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74100000121

第121章 造型艺术培养应掌握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的画大人看不明白

有时孩子兴高采烈地给妈妈看他的作品,妈妈有时有心想指导一下,这然而,往往会发现,你“看不懂”孩子画的是什么。这是家长常常遇到的问题。这便是对儿童绘画的出发点的认识问题。成人的绘画总是从形色的和谐或表情达意的准确完整出发,儿童绘画则不然,他们凭自己的印象作画,想画什么就将它“摆”到画面上。而我们知道,婴幼儿最初对物体的形象是模糊而不全面的,如太阳是一个亮亮的红,小猫是茸茸的毛,妈妈则可能是一只和蔼的眼睛。而且,他们最初表现这些印象的水平也极低,想的是这样,画出来却不成形。即使到五六岁后,儿童对物体有了较完整的印象,绘画技能也提高了,但仍然是想画什么就画,于是头脑里充满了稀奇大胆的想象,天真幼稚的思想仍会跃然纸上。所以,成人看不明白孩子的画是很自然的事。切不可因此放弃引导或斥责其画得乱七八糟,而是以“你想画什么、”“你画的是什么”来作为良好教育对话的开端。

为什么孩子想画的和画出来的不同

星期天,父母带孩子去动物园观赏动物,回到家后孩子兴致勃勃地开始画猴子。可是,不多一会工夫,他交出的作品却满满当当一大张,又是“老虎,”又是“熊猫”,甚至还有刚吃过的香喷喷的“羊肉串”。这时,家长可能会责问:“你不是要画小猴吗?”

其实,我们不能强求孩子像成人一样三思而行,成竹在胸而作画。孩子总是边想边画,边画边想的。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

总的说来,学龄前期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三四岁以前则更是直觉行动思维。即他们思考问题离不开动作和动作在头脑中的表象。因此,在画画时,他们常常会受偶尔画出的形象的“启发”,想画另一种东西,这样,脱离最初的构思便是经常发生的事。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绘画的目的性,引导、督促、鼓励他把最初想画的画画完整、画好。只要坚持这样做,到了五六岁,孩子就能自己做到这一点了,这也是锻炼意志力的过程。

孩子总是画得不像怎么办

很多家长在教孩子一些大人认为很简单的图画时,孩子却学很长时间也画不好,比如,一只小鸡,不过一个椭圆,一张尖嘴,两只爪。孩子却不是把嘴画倒,就是忘了画鸡爪,令家长很烦脑。

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过于忧心,这种现象是因为儿童绘画是依赖于他头脑中对物体的表象。而这一表象是实实在在的,他的描绘也完全忠实于这一表象。但这实实在在的表象却往往不是完完全全的,因为孩子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有限,因而在观察物体并形成表象时,只能注意到他能感知的局部和细节,不能顾及整体。因而,他头脑中的表象往往突出了细节,却忽略了整体的准确、完全。这种现象即使在绘画修养差的成人中也可见到。

因此,要使孩子画得像,关键在于教会他学会观察,把掌握物体的整体结构和突出某些局部结合起来。所以,绘画教育也是提高孩子观察力的过程。

为什么孩子越画越不如以前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三四岁时画的圆色彩鲜艳大胆,想象丰富,形象稚拙可爱,很有点“像回事儿”。可是,到了五六岁时,却无甚长进,甚至画面拘谨,颜色单一,形象呆板,退步了。果真如此吗?原因又何在?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孩子5岁后,进入绘画发展的“图式期”,绘画上出现了较明显和完全的形象,但这一阶段一般较少能出现质的变化。然而,这是必要的方法、技巧练习,为下一步“写实期”的质变打基础。因此,这时看不到进步是可以理解的,需要家长更耐心细致的指导。还有一种可能是,你的教育可能带有强迫性,无意中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你要这样画”“你又画错了”之类的话,时间一长,会大大限制儿童的想象和创造。久而久之,孩子的画里也就失去了天真和新颖,显得呆板和单调了。家长们,仔细想想,有时这一切是不是你造成的?

