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42400000014

第14章 封官睦邻

公元1370年。

朱元璋选黄道吉日,沐浴更衣,祭告郊庙,回奉天殿坐定,令大都督府详计诸将功绩,交朱元璋钦定次第,论功封爵行赏。

奉天殿内,皇太子朱标及诸弟10人、文武百官朝贺礼毕,分列丹墀左右,御香炉燃起香火,清烟袅袅,一派祥和气象。

朱元璋说:“今日定行封赏,并非出自朕之私愿,而是效仿古人典制,论功封爵,共享富贵荣华。若爵不称德,赏不酬功,众卿等当廷议论,且莫背后生事。”于是,命有司宣读诰命。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徐达为魏国公,常茂(常遇春子)为郑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邓愈为卫国公,冯胜为宋国公。汤和等28人皆封侯。元降将纳哈出为海西侯。所有封爵诸有功之臣,都赐诰命铁券。铁券有如大瓦一片,面刻诰文,背镌免罪减死俸禄等条款。用黄金嵌成文字,铁券两片,一片藏于内府,一片为封臣凭信。

朱元璋又封汪广洋为忠勤伯,御史中丞刘基为诚意伯。

众文武功臣受铁券高呼万岁,叩首谢恩。

朱元璋说:“古来制度,帝王皆审择名城大都,分封诸子,令其驻守,以为屏藩。朕欲效古制,怎么样?”

李善长等高呼万岁,以为可行。于是,朱元璋封二皇子朱瓛为秦王,居西安;封三皇子朱辔为晋王,居太原;封四皇子朱棣为燕王,居北平;封五皇子朱棣为吴王,居苏州;封六皇子朱桢为楚王,居武昌;封七皇子朱樽为齐王,居青州;封八皇子朱梓为潭王,居长沙;封九皇子朱杞为赵王,居洛阳;封十皇子朱檀为鲁王,居兖州。封从孙朱守廉为靖江王,居桂林。

诸王俸禄,亲王每岁万石。置相傅官属、护卫甲士,多者1万9千人,少者3千人不等。冕服车旗仪仗、官邸内侍等起居事物,仅次天子一等。公侯不得僭越抗礼。诸王在各重要地区世袭镇守,权力在地方官吏之上,形成半独立的政府。王国的膨胀,不仅平添无限耗费,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而且威胁着中央政权的安全,历史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朱元璋于是又颁诏书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中央政府设宰相为皇帝助理,下设中书省,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主管行政;设都督府,主管军事;设御史台,主管监察。

朱元璋封毕功臣诸子,就在华盖殿赐宴,满朝文武尽兴开怀畅饮,高呼万岁,称颂天下太平,明朝一统。

大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接受了元朝多次伐日本、安南、缅国、占城、爪哇诸国失败的教训,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克之”的政策。把周边各国分为不征之国和敌人之国。对不征之国和睦相处,互相往来,赠送土特产品,对敌人之国严加戒备。为此,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郑重告示后人说:

西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蒙古)与中国边境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今将不征诸国名列于后:

东北朝鲜国。

正东偏北日本国。

正南偏东大琉球国、小琉球国。

西南安南国、真腊国、显罗国、占城国、苏门答剌国、西洋国、爪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渤泥国。

正由于朱元璋奉行睦邻友好的政策,明朝周边各国皆来朝贡。显罗国贡象入朝后,朱元璋马上回赠印玺宝衣,并作《谕显罗国王诏》:

君国子民,非上天之明命,后土之洪恩,曷能若是。华夷虽间,乐天之乐,率土皆然。若为人上能体上帝好生之德,协和人神,则禄给世世无间矣。尔哆罗禄自嗣王位以来,内修齐家之道,外造睦邻之方,况数遣使中国,称臣入贡。以方今时王言之,其哆罗禄可谓贤德矣,岂不名播诸番。今年秋贡象至朝,朕遣使往谕,特赐显国之印及衣一袭,尔当善抚邦民,永为多福。故兹诏谕,想宜知悉。

朱元璋稳坐南京,接待各国使臣朝拜,发号施令,先后写了《谕安南国王诏》、《谕日本国王诏》、《与元幼主书》、《谕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问高丽贡不如约》、《赐高丽国王王颛书》、《赐爪哇国王书》、《赐日本国王书》等详细记载了各国往来之事。

在朱元璋的时代,除《明史》记载公元1370年冬10月有“西洋入贡”之外,世界其他国家尚未与中国交往。就中国而言,是一个农业自给自足的大国,工商业不是很发达,不需要向海外扩大市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也不需要向外侵占领土,掠夺人力物力,这便是朱元璋反对侵略周边国家的依据。

朱元璋一方面反对侵略扩张,一方面主张抵御外国入侵,保境安民,无疑是正确的,有其进步性的。当时,安南、高丽、占城三国与明王朝关系密切。明朝规定,安南、高丽、占城的读书人,在本国通过乡试之后,允许带上证明文件到明王朝参加会试。考上进士以后,可以留下当官,也可以回国任职,听其自便。公元1371年,明朝首次举行会试,高丽国有三人来会试,殿试之后,金涛被录取,定为三甲第六名,授职县丞,后来他回本国做了宰相。

