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98300000024

第24章 明代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它来势凶猛,给予人们的反应时间十分短暂。因此地震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衡量地震的危害,烈度是经常要用到的一个概念。人们从实际经验可以知道,地震影响随着离震中距离增大而减弱,在极震区内,影响最强,向外扩展愈远则愈弱,终至没有感觉。在这中间的强弱程度的变化,又可以根据地震现场的具体情况,分做若干等级,称为烈度,度数大的为强,小的为弱。烈度等级的制定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细化,早在19世纪后期意大利学者罗西(M。S。de Rossi)和瑞士学者弗瑞尔(F。A。Forel),在差不多同一时期研究地震烈度问题,结果很相似,他们于1883年联合发表地震的烈度表。这是第一个得到广泛使用的综合性的地震烈度表,即有名的R-F(罗—弗氏)地震烈度表。这个烈度表把非破坏性地震由弱至强分作七个等差度,破坏性地震从破坏至毁灭分为三个等差度,共有烈度十度,分别用罗马字母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表示度数。之后,研究编制烈度表的很多,20世纪前期,德国人西伯格(A。Sieberg)将罗—弗氏的最高烈度分作三个度,做成十二度的烈度表,他还对每一烈度的判断依据做了比较科学的分析。现今采用的仍是西伯格的十二度烈度表。

烈度数名称判断据震级Ⅰ微震只有仪器记录3级以下Ⅱ轻震极少数敏感之人有感3.5Ⅲ小震少数休息之人有感,震动如大车驶过4Ⅳ弱震行动中的人亦有感,吊物摇动4.5Ⅴ强震人人有感,睡者震醒5Ⅵ损坏树木摇动,架上东西掉落,老朽和劣质房屋损坏5.5Ⅶ轻破坏人惊逃,房屋普遍掉土,壁面裂,不好的房屋有的倾倒6Ⅷ破坏砖砌房屋裂缝,烟囱突倒,一般的建筑物严重破坏6.5Ⅸ重破坏地裂,喷水带泥沙,水管折裂,建筑物多倒塌7Ⅹ毁坏地裂成渠,山崩滑坡,桥梁水坝损坏,铁轨轻弯7.5Ⅺ毁灭很少建筑物能保存,铁轨扭曲,地下管道破坏,水泛滥8Ⅻ大灾难全面破坏,地面起伏如波浪,大规模变形8级以上,然而在古代地震史料中,以上的判断依据很少能见到,必须依据上面的烈度表再根据史料中记载的一些情况加以判断。李善邦先生将历史地震中记载的情况分作以下数项来鉴定地震烈度:①大型建筑的破坏;普通民房的破坏;②山崩滑坡;③地坼裂;④人畜伤亡情况。

烈度(级)地震情况①②③④⑤Ⅶ /-损城垛门楼,伤墙垣官民庐舍有损坏,村居多坏黄土崖崩,陡坎泥滑软湿之地有裂缝,间有出水有死伤Ⅷ 城郭、边墙部分坏,墙垣多倾。坏沟渠、桥梁、欹石碑、坊、塔寺庙、仓库震坏,或部分倒塌;公廨、民房大半倾倒。树木摧折山石崩坠,土岗山脚裂颓平地裂缝涌沙水,斜坡路面坼裂。冒新泉,涸老泉多死伤Ⅸ~Ⅹ城垣、墩台大半坏,塔身裂,塔顶坠,碑、坊倾倒,石柱震裂,桥梁破坏官民庐舍倾坏殆尽,寺庙、仓库亦多倒塌山崩崖裂,道路阻塞,堵河为湖,甚至山移谷裂地大坼裂涌沙泥,冒大水成渠;边坡、河岸裂缝纵横,绵延成带,地面陷落、隆起,坼裂。温泉水涸或充溢死伤甚多≥Ⅹ大毁坏倒塌殆尽普遍山崩或滑坡,甚或高山为谷,深谷为陵,道路阻塞地裂成渠,大量涌水及沙泥,毁坏天地死伤无数。

