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21800000002

第2章 从幼年到少年:直立的人

现代人类起源理论认为,人类的直接祖先是腊玛古猿,人类学家为此举出了大量的事实来论证这一观点的正确,而且这一观点在60年代末在人类学界中曾起到了很大影响,被世界人类学家广泛接受,于是,腊玛古猿便成了人类的嫡系祖先。

但是,在80年代、90年代初,腊玛古猿的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生物学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人类的进化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从此,人类学家与生物学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那么,到底哪种古猿才是人类的祖先,以及人类的进化之路是怎样发展的?也许从本章中可以找到答案。

在大约二三百万年至几十万年前,地球又出现了气候寒冷的时代,在欧、亚、美洲北部几乎到处覆盖着厚厚的冰层,这一时期被称作第四纪冰期。在与严寒气候的抗衡中,为适应气候的剧变,迫使部分古猿南迁并下地行走。在这一过程中,古猿学会了用后肢走路,用前肢采集食物并制造简单的工具,头盖骨内已有了“布罗卡氏区”突起,即语言中枢。人终于脱离了动物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恩格斯把能够制造工具作为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称这种能制造工具的人为“完全形成的人”。我国学者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1.直立的能人:数百万年前的祖先

谁是直立人的祖先,现在还不能完全肯定。从现有的化石证据来说,一般认为最可能是能人,或者是某种与能人很相似的化石类型。最早的人属成员现在常指能人。

能人化石最早是1960年在坦桑尼亚奥杜韦层位Ⅰ中发现的小孩的顶骨、下颌骨和手骨以及成人的锁骨、手骨和足骨。1963年又在层位Ⅱ中发现一块头骨。1964年定名为能人,认为它代表具有一定技能的原始人类。其年代为距今150~200万年。

能人的特征是有比猿类为大的脑子,雄性的脑量为700~800毫升,雌性的脑量为500~600毫升,比南方古猿的大。面部较少凸出,头后骨骼较近似于现代人。头骨颅内模显示其总的形态和沟回与人的性状相似,可能已有语言的能力。其后部牙齿仍很大,但比南方古猿的稍小,且有继续减小的倾向,而不像南方古猿那样继续扩大。

能人又与南方古猿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两性差别大,颅骨壁薄,眉脊的发达程度中等,面部大而前突等。

直立人化石最早是1890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现的。其后,直立人化石地点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和中部、非洲东部和西北部以及欧洲西部。直立人生活于距今大约20万年至200万年以前,地质时代属更新世早期至中期,考古时期属旧石器时代早期。

亚洲的直立人化石主要发现于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云南、陕西、北京、安徽等省市。

直立人最早是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荷兰的青年医生杜布哇(E。Dubois)受了德国和英国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一心想寻找人类的远祖。当时印度尼西亚是荷兰的殖民地东印度群岛(1945年独立后改称今名),地处热带,盛产猿类中的长臂猿和猩猩。他在19世纪80年代末出发到印度尼西亚,他事前就公开宣布,要在这里寻找人和猿之间的“缺环”。他雇用了50个犯人,沿着爪哇的梭罗河岸寻找。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1890年在东爪哇的凯登布鲁伯斯发现了一块下颌骨,1891年在特里尼尔村发现了一个具有许多猿的性状的头盖骨,1892年又在同一地方发现了一根与现代人相似的大腿骨,表明大腿骨的主人已能两足直立行走。杜布哇认为头盖骨和大腿骨是属于同一个体的,于是在1894年发表文章,定名为直立猿人。他相信它是现代人的祖先。

这个发现公布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是猿还是人?甚至有人说是现代人中的白痴、畸形的人等等。有人怀疑这些化石的地质时代有问题,有人不相信一根像现代人的大腿骨会和像猿的头骨配合在一起。

然后是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的发现。

1923年奥地利的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到周口店调查发掘,发现了两颗似人的牙齿,1927年开始系统发掘,发现了一颗保存完整的似人的下臼齿,经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解剖学教授加拿大人步达生研究后,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猿人”或“北京人”,在分类学上叫北京直立人。猿人洞(周口店第一地点)的发掘工作从1927年开始,一直持续地进行到1937年,由于日本侵略中国而中断。在连续11年的发掘中,共挖得北京猿人的头盖骨5个,下颌骨14块,牙齿147颗,此外还发现一些破碎的肢骨。这些化石代表男女老少40多个猿人。同时发现有100多种动物化石和多种植物化石以及几万件石器和大量用火的遗迹,使周口店成了直立人阶段的典型地点。

