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85100000010

第10章 转型投资,全面开花(1)

李嘉诚心中的蓝图,岂是塑胶花所能包容?生产塑胶花,只是他积累资本的手段。他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价值。李嘉诚清醒地认识到,世间万事万物,攀到了顶峰,就必然会走下坡路,塑胶花自然也是如此。塑胶花的成功,滋长并坚定了他建立伟业的雄心。在其后的10余年间,他在逐步淡出塑胶业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着在香港塑胶领域中的领先地位,这为他开创新事业积累了数以千万的资金。李嘉诚虽有高远的目标,但绝非好高骛远之人,他总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向既定目标迈进。他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要经过长时期的深思熟虑,周密部署。除非在紧要关头,他才会迅速做出决策。 李嘉诚以独到的慧眼,洞察到地产的巨大潜质和广阔前景。

李嘉诚财富人生:从涉足地产到竞标地铁

投身地产

香港是弹丸之地,不仅狭小,而且多山。三四百万人挤在区区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5000余人,是当今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1951年,香港人口才不过200万,到50年代末,已直逼300万。人口增多,不仅使住宅需求量大增,再加上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急需大量的写字楼、商业铺位和厂房。因此,香港长期闹房荒,房屋的增加量总是跟不上需求量。而且,“三世同堂”的大家庭格局渐渐被抛弃,随着独立的小家庭增多,社会对房子的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有限的土地,无限的需求,加之港府执行高地价政策,更使得寸土寸金,房贵楼昂。

香港工业化进程的急速发展,使物业商们喜笑颜开,于是便趁势提高租金。许多物业商只肯签短期租约,待用户提出续租时,业主又大幅加价。用户苦不堪言,李嘉诚自然也对此有切肤之痛。

身为一业之主,李嘉诚也曾不止一次地为厂房伤透脑筋。要找到交通便利、租金适宜的厂房实在是太难了。好几次扩大生产规模,都是在现有的厂房内重新布局。在各个车间里,设备、人员、制品,无不挤得水泄不通。

此时,正是1958年,李嘉诚的长江工业公司正值快速发展的高峰,这一年李嘉诚的长江工业公司异军突起,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成为香港塑胶业的龙头老大。李嘉诚也由此获得“塑胶花大王”的美称。美中不足的就是厂房问题,胸怀大志的李嘉诚显然不会因为现有的生产规模而满足的。塑胶花的成功,更加滋长并坚定了他建立伟业的雄心。

李嘉诚在每次为寻租厂房而大伤脑筋之时,都会想:我要有自己的厂房该多好,那就用不着再受物业商的任意摆布了。他的构想,经过长时间酝酿,进一步明朗:我为什么不可做地产商?

在今天,我们知道,百亿身家的超级巨富中,90%是地产商或兼营地产的商人。可在当时,房地产并不是人人都看好的行业,大富翁分散在金融、航运、地产、贸易、零售、能源、工业等诸多行业,地产商在富豪家族中并不突出。

做地产商,对于目前处于事业高峰的李嘉诚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有足有的资本,进军地产业并不困难,但是就一般人看来,李嘉诚在这个行业轻车熟路,应该继续开拓,争做世界塑胶业的泰斗才是。

然而,李嘉诚并不这样想。他心中的蓝图,岂是塑胶花所能包容?生产塑胶花,只是他积累资本的手段。他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价值。李嘉诚清醒地认识到,世间万事万物,攀到了顶峰,就必然会走下坡路,塑胶花自然也是如此。塑胶花的成功,滋长并坚定了他建立伟业的雄心。在其后的10余年间,他在逐步淡出塑胶业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着在香港塑胶领域中的领先地位,这为他开创新事业积累了数以千万的资金。

李嘉诚虽有高远的目标,但绝非好高骛远之人,他总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向既定目标迈进。他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要经过长时期的深思熟虑,周密部署。除非在紧要关头,他才会迅速做出决策。

李嘉诚以独到的慧眼,洞察到地产的巨大潜质和广阔前景。

1958年,李嘉诚在香港北角购地兴建了一座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开始插足地产界,兼营房地产。1960年,李嘉诚在柴湾购地兴建了两座工业大厦。这两座大厦的面积共12万平方米。而在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香港的港岛和新九龙中心地段地价猛升6床煜然睦罴纬希陈?长江“先人一步跨入地产界,并成为其中最积极的一支劲旅。

他将自己的经济发展方针订为:“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尽管是小心翼翼,不劲易冒险,但他还是技高一筹地将经营塑胶花工厂所赚取的利润,以及第一幢工业大厦源源不断的巨额收入,全部投资到房地产经营上。