(一)造成城墙民居等建筑的破坏

如洪武十一年(1378年)“四月乙巳,宁夏卫地震,东北城垣崩三丈五尺,女墙崩一十九丈”。正统十三年(1448年)“九月丙戌,延安榆林庄塞地震。颓其城百二十丈”。成化十三年(1477年)“四月戊戌,甘肃地裂,又震,有声。榆林、凉州亦震。宁夏大震,声如雷。城垣崩坏者八十三处”。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闰四月癸未,巩昌府、固原卫及兰、河、洮、岷四州,地俱震,有声。癸巳,蓟州遵化县地震,有声,越数日复连震,城垣民居有颓仆者”。

(二)造成山崩滑坡,地面开裂

如正德四年(1509年)“三月甲寅,辽东盖州卫城楼钟夜自鸣者三,山东大家峪山崩二处,约丈余,广宁中屯卫、大兴堡地陷,长四尺,阔三尺,深四丈有余,山东诸城、日照县、安东卫、直隶赣榆县各地震”。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壬申,贵州安南卫地复震,歹苏屯等山崩,压官田二十亩,坏民舍”。

(三)造成人畜大量死亡

明代的破坏性地震对人畜的伤亡情况大多记载比较模糊,多用“死伤甚多”,“死伤甚众”,“死伤无数”等词语,但也有对伤亡数字记载较详细的从中可见一斑。如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六月辛酉,甘肃地震,红崖、清水诸堡压死军民八百四十余人,圮边墩八百七十里,裂东关地”。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甲寅,平凉、隆德诸县,镇戎、平虏诸所,马刚、双峰诸堡,地震如翻,坏城垣七千九百余丈,屋宇万一千八百余区,压死男妇万二千余口”。天启六年(1626年)“闰六月辛亥,宣大总督张朴疏言:“灵丘县从六月初五日丑时至今,一月地震不止。日夜震摇数十次,城郭庐舍先已尽皆倾倒,压死居民五千二百余人,往来商贾不计其数……”之所以造成伤亡惨重的结果,除了地震破坏性强外,还于地震时的人为因素因素有关。地震时人们应变行为的失当或因地震谣传、误传可能会导致人为灾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地震灾害心理上的误解和扭曲。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有其孕育、发展和爆发的过程,对于地震,人类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是由于地震巨大的破坏性,给人们心理上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对地震既存有戒心,又有侥幸。从心理倾向和情感上看,人们对地震普遍关注,渴望了解地震,而又憎恶和恐惧地震,闻震心惊,谈震色变,一有风吹草动,就不辨真伪,惊慌失措,造成悲惨结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心理素质所致。二是当时地震、抗震科普知识匮乏,应急应变能力低下。古代由于科学知识的局限,真正了解地震抗震知识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极为少数,这种认识上的匮乏和心理素质的障碍,反映到行为上,必然盲目行动,导致错误行为。震时灾害基本上都是由于不懂得正确的地震应急避难方法所致,稍有震感,就盲目行动。1556年华县地震发生后,幸存者秦可大在地震后所作的《地震记》一文中深有感触地写道:“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之,纵有覆巢,可寄完卵,力不可办者,预择空隙之地,审趋避可也。”他列举了李羔外逃覆压而死,左熙躲在床下,“赖床格支撑,止伤一指,是避者反遇害焉”。因此,曾经遭受过地震灾难的唐山及邢台、海城等地群众的“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要想把命保,就地躲藏好”的顺口溜,是有充分依据的。