由于周口店不仅有猿人头盖骨等化石的发现,还同时发现有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而周口店猿人头盖骨的形态与爪哇猿人的非常相似,从而肯定了爪哇直立猿人、以至整个猿人类型在人类进化史上的位置,平息了爪哇猿人是猿是人的争论。

1931年以后,在爪哇陆续有猿人化石的发现,至今已发现有男女老少30多个直立人的化石,化石地点共有5个,即桑吉兰、桑邦甘马切、物里尼尔、凯登布鲁伯斯和珀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新发现的猿人化石地点有: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公主岭和陈家窝、安徽和县。在周口店第一地点(猿人洞)也有新的材料发现。在湖北郧县、郧西县和河南南召县也发现了猿人牙齿化石。

上述一些直立人头骨平扁,骨壁厚,大部分厚度达10毫米(现代人则常为5毫米)。眶上脊粗状,形成眶上圆枕,可高出15毫米。头骨后部的枕骨比颅顶几乎厚一倍,形成枕圆枕,是项肌的上界。枕骨脊沿头骨后部向前水平延伸,在两侧耳孔上方与乳突上脊相续,更向前到颧弓。

眶上脊与颧弓、乳突上脊和枕骨脊大约在头骨中部,水平环绕头骨一周,成为加强头骨的保护性结构。在此增强结构线以下,有面骨、乳突和项肌保护头骨的下半。在此线以上,颅顶有厚的骨壁及其外覆的肌肉提供保护。在颞窝处骨壁较薄,则有额外的肌肉保护;肌肉愈厚,骨壁愈薄。

在直立人的整个系统中,这个加强系统没有明显的改变,颅顶的厚度也没有多大的变化。

直立人的脑子明显增大,从早期的800毫升左右增加到晚期的1200毫升左右。脑子增大,容纳脑的颅骨自然也要增大,但并不是各部分都同样增大,主要是颅骨的高度和长度的增大,其宽度则基本不变;只是由于颅底的增强,特别是海绵骨质的扩张而宽度稍有增大。

额骨的增大,可从晚期直立人(如周口店和乍得的标本)的有额隆突看出来,以容纳增大的脑的额叶。枕骨的增大包括脑的增大和顶肌附着区的增大。脑的增大影响枕圆枕以上部分的枕平面,这部分的骨包容着脑的顶联合区的后部。在早期直立人和晚期直立人之间,这个枕平面的扩大使它与顶平面的比例有很大的改变。

脑的扩大与身材的增大有关。直立人的身材明显比南方古猿大。南方古猿的平均身高为140厘米,平均体重估计大约为40公斤;而直立人的平均身高为160厘米,平均体重估计大约为60公斤。因而直立人的脑量的增加一大部分是由于身材的增大。

脑子的增大不仅是体积增大,脑的扩大,也反映出它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和重新改组。脑各部分扩大的程度也不一致。额骨和枕骨部分特别扩大,可能主要是相当的脑的部分即额叶和顶后区的扩大。整个脑也扩大了,显然与复杂的文化行为如有语言的能力有关。语言能力的进化似与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的出现有关。周口店5号头骨两侧大小和形态的明显的不对称性,是表明已有语言能力的少数直接的形态证据,因而有理由相信直立人已有人类的有声语言。

直立人生存的时期,气候主要是较温暖的,自然也有温暖和寒冷的变迁和交替。北京猿人生活时期的周口店地区的气候,根据对遗址孢粉的分析,属间冰期气候,与今天华北的气候没有多大差别。

温带气候每年有寒冷的冬天,因而在洞穴中居住和使用火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的多种多样不仅提供了柴火,而且还提供了果实和种子,是直立人食物的重要来源。北京猿人洞的沉积中,有大量烧过的朴树籽,大概是猿人的食物。对沉积物所进行的孢粉分析证明,当时还曾有过其他的植物,如胡桃、榛、松、榆和蔷薇。这些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也可能是猿人食物的一部分。

狩猎是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肉类可以比素食提供更多的热量和蛋白质。北京猿人洞中发现大量各种大小的哺乳动物化石表明,他们不仅猎捕小动物,还能猎捕大动物。在洞里发现大量的鹿类化石,有肿骨鹿和葛氏斑鹿两类,其个体不少于3000头,表明鹿类动物是北京猿人捕获最多的猎物。