李嘉诚虽吃准了房地产的乐观前景,仍采取谨慎入市、稳健发展的方针,他没有走捷径--预售楼花,而是将此作为出租物业。

不可否认,卖楼花能加速楼宇销售,加快资金回收,弥补地产商资金不足。卖楼花是霍英东于1954年首创,他一反地产商整幢售房或据己出租的做法,在楼宇尚未兴建之前,就将其分层分单位(单元)预售,得到预付款,即可动工兴建。卖家用买家的钱建,地产商还可拿地皮和未成的物业拿到银行按揭(抵押贷款),真可谓一石二鸟。

继霍英东后,许多地产商纷纷效尤,大售楼花。银行的按揭制进一步完善,蔚然成风。用户只要付得起楼价的10%或20%的首期,就可把所买的楼宇向银行按揭。银行接受该楼宇做抵押,将楼价余下的未付部分付给地产商,然后,收取买楼宇者在未来若干年内按月向该银行付还贷款的本息。

无疑,银行承担了主要风险。

李嘉诚认真研究了楼花和按揭。地产商的利益与银行休戚相关;地产业的盛衰又直接波及银行。唇亡齿寒,一损俱损,过多地依赖银行,未必就是好事。

李嘉诚最欣赏本港最大的地产商--英资置地公司的保守做法,重点放在收租物业。置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一直雄踞中区“地王”宝座,拥有大量大厦物业。只要物业在,就是永久受益的聚宝盆。

资金再紧,李嘉诚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楼花加速建房进度;他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

他兴建收租物业,资金回笼缓慢。但他看好地价楼价及租金飚升的总趋势。收租物业,虽不可像发展物业(建楼卖楼)那样牟取暴利,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物业增值,时间愈往后移,愈能显现出来。

李嘉诚预测无误。据港府公布的统计数据,1959年港府拍卖市区土地平均价:工业用地每平方米104.85元;商厦、写字楼、娱乐场等非工业用地1668.44元;住宅用地164.75元。而到1980年,这三类拍卖地价分别为29549.03元、124379.06元、13728.30元。升幅分别为280.8倍、73.5倍、82.2倍。

地升楼贵,李嘉诚“坐享其利”。他拥有大批物业,储备了大量土地,渐成为香港最大地主。

地产危机

地产业的成功并没有让李嘉诚头脑发热。

俗话说:无风险不成生意。因此,做任何生意都不可能十拿十稳,多少会有一点冒险成分。风险有多大,利益就有多大。这就需要根据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些胆子大的商人,只要有五成胜算就敢冒险;胆子小的,非有八成以上胜算便不敢采取行动。一般来说,风险与利益成正比。前者敢于冒险,很容易倒大霉,也很容易暴发;后者比较稳妥,却难求快速成长。

由此可见,经商应该敢想敢干,许多现实和成就便是由梦想开始,经过努力而达成的。

梦想可以是基础,可以是动力,能够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但关键是要切实可行。

李嘉诚进军地产业的壮举就是源自一个梦想,由这个梦想所触动,他进行了踏踏实实的可行性研究,认准了地产的广阔前景以后,这才毅然挺进。

从这里我们能够得到启发:当我们有把握确信一个行业的美好前景时,就应果断地进入。不然,就会丧失先机。与此相应,当我们正从事的行业前景注定不妙时,应及时抽身。

当然,这需要我们练就一双审时度势的火眼金睛。

审时度势的眼光并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形成的,它是通过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不忘充实自己,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然后再找机会加以验证。久而久之,必有收获。

当我们的经验足够丰富,占有的信息足够充足时,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指导我们的行动走向成功。

当时地产界的许多人士,认为李嘉诚的作风过于保守。

李嘉诚看似保守的做法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

1961年6月,潮籍银行家廖宝珊的廖创兴银行发生挤提风潮。廖宝珊是“西环地产之王”,他在西环大量购买地盘兴建楼宇,并在中环德辅道西兴建廖创兴银行大厦。廖宝珊发展地产的资金,几乎全部是存户存款,将其掏空殆尽,而引发存户挤提。

这次挤提风潮,使廖创兴银行面临倒闭,廖宝珊脑溢血猝亡。

廖宝珊算起来是李嘉诚的同乡,廖氏是潮商中的成功人士,深得商界新秀李嘉诚的尊敬。从廖宝珊身上,李嘉诚进一步意识到地产与银行业的风险。

廖创兴银行挤提事件,并未引起地产银行界人士的足够重视。

1962年,香港政府修改建筑条例并公布1966年实施。地皮拥有者和地产商,为了避免新条例实施后吃亏,都赶在1966年之前建房。

地皮拥有者和地产商缺乏资金,于是银行的积极资助,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建房热潮。银行不仅提供按揭,自己也直接投资房地产。