应该说明的是,明王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帝国。从北到南,有蒙古、女真、苗族、瑶族、僮族、彝族、摩些族、磺族、羌族、回族、藏族、色目等族,各族酋长的继承要得到朝廷的许可,明朝再派流官执行监督任务,定期向朝廷纳贡。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着中华文明。

朱元璋在公元1370年4月发布《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名诏》说:

天生斯民,该属姓氏,各有本源,古之帝王尤重之,所以别婚姻、重本始,以厚民俗也。朕起布衣,定群雄,为天下主,已尝诏告天下,蒙古诸色人等,皆吾赤子,果有材能,一体擢用,比闻入仕之后,或多更姓名。朕虑岁久,其子孙相传,昧其本源,诚非先王致谨氏族之道。中书省其告谕之,如已更易者,听其改正。

朱元璋虽然也称少数民族为“夷蛮”,但是他的民族政策是进步的。他自己本人并没有民族偏见,他的嫔妃中就有蒙古人和高丽人,朱元璋的子孙中有蒙古、高丽血统是毫无疑问的。

同类推荐
  • 不是希尔顿,是帕丽斯

    不是希尔顿,是帕丽斯

    她的诸多“破格”行为早已使她跳脱出了著名家族的框框,“我不是希尔顿,我是帕丽斯”。她是让人们爱恨交织的问题名媛,酒驾入狱前,上百名粉丝向施瓦辛格请求赦免她的理由是:“因为她的美丽和激情,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麦克阿瑟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麦克阿瑟

    他曾经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耀眼的将星,美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将领。
  • 杰克·韦尔奇自传
  • 不可不知的佛教故事全集

    不可不知的佛教故事全集

    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雍正传

    雍正传

    他并非康熙最宠爱的子嗣,也绝非众人最看好的阿哥,但就是他得到了所有人都垂涎欲滴的皇位。雍正的登基,究竟是圣意还是人为?本书将带给你最为新奇的答案。
热门推荐
  • 末世之希望降临

    末世之希望降临

    异界降临,稀里糊涂的顾风获得希望系统。“哈,我想要什么就能召唤?”生死存亡之际,“系统救我,召唤”叮~恭喜宿主获得“骨灰盒”“.....”
  • 我的心中有一个你

    我的心中有一个你

    从小体弱多病的赵家小少爷赵离梓一直向往这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位系统来到了他的身边,系统:愚蠢又弱小的人类啊,你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吗?只要你能在异世界中完成我的任务,我,,,赵离梓:停停停,我知道,我愿意,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赵离梓迫不及待的说,系统:,,,一脸懵逼肿么办
  • 我们的故事没有后来

    我们的故事没有后来

    别让我们有说如果的机会,因为一说如果心就疼了
  • 鲜妻不可欺:老公求扑倒

    鲜妻不可欺:老公求扑倒

    藜小冉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扑倒萧末沉,扑倒萧末沉,扑倒萧末沉。以前呢,藜小冉的情敌是一个又一个身姿妖娆的女人,那时候藜小冉就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了,一个人扇一巴掌,呃呃呃,千千万万个女人等于千千万万个巴掌啊啊啊!手疼。某天,某男抱着某女逛街。“萧末沉,我打得手疼。”“老婆乖,老公给你吹吹你就不疼了。”旁边传来了几道炙热的视线。某只:你说一个男人喜欢上另外一个男人正常么?某只:不知道哎,可是我好想让那个男人把我压在身下压在身下压在身下……“萧末沉,那些男人为什么也要看你?”“你家老公帅。”……从此以后她的情敌就从千千万万个女人变成了千千万万个女人加上了千千万万个男人……
  • 魔证

    魔证

    修仙觅长生,热血任逍遥,踏莲曳波涤剑骨,凭虚御风塑圣魂!
  • 鬼君,请签收

    鬼君,请签收

    招聘启事:人鬼均可,胆子够大即可胜任,待遇丰厚!!!苏瑜心为了治疗自己的‘病情’,接受了灵界邮递员的工作,从此踏上了送死亡快递的不归路……(PS:唉,这位英俊高大帅气威猛的鬼君,麻烦签收下呗~)
  • 凹凸世界风声

    凹凸世界风声

    本篇已弃重写,如果对琳和雷狮的故事感兴趣请转「凹凸世界」海盗团暗恋手记哦~
  • 唐——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

    唐——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

    本书内容有: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各族“和同为一家”;对外开放与交流;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光耀千古的唐诗;全面辉煌的艺术领域等。
  • 冷王宠妻上心

    冷王宠妻上心

    当一场关于仙妖魔的战役正式打响时,苏念棋成了实实在在的没爹疼没娘爱惨遭灭族的可怜悲惨女主。冷面王爷沈盛(cheng)非霸气护妻于麾下,冷着脸给自家小可怜送装备送经验!可捉回来后却无可奈何,打又打不得,骂也不能骂,只能大眼瞪小眼(双洁,1v1,男主宠妻无度,女主护夫狂魔!)
  • 僤洐線

    僤洐線

    没有无缘无故的开始,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结束,只有那条夹杂着迷茫、懵懂、无助、呐喊、泪水的青春岁月,我们一起走过,一起蹉跎,一起伤悲,一起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