非洲的直立人遗址,主要可分为三类:居住处、屠宰处和采集处,较大的居住地可能维持50个人左右同时在一起生活,而许多小的遗址可能只容纳几个人。有些居住或生活面遗址显示有简单结构的居所如防风篱笆或掩蔽所。这里有着种类不同的各种工具。在屠兽遗址里集中有用来宰割的许多锐利的石片和少数大的切割工具。采集遗址发现于与采集活动有关的森林附近或是植被繁茂的区域。这里有大量的粗糙的两面器,用来挖掘、砍砸和切碎植物性食物,也可能把可供食用的植物作若干初步的压碎和加工。

同样,遗址中的动物化石,表明非洲的直立人能狩猎中等的和大型的哺乳动物,包括大的狒狒。这显示狩猎是群体协作和有组织地进行的。

2.狩猎对人类进化的意义

狩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谋食手段之一。直立人的狩猎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已能制造较为复杂的工具,已能狩猎一些大动物。狩猎对直立人的大脑、身体以及社会行为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明显的直立人居住遗址中,有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许多是与人的大小差不多的、成年的、能快速奔跑而不易捕获的动物。与这些动物骨骼一起发现的有用来屠宰兽尸的石器。可以肯定,直立人已能狩猎大的动物。

可是,使用那样简单的石器,直立人怎样能猎获大的动物呢?

自然,依靠这样的狩猎技术,肉食供应不可能是很经常的。采用植物性食物仍是主要的食物来源,狩猎只是食物来源的一种补充办法。

解剖上的改变主要在脑子,不仅体积增大,结构也变得复杂。大的脑子从蛋白质的需要和氧的消耗来说都是很大的,脑的氧的消耗比身体其他部分消耗的单位重量几乎要大10倍。脑的重量相当于身体总重量的2%~3%,但在安静时脑所需的氧却要占整个机体所需氧的20%左右。因此直立人脑扩大的原因,必然是脑需要氧的作用;而体毛的减少促使在人类中有特殊的肤色选择。皮肤的色素是由黑蛋白细胞产生的黑蛋白而形成的,这些细胞位于表皮的底部。各人群的这种细胞的数目并无差别,但其产生黑蛋白的活动有很大差别,结果各人群的色素也有很大的差别。黑蛋白能限制透过皮肤的紫外线照射的量。适量的紫外线是人体复合维生素D所必要的。但过多的紫外线的透入有两种害处:一是会大量减少出汗的速度,严重者会产生很大的痛楚;二是会引起皮癌。这种适应的共同结果是选择黑皮肤作为人类在热带白日活动的适应。

从尸食、采集食物和一些小规模的狩猎到狩猎采集的适应,这决定了早期的猎人可能是黑皮肤和体毛较少。

更多地依靠狩猎,对人群的地理范围和生态范围都有影响。狩猎使人们获取食物的必需时间减少,可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因为同等分量的肉食比植物性食物能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其次是狩猎行为的机会性更小了,而是有计划地、合作地来进行,这与偶然可得的尸食或在天然陷阱中偶然捕获的动物不同,使人群之内和之间有更复杂的社会交往的机会。

狩猎对人类的进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行为上来说,人类的狩猎依赖技术(武器和肢解的工具)。在狩猎和采集中互相交往,需要合作。食物的获得包括猎取猎物和采集植物食物。后者构成早期人类食物的大部分,几乎可以肯定是女性干的活,这从明显的两性体形大小的差别上可以看得出来。可是技术在这种进化中比在狩猎的进化中更为重要;在获取和制备植物性食物上,工具极端重要,而容器对把食物带回居住基地是关键性的。

男女分工获取食物,共享食物,以及有较长期的计划,变成越来越重要的文化行为。多种营养和复杂的活动促进脑明显增大。互相交往多了,产生了语言。

最后,有组织的狩猎的发展造成了人类生态的明显转变。更有效的狩猎成为获得动物蛋白质的一种方法,动物蛋白质最终成了一种一贯的和可预期的食物的一部分。这种狩猎活动有助于扩大早期人类的地理范围和生态范围。

随着更多地食用其他动物,人群的密度在许多地区降低了,这是因为受水的限制。在许多地区水的供应的分散,限制了猎人的数目;在1平方公里内的狩猎人员的数目必然少于尸食、采集人科成员的数目。在东非和南非的遗址的证据显示,南方古猿和狒狒的密度大约相似,而现代的狩猎——采集者的人口密度在同一地区都远比狒狒为低,虽然狒狒是人的猎物。狩猎——采集人科成员在其范围增大时总数增大了,但人口密度在大多数地区则下降了。