在建房热潮中,炒楼、炒地风空前炽热,职业炒家应运而生。他们看准地价楼价日涨夜升的畸形旺市,以小搏大,只要付得起首期地价楼价,就可大炒特炒,趁高脱手。大客炒地,小客炒楼(花)。大客大都是地产商,甚至还有银行家;小客多是炒金炒股的黄牛党。

在这股风起云涌的炒风中,李嘉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买空卖空是做生意的大忌,投机地产犹如投机股市,“一夜暴富”的后面,往往就是“一朝破产”。

此时的李嘉诚他一如既往地在港岛新界的新老工业区寻购地皮,营建厂房。他尽可能少依赖银行贷款,有的工业大厦完全是靠自筹自有资金建造。公司下属的塑胶部经营状况良好,盈利可观。地产部已由开初的纯投资转为投资效益期,随着新厂的不断竣工出租,租金源源不断呈几何级数涌来。

李嘉诚坚定地以长期投资者的面目出现在地产界;同时,他又是长期投资者中的保守派 。

正在炒地、炒楼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危机产生了。

1965年1月,本港小银行--明德银号发生挤提宣告破产,究其原因,是“参与房地产投机,使其没有流动资金,丧失偿债能力”。明德银号的破产,加剧了存户恐慌心理,挤提风潮由此爆发,迅速蔓延到一系列银行,广东信托商业银行轰然倒闭,连实力雄厚的恒生银行也陷于危机之中,不得不出卖股权于汇丰银行而免遭破产。

银行危机却持续了一年有余。港府采取紧急措施,才遏制住挤提潮,但不少银行虽未倒闭,却只能“苟延残喘”。在银行危机的剧烈振荡下,兴旺炽盛的房地产业一落千丈,一派肃杀。地价楼价暴跌,脱身迟缓的炒家,全部断臂折翼,血本无归。靠银行输血支撑的地产商、建筑商纷纷破产。

在这次危机中,李嘉诚的长江实业的损失,与同业比微乎其微。它只是部分厂房碰到租期届满,续租时降低租金,而未动摇其整个根基。

那些激进冒险的地产商,或破产,或观望。“保守”的李嘉诚却仍在地产低潮中稳步拓展。

一年多之后的1966年年底,低迷的香港房地产开始出现转机,地价楼价开始回升。银行经过一年多“休养生息”,元气渐渐恢复,有能力重新资助地产业。地产商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

中国内地波澜壮阔的“文化大革命”就在此时开始波及香港。1967年,北京发生“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内地红卫兵的过激行动,给英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左派”注了一剂强心针,“左派”到市民中煽动反英情绪,并把大字报贴到港督府的大门墙上。英方暴力镇压,触发“左派”掀起“五月风暴”。

香港人心惶惶,谣言四起。“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传遍大街小巷。这些触发了自二战后第一次大移民潮。

香港市民纷纷移民,移民又以有钱人居多,他们纷纷贱价抛售物业,司徒拔道的一幢独立花园洋房竟贱卖60万港元。新落成的楼宇无人问津,整个房地产市场卖多买少,有价无市。地产、建筑商们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这时的李嘉诚也是忧心忡忡。他不时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李嘉诚时时刻刻担心着他的家人和他辛苦奋斗得来的数个地盘、物业……

《明报》的社评综述当时的情况:“ ‘左派’的行动在升级,(他们)烧巴士、烧电车、杀警察、打巴士电车司机、烧贝夫人健康院、炸邮政、用定时炸弹炸大埔乡事局、攻打茶楼、大石投掷行人和汽车、向警察投掷鱼炮、爆炸水管、烧报馆车辆……”

“中共会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在香港推行大陆的共产主义制度”。是每个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事情。

香港传媒透露的全是“不祥”消息。李嘉诚知道,香港的“五月风暴”与内地的“文革”有直接关系。那时,不少内地群众组织的小报通过各种渠道流入香港,李嘉诚从中获悉,内地春夏两季的武斗高潮,自8月起,渐渐得到控制,趋于平息。那么,香港的“五月风暴”也不会持续太久。

这时候的李嘉诚在想:“不可能,中共若想武力收复香港,早在1949年就可趁解放广州之机一举收复,何必等到现在?香港是大陆对外贸易惟一通道,保留香港现状,实际上对中共大有好处。中共并不希望香港局势动乱。”

深思熟虑后的李嘉诚,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大陆“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主持工作,中共中央做出决议:“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中共的决议,虽未涉及“香港式文革”,但香港经济界和知识界,都把那场“五月风暴”视为空前灾难,此乃后话。

这次战后最大的地产危机,一直延续到1969年。

时间证明李嘉诚又一次判断正确。

李嘉诚逆同业之行而行,坚信乱极则治,否极泰来。大规模移民潮虽渐息,而移居海外的业主,仍急于把未脱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厂房贱价卖出去。李嘉诚认为这是拓展的最好时机,他把塑胶盈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下来。他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

