妹妹叶卡捷琳娜结婚了。而葛克连也是力主养子与冈察罗娃的妹妹结婚的,如果丹特士成为了冈察罗娃妹夫,普希金的连襟,所有矛盾都会化解,而丹特士也会自动收敛,不再打姨姐的主意。

按本人的猜测,因为普希金的名气,他自觉和不自觉地树敌过多,他没有办法不成为许多人的眼中钉,那些在暗处的人,才是匿名信和流言的制造者、传播者。就在接到“证书”的这一天,气得不能自持的普希金,向丹特士发出了决斗书。

其实,普希金只是遭到了流言蜚语的袭击,他并未真戴“绿帽子”,他忍不下这种污辱。如果说几句大为不敬的话的话,在我读到普希金的爱情诗中,除了给冈察罗娃的外,他也曾让别的男人戴过“绿帽子”。比如他在流放敖德萨期间,就疯狂地爱上过南俄总督的夫人沃隆佐娃,并给她情诗达十四首之多;那首著名的《致凯恩》,写这首情诗时,十九岁的凯恩已嫁给了一个五十二岁的将军,成了他人妇。可是,一旦这样的事情降临到自己头上,他就无法忍受了。并且,固执的普希金认定了匿名信出自葛克连和丹特士之手。他的心在决斗之前就已受了重伤,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庭、妻子的名誉和自己的尊严,他别无选择。好友茹科夫斯基在日记中写到:普希金疯狂了,他不停地流泪。

1837年1月10日,丹特士与普希金的姨妹叶卡捷琳娜结婚。

1月25日,普希金竟给葛克连发出了一封极具侮辱言辞的信。过了一天,普希金与证人丹扎斯乘雪橇从涅瓦街和洗衣房街(即现在的滨河路)交汇处的沃立弗糖果店出发,去了郊外的小黑河边的决斗场。

上帝开了一个玩笑。两边的证人在给他们选择开枪先后的抽签中,丹特士获得了优先。这只好斗的高卢雄鸡活该走运,而且他在近卫军团中长期受训,枪法颇准,普希金却是一介书生,连笔都是秃的(因他写作时爱啃鹅管笔梢上的羽毛),哪是丹特士的对手。虽然他写过一首《我性喜战斗》,声称“我爱刀剑的振鸣/……我爱战争的流血的嬉戏,而死亡/我是不怕的;我亲昵着死的冥想”,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丹特士一枪就击中了普希金的腹部,而普希金倒地前也开了一枪,还射中了丹特士,但那只是一点皮肉伤。

普希金在抬回来后给妻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放心,你没有任何过错。”给普希金治伤的御医阿连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对普希金来说,没有当场被打死是他的不幸,因为他受尽折磨,痛苦不堪。但对他妻子的声誉来说,他活着回来却是不幸中的大幸,因为所有在场的人都看到了她的无辜,以及普希金对她忠贞不渝的爱是毋庸置疑的。”

普希金是真的爱着冈察罗娃的,婚前疯狂,婚后深切。而且他对孩子们也是很称职的父亲,甚至爱得有些琐碎,爱得婆婆妈妈——一个男人如果对家庭的事事无巨细地关心,他一定对这个家庭是尽责的。试看他在1834年写给妻子的信:“……你要适当地散步,早早地就寝。不要让父亲(即冈察罗娃之父)到孩子们跟前去,他可能吓着他们,什么事都能发生。在月经期间你要多保重身体……我的好妻子,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吧。但不要骑烈马。此外,无论对玛什卡或萨什卡都不要溺爱,你要是对德国女仆或奶妈不满意,那就请你马上把她辞退,而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不要讲客气……我亲爱的妻子,我感到愁闷啊,我的天使,你不在身边真愁闷啊!你的信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样的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才诗人的另一面。普希金婚前花心过,听说有二十多个情人,但婚后感情专一,热爱家庭,这也是冈察罗娃心想红杏出墙,却最终没跨出那关键性一步的最大心理障碍,否则,她将长久地受到良心的谴责。

但是,还是因为她的轻率的感情,给普希金招来了杀身之祸。

4

普希金死在莫依卡河滨河路12号,沃尔更斯基的私邸——现在是“普希金最后的故居纪念博物馆”。普希金的铜像矗立在院内。他在圆柱形的基座上站立着,面对日落的方向(在圣彼得堡,不是正西方)。他左手拿礼帽,右手向一旁摊开,头微仰,目光远视。他似乎很无奈,两手空空,眼中悲愤迷惘,似乎在叩问,也在选择着行路的方向。望着他,我的心紧缩着,是的,他是没有路才走到决斗场的,他希望在枪口下为自己再找一条路,一条心态平静,充满灵感,身心愉悦,世界对他友好如初的路。

这犹如在刀刃上舔蜜!

