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81100000180

第180章 文学应当参与社会的进程——在韩国的演讲

中国是一个在急剧变化中的国家,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了。以我居住的武汉市为例,近几年就出现了亚洲最美的江滩——汉口江滩;城市上空的建筑塔吊常年保持在至少300座可能更多,也就是说,总有300幢高层建筑在施工。在武汉市的长江上,现在已有7座长江大桥。在长江上建桥就像玩儿一样,甚至大桥开工都没有什么报道,是一件非常非常平常的事。比方轻轨建设,比方过江隧道,几乎开工后市民都不知道。如果后退30年,这样的事就是一个城市的大事,甚至是国家的大事。社会的变革真是翻天覆地,30年来的进步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当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道德体系被摧毁和重建的程度,也并不比任何一次战争的惨烈低多少。

因此,在中国,作为一个作家,是十分辛苦的,不说站在时代的前面,就是跟着时代跑,你还跑得气喘嘘嘘,上气不接下气。如果你不参与整个社会的进程,不与现实同步,你几乎无法创作,因为你摸头不是脑,你会掉队,你会处于“不知有汉,莫论魏晋”的无所适从的状态,你就会被时代淘汰。仅仅凭着作家的才华,凭着童年的记忆,虽然极个别能写出好小说,但大多不会成功。也就是说,你只能在生活的外围,隔靴搔痒,你的作品无法进入到我们的社会深处,与时代形成了厚厚的隔膜。

写作在如今变得如此艰难,特别是小说家。他不像古代的诗人,只是采撷大自然,吟一吟风花雪月就可以成名。也不可能像他们,很早就能成名;或者用几句诗几十个字,就被历史送上顶锋。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7岁就写出了千古名篇《咏鹅》:“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另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相传16岁就写出了《古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魏晋时期的曹植有一首《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之内,二十个字,他就可以什么都不写了,在文学史上永久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首诗当然是他的哥哥曹丕逼出来的,因为不写出就有掉脑袋的危险。但现在无论怎么逼,一个诗人仅靠一首诗进入文学史,已经是不可能了。一个作家想让自己的作品在历史中站住,他要付出比古代文人一百倍、一千倍的努力。他除了要不停地书写外,重要的是要参与整个社会的进程,在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也汲取营养,还要汲取激情、思想。

以我为例,我是写乡村生活的,这是一种内心的召唤和选择,无法改变。但是,我已在城市生活了20多年,乡村已经没有了亲戚,我的乡村生活的记忆几乎是在知青时代。凭着一些记忆,我写过一些乡村小说。但当今乡村的发展我一概不知,或者说知之甚少。听乡下亲戚断断续续说三提五统、农特两税和什么集资,使得种地不赚钱,只好到城里打工来了。乡村现在流行的名词,我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不消说农民生活的现状、乡村的政治结构、春种什么秋收什么、有哪些新的农作物品种、新的生产方式、整个农业的结构性调整、乡风民俗的变化、农民心中所想所盼,都如同在遥远的传说中。特别是在中国目前这种作家体制中,所谓专业作家,很容易脱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脱离我们的人民。文学本来应该是和人民一道来分享这个时代的痛苦和欢乐的,然而我们的作家因为衣食无忧,躲进书斋,成了完全靠想象和编造写作的一些人。

我本人是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感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我感觉到我的作品苍白无力,江郎才尽,写出来的东西缺乏激情,没有思想。于是我想亲临现场,体验当代乡村的一切。我去了湖北省一个最偏远的林区,它叫神农架,很有名的,风景很美,传说有野人,但那是深山老林,人民相对贫穷,环境相对闭塞。我在那儿差不多呆了一年,吃住在农民家里。因为与乡村建立起了感情,建立起了一种关系,这几年常到那里,来来往往,于是我亲身经历了许多我们乡村变革的历史瞬间。比如,在世纪之交时,农民依然要交特产税,你家里种一棵桃树,一棵板栗,也要交税,养蜂自吃也要交税。这种税很低,几块钱而已,但我亲眼见过连两三块钱也交不起的农户。可是,前年,我也见过戏剧性的结束几千年农业税收取的时刻。我看到了农民们那种喜悦的表情。这是在城里看不到的,也是在城里感受不到的。前些年,我在乡村跑时,看到那些残疾人、呆傻人,基本上没人管他们,自生自灭,他们没有劳动能力,靠家人养着,有的自种自吃,艰难度日,这让我无比忧心。可是,这两年,他们不仅享受到了乡村低保,更是完全转入了城镇低保,一个月有了一百多块钱。这在山村,完全可以对付一个人的生活,而且生活得很好。