同行业的有些地产商,正等着看李嘉诚的笑话;不少朋友为李嘉诚的“冒险行动”捏一把汗。

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只有李嘉诚自己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否含有赌博成分。他是这场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但绝非投机家。

经过这次的危机,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已拥有的收租物业,从最初的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35万平方英尺。每年租金收入为390万港元。

同类推荐
  • 停止抱怨努力工作

    停止抱怨努力工作

    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抱怨有理,结果无情”、“看清本质,别再抱怨”、“远离抱怨,热情工作”、“摆脱抱怨,主动工作”、“剔除抱怨,高效工作”等。
  • 用心工作

    用心工作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结合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紧紧围绕“用心”二字,详细讲述了用心工作的理念,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书可读性、启发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适合员工个人阅读,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教材,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企事业单位员工的个人阅读和培训大有裨益。本书由郑一群著。
  • 走在成长的阶梯上:一个故事影响你的一生

    走在成长的阶梯上:一个故事影响你的一生

    本书编入了中外几百个小故事,从积极进取、感恩世界、培养习惯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心灵点灯作为提示和点拨,帮助您早日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让你的成长岁月中变得五彩斑斓。
  • 卡耐基励志经典全集

    卡耐基励志经典全集

    一则故事犹如一面旗帜,指引方向。本书以生动活泼的叙述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归纳总结出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甚至家庭生活中的社交法则,充分挖掘人们潜在心理能量,使人们学会克服忧虑、懂得欣赏自己,你就能获得成功。
  • 名人佳作——格言寄语篇

    名人佳作——格言寄语篇

    《格言寄语篇》共有七辑,主要收入人生与命运、理想与追求、学习与求知、爱情与婚姻、道德与品格、交际与处世、生活与娱乐等方面格言。
热门推荐
  • 一起来吸动物吧

    一起来吸动物吧

    新婚生活才刚刚开始何惺和盛凌便通过一款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穿越到了一个没有人类只有动物存在的世界。在那里他们像开了游戏作弊器一般日入百万。在这个兽世等着他们的是野性十足又天真烂漫的狼,手无缚鸡之力却傲慢无礼的兔子,实力逆天却一心只想发展旅游事业的大猩猩等等。各种各样的动物等着他们来吸。
  • 璀璨星辰不似你

    璀璨星辰不似你

    简介:林奈唐丞瑾他是国民男神,从小心里就住着一个人,说不得骂不得“爱一个人就要有能力保护她,林奈,做我女朋友吧!”“那我希望以后只有别人羡慕我的份而不是我羡慕别人”当她被骂时“我从小宝贝到大的人,你们有什么资格来说她的不是!”[小剧场]“糯糯乖乖抱抱”“糯糯乖乖亲亲”“糯糯乖乖……”“唐丞瑾!”
  • 默然忆情:男神的倾世婚宠

    默然忆情:男神的倾世婚宠

    一次乌龙,开始两人的交集,他是最尊贵的太子爷,而她不过是个受伤了就习惯自己躲起来的女孩。两个人一冷一热,在不知觉中的他悄然心动……初次见面,她说:“你好,我叫姜忆情,刚刚情景你也看到,可不可以拜托你当一下我的男朋友?”他起了逗弄她的心思,“你不会爱慕我许久,特意找人来演这出,就为了让我当你男朋友吧?”不停捉弄她,但还是答应了。“嗯,这个好处还可以,你好,我叫沈默然,单身。”他一脸再三犹豫过的表情……------------------------本故事虚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吾命之书

    吾命之书

    男主角受人陷害,被留在游戏,在难度严重加强的情况下,任然努力通关游戏。
  • 乡村绝品小神医

    乡村绝品小神医

    我是一名医生,本想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不曾想却一脚踏进了一个只有女人的村子。
  • 绝世斗魂

    绝世斗魂

    这里,是一个斗气的世界。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少年在得到神秘老者的帮助后,在浩瀚无边的世界中成长变强的故事。
  • 民国神探局

    民国神探局

    民国14年,国外归来李柒柒遇到一起凶杀案,所幸遇到一个纨绔二流侦探解围,在日后的相处的过程中发觉这个二流侦探有着超高的推理破案能力,并且身手不凡,在他们两个日常相处过程中慢慢的互生情愫,携手破获众多谜案!
  • 夏语

    夏语

    他说,他爱上她的自私,要住进她的心里。她说,如果世间有那么一个人想要住进她心里,那么那个人必须先让她住进他心里。他们说,要么不爱,要么就爱的彻底。
  • 无限位面之穿越

    无限位面之穿越

    位面穿越,不良人,超神学院,狐妖小红娘,斩赤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