是否要教孩子正确的用笔姿势

有些家长送孩子进绘画班,有的教师很注意纠正孩子的用笔方法、姿势,孩子却老改不了,甚至因此而害怕去上课。这里,教师的理由何在?教师对吗?在孩子刚进入“涂鸦期”时,关键是培养兴趣,让他们高兴地画,并不要强调握笔姿势,主要是让他学会自由用笔。所以,对3岁以前的幼儿,不要忙于纠正其拿笔方法、姿势,而让他抓握粗大的蜡笔,给他较大的纸张,让他画得自在。

3岁以后,随着儿童绘画中一些象征性图形、符号的出现,就应该教会他正确使用工具材料,保持正确姿势,为下阶段绘画的提高打基础。尤其是保持正确姿势,这对幼儿视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正确的姿势还可以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心情,更有利于他作画。

但是一般说来,学习水彩画、水墨画等应在5岁以后开始,因此毛笔的正确握法、点笔、运笔也在其后教给孩子为好。一般绘画书籍都有指导使用工具材料的详细说明,可查阅。

绘画教育的起点在哪里

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教孩子“玩”颜色,是家庭绘画教育的起点。其他造型艺术教育也是同样道理。

给孩子创造美的生活环境;带孩子欣赏、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美;带孩子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感受其中独特的构造、新奇的意韵和雄伟的气势;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开阔其眼界,神奇的科幻、有趣的童话都可以丰富孩子的经验。随着欣赏美、感受美的经验的积累、增多,儿童要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美、表达美的心情自然会越来越迫切。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在教育中尊重和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大胆地用各种材料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不要过多让他画临摹,也不要强求技法,而是指导和帮助孩子创造自己的艺术语言,体会真正的创作喜悦。

怎样评赏孩子的作品

父母是孩子作品的第一位观众,但并不是所有者。所以,对待孩子作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作一个积极活跃的观众,高高兴兴地帮孩子写上名字,和孩子一起评赏,以后的修改则仍由孩子完成。

幼儿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最好是一幅作品完成后即和孩子一起评赏,否则时间太长,孩子就会“认不出”自己的作品了。即使当时确实无法马上评赏,最多也不要超过三天。

其次,注意不要空泛地说“不错,真棒”,而要具体指出好在哪里,然后自自然然地启发他哪里改一下是不是更好,哪里加一笔就更漂亮了。这种具体提示和启发性的评价会使幼儿认识更明了,能对下一次作品的提高有实效。如果遇到一时看不明白的地方,首先要问清孩子的意图,肯定他的大胆与创造。必要时在孩子能力能接受的范围下,可以教他一些更合理的画法。如对画中的“透视”问题,可以引发他回忆:“想想看,西瓜吃进肚子里去,不就看不见了吗?所以,我们不画它了。”

如何指导孩子欣赏美术作品

多让孩子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有利于提高他的绘画兴趣。这是所有家长都了解的常识,但也有一些问题在困扰着家长,如在欣赏过程中与孩子谈些什么。讲深了,怕孩子听不懂;讲浅了,起不到作用。其实,首先要讲的不是家长,而是孩子。你应先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画上的马像不像?马是不是在飞?荷花好不好看?鸟儿似乎要干什么?等等。最初的欣赏中,可以提些具体问题,引导他把握画中的神韵之处,抓住主要特点。随着欣赏次数的增多,减少具体的提问,让孩子感受到什么就说什么。然后,给他讲该画的基本内容,再评点其独特之处,注意要不断针对孩子的感受进行评赏,使他对自己的感受加深印象。当然,这就要求家长有一定的美术修养,起码要掌握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根本特点和基本区别,必要时借助于画展上的简介或其他书籍中提供的说明。而且,具体的点评只对五六岁以上大年龄幼儿较适合,家长一定要掌握孩子已有的水平,把握深度,否则劳而无获。

指导手工活动要准备哪些材料

进行家庭造型艺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孩子艺术造型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手工制作,更要求家长平时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为孩子购置大小合适的手工剪、胶水,价格合理、硬度合适的橡皮泥,一定数量的电光纸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更大量的需要平时慢慢积累,废物利用。搜集富有粘性的黄土或黑土,加上适量水和成的泥要比购置现成的橡皮泥经济、实惠,每次用完后团成球,球中挖洞,洞中盛水,可保持不干裂,实在找不着土,可用面团加水加盐和成;准备各种质地、大小的纸张,可以是父母用过、写过的“废纸”;细绳、纱线、碎布头、树叶、彩纸片、包装纸、烟盒纸、火柴盒、瓶盖、木塞、旧牙刷,甚至铅笔屑、破笔帽等等,都是“待到用时方恨少”的“宝贝”。

家长要鼓励孩子一起积累,这样他才会珍惜材料。并且要有固定的容器盛放,平时收拾好,放在固定的地方。

手工活动中家长要做些什么

首先,在手工活动的准备中,家长的角色是帮助搜集材料,而且引导和鼓励孩子也收藏“宝贝”。

手工活动过程中,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适当材料,启发孩子用哪些“宝贝”比较合适。这其实也是一个帮助构思的过程。一定要注意的是,家长此时决不可“包办代替”,即使对三四岁的小年龄幼儿,也要征求意见,共同准备材料。否则孩子会失去创作的自由和愿望。