随着猎物和水资源在某一时期的变化,人群在整个分布范围内移动,这样使人群之间有更多的接触,因而有较多的基因交流,也促进了更复杂的社会关系。这反映为他们制作的石器和管理制作的规则更复杂了。

3.食人之风:人类进化的证据

北京猿人长时期来被认为是开“食人之风”的始祖。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食人之风”究竟是不是从猿人开始的。

在现代民族中,不少地方曾流行过“食人之风”,有着吃人肉或人脑的习俗。有人认为在原始人类中,也有吃人风气,有人认为没有。有关吃人风气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人类进化中的意义等,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1)吃人的习俗

在现代的一些民族中,还有着吃人肉和人脑的风气和习俗,例如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在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部落中。有的直到最近还保持着吃人的习俗。

在过去的历史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记载了黑海沿岸部落中吃人的事。1688年荷兰曾出版了一本名叫《吃人的本性和习俗》的书。1863年出版的英国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中,专附有“16世纪非洲的吃人风气”一节,说“在非洲刚果的北部,过去住着一种民族叫安济奎,这个民族的人民非常残酷,不论朋友、亲属,都互相要吃的。”又说:“他们的肉店里面充满着人肉,以代替牛肉和羊肉。他们把战争时捉到的敌人拿来充饥,又把卖不出好价钱的奴隶养肥了,宰杀果腹。还有为了厌世或者追求荣誉(这个民族的人把舍弃生命看做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是勇敢精神的表现),或者为了对统治者的爱戴,把自己的身体贡献给他人吃。”书上还附了一张安济奎人的人肉店的图。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中,也多次描述了吃人肉的情节。恩格斯指出:“柏林人的祖先韦累塔比人或维耳茨人,在10世纪还吃他们的父母。”

(2)动物的本性

早期人类的群体之内和群体之间是否存在着敌对的情况,从20世纪初就有着两种互相对立的理论。一种是所谓战争派,认为早期人类中就有着互相敌对的人群。另一种是所谓和平派,认为早期人类互相和平相处,生活在“黄金时代”。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这两种不同的意见,因此对发现的各种人类化石也有着不同的解释。

在南方古猿和能人中,在南非、东非和北非发现的、以颅骨为代表的40多个个体中,有20个被认为是被他人打死的。东非的1个,即1961年路易斯·利基报道的11岁的前东非人(后改名能人)的左顶骨上有一凹陷,有放射状裂纹,下颌骨断裂。有人认为这是自然破碎的。南非的19个标本中,有的颅骨破碎,有的骨上有洞或凹陷的破裂处。颅骨的破碎和凹陷或是水流冲击和土石挤压的结果;或是岩石掉落造成的;或是动物如鬣狗咬啮的结果。其中只有两个有较明显的证据,一个是克罗姆德莱地点的南方古猿粗壮种的颅骨破片和颅内模内有一块燧石状的岩石。另一个是斯特克方丹地点南方古猿非洲种的右顶骨上有成双的凹陷破裂。不过,即使肯定是人为损伤的骨骼也不一定是吃人风气的遗迹。至今也没有人提到南方古猿类和能人中已有吃人风气。

在直立人阶段,爪哇猿人的8个头骨中只有4号头骨(颅骨后部)被认为有人为伤痕。有人认为爪哇猿人化石都来自火山堆积,由泥流与大小砾石一同搬运到发现的地点,因而颅骨可能受损。周口店猿人洞(第一地点)被认为是旧石器时代有吃人风气证据的典型地点。不仅一般性的著作,有些专门著作中也这样写着,还提出猎头风俗起源于北京猿人的说法。

北京猿人有吃人风气的说法是魏敦瑞首先提出的。他在1943年发表的《中国猿人头骨》专著中说,猿人“猎取他们自己的亲族正像他猎取其他动物一样,也用对待动物的方式同样来对待他的受害者”。至于为什么打开颅骨,魏敦瑞认为可能是一种礼俗,或者是为了取食脑子。从纵向破裂长骨暴露髓腔来推论,认为取食脑子更为可能。由于魏敦瑞在古人类学界的权威地位,他的这种论点至今仍在发生影响。