“最后的故居”普希金仅住了四个月。三层楼的楼房中的一段为普希金当时租借。对这样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诗人,开销是多么大。一楼里陈列有当时普希金决斗的小黑河边的场景,有他决斗时使用的手枪,有两边决斗的证人画像。二楼我们看到了冈察罗娃的梳妆台,梳妆台上,放着一本普希金详细的欠账本。俄罗斯的老房子每一个房间都是相通的。再走过去,是普希金姐姐和妹妹的居室——她们与普希金住在一起。隔壁就是普希金四个孩子的卧室,这四个孩子分别是玛丽亚、亚历山大、葛利戈理、娜塔利亚。小女儿在普希金死时不到一岁,长大后嫁给了尼古拉一世的孙子,普希金后代也成了沙皇的后裔,这就是历史开的玩笑;二女儿葛利戈理嫁给了果戈理的外甥。孩子们卧室的墙上,有普希金为他们画的画像。

再拐个弯,就是普希金的书房。如今,四千五百册图书全保存在这里,还有他一部分手稿真迹。在中间的一排书架下,放着一张沙发,普希金就是在这张沙发上去世的。还有简陋的书桌,深红色的皮椅。书桌上有个小黑人铜像墨水瓶,有一管被他啃去了笔梢的鹅毛笔。桌上摊开的书与诗笺,似乎告诉我们主人刚刚离去,马上就会回来。

他死后的遗体是摆放在书房旁的一个房间里的。这里挂着他去世时画家为他画的速写,还有一个石膏遗容像,诗人十分安详,好像睡着了一般,似乎这种死他毫无悔憾。在一个小柜里还展览有一绺他的头发,有一套他决斗时穿的衣服。

诗人的遗体没有葬在圣彼得堡,而是运回了生前的流放之地米依洛夫斯克村,葬在圣山镇教堂诗人母亲的墓旁。

按现在的医学看来,腹部枪伤几乎不危及生命,在一百多年前的医疗条件下,还能存活几天,可见枪伤并非是致命的,但是,只有如此了。俄历1月29日即公历2月10日,普希金死了,时年三十七岁。在我2001年订阅的《俄罗斯文艺》第4期的封三,翻阅到天才小画家娜佳(她只活了十六岁)画的一幅普希金临死前躺在书房的沙发上的画,普希金奄奄一息,手垂在沙发沿上,冈察罗娃拿着手帕,泪眼哀哀地望着丈夫,德国保姆抱着最小的女儿,另三个孩子站在父亲头前的走廊里;二女儿伏在哥哥的胸前哭泣。这是一幅伤心的图景。普希金终于从极度的激忿中平静下来。他在用最后的气力给妻子和孩子们交待什么呢?不过,他很清楚,神志未乱。在从小黑河边抬回来后,他对医生阿连特说过一句话:“我的一生结束了。”

在我看来,他选择决斗,其实是一次觉醒和解脱。他知道他再也不能这么下去了,他要否定这些年来——特别是流放后回来的生活,他甚至两次向沙皇提出辞去职位,携着家眷回到他十分有感情的流放之地米依洛夫斯克村,安心写作。但沙皇拒绝了他的要求。至于他究竟是一个什么职位呢?看普希金在1831年7月22日写给友人的信吧:“顺便告诉你一件事:沙皇给了我一份差事——既不是办公室工作,也不是宫中差事,或军队服役——都不是。他给我薪俸,为我打开档案室,让我在里面翻阅,而什么都不用做。这是多么仁爱,不是吗?他说:因为他结婚了,又不富裕,应该帮助他生活过得去。谢谢上帝,他对我非常关照。”