以上只是地震发生时本身造成的危害,而地震灾害从后果及致灾过程上分析,一般可分为地震原生(一次)灾害,地震次生(二次)灾害和地震衍生(三次)灾害。按照比较常见的解释,地震原生灾害是指地震时由于地震动或地壳断层的作用,造成建(构)筑物的破坏、倒塌及由此引起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地震次生灾害是指因地震诱发而导致的其他灾害。如地震时大坝溃裂,酿成水灾;炉火倾覆,火种撤出,引起火灾;建筑物倒塌砸坏剧毒气体容器,造成毒害,高层建筑破坏引起的玻璃雨撒,油库、火药爆炸、燃烧或滑坡、海啸、泥石流等造成的次生灾害。地震的三次灾害又叫地震衍生灾害或广义次生灾害,指因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职能失调,社会秩序混乱,停工停产而造成的重大损失。如电脑控制系统失灵,造成记忆毁灭,指挥系统和生命线系统失控,灾民基本生产需求无法保证,伤亡人员得不到及时救治,社会治安恶化等系统的不正常反应。

地震的次生灾害及三次灾害加重了地震直接灾害的损失,有时次生灾害或三次灾害甚至大大超过地震的直接损失。如汾渭地堑带,特别是渭河河谷地带,北有鄂尔多斯台地,南有秦岭山脉,中有渭河。该地区是一个典型的狭长河谷平原,且潜在震源大都分布在渭河附近,一旦出现破坏性地震,极易引发地震水灾,而水灾过后一般容易发生瘟疫灾害,这里地震引发的水灾就是地震次生灾害,而由水灾引发的瘟疫就是地震衍生灾害。如1556年华县地震就引起“河、渭大泛”,在此次地震中死亡人数共达83万之多,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地震造成的洪水泛溢,以及洪水过后的瘟疫造成的。沿海地区发生的地震还十分容易造成海啸灾害,如举世瞩目的2004年12月印尼大海啸,造成死亡人数近20万之多。这就提醒我们,当今要想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一方面必须加强地震的预测工作,建立健全地震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还必须运用各种措施防御地震的次生和衍生灾害。

明代的瘟疫瘟疫是对人类影响十分重大的一种自然灾害,我国历史上的瘟疫多不胜数,明代是我国瘟疫危害比较严重的一个时期,其发生次数和危害在古代时期仅次于清朝,这一时期的瘟疫灾害在时间和地理分布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当时的人们在同瘟疫斗争的过程中也摸索很多有益的经验。

同类推荐
  • 养子为王

    养子为王

    前世销售天才吴子琊意外身死得到”天道系统”来到古代平行世界成为世家养子。看尽浮华,今生只想过点平静日子的吴子琊却因为养子身份陷入一个又一个权与利相争的危机。自此,从霸州吴家开始,到楚王朝宫廷,再进入更广阔的天地。心中平静的日子被手中的权力、身旁的红颜知己、背后的势力所羁绊。想要实现自己的梦,只有——统一三千部族王朝,开万世之太平!
  • 挽秦

    挽秦

    身负千年史,仗剑征诸国。挥剑荡浮云,诸侯尽西来!北征匈奴,南讨诸蛮,西伐东欧,东航大洋!予君平戎策,跨海斩长鲸。安得倚天剑,凌尘华夏兴。
  • 偷汉神贼

    偷汉神贼

    我们仰望星空,自称华夏子民,却忘记了我们脚下的土地,曾唤作神州。这是一本最符合历史文献记载,考古遗迹,以及地方传说的神话版三国,在这里你会看到很多我们遗忘掉的熟悉。(已有二百多万字《孺子春秋》完本,新书请大家放心入坑收藏观看)
  • 刺客游记

    刺客游记

    来自巴黎的刺客在各国游历(刺杀)的最后得到成长的故事
  • 三国之穿越反击战

    三国之穿越反击战

    穿越来穿越去,三国世界早已经是穿烂了。一道流星降世,让曹操知道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强大的穿越者,带着掠夺的目的,来到三国世界。为了保卫三国,曹操揭竿而起,联结三国志同道合猛将谋臣,共同对抗穿越者的入侵。战斗在响起,巨龙在咆哮,反穿越大战,在此揭开。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带着电脑回三国