1961年,伯高尼奥在魏敦瑞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种解释。他参照印度尼西亚西里伯岛南岸的布晋人的习俗。这种人在18世纪改信伊斯兰教以前,把死人送到远离住地的空旷地方,掩蔽起来,等到尸体干燥后,头即很易取下,甚至不用割下颈椎,然后头被庄重地搬到村里,成了死者家庭的一种保护作用的神物。有时只保存下颌骨,像奖章那样,用绳子悬挂在颈上。与这种礼俗相联系的,是用棍棒打击颅底,扩大枕骨大孔,取食脑子,以为吃了脑子的人就会得到死者的美德和优点。他又根据猿人洞里没有发现过颈椎,头骨却较多,而头部以下的骨骼很少的事实,提出北京猿人也像布晋人那样,实行那种“两阶段”的葬仪。

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上说,武松改做行者,颈上挂着以前头陀留下的“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第三十一回)。《水浒》是描写宋朝农民起义的小说,可能那时我国某些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

在早期智人阶段,在印度尼西亚爪哇梭罗河上游昂栋附近发现了12个头骨。所有头骨的面部缺失,只有两个头骨(第6号和第11号)有完全的枕部。孔尼华于1937年参照中加里曼丹的达吉克人有打破颅底取食脑子的习俗,认为这12个梭罗人(也叫昂栋人)都是由于吃人的目的而被杀害的。

在欧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中,在德国发现的埃林斯多夫头骨和在南斯拉夫发现的克拉皮纳头骨,都被认为是为了吃人的目的而被他人用暴力打死的。法国的费拉西头骨的破裂痕迹被认为是被人打死后取食脑子的,但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滑坡而被掩埋受伤的等等。

新人或晚期智人化石中被认为由于暴力而造成的损伤有两个地点,即我国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和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更晚时代有关吃人风气的报道,这里就不再叙述了。

总括现有的资料,认为有吃人风气的根据是:①头骨的颅底部分破裂,认为是敲破颅底,取食脑子的;②纵裂的长骨,被认为是人工敲破取食骨髓的;③在“灶间”灰堆或废物堆中发现人骨破片,被认为是食用后遗留的;④火烧过的人骨,也被认为是吃人肉后遗留的。

这些被认为是吃人风气的根据,许多是不确实或不可靠的。头骨颅底部分的破裂可以是由于颅底结构上的弱点而造成的。颅底有许多供神经和血管通过的孔道,骨质的厚薄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受压后易于破碎而解体。而头盖骨部分由于它的穹窿形,厚薄较为一致,外来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各部,因此可以经受较大的压力而不破碎;即使破碎,也是裂成较大而平扁的骨片,比较容易被保存下来。面骨部分也比较脆弱,容易破碎,因而在人类化石中也常缺损。至于肢骨,由于受到水流冲击或土石压力,易于折断,一般都很少能完整保存。长骨纵向裂开,也不一定是人工打破取食骨髓的。例如泥沙侵入断裂的长骨髓腔,由于潮湿膨胀而产生向外的压力,就可以使长骨发生纵裂。在“灶间”灰堆或废物堆发现的人骨破片或是被火烧过的人骨,也不一定是吃人后弃置的。骨骼是一种经久的良好的燃料,现代的少数民族中仍有用骨骼作燃料的。烧骨也可以是当时人类无意中弃置在火堆中的,也可以是由于埋葬地靠近生活处所而混入的。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见被认为是吃人风气的证据,许多是不可靠的,但并不排除其中少数是确实的。

(3)吃人根源

关于吃人风气产生的原因有各种说法。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是由于人的野蛮兽性。

近年来对于各种哺乳动物在自物状态下的习性的研究表明,在野生的正常状态下,同一个种内的动物,极少有因斗殴而致死的。只有在群体的数目远远超过其生活环境能够容纳的时候,才会发生斗殴致死的情形。对于灵长类的若干种类(如黑猩猩、大猩猩等)的野外观察,也表明群体之间和群体之内通常都是和平相处的。各猴群的关系,有些对邻近猴群侵入其占有的地区时,进行抵抗;有些则其生活地区可以互相重叠而和平相处。即使像狒狒那样最富有侵袭性的动物(它们的群体行为的研究是被用来作为早期人类的生活状态参照的),经过长期的野外观察,也没有见到互相捕食的行为。因此,吃人风气是由于人的野蛮兽性之说,不能从对现生灵长类习俗的研究中得到支持,不能认为人吃人是由于人从动物遗传来的野蛮兽性的表现。