手工活动开始前,要指着材料,讲明基本方法。如果是孩子自己的“发明”,也要鼓励他先把想法讲清楚。手工活动过程中,要鼓励孩子多动手,大胆运用材料。可能的话,在旁边陪孩子做完某项手工,至少也要表示关注。作品完成后,要以欣赏和喜悦的心情去赏析孩子的作品,并在赞扬的同时间接提出以后的改进意见和进一步的要求,然后将它摆放在一定的地方,以后,收拾或因作品太多需要扔掉一些时,一定要取得孩子的同意。

同类推荐
  • 斯托娜夫人的自然教育

    斯托娜夫人的自然教育

    维妮弗里德·斯托纳在著名的哲学家詹姆斯博士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然教育”理论。在她的指导下,她的女儿从3岁起就会写诗歌和散文;4岁就能用世界语写剧本;5岁开始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自己的创作;9岁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10岁能运用13种不同语言熟练交谈;在其他方面,她也有不凡的表现,她会拉小提琴,会弹钢琴,并在国际象棋比赛中获得过好成绩。斯托纳夫人不满足于仅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才,她也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早期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孙玉梅,资深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
  • 精典教育-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

    精典教育-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

    本书是作者夏洛特·梅森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后写成的,介绍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使家长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书中,夏洛特·梅森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避免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 注意力!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注意力!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本书内容全面,分类清晰,分别从注意力的理论知识,如何提升注意力等几大角度,来进一步阐述注意力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每一位父母都可以轻松教导孩子,使孩子的注意力得以更大提升。与此同时,本书还独树一帜,极具特色,比如,本书不仅将“趣味游戏”与“专注力”巧妙结合,而且还从孩子的学习与父母的家教等角度提出了很多专注力训练方法,
  • 吉祥起名一本通

    吉祥起名一本通

    一个美丽的名字,正如一首诗,会在一个人的周围洋溢出一片诗意,渲染出一片美丽的氛围,它不仅丰富了一个民族的语言,也点缀了人们的生活!总之,人名与人关系十分密切;人的名字作用很广泛。明白了人与名字的意义和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名字,并为孩子取个好名字。
热门推荐
  • 最爱不是最后

    最爱不是最后

    你知道什么是续女博士后的第四类人吗?那就是我,一个33岁,未婚的单身女人。可那又怎么样?我的苦难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你,曹睿,外表、学历、工作都无懈可击的男人,马上就要成为我的门面。还有你,Alex,我男人的情人,让我们和平共处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此间有子应怜生

    此间有子应怜生

    登临者,夺魂取舍,强掠他人的人生。穿越者,如坠梦幻,进入别样的世界。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两条未降世就被安排好归宿的生命。然而……“谈不上逆天,只是想帮你们这群要死不死的登临者改改命而已。”……“怜生,你的外挂真的很强力!”……“秦家少爷,你也发现了吧。其实这个世界如你我一样的穿越者……到处都是呢。”“然而我们至今仍未知道他们穿越有什么卵用。”PS:穿越在本书是卖点,却也仅是配菜,想看穿越的朋友请耐心看下去,相信本书一定能吸引你的。
  • 一人之下的劝人向善

    一人之下的劝人向善

    心恶魔,心善佛。。屠刀在手,佛魔两端。。
  • 都市沉浮之时间轴

    都市沉浮之时间轴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曾经的兄弟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际遇。你们还是否能够保持初心,信守曾经的诺言?
  • 穿越之冷王饶命

    穿越之冷王饶命

    她是现代世界第一集团千金,一朝穿越成为将军府月家大小姐,调皮,可爱,爱恶作剧,恶魔可是她的代名词,他一朝冷王,有女人洁癖,不许女人碰他,可当他遇到她是时,希望她可以天天碰他,他与她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 谙了浮沉只随心

    谙了浮沉只随心

    一派欣荣景象下暗潮汹涌,风雨欲来,天下将易主。他为心中报复织就一张罗网,欲将山河收于股掌。却不曾想自己落入了她爱恨铸就的牢笼。这浮沉之中,他和她将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限从美食的俘虏开始

    无限从美食的俘虏开始

    食为天,我为客,天地皆食,我为食客。贪食,暴食,珍食,化食,制食。以吃为主,品鉴天地。
  • 41号探案馆

    41号探案馆

    十二月的寒风,卷着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放眼望去,高楼下的整个世界顿时银装素裹,净白一片。这座城市向来如此,夏季酷暑难耐,到了冬日便又寒气逼人,仿佛到了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