    带着电脑回三国

    陈乾莫名其妙地穿越了,带着一台手提电脑,到了三国最乱的192年.碰上了美丽,聪明而又幽伤的蔡琰姐妹.于是便想与蔡琰MM一起归隐,到桃花源去过着神仙样的生活.然而这个不想改变历史的他,在现实面前,却一次次违背自己的意愿......电脑,这个二十一世纪的最新科技.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会给主角带来什么呢?又会能人们带来什么呢......本书写法可能和其它类穿越文不同,大家不访一看.QQ群:79956487
  • 天道有私

    天道有私

    天道有私,我修天道;人心有私,我度人心!是非念,恩怨念,善恶念,生死念,一念之间;圣路本无,何须苛求;随心锁欲,只想成为更优秀的人!古神州大陆传说为圣人所创造,七千年前,圣人不知所踪,数千年过去,圣人为何创造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人知晓,圣人之道由其后人和六位弟子所传承,逐渐演化。世间信道、信佛、信神者各行其是,其中又以修道者居多。时光荏苒,知道传说中的圣人遗念,圣人遗迹的人越来越少,圣人之道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本文从民间传说与现代生化的角度,对部分字、词、成语进行个性化的解释,对汉字的来源与本义提出了现代人的一些看法。
  • 心语恋语

    心语恋语

    童梦瑶,出生在一个快乐的家庭,无论做什么,她妈妈从不反对!美如天仙。当他开学遇见了两位美男,美男就喜欢童梦瑶了,两人进行激烈的争夺!究竟——最后童梦瑶和谁在一起呢?敬请期待!《心语恋语》
  • 相兽师

    相兽师

    少年江凝,江湖行骗的小混混,在行骗被捉后,强制契约了奇怪的兽类,孵化后,仍然是一只蛋。但是,自此之后,江凝却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相兽之术的觉醒,无限制的契约兽类,与兽类的亲和度……好友父亲枉死之谜,浅星公主与不死城,九媚妖狐之乱,身世之谜,真正的兽荒之旅,各种扑朔迷离,正在拉开帷幕!!!
  • 七星兽灵传

    七星兽灵传

    相传,远古有一奇书,名曰《七星古札》。据说,古扎中记载着各种奇门遁甲、上天下海的奇术。不过最重要的,是关于一个叫做“七星天蒲”的东西的秘密。战国末年,天坠陨石,落入洪荒之地。陨石所落之处,生有一物。此物仰天而生,得名七星天蒲。此蒲分:果、花、叶、茎、皮、根、汁七处。每得一处,按相异之法使用,便有起死回生、药到病除之效。再者,更可得移山填石、穿梭生死之术。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一统天下,秦皇嬴政于齐王宫中得到《七星古扎》。书中记载,七星天蒲所处极邪之地,需取得响魔笛、九曲扇、蓝月镜三件神器,同时施法便可开启通往七星天蒲的大门。前215年,始皇帝寻得三件神器,又得知七星天蒲所在,命人取之,无归.......从此以后,世间便流传着关于天尸、魔尸、雾尸、炎尸、音尸、醒尸和浮尸七种僵尸的传说......而发生在古代和现代之间,几个年轻人的故事,又因为几个蕴含着神兽力量的兽灵腾,而交织在了一起......
  • King.2

    King.2

    三个人的梦想之路,是否能成功。而她.她.她又是否找到她们的幸福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们的梦想之旅吧!
  • 枫丹白露

    枫丹白露

    从小被遗弃的秦枫受尽了苦难,后来被的亲兄弟的陷害,被关进了监狱。在非人的折磨中,变成了疯子。而这一路的磨难也是他自我救赎之路。在枫丹白露庄园里得知自己的生世。却在恩怨之中,再一次送到了死亡的边缘。他自始至终不敢去爱她,却爱她超过了自己的生命,现在他唯一可以选择便是死亡……
  • 风雪墨云道

    风雪墨云道

    在这座边关,有道家真人的心系天下;在这座王府,有西鞶藩王的千年孤独;在这座王朝,有夏家天子的悍然赴死;在这座江湖,有墨云轩主的百年风流。莲花灯封印被破,魔物大举入侵启夏王朝,墨云川该如何在这乱世之中崛起,收复失地,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