变化就是这么悄悄地来的,而且来得很突然,很神速,在各个方面,我们的社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你不投身进去,你怎么知道?你不亲临其境,你没有感情投入,没有过关注,没有过那种揪心的忧虑和思索,你依然不能在当今找到自己的位置、你扮演的角色。就算你能通过互联网和报纸找到一些骇人听闻的故事,比如乡村的故事,但你还是很难写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小说来。在我们的周围,确有这么一批写手,比如电影电视的写手——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们脱离生活,挖空心思,胡编乱造,一切向钱看。还有一些较年轻的作家,对我们的现实和社会漠不关心,在幻想世界中消耗才华。加上商业的介入,使这些年轻人误入歧途,甚至造成了文学创作和成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的错觉。我们面临的是这样一个现实:我们一方面在充分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舒适,另一方面却又远离我们的社会,失去了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对未来的思考,以及我们所应承担的良知和责任。我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就失去了震撼人心的力量,缺少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让人思索的空间,变得轻飘,没有重量。我们的文学也就失去了读者,失去了社会的关注,被边缘化。文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种轰动效应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十分悲凉的事。其实,你不关注社会,有什么资格要求社会来关注你呢?这是一种双向选择。当然,另一个让我们颇感悲哀的是:正是因为社会的进步,互联网和电子媒体的兴起,将曾独霸传媒几千年的纸版文学无情地挤到了角落,它的传统优势不再,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不会仅仅靠书籍来打发时光,来获得知识和快乐。但我要说,我们遇到的根本问题还不在这里,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作家没有与他的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丧失了一个优秀作家应有的写作立场。作家写什么,坚持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社会不再需要你,她的人民也不再需要你时,这个作家或者这个行当就被无情地抛弃了。

我在山区的这几年,我写的小说基本上是紧贴我们的生活的,反映了当前乡村变革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农民的负担过重,比如老年农民的赡养问题,比如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可是短短的几年,我的这些问题正在解决,或者已经完全解决了。那么我的这些小说是否就过时了,没有意义了呢?不,我认为它依然留下了我们国家乡村建设的某一阶段的足迹。而另一类作品,揭示的却是比这更隐蔽的问题。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大意是说我是一个小说预言家,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用小说预言了我们的现实:我的中篇小说《松鸦为什么鸣叫》其中写到了一个人为了一句诺言,将同伴的尸体从远方背回故乡。小说发表后,果然出现了千里背尸回乡的新闻;我的中篇小说《马嘶岭血案》写的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无法沟通,导致两个农民杀死了七个技术人员的悲剧。小说发表后不久,就出现了马加爵杀人案,这位内向的大学生因为内向与同学产生了隔膜,最后将四个同学杀死了。

我不是预言家,也不能未卜先知。可是我的写作立场和我对现实生活的敏感使我担心这个社会将会发生什么。我是根据那股我能感受到的社会生活的潜流、它的流向推断的。因为我关注它们,盯紧它们,思考它们。

社会生活的变化,不仅要占领作家们的写作空间,还在强迫更改作家的思维。作家应该携着他的作品,时刻与国家和民族前进的每一个过程相伴,这样,他的作品才能在历史中站住。说到底,小说是现实的投影,是政治的回声。

同类推荐
  • 军事忠诚

    军事忠诚

    在军区作战部当参谋时的陟辉,无论才华、品德、形象,都堪称一流。他是我军首批国防大学联合战役硕士,在作战部跟随首长下部队,无论走到战区哪个位置,该处的兵要地志,无不能从这位年轻参谋那里得到精准回答。首长们评价,这样的硕士名副其实。那时,没有人怀疑陟辉将来会当不上将军。陟辉由参谋、处长,到作战部副部长,在领率机构工作和重大军事任务中显示了突出才能。但因为年龄、位置等原因,他没有当上作战部部长,也错失到作战部队当师、长的机会,而被任命为一个位置较偏僻的军分区的司令员。
  • 苍茫的留恋

    苍茫的留恋

    本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高恒文教授所著,收入本书的其实都是读书笔记。古今中外,长短不一,文体差异,可见兴趣驳杂。这些大都是公开发表过的篇什,其文包括对废名、孙犁、张爱玲等人随性地叙谈和著者本人独特的观点,以及部分篇目对《红楼梦》的精彩分析,闲时读来令人大有裨益。
  • 神的后花园