有人认为吃人是作为食物的来源。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物种,不可能把同一物种的个体作为重要的食物来源而在长时间内不使这个物种绝灭的。就人类来说,怀孕的时间很长,每胎一般是一仔,产出后的生长时间相对地说是很长和缓慢的,因此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同类作为重要的食物来源而不遭到灭种的危险。

在食物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发生人吃人的事,这是可能的,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发生吃人尸体的事。但是在现代民族中,没有任何已知的民族是经常吃人肉的。吃人风气一般都不是为着获取食物,而是为着某种礼俗信仰。

在现代民族中,吃人风气肯定是存在的。被吃的人总的来说,或是老人,或是俘获的敌人,或是为着某种信仰而献身的人,或是刚死的人(包括敌人和亲属)。

至于说吃人风气是人类进化的动力,人类是通过吃人风气而进化来的论点,则是与现有的科学事实完全不符的,没有多加评论的必要。吃人风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单从上述的化石证据还不能确定。从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早期的人科成员如南方古猿类以至其后的猿人,身体本身并没有锐利的武器如肉食类的犬牙,也没有硕大的身体;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简陋的木棒和石块。从单个的原始人来说,力量是薄弱的,他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互相协作,进行生产,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得以生存。原始人类受着自然的严峻压力,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寿命是相当短的。据研究,20个尼人中只有5%活到40岁以上,而40%死于11岁以前。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寿命就明显增大了。10.8%的人活到40岁以上,1%甚至活到50岁以上,死于11岁以前的孩童只有24.5%。魏敦瑞1939年提出了北京猿人寿命研究的报告。他说:在大约38个猿人中,有15个死于14岁以前,占39.5%;3个小于30岁,另3个可能在40~50岁之间,只有1个女性年龄可能在50岁甚至60岁。这说明原始人类大都死于较年轻的时期,很少有活得很老而不能再从事生产活动的人。而对原始人群来说,年龄较大的人有着较多的生产实践经验,是对群体生存有利的因素,似乎不会由于年龄老一些就被吃掉。周口店猿人洞里认为是被吃的对象的年龄也都不是老人,也表明在原始人中没有发生吃老人的风气。

原始人是不是吃敌人?在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中发生大的人群之间的集体屠杀的战争行为,从理论上说是不成立的。但这并不否定个人之间和小集团之间的矛盾,发生斗殴而受伤,甚至致命的情况。原始人是否吃已死的人?根据现代民族中的情况,可能只是在食物极度缺乏的特殊情况下才有。

至于为着某种礼俗信仰而吃人,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某种信仰的产生是在人类发展中较晚的阶段,当人类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有宗教信仰的产生。

在现代民族中,在狩猎和采集食物的部落中,没有吃人风气的记载。而在原始的种植食物的部落中,则常有吃人风气。这也表明这种风气的起源可能是在较晚的时期。根据上述的各方面的资料,吃人风气可能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后起源的。

同类推荐
  • 庆典贺辞大全

    庆典贺辞大全

    中国人历来爱热闹,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如今,各种宴会酒席、商务聚会中,致辞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头戏。你还在为当众讲话语无伦次而烦恼吗?你还在为寻找合适的贺词而手忙脚乱吗?你还在为自己拙劣的口才而沮丧吗?《最新庆典贺辞大全》(作者李貌)可以让你走出困境!《最新庆典贺辞大全》中介绍的适用于各种场合的经典贺辞,能让你将锦词妙语、华丽词章信手拈来,使你纵横宴会庆典游刃有余!
  • 中华姓氏大探源

    中华姓氏大探源

    本书集丰富有力资料性、充满趣味的娱乐性、论证严密的学术性和文采斐然的文学性于一炉,给读者朋友们烹制出了一份美味无比的姓氏大餐,能让你在入口之后,犹入时空隧道,遨游于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身监其境地感受姓氏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行一次趣味非常的寻根之旅。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热门推荐
  • 执手拈花

    执手拈花

    前世,她遭人陷害,被凌虐致死。“既然老天让我重获新生。那么,欠我的,我会一一讨回来!”她挡了挡刺目的阳光,拈下一枝娇艳的梅花,温静地笑了笑,眸中却满是冰冷。 “本王一会不见你,就生气了?”某人将少女一把抱起。 等等,放我下来! 这凭空出现的戏精王爷你谁啊,不熟好吗?!
  •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路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路