这就明白了,原来他成了沙皇的御用文人,一份薪俸,来自沙皇亲发的薪俸,他还敢写当年《自由颂》中的“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的句子?一个天天出入于舞场的人,还能再写出《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不可能了。他对皇帝感恩戴德,他歌颂过自由,在京城圣彼得堡,他成了自由的囚徒,一副无形的锁链戴在了他身上,一个本应属于人民,属于天空、大地和海洋的奔放不羁的天才诗人,搁浅在涅瓦河畔。是丹特士的丑恶告诉了他,他要冲出这个腐朽的、精制的包围圈,回归到自然和人民中间去,回归到激情、自由、纯洁的世界中去,重新拾回自信、嫉恶如仇的、生命如火的年月,写诗和小说,而不是在沙皇的旨意下编写《彼得历史》,为皇帝们歌功颂德。

这真是一次觉醒。索洛古勃在回忆录中写在决斗中的普希金:“他在丹特士的脸上寻找着死亡或是对整个上流社会的审判。”

这真是一次解脱。普希金的女婿马夫利谢夫说:“他在以快乐的心态寻找死亡,否则他即使活着,也会痛苦。”

普希金的死震怒了全俄国,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的莱蒙托夫写出了一下子流传全俄罗斯的《诗人之死》:“诗人死了!——光荣的俘虏——/倒下了,为流言蜚语所中伤,/低垂下他那高傲不屈的头颅,/胸中带着铅弹和复仇的渴望……/诗人的心灵再也不能够容忍/那琐细非礼的侮辱和欺压了,/他挺身而起反抗人世的舆论,/依旧是匹马单枪……被杀了……”

可怜的莱蒙托夫因此诗获罪,被流放到高加索,四年以后,莱蒙托夫也同样在一场暗杀式的“决斗”中被打死,年轻的、二十七岁的尸体在大雨中淋了几个小时。正像他为普希金抱不平中的诗句:“在残酷无情的手下丧失性命。”两个伟大的诗人以同一种死亡谢别人世。

我要说,普希金的死决非别人造成,不是流言,不是丹特士,也不是沙皇,是他自己。他选择的生活道路把他一步一步地诱上了绝路,逼上了绝路。他的死亡对中国的作家和诗人是有警醒意义的。

远离精制的腐烂的生活吧,远离名利场的陶醉吧,远离恩赐吧。

“我的名声将传遍整个伟大的俄罗斯,它现存的一切语言都会讲着我的名字……”

当然,这已经实现了,不仅在俄罗斯,而且在全世界。但是,人们,你们必须保持警惕。

同类推荐
  • 《楚辞》文献研读

    《楚辞》文献研读

    《<楚辞>文献研读》以《楚辞》元典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楚辞》基本问题、作家、作品、要籍提要和研究方法论等方面爬梳《楚辞》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同时又提供基本的研读书目与相关的参考文献,以便使研读者拓展学术视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 秋天的背影

    秋天的背影

    本书收集了作者1984年至2000年间的部分诗作。包括“四十不惑”、“黄昏意象”、“晨曲”、“聆听远方”、“忘掉孤独”等。
  • 历史的面孔(文化散文经典系列)

    历史的面孔(文化散文经典系列)

    《历史的面孔》是曾纪鑫的文化散文精选集,也是“文化散文经典系列”中的一种。曾纪鑫是历史散文写作的重要作者之一,其作品《永远的驿站》在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本书从帝王、大臣、思想家三个角度切入,选取了曾纪鑫文化散文的代表作,这篇篇目聚焦秦始皇、赵匡胤、曾国藩、李鸿章、朱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起落,文字通俗易懂,在艺术上有较高的可读性。
  • 当代励志散文经典

    当代励志散文经典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猫逮老鼠

    猫逮老鼠

    《猫逮老鼠》是《中外笑话与幽默大全》系列之一,《中外笑话与幽默大全》创造一个笑的氛围对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人都有喜怒哀乐,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怎样创造一个笑的环境,让欢笑长伴人生,让欢笑舒解愁眉,这是智慧,也是对人生的态度。幽默是高智商也是高情商的标志,学会幽默,要注重后天的锻炼和培养,要求加强修养,以善待人,心理健康,乐观豁达。
热门推荐
  • 我的学园默示录