    神的后花园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蒙马特遗书

    蒙马特遗书

    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死亡,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吗?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本书甫一问世就引爆了整个台湾,对于整整一代尚未有机会深思爱与死真谛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 相约六盘

    相约六盘

    本书是一部记录泾源县开展闽宁对口帮扶协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全书内容包括闽宁对口帮扶中福建对宁夏泾源县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及经济产业等的帮扶事迹,讲述的不是一个人、一件事,而是一个贯穿于“闽宁对口帮扶”主线上的群体故事。
热门推荐
  • 都市透视小神医

    都市透视小神医

    乡下小子获得传承,从此开启了幸福的人生。
  • 掌缘欲仙

    掌缘欲仙

    凡人顺命随缘,修士逆世掌缘;一个从雪枫陵园中走出的少年,与天争命,与地争魂,与红尘争美人!这里,妖仙魔神共舞,蛮鬼巫灵齐聚,有花食神,有兽吞天,有山化妖,有海封魔……他逆命如妖,绝意化魔,狂念欲仙,历千劫万险,纵红尘百变;执魔念,化妖躯,敢以鲜血葬万古;一曲箫弦,红尘绝仙!以天地为棋局,化万古成一念;一念荒尘灭,一念仙凡绝;掌缘执念,武荡九天!
  • 花祸

    花祸

    打刚出生她就被认为是邪魔,是灾星转世。还克死了父母,忍受着所有人的嫌弃。终有一天,她被人救起,原以为可以好好生活,不想这原来是一场阴谋。另一身份揭露,她到底是谁?身份对立,那个曾经愿意为她撤除三宫六院的他,还是否会要她?
  • 凤栖之红衣赋

    凤栖之红衣赋

    顾红衣心态炸了。她这个名字穿越前代表的是华国影后,走到哪都能收获影迷激动的尖叫。穿越后呢这个名字倒是扩大影响,从影迷的小众群体拓展为全民尖叫。唯一不同的是这是惊声尖叫!究其原因都是自己造的孽,非挑中元节这天穿过来,还顶着一张狰狞恐怖的脸,在众目睽睽之下从自己棺材里爬出来。这是要狂掉粉的节奏啊……“小编是谁?给我滚出来,保证不随随便便就弄死你!这样鬼见愁的出场方式,做正面形象的枭雄是没戏了。那就勉为其难做个睥睨天下的奸雄好了!”还好收了个重口味小迷弟,就喜好她这种霸气侧漏的出场方式。看在他战力值爆表的份上就勉强征用做小助理吧!替她干干打家劫舍,奸淫掳掠的“大事”,为她顾红衣登上一代女魔头的宝座推波助澜。对,就这么办!这个剧本必须她自己来写。
  • 法象至尊

    法象至尊

    太古元荒,群山万壑间,兽临天下,万妖林立;有神创下封魔山三千六百座,引起妖神大战,最终神灵殒落,人族主宰,妖者封。数万年后,人族内战,太古大陆分崩离析,形成亿万小世界,三千大世界,人族旁落,各方传承文明变化,曾经的存在变成了传说!华夏纪年21世纪末,一代杀手之王‘剑王’,重生在文明犹存的星瀚大陆,以无上大毅力,大决心,开启了一个逆天崛起的强者之路。
  • 我们纯真的青春

    我们纯真的青春

    你平凡吗?你有过秘密吗?入学时有幸跟班花同桌,偶然间又发现了新来的班主任的秘密。在网吧遇到的奇怪女孩,所有的一切从一这一刻开始。每个人的故事,每个人不愿与人轻易分享的事情……编织出来让人难忘的青春。
  • 陌夜

    陌夜

    ”她醒来时一定会恨你,你还要救她吗?“"只要她能醒恨我又如何”“子夜,你能原谅我吗?""这位小姐,你认错人了。我姓君名陌夜,不是你说的子夜。”
  • 扬花时节

    扬花时节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瓶凡的青春

    瓶凡的青春

    平凡高中女孩偶遇,帅气男孩精彩倒追,两人情投意合之时,突发起来的困难是两人分离,最后,还是,打败了困难,不过后面剧情反转,男主倒追女主,真是宠虐妻时爽,追妻火葬场
  • 极道妖童

    极道妖童

    一个原本富裕家庭的子弟,只有觉醒异能才能得到父母留下的基金,继续自己的生活。一段无意闯入的经历,改变他人生的轨迹。一只隐藏的血红色妖眼,默默注视着他的成长。在冰冷的城市里,异能和武力并存,觉醒者和妖怪同飞,看一个少年妖童般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