    一些感言,希望大家会喜欢。请大家多多支持春秋。
  • 曾经相遇的过错

    曾经相遇的过错

    当你决心去忘记曾经,千万别怀念。当你决心要变强,千万别迷茫。当相遇不再温暖如初,请别把真心交出去。如果最初就是个错,就让我来改变结局吧。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尚永亮说唐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尚永亮说唐诗

    本书是尚永亮教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唐诗艺术》首次结集修订版。用讲座的形式,以诗歌艺术手法为金线,对浩如烟海的唐代诗歌进行了串讲。分唐诗特点概说、声律论、立意论、结构论、语言论、比兴论、剪裁论、情景论、言意论、技巧论、时空论、诗画论等十一讲。解读精到而不故作高深,征引广博而无琐碎之嫌,深入浅出,可为大众学诗之津筏。
  • 我不希望你是我的男朋友

    我不希望你是我的男朋友

    女主慕小枫是一位初中生,正直青春期的她十分叛逆,大人叫她往西她就往东,这部小说是她在初中三年的故事,爱情,友情,亲情都深深的影响着她。
  • 叶罗丽精灵梦之恋与微风

    叶罗丽精灵梦之恋与微风

    【叶罗丽版】苏瑶瑶死了,被来自微蓝星系的系统墨桉强行绑定,进入了叶罗丽的世界。在修正叶罗丽世界bug的同时,她还要执行微蓝星系发布的恋爱快穿任务。水王子:“无人再动我心湖。从你之后,心如止水。”封银沙:“在漫漫长夜遇见你,从此,我便有了万里星河。”庞尊:“光芒耀眼,不及你娇娇软软甜入我心。”颜爵:“若我倾尽一生相思作画,你可愿莲步翩跹入画来?”——【微蓝星系版】前世,她被十方势力围攻,生息泯灭,灵魂碎片散于五维宇宙各大位面,只余一缕残魂飘摇世间。她的系统在几百年后重新寻回她。并和九幽神域的神明达成交易:在叶罗丽世界为她寻回散落的灵魂碎片,帮助她恢复当年的记忆。只是那个神明好像夹带了一点私货。九个位面,九次攻略,九次心动。每一场攻略,都是他。迫于心动,苏瑶瑶无法抵抗,每一次都掉入神明的陷阱,每一次都好像被他施了一场咒……深陷爱恋,无谓虚妄。#神明远赴人间来爱你##宿主她前世是微蓝星系真大佬##他望向你的目光,永远温柔如初#
  • 一半荒芜,一半繁华

    一半荒芜,一半繁华

    等了。很久还是没有等到那句晚安,厌的。却在那里变成赌注,总是。有很多理由来抵挡失望,无谓虚妄,何患得失
  • 她与他的小疯狂

    她与他的小疯狂

    本来和闺蜜去广场去找闺蜜对象看见跳广场舞的有一个一个可可爱的小哥哥要了微信,放心对方既是王者着大神,还是吃鸡菜鸟小徒弟王:你会不会跳广场舞啊靳:不会啊王:那我教你好了(*σ??`)σ王者~靳:啊啊啊要死了要死了王:上来,我的瑶妹?(`??)?吃鸡~靳:我给你打下自闭城(*σ??`)σ王:师傅,你咋又死了Σ(????)?靳:这是意外,你信吗?本篇是亲身经历改编
  • 新说山海经 · 英雄卷

    新说山海经 · 英雄卷

    《山海经》是重要的先秦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来自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的编写团队,千年之后致敬《山海经》,用浪漫离奇的中国神话,带领读者开启一场关于《山海经》世界的奇幻旅程。
  • 窈窕女配沈爷好逑

    窈窕女配沈爷好逑

    误打误撞,渣寒不就看了一本小说,看到里面的恶毒女配被女主打败之后,兴奋地出去吃喝一顿,回家出了车祸穿进了才看完的那本小说,成了那脑子被糊了SI的女配了!渣寒表示神TM的运气!在下佩服!既然穿进来了,那一定要表示一下下!从此杠着瘪瘪的小包袱踏上逆袭之路,走向人生巅峰~路途中当遇到某位大佬,渣寒灵机一动:打劫!交出钱来,饶你不死!大佬挑眉: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不如以身相许,我的一切都是你的!渣寒沉思:唔...应该可以吧~