    我的学园默示录

    我从哪里来?脑中二十年的记忆是名为前世的梦还是如同梦一般的前世。我是谁?是前世平凡的少年还是今生世家的千金?我又要到哪里去?跟随在主角们的身边看着他们的足迹还是走出自己的道路?一直以为是一个描写校园日常生活的世界,原来却是生化末世的舞台吗?站在学校天文台上的我为我突然的发现哑然失笑,这算是什么神展开,自己重生于这个世界原来就是为了亲眼看一部动漫吗?神的捉弄真是出人意料的冷。学园默示录的同人,5晚上的简单规划,重点想练习下小说的写作。不过请不用担心,虽然更新会因为文笔问题而有些慢,但全书的规划已经有文字笔记,不会出现写不下去而弃坑。不才,请大家多多关照。因为是第一本小说,为了一点小小的纪念,题材确定为变身百合,应该有不少人不喜欢,但是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请多多包涵。
  • 仙鹤传奇

    仙鹤传奇

    仙鹤在江湖一呼百应,战争此起彼伏。江湖中阴险狡诈的事不少,遇到则要勇往直前。风声鹤唳中一段武侠传奇即将上演……
  • 蓬莱间(白宇、郑湫泓主演)

    蓬莱间(白宇、郑湫泓主演)

    1月6日开播,白宇、郑湫泓主演网剧《蓬莱间》原著。讲述了灵物医生白起游历世间,在为灵物化解执念的过程中邂逅元气少女林夏,从而揭开一段“千年往事”的故事。这是一部汇聚了众生众妖情感百态的奇书,一系列发生在热闹都市中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暖心故事。
  • 大枭主

    大枭主

    生、死之间不仅仅是睁眼和闭眼的区别,因为我闭上眼,是一片血红,睁开眼,是血红一片。我没想过自己会成为救世主,我只是渴望自己能活下去,仅此而已。★★热血贯穿始终,战斗从不停歇★★●●群:535743061●●
  • 营销胜局启示录

    营销胜局启示录

    本书以国内企业营销战略成功的案例为基点,点评分析成功的要素,总结经验。
  • 今天你的人设崩了吗

    今天你的人设崩了吗

    【快穿,无脑甜文?】问:猝死是什么感觉?季清秋:谢邀。我个人的感觉是很快乐!特别快乐!快乐到想重生回去再来一次!经常熬夜看小说的季清秋有一天晚上突然猝死了。这时一个叫007的系统找上门来,并告诉季清秋,只要她完成任务就能重生回到原来的世界。为了生活季清秋只能答应,从此走上了卖身求荣(bushi)的道路。◎男主可能就是用来过审的?我只有女鹅,没有儿子嘻嘻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怦然心动Loveyour

    怦然心动Loveyour

    那吹拂着,彼此心意的晚风,那跨越距离,共同看过的夜空。那些在心底的小心翼翼,那些不得不踏过的青春荆棘。我们都以各自的形式,从误会到依靠,从懦弱到勇敢,跌跌撞撞,向着青春彼岸奔跑,那...彼岸等待的人儿,会是你吗?果然,江应伶爱狄琪儿...热搜漫画改编小说《怦然心动》〔超级甜,欢迎入坑〕
  • 重生之完美系统

    重生之完美系统

    一个想不开,自杀?噢不对,是被撞死,重回娘胎,这才是真正的回炉重造!看平凡女生如何完美逆袭!
  • EXO之血族女神复仇之路

    EXO之血族女神复仇之路

    爸爸(安敞)因情妇而抛弃自己的妻子,但是冰蓝雪(妻子)因祸得福又爱上了血族的国王(纳兰夜-韩宇)因此生下了女主三姐妹(到时候再介绍)。十二岁时就是博士的她们,为了复仇而上大学,结果遇上了男主(鹿晗、边伯贤,金珉锡)和男主们的兄弟(EXO)。这三个女孩的表弟(朴灿烈)喜欢上了魔族女孩(郑秀晶),而堂哥(金在中)又喜欢上了另一个魔族女孩(郑秀妍)。他们几对情侣会有什么故事发生?请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